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概述旅游美学》PPT课件

《概述旅游美学》PPT课件

h
11
旅游美学这一新兴学科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 是旅游学和美学融合的结果。
旅游美学的学科特性:
交叉性 应用性
h
12
1.2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任何学科都有关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旅游 美学也一样,必须明确地界定其研究对象。
1.2.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对旅游学研究对象有不同看法。旅游学以这种活 动的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 问题。美学问题是其中之一。
旅游学科与多学科融合: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 旅游市场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等等。
h
8
2)旅游活动的特性是旅游美学产生根本因素
有人认为: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文化活动。 叶朗认为: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 于光远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 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指出了旅游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人 们的精神享受,主要不是为了满足物质性需求。
❖ 第6章 水体景观审美
❖ 第7章 生物、气候、特异景观审美
❖ 第8章 中国古建筑景观审美
❖ 第9章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 第10章 中国古代雕塑景观审美
❖ 第11章 中国画、碑刻及楹联景观审美
h
6
h
7
第1章 导 论
1.1 旅游美学的产生及学科性质
1)旅游美学是旅游学学科发展的产物
旅游需求→→旅游业发展→→学界重视旅游学 →→旅游学理论研究发展→→ 有关专业、课程、旅游 研究机构设置→→推动旅游学科的发展。
旅游是一种能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①在美感中获得精神愉悦; ②在娱乐活动中得到精神快乐(除了审美以外)。 旅游活动大多是审美活动。旅游活动中有许多美 学问题需要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在这种背 景下,诞生了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第一章 人类审美意识的 发展历程与旅游美学
主讲:李爽
E-mail: ls8412519@
授课内容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审美思想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产生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旅游与审美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孔子要求君子的标准是“文”与“质”相 统一。
“文”指人的修养,“质”指人的内在道 德品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缺
乏“文”则粗野,缺乏“质”则虚浮,文 与质统一,才能成为君子。文质和谐,举 止中节,才能达到美的标准。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旅游过程中品尝美味佳肴等活动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旅行过程中的社交活动可以补充人际关系上的缺憾认知异质文化与了解风俗民情等活动可以丰富人的文化知识和满足人的求知欲望离家外出更换生活环境寻访清净优雅之地可以使人获得新感受并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解除疲劳恢复健康潇洒自由浪迹山水的旅游活动会使人在一定时空中摆脱烦恼与焦虑淡化竞争意识和受挫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
从“仁”的思想出发的。 孔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乐,歌颂尧舜禅让之事,更为仁政,故孔
子认为尽善尽美; 《武》乐,歌颂武王伐纣之事,虽惩恶扬善,但
毕竟凭借武力,不为仁政,尽美而未尽善。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符合“善”的东西才是美的;美是形式, 善是内容。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力量 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 事物开始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
人类审美由自然崇拜的低层次向高级升华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 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
31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32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33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25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3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4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旅游美学(第一章)PPT课件

旅游美学(第一章)PPT课件
• 《诗经·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 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悠游尔 休矣。”矢,陈。半奂,悠闲自在。
• 《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 《诗经·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
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6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4、认为美学的研究 对象是:人与现实 的审美关系
• 代表人物:蒋孔阳: 《美学新论》 人与现实的关系: 实用关系——目的 性 审美关系——非功 利
27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综上所述,美学研究的对象即为“体现着人与现 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 体验关系
11
• 《战国策·楚王狩猎》“乐矣,今日之游 也。”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 上,观鱼之乐。
• 游猎、游览、游学、游戏、郊游等,均为 主体参与的游历活动,有比较明确的娱乐 出行目的和观念,也可称为身游。另外还 有另外一种“游”,是以主体精神以一种 超功利、无目的、非思辨的态度与物自由 交往,称为“游心”,或者“心游”。
• 旅在中国古代,分出行、商旅、军旅,是带功利 性的旅游活动,是现代旅游的发源。
9
古“旅”字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 篆-六国文字-隶书-楷 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10
(二)中国古代“游”的含义
• 游的本义:《说文解字》“游,旌旗之流也”, 是古代旌旗上下的飘带,有舞动之美,引人遐思 。可引申为“出游、嬉游。”《广雅·释诂》 “游,戏也。”游的本意为人在水中像鱼一样无 拘无束、自由自在“泳之游之”,后引申为游行 、游泳、游观、游玩等。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史书。
2020/7/28
旅游美学
15
二、中西建筑的理念及形态区别
❖ (一)实践理性精神和宗教神灵精神 ❖ 1、实践理性精神是平面铺展和匀称且又是等
级分明; ❖ 2、土木材料和石质材料; ❖ 3、装饰颜色(中国喜欢用原色,西方则追求
迷乱、朦胧、神秘和惶惑)。
2020/7/28
旅游美学
16
(二)结构的框架式和围柱式 ❖ 中国的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 ❖ 西方的围柱式。
❖ 涅槃(以‘寂灭’为特点的至乐心理境界)、禅悟 (无我、物我合一的涅槃乐趣)之美;
❖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 竹,静坐照清源”。
2020/7/28
旅游美学
13
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第一节 建筑概述
2020/7/28
旅游美学
14
一、建筑的定义
❖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
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 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
分。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 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劳作...这就 是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美、美感、悲剧、喜剧、典型等问 题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2020/7/28
旅游美学
6
三、什么是旅游美学
❖ 旅游美学是研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旅游者 (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审美客体)的美 学观赏、体验和评价,分析旅游中存在的各 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新兴 学科;
2020/7/28

《休闲旅游美学》课件

《休闲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美 学现象和规律
旅游美学的内涵:旅游美学不仅 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美学现象,还 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美学规律,如 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等
添加标题
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是研 究旅游活动中的美学现象和规律 的学科,包括自然美、人文美、 艺术美等
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旅游美学 的研究方法包括美学理论、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同时 也需要结合旅游活动的实际进行 研究。
能力。
增强文化素养: 通过了解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 文化、历史、 艺术等,增强 文化素养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 通过参与休闲 旅游活动,放 松身心,缓解 压力,促进身
心健康。
美学教育的内容: 包括自然美、艺 术美、生活美等 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采用 体验式教学、案 例分析、实地考 察等方式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旅 游 美 学 概 述 03 休 闲 旅 游 的 美 学 特 征 04 休 闲 旅 游 的 美 学 价 值 05 休 闲 旅 游 的 美 学 实 践 06 休 闲 旅 游 的 美 学 教 育
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服务 态度
优化旅游线路: 设计更加合理、 有趣的旅游线路
提高旅游设施: 改善旅游设施, 提高游客的舒适 度和满意度
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游客的安全 ,提高游客的满 意度和信任度
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自然、 艺术、文化等, 提高审美能力 和审美情趣。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观察、思 考、想象、创 造等,培养创 新思维和创新
自然景观:山川、 河流、湖泊、森 林等自然景观的 美学价值

旅游美学一教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一教学PPT课件
3
中国古代“旅游”含义分 析
绪论
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 意。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 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历”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 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 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屈原《离骚》忽反顾以 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 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19
第一节
第二节
景观建筑学 与天地对话的营建艺术
20
21
2019/12/21
美学与旅游学的创始
第二节
鲍姆加通(A.G.Baumgurten,1714-1762) 1750年发表《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 认识完善的理论,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 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
8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
第一章
章海荣
旅游审美是对人类心智的完善,从旅游审美史 实中探寻
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统一,中西建筑中蕴含人 类学意蕴
从认识论美学和本体论美学中辨明旅游美学的 理论基础
生命美学和景观建筑学是直接来源,寻找对接 点。
9
旅游审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境遇
第一节
游美的三种典型形态:从政、贬謫与逍遥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艺术中的山水世界
14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第一节
李白:少年学道,青城、峨眉、戴天山的自然风光, 影响其一生仕宦生涯和艺术活动
开元13年(735)李白开始游仕,“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
经过两次游仕失败,李白潜心学道,来到浙江,游 历天台山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黄鹤楼遇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内在推动力


满城尽带黄金甲-武隆天坑
旅游审美动机激发
旅游审美心理
旅 游 审 美 需 求 产 生 原 因
生心理层次足 价值实现欲求 综合身心介入 动态审美过程 闲暇时间增多 可支配收入多 节奏快心疲惫 尚自然换环境 渠道多激热情 看潮流跟趋势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动机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
类型
再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再现兼有
美感直观 接受客体 本来面貌
自我表达 感情体验 自我色彩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结合统一
旅游审美感受要素
审美感知
四要素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敏锐选择 整体性
客体刺激 心理联想 情感表达
知觉情感 诱发想象
理解能力 审美领悟
美的特征-审美感知



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审美对象的变化性
课后作业-P32
1.美与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2.旅游审美动机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旅游审美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4.旅游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特征-四石窟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美的特征-社会性
心美景美 河南云台山绝壁捡垃圾
信心相交 精神振奋
美感的特征
美感的特征
个人直觉性
直接感受 审美对象
精神愉悦性
美 娱
蹦极
美的产生

旅游美学整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课件最新

旅游美学整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课件最新

山水美 生物美 气候美
1.山之美
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 在其声、在其魂。
o 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 貌形态。
江西龟峰
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小知识:中国丹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是目前唯一以丹霞(红层)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系列提 名。它们包括了最能代表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展现了中国丹霞全面的特 征以及主要的自然价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红色沉积层之中, 并且最能代表中国丹霞的地球科学价值,包含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 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6个申报点。
马英九:行善方式并无孰是孰非,只 是要注意到受赠对象的尊严。
(一)游客对美的认识
4.游客的审美需求
• 游客的审美动机即审美行为的驱动力因人而异, 从旅游者偏爱和选择的角度分析,旅游审美动 机一般分为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 美型(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的社会 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 方式等)和饮食审美型。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又称太子峰),藏 语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 传说是宁玛派分支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 神山之首。
梅里雪山
o 天籁之声,隐于大山 o 芭蕉夜雨、空谷足音、林海松涛
武夷山天游峰 响声岩
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 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 又称之为“空谷传声”。这里是武 夷山摩崖石刻的精华所在,镌刻着 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
(一)游客对美的认识
2.美的特征
➢客观性: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非精神实体。 ➢社会性:体现在实践性、历史性和功利性三个方面。 ➢形象性:美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 ➢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美的对象、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感染性: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肯定形象。

旅游美学总ppt课件

旅游美学总ppt课件
精品课件
人与自然界有三种关系:
1)功利关系:自然界的资源可 供人们使用
(伦理关系)
2)认知关系:自然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
人们研究的对象
3)审美关系:自然界的壮美景色,可供人
们观赏,引起人
们的美感 例如:一潭碧水,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分析其分
子结构,可从伦理角度论证其对人类的发展的功
用,但唯有用审美的眼光才能使人们发现美的底
1999
⑦ 《旅游美学纲要》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 97
精品课件
第四章 风景美与观赏
“风”即风景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即风景 的自然资源。风景区指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 区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文景色。
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在我国由来已久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晚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孔 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白“五岳寻仙 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精品课件
一、风景美的形态
1)自然美: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所呈现的美,即大自 然的美。如黄河日出之美、云雾飘荡之美、海浪彭湃 之美、名山高峻之美等。自然美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 从呈现自然美的自然物种类来看自然美可分为山水美、 动植物美、天气和天象美;从自然美的不同特征不同 审美价值来看可分为原始状态的自然风景美、经过人 工改造艺术化了的自然风景美和直接经过人的劳动加 工的自然风景美。
加以研究,阐释旅游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属 性,分析各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 性的学科。
2、特征: 1)实用性很强。 2)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十分广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旅游美学绪论》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特性 •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 旅游服务的美学要求 •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PART 01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特性
旅游美学的定义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活动中审美活动、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关 系的科学。
如张家界的山峰、三峡的峡谷等,以其独 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去探索和 体验。
如亚马逊雨林、非洲大草原等,保持了原 始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让人们感受到 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历史文化遗产
如故宫、长城等,通过历史建 筑、文物等,展示了人类文明
的演进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民俗文化景观
社交媒体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美的旅游照片、视频和游记等内容,吸引 潜在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5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旅游规划中的美学应用
1 2 3
景观规划
将美学原则应用于旅游景区的规划中,如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布局和设计,以提升 游客的视觉体验和感受。
空间设计
在旅游设施和场所的设计中,注重空间的美学效 果,如酒店大堂、餐厅、展览馆等,营造出舒适 、美观的环境氛围。
总结词
导览与解说服务
详细描述
景区应提供专业的导览和解说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 景点的历史、文化和内涵。导览和解说内容应准确、生动 ,以提升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和美学感受。
总结词
环境卫生与安全保障
详细描述

旅游美学课件 (6)[35页]

旅游美学课件 (6)[35页]
能够深入认识民俗景观、 城市景观和乡村的审美 构成与特征
学习态度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
总体评价 自我总结: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特别提示】
一.社会主体的内在美对人的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内 在美在人的美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二是内在美比外在美 所形成的美感更强烈、更持久、更深刻。
二.社会生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时间性、地 域性和文化性,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旅游资源,它 的新奇性、神秘性、不可复制性、传承延续性等也是吸引 旅游者参与体验的重要因素。
朝鲜族婚礼
3.2.2 民俗景观的内在价值 一.经济价值 直接运用、利用民俗景观资源产生经济效益。 二.文化价值 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也就越具有世界性 三.审美价值
在民俗文化景观中,传统服饰、特色饮食、 居住环境、日常用品、工艺美术等物质财富 具有色彩美、味觉美、空间美和艺术美
3.3 民俗景观资源的发展原则
(二)按旅游者审美时的行为动机,可分为消遣观 光型民俗景观旅游、参与型民俗景观旅游、考察 型民俗景观旅游、娱乐型民俗景观旅游。
香港夜景
4.2 城市景观典型代表
4.2.1国际化大都市——上海
4.2.2 古城平遥
4.3乡村景观的审美构成与主要特征
4.3.1 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指的是居民以农业为 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 落的总称,又称农村。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 围内,经济、人文、社会、 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
三.城市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构成,在当今社会,由于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景观也日新月异,除 了文中提到的环境景观、商业景观和文化景观外,工业景 观也是现代城市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课件
9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始 建于1366年,1368年 基本完成,历时21年之 久。南京城墙,设计思 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 规模恢弘雄壮,古城墙 外廓城周长为60公里, 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 大城”。
10
北京紫禁城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 为“山环水抱必有气” 的理想都城。现在的北 京城是明成祖在元代大 都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 的,有外城、内城、皇 城、宫城等组成。但是, 沧海巨变,昔日的外城、 内城、皇城大多被拆除。
6
一、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景观
• 从世界古代建筑的风格来看,主要有中国建 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三大类。中国古 代建筑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城防建筑、宫 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庙坛建筑、 桥梁建筑、水利工程建筑、园林建筑、居民 建筑、会馆建筑、书院建筑等等。
7
1.城防建筑景观
• 中国古代,上至都城,下至郡、州、府、县 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这就是我 国古代“城池”的概念。
11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军 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 建筑工程,堪称世界奇 迹之一。
12
2.宫殿建筑景观
•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雄伟壮丽、最富有艺术性 的建筑。我国宫殿建筑历史悠久,据考古,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早期商代宫殿遗址, 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宫殿遗址。
• 秦代的咸阳宫和阿房宫,汉代长安的未央宫、 长乐宫和建章宫,唐代长安的太极宫、大明 宫、兴庆宫,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清代早 期的沈阳故宫等举世闻名。
15
前朝后寝
•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 礼之所,多称“殿”。
•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 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 住的地方多称“宫”。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力量 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 事物开始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
人类审美由自然崇拜的低层次向高级升华
人类审美与当时的生产密切相关
一些原始部落虽然居住在鲜花遍地的地方, 但却很少用鲜花装饰自己。主要用角、爪、 鳞、皮、贝壳等。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三)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清代 该时期一定程度上对古典美学进行总结 王夫之美学体系: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 叶燮(xiè) 美学体系:事物的“理”、
“事”、“情”与主观的“才”、“胆”、 “识”、“力”通过审美形成互动。 鸦片战争后,西方美学文化传入我国。
课程考核
最终成绩=平时成绩(40%)+开卷 考试(60%)
平时成绩(100)=考勤(30)+课堂 表现(10)+课堂作业(60)
平时成绩:考勤(30分):点名3次,1 次10分。没到0分,请假8分
课堂表现(10分):回答问题1次10分。
课程考核
课堂作业(60分):4次,每次满分15分, 没交0,请假12分
先秦和秦汉是我国古典美学的发端时期,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时期, 也是我国古典美学第一个黄金时代。先后 出现了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 这个时期。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魏晋南北朝 至明代
这个时期以审美意想为核心,展开了多层面 的研究。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以及儒 学的深入,对我国审美思想产生深远的影 响,形成儒、道、佛互补的审美格局。
农耕时代,人们从开花结果的食物中得到 赖以生存的食物,才渐渐感觉到鲜花的美 丽。
人们学会家养禽畜,满足人的食欲,它们 被称为“美食”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与生产劳动之间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间环节。实用不再是 美的重要特征,美的对象也变得丰富多彩。 人类把审美的目光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 来,极大地拓宽了美的天地。 我们生活中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规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价值取向为追求目标,创立了儒家学说的 思想体系。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等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又曰:“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 然后求丽;居必常乐,然后求乐。”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三、旅游与审美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在古代早已有之。 世界有可靠文字记载的旅游可追溯到公元
前776年的古奥林匹亚时期,与古希腊宙斯 神祭祀有关,各地游人纷沓而至以寻求乐 趣。
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产生 人类刚刚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自然界对
人有着极大的支配力。 大自然对于早期人类,完全是一种无法抵
挡的支配力量。人类对于自然只能顶礼膜 拜 如一些土著人居民,脸抹浓彩,头插羽毛, 身披兽皮,口中念念有词,一起随着击鼓 声狂热起舞,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仰和祈 求。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作业1:优+(15’);优(14);良(13); 作业2:优+(15’);优(14);良(13); 作业3:交了(15) 作业4:8个(15);5个(14);其它(13)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百分制)
课程考核
试卷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1空1分,共10分) 二、填表格(1格1分,共10分) 三、连线题(1线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1词2分,共16分) 五、按描述举例(1题2分,共14分) 六、简答题(1题4分,共20分) 七、论述题(1题10分,共20分)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所以,当代美学家认为:“旅游,本质上 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 谈什么旅游?”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内容提要
一、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儒家美学思想 三、道家美学思想 四、佛家美学思想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旅游虽然包含许多活动内容,但人们在旅 游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审美作为主 要意向;在所取得的收获中,审美总是最 大的。
即使人们在商务接洽、科学考察、探亲访 友、体育比赛等有任在身时,当他们进入 具体游览活动时,也会把主要意向转向寻 求美、感受美,对观赏对象不由自主地做 出这样或那样的审美评价。
第一章 人类审美意识的 发展历程与旅游美学
主讲:李爽
E-mail: ls8412519@
授课内容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审美思想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产生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旅游与审美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历史演变的产物。 鲜花、太阳并不是天然的美,只有当它们和人类
一定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才具有美学价值。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人们对美的追求在满足人类基本的生活要 求之后。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民有三患:饥者 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一、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很早
就产生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将自己的审 美意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各种生产活动 当中。 原始审美意识与人的生命本能需要和 官能愉悦享受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先秦和秦汉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游历史也很悠久,《诗经》中可以 找到殷周民间出游乐趣的诗句。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主要对象 是包罗万象的大自然。大自然除了供给人 类衣食之需外,亦满足了一种更高级的要 求——那就是人类的爱美之心。
除了秀美奇丽的自然景观外,还有文物古 迹、建筑园林、音乐舞蹈、社会风尚等, 这些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人文景观, 对游人同样有极大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