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0古代商业的发展语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1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1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f89de4f121dd36a22d8232.png)
2020/8/24
古丝绸之路
起
敦煌 点
长安
涿郡
永
济 608年
隋
渠
朝 大
长安
通
洛阳 605年
济
渠
邗
605年 沟 的 开 凿
余杭 河
2020/8/2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 1 PPT
2020/8/2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 1 PPT
秦
汉
发展 艰难
长安设东西九市,经商受时空限制
重农抑商政策
隋
唐
进一步 发展
长安设东西二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 柜坊、飞钱问世
大一统;政局稳定; 工业发展;大运河开
宋 元 空前
繁荣
商品种类增加; “交子”出现; 经商打破时空限制;四大名镇; 交易不受政府直接监督; 商税成为重要财源;海外贸易发达。
分裂走向统一; 农业、手工业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时 水陆交通便利,
2020/8/2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 1 PPT
2020/8/2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 1 PPT
2020/8/24
“贸易之巨,无人 能言其数”。泉州 是元代对外贸易的 重要港口,经常有 百艘以上的海船在 此停泊,外国旅行 家誉为“世界第一 大港”。元政府在 这里设有市舶使, 严密控制对外贸易。 联合国考查证明这 里也是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里?
2020/8/24
商业资本活跃; 会馆、地域性商帮出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 1 PPT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考点27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课件(40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考点27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课件(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777041bdf524ccbff1218486.png)
大都会。
4.明清时期 (1)城镇商业空前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性 (3)出现了___________ 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海外贸易税收 (3)两宋:海外贸易发达,__________________ 甚至成为南
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泉州 (4)元朝:___________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
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
闭关锁国 ”政策。 ①政策:实行禁和“___________ 广州 ②概况: 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只开_________ 一处对外通商。
扬州 (2)南方:___________ 、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
繁荣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 逐渐发展起来。
广州 (2)唐朝:___________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 市舶使 设有___________ ,专管对外贸易。
②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至隋唐 (1) 秦 汉 : 商 业 的 发 展 比 较 艰 难 , 商 人 经 商 受 到
时间 地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限制。
飞钱 (2)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___________ 相
继问世。
3.宋元时期 (1)两宋 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第1部分 必考部分必修1~3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 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0 古代商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47112b5acfa1c7aa00cc5b.png)
考点30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汉武帝时期,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
其主要原因是()A. 农本商末政策发生逆转B. 落实政府经济政策的需要C. 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D. 政府以财产作为选官标准...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北宋科学家沈括对神宗说:“钱利于流借。
十室六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
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
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
”在此他强调( )A.货币流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C.人口流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D.国家发行的货币越多流动就越快4、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
“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A.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C.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
据此可知,司马迁()A.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 B.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C.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 D.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6、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
材料主要是指()A.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B.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C.强调商品的贱买D.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7、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总结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0古代商业发展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总结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0古代商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5a0d2365fbfc77da369b13a.png)
考点 30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共 20 题,共 50 分。
)1、公元前 679 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议,“市赋 ( 市场交易税 ) 百取其二,关赋 ( 进出口关税) 百取其一”。
公元前 678 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修道路,偕胸怀,一称数 ( 一致斤两称数) ”。
这资料反应了 ( )A.交通改良便利了商业发展 B .地区之间长途贸易兴隆C.地区性一致市场日渐形成 D .齐国经过会盟成为霸主2、“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朝,诸镇“置于管下火烟茂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应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利扩大 D .边患问题获得解决3、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同样,周围皆有高大的围墙。
宋敏求《长安志》记录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 2 个坊的面积,市内有 4 条大街,围墙周围各有 2 个门,城门准时开闭。
这反应了当时()A. 市和坊交叉在一同的现象B. 市场拥有封闭性的特色C. 增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D. 长何在世界居当先地位4、从周朝开始向来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清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翻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封闭。
唐大和五年( 831 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唐诗人王建( 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繁。
”开成五年(840 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因而可知唐朝后期 (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②商业发展促进政策的调整③夜市已经比较繁华④政府依旧禁止夜市A. ①③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徐光启在《海防迂说》中说:“厉禁以后又负其资而不偿,于是倭舡至而索负,且复求通;奸商竞不偿,复以危言撼官府,倭人乏食,亦辄抢劫。
”徐光启以为解决倭患的主要方式是()A. 严惩“奸商”B. 厉行海禁C. 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D. 抚慰和镇压并用6、唐朝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录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第 1 页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地区进行交易。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52942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9.png)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古代商业的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商业的发展必考知识点1.古代商业发展概况(1)宋以前的中国商业: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而著名,所以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成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的局面也被打破。
秦汉时期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业小幅发展。
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发展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
但是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
商帮出现,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的形成与发展(1)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坊”、“ 市”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市的交易时间有严格限制。
唐代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2)宋朝时期: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城市中还出现了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性和节令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两宋时,中国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走向衰落。
4.古代中国主要的商业城市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ef205affab069dc502201f4.png)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基本概况:A.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B.秦汉以来——发展艰难(原因①发展——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弛道;西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丝绸之路等②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C.隋唐——继续发展(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政策放松限制;柜枋出现,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D.两宋时期——空前繁荣(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环境宽松;纸币—交子的出现;交通的发展)E.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发达)F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明清商业的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商业竞争加剧;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徽商与晋商)二、城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三、对外贸易两宋:同十几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厚往薄来”“倍偿其价”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中外贸易渐趋衰微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很不平衡4.大商人、大官僚、大地主三位一体5、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6、商业起源很早,并在不断发展1.(2012·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古代商业的发展_一轮复习共25页文档
![古代商业的发展_一轮复习共2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0a9533bf8c75fbfc67db28f.png)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古代商业的发展_一轮复习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பைடு நூலகம்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Thank you
高中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和
![高中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和](https://img.taocdn.com/s3/m/1ac92e3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c.png)
高中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和*一.“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业发展的表现1.“商人”一词源于---------------------------------------------------()a.商朝人自称商人b.商王重视商业c.商朝人善于经商d.商都的商业发达*:c2.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十三行d.理藩院*:a3.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b.柜坊c.飞钱d.坊*:b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a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由诸侯割据到*集权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d.由分封制到郡县制*:a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b.促进了汉西域都护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河西走廊c.沟通了*与西方的外交联系d.大大促进了*与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二.早市、夜市、交子的出现、商业都市1.下列对北宋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b.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规定c.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活动受官方直接控制*:d2.*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a3.扬州成为全国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元朝b.唐朝c.南宋d.明朝*:b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纸*在当时称之为----()a.飞钱b.交子c.会子d.银票*:b5.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b.它首先出现于*的四川地区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它最早是由北宋*印制和发行的*:d6.北宋时,在下列哪个地方中最有可能找到世界上最早的纸*“交子”a.益州b.扬州c.洛阳d.开封7.从秦朝“半两钱”到宋元时纸*的流通,这种货*形式变化的原因---------()a.纸*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d.纸*的商业信用较好*:b8.两宋商业与隋唐商业最明显的不同是-----------------------------------()a.早市和夜市比较普遍b.坊市开始分开c.形成了地域*的商帮d.农村形成集市*:a9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a.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c10.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比唐代长安的商业活动有巨大进步,最主要体现在: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活动的*场所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d.纸*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b11.元朝时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是a.苏州b.杭州c.徐州d.泉州*:b三.徽商与晋商1.徽商和晋商开始致富的共同点都是经营--------------------------------()a.大宗商品交易b.盐业c.兴办票号d.从事对外贸易*:b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是------------------------------()①开始经营盐业致富②经营行业比较广泛③都涉足金融领域④都把买卖做到国外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d3.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①商品经济有开拓*、开放*特点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b4.晋商开始兴办票号开始于-------------------------------------------()a.顺治年间b.康熙年间c.雍正年间d.乾隆年间*:d5.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南则推新安,*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指现在的---------------------------------------------------()a.浙*、山东b.广东、山东c.安徽、山西d.浙*、山西*:c6.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明清时期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d理解一.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运用一.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二.*控制商业与市场的自我调节三.商业繁荣、市场经济与规范市场秩序时雨。
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古代商业的发展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古代商业的发展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6c36a368b4daa58da0114a58.png)
第30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知识整理1.商业的发展历程:西周:工商食官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春战:私商出现,并逐步取代官商,成为主体,出现大的都会隋唐: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兴盛。
商业贸易:出现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往来频繁。
宋元:古代商业步入高峰期。
——最早纸币交子,集市和夜市兴盛明清:商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大商帮。
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⑥区域性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货币流通领域发达;城市商业经济发达贸易发达;交通发达;市场形式多样;商人群体活跃补充: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1.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3.统治者对商业的政策4.社会需求的扩大2.城市的繁荣历程:周到唐:⑴县治以上的城市才可以设市,官府统一管理。
⑵有明显的坊市限制和时间空间限制。
⑶城市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不显著。
宋到明清:⑴县治一下的地方也可以设市。
⑵坊市界限被打破,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夜市、草市等。
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城市。
二、小题强化1.《左传》昭公十六年:晋韩起聘于郑,欲得郑贾人(商人)之玉环,“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
韩子请诸子产。
”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结果“韩子辞玉”。
这说明春秋时( )A.私商仍受封国君主的制约B.卿大夫处处为国君着想C.工商食官是商品经济主流D.郑国玉器实行专卖制度答案:A。
根据“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和“必告君大夫”说明商人与封国君主有盟约而且商人行为受到国君的影响,故A正确2.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答案:B。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64d9ecc998fcc22bcd10d90.png)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商品经济的发展1.国内贸易的发展①商朝:商民善于经商,以物易物。
②战国: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汇集中原市场;临淄、邯郸、郢等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
③魏晋南北朝: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④隋唐:这一时期商业各位繁荣,商人足迹遍及全国。
隋炀帝在北方修筑了两条大道,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商客的私家店肆;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商业盛极一时。
都城长安和洛阳都是世界上文明的大都市,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唐后期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⑤两宋:北宋东京是当时商业最繁荣的城市,城内店铺林立,已突出了“市”、“坊”界限;并且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城市中封建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保护和垄断商业利益;南宋临安最为繁荣,市内建诱惑战,专门用来寄存货物;辽、西夏、金的商业也有一定发展,南京、凉州、中都是各自的商业中心,金还设立税收管理机构;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
⑥元朝:以大都、杭州、泉州最为著名。
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从海道、运河和陆路都有大量商品进入大都;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注意天津当时的直沽是漕运和海运的交会初)。
⑦明清:商业继续繁荣。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国内市场扩大,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明政府还与鞑靼恢复封贡互市,鞑靼首领俺答汗修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蒙古与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
但封建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业征收重税,清政府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外贸易的发展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注意路线图:经过和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会合。
自疏勒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贝可达大宛、康居。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c775266a26925c52cc5bfe1.png)
(2013·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 “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 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 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 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2011全国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 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 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职业商人和货币出现 进一步 发展 空前繁荣 继续发展
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商业贸易蓬勃,柜坊、飞钱出现,草市发展;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繁荣;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北宋交子,市镇、夜市、榷场兴盛。元广泛流通纸 币; 商业市镇涌现,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白银成为 主币,商帮出现 ;对外贸易萎缩。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市场
国内市场 城市与草市 国际市场 对外贸易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 商业产生
夏商周 春秋战国
官商 私商
货币形式多 样
坊市分明,设 官员管理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秦统一货币
陆路为主
草市
发展缓慢
海陆并举
纸币
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草市场更普遍 海路为主 工商业市镇 渐趋萎缩
商帮 白银
货币
商人
商业发展
市场
商品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发展缓慢 隋唐 宋元 明清
(2011·福建文综·15)《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 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古代商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6a7bc17fd5360cbb1adb79.png)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三)发展的趋势:
1.对外交往的路线:由陆路到两路、再到海路; 2.对外交往的政策:由开放到海禁、闭关锁国; 3.对外交往的状况:由早期的繁盛到明清的渐趋萎缩。
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
“草市”,“夜市”和“早市”等形成和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表现:
1.西汉 :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发展起来;
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①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 ②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和发展;
③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 生深远影响。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表现: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 管理对外贸易;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二)秦汉:初步发展
1.原因: (1)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秦统一货币、修驰道,西汉开通丝绸之路。 2.表现:
(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重农抑商政策; (2)两汉: ①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②商运活跃,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兴盛; ③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
1.从城市功能看: 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经济功能逐渐超 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管理看: 政府逐渐放宽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如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 出现早市、夜市。 3.从地域分布看: 唐朝之前主要分布在北方;唐朝以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 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4.从城市布局看: 城市建设出现中轴线,体现了权力至上的设计理念。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考知识点梳理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b47f17bb4cf7ec4bfed05e.png)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考知识点梳理《古代商业的发展》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梳理古代商业的发展难点知识点(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原始时代,人们共同对抗,生产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
不断改进的劳动工具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生产物过盛衍生了原始的交换。
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变得经常而刻意。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据《易经》所载,神农氏曾在日中设市以“聚之货,交易而退”,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
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目内容时,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不同时期大商人(如范蠡、吕不韦)的来增强学生对本目内容的感性认识。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教材提到“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核心内容,分析重点有两个,一个是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建议教师适当给同学补充资料,如可以展示汉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长安城的两个市。
“汉五铢”钱的实物或图片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感性认识。
或者提醒其初中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从下边教材总结。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29张)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e79326105901020207409c87.png)
-13-
主题一
主题二
命题 立意
本题引用文字史料,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
审题干 关键信息是“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即交子的
找题眼 出现适应了民间贸易的需要
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是“表明”,也就是要紧密结合材料中的
找关联 现象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
找关联 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答案
-21-
主题一
主题二
解题 审选项 思路 找答案
答案 C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朝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的喝茶 习俗,而唐朝中期北方城市中出现了很多茶铺,饮茶 之人颇多,茶铺的茶叶多来自南方。北方人由嘲笑 南方人喝茶到大量饮茶,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 力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选 C 项。材 料无法体现南茶开始北运,故排除 A 项。饮茶习惯 只是饮食习惯的一个方面,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水平 超越北方,故排除 B、D 两项
思路
民间交易凭证,故 A 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
审选项 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
找答案 B 项错误;题干中交子发行后“争讼数起”,这会影响
富商的社会诚信,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经
济重心的南移,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4-
主题一
主题二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图片说史
第20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
-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 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 水平不高。 3.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 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商业空前繁荣。 5.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1)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0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
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
这材料反映了(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2、“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3、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
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
这反映了当时()A. 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B. 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C. 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D. 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4、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
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由此可见唐朝晚期(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A. ①③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徐光启在《海防迂说》中说:“厉禁之后又负其资而不偿,于是倭舡至而索负,且复求通;奸商竞不偿,复以危言撼官府,倭人乏食,亦辄掳掠。
”徐光启认为解决倭患的主要方式是()A. 严惩“奸商”B. 厉行海禁C. 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D. 安抚和镇压并用6、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
由此可见当时()A. 商品销售的专业化 B. 城市经济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手工业生产分工细D. 城市经济活动不受官府限制[]7、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 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D. 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8、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辨论。
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A. 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B. 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C. 官省经济由影张转向收敛D. 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9、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当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
据此可知,司马迁()A. 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B. 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C. 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D. 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10、“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这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出现在()A. 西汉B. 隋唐C. 北宋D. 元朝11、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D. 奢靡风气瓦解传统伦理12、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是()A.北魏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13、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14、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
”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15、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
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16、“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 )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族性特征 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 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17、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 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 制约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C. 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D. 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 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B. 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 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 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19、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元年(1567),首次颁布《户部库藏钱法》:“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
”此举说明:()A. 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B. 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C. 政府注意规范商业经营形式D. 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20、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材料主要反映出()A.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B. 依靠官府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C.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期,货币大体因循秦制,仍用黄金和半两钱。
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赋等皆用铜钱计。
国家和私人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
“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道,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故吴、邓钱布天下”。
汉武帝时,先后进行了5次币制改革,最终由国家垄断铸钱业,禁止私人经營。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而是出于敛财和打击商人。
——李恒全《试述汉代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材料二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
第二时期是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
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
到1394年,连铜钱也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的合法流通货币。
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期。
第四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
比较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
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一,铜钱第二,纸钞不用。
因而,明代发生的白银成为主导货币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在经济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是经济规律瓦解政治强制的变化。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货币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明朝货币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2、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材料三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商品经齐发展的状况,朱政府实行什么经济政策?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市场交流的商品,最初以各地土特产为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
……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同时,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
……这种以农民家庭手工业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与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纳税和维持生计……不仅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在时间上无法截然分开,生产过程中延长劳动时间和投入的人力资源也可以不计成本。
在个体小农经济中,这种作为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雷震《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简论》材料二王家范认为,在自然经济中,农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是抵消费;中小地主也是“节俭型’’消费,大部人的消费水平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