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固本培元派扶阳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扶阳灸培训课件

扶阳灸培训课件

灸后处理与保养方法
灸后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 ,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 持干燥,防止感染。
保养方法
施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之品;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03
反馈学员在培训过程 中的表现及需要改进 的地方
评估学员扶阳灸操作 技能的熟练度
THANKS
06
培训总结与考核评估
培训内容回顾与总结
扶阳灸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掌握 扶阳灸操作技能的实践与提高 扶阳灸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的强调
学员心得分享与交流环节
01
分享学习扶阳灸的心得体会
02
交流在扶阳灸实践中遇到的 问题及解决方法
03
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扶阳灸应 用于临床治疗
培训效果考核评估
考核学员对扶阳灸理 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扶阳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弥补现代医学不足
对于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扶阳灸可以发挥独特优势, 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扶阳灸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可以与现 代医学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综合疗效。
推动医学发展
扶阳灸作为中医学的瑰宝,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为医学发展 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灸法分类及操作示范
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 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 下活动地施灸。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探析[权威资料]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探析[权威资料]

李可临床应用红参和五灵脂经验探析关键词:名医经验;李可;红参;五灵脂;十九畏R249.7 A 1005-5304(2013)09-0085-02红参、五灵脂属中药“十九畏”范畴,被视为配伍禁忌。

原山西省灵石县中医院院长李可老中医以注重扶阳和善用相畏相反药物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而著称。

其中红参、五灵脂是李老常用对药之一,结合辨证施治,创制类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并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笔者现将李老临床应用红参-五灵脂对药及其类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方药解析1.1 参灵散红参、五灵脂各10 g。

主治胃肠溃疡。

用法:上药研粉,每日分2次服。

方解: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二药相配,一通一补,用于虚中夹瘀之证,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定痛、化腐生肌之功。

主要用于胃肠溃疡,也可用于冠心病、肝脾肿大、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的治疗。

1.2 三畏汤红参10~30 g,五灵脂10~30 g,郁金10 g,丁香10 g,肉桂3~10 g,赤石脂10~30 g。

功效:益气活血、醒脾进食、温肾止泻、宽胸利气消寒胀、定痛散结消�瘕。

方中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为补虚扶正救脱之要药;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用于心腹血气诸痛、产后瘀血作痛、妇女血崩、伤冷积聚、小儿疳积等。

二药相伍,一补一通,益气活血,醒脾进食,化积消�,愈疡定痛,化腐生肌,用于虚中夹瘀之证。

丁香辛温芳香,入肺、胃、脾、肾四经,温经助阳、消胀下气;郁金辛凉芳香,清心开窍、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利胆退黄。

二药等分相合,有温通理气、开郁止痛、宽胸利膈、消胀除满、启脾醒胃之功。

肉桂(以油桂为佳)补命门火、益阳消阴、开冰解冻、宣导百药、温中定痛、引火归元;赤石脂甘温酸涩收敛,为固下止泻要药。

二药相合,对脾胃虚寒之久痢、久带、慢性溃疡性出血、五更泻、久泻滑脱不禁、溃疡性结肠炎等效果较好。

上述三对畏药,见一症用一对,三症悉具则全用。

基于河图洛书探讨扶阳建中法辨治内伤杂病

基于河图洛书探讨扶阳建中法辨治内伤杂病

基于河图洛书探讨扶阳建中法辨治内伤杂病
王雅娴;朱颖;张文静;陈利;张颖颖;郭立中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24(42)2
【摘要】河洛文化常被视为《易经》的起源,中医又素有“医易同源”一说,本文通过挖掘河图洛书的中医内涵,基于对“重阳气、建中土”思想的研究,结合内伤杂病病因病机探讨,提出针对阳气不足、脾胃失健之证当治以“扶阳建中法”,调中州而安五脏,扶肾阳而建脾土,振心阳并理胃土,为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王雅娴;朱颖;张文静;陈利;张颖颖;郭立中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3
【相关文献】
1.基于扶阳思想运用灸法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探析
2.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临床“亚阳虚证”辨治探讨
3.朱建贵教授辨治内伤杂病验案3则
4.运用阳和汤辨治内伤杂病心得
5.基于“扶阳”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辨治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周海丰1胡木明2(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元之源亚健康医疗中心 530023)(2 湖南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12000)中医扶阳外治法就是用扶阳的理念来做中医外治疗法,笔者再近20年运用推拿及温灸、贴敷、烫疗、泡浴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的过程中,着重思考和运用扶阳的理念,现汇报如下。

1 中医外治法的源流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中医内治法同等重要的养生治病方法。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波澜壮阔、延绵起伏的中国传统医学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成为最能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仅就治法而言,外治法在该书占据了主导地位。

全收记载了近20种外治方法,如药敷、药熨、药膏、药浴、砭刺、针刺、草刺、按摩、导引、闭气、祝由等,尤其针灸疗法所论之详,所述之微,恐其它疗法难与伦比。

《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提示了疾病由表入里的特点,也提示治病先治其表、先治其标、先治其外的思路。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时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治秘要》都详细地记载了各种外治法。

形成了祖国医学的独特疗法——外治法。

后世著作,如宋代《太平圣世惠方》,元代的《外科精义》,明代的《外科发挥》、《外科枢要》,不仅记载了多种外治法,还强调外治法亦应辩证用药,使外治法纳入到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之下。

吴师机着《理瀹骈文》是清代成就最大、最具影响的一部外治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著,堪称“外治之宗”。

是书荟萃了80多种不同的外治疗法,如贴、涂、熨、炙、熏、蒸、煮、扑、点、吹、浴、渍、滴、点、仓、扎、掐、吊、刮、拔罐、吐、粘、膏、摄生、导引、精神疗法等,将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更为系统的阶段。

中医的扶阳理论

中医的扶阳理论

中医的扶阳理论传统中医将机体精微物质(精、血、津、液)的匮乏称为“阴虚”,经方扶阳派则认为精微物质匮乏的根源是机体化生精微功能的低下,而化生精微物质的功能属于阳气的作用,故属于“阳虚”。

持续存在的阳实证多为假象,内伤杂病中,也可能长期出现面红、目赤、痤疮、急躁、烦躁、口渴等阳实证的表现,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体内存在病理产物所导致的假象。

全身各组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必须依赖于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及组织液循环进行补充。

若某一局部存在瘀滞,或出现血管痉挛,筋膜组织挛缩,淋巴循环阻滞等,则其所负责的组织将失去营养,而失去营养的组织将导致机体反射性地增加代谢,此时全身就会代偿性地出现阳实的表现。

若瘀滞等情况不能迅速祛除,则阳实的假象将长期存在。

人体无论是皮肤、肾脏、肠道,还是生殖系统,都存在与外界交换物质的上皮组织,上皮组织通过其附属的各种腺体排出代谢产物。

当这些上皮组织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则会刺激机体机能亢奋,此时也会长期出现阳实的假象。

对于这种情况,治疗的原则必须是补虚泻实。

本质上,无论是营养转输通道为病理产物阻滞,还是上皮组织的排泄功能障碍,均属于机体功能的障碍,也就是阳气的不足。

运用药物调动身体机能、打通运化障碍的前提是要增强功能,即扶阳,在此前提下,再运用泻实的方法,如发汗、利尿、化瘀、泻下,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中医对阳气的认识是受到早期人类的自身生存、对自然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天”以及中国古代哲学中“重阳”思想观念的多重影响和启发而产生的。

远古时代,早期人类在不断进化的漫长过程中,感受到太阳在人类生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经历了从首先对天火这一自然现象的恐惧,然而当火熄灭之后,又意外地品尝到由天火烧熟动物肉食的美味,开始逐渐认识火,发展到钻木取火,学会了主动对火的获取和使用,改变了进食生冷的主要饮食方式。

而熟食不仅改善了对饮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还减少了胃肠疾病的发生,以致早期人类形成了对太阳及火的崇拜和依赖。

扶阳罐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扶阳罐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扶阳罐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扶阳罐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21年5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脾胃病科住院治疗的76例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下行扶阳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探讨两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病人满意度方面的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扶阳罐法对胃脘痛和脾胃虚寒病人的护理作用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扶阳罐;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护理效果引言:胃脘痛脾胃虚寒是临床上常见的常见病,易复发,迁延久远,治疗困难。

胃脘痛脾胃虚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这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采用中药扶阳罐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预后。

基于此,本文探讨中医“扶阳”罐法在治疗胃脘疼痛和脾胃虚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21年5-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胃脘痛脾胃虚寒76例,并将其分成2组。

对照组38例,男性19例,女性19例。

观察组38名病人中,男性19名,女性19名。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在上述两组病人住院后给予常规对症处理,给予普通的药物指导和健康教育,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两组病人抗酸、护胃的西医药物,并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2次,2周为1个周期。

在穴位选择上,参考中国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穴位命名和穴位选择标准,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可选择腹内的中脘、神阙等穴位,也可以选择四肢内的足三里穴位。

督促病人采取舒服的平躺姿势,轻闭目,深、缓、慢的呼吸,使病人进入安静状态。

护理人员先用已经预热好的扶阳罐温灸中脘和神阙,每个穴位5-6分钟,然后重复温灸双足三里,使其每个点的肌肤都有淡淡的红晕。

扶阳罐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

1.3观察指标(1)有效率。

解密中医扶阳理论

解密中医扶阳理论

解密中医扶阳理论以上说的很多都是在如何给身体增加阳气,也就是温度,这也就是扶阳一派的理论。

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几年前了,我才知道我的祖上名医不少,居然有著名的“曾火神”,火神就是扶阳的代名词。

曾火神的书我至今也没有看过,但上自火神之祖郑钦安的三大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我都很认真地读过,其下火神一派的范中林、祝味菊、吴佩衡、唐步祺、李可、卢崇汉、刘力红等的医书和医案我都看过,有的人没有医案,但理论都是在补火扶阳的框架里转,因为我的体质很对补火的路数,所以我即使是看别的书也都是一下就看到了里边的扶阳,如孙秉严治肿瘤,我看他的方法就是扶阳,又如武国忠讲,或是他的治疗,都说自己的悟道正在于找到了固护阳气这个玄机。

说起来,我现在的师父赵文忠先生,他的师父名玄鹤子(朱鹤亭),为道家一派的,也是极其重视阳气。

当我看到武国忠医师的师门,既有道医,也有意拳大隐朱垚葶先生,我就知道治病的理路一定有重合的。

护阳扶阳一派的理论成一个大流派,始自郑钦安,但其来源就在《医法圆通》:“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明代张景岳对此加了个注:“生杀之道,阴阳而已。

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

”也就是说,人体有病,好比体内是阴冷潮湿,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切就好了。

所以,,就是养阳气,养这个太阳。

历代好多的大医家,治病都是在调动人体的阳气上下功夫,只不过是到了郑钦安,发展出了一个完整的流派,郑钦安《医理真传》说:“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

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虚处便发。

”因为大部分人都需要扶阳,郑钦安于是确立了这一派的医理和医法:“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证形,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卧,面白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咽痛,腹痛泄泻,后背酸痛并重,心烦爱发脾气,无故目赤,牙痛,腰痛膝冷,足软手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皆宜扶阳。

简析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形成及特色

简析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形成及特色

简析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形成及特色作者:陈晶晶张念志薛晓明韩明向关炜尚芳周波波孟丽红张彦博王娇娇胡蝶张晔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3年第11期【摘要】新安醫学作为独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在中医学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固本培元是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的重要分支。

文章通过对新安医家的相关著作及文献进行检索及研读,对新安医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渊源与特色进行梳理与总结。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特色主要包括“博采众长,强调培补元气;脾肾同调,重视先后天之本;扶正祛邪,推崇温养气血”等方面,同时众多现代新安医家对此进行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可广泛运用于治未病、养生防病以及治疗众多疑难疾病等多个重要领域。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对丰富中医学理论体系及指导临床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挖掘。

【关键词】新安医学;固本培元; 思想特色;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3)21-0013-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21.zgmzmjyyzz202318004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ought of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Yuan in Xin'an MedicineCHEN Jingjing ZHANG Nianzhi XUE Xiaoming HAN Mingxiang GUAN Wei SHANG FangZHOU Bobo1MENG Lihong1ZHANG Yanbo1WANG Jiaojiao3HU Die2ZHANG Ye41.Shan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12,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Hefei 230031,China3.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4.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02,ChinaAbstract:Xin'an medicine, as a unique medical schoo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foundation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Xin'an medical academic thought. Through searching and studying the relevant works anddocuments of Xin'an physicians, this paper combs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Xin'an medicine and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ought of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Xin'an medic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ought of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vitality of Xin'an medicine mainly include“lea rning from the strong points of others,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vital energy; the harmony of spleen and kidne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foundation of heaven; strengthening the right and eliminating the evil, and advocating the warming and nouris hing of qi and blood”. At the same time, many modern Xin'an doctors have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thought of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vitality of Xin'an medicine can be widely used in many important fields such as prevention of diseas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of many difficult diseases.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yuan of Xin'an Medicine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guiding clinical practice,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Keywords:Xin'an Medicine; Consolidate the Capital and Cultivate the Yuan;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Application新安医学在中国传统医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安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及流派特色明显的新安医学流派。

扶阳学术的理论与临证_图文

扶阳学术的理论与临证_图文

卢崇汉《扶阳讲记》
小便黄与小便清
劳倦可以导致小便黄,劳倦是不是火?一个人思虑过 渡可以小便黄,酒色伤身也可以导致小便黄,所以小 便黄就不能都归属为热和火。如果我们把这一类阳气 不足所致的小便黄都归结为火,使用针对性很强的寒 凉清热药物,如金钱草冲剂,可能小便会变清,但阳 气却更加损耗了,这只是治病人的标,而对病人的本 却没有负责任。
劳倦思虑都可以扰动阳,都可以导致虚阳的浮动,从 而形成郁热的状态,扰动膀胱气化,膀胱气化受到影 响,就会出现黄色的小便。所以对于这种的小便黄, 我们还是要顾及阳气,考虑怎样去扶阳益气和温中益 气。
大便泄泻与秘结
阳虚表现为泄泻,这好理解……出现食欲不振 ,胃脘胀闷,四肢不温,乏力,精神倦怠,甚 至更明显的出现形寒肢冷;从舌象,脉象上看 ,都是一派不足之象,实际上并不一定要等到 上述所有症状出现才开始用药,……可是病人 没有明显的寒象,怎么用姜桂附?这要看你的 辨证,是否认识到。对于老年人,绝大多数都 是典型的阳虚。
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肺为清虚之脏,着不得一毫 阴气,今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阴气也。阴 气指肾水肾火,此条言内伤)
有大、小便不利者(阳不足以化阴也,定有以上病情 可凭)
然真气上浮之病,往往多有与外感阳症同形,人多忽略 ,不知真气上浮之病大象虽具外感阳症之形,仔细推究 ,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症之实据可验,学者即在此处 留心,不可猛浪。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胃火旺甚也。夫口臭有二,有 先天精气发泄者,口虽极臭,而舌滑润微黄,人无神 而阴象全现,决不饮冷。胃火旺者,口臭,舌必干黄 ,口渴饮冷。呃逆者,火之上冲,泻不(“不”:原书 作“水”)止者,火之下降,步履如常者,火之助也。 法宜下夺为主,方用大承气汤主之。

新安固本培元派

新安固本培元派

新安固本培元派王键;黄辉;蒋怀周【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年(卷),期】2013(0)12【摘要】新安医学作为地域性综合性学术流派,内部分支学术流派林立,固本培元派就是其中学术阵容强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一支。

在明初中期的16世纪,从汪机的人参、白术、黄芪和营卫、温补脾胃阳气,到其再传弟子孙一奎以温补下元为重,或合干姜、附子固先后天之本、培脾肾元气并举并治,以汪机众多的弟子门生们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治法学派蔚然形成;此后明清众多的新安名医,包括当时闻名遐迩的歙西槐塘一冯塘程系、歙西余系、歙西澄溏吴系、休宁汪系等新安世医家族链医家,均连续不断地加人这一阵容,并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温补培元之治,逐渐形成了以固本培元为学术主张,温养气血、培补脾肾元气为治法,临床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合干姜、附子共用的庞大的医家群体——尽管各医家在补脾抑或固肾抑或脾肾同治上,尚有种种区别与不同。

新安固本培元派阵容强大,历经400年而不衰,足以证明其生命力之旺盛和强大。

【总页数】1页(P1077-1077)【关键词】固本培元;学术流派;温补脾胃;临床实践;培补脾肾;新安医学;后天之本;脾肾同治【作者】王键;黄辉;蒋怀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徽派朴学对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的影响 [J], 洪靖;谭辉;王永培;王键2.新安固本培元派形成主要原因探析 [J], 刘珍珠; 王瑞; 代玄烨; 翟双庆3.新安固本培元派形成主要原因探析 [J], 刘珍珠; 王瑞; 代玄烨; 翟双庆4.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治疗疫病用药规律研究 [J], 卜菲菲;黄辉;王鹏5.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治疗疫病用药规律研究 [J], 卜菲菲;黄辉;王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特色及规律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特色及规律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特色及规律席虎1,杨文明1,2,3,杨悦1,张帅帅1,崔圣玮1,谢文婷1摘要目的:基于R语言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组方用药特色及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思路及方法㊂方法:整理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专著医案,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二次检索辨治阿尔茨海默病医案方剂,采用Microsoft office2016整理并统计,建立方-药数据库,包括单味中药频数㊁性味㊁归经㊁功效㊁用药类别;应用R语言的Arules㊁Apriori等函数对方-药数据库进行层次聚类㊁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㊂结果:收集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医案1331案,严格纳入与排除标准二次检索后,获得辨治阿尔茨海默病医案338案,整理后获得174首处方,涉及中药158味,累计使用频次2958次㊂频数分析可知使用频率前3位的分别为补虚药㊁活血化瘀药㊁豁痰开窍药㊂频数ȡ50次药物主要为人参㊁远志㊁黄芪㊁茯苓㊁当归㊁石菖蒲㊁茯神㊁白术等;性味以甘温为主,主归脾㊁肝㊁肾经㊂相关系数较高的前5位药对组合为黄芪-白术㊁人参-远志㊁白芍-熟地黄㊁半夏-橘红㊁黄精-沙苑子㊂关联分析得出当归-黄芪-人参,白术-黄芪-人参,黄芪-石菖蒲-人参为集支持度㊁置信度及提升度排名前3位的组合㊂常用药对59组,其中以人参-黄芪,当归-人参-黄芪为使用频数最高的两味及三味药对配伍㊂聚类分析以补脾益肾㊁补益气血㊁安神益智之品为主,聚为7类㊂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1个公因子㊂结论: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辨治颇有特色,宗‘内经“ 阳生阴长 之法,融会贯通各家之说,以 顾护先后天之本㊁培补脾肾之元气 为治则,责清阿尔茨海默病疾病 本虚-痰瘀致呆 ,用药重在甘温培补以扶阳益阴,兼豁痰化瘀通络为要,发挥以通为补㊁以通为用之功效,常疗效显著㊂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用药特色规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3.21.006Xin'an Medical's Method of Consolidating Basis and Cultivating Primordial Qi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R Language Data MiningXI Hu,YANG Wenming,YANG Yue,ZHANG Shuaishuai,CUI Shengwei,XIE Wenti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Anhui,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Wenming,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Xin'an medical'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R language data mining.Methods:Monograph medical cases of Xin'an medical's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escription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Microsoft Office2016was used to sort out and statistics.Prescription-drug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including the frequency,flavor nature,meridian tropism,efficacy,and medication category of single flavor Chinese medicines.The functions such as Arules and Apriori in R language were used to carry out hierarchical clustering,association rules,and factor analysis in the prescription-drug database.Results:A total of1331medical cases of Xin'an medical's records were collected,and338medical cas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were obtained after secondary search,and 174prescriptions involving158flav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obtained.The top popular3drugs in use frequency were tonifying deficiency drugs,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drugs,and dissolving phlegm and regaining consciousness drugs.The drugs with frequencyȡ50times included Panax ginseng,Polygala tenuifolia,Astragalus,Poria,Angelica, Acorus gramineus,Poria cum Pini Radix,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etc.The nature and taste were mainly sweet and warm, and most of them mainly belonged to spleen,liver,and kidney meridians.The top5drug pairs i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cluded Astragalus-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Panax ginseng-Polygala tenuifolia,Radix Paeoniae Alba-Prepared Radix Rehmanniae,Pinellia ternata-Exocarpium Citri Rubrum,Rhizoma polygonati-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ngelica sinensis-Astragalus-Panax ginseng,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Astragalus-Panax ginseng,Astragalus-Acorus gramineus-Panax ginseng were the top3combinations of support,confidence and improvement.There were59popular drug pairs,among which Panax ginseng-Astragalus and Angelica-Panax ginseng-Astragalus were the most popular two-flavor and three-flavor drugs.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erbs can be classified into7categories,mainly focused on the medicines for reinforcing spleen and kidney,invigorating Qi and blood,soothing nerves and improving mental capacities.A total of11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Conclusion:Xin'an medical's method is quite distinctive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medicine focuses on sweet and warm supplementation to support Yang and benefit Yin,and clearing phlegm,removing stasis,and clearing collaterals.Keywords Alzheimer's disease;Xin'an medicine;consolidating basis and cultivating primordial Qi;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ion rules;cluster analysis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编号:发改办社会 2022 36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No.2019XZZX-NB001);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No.201903a07020016);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2020xayx12);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No.GXXT-2020-02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2108085QH368)作者单位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2.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8);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合肥230601)通讯作者杨文明,E-mail:******************引用信息席虎,杨文明,杨悦,等.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特色及规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1):3892-3900.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痴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可逆的以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以β淀粉样蛋白(Aβ)和神经纤维缠结(P-tau)为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㊂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老年化的进展,预计65岁以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每5年为节点成倍数递增, 86岁时,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比例将增加30%~ 50%,据报道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1-2]㊂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医学 痴呆病 范畴[3]㊂ 痴呆 一词首见于‘景岳全书㊃杂病谟“: 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 而渐致痴呆 ,在此之前多依据其症状归属于 善忘 健忘 呆病 文痴 等范畴,如‘素问㊃调经论“云: 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 ;‘左传“: 不慧,盖世谓白痴 ;‘千金翼方“: 人五十以上阳气始衰 忘失前后,兴居怠惰 ;‘医学心悟“: 人至老年,肾精衰枯 神明不敛,呆证遂生 等,均对痴呆病有相关论述,可见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已然成为古今研究的重点㊁难点领域之一,同样也是历代医家医著论述的疑难杂症之一㊂在中医学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古徽州地区的新安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㊁病位病性㊁治则治法等方面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㊂新安医学起始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经历和传承了800多年,形成了集约800位名医大家㊁约800本医籍宏作㊁学说门派纷呈为一体的大型地域性综合性学术流派㊂其中16世纪的明代医家汪机创新性地提出 参芪 补气理论,奠定了 固本培元 学术理论的基础,历经世代传袭㊁手足相授,造就了一支以 固本培元法 为其学术思想理论,可考察考证㊁队伍强盛㊁远近闻名的 固本培元 门派[4-5]㊂ 固本培元法 的核心是巩固根本㊁培养元神,通过顾护先后天之本,以达到扶正祛邪㊁邪祛病愈之效㊂这也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本途径和核心治则治法,对于临床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绝对性指导意义,但相关医案以多形式㊁个体化为特征,不具备规范化及统一化,因此,利用实用性强㊁操作便捷的R语言及数据挖掘技术处理相关医案方药,可为中医药临床现代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不同的临床研究㊂本研究基于R语言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特色及规律进行数据挖掘㊂1资料与方法1.1收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医案选取新安医学中以汪机㊁汪昂㊁徐春圃㊁孙一奎㊁程文囿等著名医家400年间所著‘石山医案“‘孙文垣医案“‘素圃医案“‘程茂先医案“‘杏轩医案“‘婺源余先生医案“‘新安医案“‘广陵医案“‘冯塘医案“‘管见医案“‘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丹台玉案“‘临证指南医案“‘吴氏医验录“‘赤水玄珠“‘王仲奇医案“‘医方考“‘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医统大全“‘医述“‘医宗金鉴“‘医学原理“‘不居集“等医籍医著中涉及运用 固本培元法 相关医案[4]㊂以 健忘 善忘 文痴 呆病 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选取病史及体征即符合‘中医内科学“[1]中痴呆特征,又符合‘神经病学“[6]中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的医案㊂1.2医案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本研究以新安医家运用 固本培元法 辨治疾病的完整医案医籍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中医内科学“中痴呆㊁‘神经病学“中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所纳入方药具有完整性;2)具有辨证思维的复诊调方记录药物加减作为新的处方收录;3)医案记载能够改善相关症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㊂排除标准:1)治疗方法为针刺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者;2)临床症状及方药二者之一记录不全者;3)医案未明确其临床疗效者及失治误治医案㊂1.3数据录入与规范化本研究依据数据规范化要求,安排两人分别录入并核对建立方-药数据,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㊁新世纪第4版‘中药学“[8]为参照,对所纳入的方药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 淮牛膝 川牛膝 统一去除其产地差异名命名为 牛膝 , 生白术 炒白术 统一去除其炮制差异命名为 白术 ,对于功效有明显影响者则分别录入,如 熟地黄 生地黄 ㊂1.4数据挖掘1)描述性分析:基于二分类法进行数据处理赋值建立方-药数据库,并使用R语言对常用中药使用频次㊁四气㊁性味㊁归经㊁功效进行统计㊂2)聚类分析:采用R语言中的 arules 等函数对方-药数据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进行层次聚类㊁关联规则,归纳并展示常用药物之间的组合关系㊂3)因子分析:采用方-药数据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进行因子分析,以反映处方用药的大部分情况[9-10]㊂2结果2.1一般情况及中药频次分析经初步检索获取新安医学医籍和医著中涉及运用 固本培元法 相关医案1331案,二次主题词条件检索后,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获取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共计338案,经去重后处理最终纳入有效方药174首,涉及中药158味,累计使用频次2958次㊂对其进行频次分析,由使用频次前30味中药频率柱状图可知,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使用的高频药物(频数ȡ50次)药物有人参㊁远志㊁黄芪㊁茯苓㊁当归㊁石菖蒲㊁茯神㊁白术㊁甘草㊁朱砂㊁熟地黄㊁炙甘草㊁酸枣仁㊁麦冬㊁白芍㊁川芎㊁地黄㊁半夏㊁黄连㊂依据‘中国药典“将功效分类,前3位分别是补虚药㊁活血化瘀药㊁豁痰开窍药,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㊁补血药使用最多㊂详见图1㊂图1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前30味中药频率图2.2中药性味和归经频次分析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使用的中药进行四气㊁五味㊁归经分析并绘制雷达图,中药四气以温(38.9%)㊁寒(32.2%)㊁平(20.1%)为主,详见图2;中药五味以甘(33.3%)㊁苦(26.0%)㊁辛(22.6%)为主,详见图3;归经主归肝经(20.0%)㊁肾经(15.7%)㊁脾经(14.1%)㊁心经(13.0%),详见图4㊂从药性㊁药味㊁药物归经雷达图可以看出药物主归肝㊁肾㊁脾㊁心四经,以心㊁肝㊁脾㊁肾功能失调为主,四气以温㊁寒㊁平为主,五味 甘 能补㊁能和㊁能缓,具有补益㊁缓和㊁调中之功,苦 能泄㊁能燥㊁能坚, 辛 能散㊁能行,具有发散㊁行气㊁行血之效,在虚证及急证中应用广泛㊂图2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四气雷达图图3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五味雷达图图4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归经雷达图2.3中药相关性分析中药两两之间的关联可以用相关系数(r)来表达,R语言可以进行Pearson㊁Kendall㊁Spearman等多种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本研究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并进行可视化㊂通过中药频次分布图可知,大多数中药相关性与其使用频次呈正相关㊂因此,选择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0味中药,计算两两中药之间相关性及可视化表达,详见图5㊂图5使用频率居前30味中药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图2.4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对㊁角药分析基于R语言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置支持度ȡ7%㊁置信度ȡ60%,挖掘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药对㊁角药,详见图6㊂结果显示,共有规则389个,去重后方-药中常用药对㊁角药共159个,其中出现频次ȡ50次的分别为人参㊁黄芪(79次),茯苓㊁人参(62次),当归㊁人参(62次),石菖蒲㊁远志(60次),茯神㊁远志(59次),人参㊁石菖蒲(58次),茯神㊁人参(58次),茯苓㊁人参㊁黄芪(55次),当归㊁黄芪㊁人参(50次),白术㊁黄芪㊁人参(50次),黄芪㊁石菖蒲㊁人参(50次),主要为补气㊁补血㊁豁痰开窍㊁利湿退黄㊁养心安神之品㊂支持度大于1表明两种中药之间关联性很强,取其有效关联规则的前20项,按置信度进行倒序排列,详见表1㊂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得出散点图,圆形由小渐大,依次越高,颜色由紫到黄,提升度逐渐升高,详见图7㊂依据Apriori关联规则所得数据做可视化网络图,可知人参㊁远志㊁黄芪㊁茯苓㊁当归㊁石菖蒲㊁茯神㊁白术㊁甘草㊁朱砂㊁熟地黄㊁炙甘草㊁酸枣仁㊁麦冬㊁白芍㊁川芎㊁地黄为高频药物,主要为补气㊁补血㊁补阴㊁活血化瘀㊁豁痰开窍㊁利湿退黄㊁养心安神药,前5位又为关联核心药物,详见图8㊂图6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药对㊁角药表1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前20项有效关联规则前项后项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当归㊁黄芪人参0.11538462 1.00000000 2.73684211白术㊁黄芪人参0.09615385 1.00000000 2.73684211黄芪㊁石菖蒲人参0.08653846 1.00000000 2.73684211甘草㊁远志人参0.08653846 1.00000000 2.73684211白术㊁炙甘草人参0.07692308 1.00000000 2.73684211石菖蒲㊁朱砂远志0.07692308 1.00000000 2.60000000当归㊁熟地黄人参0.07692308 1.00000000 2.73684211茯苓㊁茯神人参0.07692308 1.00000000 2.73684211当归㊁酸枣仁㊁远志人参0.07692308 1.00000000 2.73684211当归㊁茯苓㊁远志人参0.07692308 1.00000000 2.73684211当归㊁远志人参0.144230770.93750000 2.56578947远志㊁朱砂人参0.096153850.90909091 2.48803828地黄远志0.076923080.88888889 2.31111111白芍㊁当归人参0.076923080.88888889 2.43274854当归㊁酸枣仁远志0.076923080.88888889 2.31111111当归㊁远志人参0.076923080.88888889 2.43274854当归㊁茯苓人参0.076923080.88888889 2.43274854当归㊁茯神远志0.076923080.88888889 2.31111111当归㊁茯神人参0.076923080.88888889 2.43274854茯神㊁石菖蒲远志0.115384620.85714286 2.22857143图7使用频繁中药组合关联散点图图8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核心药物关联网络图2.5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本研究采用R语言中层次聚类和K-Means聚类两种规则,选取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中使用频次前30味的高频中药进行层次聚类可视化分析,详见图9㊂本研究以肘部法代替随机法来确定K-Means聚类分析的K值,手肘图10显示7为拐点,即K-Means聚类分析聚为7类,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11㊂图10基于肘部函数确定最佳聚类数目图图9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高频中药层次聚类图图11K-Means聚类分析聚为7类可视化图2.6高频药物相关性及因子分析采用R语言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频率最高的前30味药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P<0.05,KMO值为0.48,χ2=787.2372),适合进一步因子分析㊂结果显示,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累计贡献率为59%,根据图12元碎石图可提取11个因子,详见表2㊂图12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前30味中药因子分析碎石图表2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前30味中药因子分析因子药物组成贡献率(%)F1黄芪㊁白术㊁肉桂㊁熟地㊁茯苓8F2龙骨㊁黄精㊁沙苑子8F3远志㊁人参㊁茯神㊁石菖蒲7F4川芎㊁当归㊁陈皮㊁桔梗6F5地黄㊁朱砂㊁黄连5F6半夏㊁橘红5F7地骨皮㊁巴戟天5F8牡丹皮4F9炙甘草4F10五味子4F11白芍33讨论溯源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发展史可知,新安医家汪机深受‘黄帝内经“元气及气血营卫论学说影响,在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穷理 治学精神㊁道家 我命在我不在天 文化熏陶下,将朱丹溪 滋阴说 ㊁李东垣 补土说 融会贯通作为理论依据,将 营卫一气 理论传承㊁创新,初步提出了重用 芪参术 的调补气血㊁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后经历徐春甫 百病皆由脾胃衰 ㊁孙一奎 命门动气说 等承嬗递变,丰富了 固本培元 的 顾护先后天之本㊁培补脾肾元气 内涵,后经历世代传袭㊁手足相授㊁私塾后学的不断丰富这一学术思想主线,呈现出 一源多岐 多元化发展的局面[11-13]㊂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疾病医籍医案数量宏大㊁经验丰富㊁效果显著,但辨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医案医著论述较少,方药信息缺乏统一,所以,深入挖掘分析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特色及规律对于新安医学传承及中医药守正创新具有指导意义㊂本研究通过R语言技术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完整有效方药174首进行数据挖掘,发现补气药㊁补血药等补虚类药使用频次最多,补虚类药物的使用,重在培补脾㊁肾元气㊂其中人参㊁远志㊁黄芪㊁茯苓㊁当归为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药物㊂人参味甘补虚,入肺㊁脾㊁心经,具有大补元气㊁复脉固脱㊁安神之效,素有 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之称㊂‘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 主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 ㊂人参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㊁人参多肽㊁人参多糖及酚类化合物等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㊁线粒体调节㊁抗氧化㊁神经元保护等作用[14]㊂远志味苦㊁辛,入心㊁肝㊁脾㊁肾经, 功善强志益精,治善忘 (‘本草纲目“);黄芪甘温,健补脾土,具有益气㊁补血㊁解毒等扶正之功,研究表明,黄芪皂苷可通过脑肠轴系统,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㊂参芪合用功善调和营卫㊁温补脾阳㊂茯苓,味甘平,补脾阳,生津导气逐水,味淡能利窍,利窍则开心益智㊂当归为血中之气药,其味甘气轻,善入心㊁肝㊁脾以滋阴经气血,具有补气生精㊁安五脏㊁强形体㊁益神志之效㊂性味归经频次分析可知,药性以温㊁寒㊁平为主,药味以甘㊁辛㊁苦居多,主归肝㊁脾㊁肾经,‘名医汇粹“云: 脾统诸经之血 ,‘千金方“云: 肾劳病者,补肝气以益之 ,‘张氏医通“云: 血之源头在于肾 ,因温热药多具有温中散寒㊁补火助阳之功,故取其温补之效;宗‘内经“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之法,酌加寒凉药,以治寒热夹杂病症,突出 当补则补,当泻则泻 之学术特点,不拘泥于一味温补;药性甘缓补脾肾脏之虚,又能缓和辛㊁苦之燥烈㊂说明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时宗‘内经“ 阳生阴长 之法,主导甘温滋补,少佐补血滋阴之品,以温肾阳㊁益脾气,临床辨治尤重培补脾肾阳气㊂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味中药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㊁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可知:以黄芪-白术㊁人参-远志㊁白芍-熟地黄㊁半夏-橘红㊁黄精-沙苑子等临床常用药对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以人参-黄芪,茯苓-人参,当归-人参为主要常用药对,其中当归㊁黄芪ң人参;白术㊁黄芪ң人参;黄芪㊁石菖蒲ң人参为集支持度㊁置信度及提升度排名前3位的组合;半夏-橘红取二陈汤之意,除湿化痰;远志味苦善燥善泻,与人参为伍,取泻中有补㊁豁痰安神益智之效;当归-黄芪-人参,当归味甘益血,辛温活血通利,参芪大补元气㊁扶正祛邪㊁安神益智,三者配伍,共奏补气养血㊁健脾和中㊁调神益智之效;白术-黄芪-人参,黄芪益气,白术健脾,人参大补元气,三者配伍功善益气固表㊁健脾和中㊁统血摄津㊁调补气血㊁固本培元以脾肾为先,凸显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 特色;石菖蒲味辛㊁苦,开窍醒神㊂黄芪-石菖蒲-人参三者相伍,加强宁神益智㊁豁痰开窍醒神之功;白芍-熟地黄㊁黄精-沙苑子等温阳补肾㊁填精益髓之品与参芪同用,益精血㊁滋肾阴,滋后天补先天,以顾护先天脾与后天肾㊂说明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时倡导 扶阳益阴 ,温补脾肾阳气为先,同时重视滋补下焦元气,益气与温阳药有机结合,以达 大补五脏之阳而不燥 之效㊂层次聚类分析㊁因子分析可知,将聚类结果划分为2类及4类时,人参㊁石菖蒲㊁远志㊁茯神,当归㊁白术㊁黄芪㊁川芎 甘草簇集分类始终相同;K-Means聚类分析,取K=7时聚类结果最有代表性,分别为:1)人参㊁黄芪大补元气㊁健脾益智,远志㊁石菖蒲开窍祛痰益智;2)黄精㊁龙骨㊁沙苑子滋肝脾肾阴精;3)黄连㊁桔梗㊁朱砂泻心肺积热,地黄㊁麦冬滋心肺之阴精;4)橘红㊁半夏燥湿化痰,理肺胃之气,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5)茯苓健脾宁心;6)巴戟天㊁地骨皮滋补肾阴㊁肾阳;7)当归㊁白芍㊁牡丹皮㊁熟地黄㊁地黄养血活血凉血㊁填精益髓,白术㊁陈皮㊁炙甘草㊁茯神健脾益肺㊁燥湿化痰,肉桂㊁五味子补肾宁心㊁益气生津,酸枣仁养心肝之阴安神;因子分析中F2与2)㊁F3与1)㊁F6与4),F1+ F4与7)组成成分基本相同具有聚类及降维的特点, F8~F10为单味中药,分析较其他意义不大㊂F1黄芪㊁白术㊁肉桂㊁熟地㊁茯苓和F3远志㊁人参㊁茯神㊁石菖蒲配伍,善治脾肾亏虚㊁髓海不足导致的痴呆,因脾肾亏虚㊁气血化生无源,髓海不足,黄芪㊁白术㊁茯苓合用益气健脾,肉桂㊁熟地补肾填精益髓,远志㊁人参㊁茯神㊁石菖蒲豁痰开窍益智㊂F4川芎㊁当归㊁陈皮㊁桔梗与F6半夏㊁橘红相伍,增强燥湿化痰㊁活血祛瘀之功,‘医林改错“云: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医贯“云: 痰也㊁血也㊁水也,一物也 ㊂除了注重滋脾肾㊁培元气,临证诊疗时脾肾亏虚常致机体气血津液代谢紊乱,运行无力,气机阻滞,津滞为痰,血聚为瘀㊁痰瘀胶结,而导致实证较甚,需兼顾豁痰化瘀开窍,以标本同治㊂可知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在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时重视元气在人整体调节中的作用,尤以脾㊁肾元气为主㊂以 脾肾亏虚㊁痰瘀互结 为基本病机,强调痰瘀其本是脾肾亏虚,应治病求本,培补脾肾元气,遂痰瘀自消㊂以 顾护先后天之本㊁培补脾肾之元气 为治则,除注重先天肾与后天脾元气的培补,尤善化痰散瘀,以达 以通为补,以通为用 之功[15]㊂基于此,杨文明教授传承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之法则,归纳总结阿尔茨海默病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㊁痰瘀互结,本质为虚实夹杂,守正创新地提出了阿尔茨海默病 本虚-痰瘀致呆 理论[16],并创制以党参㊁黄芪㊁黄精㊁肉苁蓉㊁郁金㊁石菖蒲㊁川芎㊁地龙组方的中药复方智脑胶囊㊂方中以党参易人参,补中气㊁健脾肺㊁养津血,以益先天,用药清廉(‘本草纲目拾遗“指出: 党参功用,可代人参 );黄芪㊁肉苁蓉合用益脾气㊁温肾阳,脾肾兼顾;黄精专补脾胃阴㊁血之精,滋后天,取党参㊁石菖蒲之滋腻,而无生痰湿之虞,功善培补脾肾;石菖蒲为治痰蒙清窍之首品,既能畅心神气志,又能辛温利窍;川芎为 血中之气药 ,行气活血而化瘀㊂石菖蒲配川芎,窍开瘀散痰消,神志复聪,功借川芎轻清上逸之性,引药上行至高巅;加用地龙㊁郁金与川芎㊁石菖蒲相伍,以通为补,以通为用,以达强化活血化瘀通络之效,全方共奏培补脾肾㊁豁痰开窍㊁醒神益智之效[17-18]㊂前期研究发现,其能有效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病人智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清除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沉积,清除自由基,调节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平衡等,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脑组织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代谢等相关机制有关[19-22]㊂4小结通过对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辨治颇有特色,宗‘内经“ 阳生阴长 之法,融会贯通各家之说,以 顾护先后天之本㊁培补脾肾之元气 为治则,责清阿尔茨海默病疾病本虚标实,认为其总病机为 髓减脑消,神机失用 ,究其根本为 脾肾亏虚㊁痰瘀互结 ,发病以虚㊁痰㊁瘀为主要机制,脾肾亏虚为本,传及心㊁肝,心㊁肝㊁脾㊁肾四脏功能失调,津液代谢紊乱,日久则成痰浊㊁血瘀,瘀热痰热互结交错,最终导致 本虚-痰瘀致呆 ㊂用药以甘温培补兼豁痰化瘀通络为要,发挥以通为补㊁以通为用之功效,常疗效显著㊂基于R语言挖掘探讨新安医学 固本培元法 辨治阿尔茨海默病临证处方潜在的用药特色及组方规律,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守正创新㊁传承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㊂参考文献:[1]2019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J].Alzheimer's&Dementia,2019,15(3):321-387.[2]SCHELTENS P,DE STROOPER B,KIVIPELTO M,et al.Alzheimer's disease[J].The Lancet,2021,397(10284):1577-1590.[3]吴勉华,石岩.中医内科学[M].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53-159.[4]胡建鹏.世医之道: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经验撷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204-217.[5]杨勤军,童佳兵,王传博,等.新安 固本培元 理论发展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43(6):736-742.[6]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5-270.[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20:1-5.[8]钟赣生.中药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9]赵春丽,王延博,万润之,等.基于R语言探析中医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1011-1019.[10]胡胜,杨文明,钱南南,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杨文明教授治疗慢性失眠用药规律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5):805-811.[11]谭辉,纵艳平,郭锦晨,等.徽派朴学演进视野下新安固本培元派形成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776-1779. [12]叶红,李泽庚,吴凡,等.新安固本培元派学术思想的渊源㊁脉络与启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2):7094-7097. [13]开菲,卜菲菲,王鹏.固本培元学说与新安固本培元流派探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9):1608-1612.[14]韩文静,侯丽慧,王乐,等.人参有效成分改善老年性记忆力减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1):2811-2815.[15]陈娜,杨文明,魏涛华,等.固本培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2(3):186-189.[16]饶志红,杨文明.杨文明从 本虚 痰瘀致呆 论治阿尔茨海默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3):439-443.[17]李文达,张少婷,方婷,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4):4242-4248.[18]常珊珊,刘露露,侯苗苗,等.石菖蒲及其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1):3708-3710.[19]杨文明,韩明向,周宜轩,等.智脑胶囊改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8):52-54. [20]姜辉,马艳珍,汪永忠,等.智脑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3,39(2):13-18. [21]姜辉,凡畅,汪永忠,等.智脑胶囊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细胞增殖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24):2612-2617.[22]陈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证候学研究及智脑胶囊对APP/PS1小鼠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2.(收稿日期:2023-06-10)(本文编辑郭怀印)。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痿证特色探微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痿证特色探微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痿证特色探微张思雅;胡滟琦;刘晓龙;徐晓静;徐敏;何蕾;金子开;梁龙【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22(15)11【摘要】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是温补学派“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其著作中辨治痿证思路方法极具特色,法古而不泥古。

本文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探讨新安医家孙一奎治痿思路,对其著作《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痿证的论述、医案、具体方药等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痿证论治思想及特色。

在论述病因病机方面,孙一奎在继承中发展,提出“脾实”及“风湿相搏”可致病痿的论点。

在证治及遣方用药方面,孙一奎倡导以祛风、除湿、补虚三位一体进行论治,不独注重固护中气,更重视温补命门元气,以固本培元为主,使气机升降有常,三焦相火得布。

孙一奎详解药性、药象,施以血肉有情之品的同时,以冲脉、督脉对痿证论治的特殊补益功效为辅,防滋腻太过;善用丸剂、酒剂进一步增强疗效,延长药力以温补机体之形神,调养五脏之机理。

孙一奎集前代名家论述之所长,拓以新思路大胆补充、推翻前论,值得后世学者进一步挖掘研究,以期于今日临床有所启发。

【总页数】4页(P2108-2111)【作者】张思雅;胡滟琦;刘晓龙;徐晓静;徐敏;何蕾;金子开;梁龙【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R255.6【相关文献】1.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痰饮学术特色探析2.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痿证学术思路浅析3.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血证学术特色探析4.从《孙文垣医案》探讨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腹痛学术特色5.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颤证特色探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原创2021-12-04 20:58·中医心血管李海霞(一)张仲景对扶阳的看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保胃气,顾护阳气的重要观点。

在他自序中就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认为“寒”是导致各种外感内伤杂病的原因。

阳气的盛衰也决定着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特别是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是阳气的盛衰和胃气的有无。

阳气的盛衰甚至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少阴病的死证“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这些死证都是因为阳气的衰败导致的。

还有人做过统计,在《伤寒论》中明显谈到阳气的损伤的条文基本上是二分之一,在有记载的112个方子中,运用辛温热药的处方共有85个。

112个方子中有85个方子都是辛温热药组成,著名的方剂有四逆汤、理中丸、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损阳伤正的病理和证治在仲景的论述当中是十分突出的。

(二)扶阳门派创始人郑钦安对扶阳的看法该派创始人是清末著名医学家郑寿全。

郑寿全,字钦安,生于四川邓州,今为邓峡固骆镇人,其学医于一代儒医刘止唐,深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体悟先贤立论之原旨,勤于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扶阳”思想。

郑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药物和辨证体系。

郑钦安推崇阳气,认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亦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

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 。

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一虚,则万病丛生。

他亦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培元固本方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的实验研究

培元固本方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的实验研究

培元固本方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的实验研究张素芳; 向卉楠; 王丽新; 方志红; 李雁【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9(014)008【总页数】6页(P2004-2009)【关键词】培元固本方; 肺癌; 抑瘤作用; 生存期; 免疫功能【作者】张素芳; 向卉楠; 王丽新; 方志红; 李雁【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71;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肿瘤一直以来在中医学史上,被认为是一种整体以虚为主,而夹杂着实性的疾病。

如《难经·论五脏积病》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外证医编》说:“正气虚则成岩”,所以,其机体正气亏虚、邪气乘虚而入,正虚是肺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1]。

繆曦迪[2]等认为肿瘤本质是阳化气不足、阴寒积聚,治疗当重阳气,扶阳以抑阴。

先天之阳,宜培补肾精元阳,即培元固本;后天之阳重视脾胃,温扶阳气。

现代医学化疗属“苦寒”,放疗属于“火毒”等范畴,久之必将损伤脾胃,损伤人体之阳,使不足之“阳”变得更弱,助长肿瘤发展。

因此在临床上,阳虚是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常见的症状,鞠立霞等将培元固本中药序贯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能够耐受化疗,并且提高疗效[3]。

扶正固本汤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缓解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及体质量,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还能调节免疫功能,有效地减少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4]。

陈创等采用MADV_p方案联合培元固本液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总缓解率为55.6%[5]。

也有用扶正培元方能够提高肺癌患者身体状况和功能状况方面的生命质量[6-7]。

因此培元固本法可贯穿于肺癌防治的全过程。

培元固本方由生黄芪、熟地黄、制山药、麦冬等组成,是李雁主任治疗肺癌的经验方之一,我们将其用于治疗肺癌荷瘤小鼠,并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免疫功能及荷瘤生存时间的影响。

孙一奎壮元汤医案选介

孙一奎壮元汤医案选介

病证 作一 介 绍 。 附 子 、 姜 、 仁 、 皮 等药 物 组 成 。方 中附 子 、 干 砂 陈 干 姜 、 心 温补下元 ; 参 、 桂 人 白术 、 苓 健 脾 化 湿 ; 茯 陈 皮 、 仁 行 气 除 满 。诸 药 合 用 , 阳 在 肾 , 气 在 砂 温 益 脾 , 后 天 并 重 。其 功 效 主 要 为 益 气 温 阳 、 气 化 先 行
不 效 。 又 以五 皮 饮 利 之 , 不应 。将 议 攻 下 , 而予 适
至 。观 其 色黄 口渴 , 小水短 涩 , 腹胀 不可 言 , 膝 之 足
下 , 大不 能行 。 两腿 肿 连 阴 囊 , 壅 不能 卧。饮 肿 气
鼓 胀是 指 腹部 胀 大 如鼓 的一 类 病证 , 早 见 于 最
止 泻 。肾精 充沛 , 泄泻 可止 。
上 舍 张怀 赤 , 早晨 肠 呜 泻 一二 度 , 间 泻一 每 晚 度 , 四 十二 , 未有 子 。 予诊 之 , 寸短 弱 , 关 年 且 尺 右 滑 大 。 予谓 此 中焦 有 湿痰 , 相 二 火 皆不足 , 有 君 故 此 症 。 以六君 子 汤加 破 故 纸 、 心 、 智仁 、 桂 益 肉豆 蔻
《 文垣 医案》 孙 中有 多处记载 , 并对 当时 医学界 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关 键 词 : 安 医学 新 安 医 家 孙 一 奎 固 本培 元 新 壮 元 汤
孙 一 奎 ( 5 2 1 1 年 ) 字 文垣 , 东 宿 , 号 12— 69 , 号 别
生生子 , 安徽休宁人。其主要著作有 《 赤水玄珠》0 3 卷 , 医 旨绪余 》 卷 ,孙文 垣 医 案 》 卷 。作 为新 安 《 3 《 5 医学 “ 固本 培元 ” 的代 表人 物 , 一 奎偏 重 肾 与命 派 孙

培元固本散

培元固本散

培元固本散方药:胎盘1-2具,鹿茸30-50克,红参50-100克,五灵脂30-50克,三七50-100克,琥珀30-50克。

功能:补肾健脾,强脑益智,活血化瘀,溶解血凝;修复脏器,重建免疫,改善体质,终生不犯;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白发渐黑,皱纹消失。

主治:一切久损不复,反复发作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虚中有瘀、有痰、有积等。

读方笔记之一:此为李可所创之名方。

李可于20世纪六十年代,即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不见康复者,效果显著,唯部分人服用后有滞闷感。

后经反复思考、实践,始知其原因:久损之大虚证,必然有瘀。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也。

虚不受补,故见滞闷感。

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有之,可平衡收功。

70年代加五灵脂、琥珀,基本定型,经临床运用30多年,随证加减,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均有厅奇效。

读方笔记之二:此方之妙,在于补中有通、补中有化。

参茸胎盘,大补之物;灵脂三七琥珀,通化之物。

制方之法,亦不脱仲景八味肾气丸之大法。

八味肾气丸,以桂附温阳驱寒,以萸山茯地为补,以泽泻丹皮为通为化。

读方笔记之三:由李可此方,而推量仲景之八味肾气丸,补中有通、补中有化也;由李可此方,而推量仲景之四逆加人参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大黄附子汤等,寒热共用、冰碳同炉也。

再思补中益气汤,亦妙在于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补气血之基础上,加入化滞之枳实,补中有化、补中有通也。

赵凌云《甲子试效方》之四逆调胃承气汤、四逆小承气汤、四逆大承气汤,亦是此理。

读方笔记之四:火神派对三阴病固有奇效。

然当今之人完全以补阳为手段,而不顾补阴,则过于偏颇。

“一阴一阳,谓之道”。

仲景之八味肾气丸、四逆加人参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大黄附子汤,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李可之培元固本散,制方之大法。

读方笔记之五:火神派之开山师祖郑钦安亦师从仲景之六经辨证,亦遵从仲景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故其诊病也,先分阴阳,阴证则以扶阳为主。

从《素圃医案》浅探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

从《素圃医案》浅探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

从《素圃医案》浅探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杨荣禄【摘要】目的:探讨明末清初新安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中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

方法:通过对《素圃医案》认真学习,整理、分析书中相关医案,归纳、阐述郑重光临证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经验。

结果:《素圃医案》是郑重光晚年所著,蕴含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其善用参芪桂附姜,用药各有法度,其特色大抵可归纳为:参芪桂附各有是证,温补之法功在参芪,扶阳法妙在桂附姜,有故无殒不拘时风。

结论: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颇具特色,与当时吴医置附子不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用药特色对现代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素圃医案;郑重光;参芪;桂附姜【作者】杨荣禄【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92郑重光是明末清初新安名医,字在辛,号素圃,晚号完夫,安徽歙县人[1]。

撰有《伤寒论条辨续注》12卷,《瘟疫论补注》2卷,《伤寒论证辨》3卷,参校柯琴《伤寒论翼》2卷, 注释《瘟疫论》等著作,郑氏学术思想主要体现于《素圃医案》[2]。

《素圃医案》是郑氏晚年所著医案,全书共4卷184案,涉及外感内伤各科病证,案中多记载温法效案,对其理法方药等作了详尽的论述。

郑氏强调阳气的生理作用,“人身阳不尽不死,阴不盛不病”,临证治病,贵阳贱阴,治验以阴证居多,大多取效于参、芪、桂、附、姜[3],在“仙柯族侄”案中自命“留热医也”,足可见其对阳气的重视。

本文通过《素圃医案》对郑氏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点进行探析,以期帮助理解和临床运用诸药。

《素圃医案》中运用参、芪、桂、附、姜的医案不胜枚举,郑重光强调参、芪、桂、附、姜功擅不同,并非所有阴寒之证皆可用之,若不能明辨病机和病情浅深而乱用,后果严重不可预测。

郑氏临证治病强调以脉为准,精通脉诊,《扬州府志》记载:“其医克绍吴普、许叔微之脉,其不在滑寿下,又熟谙药性,其虽重视阳气,但用药亦有法度。

新安养阴清润派

新安养阴清润派

新安养阴清润派
黄辉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4()1
【摘要】新安养阴清润派导源于朱丹溪滋阴说,与新安固本培元派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明代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罗周彦,首分元阴、元阳,虽未能冲破“固本培元”培补脾肾之阳的藩篱,但其先天元阴不足治以补水益元汤(熟地、生地、当归、麦冬、甘草、白芍、五味子、大枣)、
【总页数】1页(P13-13)
【关键词】清润;养阴;固本培元派;培补脾肾;滋阴说;朱丹溪;阴不足;五味子
【作者】黄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7
【相关文献】
1.清润凉爽新涮意 [J], 陶煜;茉莉;蒋晖
2.清润透Yes!油光干燥No1——日本20代女生超人气乳液!中国新登场! [J],
3.新常态下西安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研究 [J], 刘妍;吕雅琴;刘琦
4.姚氏清润流派养阴清热法治疗小儿阴虚内热诸证经验 [J], 陈莹莹;龙旭浩;白晓红;赵历军;刘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安医学研究·新安固本培元派扶阳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王 键1,黄 辉1,2,蒋宏杰1(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38;2.中医药临床杂志社,安徽合肥 230061)[摘要]新安固本培元派是新安医学的一支分支学派,强调以培固脾肾元气为治法,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配合干姜、附子以“行参芪之功”,主张扶阳益阴、气血并补;而扶阳派重在扶阳补火,主张阳主阴从,从肾论治,擅用附子及肉桂、干姜等扶阳抑阴、用阳化阴。

两派在核心理论、作用对象、用药特色上有明显不同。

新安固本培元派在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上颇多发明,对扶阳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两派各有其适应范围和创新之处,相对而言固本培元适应范围更广。

临床上应不拘于一派之见,择善而从。

[关键词]新安固本培元派;扶阳派;火神派;固本培元;扶阳益阴;阳主阴从;扶阳抑阴;用阳化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4.01.007 固本培元派是新安医学中学术阵容强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分支学派,明初中期以汪机众多的弟子门生为主体,此后明清众多的新安世医名家均宗其法,形成了以培固脾肾元气为治法,临床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合干姜、附子“以行参芪之功”的学术特色,其中所蕴涵的扶阳喻义也十分突出,现述如下。

1 新安固本培元派的扶阳理论与实践固本培元派开山祖汪机,从《内经》“阳生阴长”的理论出发,提出“营中有卫,营兼血气”、补气即补阴的“营卫一气说”和人参、黄芪通过补气补阳而补血补阴的“参芪双补说”[1],认为“火与元气不容两立”[2],扶阳之意十分明显;临证除重用、善用人参、黄芪外,还加肉桂、附子以助阳,如《石山医案》治阳虚寒凝之痛经,投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加肉桂、附子以治其寒[3]。

汪机的关门弟子、族侄汪宦著《证治要略》,强调惜元气、重根本,临证善用人参、黄芪救治气衰诸证,适当配伍肉桂、附子、干姜[4]。

歙县吴洋曾受业于汪机,其治疗半身不遂之症,认为“宜用参、附大补为主”[5]。

歙西余傅山临证常请教于吴洋,认为治痨瘵“有火则元气虽损犹有根基”“无火则元气颓败根基无存”,治产后“须防元气虚脱,宜用大补元气之剂,而急甚者可加附子,以行参芪之功,使气易于复原”[5-6]。

徐春甫和孙一奎是汪机的再传弟子,徐春甫临证善补脾胃元阳,其在《古今医统大全·痼冷门》中指出:脾阳亏损之沉寒痼冷之症,“方用大建中汤加黄芪、白术、附子、肉桂以治之”,继余傅山之后,又重申“阳虚则恶寒,用参芪之类,甚者,加附子以行参芪之功”,强调痼冷者惟贵乎温补,“养气血之剂佐以姜、桂,甚者加附子,为愈”[7]。

孙一奎作者简介:王键(1955-),男,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认为阴阳不等同于水火,将火分为正邪两类,创“命门动气说”“三焦相火(正火)说”,以命门动气为元气,以三焦为“相火之用”“元气之别使”,否认肝肾相火(贼火)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多由命门元气不足,三焦相火衰微,釜底有水无火,不能自然蒸化,病变在上表现为气不上纳,在中表现为水谷不化,在下表现为清浊不分,临证更擅以人参、黄芪合用附子、肉桂、干姜等益气温阳以调治内伤杂病,纳肉桂、附子以温补肾阳[1,4]。

其《孙文垣医案》载一“下消阴阳两虚案”,以金匮肾气丸变通,用桂附大补下元,使气充盛,不终剂而愈。

孙氏分析道:“病由下元不足,无气升腾于上,故渴而多饮,以饮多,小便亦多矣。

今大补下元,使阳气充盛,熏蒸于上,口自不干,譬之釜盖,釜虽有水,若底下无火,则水炁不得上升,釜盖干而不润,必釜底有火,则釜中水气升腾,熏蒸于上,才湿润不干也”;又其《赤水玄珠·胀满门》载用壮元汤治下焦虚寒、中满肿胀,重用人参、白术而稍佐肉桂、附子、干姜;《赤水玄珠·水肿门》治疗脾阳虚衰之阴水,推荐以肉桂、干姜为主药的补方;其治湿善温补肾阳以蒸腾湿气,多用附子、炮姜、肉桂、益智仁等补火助阳,温阳暖肾,使下元火盛,湿气得以蒸发;治疗风寒湿痹,突出温补肾元,主以人参、附子。

继孙一奎之后,新安歙籍医家罗周彦首创“元阴元阳论”,立先天无形元阳虚损方、先天有形元阳虚损之方等,皆以人参、黄芪、当归、白术为主,适当配伍肉桂、附子、干姜等以应变加减,称其人参、附子、白术、黄芪等组方药物“皆甘温大补阳气之圣药也”[4,8]。

又有歙县程从周,秉承李东垣“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观点,外感内伤均注重顾护元气,外感初起如妄用苦寒,阳证转阴,必须急用干姜、附子挽救危逆,善用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与干姜、附子合方起死51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3卷第1期2014年2月J ANHUI UNIV CHINESE MED Vol.33No.1Feb.2014回生[4],其《程茂先医案》温补而效者约占1/3,如载“汪明德令政”感寒案,发散、清热、化滞、攻下俱无效,反增狂躁,欲卧冷地,口渴妄言,心烦面赤,“前医以为热极”,程氏据脉断曰:“此伏阴证也,非参、附不可挽回。

”[9]清代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均宗“参芪术佐姜附”的用药方法,而温补扶阳之意更为明显,吴楚、郑重光、方肇权、汪文绮、程钟龄、程杏轩、陈鸿猷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吴楚所治多为久病不愈的疑难之证或前医误治生变之情,喜用、善用重剂人参、黄芪并肉桂、附子、干姜,方以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理中丸为主,挽救众多危证[4]。

其《医验录》载有“岩镇方翁”患伤寒案,屡用发散药而大汗不止,身热如燔灼,彻昼夜不寐,狂躁非常,谵言妄语,脸若涂朱,口唇焦紫干燥,“群以为是大热之证,议欲用石膏竹叶汤”,吴楚诊其脉浮大无伦,按之豁如,唇虽焦紫干燥,而舌是灰黑之色,从而断为“中阴证”,急宜驱阴回阳之法,方用八味地黄丸加人参治之。

吴氏对附子、肉桂等温阳药的应用也独具匠心,有夏日用附子、肉桂、干姜治疗阴证伤寒的记载,打破了“夏月不可用热药”的禁忌。

再如以补中益气加炮姜、肉桂治愈胃肠下垂、弛缓无力、二便不通,以肉桂为君治疗奔豚气而效,以肉桂配黄连治愈一常患舌疮者,以附子配黄连治疗眩晕,以肉桂为君治疗呕吐[10]。

郑重光力倡阳气之说,认为阳为阴主,治疗主张温阳益火,其《素圃医案》指出“万物体阴而用阳,二气屈阴而伸阳,圣人贱阴而贵阳。

人之身,阳不尽不死,阴不胜不病”,治病皆取效于人参、黄芪、肉桂、附子。

如其治一时疫伤寒患者,前医用败毒散而热不退,反致身发稠密赤斑、狂乱谵语,郑重光“作时疫阴斑亡阳危证”,主以真武汤、理中汤合剂,重用人参、附子,五日而阳回斑散。

《素圃医案》专捡疑似难辨之症汇成,共辑187案,其中用温补者达152案,多以干姜、附子获效[11]。

方肇权历寒证居多,亦善辨证运用温补,著有《方氏脉证正宗》,“是书案中多用桂、附、姜、吴(茱萸)”,如其治泄泻案,因久泻肾虚,在改正六味地黄汤(去泽泻易车前)基础上,加肉豆蔻、诃子、五味子固涩止泻,用少量附子温肾助阳[12]。

汪文绮临证用药扶阳抑阴,善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甘温培补,如其治产后呕吐不休,为肾阳无根,内真寒而外假热,以附子理中汤等引火归原。

程钟龄治大虚之人,“有用参数斤而愈者,有用附子二三斤者”,坚守不移;治阴寒重证虽久用肉桂、附子、人参、鹿茸,不嫌其重,不嫌其燥。

其《医学心悟·火字解》将火分为虚实、子贼,概括火证治法为“发、清、攻、制、达、滋、温、引”,子火用温、引之治含有扶阳之意。

程杏轩对孙一奎之壮元汤的立方之旨理解颇为深刻,其在《杏轩医案》“次郎脾肾阳虚,伏寒凝涩,重用温补而瘥”案中云:“仿生生子壮原汤加吴茱萸、葫芦巴、肉果、巴戟天,附子增至三钱……予平生治阴证,用温药,未有若斯至多,而效验亦无如此之迟者。

”其对于内伤外感均注重温补之治,常用人参、白术,或配附子,或配熟地黄,或附子与熟地黄同配[13]。

陈鸿猷《管见医案》记载一气虚外感、产后发热案,前医以清凉之法误治新产发热,以致元气大虚,浮阳越于外,陈氏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温补气血而转危为安[4]。

近现代新安医家程门雪、王乐匋虽不属固本培元派,但扶阳之法也多有运用。

程门雪早年在临床上,根据患者大多来自劳苦民众的特点,力主用药迅猛,以仲景方药大剂出入,如少阴虚寒用四逆汤、白通汤,附子累计用量1斤许(约597g),治愈不少危重急症[14]。

王乐匋在诊治外感热病时,遇“温邪内陷,肾阳不振者”“湿重于热,阳被湿困者”“热逼入营,中阳闭郁者”“中阳不振,不能托邪者”,善于运用附子。

在诊治麻疹逆证不拘泥于“麻为阳毒”“麻喜清凉”之成说,主张寒温同用,提出“救疹逆,术附合以银翘”;其认为,“透、清、养”三字是针对一般顺证而言,若为逆证,患者素体虚寒,中阳式微,麻毒无力外达,此时应敢于打破常法,以辛凉透表合温补内托同用,一以逐邪,一以扶脾胃之阳气,所谓“拨乱以反正”[15]。

归纳起来,汪机及其后继者均善用人参、白术、黄芪培补脾元,明显蕴含有扶阳之意。

相对而言,徐春甫偏重于脾阳,孙一奎以后虽仍以脾阳为主,脾肾并重,但重心开始偏向肾阳。

在用药方面,徐春甫偏重白术,孙一奎常配附子、干姜,程从周善用人参、附子,吴楚、郑重光配伍又加肉桂,方肇权配伍又加吴茱萸,汪文绮喜人参、黄芪、肉桂、附子并举,程钟龄擅用附子等破格投剂,程杏轩则附子与熟地黄同配,陈鸿猷常用附子、肉桂。

附子在新安医案中使用颇广,现代有学者[4]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13位“固本培元”新安医家的12部医籍中的678条医案,发现其核心组方是陈夏六君子汤和四逆汤加味,而附子是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之一。

新安医家常用附子治疗疟疾、痹痛、鼓胀、难产、白带腥臭及外科疾患等;还常利用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入侵所致的胸膈胀痛、腹痛、呕吐、泄泻等证,也用于治疗寒疝作痛、癥瘕、积聚、奔豚等病证。

2 新安固本培元派对扶阳派的间接影响新安固本培元派和扶阳派的治疗思想均源自《内经》“阳生阴长”理论和张仲景学说。

扶阳派又名火神派,形成于清末,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推崇阳气,以善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

但郑钦安绝非最早善用附子的医家,医圣张仲景可谓是善用附子第一人,经方用药多有大辛大热、力专效宏的特点,而历代前贤中善用附子者也较多,新安固本培元派的实践更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早在明代初中期汪机、徐春甫、孙一奎、余傅山等就倡导“以附子行参芪之功”,清代早期吴楚、郑重光、方肇权等更被公认是扶阳名家。

可以推论,包括新安医家在内的历代前贤应用附子的长期经验积累,影响和启发了扶阳派的诞生。

除了《伤寒论》外,以张景岳为代表的江南温补派也对扶阳派产生重要影响。

而早期以汪机众多的弟子门生们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派,对稍后的赵献可、张景岳、缪希雍、李中梓等江浙温补派医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