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之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

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性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对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进行浅析。

徽派民居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对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民居的建筑布局十分合理,将建筑物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为门庭和主屋,中部为天井和厢房,后部为后庭和辅助功能区。

这种布局既保证了建筑物的私密性和通风性,又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

徽派民居的建筑还会根据地势进行变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徽派民居注重建筑的对称和均衡。

徽派民居通常沿中轴线对称,使建筑物看起来平衡和谐。

建筑物的正面通常采用蓝墙和白墙相间的色彩,中间有一个大门和屋顶的飞檐,形成了明显的重心。

徽派民居的建筑还注重屋顶的造型,屋檐的形状丰富多样,有拱券形、双弯形、斗拱形等,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和美观性。

徽派民居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艺术的表现。

徽派民居的建筑细节处理精细,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协调,刻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窗户、门楣、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雕刻。

徽派民居还注重与园林的结合,建筑内外都有精心规划的花园和庭院,使建筑环境更加优雅和舒适。

徽派民居注重人文和社会的体现。

徽派民居是徽州地区士绅阶层的住宅,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对徽州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体现。

徽派民居的设计和布局充分考虑了家族中长辈和晚辈的居住需求,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亲情。

徽派民居还注重于社会的面子和地位,建筑造型高大宏伟,装饰豪华精美,彰显了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通过以上的浅析可以看出,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对称和均衡,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艺术的表现,以及注重人文和社会的体现。

这些美学性格使得徽派民居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一个分支,是皖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上属于皖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它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造型优美,美学价值极高。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一、藏形于意徽派民居的常见材料是青砖灰瓦、木材、石灰和土。

在这些简朴却质朴的材质中,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它不注重层次分明的表面装饰,而是通过结构的布局和空间的层次使建筑形态产生了内在的美感。

徽派民居通常取“井”、“院”为中心,形成了“四合院”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家庭和谐团结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将建筑结构与空间组织融为一体,使得居住者能够在户内自然舒适、朝气蓬勃的氛围中生活和工作。

徽派民居的结构并非都是对称的,它们通常取形自自然,采用“藏形于意”的方式使建筑体现与生俱来的美感。

所有的尺寸和形状都是按照弱化对称、变形和比例来安排的,这种设计思路逃避了过分追求外表的形式化,强调了建筑的内在美感。

二、用材精细徽派民居采用的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墙体和屋顶材料、门窗、雕刻和彩绘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青砖灰瓦是徽派民居最常见的材料,常用来做门、门窗框、用于地面的砖,这些都能体现出建筑师对材料的精细运用,尤其是青砖蓝灰瓦交错的穿插结构,既可以减轻建筑的质感,又能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建筑景观。

徽派民居的大门和窗户都采用了木材作为基础材料,东南亚进口的楠木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使用。

这种木材具有纹理深厚,色泽细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徽派民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线条形式,如方形、弧形、破损状、刻痕等,使得门窗具有细羽状的分布,产生了和谐统一的美感。

三、整体自然徽派民居的建筑整体都很自然,它们在设计上尽可能的融合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生态和谐的感觉。

徽州古建筑从外观上看,其形状和造型都与周围的山体水体匹配,不仅有利于观赏,而且也反映出东方文化中的山川意识和自然美思想。

而在内部空间,徽派民居的布局注重人和自然的互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皖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徽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徽派建筑则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那么,什么是徽派建筑?其风格特点又是什么?又是如何应用的呢?接下来将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指建造在安徽省南部(皖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其流传的时代为明清两代。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体布局: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讲究坐北朝南。

它的院落布局也非常别具特色,通常为四合五天照的结构,寓意着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

2. 结构形式:徽派建筑的结构形式非常独特,其屋顶通常为歇山顶或者筒子顶,屋檐的形状也别具特色,多为飞檐翘角。

建筑结构稳固,给人以坚定的感觉。

3. 装饰风格: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以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为主。

其中木雕是最为精湛的,从门窗到楼梯、楼栏,无处不显现出雕工们的巧夺天工。

4. 材料选用:徽派建筑的材料选用也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从地基到墙体,再到屋顶的瓦片,全部都是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所以徽派建筑在建筑外表看起来非常土气,但这也正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布局规划、结构形式、装饰风格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它的独特之处让人印象深刻,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二、徽派建筑的应用徽派建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皖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徽派建筑的身影。

1. 皖南地区: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皖南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黟县的宏村、西递等。

这些古老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了当地的风景名胜。

2. 其他地区:由于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所以在其他地区也可见到徽派建筑的身影。

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等,这些地方都修建了不少徽派建筑,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景观。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黄山一带的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

徽派建筑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地方风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雕刻和讲究的布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下面将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建筑屋顶、墙面和门窗的设计上。

首先,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的屋顶形式,屋顶低矮平展,并且靠近屋顶底部有一条向外伸出的飞檐,可以起到雨水避免流入室内的作用。

其次,徽派建筑的墙面多采用花岗岩砌成,这种石材坚硬,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

再次,徽派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横梁、窗框和门扇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内部格局徽派建筑讲究内外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内部格局更加注重私密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明确,一般分为前堂、正厅、后堂和厢房等区域。

前堂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常用于接待客人,并且前堂往往布置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彰显主人的家族荣耀。

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家族团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后堂是主人的私人区域,主要用于休息和居住。

厢房则用于其他功能,如存放物品或作为佣人的居住区域。

这样的布局使得徽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明确。

三、装饰艺术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讲究舒适、大气、精致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雕刻多以龙凤、狮子、花草等纹样为主题。

这些雕刻细腻精美,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徽派建筑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喜欢采用红、黑、白、黄等颜色,这些颜色既丰富了建筑的整体效果,又彰显了徽派文化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包括门窗的涂漆、墙面的壁画等,这些精美的装饰使徽派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总结起来,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的独特性。

它的建筑外观鲜明、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特色。

浅谈徽派建筑的特色

浅谈徽派建筑的特色

浅谈徽派建筑的特色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歙县、休宁县、祁门县、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

本文从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派民居的外观造型,徽派居民的装饰艺术和内部构造等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关键词:徽派建筑徽派民居特色一: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文化、徽州文化、藏文化〕之一。

作为其主要文化内容的建筑文化也自成一派,而风格较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布局,造型,装饰,功能等多方面自成一格,反映了徽州的地貌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文化。

古徽州地区散落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村落群。

徽州村落地处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较多,山多地少,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独特的风水追求,徽州人民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选址巧妙,讲究风水,大多处于山环水绕的中央,选平坦之地建造房屋,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把村落房屋建在河流的反面,山坡南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泊风光,而且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形成温和的小气候。

中国画里山村“宏村〞就是这一理想建筑格局的典例,其北负雷岗山,南抱羊栈河,南湖相依,月沼湖点缀,得天独厚,风光宜人。

徽州村落的格局还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宗教制度与文化理念,根本上一个村落都是一个姓氏宗族的聚居之地,外人无法住进。

例如:黟县屏山村是舒氏聚居地,有较大的舒氏祠堂。

黟县宏村是汪氏宗族聚居之地,黟县南屏是胡氏家族聚居地。

村落的建造也以宗祠为中心进展布局,井然有序,具有森严的等级感,这种方式世代传承。

徽州山明水秀,徽州民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依山抱水,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构造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其精髓和特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赞誉。

徽州民居的建筑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极为独特,它既保持了宋、明、清三朝的传统特征,同时又融入了当地文化特色。

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审美意识,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变化。

在现代社会,徽派民居被人们赋予了不仅是居住和建筑的价值,而是富有浓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探讨其特点和魅力所在。

一、徽派民居的结构美徽派民居的结构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二是它的装饰风格和空间布局。

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式以厅为主,呈典型的“三开间”或“四开间”形式,有前厅、中厅、后厅、左右厢房。

建筑形态简洁、清晰,屋顶造型美观,檐下彩画以蓝、绿、黄为主色调,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同时,它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设计较为严谨,窗户、门窗、石雕和木雕均有严格的比例和布局规律,显现出其严密的结构美。

二、徽派民居的色彩美徽派民居的色彩美是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点之一。

徽派建筑上的彩绘色彩丰富,以黑、白、黄、绿、蓝、红为基本色调,运用现代人员想象力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建筑更显丰富多彩、鲜艳而不失古朴。

彩绘图案多采用面塑、浮雕等手法,突出立体感和动态感,表现出徽州文化中所蕴涵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艺术形象。

三、徽派民居的材料美徽派民居的材料美主要体现在石雕和木雕上。

徽派民居石雕精美,石雕图案讲究的是准确、清晰、大方,尤其是石门楼、石庭墙和石马头等,其精美程度骇人听闻。

徽派民居的木雕精美绝伦,以雕花门、雕花窗、吊板、天花、飞檐等多种雕刻为主,雕刻线条流畅,造型精巧。

它用巧夺天工的雕刻表现出了徽州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达到了材料和手工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徽派民居的形态美徽派民居在形态美上也有不可忽略的成就。

其建筑别致、形态美观,呈现出古朴、大方、水准齐整的姿态。

徽派民居的大门及其上方的门楼,一般高大宽阔,造型别致,檐下用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显得高贵典雅。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以徽州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方案旨在保留和继承徽派建筑的特点,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首先,徽派建筑方案在建筑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将主要建筑物围绕中心庭院设置,使各个建筑物相互呼应和配合。

同时,徽派建筑的建筑高度和空间比例也是精确计算过的,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依山傍水,利用山水资源来增强建筑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方案中,徽派建筑会考虑自然光线的利用和通风的设计,使得室内环境舒适且自然。

此外,徽派建筑方案也借鉴了庭园建筑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点缀小桥流水等方式来丰富建筑的景观特色。

再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装饰和细节。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有雕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也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徽派建筑方案中,装饰的选择和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通过装饰来凸显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最后,徽派建筑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徽派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徽派建筑方案在设计中会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如门楼、牌坊、木雕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既能体现地方特色,也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

总之,徽派建筑方案在保留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称与平衡、融合自然环境、精致的装饰和传承文化。

这些方面的考量使得徽派建筑方案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卓越之处。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以其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而著名。

这些装饰图案包括动植物、人物、山水等,色彩鲜艳亮丽,形象逼真生动。

2. 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采用木构结构,以榫卯连接,不使用一颗钉子。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并且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变化。

3. 严谨精细的规划: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对称性,在设计时非常注重比例和平衡感。

这种规划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有条理和平衡感。

4. 独特的园林设计:徽派建筑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独特。

园林通常包括花园、池塘、假山和廊桥等,这些元素都被精心设计和布置,以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宏村:宏村是徽派建筑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它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村庄之一”。

宏村拥有众多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包括府第、民居、祠堂等。

2. 西递:西递是安徽省黟县的一个古代村庄,也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保存完好的古村庄之一。

西递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和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家花园。

3.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也是一处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的景点。

夫子庙始建于明朝,在清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现在的夫子庙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

三、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徽派建筑进行了大力保护和修缮工作,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

同时,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徽派建筑的技艺和文化精髓,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知识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总之,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中国古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其风格独特、韵味悠长,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美学。

1. 『粉墙黛瓦』: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以洁白如玉的粉墙与深沉稳重的黛瓦为主色调,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寓意着“白壁无瑕”的儒家伦理观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追求。

2. 『马头翘角』:徽派建筑屋顶的独特设计——马头墙,高耸翘起,形态优美。

它不仅具有防火、防风、防盗的功能性作用,更富含警示后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象征意义。

3. 『三雕艺术』:木雕、石雕、砖雕并称徽派建筑三绝,细腻繁复、栩栩如生,尽显工匠精神。

它们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示了徽州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赋予建筑深厚的人文内涵。

4. 『四水归堂』: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四水归堂”,即四周房屋围合成天井,雨水从四面八方流入庭院,寓意财源广进,家族繁荣昌盛。

这种布局形式既符合地理环境特点,又体现了古代徽州人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 『中轴对称』:徽派建筑遵循严格的中轴对称原则,彰显出庄重、和谐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对秩序、均衡、和谐的崇尚。

6. 『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杰出代表。

它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完美结合,通过对自然、人文、伦理的深度挖掘和艺术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卓越智慧和高尚情操,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和生活哲学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一抹亮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闪耀着永恒的艺术光辉。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一种独特的分支,以安徽省徽州地区为代表,以其古朴、精致、丰富的木雕和石雕装饰而闻名。

徽派建筑设计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建筑艺术的高度追求和精湛技艺。

以下将从结构、布局和装饰等方面对徽派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

徽派建筑的设计注重结构的稳固和舒适性。

徽派建筑的主体结构多采用木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建筑物的地基常常选用混凝土做为地基基础,增加建筑物的稳固性。

墙体则选用土坯墙或者砖木构造,其中土坯墙使用黄土砌筑,对人体有益健康。

屋顶通常采用歇山瓦或者葫芦瓦作为覆盖材料,以抵御雨雪侵袭并保持室内温度。

徽派建筑的布局注重空间的合理分配和功能的实用性。

徽派建筑一般采用“三重天门、四进庭院”的布局形式,因此具有较高的私密性和层次感。

入口处设有门楼和花园,过了门楼便是天井,再进入就是内庭院。

徽派建筑的庭院布局有利于封闭个人和家庭空间,也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室内的布局则注重主次分明,通常以客厅和卧室为中心,便于生活和休息。

徽派建筑的装饰注重细节和精美,以木雕、石雕和瓷砖装饰为主。

徽派建筑的木雕多用于门窗、梁柱和楼梯等位置,形式多样,花纹繁复,代表着主人家的身份和财富。

徽派建筑的石雕则多用于台阶、墙壁和庭院的装饰,通常以龙凤、花鸟和人物雕塑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此外,徽派建筑的瓷砖装饰也非常重要,常用于墙面和地面的铺装,具有独特的花纹和色彩。

总结来说,徽派建筑的设计具有结构稳固、布局合理和装饰精美的特点。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还体现了其对生活舒适性的关注。

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学习对象。

徽派建筑解析

徽派建筑解析

徽派建筑解析徽派建筑那可真是建筑界的一股清流,超有特色的呢。

一、徽派建筑的总体印象徽派建筑就像是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那白墙黑瓦,看起来特别的简洁大方,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雅致。

它的整体布局很有讲究,一般都是聚族而居的,所以会有那种大大的村落,房子和房子之间的排列很有序。

从远处看,那一片片的徽派建筑就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黑白棋子,错落有致。

而且啊,徽派建筑的风格很统一,这种统一并不是那种单调的统一,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感,让人看了就觉得很舒服。

二、徽派建筑的建筑结构1. 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它高高地耸立在屋顶两端,形状像马头,所以叫马头墙。

马头墙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哦,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在以前啊,一旦发生火灾,马头墙就能阻止火势的蔓延,就像一个个小卫士一样,守护着整个村落。

而且马头墙的高低错落,也让建筑看起来更有层次感。

2. 四合院式布局徽派建筑大多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中间是一个小小的庭院。

这个庭院可不得了,它是整个家庭活动的中心呢。

白天的时候,阳光可以洒进来,大家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做做手工。

晚上呢,一家人可以坐在庭院里,看着月亮,聊聊家常。

庭院里还常常会种上一些花草树木,比如桂花树啊,到了秋天,满院子都是桂花香,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

3. 木雕、砖雕、石雕徽派建筑里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

木雕一般都在门窗、梁枋上,那些工匠们就像魔术师一样,在木头上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砖雕呢,主要在门楼、门罩这些地方,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经过工匠的手,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石雕也不甘示弱,在祠堂、庙宇的石柱、石栏上,都能看到精美的石雕,那线条,那质感,真的让人惊叹。

三、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徽商的荣耀和家族观念。

徽商们在外面赚了钱,就回到家乡盖房子,把自己的财富和文化都融入到建筑里。

比如说,建筑上的那些雕刻图案,很多都是有寓意的。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

徽派建筑研究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代表性风格,起源于明代后期安徽地区,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

徽派建筑具有严谨的结构、精美的装饰和富有艺术性的设计,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之一。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巧纤细的结构: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结构的严谨性,以"一庭两厅三楼"的平面布局为主,建筑各部分严格按照比例和对称的原则布置,构建出精致而稳定的建筑形象。

2. 独特的装饰风格:徽派建筑在建筑内外都注重装饰和雕刻,常用的装饰元素包括人物雕塑、花草纹样、楼梯扶手等,这些装饰元素富有民族特色,且形式独特、精美细致。

3.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除了注重建筑本身的形式美,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筑中常常会融入诗词、书法和传统意象等,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活的美好愿景。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安徽古城建筑群:包括黟县古城、宣城古城等,这些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是了解徽派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2. 庐州庙会旧址:位于安徽合肥,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群落,其中的徽州古街和庙会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安庆古建筑群:包括伏岳山、长江大桥、宏村等,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是徽派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徽派建筑的影响和价值1. 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徽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装饰风格对后来的中国传统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成为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 北方与南方建筑风格的结合:徽派建筑通过北方与南方建筑风格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其精巧的结构、独特的装饰风格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和影响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保护。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皖南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享有盛誉。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独特之处,而且在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1. 建筑结构的独特性徽派建筑的建筑结构一般分为三进院落和四合院落,有着独特的“三进四落”格局。

整个建筑群被一堵高墙所包围,进入大门后,便可见两边角楼挺拔高耸,中间为“天井”,环抱庭院。

院内则是房舍建筑,它们有屋顶斗拱横梁丰满、雕花精致、构图合理的特点,整体结构层次分明,造型别致。

2. 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其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徽派建筑中的木雕品种繁多,包括门楣、窗棂、横梁、柱子等。

这些木雕工艺都极为精湛,常常在上面雕刻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栩栩如生。

而砖雕和石雕则多集中在墙壁和门楣上,它们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为徽派建筑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十分独特,主要包括一些典型的徽派装饰元素,如壁画、瓦当、飞檐、斗拱等。

其中飞檐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装饰之一,它通常具有横跨檐部、平行于屋脊的横梁和支撑檐部的斜拉杆的特点,造型优美,富有动感。

而斗拱则是徽派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主要以覆斗、蔽斗和深斗为主,构图精美,形态多样。

二、徽派建筑的应用1. 旅游景点建筑徽派建筑在中国南部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景点的建筑之中。

徽派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了这些旅游景点的一大亮点。

在这些景点内,游客可以观赏到精美的建筑、体验古代建筑的魅力,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风物。

徽派建筑的应用为这些景点增添了无限魅力。

2. 民居建筑徽派建筑在中国南部地区也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之中。

在这些地方,许多村庄和乡镇的建筑几乎都是徽派建筑,这些建筑为当地的村庄和乡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成为了这些地方的一大景点。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出现在安徽省的徽州地区。

徽派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美的施工工艺让人们赞叹不已。

本文将对徽派建筑进行调研,以深入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对称与平衡。

徽派建筑在平面布局上追求对称,建筑的各个部分都能够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

二是注重隐藏。

徽派建筑在外部看似简单朴素,但内部却隐藏着别有深意的精美装饰,给人以惊喜和欣喜。

三是注重细节。

徽派建筑在建筑构件的设计和装饰上注重细节,每一个细小的装饰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从而使建筑更加精致和美观。

徽派建筑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

徽派建筑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观念。

二是艺术价值。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美的施工工艺,成为传世之作,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三是文化价值。

徽派建筑代表了安徽地区的历史文化,它是徽州地区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调研过程中,我参观了徽派建筑代表性建筑——宏村。

宏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观设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宏村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它们的布局和形式都符合徽派建筑的特点。

建筑的外观朴素简单,但内部却装饰精美,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彰显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宏村的景观设计也体现了徽派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通过调研,我深刻地认识到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徽派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珍视和保护的重要文化资源。

我们应该加强对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使其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研究和推广徽派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多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建筑风格的机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学性格而著称。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布局、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

徽派民居的建筑布局独特而精巧。

徽派民居以“四合院”为基本布局形式,将四个独立的建筑院落围绕中心庭院设置,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

这种布局使得居住者可以尽情享受院落中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给人一种封闭、安全的感觉。

徽派民居的布局注重私密性和层次感,使得整个建筑空间具有层次感和变化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徽派民居的建筑结构严谨而稳定。

徽派民居采用了檩条式的结构设计,通过檩条的承重作用,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

徽派民居还注重对地基的处理,采用了夯土、压实等方式,使得建筑更加耐久,并且适应了江南地区多雨的气候条件。

这种稳定的建筑结构为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徽派民居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

徽派民居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为主要的装饰艺术手法,精细的雕刻工艺和雅致的形式使得徽派民居的建筑更加华丽而典雅。

徽派民居的木雕主要集中在门楼、栏杆、窗花等部位,通过雕刻的花纹和造型,展现了徽派民居的独特韵味。

而砖雕和石雕则主要运用在屋脊、墙面等部位,通过雕刻的动植物形象或者神话传说的故事,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还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上。

徽派民居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价值观。

徽派民居注重家族和社群的集体意识,强调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徽派民居也注重节约和尊重自然,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徽派民居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深远的人文价值和文化魅力。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1. 引言1.1 概述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其独特的美学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徽派民居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体现出丰富的美学特点。

在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简洁而不失华丽,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建筑结构美学方面,徽派民居注重对称、平衡,重视线条和比例的协调;在装饰艺术美学中,徽派民居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元素都展现出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在园林美学方面,徽派民居注重造园理念,擅长营造出雅致的园林景观;在传统文化美学中,徽派民居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文化传统,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徽派民居古建筑在美学上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1. 独特的门楼设计:徽派民居通常采用门楼作为入口,门楼的设计精美独特,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家族的荣耀。

2. 四合院布局:徽派民居主要采用四合院的建筑布局,院落呈方形,院中有花园和池塘,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既方便家人聚会互动,又有利于保护隐私。

3. 斗拱飞檐:徽派民居的建筑结构独具特色,常常采用斗拱和飞檐的设计,斗拱的构造稳固耐久,飞檐的造型优美大气,使整座建筑更加雄伟壮观。

4. 精湛的木雕技艺:徽派民居的木雕装饰非常精美,常常雕刻着各种花草鸟兽的图案,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徽派民居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也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整体建筑更加时尚和实用。

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展现了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性格。

2.2 徽派民居的建筑结构美学徽派民居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固和谐衡。

徽派民居采用石木结构,梁柱交错,结构严谨。

建筑师们注重每一根梁柱的位置和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保证整幢建筑的稳定性。

徽派建筑讲解

徽派建筑讲解

徽派建筑讲解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徽派建筑多集中在古徽州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安徽黄山、宣城等地。

这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共同孕育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貌。

从外观来看,徽派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高高的马头墙。

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其主要作用是防火。

在古代,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一旦一家起火,火势很容易蔓延。

马头墙将一家一户的房屋隔离开来,能够有效阻止火势的扩散。

马头墙的造型高低错落,线条流畅,远远望去,就像一匹匹昂首奔腾的骏马,充满了动感和韵律。

徽派建筑的屋顶也是一大特色。

多采用坡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

屋顶上覆盖着黑色的小青瓦,排列整齐,给人一种简洁而庄重的感觉。

而且,徽派建筑的屋顶往往还设有飞檐,飞檐翘起,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还能够让雨水抛得更远,保护墙体。

走进徽派建筑的内部,你会发现其布局十分讲究。

一般来说,徽派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正房、厢房、回廊等布局合理,功能明确。

正房通常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则是晚辈的居所。

中间的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采光通风,还具有“四水归堂”的寓意,象征着财富的汇聚。

徽派建筑的装饰也极为精美。

在门窗上,常常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人物、花鸟、山水等,这些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在梁枋、斗拱等部位,也会有木雕、砖雕和石雕,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

比如,雕刻中的蝙蝠象征着“福”,鹿象征着“禄”,牡丹象征着“富贵”等等。

在建筑材料方面,徽派建筑主要采用当地的木材、砖石和黏土等。

木材多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木材,如杉木、松木等。

砖石则用于砌墙和铺设地面,黏土则用于制作砖瓦。

这些材料就地取材,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还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

徽派建筑的色彩也非常独特。

整体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给人一种素雅、宁静的感觉。

黑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灰色的砖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美感。

徽派建筑浅析

徽派建筑浅析

徽派建筑浅析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外,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本文就对其中的徽派建筑做些简单的分析和了解。

一、形成原因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

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

与此同时,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

另外,徽州人“儒而后贾”、“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亦儒亦贾”,实现了“官”“贾”“儒”的三位一体。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一、徽派建筑简介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等地。

徽派建筑以其平衡和谐的结构、巧妙独特的装饰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木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稳定。

2.对称平衡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平衡,通常由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和后花园组成,整体建筑布局呈”品”字形。

3.精美的彩绘装饰:徽派建筑的外立面及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常采用彩绘、雕刻等技法,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4.独特的歇山顶:徽派建筑的顶部通常为独特的歇山顶,既凸显了建筑的整体美感,又能更好地抵御风雨侵袭。

5.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徽派建筑吸纳了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风格。

三、代表性建筑介绍1. 宏建徽派建筑宏建徽派建筑位于黄山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整座建筑优雅古朴,气势磅礴,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宏建徽派建筑的主体建筑为三进式,中间为大堂,两侧为厢房。

建筑采用檐下斗拱和削肩飞檐的装饰手法,使得建筑更加精致华丽。

2. 敦煌书局敦煌书局位于宣城市,是一座兼具居住与书籍收藏的徽派建筑。

敦煌书局为三进式布局,主体建筑为大堂,两侧为厢房。

建筑外立面采用红墙、白灰、木构结合的装饰方式,显得庄重典雅。

3. 安徽私塾安徽私塾位于安徽省,是一座以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徽派建筑。

安徽私塾建筑布局独特,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庭院内还有后花园和石桥。

建筑内部设有多个教室,以及用于藏书和研究的阁楼。

4. 徽商大宅徽商大宅是指徽州地区富有的商人家族所居住的豪华建筑。

徽商大宅通常由前堂、中堂和后堂组成,中堂是主要居住区域,前后堂用于接待客人。

徽商大宅注重建筑的宏伟、装饰的精美和布局的合理,是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

四、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追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之浅析——从安徽歙县民居建筑风格到现代建筑的继承发展摘要:徽派建筑是古徽州人创造的灿烂的建筑文化的结晶,徽派是中国古建筑最有名的流派之一。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徽派建筑尊重自然,重视和谐人居的精神,汇集山川灵气,融通俗文化精华,风格独树一帜,建筑结构严谨,雕镂技艺精湛,至今已经流传数百年。

安徽歙县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为研究建筑的历史和古人的建筑设计风格、技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也为当今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促进了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徽派建筑;歙县;现代建筑;融合引言: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北倚美丽的黄山,南临景色绮丽的千岛湖。

歙县在徽州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

歙县是一座山庄式的古城,四周山水环绕,风景非常秀美。

歙县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非常之多。

世间罕见的许国牌坊与棠褪碑坊群,气势恢宏古雅壮观。

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祠堂等,数量繁多,历经时间的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构思之巧妙,三雕之精美,堪称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有名的安徽民俗的旅游胜地。

一、安徽歙县徽派建筑风格特点歙县地处黄山脚下,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唐代以来歙县文风昌盛,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

这里的徽派建筑构思非常奇巧,集徽三雕于一体,在古建筑中占重要一席之位。

这里的古代徽派建筑保存的较为完好。

在歙县从小桥流水,到粉墙黛瓦,从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到长满青苔的旧瓦,都像在诉说着歙县昨天的繁华。

古民居渗透着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无穷。

歙县的古建筑多依山而建,古宅前水流通畅,场地宽平,视野开阔。

水口之处白石阑干、月牙桥等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再加上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沿河两岸的红花绿树,宛如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歙县的古徽派建筑十分丰富,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牌坊,气势恢宏,壮观典雅。

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宅院和祠堂,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古貌尚存。

1.1歙县的牌坊素来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到明清时所建造的石坊数量相当之多,总共建有250多座。

这些古牌坊中,成规模主要包括的有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石坊。

歙县的牌坊不但具有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奇巧的构造,并且融合了石雕艺术、绘画手法、匾联文辞以及书法篆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

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独特的建造意义,体现出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以及古代民风民俗。

①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棠西乡樾村,村中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民风古朴,美不胜收,是徽州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村。

在群山围绕的棠樾村头石道上,耸立着七座井然有序牌坊,雄伟高大,古朴典雅,构成了棠樾牌坊群。

棠械牌坊群,是以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各具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各有不同的建造意义,却又彰显了共同的徽派石雕的风格。

对于研究徽文化和古典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宝库。

②许国牌坊位于歙县城阳和门内,石坊跨街矗立。

因其四面八柱,又称“八脚牌楼”。

整个牌坊通体是由质地坚硬的青石组成,用料非常宏大厚实。

许国石坊从上到下,每一个方石柱,每一道梁,每一块匾,均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

成双成对的珍禽,于雕梁之间翱翔,画壁之中飞龙走兽,雄距于石础之上狮子,神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显示出徽州砖雕、石刻传统工艺的技艺精湛。

1.2歙县古民居歙县现存的明清民居也是将徽派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坐落在歙县西溪南的古屋古舍,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正面是水平高墙,大门有水磨砖砌的门罩。

屋内石柱浑圆高大,楼上厅堂宽敞明亮,阁栅外露。

房屋主要是木架构,形式奇巧多样,花纹图案绚丽多彩。

梁架之上的叉手、霸拳、雀替以及斜撑等构件,巧妙的相互迂回连接使得技术工艺与艺术相互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

这些梁架漆以桐油,又显得清淡柔和古朴典雅。

狭长的天井满足室内的采光需求,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

墙顶的蝴蝶瓦构成参差错落的外观,景色美如画卷。

1.3徽商大宅院徽商大宅院地处歙县练江之西,和练江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又被称作“西园”。

徽商大宅院十分重现肥梁瘦柱,简约舒展。

徽山大宅院建筑内涵十分丰富,雕刻装饰细腻。

在黄山旅游格局中,徽商大宅院无法取代,在歙县打造旅游强县的历史进程当中,会做出巨大贡献。

歙县作为一个古老村落,也是一个新的旅游胜地,怎样进一步的彰显出其徽派建筑特色,更好的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读懂歙县,了解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只有了解了它才能更好的去建设改造。

二、歙县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的矛盾现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以前相比也出现了巨大的不同。

使得现代建筑与歙县式的徽派建筑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只有将这些矛盾化解才能打造出“新时代的徽派建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装饰简单,用简单几何形体作为构图元素,看重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多简洁,反对多余繁琐的装饰。

构成工艺讲求合理,重视材料的性能,看重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对建筑施工的速度和效率要求高。

歙县徽派建筑装饰虽精致细腻,但建筑构造工艺极为繁琐,再加上繁琐的装饰会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的施工周期也很久,一栋建筑建成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徽派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矛盾,表明徽派古建筑的建造理念与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不能照搬歙县古建筑的风格,应该对歙县建筑的空间特征与形态提炼变化,表现出现代徽派的精神意蕴,是我们当前将要面对的问题。

三、现代建筑与徽派建筑元素的融合歙县徽州建筑风格受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观念的影响,彰显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

歙县建筑的诸多元素在功能和结构上因地域性的原因不适合生搬硬套,但是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要现代建筑传承的。

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的哲学思想和当前的生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其建筑的理念是我们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

另外,徽派建筑设计的细腻,不但适宜居住,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因此实用精美徽派建筑的风格应借鉴到现代的建筑当中,可以弥补现代建筑粗糙的不足。

3.1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色调的体现歙县古民居的色调非常古朴,白墙黑瓦是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表达,只要一听到这个词人们便知道是指徽派建筑。

白墙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元素,古徽州人特有的审美,设计出灰白的色彩基调,而这种单一色彩的构成,却体现出更多层次的美学内涵。

黑瓦指的是徽州建筑屋面铺盖的小青瓦,徽派建筑屋顶都是青一色的青瓦屋面,绝没有杂色或者用其他屋面材料。

这样做主要是使屋顶的木结构不会外露,也能防止飞火从屋顶入侵。

如图3-1现代建筑中的白墙黑瓦,继承了歙县古民居以白墙灰瓦为主的色调。

其建筑的色调也主要以白、灰色为主。

白墙配以灰砖及少数灰瓦装饰,结合现代的建筑元素的使用,强调黑白灰的组合配比,色彩力求淡雅,既能体现出传统徽派建筑的色彩,又具有现代建筑的鲜明的个性。

图3-1 现代建筑中的粉墙黛瓦3.2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马头墙的体现歙县古民居最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也是现代建筑当中常常借鉴使用的元素。

马头墙指的是民居中高出两侧山墙屋面的墙垣,马头墙的最初设计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

在现代建筑当中马头墙的使用,自然没有被忽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做了极大的简化,而且取消了瓦脊,墙头只镶灰边的略作直线转折,部分建筑中甚至只用一条灰边来替代。

结构简单却又富含古徽派建筑的韵味。

图3-2 现代建筑中的马头墙3.3现代建筑中徽派建筑式门窗的体现大门作为歙县民宅中最耀眼的精华部位,不仅其外在的美观气派,再加上木雕石雕等也都容入其中。

现代建筑设计中取消了装饰的石雕,线条上也做了大量的简化,将大部分起翘和曲线都简化为直线,却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总体模样,让人一眼就知道是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的影响。

图3-3 现代建筑中门头的设计如果门大体现的是气派,窗小则表达的是谨慎小心。

歙县古民居的采光一般靠天井,所以极少对外留窗,即便开窗也只是开极小的小窗,这也是最有徽派特点的的元素之一。

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部分现代建筑中也开了类似的小窗,并且把小窗上部的窗檐,抽象为灰色的一条突起。

图3-4 现代建筑中小窗的设计3.4现代建筑中徽派雕刻艺术的体现歙县的三雕也是巧夺天宫,不论是牌坊上的石雕砖雕或是古民居中的木雕,都表现出传统徽派建筑中雕刻艺术的精湛,其艺术特色与美学内涵是值得发扬的,现代室内的设计当中,有把木雕单单作为装饰品,有作为整体设计里的一部分的。

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雕刻往往是作为室内环境里的装饰,增强了室内空间的个性化和艺术氛围。

但是古代雕刻往往十分繁琐,现代建筑中一般会去除繁琐的装饰,只强调细部的处理。

如图3-5所示的窗棂雕刻的对比,徽派建筑窗棂的繁复精美。

在现代建筑当中的应用,往往会简化几种图案,也兼具使用和装饰的效果。

图3-5 现代建筑中雕刻技艺的简化四、传统徽派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歙县的古建筑不但充实了徽派建筑的内容给徽派建筑增亮添彩,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徽派建筑实例,是我国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拥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其他的传统建筑文化相得益彰,也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弘扬民族建筑文化,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在新的建筑时代,我们要传承发扬徽派建筑的风格,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当代建筑设计实践要不但要充分尊重建筑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还要把传统的徽派建筑元素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源泉和设计的灵感,勇于创新,才是继承发扬传统徽派建筑的出路。

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文化旅游城市,保持自身靓丽的底色非常重要,同时,又要有所创新,所以,恰当地汲取徽派建筑之外的优秀的异质文化,促使城市建设和发展,营造出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功能的人居环境,是非常迫切的。

五、结论历史悠久的徽派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不仅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精彩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精神文化世界。

村中参天古树,墙上的青藤,等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唯有深刻理解这些徽州文化,弄清装饰图案蕴含的寓意,人们才会创造出更美的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1]梁琍.新徽派建筑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7)[2]徐强,张飞雁.解读徽派建筑的理水艺术[J].艺术空间.2010(6)[3]韩璐.浅谈徽派建筑装饰风格[J].教育与人才.2010.6[4]李莉.浅谈宏村-徽派风景装饰设计[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