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30课诗五首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语文30《诗五首》

八年级下语文30《诗五首》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 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 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 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 “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 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 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杜牧与李煜并称为 “小李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听读:
há o号叫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1、体会停顿
2、辨别升降调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3、语速的快慢
4、语音的轻重 及延长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做 公开地
归来依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 棉被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sāng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 由彻! b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怎么,哪里 wù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 通“现”,出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现 简陋的房屋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意境。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岳阳楼》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

大家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流离失所时所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岳阳楼》,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江畔独步寻花》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所作,描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书湖阴先生壁》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饮酒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

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饮酒》诗是陶渊明诗歌成熟时期的作品,42岁辞官归乡至此53岁作《饮酒》诗回归以往,内心产生积累复杂矛盾而又无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

正所谓其诗非属回顾往事,又非尽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怀而作。

《饮酒》共二十首,此诗为第五首。

写作时间大约是417年。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三十课《诗五首》(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三十课《诗五首》(完整版)

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 何 呜 风 大 安 庐 时 呼 雨 庇 得 独 眼 ! 不 天 广 动 下 厦 破 前 安 寒 千 受 突 如 士 万 冻 兀 山 俱 间 死 见 。 欢 , 亦 此 足 屋 颜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 ! , ,
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 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景 物 描 写
山间夕阳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飞鸟归林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 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 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 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时 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 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陶渊明
构筑居室。
陶渊明
《饮酒》共二十首,都 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 是一时所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如此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傍晚、 近黄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时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生的真正意义
人类聚居的地方。
自得的样子
结伴回家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 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 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 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 表达。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 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 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 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 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 主义的情调。
•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运用比喻修辞,把仕途的艰难比喻为“冰 塞川”和“雪满山”,生动形象的写出奸 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 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04-八下-30-诗五首-原文

04-八下-30-诗五首-原文

八下第30课《古诗五首》原文《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

饮 酒 . 其 五
第二讲 总结课文
这五首诗词曲分别表达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表达长年被贬的愤懑;也表现对 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陶渊明《饮酒(其五)》
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李白《行路难(其一)》 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
诗五首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点字音字形。 2、掌握每篇的文学常识。 3、理解文章,并朗读背诵。
第一讲 解读课文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己 亥 杂 诗
行 路 难 . 其 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
龚自珍《己亥杂诗》
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
再 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课《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课《诗五首》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个人档案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 名诗人。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 “嗜酒”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 世外桃源
1、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破茅 歌屋 为 秋 风杜 甫 所
时代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 怀有“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却因奸臣李 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 757年逃出虎口,投奔 肃宗,任左拾遗。759 年,关内大饥,遂弃 官西行至成都,在西 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 栖身。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 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 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 “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 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 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 集》,收诗九百多首。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
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
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 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 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

人教版八下第30课诗五首

人教版八下第30课诗五首
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 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 艰难。 3、用典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 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 途艰难。 3、用典——(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 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2、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
(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
四、“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 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 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诗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 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 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 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 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 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 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 “停杯投箸”、“扳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 调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 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路苦 闷;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 自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 “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 压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 阴沉,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 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 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 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 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都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 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 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 能捱到天亮。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 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 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 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
五首古诗翻译
1、饮酒; 2、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间己看在见东了篱南下山采 。菊,不经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 翔萦 远绕 山升 的腾 怀, 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想南说山出里来边,,我有 却人 早生 就的 忘真 记义 该, 怎 么表达了!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30课诗五首-饮酒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30课诗五首-饮酒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饮酒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 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03 诗歌主题
饮酒与人生
表达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饮酒这一行为,诗人表现出对人生 的独特见解,认为饮酒可以使人摆脱尘 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山气日凄清,秋水独明净"
通过描绘山气凄清、秋水明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意境描绘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菊花、南 山、山气、秋水等,构建了一个清新 自然、恬静淡泊的意境,使人感受到 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 ,如"采菊"、"悠然"、"凄清"、"明净" 等,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细腻。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30课诗五 首-饮酒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诗文赏析 • 诗歌主题 • 扩展阅读
01 课程导入
主题简介
01
《饮酒》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 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恬静与 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纷 扰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02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 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 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人文精神的体现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人文精神,认为人 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相 互融合。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人通过饮酒和描绘自然 景色,将自然与人文交融 在一起,表现出对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诗歌的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表 达了饮酒的感受和自然景 色的美丽,使诗歌具有很 高的艺术感染力。

语八下册30课诗五首

语八下册30课诗五首

整理ppt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整理ppt
5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整理ppt
6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
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 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 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 诗。
整理ppt
10
前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内 心情感?
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 情。
整理ppt
11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整理ppt
7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 境。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 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 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整理ppt
8
李白醉酒
行路难
(唐)李 白
整理ppt
9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 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 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 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 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 何理解这种感情?
表现了诗人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 天会实现。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 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30课诗五首中考试题集锦
(2011-05-14 19:57:39)
标签:分类:
30诗五首(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篇)饮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07年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
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答案】1.B;2.B。

2009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
饮酒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1分)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案(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饮酒(其五)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分)
行路难
(2007年荆州市)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采用“ ————————”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诗人的性格。

【答案】1.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
(08)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l、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2009年河南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

(4分)
行路难李白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2分)
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暂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暂缺)
已亥杂诗
(2007年梅州市)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答案】(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2008)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10-11题。

(4分)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分)
1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10.政治抱负个人志向(2分,每空1分)
1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2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分)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1、小雨草色(小草)本题2分,意思对或相近均可,多写不扣分.2、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009娄底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15.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分,答“热爱”也可)
无题
2009湖北省十堰市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4.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相见欢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

(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2分)
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

(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1分)
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

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登飞来峰(暂缺)
苏幕遮(相见欢)(暂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