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

合集下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12.14•【字号】宿政办发〔2011〕203号•【施行日期】2011.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市洋河新城,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自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深入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根据国家、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宿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8—2010—2020年)》(宿政发〔2008〕7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全面实施科教优先战略,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大科学技术教育力度,丰富科技传播和普及渠道,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根据《X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年)》(X 政办发〔X〕7X号)和《X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X-X年)》(X政发〔X〕2X号)精神,为明确我市“X”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实现X年全民科学素质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

实施好13年免费教育政策。

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鼓励高中阶段开设多种形式的科学选修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增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知识渗透、融合。

鼓励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共建共享科普资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研究性学习,通过“专家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体验进乡村、中小学生科普实践进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活动,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

2.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热情。

加强职业技能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鼓励X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

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面向广大学生积极弘扬科学精神、讲解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系统提升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推动全省科协系统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安徽省科协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的转型时期,也是全省科协事业跨越发展、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全省科协事业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12.15”重要讲话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

推动“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创新型安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

坚持以社会公众为本,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突出我省科协事业的发展特色,坚持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坚持深入基层、务求实效,扩大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构建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培育人才和造就人才的科技人才成长服务平台。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办公室: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使我单位干部的科学素质不断增强,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及时安排部署,明确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区科协下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凉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后,我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方案精神,成立了以室主任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行动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行动,对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各组室结合各自实际,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好、落实好,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进一步统筹兼顾,百度把专项行动同抓好工作落实年各项重点工作、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深化专项行动,借专项行动之力破解工作难题。

二、全面开展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一)注重日常学习,强化科普宣传。

坚持每周周一、周五例会学习制度,组织全单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凉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科普相关知识。

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结合区委政研室实际,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地球日等节日,宣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增强党员干部科学知识的了解,积极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办公氛围。

(二)健全科普制度,改善办公条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联合协作,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较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5%的工作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加强;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

“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6.03•【文号】国发〔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6.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2021年6月3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战略规划,特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一、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印发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统筹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懈努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某市制定了《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本规划”),旨在全面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

目标本规划的基本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居民科技知识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氛围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科技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规划在以下方面提出重点任务:1. 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本规划将加强教育部门的协调和管理,推进科学课程的更新和完善,构建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

教育教学档案的体系化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创新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拓宽科普教育渠道,提升科普传播能力科学普及是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关键环节。

本规划将通过加强对科学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天文馆等科普教育机构的投资和管理,推广科学普及活动,提高科普传播能力和科普吸引力。

3. 培养科学家、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城市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规划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培养高层次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

本规划将围绕公众科学理念和科学规范,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学知识,推进城市科学社会主义建设。

5. 促进科技创新和转化在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协同创新以及产业化等领域上,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简政放权和促进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本规划中将伴随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等重要思想,加强科技创新和转换机制的体系化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8•【字号】苏政办发[2011]136号•【施行日期】2011.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36号2011年10月8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为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29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自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第4次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期末2.33个百分点。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力度不够大,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高层次科普人才比较缺乏,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各地工作进展也不平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既需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也有赖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篇1】各位领导:县教育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可概括为“四有”、“三抓”、“两个收获”。

简要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做到“四有”一有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教育督导室主任任副组长,吸收办公室、人事、计财、教育等股室和电教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二有年度计划,每年初领导小组都要议定当年《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

三有检查指导,在一年四次的中小学工作检查中,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指导、同要求;基层中小学此因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四有学年考评,将各中小学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度工作,纳入学校校长工作业绩和学校工作考评之中,引起高度重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精心实施做到“三抓”一抓重点人群。

教育部门是《纲要》规定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的牵头单位;在我县,未成年人的主体是在校中小学生:116所中小学,12164名小学生,8181名初中生,2820名高中生,全县23165名中小学生是教育局落实《纲要》的重点人群。

二抓四大主力行动。

教育局将《纲要》规定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细化为宣传行动、教育行动、参与行动和兴趣行动;一是宣传行动:借“月”(一年一度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宣传和借“节”(每年秋季的中小学“校园科技节”)宣传,一春一秋,各有侧重: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

二是教育行动:首先积极做好科学课程教育,突出学科性,大力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小学的自然课和中学的理化生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大力开展“日常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教育”,突出趣味性,培养“明理会用”能力:预防煤烟(一氧化碳)中毒科普讲座、甲流防控科普讲座、生芽马铃薯中毒的应急处置、教你九招预防电脑辐射、数码相机的保养要领。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纲要的提出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二、前言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

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背景和前提条件1.1背景:"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需要,针对我国科学素质的现状和不足,结合国际科学素质发展趋势,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目标。

1.2前提条件:1)强化科学教育的基础,全面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意识和参与度;3)建立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实施科学素质评价和认证。

二、目标、原则和指导思想2.1目标:到2035年,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人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2.2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素质提升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全面性原则:全民科学素质的培养要面向全体人民,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社会群体;3)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服务;4)持续性原则:科学素质提升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实施,不能一蹴而就。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3.1任务一:加强科学教育体系建设3.1.1完善科学课程设置,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3.1.2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3.1.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和课程,推动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3.2任务二:推进科学普及活动开展3.2.1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丰富科普形式和内容;3.2.2发展多样化的科学普及渠道,拓展科普服务范围;3.2.3大力宣传科学成果和科学家的形象,增强科学文化的影响力。

3.3任务三:建立科学素质评价体系3.3.1开展科学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研究;3.3.2建立科学素质考试和证书制度;3.3.3推动科学素质评价与职业发展和晋升挂钩。

3.4任务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3.4.1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3.4.2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科技人才;3.4.3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

四、组织和保障措施4.1组织机构:成立由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推进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推进相关工作。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1. 引言全民科学素质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希望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推动科学素质行动方面有所帮助。

2. 目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活动内容3.1 科学普及教育通过举办各类科学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可以组织科学论坛、科学展览、科普讲座等,传播最新科学成果和知识,激发公众的科学热情。

还可以开展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2 科学竞赛和比赛组织科学竞赛和比赛,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能和能力的平台。

可以邀请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提供奖金或奖学金等奖励,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竞赛和比赛,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天赋,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3.3 科学教育培训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和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能力。

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教育水平。

对公众进行科学素质培训,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科学实践能力。

3.4 科学实践活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一个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可以组织科学实验营地、科学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和公众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实施方法4.1 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包括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发布新闻稿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素质行动的关注和认识。

4.2 合作与共建组织各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计划的实施。

可以与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学素质行动的发展。

科技馆年度工作计划

科技馆年度工作计划

科技馆年度工作计划【篇一:科技馆工作计划】科技馆工作计划一.科技馆现状分析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科技馆是一座独立的半月形三层独立建筑,西侧面临学校大广场,东侧有连廊于学校图书馆相连,由十一个主题展馆和一个报告大厅,科技馆的各个展室设备先进实用,展室宽敞明亮,展品丰富多彩,功能齐备,是辽南地区唯一的现代化大型学生科普教育场馆,是我校教育设施的明珠,科技馆的开发利用会大大促进我市学校科普教育的开展,科技馆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市中小学课外教育的又一理想基地。

二、科技馆与我校教育的关系现代科技馆与学校教育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馆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它填补了学校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某些不足,使得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1.是科技馆的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科技馆中的内容,处处彰显科技的信息,无论是展厅的展品展项,还是科普活动的设计,都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激发兴趣和开阔学生视野有重要作用,还留有足够的自我发展与想象的空间。

2.是在教育形式上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

科技馆将各类基础科学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展品体验、科普剧表演、实践制作等逐步渗透的方式,使学生解决了在课堂教育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较之于规范、严苛的学校教育而言,科技馆则的教育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和舒适的场所,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是一种自主探究性的教育氛围,易于学生接受。

3.是在教育资源上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

科技馆的各类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环境,都是围绕科普教育这一目的,在教具器材等方面比学校更加丰富和先进,而且有专职的辅导老师为其答疑解惑。

因此,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科技馆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科技馆也应加强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拓展自己的服务功能,使自身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15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办公室: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开展以来,xxx按照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使我单位干部的科学素质不断增强,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及时安排部署,明确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区科协下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凉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后,我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方案精神,成立了以室主任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行动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行动,对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各组室结合各自实际,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好、落实好,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进一步统筹兼顾,XX把专项行动同抓好“工作落实年”各项重点工作、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深化专项行动,借专项行动之力破解工作难题。

二、全面开展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一)注重日常学习,强化科普宣传。

坚持每周周一、周五例会学习制度,组织全单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凉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科普相关知识。

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结合区委政研室实际,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地球日”等节日,宣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增强党员干部科学知识的了解,积极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办公氛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XX县环境保护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1-2015)工作规划为全面推进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XX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1-2015)(2007-2010-2012)》、工作规划》,结合我局实际,制度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坚持环境科学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培训相结合,坚持学习法律知识、解决环境法律问题与维护环境权益相结合,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全面增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境守法意识与环境法律素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条件。

(二)主要目标通过环境科学宣传教育,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理念、宪法意识、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环境事务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法律素质,逐渐增强其环境守法与环境维权意识,推进公众依法参与环境管理公共事务。

二、科学素质行动对象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局领导干部和环境行政执法人员;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特别是从事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和农民。

三、主要行动(一)学习宣传《宪法》,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公务员法》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二)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系列文件等;(三)学习宣传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

主要学习宣传《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学习宣传《森林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学习宣传《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等;(四)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执法程序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习宣传刑法、民法、经济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特别规定;学习宣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等;(五)学习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六)学习宣传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等其他方面的环境政策和法规性文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提出,旨在推动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文化基础。

本纲要旨在明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全面推进科学素质行动提供指导。

一、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水平,使人们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文化自信,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二、任务。

1. 加强科学教育,推进科学素质教育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2. 打造科普平台,促进科学文化传播。

建设科技馆、科普基地等科学文化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3. 增强科学研究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支持科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4. 加强社会科学监督,推动科学治理。

倡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服务,推动科学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各个方面,促进科学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

三、措施。

1. 完善科学素质教育体系,推进科学素质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加大科普资源建设力度,建设更多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丰富科普宣传形式,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3.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4. 建立科学文化宣传平台,加强科学文化传播力度,提高科学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推崇科学、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2.5%;大力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广泛开展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较快提升,科学素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加快发展科普产业,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初步建立;不断完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面向农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发展不够,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以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着眼点,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基本建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力争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4%。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深入贯彻落实。

进一步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广泛宣传普及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身心健康、创新创造等观念和知识,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基本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协作、社会参与、监测评估、奖惩激励等机制继续健全,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逐步完善,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其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措施:——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

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

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

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让有培训意愿的农村新成长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就业技能培训。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

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

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

推进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

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

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

面向乡村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注重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土保持、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防灾减灾、安全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宣传教育。

——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衔接机制。

开展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

推进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指导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的科学探究、科学课学习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分工:省教育厅、团省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社科院、省妇联、省科协、省气象局、省地震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防灾减灾、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相结合,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增强农村妇女、少数民族农民及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

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安徽农网、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普通高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

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培训、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加强技能培训。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

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托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和农村中小学开展农村社区教育。

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推进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农技110、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农家书屋等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长效机制。

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宣传,推进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村庄整治、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