饮食结构是改变人体基因的重要因素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对人类基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人类基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人类基因的影响人类的基因是由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它决定了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但是,基因并不是唯一决定人类生命的因素,环境因素也对我们的基因产生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类基因的影响。

1. 母体环境对胎儿基因的影响母亲在怀孕期间的饮食、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基因表达。

研究发现,孕期营养不良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胎儿基因表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出生缺陷。

而孕期适当的营养、运动和放松,有益于胎儿基因表达的正常发挥。

2. 空气质量对基因的影响空气污染是现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类的基因。

一些研究发现,人类长期生活在高污染环境下,会导致某些基因的变异,这些变异也可能会增加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因此,呼吸新鲜、干净的空气对于小孩和成年人都十分重要。

3. 化学物质对基因的影响许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例如污染物、农药和化妆品等,都可能影响人类的基因。

研究表明,接触危险化学物质的人,会出现某些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导致健康问题,例如不育、癌症、自闭症等。

因此,人们需注意防范有害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4. 温度对基因的影响气温如果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人类的基因。

在极端气温下,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导致基因变异。

而且,气温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季节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和流感的出现与气候也是有关的。

总之,环境因素对人类基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人们能控制和保护好环境,以创造一个更健康和宜居的社会,那么我们便能让人类基因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探索发现:生命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探索发现:生命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探索发现:生命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DNA指纹鉴别技术出现于()的英国。

参考答案:1984年2.下列关于血友病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参考答案:女性患者多于男性3.能够进入人体内并产生寄生虫的,一定是()。

参考答案:寄生虫卵4.基因组计划所带来的社会启示不包括?()参考答案:主动向科学研究提供自身的基因组5.由遗传物质引起,表现出发病的先天性疾病有短指症。

()参考答案:对6.属于20世纪大哥最宏大的科学计划是?()参考答案:人类基因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原子能计划7.现代农业中,()是预防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农药8.人类基因组计划能够通过程序和数字来了解人,是因为它可以把人按照0和1来看待。

()参考答案:对9.从遗传的角度来看,所有人对一并的遗传易感性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错10.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培养出可一直的匹配器官是通过婴儿的()。

参考答案:脐带血干细胞11.染色体的不正常分为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

()参考答案:对12.即使有孕前和孕中的检查,21-三体综合征也是无法避免的。

()参考答案:错13.转基因食品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产生威胁,是因为植物的抗性被增强了。

()参考答案:对14.相较之下,当今科学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是()。

参考答案:复杂系统15.佛教中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思忧惧爱。

()参考答案:错16.为了验证上题中总统的绯闻是否真实,1998年有人取了()和()的DNA进行比对。

参考答案:总统兄弟的后代和绯闻对象的后代17.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酗酒。

()参考答案:对18.人体内含量占到75%的是()。

参考答案:水19.人类两个不同个体的基因差异,从遗传学的角度上看大致是什么?()参考答案:千分之一20.现代宗教,除了邪教外,都是教人向善的。

()参考答案:对21.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反映有多种,包括疾病。

()参考答案:对22.什么相比遗传,才是普通大众最重要的智力影响因素?()参考答案:环境23.关于遗传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参考答案:遗传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商###遗传因素决定了种族间的优劣###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人今后的命运24.()不属于食品的三要素之一。

营养调控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营养调控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营养调控与遗传变异的关系营养是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人体维持正常代谢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在营养调控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上,我们还很多待发掘的领域。

1. 营养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许多营养物质对基因表达呈现出了显著的调控作用。

例如,维生素A和D、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从而调节基因表达。

此外,营养物质还能够影响未编码RNA、蛋白质修饰和翻译后修饰等环节,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表达。

这些机制使得营养的影响贯穿于细胞的整个基因表达过程中,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命过程和代谢过程。

2. 营养与遗传变异的关系遗传变异是基因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多样性,它自然地出现在所有生物中,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同的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的遗传多样性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组已经发生了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遗传变异。

而这些遗传变异就是由营养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引起的。

一些研究显示,营养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是与个体的遗传背景有关的。

例如,一些人在膳食中摄入较少的叶酸,就可能由于某些基因的差异导致体内叶酸代谢酶的活性较低,从而影响妊娠健康和胚胎发育的风险。

此外,营养和环境因素等也可以影响基因突变的发生和修复,而这些都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因素。

3. 营养调控和遗传变异的应用营养调控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健康和疾病,也可以用于针对遗传变异的防治。

例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缓解一些由遗传变异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等。

此外,营养调控和基因突变也可以用于个体化医疗的实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总结营养调控和遗传变异之间相互关联的机制和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解释。

表观遗传学和代谢调控的关系研究

表观遗传学和代谢调控的关系研究

表观遗传学和代谢调控的关系研究随着关于人类基因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的基因只是决定他或她生命起源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准则来决定一个人最后的外在表现。

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表观遗传学与代谢调控之间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是指不修改一个人DNA序列或染色质结构的改变。

它可以通过激素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

表观遗传学对于体细胞自生长、器官发育和疾病的易感性都有深刻影响。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控制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

相反,代谢调控是指有机体对能量和物质的变化方式的控制。

影响代谢调控的因素包括营养、饮食、锻炼和环境因素等。

代谢调控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常见疾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虽然表观遗传学和代谢调控之间存在联系,但是他们的具体关系还是不清楚,这导致了很多科学家进行新的研究以探究其中的关联。

表观遗传学研究取得的进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人类健康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表观遗传学影响着环境条件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比如生活方式、饮食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导致疾病的因素。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DNA的反应方式,其中一个核心过程是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基团连接到DNA分子上。

这种甲基基团的添加可改变基因组DNA的信息和激活或抑制基因。

这些改变可以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表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后天的表观遗传机制,那么他的身体将更容易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作为燃料。

这个过程被称为“代谢测量”,已经被广泛用于健康和疾病的研究。

研究发现,一些草药如黄连素、香叶和德国马齿德酸等化合物能够影响DNA甲基化,进而改变代谢过程。

因此,一些研究者在探索以草药为基础的保健食品以改变健康测量指标和代谢物的甲基化水平。

研究人员对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血液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加工食品可以降低代谢物含量大小,而更自然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则可以增加嘌呤和效能物质含量。

代谢调控的新探索代谢调控的研究与表观遗传学有相同的目的。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脂质代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脂质是人体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脂肪酸、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它们在生化过程中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了脂类代谢异常的情况,例如高血脂、高胆固醇等,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饮食因素是影响脂类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变得不够合理。

例如,吃过多脂肪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脂类在体内的积累。

而饮食不足则会导致胆固醇水平下降,影响正常的脂质代谢。

因此,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维护脂类代谢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其次,运动是另一个影响脂类代谢的因素。

像大多数人一样,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是较为久坐的。

缺乏运动则意味着体内脂类的代谢速率会减慢,导致脂肪等在体内大量累积。

控制体重的过程中就需要有适度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质代谢的健康水平。

另一个影响脂类代谢的因素是遗传因素。

人类的遗传编码中包含着影响脂质代谢的基因,某些基因变异或异常则可能导致脂类代谢障碍的发生。

这些相应的基因使人们对胆固醇的反应不同,有些人容易吸收胆固醇,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有些人的胆固醇代谢快,因此很少有胆固醇积累。

最后,生活习惯是影响脂类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熬夜等会干扰内分泌平衡和免疫系统功能,影响脂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健康的脂质代谢水平,并不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更好的饮食管理、适当的运动、遵循健康生活习惯和及时药物治疗都是维护脂质代谢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为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需要更多的了解自身体质和内分泌状态,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能真正的维护人体健康。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相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相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相互作用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与环境因素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指的是个体内携带的基因及其遗传特征,而环境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本文将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相互作用,并将以常见的心脏病为例进行阐述。

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一些家族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表明这些疾病存在家族遗传的特点。

研究发现,一些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例如,心脏病常见的遗传突变包括某些心脏肌动蛋白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心肌功能异常,从而进一步引发心脏病的发生。

因此,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容易患上某些疾病。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疾病发生的唯一决定因素。

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了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以心脏病为例,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长期吸烟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此外,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心脏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因此,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患上某种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疾病发生中,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有些人可能携带着易感基因,但只有在暴露于特定的环境因素后,才会真正发展为疾病。

相反,即使携带易感基因,如果能够避免不良的环境暴露,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对于心脏病而言,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

如果一个人携带有心脏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并且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环境中,那么他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将会明显增加。

因此,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

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除了重视遗传因素的研究外,也需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调控。

影响DNA甲基化的环境因素研究

影响DNA甲基化的环境因素研究

影响DNA甲基化的环境因素研究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它可以通过添加甲基基团来改变DNA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基因表达。

不同的环境因素可以影响DNA甲基化程度和模式,从而对生物体的健康和疾病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DNA甲基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的相关内容。

1. 饮食与DNA甲基化饮食是影响DNA甲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的实验证明,一些特定的食物成分可以影响DNA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健康状况。

例如,一些硫化物和异硫氰酸盐类物质可以通过调节甲基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DNA甲基化。

此外,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可以影响DNA甲基化的发生和程度。

例如,膳食叶酸不足可导致全局DNA甲基化下降,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人体代谢。

2. 环境污染与DNA甲基化环境污染是另一个影响DNA甲基化的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污染物可以影响DNA甲基化程度和模式,进而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和疾病风险。

例如,苯系物质和苯胺等化合物可以影响DNA甲基化酶的活性,从而导致DNA甲基化的异常增加或下降。

此外,大气污染和噪声也可以影响DNA甲基化,从而影响人体免疫调节、代谢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等方面。

3. 精神压力与DNA甲基化精神压力是另一个影响DNA甲基化的因素。

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产生大量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DNA 甲基化程度和模式,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机体调节。

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DNA甲基化的全局下降,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神经系统功能。

此外,儿童期、青少年期和老年期等生命阶段也是影响DNA甲基化的重要时期,大量应激因素的持续作用可能会对机体产生长期或慢性的影响。

4. 运动与DNA甲基化运动是影响DNA甲基化的有效途径。

多项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变DNA甲基化程度和模式,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健康状况。

例如,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DNA甲基化的全局上升,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代谢和心血管健康等方面。

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相关问题研究

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相关问题研究

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相关问题研究概述基因是生物体内部控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基因的表达过程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基因的表达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本文将探讨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1. 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基因组中没有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这些表观遗传标记的添加和去除,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例如,环境因素可以通过DNA甲基化酶的活化或抑制,改变DNA上的甲基化状态,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

2. 转录因子的调控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结合并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

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表达量以及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亲和力,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

环境因素还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修饰作用,来调控转录因子的功能。

3. RNA后转录调控RNA后转录调控是指在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之后,通过RNA修饰、剪接和降解等调控方式,对已经合成的RNA分子进行调控。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RNA后转录修饰酶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影响基因表达的后续调控过程。

例如,环境因素可以影响RNA剪接的选择,从而改变转录产物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1. 发育和形态特征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个体的发育和形态特征。

例如,温度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花期开放时间。

这是因为温度可以调节植物中的一些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2. 疾病易感性环境因素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状态,从而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例如,饮食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个体对于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疾病的易感性。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器2. 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我复制、新陈代谢、对外界的反应能力3. 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4. 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分裂、增殖、分化、代谢5. 细胞的功能:营养吸收、排泄代谢、感应传导、运动形态、生殖复制6. 细胞的研究: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分离二、生物的营养1. 人的组成与结构:人体的组成、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各器官的协调性2. 膳食结构与人体健康:膳食结构的原则、不良膳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膳食结构与人体保健的关系3. 营养的吸收与利用:推进食物进入消化道的作用、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食物继续在小肠中进行消化、消化道对食物的吸收、食物在体内的利用4. 营养平衡与健康:营养物质指导与健康的关系、合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合理饮食与人体保健的关系5. 营养性疾病:缺乏症与中毒症、营养性疾病防治的措施、食品管理与健康三、生物的呼吸和循环1. 呼吸的作用:细胞的呼吸、呼吸作用对细胞的重要性、呼吸器官与呼吸2. 人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呼吸系统与器官协调性3.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与体温调节4.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液的成分、血液的功能、血液在身体内的作用5. 人体的呼吸与循环调节:呼吸引发的疾病、呼吸系统与免疫功能、呼吸系统与机体的调节6. 运动与健康:有氧运动与健康、无氧运动与健康、运动与饮食结构、运动与体型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细胞的生成、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生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 生殖的形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固性生殖、借体生殖3. 生殖的调节:生殖系的结构、生殖系统的调节、生殖激素的功能4. 生物的发育:受精卵的成熟、胚胎的发育、胚胎的结构与功能、胎儿的发育5. 发育的调节: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素的作用、细胞分化的基本规律、生物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五、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与环境保护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组成、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结构3. 生物群落的变化: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的调节、生物群落的形成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调节5.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物种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六、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特点2. 遗传因素: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DNA的结构3.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RNA的功能、蛋白质的形成4. 生命的进化:生命起源的过程、生命进化的时空背景、生命进化的产生原因5. 物种起源与形成:物种的概念、物种形成的原因、物种形成的方式七、植物的形态与生长1. 植物的营养方式: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叶2. 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规律、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生长的调节3. 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的有性繁殖、植物的种子结构4.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对环境的影响5. 植物与人类生活:植物的营养价值、植物的药用价值、植物的观赏价值以上是七年级生物课程的知识点总结,对于学习生物有一定的帮助。

人类进化及其影响因素

人类进化及其影响因素

人类进化及其影响因素人类的进化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从它们最早的祖先开始,一直到现代人的形态和特征,我们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

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基因、文化和社会。

首先,环境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的变化对人类进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最早的人类祖先生活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逐渐迁移到了更加广阔的地区,如草原和沙漠。

这种环境变迁迫使人类适应新的生存条件,并通过基因突变和进化来适应环境的要求。

例如,人类的皮肤颜色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紫外线强度。

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基因是人类进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基因决定了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造成了人类的多样性。

例如,人类的智力水平的变化可以归因于基因的不同组合。

一些基因变异可能对人类的智力有积极影响,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然而,基因并不是人类进化的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和文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智力的发展。

另外,文化和社会也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共享的、通过学习和传承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文化的传承和演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对人类的生理结构产生了影响。

例如,农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由狩猎采集转向了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对人类的牙齿、颌骨和消化系统产生了影响。

同时,社会的分工和合作也推动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之间的合作和分工使得每个个体能够专门从事特定的工作,并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促进了社会进化。

此外,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也对人类的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科技的应用使得人类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也对人类的基因产生了影响。

进化的表观遗传学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进化的表观遗传学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进化的表观遗传学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化的表观遗传学环境指的是个体在发育和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环境条件以及遗传机制的相互作用。

这一环境包括温度、光照、营养状况等因素。

在进化过程中,这些环境因素会对基因的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这些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温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温度是基因表达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温度能够通过影响DNA的三维结构和染色质的可及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温度的改变会导致DNA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或重新形成,进而影响DNA的结构和稳定性。

此外,温度还可以调控转录因子与染色质的互作,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以及启动子的开放。

因此,温度的改变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二、光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光照是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并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化。

光照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布,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此外,光照还能影响植物的花期、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根系的生长发育。

在动物中,光照条件的改变也会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比如,昼夜交替的光照条件能够调控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动物的行为和代谢。

三、营养状况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营养状况是影响基因表达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的营养素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以及RNA的修饰。

例如,蛋白质摄取不足会降低转录因子的合成,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

另外,一些营养因子还可以通过改变DNA的甲基化水平,进而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维持基因正常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进化的表观遗传学环境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温度、光照和营养状况等环境因素通过调控DNA的结构、染色质的可及性以及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进一步研究这些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和适应性的机制。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一、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菌群的数量极其庞大,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其基因数量也远远超过人体自身基因数量,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年龄、遗传等。

二、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1. 分析方法-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早用于研究肠道菌群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肠道菌群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从而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

然而,传统培养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肠道菌群中的许多微生物难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因此该方法只能检测到肠道菌群中的一小部分微生物,无法全面反映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

-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其中,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对肠道菌群样本中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肠道菌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除了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外,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肠道菌群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功能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影响因素- 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

例如,高纤维饮食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而高脂肪、高糖饮食则会导致有害菌的增加,减少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此外,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如益生菌、益生元等,也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潍坊医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潍坊医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提供能量B:调节机体生理活动C: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D:增加饱腹感答案:D2.标志现代营养学开端的事件为A:公共营养的兴起B:美国营养学会的成立C:法国化学革命D:维生素的发现答案:C3.食品卫生学是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A:错B:对答案:B4.二战结束后食品卫生最主要的问题是A:食物掺假B:食品腐败变质C:食物中毒D:食品化学性污染答案:D5.我国第一个膳食指南发表于A:2000年B:1999年C:1997年D:1998年答案:C6.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A:食品营养素的种类B:食源性疾病C:食品的卫生学问题D:食品污染答案:BCD7.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营养状况评价方法B:食物营养成分测定方法C:营养缺乏病研究方法D:营养代谢研究方法答案:ABCD8.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食品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为A:食品掺假B:食品腐败变质C:食物中毒D:三致毒性污染物的发现答案:ABC9.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A:食品安全评价方法B:食品卫生学检验法C:危险性分析方法D:食品毒理学方法答案:ABCD10.食品营养的研究内容包括A: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B:食品强化C:食物的营养组成、功能D:植物化学物的功能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微量营养素包括两大类即维生素和矿物质。

A:对B:错答案:A2.营养失去平衡可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A:错B:对答案:B3.参考蛋白是指可用来测定其他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

A:对B:错答案:A4.不属于优质蛋白的有A:鸡肉蛋白B:鱼肉蛋白C:大豆蛋白D:谷蛋白答案:D5.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烟酸的氨基酸为A:色氨酸B:赖氨酸C:亮氨酸D:胱氨酸答案:A6.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辅酶形式参与A:脂肪代谢B:糖代谢C:钙代谢D:蛋白质代谢答案:B7.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A:膳食纤维B:维生素DC:氨基酸D:乳糖答案:BCD8.食物的能量来源是A:维生素B:脂肪C:蛋白质D:碳水化合物答案:BCD9.下列矿物质中,属于必需微量元素的有A:硒B:锌C:钙D:磷答案:AB10.人体必需脂肪酸为A:α-亚麻酸B:DHAC:EPAD:亚油酸答案:AD第三章测试1.植物固醇属于植物化学物。

食品营养学复习题名、简、论题答案

食品营养学复习题名、简、论题答案

名词解释:1、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及社会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2、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指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够被肠道消化吸收的程度。

3、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的利用情况。

4、氮平衡:氮平衡=氮摄入量-氮排出量=氮摄入量-(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皮肤氮排出量)5、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合成量远不能满足机体,而必须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氨基酸。

6、营养不良:长期食物中的能量不足,靠消耗体内的脂肪一维持每天所需能量,身体逐渐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成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小儿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甚至下降。

7、营养性贫血:由于缺乏微量元素铁所引起的贫血和由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统称为“营养性贫血”8、肥胖:已不在被单纯的看作身体脂肪含量过多,而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合并多种疾患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9、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的标准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诊断为高血压。

10、高脂血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11、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上形成一些分散的类似粥样的脂质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12、糖尿病:是指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1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14、必需脂肪酸: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并称之为必需脂肪酸。

15、营养素密度:食物中穆种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其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程度之比值。

16、生物利用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被人体所利用。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基因组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异常等造成的。

环境因素则包括个体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状态。

遗传变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遗传变异可以导致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的发生。

其次,遗传变异还可以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反应。

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部分是由于个体遗传变异所致。

有些人基因上表现出药物代谢能力的变异,这会导致他们对一些药物的反应较差或副作用更明显。

此外,遗传变异还可能影响人体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暴露和耐受能力,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显著。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物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土壤污染中的农药和重金属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其次,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良的饮食结构、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再者,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也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长时间的职业性暴露于噪声、辐射、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会导致听力损害、皮肤癌等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遗传变异可以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以使个体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出现差异。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增加个体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敏感性,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患上相关疾病。

另一方面,环境因素也可以改变个体遗传变异的表达。

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改变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个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辩论辩题

食品营养辩论辩题

食品营养辩论辩题正方,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维持身体健康。

首先,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的营养学家Adelle Davis的名言,“我们的食物应该成为我们的药物,我们的药物应该成为我们的食物。

”这句话表明了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良好的营养可以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等。

因此,食品营养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方,食品营养并非对人体健康的唯一因素,生活方式、基因等因素同样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人可能会引用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饮食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并不如以前认为的那么大,其他因素如运动、吸烟等同样重要。

因此,食品营养并非唯一决定健康的因素。

正方,虽然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健康同样重要,但食品营养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此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也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反方,然而,食品营养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例如,美国的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

因此,食品营养并非绝对的好处,过度的营养摄入同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正方,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正如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

”我们需要摄入适量的营养素,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才能真正维持健康的身体。

反方,总的来说,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它并非唯一决定健康的因素,但在维持健康方面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饮食上注意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

探索人体奥秘:人体结构与生命机制解析

探索人体奥秘:人体结构与生命机制解析

探索人体奥秘:人体结构与生命机制解析1. 引言1.1 概述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存在,对于其结构和生命机制的探索一直是科学界的关注焦点。

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仍有很多未知之处等待我们去揭开。

本文将探索人体结构与生命机制,旨在深入研究和解析这些奥秘。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来探索人体的奥秘。

首先,在“人体结构探索”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人体的组成细胞和组织,并详细解析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接着,在“生命机制解析”部分,我们将探讨基因遗传与表达、新陈代谢过程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揭秘。

在“身体调节与平衡机制”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相互作用以及水盐平衡维持的原理。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回顾所得到的发现,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中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人体结构和生命机制的理解,并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通过揭示人体奥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提高对健康的管理和保护意识,并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本文旨在促进人类对于健康、生命和整体福祉的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2. 人体结构探索2.1 细胞组织构成人体是由数不清的微小单位——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元,每个细胞都拥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

- 细胞质是指细胞内部的物质,包括各种器官、蛋白质、有机物以及水等。

- 细胞膜是包裹在细胞外部,起着保护和筛选进出物质的作用。

它由脂质双层组成,并具有各种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

- 细胞核则是控制遗传信息的中心,其中含有DNA分子,并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发挥基因表达作用。

在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

根据形态和功能,人体组织可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上皮组织主要覆盖人体表面,包括皮肤和内脏器官表面的上皮层。

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对人类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对人类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对人类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身体形态的发育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人类的健康、适应性以及美观。

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既受到遗传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两种因素对于人类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1. 遗传学因素对人类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遗传学是研究基因传递和变异的学科,它对于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控制生物化学过程的分子,基因的不同组合会决定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

在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中,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身高、体重、脸型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父母的身高、体型、面部轮廓等,都会在子女身上留下一定的遗传痕迹,从而决定子女的生理特征、表型特征等。

而且,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也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例如身高的增长、性征的发育等。

此外,遗传学对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影响。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遗传疾病,这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有些遗传疾病会影响人类身体特征的发育,例如小头症、唇腭裂等。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人类的外貌,还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等其他严重后果。

2. 环境因素对人类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环境因素也对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条件、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造成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饮食结构会影响他的身体形态的发育。

如果饮食缺乏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素,就会影响身体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从而影响身高、体形等方面的特征。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也会影响身体形态的发育,例如致使身体肌肉退化、身高停滞等。

生境条件也是影响身体形态发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例如,高海拔地区的人类身高相对较低,而热带地区的人类身高相对较高,这是因为不同环境下的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进行了基因适应和人体形态的变化,从而导致各自的特点。

3. 遗传学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遗传学和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两者之间的互动会共同决定人类身体形态的发育。

外界因素对体质的塑造

外界因素对体质的塑造

外界因素对体质的塑造体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素质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外界因素在体质的塑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环境气候等。

本文将探讨外界因素对体质的塑造,并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

一、饮食结构对体质的塑造饮食结构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外界因素之一。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满足个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身体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促进肌肉和组织的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适量的脂肪摄入可以提供能量储备,但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此外,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肠道健康和体内废物的排除,对体质的改善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生活习惯对体质的塑造生活习惯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

较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用眼等,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提高体质。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免疫力的增强。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

而长时间的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屏幕,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和近视等问题,对体质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三、环境气候对体质的塑造环境气候是外界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体的适应能力和体质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严寒地区的人体更容易适应寒冷环境,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强,骨骼也更加强韧。

而炎热的气候环境下,人体容易产生脱水和疲劳,对身体素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会使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适应高原环境的人体质会相应提高。

四、运动方式对体质的塑造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身体素质的塑造有所不同。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和肌肉的爆发力。

力量训练,如举重、健身等,可以增加肌肉量和力量,提高身体素质。

柔韧训练,如瑜伽、舞蹈等,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协调性。

综合多种运动方式,有助于全面提升体质。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改造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改造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改造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应该禁止。

首先,基因改造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基因改造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尽管目前尚无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基因改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但也有研究表明,基因改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应该禁止基因改造。

此外,基因改造也可能引发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基因改造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因为只有富裕的人才能负担得起基因改造技术,而贫困人群则无法享受到这一技术带来的好处。

这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引发社会问题。

另外,基因改造也可能会引发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干预,违背了自然规律。

正如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所说,“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原始状态,而不是随意改变它。

”因此,为了避免引发伦理和道德问题,应该禁止基因改造。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技术是一种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技术,因此不应该禁止。

首先,基因改造可以带来更高产量的农作物,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产量,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

此外,基因改造也可以带来更加营养丰富的农作物,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另外,基因改造也可以带来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基因改造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同时,基因改造也可以用于生产更安全的药品,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此,基因改造技术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应该被禁止。

总的来说,基因改造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

因此,不应该轻易禁止基因改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经典案例,美国农业公司蒙山托公司(Monsanto)开发的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改变人体基因的重要因素陈学忠(中医教授,著名养生专家)陈学忠,男,汉族,山东青岛人。

现任联合国健康联盟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健康产业协会主席兼首席医学专家,中央保健局原局长王敏清先生的私人保健医师,中科华学(北京)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文中国》栏目首席医学专家。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作的高度概括。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本草纲目》中早有“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记载。

其中记载365种药,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是食物。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

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食物为什么能治病(指特定食品即适合你的个性化食品)它的治病机理是什么?首先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程度也不同,因此人们不应该盲目补充维生素和其它矿物质,以免对身体产生负面作用。

今天基因科学的飞速发展将推翻同一饮食食谱建议给所有人的时代。

在今后10年里,医生或健康管理师或养生师将可以根据人体的身体情况来确定他们将会得什么病,并根据情况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养生方案。

中医学对饮食的认识《黄帝内经》阐述了饮食营养的重要意义,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饮食营养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膳食结构上,提出了“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在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在食物性能上,提出了“气味学说”;在饮食养生上,提出了“调和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基本法则;在疾病的治疗上,提出了“食疗学说”;在疾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上,提出了“食复学说”;在养生食疗上,提出了“食忌学说”等。

所有这些论述都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就从中医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述1 对饮食营养意义的论述《黄帝内经素问》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其中,“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强调了饮食五味、谷气、水谷之精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均衡营养,科学膳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关键。

2 对预防思想与饮食营养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告诉我们人类在自已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饮食、起居和工作,不可任意妄行。

更重要的是“其知道”,也就是说要事先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然后请专家为你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认真依照执行,提前预防,那么你一定是健康长寿的。

3 对膳食结构的论述《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是说谷类为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

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

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

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

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

近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化使肥胖症者呈上升趋势,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所以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这种以四类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曾指导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饮食生活,对增进民族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起着指导作用。

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首先你要获取自已个体有关健康资料,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食物进行适当的调配,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由于基因差异而对各种食物成分以及饮食方式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并为人们度身定做出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个性化的食谱方案”。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色”就是这个道理。

4 对消化生理的论述《素问·五脏别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

谷之所注者,胃也。

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黄帝内经》还进一步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刺法论》)。

由于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故脾胃就构成了人体消化生理的核心。

任何饮食物的摄取,都取决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包括各种营养补充品等,最终都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输送。

大肠、小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里明确阐明了人体的营养成份吸收是关健。

比如某一个人是钙缺乏症,而他的其他四位家人也与他长期食用一样的食物,他们为什么不缺钙,这证明这个人他消化吸收钙的功能出现了障碍,如果这时却给他大量补钙只能造成体内钙沉积而形成结石,不但没有达到补钙的目的,反而造成严重疾病。

另如肥胖的人,如果不从她的脂肪代谢障碍入手治疗,瞎用减肥产品,暂时表面有效果,但可能造成她脂肪代谢障碍更严重,不久就会反弹或产生其它疾病。

5 对食物性能的论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五味》);“五味”中不同的“味”与五脏有着不同的亲和力。

只有五味调和才能滋养五脏,促进身体健康。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说明食物同样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食性。

这里主要讲由于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基因不同,他的食谱结构必须个性化制定,选择适合自已的饮食搭配才能保障健康,如果任意而行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6 对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1)因人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柔》);“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灵枢·卫气失常》)。

《灵枢》更有“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禀赋不同,将人分为25种不同的体质特性,此外,尚有《灵枢·通天》的“阴阳五态人”等。

由于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的不同,因此在饮食营养上也应“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必“先知二十五人”,“别五态之人”,“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审有余不足,盛者写之,虚者补之”(《灵枢·通天》)。

2007年美国科学家乔斯·奥多瓦斯博士曾提出“未来十年食疗师将会根据个人基因图谱来制定食谱”。

这一观点与中医因人制宜的营养法则是相吻合的。

不仅注重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更重要的是理解营养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个体身体情况来制定食谱,以此有的放矢地防病治病。

(2)因时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灵枢·四时气》说“四时之气,各有所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又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更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因此,饮食营养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根据季节寒热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这也是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具体体现。

正如《素问》所说“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中华民族传统膳食强调“辨证用膳”,就是指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由于四季气候存在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易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

如在阳气生发的春季,特别是少雪、温盛、气候异常时,饮食则应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动火之物,并应选食鸭梨、荸荠、桔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等,取其清淡、甘凉之性,以免积热在里。

夏季暑热兼湿,肤腠开泄、出汗亦多,人常贪食生冷,寒凉之物太过则易伤脾胃。

因此炎暑之季,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如西瓜、冬瓜、白兰瓜等,常饮绿豆汤,并以灯心、竹叶、石膏、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

盛夏季节,平素为阳虚体质,常服人参、鹿茸、附子等温补之品的人,也应减少服用或暂停。

秋冬季节的饮食也需要适应季节的气候特征。

(3)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五常政大论》)。

《素问·异法方宜论》又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之大体也”。

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各有不同,因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因此,在饮食营养上还应兼顾到地域环境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即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饮食,所以也是需要加以考虑的因素。

7 对食疗的论述《黄帝内经》中也有较多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