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江安庆段的江豚自然环境保护
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马建华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22(43)11
【摘要】根据安庆江段水文特征和关于江豚研究的历史资料,估算出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为145~165头;保护区内10个大型沙洲的洲头洲尾、7条河流的入江口和弯曲河道的浅滩均有江豚分布。
指出,目前保护区存在管理权限受限、涉水工程破坏江豚栖息地、滩涂自然植被毁坏和江湖复合生态系统阻隔等问题。
提出,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江豚保护管理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物种保护的关系;逐步恢复沿江滩涂植被和江湖复合生态系统。
【总页数】6页(P18-23)
【作者】马建华
【作者单位】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7
【相关文献】
1.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及年际变化
2.湖北监利何王庙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喜添新丁
3.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4.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5.刍议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策略——以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精选5篇)
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精选5篇)保护江豚篇1今天,我看到新闻媒体报道江豚流泪这件事。
就是说这个月天气十分严热,江水的水面积在不断地向下降,江水严重缺少,生活在江水中的大量江豚也在缺少生活的空间。
还要人发现江豚的眼睛流出了一些看像似泪水的乳白色液体,那些白色液体是当江豚担忧时才会从眼睛里流出,可所见江水的缺少是对江豚的生活有很大的威胁的,为了不要江豚种类的灭绝、为了不要江豚们再哭泣,我们应该怎样做?其实很容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就可以保护江豚、保护我们的地球。
江水缺少的原因是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了,天气会变热是因为我们平时越来越忽略我们的好朋友——“低碳”了。
因为天气炎热,我们在家中不是开着空调就是开电风扇,如果真的热的话可以自己拿扇子扇啊。
明天爸爸、妈妈,就连我们自己,上班、上学是都要开私家车去,每天一大堆汽车在马路中穿梭着不知要排出多少的烟尘。
其实我们每次出门可以骑自行车出门如果真的敢时间的话,也可以做公共汽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每天少用一点点、少开一天车,那我们的大自然会更加的清晰、更加的美丽,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朋友”濒临灭绝了。
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大家快点行动起来吧!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篇2每个人都会有收获,这种收获分很多种:学习上的收获。
生活中的收获。
做人做事所体会到的收获……而我却在生活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正从读书社往家走,走着走着,路旁的一幕让我停住了:一个小女孩正在垃圾桶旁捡塑料瓶,白白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穿着一身漂亮的公主裙。
我想:这个小女孩我看也不是家境贫穷,为什么要去捡别人不要了的空塑料瓶,多脏啊!于是我走上前去向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去捡别人不要的空水瓶啊?能告诉哥哥吗?”“哥哥,我在电视上看到世界的很多水域都被塑料瓶和人们随地乱扔的垃圾,给污染了,连江豚弟弟都没有家回,我想出自己的一份力让江豚弟弟有家回!”我听了小妹妹天真无邪的回答后倍增感动,于是,我回到家后也加入了“保护江豚”的活动。
生物与环境专题
生物与环境专题1.记者5月31日从安庆市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天然水域环境日趋恶劣,江豚死亡时间频发,数量仍呈急速衰退趋势,如今江豚变得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农业部计划投巨资在安庆西江建长江下游江豚迁地保护区,为江豚筑起一道竖实的“防护墙”.长江江豚为中国长江独有淡水豚类,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顶级物种,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如图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以江豚为顶级种的生物链“金字塔”,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江豚是顶级,数量最.(2)在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组成中,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还有和.(3)如果江豚也和百白暨豚一样灭绝,则标志长江生态系统的将遭受严重破坏,保护江豚及其栖息环境迫在眉睫.2.鲨鱼体被细鳞;靠鳃呼吸,用鳞(加工后可制成“鱼翅”)辅助游泳.(1)根据鲨鱼的特征,它在分类上应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类,它通过的摆动产生游泳的动力。
表中为每百克湿鱼翅和鲜鸡蛋的部分营养成分对比表,请据表回答:(2)表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属于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的中被彻底消化。
.(3)分析表中两种食物的成分,发现维生素A含量更高的是。
人体缺乏维生素A 容易出现症。
调查发现,鱼翅被汞污染的程度高大70%,其含量超出正常允许值得42倍,鱼翅中超标的汞,主要来自人类的工业排放。
(4)水体中的汞会沿着不断积累而进入鲨鱼体内.食用鱼翅后,汞被人体吸收并通过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遗憾的是,在人们对鱼翅的“狂热”追捧下,每年约有七千万尾鲨鱼被捕杀,目前有近8种鲨鱼濒临灭绝.(5)鲨鱼的灭绝将会对多样性造成影响.(6)综上,请你写出2条拒食鱼翅的理由:①②。
3.材料一: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如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小麦各发育期的天数和需水量材料二:由于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0多万亩,现在只剩下6万余亩;湘江枯水期有时会造成船舶搁浅现象.材料三:如图乙是一幅漫画.请仔细阅读上述3个材料,分析说明相关问题:(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保护江豚的作文
"长江就像繁忙的都市植物和动物,长江无鳍海豚是节目的明星!这条河流是亚洲最长的,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它不仅是数百万人的生
命线,也是野生生物和植物的热点。
然而,沿着河岸涌现出来的工厂
和城市的繁忙和繁忙,确实把事情抛在脑后。
污染,栖息地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都给曾经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失。
这就
像河流需要超级英雄的脚趾来拯救它,否则就太迟了!"
长江无鳍海豚,又称河猪,基本上是淡水海豚世界的岩星。
如长江的
碧昂丝及其周围湖泊!但是,这是可悲的一部份——这个酷哥的人口比涡轮机的缩小快。
为什么,你问?这是因为那些肮脏的人类和他
们的过度捕捞,污染,和所有那些花哨的水坝和渠道他们不断建造。
就像这只可怜的海豚无法休息!
这种无鳍的海豚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标注为濒危物种。
这意味着它基本上有麻烦了,大的时候。
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确保这
头伟大的河猪不会永远消失。
让我们组队,为友好的邻居无鳍海豚保留一天!
为了保护长江,挽救长江无鳍海豚,我们要对污染的工厂采取强硬态度,鼓励渔民采用更可持续的做法,在沿江设置可以繁衍这些动物的
特殊区域。
我们还需要向公众传播这个字眼,说明为什么照顾河水和
生活其中的生物如此重要。
人们越了解,我们就越有机会长期保持长
江及其野生动物的健康。
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
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2020年10月28日安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13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保护濒危的长江江豚,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江豚保护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长江江豚保护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坚持严格监管、统筹协调以及就地保护优先、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和临江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长江江豚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制定长江江豚资源保护规划,并纳入本市、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制定年度长江江豚保护管理检查计划,组织渔业、生态环境、林业、水利、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和长江江豚科研、保护组织等相关单位定期会商,实行联防联控,推进长江江豚保护工作。
市和临江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长江江豚保护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市)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按照职责开展检查和指导工作;组织或者参与开展相关行政执法、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评估、生态修复、收容救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水利、交通运输、林业、市场监管、公安、应急、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长江江豚保护管理相关工作。
临江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长江江豚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江豚我来保护你心得体会
江豚我来保护你心得体会标题:江豚我来保护你——一段维护自然生态的心得体会正文:江豚,作为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物,是长江的守护神。
然而,长期以来,江豚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与威胁,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的边缘。
当我了解到这个事实时,我深感内心的震撼与愧疚。
为了保护江豚这一珍贵的物种,我积极参与了相关保护活动,下面将分享我保护江豚的心得体会。
首先,保护江豚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在长期以来的种种破坏江豚栖息环境的事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江豚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传递江豚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
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保护江豚协会,我们通过举办宣传讲座、义演、影像展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江豚的生态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保护的行动中。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江豚的关键。
江豚作为淡水动物,生活在长江这一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清澈的水质、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限制工业与农业的污染排放,禁止非法捕捞和捕杀行为,建立江豚保护区域,划定禁渔区,确保江豚有足够的食物供给和和谐的生存环境。
我曾参与过江豚栖息地水质监测和水生物调查工作,在长江河道上安装了水质监测仪器,每天监测水质指标,并上报有关部门,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水质的问题,为江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再次,加强科学研究与保护濒危物种。
保护江豚需要深入研究其生态需求和行为习性,以便更有效地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保护决策的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参与了江豚保护研究的计划。
我们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江豚进行监测,记录其数量、分布和行为,为保护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希望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江豚的繁殖率,增加种群数量,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
江豚几级保护
江豚几级保护
江豚是一级保护动物。
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
其中长江安庆段是江豚理想的栖息场所,是江豚分布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是保护的重要水域。
江豚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向公众发布。
其中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这是1989年以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第一次大规模调整。
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
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长江江豚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之一,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由于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
长江江豚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中污染物会威胁它们的生存。
因此,政府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限制和管理工业排污、农村污水排放等,减少对长江的污染,为江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修复江豚栖息地。
长江的河道整治、航道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破坏了江豚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处栖息。
为此,需要对长江江豚栖息地进行修复和保护。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方法,重建完整的江豚栖息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停歇场所。
第四,加强保护监测与科学研究。
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监测,了解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等信息,为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江豚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等,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广泛开展保护长江江豚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江豚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开展江豚保护相关的展览、讲座、宣传片等活动,提高社会对江豚保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长江江豚作为我国的国宝级物种,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重点物种,国际间也存在保护江豚的合作与交流。
应与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加强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分享保护成果,共同推动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保护长江江豚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
同时需要关注江豚的栖息环境、食物链和人类活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保护。
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推动江豚保护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保护长江江豚,确保其生存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3篇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3篇江豚体型似鱼,长1.2~1.6米,全身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无背鳍,很少跃出水面,仅背脊露出海面。
保护江豚刻不容缓,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保护江豚心得感想,欢迎查看。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一:暑假,我参加了爱达社区夏令营的活动,其中有一节科普知识讲座,宣传江豚,认识江豚,保护江豚!你认识江豚吗?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与古老的白暨豚相比,江豚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高。
江豚聪明而有灵性,大脑同海豚一样发达,智力水平与陆地上的大猩猩接近,江豚和人一样是用肺呼吸的胎生哺乳类动物,性格活泼可爱。
它在水中并不是靠眼睛来辨别方向和物体形象,而是靠其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它浑圆的前额就是精确复杂的回声定位系统的关键部位。
江豚还有多少?目前长江江豚仅有1200-1500头,并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数量已少于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江豚的非正常死亡数远远高于国内所有濒危野生动物,它是中国种群数量下降很多、下降速度最快、栖息环境仍在恶化,生存现状最濒危,应该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三分之一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保护江豚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江豚面临的威胁首先是酷捕滥捞经常误杀江豚,并且导致江豚食物匮乏。
其次是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质的逐渐恶化对江豚和鱼类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还有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江豚的安全,船只的水下马达声影响江豚的超声波定位的准确性,很多江豚将马达声波误认为是自己的同伴,而被螺旋桨打死或打伤。
繁忙航运也使江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在洞庭湖鄱阳湖入长江的区域,高密度的船只中断了江豚种群的基因交换。
日益严重和无序的沙石采伐对江豚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江边居民,你可以:1不使用迷魂阵、电打鱼、拖网、滚勾等方法捕鱼,以免误伤江豚;2捕鱼时避开江豚活动频繁的水域;3发现江豚受伤、搁浅或死亡,积极救助,并及时报告给当地渔政、保护区等相关部门。
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清节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
生物资源2020,42(6 ):629〜636Biotic ResourcesDOI :10. 14188/j. ajsh. 2020. 06. 003长江江豚重要《息地清节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连玉喜'杨晓鸽,张心硌2,郑爱芳U2,李世健3,陈敏敏U2,于道平U2(1.安庆师范大学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安庆246133;2.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安庆246133;3.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摘要:长江清节洲水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2018 年2月对该水域鱼类群落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于5目8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 的68. 4% 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鱼类群落优势种为贝氏餐(、似鳊(Rv以似>’//川川v)、银鲴(Xerwcypris argniteu)和刀热(Coi/ia tiusus)按生活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78. 9% ;在空间上,中上、中下和底层鱼类分布较为均衡,占总种数的比例依次为36. 8% ,28. 9%和34. 2%;从食性上划分,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较多,分別占总种数的44. 7%和39. 5%。
Shannon - W 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 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別为0.820〜1.711,0.601〜0.981,1.640〜3. 423和0.249〜0. 592。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春夏季与秋冬季的Margalef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各指数在时间和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鱼类群落呈现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因此,建议加强该水域龟类资源的监测和保护,以维护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江豚柄息地的适合度。
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
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摘要: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40%的人靠江生活。
如果说长江的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江豚灭绝了,那么人类也必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研究报告表明“江豚数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如果保护不力,10年至15年之后,可能想保护已无保护的对象,江豚将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豚,或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如今,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
长江豚类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字:长江豚类保护濒危生存环境意识长江资源国家政府很早就对长江豚类予以重视、保护:1988年,白鱀豚被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所列的“极危”级,属于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
早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成立了白鱀豚研究组,1992年成立了白鱀豚研究室,2001年,又成立了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
1992年,水生所建成白鱀豚馆。
同年,长江洪湖新螺江段保护区和天鹅洲保护区成立,引入江豚到保护区。
1993年铜陵养护场正式建成。
1996年,农业部召开白鱀豚江豚保护研讨会 会后建立了5个保护站。
目前已经建成的其他省级保护区有:镇江保护区、鄱阳湖江豚保护区、洞庭湖江豚保护区。
人工饲养方面也有成功经验:1980年到2002年,水生所成功饲养了白鱀豚“淇淇”近23年;1996年至今,江豚也被成功饲养了近10年。
2005年,第一头长江江豚在人工环境中繁殖成功。
早在2007年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组织在湖北武汉召开长江豚类保护工作座谈会。
会议听取了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作的《长江豚类十分濒危,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保护措施亟待加强》的专题报告,对当前长江豚类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2006年11月~12月长江豚类科学考察活动利用国内外先进豚类监测仪器设备,仍然没有观察到白鳍豚,说明白鳍豚数量已极少,种群已濒临灭绝,但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可能还有个别白鳍豚生活在长江中。
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6-02T06:22:10.56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刘奕杉[导读]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风光无限,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同时更是无数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摘要:近年来,人类的生产活动使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不断恶化。
本文从保护长江江豚的意义与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入手,就食物、生存空间、物理伤害因素、噪声污染以及人们的保护意识几个方面的濒危因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长江江豚;保护现状;濒危因素;保护对策引言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风光无限,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同时更是无数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其中,水生动物在经济、科学、医学和文化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保护长江流域的水生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对于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开展该流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国际交流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2],目前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自宜昌至长江入海口)和两个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都阳湖)[3]。
长江江豚作为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物种,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它们开展长江流域物种的变迁史及古生物的研究,是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的;另一方面,作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示物种和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4],长江江豚也被称为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1],通过保护这类旗舰物种,也能够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人类整体的环保意识。
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长江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假如长江生态系统不能维持长江江豚的生存,那么人类将来也将难以在此繁衍生息。
与此同时,长江江豚本身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保护长江江豚同样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
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也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
小巧玲珑的江豚,因与外界接触较少,导致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够深入,江豚的生存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旨在探讨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希望能为江豚的保护工作作出一份努力。
一、江豚的生物学特征江豚是吻海豚科动物的一种,也叫长江江豚、白鱀豚、白海豚等。
江豚属于硕瑞齿类,拥有30至38颗锐利的牙齿,能够适应长江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环境。
江豚的体长约为1.5至1.9米,体重在50至90公斤之间,性情温和,性别不易区分。
江豚所处的水域中光线较为昏暗,它们的视力不算太强,但听觉和嗅觉十分敏锐,能够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捕食鱼类等食物。
二、江豚的生存环境江豚主要生活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下游海域中,栖息于江河交汇处的水域,同时也可以进入淡水湖泊。
由于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不断推进,江豚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污染物和外来物种进入江河水域,石碓、砂磨、采砂等工业活动对江豚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江豚受到生存威胁。
加之人类活动频繁,大量垃圾随意倾倒,江豚的栖息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它们栖息。
三、江豚保护工作江豚的濒危状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江豚保护工作的力度。
自1992年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来,许多组织和个人积极投身于江豚保护工作。
针对江豚所处的生存环境,政府与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建立江豚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增设江豚保护巡逻等。
同时,针对江豚科研活动也在不断加强,如开展江豚的行为与生态学研究,掌握其习性、分布情况及食物来源等。
四、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在江豚保护工作中,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其健康与生存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是江豚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科学手段进行恢复和保护。
长江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长江江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吴芳丽;胡梦红;王有基【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4(0)S1【摘要】由于近几十年的生境破坏和人类活动,江豚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野生种群数量正快速衰减。
针对江豚当前面临的威胁,如渔民误捕误杀、水上运输业的影响、水环境污染、饵料生物资源量下降、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等,探讨了必须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如在江豚活动密集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在江豚频繁出现的水域限制过往船只的航速,提高长江流域渔民的豚类知识和保护意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可能对江豚造成的威胁,制订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等。
【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资源现状;威胁因素;保护措施;长江江豚【作者】吴芳丽;胡梦红;王有基【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相关文献】1.长江源区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J], 龙存花2.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J], 张阳武3.长江江苏段中华绒螯蟹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初探 [J], 陈校辉;朱清顺;严维辉;顾树信;黄平4.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写蓝图谱华章强化领导者影响力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水结合是灌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浅谈监理日记的规范化管理渭南市水资源费征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陕西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合理利用渔业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扶风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汉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思考以水养水自我发展一汉阴县南窑村人饮工程管理侧记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J],5.长江铜陵段江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J], 蒋文华;黄立新;于道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导语: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
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鱀豚,或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如今,被称作白鱀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
豚类与人共享同一条江河。
淡水豚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保护江豚也就是在保护人类。
危如累卵的长江生态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生命的摇篮,千万年来,它不停地把一个个充满稚趣的生命摇向成熟。
长江流域覆盖了中国1/5的面积,其淡水资源占到了中国总数的40%,有超过70%的水稻和一半的小麦都靠长江的水来灌溉,产出占到了GDP的40%。
除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长江还保持着丰富的生物种群,350种鱼类中有112种是长江独有的,其中不乏珍稀物种。
人们曾经对长江顶礼膜拜,但是人们也不停地向长江索取财富。
长江现在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长江沿岸除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少数几个大型湖泊以外,已全部建坝建闸,造成栖息地破碎化;捕捞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捕捞强度的增大大大破坏了长江的鱼类资源;长江水资源不断被污染,使长江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上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运沙的船只、跨江的桥、新建码头日益增多……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下简称WWF)日前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 条河流”的报告,中国的长江和怒江分别以污染和蓄水工程的问题榜上有名,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
通常情况下,河流会自我净化,但当污染的速度大于河流的净化速度时,就会引发危机。
目前长江水质在中国的水体中并非是最差的,但是其恶化速度却是最快的,如果一旦情况失去控制,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前WWF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Jamie Pittock)表示:“报告中的所有河流存在的淡水危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未能使大家有所警惕。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轮机0913 朱梦华2009120099长江江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豚,长江渔民也叫“江猪”,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距今已经生活了2500万年。
它是淡水鱼类王国的“国王”、处于淡水生物“金字塔”的顶端,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长江江豚通常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小群。
它食性甚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长江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每只约100─220千克。
头部钝圆且较短,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
具有5指。
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
背的后关部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1996年,该种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实际上,长江江豚就是全球唯一的淡水亚种。
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我们之前熟知的白鳍豚还要早。
2007年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
长江江豚的濒危际遇,背后折射出中国地方经济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
长江江豚并没有得到我们的有效保护,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江豚的生存情况日益恶化。
从2012年3月3日开始,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截至4月15日,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其中有9头集中在一个星期内被发现。
专家称长江江豚进入快速灭绝期。
尽管死因目前还没有权威专家给出科学性的解释,但解剖专家称,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不亚乎三个:一是食物资源非常匮乏,二是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
保护长江江豚的有效措施
保护长江江豚的有效措施
《保护长江江豚的有效措施》
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的鱼类物种,是目前长江流域珍稀野生动物的特有物种之一,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都应该做出努力。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尊重长江江豚的生活空间,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禁止一些钓鱼和采捕鱼类活动,减少捕捞活动对长江江豚的影响。
另外,我们要创造更多安全的保护区,禁止渔民进入,为长江江豚提供全面的保护。
其次,应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长江江豚的觅食习性、生长情况等,以便准确把握江
豚的数量变化,开展更为有效的管理措施。
再次,要加强对导致水环境污染的行为的限制和管理,坚持实施水污染主体负责,实行因
果溯源违法处理,加大治污治理投入,以提高江河水质。
最后,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来严厉打击从事违法破坏江河水环境行为,保护自然环境,为长江江豚的生存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保护长江江豚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们应加紧维护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有效的保护长江江豚,让它们了解到人类的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长江安庆段的江豚自然环境保护
发表时间:2019-09-12T11:57:03.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朱剑[导读] 摘要:长江安庆段作为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特别是作为长江江豚等大型水生动物最重要的栖息地,河流形态、水文条件和水下环境不仅是这些水生动物独特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它们生活活动的直接载体。
安徽省皖河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安庆 246009摘要:长江安庆段作为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特别是作为长江江豚等大型水生动物最重要的栖息地,河流形态、水文条件和水下环境不仅是这些水生动物独特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它们生活活动的直接载体。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捕捞和高速发展的航运、水利设施建设、污染物排放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江生态环境,和长江江豚等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饵
料资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长江江豚;航道整治;栖息地保护;易地保护;自然保护;
长江安庆段全长243 km,占安徽省江段总长的3/5,是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和索饵场所之一。
因前期上下游河道实施的航道整治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水文条件,对鱼类资源及分布造成不利影响;航行船舶数量和密度增加,改变了水下声环境,对江豚觅食、集群等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支汊水深变浅、面积减小,甚至季节性断流,导致长江江豚庇护所消失。
由于长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江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侵占,截止目前,长江安庆段仅栖息着约100多头江豚。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恢复长江鱼类资源;推进以长江江豚为主体的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重建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和易地新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江豚的不利影响。
一、减缓航道整治等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航道整治实施是影响长江江豚栖息地质量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减缓航道整治的不利影响,不能简单地只基于调整工程位置、施工时间及工程类型等,应从恢复饵料资源、改善栖息地质量,甚至易地建立繁殖种群等综合考量。
1.采取综合措施恢复长江鱼类资源。
长江航运业及与之相关的航道建设、码头港口建设等从根本上讲属于经济活动,是基于开发利用长江河道资源、水资源而发展的商业活动。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应遵循生态补偿的原则,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长江生态环境补偿。
尽管生态补偿的内容和形式多样,但是基于长江江豚保护需要而言,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恢复长江鱼类资源,为江豚提供丰富的饵料。
在恢复鱼类资源方面,目前主要实施的措施是增殖放流,实际上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减少捕捞,恢复栖息地,促进鱼类自然繁殖和增殖。
长江中下游目前尚有大量从事天然捕捞的渔民,尽管捕捞方式不断更新,但渔获量却逐年减少,既不利于鱼类资源保护,也不利于渔民生活改善和渔业经济发展。
因此,应自上而下逐步推进渔民转产转业,逐渐让天然捕捞退出长江,减少渔业活动对长江鱼类资源的影响和伤害。
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应承担一部分责任,至少应承担工程项目实施水域内从事天然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责任。
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整治工程实施对鱼类资源及栖息地的不利影响,又可推进全长江全年禁渔的落实。
此外,在非航道开展鱼类栖息地修复、有计划地开展增殖放流等亦有助于恢复长江鱼类资源,推进长江江豚保护。
2.以江豚为指示物种提出综合减缓影响措施。
目前基础研究的主体是长江江豚,针对该物种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包括数量、分布、行为、声学、保护等,但是针对河道形态、水文条件、船舶航行对长江江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空间占用、噪声干扰等,却少有完整研究。
因此,目前评价航道整治工程及船舶航行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从根本上讲尚缺少足够的定量数据和应用研究支持。
鉴于此,除了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外,应将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环境健康的指示物种予以关注和评价。
长江江豚位居食物链顶层,其分布和数量变化不仅与鱼类数量和分布相关,而且与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水下环境变化等密切相关。
航道整治对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影响是长期的,有些影响是短期的,如何合理评价这些影响目前尚未有相关标准,同时也未有较全面的减缓影响措施。
为降低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为使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更具针对性,建议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将长江江豚作为受影响主体予以考虑,并依次关联到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种群和分布,以及水环境稳定性等。
同样地,所提出的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也从保护和恢复长江江豚栖息地的完整性、连续性、多样性,以及饵料的可获得性,关联到保持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水下环境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等。
由于长江江豚是极其脆弱的物种,基于其种群及栖息地保护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空间上可以覆盖更多的水域空间和水生动物栖息地,在时间上既考虑了江豚保护的急迫性,又从长远考虑恢复更多水生物种种群。
从总体上讲,有利于减缓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3.主动保护措施与易地新建种群相结合。
首先,应考虑采取主动措施保护、重建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
通过在江豚重要栖息地的上游和下游水域调整水体流速、流量、流向,以达到某些河段的航道整治目标,避免在江豚栖息地水域实施工程;在部分环境条件较好的支流、支汊,通过实施水文改造工程,重建江豚栖息地和庇护所,确保江豚在航道异常繁忙的情况下,或在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期间,能找到足够的庇护所供其躲避和栖息。
其次,应考虑在条件具备时易地新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
将干流中一些长期被隔离的江豚小群体整体迁出,并移入自然条件合适的长江故道,建设易地江豚保护区和新建长江江豚自然繁殖种群。
目前,在安庆段设立安庆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半自然保护区,涉及江段总长243km。
其中核心区自大观区西江口至宿松县与江西交界江段,缓冲区自西江口至枞阳县与无为县交界江段,半自然保护区设在全长14km的大观区西江支流。
并在长江官洲河段西江建设长江江豚救护中心,迁出江豚小群体。
此外,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裁弯、堵汊和渠化河道。
因为这些工程会严重改变河道形态,降低河道形态多样性,同时会改变水流和河道互动态势,不利于保持水生动物栖息地多样性,会严重降低水生动物多样性和丰度。
同时,为减少船舶航行对江豚的不利影响,应考虑改进船舶设计,降低航行船舶水下噪声强度,减少航行船舶对江豚的声干扰,避免航行船舶造成江豚意外伤亡。
二、加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由于豚类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不同(有农业部门主管,也有环保部门主管),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理体制未理顺,极易造成管理缺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项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科研等工作;缺乏必要的生态补偿,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区保护事业的积极性等,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建议: 1.加快制定专门管理规章。
改变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的情况,根据不同保护区类型、保护对象,建立差异性的管理制度。
特别是针对位于长江开放性水域内江豚这一特殊保护对象,制定专门规章,明确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责、管理权限,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问题,建立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
2.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优化和整合相关财政资金,加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管理事权,明确投入的渠道和责任,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
3.分类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在定期开展江豚保护区管理评估的同时,科学评估江豚保护区设立前已存在的港口码头、水上加油站、江心洲上居民及农业活动对江豚的影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分类处置和管理要求,为完善规划、调整范围、科学管护、强化监管提供依据
总之,长江河道管理、航道管理与长江江豚等水生动物保护的存在一定的矛盾,除通过优化工程管理和改进运行方式以减小工程对环境及水生动物的负影响外,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将长江作为国家资源,将长江江豚等物种作为战略资源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玉华,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2017.
[2]李秋月,探讨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江豚自然环境保护.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