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患者为什么躁动及怎么护理

重症监护患者为什么躁动及怎么护理

重症监护患者为什么躁动及怎么护理在重症监护患者当中躁动是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引起患者出现躁动的因素有很多,当患者出现躁动时如果没有进行恰当处理,就会加重患者病情,所以重症监护患者躁动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重症监护患者为什么躁动?重症监护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受到疼痛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重症监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疼痛感而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反应,受到这种反应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出现躁动;第二,术后疼痛。

一些患者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当患者术后麻醉感逐渐褪去,身体痛感逐渐恢复,当患者痛感难以忍受时,患者就很容易出现躁动;第三,药物刺激。

重症监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服用各种药物,而这些药物也会引发患者躁动情绪,再加上重症监护患者病情本身就比较严重,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下,患者躁动概率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重症监护患者在服用或是注射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后,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躁动;第四,低血糖,低血压。

就比如说,脑损伤、血液类疾病等重症监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低血压或是低血糖症状,也会出现烦躁情绪。

二、重症监护患者躁动护理的必要性现如今,虽然我国各个行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形式,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却越来越大。

很多人都没有掌握有效处理不良心理情绪的方法,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患者来说,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患者不良情绪的关怀,对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升护理针对性。

上面我们了解到,导致重症患者出现躁动情绪的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哪种因素而引发的躁动,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这种不良情绪就会对患者身体和精神带来很大影响,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阻碍治疗工作的开展,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严重情况下还会增加重症监护患者的死亡率,或是引发一些并发症。

因此,重症监护患者躁动护理尤为必要,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充分关心和关怀,使患者摆脱躁动不良情绪。

老年ICU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ICU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 ICU 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ICU是医生和患者与病魔对抗的重要战地,因为在该科室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所以每天都能够看到在那里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也因此,导致大多数患者易出现躁动和不安的情绪,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ICU收治的病人中,大约有7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这种情况更加多见,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干预患者正常治疗的进行,还会加大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我在这里提议,医生和护士应该尽早明确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而患者本身也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躁动不安的出现,为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一、老年ICU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分析将ICU科室中老年患者出现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后,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因素:1.睡眠障碍在ICU治疗的患者一般都需要呼吸机、监护设备等维持和监护生命,但是这些医疗器械在工作时会发出不同程度的噪音,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

不仅如此,再加以灯光的刺激以及患者自身的恐惧等种种因素,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感,从而引发躁动。

2.疼痛因素不仅是疾病本身的疼痛,还有手术所带来的痛感,都会给患者的机体带来应激反应,导致睡眠障碍的加重,甚至会引发代谢改变,使得患者进一步出现疲劳感,从而产生躁动。

与此同时,心动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耗氧量的增加,甚至会出现凝血异常、免疫抑制等情况,以致于躁动感更加剧烈。

3.个体因素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出现躁动的患者年龄普遍高于未出现躁动的患者。

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对ICU病房的认识不足,而且大多数老年患者身边都鲜有家人陪伴,以致于其感受到强烈被遗弃感以及不安全感,患者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是造成躁动出现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ICU的昂贵费用也是让老年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很多患者会因此要求转出病房。

4.机械通气不畅对于患者来讲,应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会给口腔黏膜带来刺激,而患者又不能明确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因此而出现躁动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危重病人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危重病人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它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方法 之一。大部分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真实自然。资 料来源真实可靠。
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随时准备抢救。因此 ,护士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大多已采用这种 形式。
会谈法
是心理评估收集资料常用的一种基本 方法。会谈的内容、目标和方法都是围绕咨询 和治疗的目标组织的。
孤独、抑郁心理
危重病患者产生焦虑的同时易伴有孤独感。 孤独是患者受到隔离或分离后感到失去有意义联 系的一种内在主观的心理体验。患者害怕孤独, 患病后尤其思念亲人,希望有人一直陪伴,不愿 一人独处。ICU患者因交流减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 适应,病情稍有好转就会产生孤独感。
抑郁症状一般在住院治疗的中期出现,可见 于不低于30%的患者。ICU环境容易使患者感到自 己病情严重,进而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抑郁心 理。对探视、治疗和护理多采取回避态度。
❖ 患者治疗环境给病人的精神影响也很大。
❖ 监护室里医患比例高,工作繁忙,同室病人的抢救甚 至死亡等更是给患者产生很强的刺激。患者与亲友隔 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等心理压力。
❖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服务质 量越高,给病人的安全性就越高。
四、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
观察法
是评估者通过感观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 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如动 作姿态、面容、神志、语调、睡眠、应对行为等并收集研 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期待与依赖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由于病情限制,生活自理 能力差,但出于对生存的渴望,期望能够迅速康复 ,故往往强化自己的患者角色,依赖性增强。经过 在ICU的一段治疗之后有些患者适应了ICU,但同时 对ICU产生依赖,而对离开ICU缺乏充分的准备,故 离开ICU时产生焦虑反应,表现出行为幼稚、退化, 希望得到全面照顾的情绪。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的严 重 心理 问题 l 引。
合作 , 于清醒病人在 进行任何 操作 前均应 向病人说 明 目的和 对
步骤 , 可反映 出对病人 的尊 重 , 以得 到病人 的合作。切忌只注意 监护仪器而忽视对 病人 的体验 。手术后 病人 清醒 , 护士应 和蔼 可亲 的告知病 人手 术效 果 良好 , 是对病 人 最大 的安 慰 和鼓励 。 痛苦烦躁 的病人 , 护士应理解病 人 , 体察病人并尽 量想办法解 除 痛苦 。护士要经 常巡 视病人 , 问有无 不适 , 询 检查 切 口情 况 , 观 察各管 道 固定是 否完 好 , 引流 是否 通 畅 , 引流液 的量 , 色 , 颜 性 质 。监测生命 体征 的动 态 变化 。对 病 人 的主诉 进行 认 真 的分
维普资讯
家庭护士 2 0 0 8年 1月第 6卷第 1 期下旬版 ( 总第 9 期 ) 6
・2 5 ・ 3
以及各种监护仪器及其 他抢 救设备 的使用 。使病人 家属产生 紧
重症 监 护 病 房病 人 及 家 属 的心 理 特 点及 护 理
张俊文
4 重 症 监 护 病 人 的心 理 护 理
4 1 术前探访 了解 入 住重 症监 护病 人 的文化 程度 , . 经济 能 力, 尽快 熟悉病 情 , 了解病人 平时性格 , 病前后 的表现 以及对 得 手术的看法 。分析病人 的心 理状态 , 护室护 士与责 任护士 共 监 同进行术前指导 。用通俗 易懂 的语 言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各种 监 护仪器 、 导管 、 插管 的作用及 意义 以及疾病 的相关知识必要 的进
析 , 时 向医 师 汇 报 。 及
4 4 维护病人 的 自尊 心 .
本院 IU 06年 1 C 20 0月一2 0 07年 7月共 收治 1 0例病人 , 0 男6 0例 , 4 例 , 女 0 年龄 1 8岁 ~7 5岁 ; 平均 4 . ; 用 询 问 6 5岁 采 法, 病人 主诉 , 家属 主诉 , 临床研究 、 析 , 分 填写评 估表 等方 法进 行资料收集及分析 。

危重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 ppt课件

危重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 ppt课件

不良心理反应:ICU综合征--病因
• 6.体液因素 • 电解质紊乱,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 7.经济因素 • 经济收入 • 报销比例
不良心理反应:ICU综合征--发病机制
• 1.中枢性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增多:ICU患者可能因酒精或某些药物的 戒断而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失衡而诱发谵妄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ICU患者病情较重且变化多,随时可出现多器官 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患者家属普遍存在 紧张、恐惧和悲观情绪。对ICU救治的期望与 不良治疗结果的落差,往往易导致家属的失望 和不满。医疗费用昂贵,医疗知识的缺乏,与 护理人员沟通甚少等均可使家属产生不满情绪 。
ICU患者家属的行为状况
危重患者心理问题 及护理
ICU 彭丽萍
前言
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患者于一体的医 疗场所。其环境特殊,气氛严肃,实行无陪护制,不 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 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 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 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 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生活秩序。 • 6.给病人适当的刺激,让病人了解外面发生的事
情。 • 7.精神过度紧张者可以适当给予抗精神药物。
本次讲课结束,谢谢大家
治疗因素:镇静药和肌松药影响肌力和脑功能、人工气 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交流能力、有创管,引流管,约 束带,强迫体位给患者带来痛苦
孤独与忧郁:与外界隔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担心 预后、担心工作,家庭和生活等。
身体裸露:由于工作原因,护士可能注意监护和治疗 更多,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了患者的自尊。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危急和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准确的护理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康复的关键。

以下将详细介绍 ICU 中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损(一)护理诊断依据1、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呼吸浅慢。

2、血氧饱和度下降。

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异常,如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二)相关因素1、肺部疾病,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2、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影响肺部血液循环。

3、呼吸道梗阻,如痰液堵塞、异物等。

(三)护理目标1、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呼吸频率和深度恢复正常。

2、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95%以上)。

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逐渐改善。

(四)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必要时进行吸痰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

2、氧疗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流量和氧浓度。

3、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和呼吸困难程度。

观察患者的口唇、甲床颜色,判断缺氧情况有无改善。

4、心理护理患者因呼吸困难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护士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负担。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咳嗽无力,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2、肺部听诊有痰鸣音。

3、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二)相关因素1、意识障碍,无法自主咳嗽。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

3、身体虚弱,咳嗽力量不足。

(三)护理目标1、患者能够有效地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

(四)护理措施1、增加水分摄入对于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静脉补液或鼻饲等方式补充水分。

2、促进咳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如深呼吸后用力咳嗽。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预防
3 讨 论
( 3 4 . 4 8 %) 、 技术 2 5 例( 2 8 . 7 3 %) 、 环境 2 1 例( 2 4 . 1 4 。 结论 重症监 护病房 患者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 治疗 与护理 的同时 , 心理 变化 多种 多样 , 通过改善环 境 、 健康教 育、 心理支持 、 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 可减 少患者心理 问题 的发 生。
样【 l J 。本文 回顾性分析 2 0 0 9年 1 月—2 0 1 3年 6 月 1 4 2例重症 监
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 。本文发生不 良心理反应 占 6 1 . 2 7 %, 主要 包括 : 焦虑恐 惧 4 1 . 3 8 %, 否认 偏见 2 7 . 5 9 %, 忧郁 1 8 . 3 9 %, 依赖
重 症监护病房是 对危重 、 抢救 、 大手术 后患者集 中监护 的 治疗场所 ,为了保证治疗和 护理工作 正常进行 和控 制医院感 染, 实施无陪护制度 , 且环境封闭 ; 重症监护病房在设施仪器配 备管理 上与普通病房 也不一样 , 患者在接受复杂 的综合性治疗 与护理 的同时 , 面对 的是陌生 的环 境 , 导致其心理 变化 多种 多
3 . 1 引起重症监 护病 房患者心理 问题 的原 因
重症监护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护理
病房尽管有完善 的设 备 , 周全的 医疗 护理 , 但 仍有患 者在监护
期间 出现不 良心理反应 , 发生率 为 1 4 . 0 0 %一 7 2 . O 0 %r  ̄ , 甚至发生
心理 1 1例 ( 1 1 . 4 9 %) 。产 生 心理 问题 的原 因 :疾 病 3 O例
围, 多见于经济条件优越者 。 产生心理 问题 的原 因 :疾病 3 0例 ( 3 4 - 4 8 %) ,技术 2 5例 ( 2 8 . 7 3 %) , 环境 2 l 例( 2 4 . 1 畅 ) , 睡眠 1 1 例( 1 2 . 6 4 %) 。

C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C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C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摘要] 目的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各类及多系统功能衰竭者的科室,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在这里的患者可得到安全、周到,细致的系统化护理。

但是由于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易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紧迫感,增加了心理负担,尤其是家属不能守候在患者身旁,使患者产生心理上不适。

故针对不同的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护理;社会支持1.重症监护者的心理反应1.1.不适感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多种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声、说话声,频繁的检查、治疗的实施,均可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1.2.恐惧感各种不适感如各种监护导线及四肢固定,各种引流管制约了身体的活动,各种治疗所致的不适,咳嗽、咳痰及更换体位后的不适,身体暴露产生的不安和羞涩感,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痛苦体验,对自己所处的状态未知,均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恐惧。

1.3.孤独、不安全、无助的心理失去亲人陪伴及对其他病室成员的陌生感,加之对自己的病情不十分了解,患者会产生孤独、害怕、无助、烦躁不安等心理反应。

1.4.依赖心理住进监护室的患者多被施以特级护理,希望享受患者角色获得的利益,一切都得到照顾,依赖心理较强。

1.5.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由于患者进入监护病房后,各种监护仪及其他抢救设备的使用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紧迫感,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由于家属不能陪护亲人,对病情的不了解,从而造成其焦虑,情绪激动。

2.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2.1.创造良好的环境对进入监护病房的患者,由医护人员介绍病房的情况,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说明各种监护仪使用的目的及其发出的声响,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改善监护室的环境,力求病室温馨,使用软隔离遮蔽,使患者有相对独立生活空间。

降低设备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噪音,以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不要让患者看到抢救其他患者的场面,可用屏风遮挡,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技巧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技巧

其他
• 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 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 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 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 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困难[6]。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 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 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 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 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 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案例2
患者住院期间每天需要静脉输液,有些患者静脉条件 不好,对穿刺感到特别紧张。 A护士在对患者说了输液的重要性之后,说: “我用 小针头给你穿刺好吗?你放松些,就不会那么疼了, 来,深吸气!”趁患者放松时,一针见血地完成了输 液操作。 B护士说:“9床某某某!打针了!”扎好止血带后 一边拍打患者手背一边抱怨着,“你的血管长得不好, 待会儿我帮你打好后不要多动哦!不然又要肿了!” 启示:积极的暗示语言常使患者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良 性刺激,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充实
病人由于其家庭环境、文化、修养、经济、 地位、职业等的不同,其心理状况,所需获取的 信息、内容、量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 备丰富的医学、心理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知识才 能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护患有效沟通。
注意患者非语言性信息的流露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体态、姿势、手势。 一个人如果出现了生理缺陷,功能障碍如耳聋、失 明等,则他的手势、体态语言将成为其传情达意的 最直接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随时严密观察,从而 获取准确的信息,实施恰当的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 技巧
漳州市医院MICU 沈湘桦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尤 其是ICU病房的,由于疾病构成的死亡威胁 时时存在,加上自身的创伤和痛苦,环境 的特殊等原因导致患者产生种种异常心理 反应。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抢 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转危 为安,因此心理护理在ICU病房尤为重要。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01
治疗因素
由于诊断及抢救的需要,病人短时间接受许 多不熟悉的医疗护理操作及特殊检查,如动 静脉插管、B超检查、X线检查、放置胃管 及尿管、血气分析等,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 与痛苦;此外,停止呼吸机,因身上的插管 多产生的被束缚感等因素,均可使其感到紧 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03
02
环境因素
病人进入急诊室或重症监护室,会 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监护室与外 界隔离,病人面对的是天花板、监 护仪、除颤器、输液装置和吸氧用 具等;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紧张而严 肃的表情;听到的是单调的仪器工 作声、仪器报警的异样声音,医护 人员严肃的谈话声以及其他病人的 痛苦呻吟声。持续24h的治疗、监 护及照明,频繁干扰病人的睡眠, 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调查 发现,50%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关 心的不是病人本身,而是他们身旁 的监护仪器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病 人备受冷落,特别是全喉切除及气 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因 不能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孤独感尤为严重。
5依赖
病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一切活动均 由医护人员辅助,独立性下降。有 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转 危为安,病情稳定,被允许离开重 症监护室时,却因担心疾病再次复 发而不能得到及时救护,病人对已 经熟悉的监护病室的环境及医护人 员产生依赖,不愿意撤离。
二 危急重症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1 疾病因素
2 环境因素
PART 02
危急重症病人的 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床观察表明,不同病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具有以下规律:
1恐惧和焦虑
2否认
3孤独和抑郁
4愤怒
5依赖
一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2否认
病人进入监护室后第2天即可出现 否认心理,第3~4天达到高峰。病 人否认自己有病,或承认患病的事 实,但否认入住监护室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约50%的急危重症病人 出现否认心理。短期的否认可以缓 解病人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病 人具有保护作用,若长期存在否认 心理则不利于其适应疾病过程和康 复,不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摘要:儿科重症监护病室患儿本身病情偏重,再加上患儿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负担会明显加重,很有可能无法很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影响康复进程。

为此,要特别重视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

本文分析了其心理特点,并探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心理特点;护理对策;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是对危重症患儿救治的主要场所,能够更好保持患儿病情的稳定。

重症监护室患儿,其重要器官多数处于未完全发育的状态,受到疾病的侵袭,会干扰其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出现不良心理的情况。

且重症监护室中的陌生环境,也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增加其护理以及治疗的难度,影响患儿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案研究选取166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各8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9个月~8岁,平均年龄(5.23±0.17)岁;疾病类型:肺炎33例,支气管炎27例,发烧咳嗽23例。

研究组中男45例,女38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年龄(5.22±0.19)岁;疾病类型:肺炎32例,支气管炎29例,发烧咳嗽22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相比较,无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且本次研究已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临床资料齐全;②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患儿;②不配合患儿和家属。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含有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药、体位护理等。

研究组患儿于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先通过分析患儿的心理特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特点分析:针对较小患儿而言,受疾病影响而感觉不适或痛苦,但很多年长患儿因知道自身疾病无法在短时间内治愈而产生消极心理,甚至放弃治疗,其极需得到外界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因疾病的折磨,很多患儿会出现哭闹、焦虑、失眠、精神不济、饮食不思等症状;很多患儿会对侵入性操作表现出恐惧的心理,部分患儿甚至会抗拒治疗。

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ccu就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ccu患者大多数起病急,病情为重且变化复杂,伴随生理改变而出现心理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资料表明ccu约有50%危重患者有不良心理反应[1],因此针对这些不良心理反应通过多方面给予心理护理。

关键词: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应对措施一、患者心理分析1、焦虑与恐惧患者入住ccu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并且发现其他患者大多都有监护、吸氧、血氧、多重液路,自然意识到自己受到威胁,或因其他病人的呻吟声,或因抢救时紧张的气氛,医护大声讨论病情,或因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都会在心理上极度不安,极易产生焦虑与恐惧。

2、独孤感CCU是心脏病重症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患者大多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原则上是不允许家属陪护的,实行隔离探视,患者置身予陌生环境,缺少家属呵护,患者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加上患病以后对亲情的渴望及依赖,使患者产生了强烈的孤单害怕的心理[2]。

这样容易使患者产生陌生、恐惧、无助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

此外,医护人员有时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予患者的的沟通交流,更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感。

3、沮丧忧郁患者住院后,由于疾病或手术伤口疼痛的原因,生活不能自理,一切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易产生消极被动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意念,很多病人由于文化程度或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认识有限,对治疗心中没底,于是忧郁苦闷、忧心忡忡,如果监护室内有因病去世或抢救无效去世的病人更会加深病人的恐惧、悲观、消沉的负面情绪。

4、暴躁、烦躁患者在生病后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事业、生活受到了影响,心理发生改变,易导致情绪不稳、冲动、暴躁、逆反心理、不配合治疗、或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在监护室大多数患者会进行监护、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身上有许多电极线和多路液体,手臂还会有袖带监测血压,这样可能会觉得肢体受到束缚,不自在,或因医护人员的频繁走动、通宵照明、时间感丧失,缺乏时间感和昼夜节律感都会加重病人的烦躁感。

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ICU患者疾病护理常规一、ICU患者一般护理常规1。

迅速及时接待患者,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患者及家属的人院 (科)宣教.2. 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3。

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4。

卧位与安全(1)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患者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3)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坠。

(4)高热、昏迷、谄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患者安全。

(5)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5。

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 、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师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6。

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7.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8. 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9。

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患者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10。

基础护理(1)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患者床头).(2)晨、晚间护理每日 2 次;尿道口护理每日 2 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3)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4)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形成。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摘要: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病情变化快,生命随时处于死亡威胁之下,心理反应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其心理因素对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重要作用。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

如何在救治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整个疾病的转归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重症监护室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重症监护室这样特殊的治疗环境,这在临床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特点;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是对急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和管理的医疗场所,是抢救濒死患者生命,使急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的重要单位[1]。

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

1.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点1.1 孤独、焦虑、没有安全感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管理、治疗、病情观察、救治的封闭式的医疗场所,不允许家属陪护,使病人与外界隔绝,而医务人员忙于各项操作,疏于沟通,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下既担心自身疾病的转归问题又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家庭失去信心而产生孤独、焦虑、忧郁之情[2]。

1.2 对重症监护病房特殊环境的不适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清醒患者,受疾病折磨,加上在重症监护病房与外界隔离这样陌生的环境没有家属的陪伴,多个病人共处一室,身体部位暴露的羞涩感及各种监护设备工作的报警声音,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护理多,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音,同病室病人的抢救及死亡等等这些因素易产生烦躁、紧张、焦虑情绪。

病人对不熟悉的生活环境,受到陌生的感官刺激的威慑,会引起应激反应,很多研究显示,噪音可引发和加剧焦虑[3]。

1.3 求生的欲望生存的需要是每个重症监护患者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尤其是癌症病人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认为前途暗淡[4]。

C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C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C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对改善CCU患者心理情绪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CCU收治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76例,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SDS 抑郁、SAS焦虑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CCU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较好的疗效,显着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CCU;心理情绪;价值CCU是心脏病学重症监护病房。

这是为冠心病重症患者设立的病房。

配备各类心脏监护设备,齐全的救援物资和药品,更加苛刻的无菌环境,以及表现优异的医护人员。

由于疾病本身和长期消耗,重症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下降,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需要立即抢救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重症患者可在CCU随时监测身体指标,在关键时刻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入普通病房。

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除了对身体进行最全面的治疗外,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改善CCU患者心理情绪的价值,具体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共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CCU一年内收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男41例,女35例,平均年龄68.72±5.43岁)和观察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8.75±5.45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表示完全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我院伦理委员会也充分了解并批准了本研究。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遵医嘱用药,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8-08-21T14:09:37.8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米晓慧王晓静徐真真刘若阳[导读]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病情变化快,生命随时处于死亡威胁之下,心理反应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其心理因素对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重要作用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北京海淀区 100094摘要: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病情变化快,生命随时处于死亡威胁之下,心理反应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其心理因素对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重要作用。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

如何在救治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整个疾病的转归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重症监护室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重症监护室这样特殊的治疗环境,这在临床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特点;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是对急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和管理的医疗场所,是抢救濒死患者生命,使急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的重要单位[1]。

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

1.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点1.1 孤独、焦虑、没有安全感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管理、治疗、病情观察、救治的封闭式的医疗场所,不允许家属陪护,使病人与外界隔绝,而医务人员忙于各项操作,疏于沟通,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下既担心自身疾病的转归问题又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家庭失去信心而产生孤独、焦虑、忧郁之情[2]。

1.2 对重症监护病房特殊环境的不适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清醒患者,受疾病折磨,加上在重症监护病房与外界隔离这样陌生的环境没有家属的陪伴,多个病人共处一室,身体部位暴露的羞涩感及各种监护设备工作的报警声音,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护理多,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音,同病室病人的抢救及死亡等等这些因素易产生烦躁、紧张、焦虑情绪。

病人对不熟悉的生活环境,受到陌生的感官刺激的威慑,会引起应激反应,很多研究显示,噪音可引发和加剧焦虑[3]。

1.3 求生的欲望生存的需要是每个重症监护患者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尤其是癌症病人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认为前途暗淡[4]。

1.4 ICU综合征ICU是一个限制性很强的集中治疗护理场所,各种引流瓶、各种监护导线制约身体的活动,治疗时的创伤,气管插管、氧气管、鼻饲管以及被迫的体位,持续的静脉注射,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后的不适等[5],或是有体位、肢体的制动,对其活动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6]。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应激反应即所谓的ICU综合征[7]。

1.5 依赖心理由于有些患者因为某些疾病的原因,需要呼吸机的辅助,从而维持呼吸。

由于习惯了被动通气的原因,如果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

因为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有很大差距,所以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旧病复发,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从而不愿离开重症监护病房[8]。

1.6 绝望与抑郁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经过一段时间救治而无明显缓解,感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死神即将来临,即产生抑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拒绝治疗。

1.7 逃避与放弃有些患者因为家庭条件差,性格又内向,认为患病后会给家人增添无尽的麻烦,增加经济负担,而选择放弃治疗。

2.护理措施2.1 探视管理跟病人解释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病人监护和治疗的场所,在监护和治疗期间尤其是病人病情不稳定时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留守床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不需要家属留在病房,另外病房在每天定时安排有一位家属探望。

探视期间让家属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环境管理2.2.1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房间设有窗户和钟表。

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尽量地集中进行,并减少操作产生的干扰,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时间,Scott[9]研究证明保证ICU危重患者的患者睡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压力促进患者精神疾病的康复。

另外,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应征得患者的意见,采用商量与解释的语气,从而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病室晚间使用柔光,尽量降低照明度,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最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病室的门窗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缓冲关闭碰撞时的隔垫,医护人员说话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查房时语言尽量简短,语调柔和亲切,以免打扰其他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管颖[10]通过改善ICU病房条件保持舒适体位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等舒适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2.2.2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尤其是在抢救过程中,常常会忽视患者本身的存在,大部分患者全身裸露,损伤患者自尊。

因此在抢救治疗时要创造属于患者个人的治疗空间,避免使患者看到同病室危重患者被抢救的场面和患者濒临死亡的状态,可用屏风或布帘遮挡。

2.3 精细护理娴熟的技术,沉着、稳定的举止,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动作敏捷轻巧可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如“病情严重,希望渺茫”之类的话。

尽量不在病人面前流露出悲伤情绪,以免加重病人心理负担。

另外,做操作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尽量避免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做灌肠、导尿等暴露性操作时,随时予以遮挡;尽量减少病人束缚的次数和时间,长时间使用约束带会使病人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如:激动、逆反、丧失尊严、恐惧等复杂心理变化,对于特殊的必须约束的病人要随时观察,反复评估约束部位的皮肤、血运情况及约束的必要性。

2.4 沟通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4.1 语言沟通加强与患者沟通,增进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处处关心体贴病人,尤其从语言、感情、行为上关心病人的处境。

对病人表示理解、同情,把各种检查的必要性说清楚,减轻病人的焦虑,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调动病人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护士要多用激励性、安慰性语言与病人交流,耐心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并与患者家属沟通,从生活上用心照顾,使其得到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及时将有关疾病好转的信息告诉病人,激发病人的生存信心逐渐走出心理阴影。

2.4.2 非语言沟通在多数情况下,护士会重点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

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从而影响了护患沟通的效果[11]。

人际沟通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沟通来传递,恰当的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12]。

对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等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患者加强非语言沟通及时解决患者需求,必要时可借助沟通工具如写字板、图片等。

写字板的应用,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但存在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是非常有效的。

可以使护士更好的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图片的应用是对于缺乏书写能力的老年患者,自制图文并茂的卡片让患者点头或摇头来表示确认或否认,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予以合理解决,还可减轻病人痛苦,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13]。

另外,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还应注意语气、语调、人体触摸、手势方面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做到将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化在言语中,做到严肃性与亲切性相统一,避免病人产生畏惧心理,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触情绪。

护士与其交谈面带微笑,微笑可以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安全感,微笑本身就是“安慰剂”[14]。

非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必须使用的沟通方式,以弥补语言交流障碍或不足,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当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结合起来时语言沟通起的是方向作用,非语言沟通却能准确地反应出语言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有时能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15]。

2.5 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问题影响了病人康复与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家庭与社会。

通过实践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已成为药物治疗手段以外的一项重要的促进病人康复的干预措施[16]。

通过有效的交谈,调整患者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和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通过鼓励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利用典型成功病例进行引导,并通过护士扎实的基础理论宣教,熟练地心理护理技巧及护理技术,使患者对临床治疗产生信任,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感受并耐心倾听,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动态,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2.6 健康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重症监护病房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仪器是为了了解病情变化,使病人在了解中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

2.7 家属支持要把病人与其家属作为一个整体来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多实行探视制度,家属的支持对稳定病人情绪有很大作用。

在探视前,与家属进行心理知识宣教,避免其见到患者后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更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费用情况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17]。

让家属成员予以积极鼓励、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念,医患双方积极配合,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也可以避免患者精神上的波动。

3.小结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抢救治疗是关键,但其护理也同等重要,尤其是心理护理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8]。

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并可相互转化,对症施治并非容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探索病人的心理状况,应理解、同情病人,善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要善于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只有做到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19]。

主动关心爱护体贴病人,消除其心理顾虑,缓解紧张、恐惧情绪,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杨荣.神经疾病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365.[2]赵助锦,孙千趁.ICU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OL],2015,15(95):224-227.[3]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104.[4]鲁延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5]张艳艳,郭春梅.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医疗装备,2010.(7):94.[6]许方蕾,李丽芬,周亚金.重症监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2):568-569.[7]宋莎莎,崔琰,沈巧燕.综合护理干预预防ICU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4(19):1776-1777.[8]裘丽红.重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OL],2012:1672-3783.[9]Scott H. The Importance of sleep for partients must not be forgotten[J].Br J Nurse.2004,13(5):236.[10]管颖.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11):81-83.[11]丰安兰.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B):2140.[12]吴秀珠.护患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09,7(34):3167-3168.[13]庞华琼.机械通气的非语言沟通技巧[J].现代护理,2001,7(11):79.[14]李亚,蓝广萍.护患之间非语言沟通的技巧[J].全科医学,2006,4(16):51-52.[15]雒保军.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与技巧[J].医学社会学,2010,931(9):28.[16]于德华,吴绍敏,李春波,吴文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68-70.[17]张俊文.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1):235-236.[18]陈永平.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6,30(1):70.[19]李玉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预防[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3):9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