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高脂血证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高脂血证

辨证论治
6、脾肾阳虚证
证候: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脘痞腹胀,夜尿频多,大 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右归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熟地9g,枸杞9g,杜仲9g,菟丝子9g,附子 9g, 肉桂6g,山药9g,党参15g,白术9g ,茯苓15g ,白扁 豆15g。 中成药:丹田降脂丸,口服,1次1-2g, 1日2次。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决明子,泽泻,山楂切片水泡代茶饮。 2.针刺: 2.1 体针:取穴内关、间使、神门、通里、合谷、曲池、足 三里、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公孙、太白、曲泉等,每 次选取3一5穴,交替使用,日针1次,留针20 -30分钟。 2.2 耳针:取饥点、口、肺、脾、内分泌、直肠下段等穴, 或取敏感点,用短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贴压。
3.推拿: 揉内关,先左后右;揉屋翳、渊腋、辄筋等穴,重点揉左 侧,每穴揉30次、摩肾堂,运膏肓50次;肾虚者加揉三阴交、涌 泉穴;失眠便秘者,揉天突、膻中穴,每日2一3次。
预防调摄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合理膳食;
起居有常:《内经》将之做“度百岁乃去”
的重要一环; 劳逸结合; 修身养性; 适量运动;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血脂项目 mmol/L (mg/dl) TC
<5.20 (200)
分层
LDL-C
<3.12 (120)
3.15-3.61 (121-139) ≥3.64 (140)
HDL-C
≥1.04 (40)
TG
<1.70 (150)
合适范围
5.23-5.69 边缘升高 (201-219)
升 降
辨证论治
4、脾虚湿盛证
证候:倦怠乏力,腹胀纳呆,头晕身重,大便溏薄,舌质淡 胖,边有齿痕,脉濡缓。

高脂血症用药指导

高脂血症用药指导

高脂血症一、疾病概述(一)高脂血症的定义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统称为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它们在血液中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高脂血症指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三酰甘油(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二)病因高脂血症是环境因素、基因缺陷相互作用所致的代谢异常。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过多的热量或大量饮酒均易导致高脂血症。

(2)年龄和体重高脂血症的好发年龄为50~55岁,随着年龄的增加,胆酸合成减少,肝内的胆固醇含量增加,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降低。

女性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减少,LDL受体的活性降低,胆固醇水平也高于同龄的正常男性。

随体重增加,高脂血症时易发生。

(3)遗传遗传某些遗传基因的异常可导致LDL清除率降低、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为LDL、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载脂蛋白B(LDL-ApoB)代谢缺陷等。

(4)继发因素某些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和药物(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引起高脂血症。

二、临床症状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黄色瘤常见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由于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

(2)冠心病、周围血管病由于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3)眼角膜弓(老年环)和眼底改变。

三、高脂血症分型和诊断标准根据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18mmol/L,而三酰甘油含量正常,即三酰甘油<1.76mmol/L。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一、前言 (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一)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 (2)(二)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 (2)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3)(一)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4)(二)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5)(三)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6)(四)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6)(五)因人制宜,辨证施膳 (7)(六)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8)(七)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9)(八)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10)附录 1 成人高脂血症人群的食物选择 (11)附录 2 常见食物交换表 (13)附录 3 不同证型食谱示例 (19)一、痰浊内阻型 (19)二、痰瘀互结型 (22)三、气滞血瘀型 (24)四、气虚血瘀型 (28)五、肝肾阴虚型 (28)六、脾虚湿盛型 (30)附录 4 不同证型食养方举例 (32)附录 5 血脂水平分层和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 (43)一、前言血脂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 等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近 30 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 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

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人体营养、辅助预防疾病上效果显著。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9)

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9)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异常 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 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 继发性血脂异常。
他汀的安全问题
②他汀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患者有肌肉不适 和/或无力,伴有或不伴有肌酸激酶升高。出现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 罕见,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药物相 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出现他汀相关的肌肉不耐受者 可减少他汀剂量,或换用其他种类他汀,或停药单用依折麦布。对于 ASCVD极高危患者可选择极小剂量长效他汀(瑞舒伐他汀2.5 mg/d或阿托 伐他汀5 mg/d)隔日或每周3次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方法。
他汀的安全问题
①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达正常 值上限3倍以上,或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减量或停药。但仍需每周复 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建议重新启用小剂量他汀, 必要时可与保肝药合用。轻度的肝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并不是治疗的禁 忌证,患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他汀,部分患者升高的 ALT可能会自行下降。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应用的禁 忌证。
他汀的应用
①ASCVD一级预防:对低、中危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LDL-C 未达标者,启动低、中强度他汀治疗;对高危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 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2024高脂血症患者用药及饮食要点

2024高脂血症患者用药及饮食要点

2024高脂血症患者用药及饮食要点高脂血症在早期或轻度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知晓率仅为25%,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什么是高脂血症?血脂异常,称为高血脂,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临床常称作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分为四大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引发高脂血症的原因可分为:继发性高血脂症和原发性高血脂症。

血脂升高本身无任何症状,体征也很少,因此仅靠临床征象不能发现高脂血症,一般须进行血液化验方可确定。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h内检测血脂。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调脂治疗、随访监测。

1生活方式管理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重点建议:(1)少油,烹调油不超过25g烹调油控制在25g以内,高血脂人群要有意识地少油、控油,食物制作应选择少油烹饪方式,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少用油炸、油煎等多油烹饪方法,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2)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10%,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牛脯、肥牛、羊肉串等,以免饱和脂肪酸超标。

(3)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300mg,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应少于200mg。

比如,一个普通鸡蛋约50g,胆固醇含量324mg,如果每天都吃蛋黄,胆固醇必定超标。

所以,隔天吃一个整鸡蛋对胆固醇影响不大。

另外,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4)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宜超过2g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即每天不宜超过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高脂血症定义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高脂血症定义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高脂血症定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高脂血症定义一、前言高脂血症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给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心血管病学会在不久前发布了最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和患者管理和预防高脂血症。

二、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的高脂血症定义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对高脂血症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脂浓度升高所致的代谢性异常。

具体来说,成年人静息状态下血清总胆固醇(TC)>= 5.18 mmol/L(200 mg/dL)、甘油三酯(TG)>= 1.7 mmol/L(150 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37 mmol/L(130 mg/dL)即可被诊断为高脂血症。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高脂血症的定义则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根据芳龄和性别进行具体的评估。

三、高脂血症的影响高脂血症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血脂异常,更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代谢综合征。

长期以来,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高脂血症还可能引发其他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了解高脂血症的定义和影响后,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抽烟、限制饮酒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五、对高脂血症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的危害不容忽视。

在现代社会,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成为高脂血症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重视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

最新的高血脂症指南ISH2023(全文)

最新的高血脂症指南ISH2023(全文)

最新的高血脂症指南ISH2023(全文)
最新的高血脂症指南ISH2023
1.简介
该文档为2023年最新发布的高血脂症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指导和建议。

2.高血脂症的定义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异常升高的病症。

3.诊断标准
根据ISH2023指南,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血液浓度。

4.高血脂症的分类
根据ISH2023指南,高血脂症被分为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两类。

5.高血脂症的危害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与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6.高血脂症的治疗
治疗高血脂症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包括改变饮食惯和增加运动等。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7.预防措施
ISH2023指南强调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预防高血脂症的发生。

8.结论
ISH2023指南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最新的关于高血脂症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高血脂症的发生与发展。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对高血脂症指南ISH 2023的简要介绍,并未涵盖全部内容。

详细指南内容请参阅原始指南文件。

糖尿病、高脂血症诊治指南

糖尿病、高脂血症诊治指南

Metformin +
Sulfonylureab
Metformin +
Thiazolidinedione
Metformin +
DPP-4 Inhibitor
Metformin +
Metformin +
Insulin(usually basal)
+
+
TZD
+
SUb
SUb
+
GLP-1 receptor agonist SUb TZD Insulindv
更积极、更实用
既往指南: 关于“血脂合适水平”的描述
NCEP ATP Ⅲ(200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
TC 合适范围 正常 边缘升高 升高 201-239 201-239 ≥240 ≥240 <200 <200 LDL-C <130 <100 100-129 130-159 130-159 ≥160 160-189 >60 150-199 150-199 ≥200 ≥200
Yang WY, et al. NEJM 2010;362:1090-101
IDF2009:糖尿病人数增长之快超乎想象
亿 5
4.35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
4 3 2
1.5
1 0 0.3
(年)
1985
2000
2030
5
/latest-diabetes-figures-paint-grim-global-picture
提纲
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慢性管理策略
糖尿病防治指南解析
高脂血症防治指南解析
糖尿病防治指南修改要点及疾病管理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精品课件
四、高脂血症的治疗
调节血脂 三大法宝
调节饮食结构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精品课件
健康饮食
升高血脂的食物: 动物性脂肪、动物的内脏、蛋黄、鱿鱼;
降低血脂的食物: 蔬菜 、水果 、豆类及豆制品 、海产品
(海带、海鱼)、粗粮(燕麦、玉米、黑木耳) 等。
精品课件
改善生活方式
减肥
限酒
戒烟
精品课件
有氧运动
• 主要不良反应:
– 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胃部不适 –干扰华法林、叶酸、他汀类、贝特类和脂 – 溶性维生素等的吸收
精品课件
联合用药
• 他汀类+依折麦布 提高药效25% • 混合性高脂血症:他汀类 + 非诺贝特
贝丁酸类 + 血脂康 • 高胆固醇血症:胆酸螯合剂 + 依折麦布 • 低HDL-ch:他汀类 + 烟酸 • 严重高三酰甘油: 非诺贝特 + -3脂肪酸 • 严重混合高脂血症:胆酸螯合剂 + 烟酸
高脂血症的治疗
了解治疗目标 改善生活方式 坚持药物治疗
调节各血脂参数, 并达到推荐的治疗目标值
精品课件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危险评估
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
决定治疗 确定目标值
达标
精品课件
调脂药的主要类别
调脂药的选用参考
精品课件
常用调节血脂药
• 他汀类 • 贝特类 • 烟酸类 • 胆酸螯合剂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其他: 普罗布考, -3脂肪酸
TG≥5.65mmol/L(500mg/dl)时,首要目的是通过 降低 TG 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治疗选用贝 特类或烟酸类
精品课件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高脂血症指南

高脂血症指南

重磅发布|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10 月24 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正式在京发布。

该部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对2007 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并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国循环杂志》同时刊登。

那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梳理重点,带您先睹为快.1概览血脂异常疾病负担: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得升高将导致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 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 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 得发病及死亡危险。

依据ASCVD 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就是血脂异常防治得核心策略。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就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得基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应按推荐得流程进行;对年龄低于55 岁人群应关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险。

定期检查血脂就是血脂异常防治与心血管病防治得重要措施。

笔者小结:ﻫ降LDL-C就是防控重点,年龄低于55岁应关注心血管余生危险,定期检查血脂。

2危险分层、干预靶点与治疗目标值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与(或)TG 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得各种血脂异常.定期检查血脂就是血脂异常防治与心血管病防治得重要措施。

危险分层(1)干预靶点干预靶点:血脂异常尤其就是LDL-C 升高就是导致ASCVD发生、发展得关键因素。

推荐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I 类推荐,A级证据).而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目标值设定调脂治疗需要设定目标值(I 类推荐,C 级证据)。

若取消调脂目标值则会严重影响患者服用调脂药得依从性。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presumed to be of atherosclerotic origin
Critical Questions (CQ)
CQ1: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LDL-C and non–HDL-C goal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SCVD?
2. Primary preven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primary elevations of LDL-C ≥190 mg/dL
3. Primary preven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40 to 75 years of age who have LDL-C 70 to 189 mg/dL
Who should get which therapy at what intensity?
Basis of the Guideline
• RCTs with ASCVD outcomes
•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RCTs with ASCVD outcomes
Boldface type indicates specific statins and doses that were evaluated in RCTs
Fixed-dose Strategies Instead of Targeted Goals to Lower Blood Cholesterol
1.The Expert Panel was unable to find RCT evidence to support continued use of specific LDL-C or non–HDL-C treatment targets.

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_教学课件

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_教学课件

TG明显
TG HDL-C明显
肌病(吉非罗齐) 不良反应有: 颜面潮红 高血糖 高尿酸 上消化道不适
胆酸螯合剂
N/A
LDL-C
不良反应有 胃肠不适,便秘
胆固醇吸收
与他汀合用,
抑制剂
(依折麦布)
N/A
LDL-C明显 HDL-C明显
良好
TG明显
10
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脂质 和脂蛋白影响的比较
他汀类药物(mg)
200-239
130-159 -

150-199
升高
≥6.19 ≥240 ≥4.14 ≥160 ≥1.55 ≥60 ≥2.26 ≥200
降低
<1.04 <40
4
冠心病
冠心病包括: 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
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陈 旧性心肌梗死、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患者。
5
冠心病等危症
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脉事 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 病事件的危险>15%,以下情况属于冠心病等危症:
• 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 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 状性颈动脉病(如TIA)等
• 糖尿病
2
血脂异常分类
起因分类
• 原发性高脂血症 • 继发性高脂血症
表型分类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甘油三酯血症 • 混合型高脂血症 •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基因分类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陷症 •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 家族性异常ß脂蛋白血症
•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家族性脂蛋白(a)过多血症

高脂血症指南ppt课件

高脂血症指南ppt课件

正常值范围为2.07-3.10mmol/L,过高会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正常值范围为1.03-1.55mmol/L,过低会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范围为0.45-1.69mmol/L,过高会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监测病情变化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病情数据
记录自己的病情数据,如血脂水 平、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更好
地了解病情。
05
CHAPTER
高脂血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高脂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同药物的效 果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不同降脂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比较 其疗效和副作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增加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 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பைடு நூலகம்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有 效降低血脂水平,尤其是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联合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心血管风险、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饮食调整
高脂血症患者应控制饮食 中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 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 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生活方式改善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 方式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
03
CHAPTER
高脂血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降低胆固醇药物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脂血症。

(二)诊断依据参照2016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职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高脂血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5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2)肝胆B超;(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部彩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因子、肌酶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1.西药治疗:调整血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调脂药;2.中药治疗(1)痰浊内阻证:化痰降浊,通经活络。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3)脾虚湿盛证:益气健脾,祛湿化浊。

(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3.中医适宜技术(1)针刺(2)穴位贴敷(3)耳针4.健康指导(七)出院标准。

1.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肢重、乏力、头晕、胸闷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血脂下降达到“有效”以上疗效。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L(15mg /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 动物实验;(2) 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 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 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 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L(192 —250mg/d1) ,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 :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 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 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35mg/dl) 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 每增高/L(15mg/d1) ,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饮食中脂肪以TG 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 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 2mmo/l L(176mg/d1) 并伴有LDL-C 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 倍。

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

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 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 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 ,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

高脂血症的分类一、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1.原发性高脂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一般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内地农村,人群中高脂血症尚不多见。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应重视对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积极预防。

预防措施以饮食控制为主,也包括其他非药物性生活方式调节措施。

方法主要依靠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并与整个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教相结合。

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治疗步骤1.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

2.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3.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

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4.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

5.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

6.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

7.防治进程的监测。

一、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人群血脂普查有因难、以下作为应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1)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 有黄瘤或黄沈者;(5)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以下可考虑作为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1)40 岁以上男性;(2) 绝经期后女性。

二、血脂检查1.项目:血清TC、血清HDL-C、血清TG、血清LDL-C[用Fnedewald 公式计算:LDL-C(mmol/L)=TC HDL-CT G/2.2或LDL-C(mg /d1) =TC HDL-C TG/5但限于TG</L,TG>/L 时须用直接检测法] 。

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准化建议见附件1。

2.复查:如首次检测发现异常则宜复查禁食12—14小时后的血脂水平,1—2周内血清胆固醇水平可有l10 %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 3 %以内,在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或决定防治措施之前,至少应有二次血标本检查的记录。

3.意义判断血清TC/L(200mg/d1) 以下合适范围—/L(20l —219mg/d1) 边缘升高/L(220mg/d1) 以上升高血清LDL-C/L(120mg/d1) 以下合适范围—/L(12l —139m8/d1) 边缘升高/L(140mg/d1)以上升高血清HDL-C/L(40mg/d1)以上合适范围/L(35mg/d1) 以下减低血清TG/L(150mg/d1) 以下合适范围/L(150mg/d1)以上升高三、高脂血症治疗原则1.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2.区别一级与二级预防并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

3.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一、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措施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1) 饮食调节见( 附件2)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象。

目的: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

方式: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减少饮酒和戒烈性酒。

(2) 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运动锻炼和戒烟。

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咳嚎类利尿药可能增高TC与LDL-C 或TG,?阻滞剂可能增高TG 和降低HDL-C。

钙桔抗剂和ACEI 对血脂影响少。

2.药物治疗措施(1) 一级预防:适用于不能进行饮食及非调脂药治疗或治疗后疗效不满意的对象,以TC与LDL-C水平为判断基础。

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40mg/d1) ,LDL-C>/L(160mg/d1) 。

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20mg/d1) ,LDL-C>/L(140mg/dl) 。

(2)二级预防TC>/L(200mg/d1),LDL-C>/L(120mg/dl)。

二、可选药物种类及用法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二次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

胆酸隔置剂:考来烯胺,4—24g 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考来替哌,5—20g 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

贝丁酸类:非诺贝特,100mg每天3次或微粒型200mg每天一次口服;苯扎贝特,200mg每天3 次或缓释型400mg 每天一次口服;吉非罗齐,300mg每天3次或600mg每天二次,或缓释型900mg每天一次口服。

烟酸类:烟酸,100mg每天3次渐增至1—3g/天口服;阿西莫司,250mg每天l —3次口服。

三、防治目标水平1.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20mg/d1),TG<L(150mg/d1),LDL-C</L(140mg/d1)。

2.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L(200mg/d1),TG</L/dl),LDL-C</L(120mg/d1)。

3.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TC</L(180mg/dl),TG<1.70mmol/L(150mg/d1),LDL-C<2.60mmol/L(100mg/d1)。

高胆固醉血症: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低TC能力为20%一30%,降LDL-C 能力为30%一35%,还轻度增高HDL-C及轻度降低TG。

胆酸隔置剂用足量可降TC与LDL-C,效果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相近,但不易耐受,故可以较小剂量用于轻度TC 或LDL-C 增高者。

贝丁酸类轻至中度降低TC与LDL-C,降低TG能力高于他汀类,并升高HDL-C。

烟酸类降低TC、LDL-C 与TG,升高HDL-C,但副作用使其应用受限;阿西莫司的副作用较小。

对TC或LDl-C 极度增高者可采用他汀类与胆酸隔置剂合并治疗。

高甘油三酯血症:如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不能降低TG至/L(360mg/d1)以下时,可应用贝丁酸类,不用烟酸,胆酸闲置剂或他丁类药。

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可用他丁类;如以TG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如TC,LDL-C与TG 均显著升高,可能联合用药治疗,联合治疗选择贝丁酸类加胆酸隔置剂类,或胆酸隔置剂类加烟酸。

谨慎采用他丁类与贝丁酸类或烟酸类的合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