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30课诗五首
八年级下语文30《诗五首》
![八年级下语文30《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217befc44028915f804dc24d.png)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 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 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 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 “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 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 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杜牧与李煜并称为 “小李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听读:
há o号叫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1、体会停顿
2、辨别升降调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3、语速的快慢
4、语音的轻重 及延长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做 公开地
归来依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 棉被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sāng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 由彻! b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怎么,哪里 wù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 通“现”,出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现 简陋的房屋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9503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意境。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岳阳楼》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
大家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流离失所时所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岳阳楼》,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江畔独步寻花》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所作,描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书湖阴先生壁》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65ec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d.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饮酒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
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饮酒》诗是陶渊明诗歌成熟时期的作品,42岁辞官归乡至此53岁作《饮酒》诗回归以往,内心产生积累复杂矛盾而又无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
正所谓其诗非属回顾往事,又非尽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怀而作。
《饮酒》共二十首,此诗为第五首。
写作时间大约是417年。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三十课《诗五首》(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三十课《诗五首》(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640a1f6edb6f1aff001f66.png)
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 何 呜 风 大 安 庐 时 呼 雨 庇 得 独 眼 ! 不 天 广 动 下 厦 破 前 安 寒 千 受 突 如 士 万 冻 兀 山 俱 间 死 见 。 欢 , 亦 此 足 屋 颜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 ! , ,
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 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景 物 描 写
山间夕阳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飞鸟归林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 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 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 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时 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 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陶渊明
构筑居室。
陶渊明
《饮酒》共二十首,都 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 是一时所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如此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傍晚、 近黄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时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生的真正意义
人类聚居的地方。
自得的样子
结伴回家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 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 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 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 表达。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 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 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 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 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 主义的情调。
•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运用比喻修辞,把仕途的艰难比喻为“冰 塞川”和“雪满山”,生动形象的写出奸 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 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04-八下-30-诗五首-原文
![04-八下-30-诗五首-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87022e87c24028915fc312.png)
八下第30课《古诗五首》原文《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b0621a2e192e45361066f557.png)
饮 酒 . 其 五
第二讲 总结课文
这五首诗词曲分别表达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表达长年被贬的愤懑;也表现对 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陶渊明《饮酒(其五)》
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李白《行路难(其一)》 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
诗五首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点字音字形。 2、掌握每篇的文学常识。 3、理解文章,并朗读背诵。
第一讲 解读课文
⑤
④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③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②
①
己 亥 杂 诗
行 路 难 . 其 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
龚自珍《己亥杂诗》
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
再 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课《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课《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2426f93a453610661ed9f41c.png)
——陶渊明
陶渊明个人档案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 名诗人。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 “嗜酒”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 世外桃源
1、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破茅 歌屋 为 秋 风杜 甫 所
时代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 怀有“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却因奸臣李 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756年才得一小官, “安史之乱”时被俘, 757年逃出虎口,投奔 肃宗,任左拾遗。759 年,关内大饥,遂弃 官西行至成都,在西 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 栖身。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 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 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 “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 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 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 集》,收诗九百多首。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
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
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 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 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
人教版八下第30课诗五首
![人教版八下第30课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ed5a99c9d5bbfd0a795673a3.png)
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 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 艰难。 3、用典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 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 途艰难。 3、用典——(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 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2、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
(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
四、“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 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 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诗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 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 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 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 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 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 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 “停杯投箸”、“扳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 调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 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路苦 闷;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 自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 “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 压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 阴沉,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 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 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https://img.taocdn.com/s3/m/38d3e83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b.png)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都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 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 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 能捱到天亮。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 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 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 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
五首古诗翻译
1、饮酒; 2、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间己看在见东了篱南下山采 。菊,不经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 翔萦 远绕 山升 的腾 怀, 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想南说山出里来边,,我有 却人 早生 就的 忘真 记义 该, 怎 么表达了!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30课诗五首-饮酒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30课诗五首-饮酒](https://img.taocdn.com/s3/m/dccef9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3.png)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饮酒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 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03 诗歌主题
饮酒与人生
表达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饮酒这一行为,诗人表现出对人生 的独特见解,认为饮酒可以使人摆脱尘 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山气日凄清,秋水独明净"
通过描绘山气凄清、秋水明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意境描绘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菊花、南 山、山气、秋水等,构建了一个清新 自然、恬静淡泊的意境,使人感受到 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 ,如"采菊"、"悠然"、"凄清"、"明净" 等,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细腻。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30课诗五 首-饮酒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诗文赏析 • 诗歌主题 • 扩展阅读
01 课程导入
主题简介
01
《饮酒》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 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恬静与 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纷 扰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02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 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 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人文精神的体现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人文精神,认为人 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相 互融合。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人通过饮酒和描绘自然 景色,将自然与人文交融 在一起,表现出对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诗歌的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表 达了饮酒的感受和自然景 色的美丽,使诗歌具有很 高的艺术感染力。
语八下册30课诗五首
![语八下册30课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9472d23f551810a6f4248657.png)
整理ppt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整理ppt
5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整理ppt
6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
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 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 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 诗。
整理ppt
10
前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内 心情感?
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 情。
整理ppt
11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整理ppt
7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 境。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 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 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整理ppt
8
李白醉酒
行路难
(唐)李 白
整理ppt
9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 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 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 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 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 何理解这种感情?
表现了诗人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 天会实现。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 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30课诗五首中考试题集锦
(2011-05-14 19:57:39)
标签:分类:
30诗五首(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篇)饮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07年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
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答案】1.B;2.B。
2009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
饮酒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1分)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案(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饮酒(其五)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分)
行路难
(2007年荆州市)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采用“ ————————”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诗人的性格。
【答案】1.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
(08)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l、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2009年河南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
(4分)
行路难李白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2分)
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暂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暂缺)
已亥杂诗
(2007年梅州市)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答案】(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2008)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10-11题。
(4分)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分)
1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10.政治抱负个人志向(2分,每空1分)
1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2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分)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1、小雨草色(小草)本题2分,意思对或相近均可,多写不扣分.2、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009娄底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15.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分,答“热爱”也可)
无题
2009湖北省十堰市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4.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
相见欢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
(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2分)
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
(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1分)
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
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
登飞来峰(暂缺)
苏幕遮(相见欢)(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