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沉降化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0~80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酸雨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在北美 (主要是美国的东部和北部五大湖美、加交界区)也形成了大面积的酸雨 区。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北美酸雨的论文, 1972年6月在UN第一次人 类环境会议上(斯德哥尔摩)瑞典政府提交了《穿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大 气和降水中的硫对环境的影响》报告。至此,酸雨问题由区域性发展为全 球性。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国际环境酸化会议”,这标 志着酸雨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 (3)因为空气中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使得空气中酸性污染严重 的地区并不表现出来酸雨,例如中国北部地区。
▪ (4)其它离子污染严重的降水并不一定表现强酸性,因为离子的 相关性不同。
▪ 未被污染的天然降水的背景值,是分析酸沉降的基础。背景点要求是远离 大工业中心城市,同时远离火山区。降水pH背景值有无意义,应为多少, 全球是否只有一个背景值等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只有在全球范围找到合适 的具有代表性的背景点,并在这些点上取得较长期的系统降水数据的基础 上,才能得出结论。
项目
pH SO42-(非海盐)
NO3ClNa+ K+ Ca2+ Mg2+ NH4+
地点 中国丽江
印度洋 (Amsterdam)
阿拉斯加 (Porfklot)
澳大利亚 (Kaltherine)
委内瑞拉 (Suncarlos) 大西洋百慕大 (St. Geoges)
表 全球背景点降水化学初步监测结果(mol/L,1982)
▪ 降水的pH值用来表示降水的酸度。所谓溶液的总酸度(total acidity)指 溶液中H+离子(质子)的储量,代表此溶液的碱中和容量。溶液的总酸 度包括自由质子(强酸)和未解离质子(弱酸)两部分,而溶液的pH值 则是强酸部分的量度。
▪ 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 ▪ 在然气中水酸天降中[CO性C然水2O]略大是=2达3微气弱2到0增中酸p平p加(性m衡。,未的的被其,洁人因p净H为为=降5污溶.6水5染解;称的有到为大二1未9气氧8被7)化污年,碳染,存形的[ 在成C天O的H然22]C主=降O3要34水的9酸p缘。p性m故7气0,。年体p一代H是=初般5C.6O把,32,。与大降天大气
盐C源aA2等+s、、;I-C和海d、P洋OC盐4r3、-;类C气离o、体子C转Nu、a化+、M产nC物、l-、SMOBo4r2、--、、NNSi、OO43V2-、-、、NZHnHC、4O+、A3-g及C、l-少和Sn量H和+;KH+g、人M为g排2+放、 ▪ 3()甲有醛机、物乙:醛有等机)酸,(烯烃甲、酸芳、烃乙和酸烷为烃主,曾测出C1~C30酸)、醛类 ▪ 4)光化学反应产物:H2O2、O3和PAN等 ▪ 5)不溶物:雨水中的不溶物来自土壤粒子和燃料燃烧排放尘粒中的
▪ 日本:降水平均pH值在4.3~4.4之间,最低达到4.0。
▪ 中国:80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重庆、贵阳等地),到90年代
中期,酸雨已经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等广大地区,
年均降水pH值5.6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目前仍是逐年加重的
趋势。酸雨控制区的年降水pH值4.5,包括14个省、市、自治区,面积
4. 酸沉降化学
▪ 4.1 酸雨发展及其研究 ▪ 4.2 降水的化学性质 ▪ 4.3 降水的酸化过程 ▪ 4.4 酸雨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 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 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 湿沉降(wet deposition),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 过 程 称 为 湿 沉 降 。 湿 沉 降 有 两 类 : 雨 除 ( rainout ) 和 冲 刷 (washout)。雨除是指被去除物参与了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 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冲刷是指在云层下部即降雨过 程中的去除。酸雨就是由于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的。
▪ 目排放前全量球大酸而沉环降境最又严较重敏的感三的大地区区域(,土正壤是为那酸些性人花为岗酸岩性或物石质英(岩S,O低2、酸N度Ox), 离子交换容量小)。
▪ 欧洲:1989年欧经会(UNECE)调查表明,酸雨已经遍及28个国家,广 大地区雨水pH值4.7;全欧近一半森林受害,变得脆弱和枯萎。严重的 中欧pH值达4.1。根据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近20年的监测,欧洲雨水的酸 度每年增加10%。在挪威和瑞典,自50年代以来,雨水酸性逐渐增强。
▪ 降水的酸度是多种酸和碱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控制偏远地区降水中酸度 的酸碱混合物可能完全不同于城市降水中酸度的酸碱混合物,因而酸度不 是一个守恒(conservative)的组分,单用降水的酸度或H+浓度不能表示出 不同地区降水组成由于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因此必须寻找比H+浓度更守恒 的的或是成碱否分性受。物到根质人据存为非在污海。染盐而。S将O4p2-H并和不非能海判盐别S雨O4水2-相是结否合酸就化可,以因判为别降降水水中是还否有酸大化量
▪ 干沉降(dry deposition),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和气溶 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 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具体包括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 地面(土壤)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重力 沉降仅对直径大于10m的颗粒物是有效的。过小的粒子由于其 降落速度对比大气的垂直运动来说不重要,因此与地表碰撞可能 是它们在近地面处较为有效的去除过程。地表捕获的机制尚不十 分清楚,看来与许多因素,如气象条件、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 以及污染物本身的性质等有关。
▪
通过对降水的多年观察,对pH=5.6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别人 为污染的界限有了不同观点。主要论点有:
▪ (物质1),在它高们清通洁过大成气云中和,降除水C冲O2刷外进还入存雨在水各中种,酸降、水碱酸性度气是态各和物气质溶综胶 合作用的结果,其pH值不一定是5.6。
▪ (2)硝酸和硫酸并不都是来自人为源。生物过程产生的硫化氢、 二天然甲硫基化硫物,的火存山在喷产发生的的SOp2H、值海为盐4.中5~的5.6S,O4平2-等均都值可为进5.0入。雨水。单由
▪ 北美:美国东部和美、加五大湖区,降水pH值4.7,严重的达到4.2。加 拿大有30万个湖泊,其中14000个已成为“死水”,生物灭绝,4万个受 到深刻影响。美国已经有15个州的降雨pH值在4.8以下,甚至有的地区酸 雨pH值达到3----和醋一样。有些城市和山顶地区就如同泡在柠檬汁里一 样----pH值达到了2.3。加拿大酸雨受害面积已经达到120~150km2。
11.0 1.0 0.05 0.6 1.0 0.1 2.6 1.9 3.6 4.94
16.6 2.0 1.3 0.9 7.0 1.0 11.8 4.3 3.2 4.78
15.5 2.3 0.15 0.8 1.8 0.25 2.6 2.6 1.5 4.81
16.2 3.8 4.6 4.3 147 17.3 175 5.5 182 4.79
▪ 美国从1979年开始执行全球降水化学研究计划(GPCP),选择背景点 (离大工业中心城市1000km以外,同时远离火山区),四大洋8个,内陆 1个。全球降水pH的背景值接近5。究其原因,发现海洋区域由于海洋生 物有机排酸放(的主二要甲是基甲硫酸会、进乙一酸步)转,化它成们SO对2,降而水陆的地贡森献林也地不区可有忽些视树(木因排为放背的景 点很清洁,降水中离子的总浓度很低)。
阿姆斯特丹 波格弗莱特 凯瑟林
圣卡罗斯
4.百度文库2
4.96
4.78
4.81
4.4
3.55
2.75
1.35
1.7
1.9
4.3
2.6
208
2.6
11.8
2.5
177
1.0
7.0
1.8
3.7
0.6
0.9
0.8
3.7
0.05
1.25
0.15
19.4
0.1
1.0
0.25
2.1
1.1
2.0
2.3
圣乔治
4.79 9.15
▪ 80年代以来,除北美、欧洲以外,东北亚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酸雨 区迅速扩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东南亚的马来西 亚、泰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等国以及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过都报 道发生了酸雨,这表明酸雨已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扩张, 酸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 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酸性降水主要发生在工厂附近和城镇的局部地 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煤炭的大规模的利用和燃烧,造成大 气质量恶化和酸雨的产生。从1870年起到1963年近百年中发生了几十 起伦敦烟雾时间,1952年12月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死亡人数达 4千多人。同时期,1948年美国匹兹堡地区发生烟雾事件,使得6000 人受到健康危害。
▪ 酸雨一词是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R. Angus Smith)于1872年首先 提出的。史密斯是英国化学家,是农业化学创始人李比希(J. yon Liebig)的学生,他整理了对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等地降雨的调 查资料,写出了《大气与降水----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书中对影 响降水的许多因素进行了讨论,诸如煤燃烧、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等, 提出了降水化学的空间可变性,并提出降水采集后应对组成作分析和 实验研究,还指出了酸雨对植物和材料的危害。遗憾的是他的工作一 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给予应有的评价。
5.5 175 147 4.3 4.85 17.3 3.8
表 全球若干点位内陆和海洋降水背景值(mol L-1) H+ NH4+ Ca2+ K+ Na+ Mg2+ Cl- NO3- SO42- pH 10.5 5.67 2.2 1.30 1.0 0.4 3.7 1.9 4.0 5.00
12.0 2.1 3.7 3.7 177 19.4 208 1.7 15.3 4.92
约8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8.4%。
<返回>
降水的PH值
▪ 天然降水(大气降水)是指在大气中凝聚并降落到地面的各种形式的水, 包括液态的雨、雾和固态的雪、雹等。降水是大气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 由于雨除(rain-out)和冲刷(washout)作用,大气中的各种微量物质(气 体和气溶胶)都会进入降水,使得降水的组成十分复杂。
▪ 需要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原来认为由酸性物质引起的环境效应, 应该归之于大气总沉降,即包括光化学氧化剂、有毒物质、营养物 质以及其它影响生长的物质在内。因此,逐渐用大气沉降 (atmospheric deposition)的概念来代替酸沉降。
<返回>
▪ Potter(1930)最早采用“pH”来表示雨水、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测定 结果。pH值大于7称为碱性,pH值小于7称为酸性。
▪ 50~60年代,北欧的瑞典和挪威地区开始受到来自欧洲中部工业区(英、 法古建、筑德和等石国雕)受SO侵2的蚀长,距有离人输警送告(“高酸烟雨囱是)人的类影对响水,质湖、泊土中壤鱼、类森开林始和减建少筑, 的化学战”。到60年代末北欧湖水酸化十分明显,许多湖泊成为没有鱼类 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湖”,酸雨的危害逐步发展为“区域性”事件。
陆地 pH≤5.00、海洋 pH≤4.70 作为酸性降水标准
降水的化学组成
▪ 4.2.2.1 降水组成
▪ 早在1934年苏联人就计算雨水和雪水的平均组成主要包括氧、氮和碳 等25种化学元素。
▪ 现在已经知道降水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 1)大气固定气体成分:O2、N2、CO2、H2及惰性气体 ▪ 2)无机物:土壤衍生矿物离子Al3+、Ca2+、Mg2+、Fe3+、Mn2+和硅酸
CO2(g) + H2O H CO2 H2O CO2 H2O K1 H++ HCO3HCO3- K2 H++ CO32-
[H ] [OH ] [HCO3 ] 2[CO32 ]
[
KW H
]
K1HPCO2 [H ]
2 K1K 2 HPCO2 [H ]2
▪ 式式中计:算出KWp为H水约的为离5.6子。积;为CO2在大气中的分压。由上
不溶部分,其含量可达1~3mg/L
降水中的离子成分
阳离子 阴离子
H+、Ca2+、NH4+、K+、Mg2+ SO42-、NO3-、Cl-、HCOO-、CH3COO-
▪ (3)因为空气中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使得空气中酸性污染严重 的地区并不表现出来酸雨,例如中国北部地区。
▪ (4)其它离子污染严重的降水并不一定表现强酸性,因为离子的 相关性不同。
▪ 未被污染的天然降水的背景值,是分析酸沉降的基础。背景点要求是远离 大工业中心城市,同时远离火山区。降水pH背景值有无意义,应为多少, 全球是否只有一个背景值等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只有在全球范围找到合适 的具有代表性的背景点,并在这些点上取得较长期的系统降水数据的基础 上,才能得出结论。
项目
pH SO42-(非海盐)
NO3ClNa+ K+ Ca2+ Mg2+ NH4+
地点 中国丽江
印度洋 (Amsterdam)
阿拉斯加 (Porfklot)
澳大利亚 (Kaltherine)
委内瑞拉 (Suncarlos) 大西洋百慕大 (St. Geoges)
表 全球背景点降水化学初步监测结果(mol/L,1982)
▪ 降水的pH值用来表示降水的酸度。所谓溶液的总酸度(total acidity)指 溶液中H+离子(质子)的储量,代表此溶液的碱中和容量。溶液的总酸 度包括自由质子(强酸)和未解离质子(弱酸)两部分,而溶液的pH值 则是强酸部分的量度。
▪ 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 ▪ 在然气中水酸天降中[CO性C然水2O]略大是=2达3微气弱2到0增中酸p平p加(性m衡。,未的的被其,洁人因p净H为为=降5污溶.6水5染解;称的有到为大二1未9气氧8被7)化污年,碳染,存形的[ 在成C天O的H然22]C主=降O3要34水的9酸p缘。p性m故7气0,。年体p一代H是=初般5C.6O把,32,。与大降天大气
盐C源aA2等+s、、;I-C和海d、P洋OC盐4r3、-;类C气离o、体子C转Nu、a化+、M产nC物、l-、SMOBo4r2、--、、NNSi、OO43V2-、-、、NZHnHC、4O+、A3-g及C、l-少和Sn量H和+;KH+g、人M为g排2+放、 ▪ 3()甲有醛机、物乙:醛有等机)酸,(烯烃甲、酸芳、烃乙和酸烷为烃主,曾测出C1~C30酸)、醛类 ▪ 4)光化学反应产物:H2O2、O3和PAN等 ▪ 5)不溶物:雨水中的不溶物来自土壤粒子和燃料燃烧排放尘粒中的
▪ 日本:降水平均pH值在4.3~4.4之间,最低达到4.0。
▪ 中国:80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重庆、贵阳等地),到90年代
中期,酸雨已经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等广大地区,
年均降水pH值5.6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目前仍是逐年加重的
趋势。酸雨控制区的年降水pH值4.5,包括14个省、市、自治区,面积
4. 酸沉降化学
▪ 4.1 酸雨发展及其研究 ▪ 4.2 降水的化学性质 ▪ 4.3 降水的酸化过程 ▪ 4.4 酸雨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 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 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 湿沉降(wet deposition),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 过 程 称 为 湿 沉 降 。 湿 沉 降 有 两 类 : 雨 除 ( rainout ) 和 冲 刷 (washout)。雨除是指被去除物参与了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 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冲刷是指在云层下部即降雨过 程中的去除。酸雨就是由于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的。
▪ 目排放前全量球大酸而沉环降境最又严较重敏的感三的大地区区域(,土正壤是为那酸些性人花为岗酸岩性或物石质英(岩S,O低2、酸N度Ox), 离子交换容量小)。
▪ 欧洲:1989年欧经会(UNECE)调查表明,酸雨已经遍及28个国家,广 大地区雨水pH值4.7;全欧近一半森林受害,变得脆弱和枯萎。严重的 中欧pH值达4.1。根据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近20年的监测,欧洲雨水的酸 度每年增加10%。在挪威和瑞典,自50年代以来,雨水酸性逐渐增强。
▪ 降水的酸度是多种酸和碱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控制偏远地区降水中酸度 的酸碱混合物可能完全不同于城市降水中酸度的酸碱混合物,因而酸度不 是一个守恒(conservative)的组分,单用降水的酸度或H+浓度不能表示出 不同地区降水组成由于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因此必须寻找比H+浓度更守恒 的的或是成碱否分性受。物到根质人据存为非在污海。染盐而。S将O4p2-H并和不非能海判盐别S雨O4水2-相是结否合酸就化可,以因判为别降降水水中是还否有酸大化量
▪ 干沉降(dry deposition),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和气溶 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 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具体包括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 地面(土壤)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重力 沉降仅对直径大于10m的颗粒物是有效的。过小的粒子由于其 降落速度对比大气的垂直运动来说不重要,因此与地表碰撞可能 是它们在近地面处较为有效的去除过程。地表捕获的机制尚不十 分清楚,看来与许多因素,如气象条件、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 以及污染物本身的性质等有关。
▪
通过对降水的多年观察,对pH=5.6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别人 为污染的界限有了不同观点。主要论点有:
▪ (物质1),在它高们清通洁过大成气云中和,降除水C冲O2刷外进还入存雨在水各中种,酸降、水碱酸性度气是态各和物气质溶综胶 合作用的结果,其pH值不一定是5.6。
▪ (2)硝酸和硫酸并不都是来自人为源。生物过程产生的硫化氢、 二天然甲硫基化硫物,的火存山在喷产发生的的SOp2H、值海为盐4.中5~的5.6S,O4平2-等均都值可为进5.0入。雨水。单由
▪ 北美:美国东部和美、加五大湖区,降水pH值4.7,严重的达到4.2。加 拿大有30万个湖泊,其中14000个已成为“死水”,生物灭绝,4万个受 到深刻影响。美国已经有15个州的降雨pH值在4.8以下,甚至有的地区酸 雨pH值达到3----和醋一样。有些城市和山顶地区就如同泡在柠檬汁里一 样----pH值达到了2.3。加拿大酸雨受害面积已经达到120~150km2。
11.0 1.0 0.05 0.6 1.0 0.1 2.6 1.9 3.6 4.94
16.6 2.0 1.3 0.9 7.0 1.0 11.8 4.3 3.2 4.78
15.5 2.3 0.15 0.8 1.8 0.25 2.6 2.6 1.5 4.81
16.2 3.8 4.6 4.3 147 17.3 175 5.5 182 4.79
▪ 美国从1979年开始执行全球降水化学研究计划(GPCP),选择背景点 (离大工业中心城市1000km以外,同时远离火山区),四大洋8个,内陆 1个。全球降水pH的背景值接近5。究其原因,发现海洋区域由于海洋生 物有机排酸放(的主二要甲是基甲硫酸会、进乙一酸步)转,化它成们SO对2,降而水陆的地贡森献林也地不区可有忽些视树(木因排为放背的景 点很清洁,降水中离子的总浓度很低)。
阿姆斯特丹 波格弗莱特 凯瑟林
圣卡罗斯
4.百度文库2
4.96
4.78
4.81
4.4
3.55
2.75
1.35
1.7
1.9
4.3
2.6
208
2.6
11.8
2.5
177
1.0
7.0
1.8
3.7
0.6
0.9
0.8
3.7
0.05
1.25
0.15
19.4
0.1
1.0
0.25
2.1
1.1
2.0
2.3
圣乔治
4.79 9.15
▪ 80年代以来,除北美、欧洲以外,东北亚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酸雨 区迅速扩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东南亚的马来西 亚、泰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等国以及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过都报 道发生了酸雨,这表明酸雨已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扩张, 酸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 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酸性降水主要发生在工厂附近和城镇的局部地 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煤炭的大规模的利用和燃烧,造成大 气质量恶化和酸雨的产生。从1870年起到1963年近百年中发生了几十 起伦敦烟雾时间,1952年12月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死亡人数达 4千多人。同时期,1948年美国匹兹堡地区发生烟雾事件,使得6000 人受到健康危害。
▪ 酸雨一词是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R. Angus Smith)于1872年首先 提出的。史密斯是英国化学家,是农业化学创始人李比希(J. yon Liebig)的学生,他整理了对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等地降雨的调 查资料,写出了《大气与降水----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书中对影 响降水的许多因素进行了讨论,诸如煤燃烧、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等, 提出了降水化学的空间可变性,并提出降水采集后应对组成作分析和 实验研究,还指出了酸雨对植物和材料的危害。遗憾的是他的工作一 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给予应有的评价。
5.5 175 147 4.3 4.85 17.3 3.8
表 全球若干点位内陆和海洋降水背景值(mol L-1) H+ NH4+ Ca2+ K+ Na+ Mg2+ Cl- NO3- SO42- pH 10.5 5.67 2.2 1.30 1.0 0.4 3.7 1.9 4.0 5.00
12.0 2.1 3.7 3.7 177 19.4 208 1.7 15.3 4.92
约8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8.4%。
<返回>
降水的PH值
▪ 天然降水(大气降水)是指在大气中凝聚并降落到地面的各种形式的水, 包括液态的雨、雾和固态的雪、雹等。降水是大气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 由于雨除(rain-out)和冲刷(washout)作用,大气中的各种微量物质(气 体和气溶胶)都会进入降水,使得降水的组成十分复杂。
▪ 需要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原来认为由酸性物质引起的环境效应, 应该归之于大气总沉降,即包括光化学氧化剂、有毒物质、营养物 质以及其它影响生长的物质在内。因此,逐渐用大气沉降 (atmospheric deposition)的概念来代替酸沉降。
<返回>
▪ Potter(1930)最早采用“pH”来表示雨水、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测定 结果。pH值大于7称为碱性,pH值小于7称为酸性。
▪ 50~60年代,北欧的瑞典和挪威地区开始受到来自欧洲中部工业区(英、 法古建、筑德和等石国雕)受SO侵2的蚀长,距有离人输警送告(“高酸烟雨囱是)人的类影对响水,质湖、泊土中壤鱼、类森开林始和减建少筑, 的化学战”。到60年代末北欧湖水酸化十分明显,许多湖泊成为没有鱼类 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湖”,酸雨的危害逐步发展为“区域性”事件。
陆地 pH≤5.00、海洋 pH≤4.70 作为酸性降水标准
降水的化学组成
▪ 4.2.2.1 降水组成
▪ 早在1934年苏联人就计算雨水和雪水的平均组成主要包括氧、氮和碳 等25种化学元素。
▪ 现在已经知道降水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 1)大气固定气体成分:O2、N2、CO2、H2及惰性气体 ▪ 2)无机物:土壤衍生矿物离子Al3+、Ca2+、Mg2+、Fe3+、Mn2+和硅酸
CO2(g) + H2O H CO2 H2O CO2 H2O K1 H++ HCO3HCO3- K2 H++ CO32-
[H ] [OH ] [HCO3 ] 2[CO32 ]
[
KW H
]
K1HPCO2 [H ]
2 K1K 2 HPCO2 [H ]2
▪ 式式中计:算出KWp为H水约的为离5.6子。积;为CO2在大气中的分压。由上
不溶部分,其含量可达1~3mg/L
降水中的离子成分
阳离子 阴离子
H+、Ca2+、NH4+、K+、Mg2+ SO42-、NO3-、Cl-、HCOO-、CH3C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