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
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发展
Discovery of infrared Light
William Herschel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在未知物结构解析中有重要应用 ▪ “四大波谱”技术之一 ▪ 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0.78-40 μm)的特征吸收鉴别物质分子结构或定量分析
分子振动 分子转动
O=C=O
不对称伸缩振动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双原子分子)
1 k 2
虎克定律
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
▪ H-Cl为例
1 k 2
k 5.1N / cm
m1 m2 35.51.0 0.97
m1 m2 35.5 1.0
H Cl
1
2
k
2993 cm1
基频吸收峰
红外振动频率的分类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振动方式
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面内变形振动
面外变形振动
剪式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面外扭曲振动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Symmetric stretching
不对称伸缩振动 Asymmetric stretching
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 Deformation
面外摇摆振动 Wagging
面内摇摆振动 Rocking
扭Hale Waihona Puke 振动 Twisting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3N个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平动自由度=3 由N个原子组成的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2 由N个原子组成的非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3
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发展
Discovery of infrared Light
William Herschel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在未知物结构解析中有重要应用 ▪ “四大波谱”技术之一 ▪ 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0.78-40 μm)的特征吸收鉴别物质分子结构或定量分析
分子振动 分子转动
O=C=O
不对称伸缩振动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双原子分子)
1 k 2
虎克定律
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
▪ H-Cl为例
1 k 2
k 5.1N / cm
m1 m2 35.51.0 0.97
m1 m2 35.5 1.0
H Cl
1
2
k
2993 cm1
基频吸收峰
红外振动频率的分类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振动方式
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面内变形振动
面外变形振动
剪式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面外扭曲振动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Symmetric stretching
不对称伸缩振动 Asymmetric stretching
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 Deformation
面外摇摆振动 Wagging
面内摇摆振动 Rocking
扭Hale Waihona Puke 振动 Twisting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3N个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平动自由度=3 由N个原子组成的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2 由N个原子组成的非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FTIR
光谱解析难度大
红外光谱的复杂性较高,需要专业的 知识和技能进行解析,对分析人员的 要求较高。
仪器成本高
FTIR仪器的制造成本较高,使得其普 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测试时间较长
与一些其他分析方法相比,FTIR的测 试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来 完成分析。
未来发展前景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通过改进仪器性能和技术,提高 FTIR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使 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微量样品和 高精度分析。
环境监测
FT-IR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如气体分析、水质分析、土壤
分析等。
02 ftir仪器组成
光源
光源是红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ftir)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提供足够能量和合适波长 的红外辐射。
常见光源有硅碳棒、陶瓷气体 放电灯、远红外激光等。
光源的选择直接影响ftir的灵敏 度和分辨率,因此需要根据实 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小型化和便携化 为了方便现场快速检测和实时监 测,FTIR仪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 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FTIR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 其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包 括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 全等领域。
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 实现FTIR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基频峰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是红外光谱中最 强的峰。
特征峰
与分子中特定化学键或振动模式对应的峰,可用 于鉴定化合物结构。
谱图解析方法
峰位置分析
通过分析峰的位置,确定特定化学键或基团的存在。
峰强度分析
通过分析峰的强度,了解分子中特定化学键或基团的相对含量。
峰形分析
精品现代材料分析-红外吸收光谱介绍PPT课件
H
R1 C
H
H 3040~3010
C R2
R2 3040~3010
C H
1420~1410 1420~1410
895~885
990 910 840~800
965
730~675
1658~1698 1645~1640 1675~1665 1675~1665 1665~1650
(3)炔烃
末端炔烃的C-H伸缩振动一般在3300 cm-1处 出现强的尖吸收带。
对于伸缩振动来说,氢键越强,谱带越宽,吸收强度越 大,而且向低波数方向位移也越大。
对于弯曲振动来说,氢键则引起谱带变窄,同时向高波 数方向位移。
O H NH 游离
R
R
HN H O 氢键
C=O 伸缩 N-H 伸缩 N-H 变形
1690
3500
1620-1590
1650
3400
1650-1620
HO O
苯环取代类型在2000~1667cm-1和 900~650cm-1的图形
邻、间及对位二甲苯的红外光谱
(5)醇和酚
在稀溶液中,O-H键的特征吸收带位于3650~3600 cm-1;在纯液体或固体中,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关系, 使这个吸收带变宽,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在 3500~3200 cm-1处出现吸收带。
~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760(游离态)
(5)芳环、C=C、C=N伸缩振动区 1675~1500cm-1
① RC=CR′ 1620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② 芳环骨架振动在1600~1450 cm-1有二到四 个中等强度的峰,是判断芳环存在的重要标 志之一。
R1 C
H
H 3040~3010
C R2
R2 3040~3010
C H
1420~1410 1420~1410
895~885
990 910 840~800
965
730~675
1658~1698 1645~1640 1675~1665 1675~1665 1665~1650
(3)炔烃
末端炔烃的C-H伸缩振动一般在3300 cm-1处 出现强的尖吸收带。
对于伸缩振动来说,氢键越强,谱带越宽,吸收强度越 大,而且向低波数方向位移也越大。
对于弯曲振动来说,氢键则引起谱带变窄,同时向高波 数方向位移。
O H NH 游离
R
R
HN H O 氢键
C=O 伸缩 N-H 伸缩 N-H 变形
1690
3500
1620-1590
1650
3400
1650-1620
HO O
苯环取代类型在2000~1667cm-1和 900~650cm-1的图形
邻、间及对位二甲苯的红外光谱
(5)醇和酚
在稀溶液中,O-H键的特征吸收带位于3650~3600 cm-1;在纯液体或固体中,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关系, 使这个吸收带变宽,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在 3500~3200 cm-1处出现吸收带。
~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760(游离态)
(5)芳环、C=C、C=N伸缩振动区 1675~1500cm-1
① RC=CR′ 1620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② 芳环骨架振动在1600~1450 cm-1有二到四 个中等强度的峰,是判断芳环存在的重要标 志之一。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和键力常数之间的关系:
υ=
1
2
(1)
1
105 N
= 2c = 2c
Cm-1 (2)
K为键力常数,其含义是两个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0.1nm(lA0) 后的回复力,单位是 dyn/cm。
μ’ 为折合质量。 μ’=m1m2/(m1+m2) (m为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量代替:
m1=M1/N, m2=M2/N 。
举例:
例:由元素分析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其4H结6构O2。,测得红外光谱如图,试推测
解: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 4-6/2+1= 2
特征区:3 070cm-1有弱的不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与1 650cm-1的vc=c 谱带对应表明有烯键存在,谱带较 弱,是被极化了的烯键。
1 76பைடு நூலகம்cm-1强吸收谱带表明有羰基存在,结合最强吸收 谱带1 230cm-1和1 140cm-1的C-O-C吸收应为酯基。
跃迁的几率与振动方式有关: 基频(V0→V1)跃迁几率大,所以吸收较强; 倍频(V0→V2)虽然偶极矩变化大,但跃率几率很低, 使峰强反而很弱。
3、振动的量子化处理
根据量子力学,其分子的振动能 E=(υ+1/2)h v振
在光谱学中,体系从能量E变到能量E1',要遵循 一定的规则,即选择定则,谐振子振动能级的选择定则 △υ=±1。由选择定则可知,振动能级跃迁只能发生在 相邻的能级间 。
2.基本概念
a..偶极矩:当化学键两端的电子电负性不同时,电中性的 分子便产生负电中心的分离,成为极性分子,极性大小用 偶极矩μ衡量,μ=r×q,即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 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
b.基频:常温下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此时叫基态,V=0。 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V0V1产生的吸收带
υ=
1
2
(1)
1
105 N
= 2c = 2c
Cm-1 (2)
K为键力常数,其含义是两个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0.1nm(lA0) 后的回复力,单位是 dyn/cm。
μ’ 为折合质量。 μ’=m1m2/(m1+m2) (m为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量代替:
m1=M1/N, m2=M2/N 。
举例:
例:由元素分析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其4H结6构O2。,测得红外光谱如图,试推测
解: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 4-6/2+1= 2
特征区:3 070cm-1有弱的不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与1 650cm-1的vc=c 谱带对应表明有烯键存在,谱带较 弱,是被极化了的烯键。
1 76பைடு நூலகம்cm-1强吸收谱带表明有羰基存在,结合最强吸收 谱带1 230cm-1和1 140cm-1的C-O-C吸收应为酯基。
跃迁的几率与振动方式有关: 基频(V0→V1)跃迁几率大,所以吸收较强; 倍频(V0→V2)虽然偶极矩变化大,但跃率几率很低, 使峰强反而很弱。
3、振动的量子化处理
根据量子力学,其分子的振动能 E=(υ+1/2)h v振
在光谱学中,体系从能量E变到能量E1',要遵循 一定的规则,即选择定则,谐振子振动能级的选择定则 △υ=±1。由选择定则可知,振动能级跃迁只能发生在 相邻的能级间 。
2.基本概念
a..偶极矩:当化学键两端的电子电负性不同时,电中性的 分子便产生负电中心的分离,成为极性分子,极性大小用 偶极矩μ衡量,μ=r×q,即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 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
b.基频:常温下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此时叫基态,V=0。 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V0V1产生的吸收带
红外光谱(最全最详细明了)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样ຫໍສະໝຸດ 制备固体样品液体样品
气体样品
注意事项
研磨成粉末,与KBr混合 压片或涂在ZnSe窗片上
。
稀释在适当的溶剂中, 涂在CaF2或ZnSe窗片
上。
通过干燥管进入光谱仪 。
避免样品中的水分和二 氧化碳干扰,确保样品
纯净。
实验操作
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预热 稳定。
调整仪器至最佳状态,如光 路对中、调零等。
对实验操作的要求
总结词
红外光谱实验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红外光谱实验涉及到样品的制备、仪器操作和谱图解析 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 ,需要选择合适的制样方法,以获得均匀、平整的样品 ;在仪器操作中,需要正确设置参数,以保证谱图的质 量;在谱图解析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以准确解析谱图特征。因此,进行红外光谱实验的人员 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红外光谱(最全最详细 明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红外光谱的应用 • 红外光谱实验技术 • 红外光谱的局限性
01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产生
分子振动
分子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导致偶 极矩变化。
偶极矩变化
辐射吸收
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导致振 动能级跃迁。
02
01 03
放入样品,记录光谱。
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清 理样品。
04
05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温度和 湿度的稳定,避免仪器受到
红外吸收光谱法课件
*
红外吸收光谱法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的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观测不到。 4000~400cm-1间主要测基频峰,既使有倍频峰也很弱。 还有 合频峰(v1+v2 , 2 v1 + v2 ….) 差频峰( v1 - v2 , 2v1 -v2 …….) 很弱,不易辨认。 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通称泛频峰,分 子振动并不是严格的简谐振动。
*
红外吸收光谱法
(2)倍频峰: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υ =0),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υ=2),第三振动激发态( υ=3)…..等等,所产生的吸收峰。这些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二倍频峰: υ0→2 νL=△u·v=(2-0) ·v =2 v 三倍频峰: υ0→3 νL =△ u·v =(3-0) ·v =3v
*
红外吸收光谱法
4.基频峰数目减少的原因 (1)△μ=0 (2)o=c=o (3)仪器分辨率低 对一些频率很近的吸收峰分不开,一些 弱峰仪器灵敏度低,未捡出。 (4)波长超过了仪器的可测范围。 如 CO2只有两个峰。
*
红外吸收光谱法
图6-6二氧化碳的红外光谱图
*
红外吸收光谱法
*
红外吸收光谱法
2. 产生红外吸收的第二个条件 分子在振动,转动过程中必须有偶极矩 的净变化。即偶极矩的变化△μ≠0
图6~2: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意图
*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红外活性 分子振动引起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称为红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活性分子。相关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如H2O ,HCl ,CO为红外活性分子。 (2)非红外活性 若△μ=0,分子振动和转动时,不引起偶极矩变化。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为非红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非活性分子。如 H2 ,O2 ,N2 ,Cl2….相应的振动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红外吸收光谱法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的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观测不到。 4000~400cm-1间主要测基频峰,既使有倍频峰也很弱。 还有 合频峰(v1+v2 , 2 v1 + v2 ….) 差频峰( v1 - v2 , 2v1 -v2 …….) 很弱,不易辨认。 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通称泛频峰,分 子振动并不是严格的简谐振动。
*
红外吸收光谱法
(2)倍频峰: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υ =0),跃迁至第二振动激发态(υ=2),第三振动激发态( υ=3)…..等等,所产生的吸收峰。这些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二倍频峰: υ0→2 νL=△u·v=(2-0) ·v =2 v 三倍频峰: υ0→3 νL =△ u·v =(3-0) ·v =3v
*
红外吸收光谱法
4.基频峰数目减少的原因 (1)△μ=0 (2)o=c=o (3)仪器分辨率低 对一些频率很近的吸收峰分不开,一些 弱峰仪器灵敏度低,未捡出。 (4)波长超过了仪器的可测范围。 如 CO2只有两个峰。
*
红外吸收光谱法
图6-6二氧化碳的红外光谱图
*
红外吸收光谱法
*
红外吸收光谱法
2. 产生红外吸收的第二个条件 分子在振动,转动过程中必须有偶极矩 的净变化。即偶极矩的变化△μ≠0
图6~2: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意图
*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红外活性 分子振动引起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称为红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活性分子。相关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如H2O ,HCl ,CO为红外活性分子。 (2)非红外活性 若△μ=0,分子振动和转动时,不引起偶极矩变化。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为非红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非活性分子。如 H2 ,O2 ,N2 ,Cl2….相应的振动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红外吸收光谱PPT课件
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2. 产生条件
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应满足两个条件:
辐射光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时所需的能 量相等;
•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 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外界红外辐射的频率一致
分子振动 方程
m = m1 m2
m1 m2
c —光速 k —键力常数 u —折合质量
=
N1/ 2 A
k
2c M
M = M1 M2 M1 M2
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直接因素是相对原子质量 和化学键的力常数
C-C k 4~6 σ 1190
C=C 8~12 1683
C≡C 12~18 N/cm 2062 cm-1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实质是外界辐射迁移它的能量到分子中去
偶极矩的变化
偶极矩μ
HCl
d
H
Cl
+q
-q
H2O
H +q
-q O
d
H +q
m=qd
由于分子内原子处于在其平衡位置不断地振动的状态, 在振动过程中d 的瞬时值亦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分 子的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分子也就具有确定的偶极 矩变化频率;
图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或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 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用符号δ表示。 弯曲振动又分为面内和面外弯曲振动。
亚甲基的弯曲振动
基本振动的理论数
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 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峰。
每个原子在空间都有三个自由度,如果分子由n 个原 子组成,其运动自由度就有3n 个;
2. 产生条件
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应满足两个条件:
辐射光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时所需的能 量相等;
•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 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外界红外辐射的频率一致
分子振动 方程
m = m1 m2
m1 m2
c —光速 k —键力常数 u —折合质量
=
N1/ 2 A
k
2c M
M = M1 M2 M1 M2
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直接因素是相对原子质量 和化学键的力常数
C-C k 4~6 σ 1190
C=C 8~12 1683
C≡C 12~18 N/cm 2062 cm-1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实质是外界辐射迁移它的能量到分子中去
偶极矩的变化
偶极矩μ
HCl
d
H
Cl
+q
-q
H2O
H +q
-q O
d
H +q
m=qd
由于分子内原子处于在其平衡位置不断地振动的状态, 在振动过程中d 的瞬时值亦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分 子的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分子也就具有确定的偶极 矩变化频率;
图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或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 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用符号δ表示。 弯曲振动又分为面内和面外弯曲振动。
亚甲基的弯曲振动
基本振动的理论数
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 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峰。
每个原子在空间都有三个自由度,如果分子由n 个原 子组成,其运动自由度就有3n 个;
红外光谱分析全解课堂PPT
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分辨率主要决定于狭缝的宽 度,光谱狭缝宽度愈小,仪器的分辨率愈好。所以为 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应尽可能使狭缝的宽度小。
29
图4-16是聚苯乙烯膜C—H伸缩振动吸收区分辨率与狭 缝宽度的关系。由于狭缝宽不仅分辨率降低,而且谱带形 状和强度也发生变化。
30
2.测量准确度 指仪器记录的样品真实透过度的准确程度。影响测
由于检测器产生的信号很微小,因此,必须将信 号放大,才能记录成红外光谱。
28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性能及影响因素
1.分辨率 分辨率是仪器的重要性能之一,它表示仪器分开
相邻光谱波数(或波长)的能力。普通红外分光光度 计的分辨率至少应为2cm-1或1cm-1,更精密的仪器, 如付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分辨率可达到0.1cm-1,甚至 更小。
振动光谱分类
定义: 所谓振动光谱是指物质由于吸收了能量而引
起其分子或原子内部基团振动的能量改变所产生 的光谱。 分类:
主要包括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 如果用的光源是红外光谱范围,即0.781000µm,就是红外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强单色 光,例如激光,产生的是激光拉曼光谱。
1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9
(5)谱带的划分:
10
11
高岭石{Al4[Si4O10](OH)8 }红外吸收光谱
透过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波 数/cm-1
1500
100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500
12
三、红外光谱产生的原理
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电子放大器 记录系统
29
图4-16是聚苯乙烯膜C—H伸缩振动吸收区分辨率与狭 缝宽度的关系。由于狭缝宽不仅分辨率降低,而且谱带形 状和强度也发生变化。
30
2.测量准确度 指仪器记录的样品真实透过度的准确程度。影响测
由于检测器产生的信号很微小,因此,必须将信 号放大,才能记录成红外光谱。
28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性能及影响因素
1.分辨率 分辨率是仪器的重要性能之一,它表示仪器分开
相邻光谱波数(或波长)的能力。普通红外分光光度 计的分辨率至少应为2cm-1或1cm-1,更精密的仪器, 如付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分辨率可达到0.1cm-1,甚至 更小。
振动光谱分类
定义: 所谓振动光谱是指物质由于吸收了能量而引
起其分子或原子内部基团振动的能量改变所产生 的光谱。 分类:
主要包括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 如果用的光源是红外光谱范围,即0.781000µm,就是红外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强单色 光,例如激光,产生的是激光拉曼光谱。
1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9
(5)谱带的划分:
10
11
高岭石{Al4[Si4O10](OH)8 }红外吸收光谱
透过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波 数/cm-1
1500
100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500
12
三、红外光谱产生的原理
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电子放大器 记录系统
红外吸收光谱法课件PPT
02 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组成与 操作
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组成
01
02
03
04
光源
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为样 品提供能量。
干涉仪
将红外光分成两束,分别经过 样品和参比,再合并形成干涉
。
检测器
检测干涉后的红外光,转换为 电信号。
数据处理系统
处理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生 成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流程
多光谱融合
将红外光谱与其他光谱技 术进行融合,实现多维度、 多角度的物质成分和结构 分析。
云平台与大数据
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 实现红外光谱数据的共享、 挖掘和分析,推动科研合 作与成果转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查部件
定期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正常 工作,如光源、干涉仪、检测 器等。
定期校准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
数据备份
对测试结果进行备份,以防数 据丢失。
03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技 术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样品制备
将待测物质研磨成粉末,以便更 好地分散在测试介质中。
样品处理
根据实验需求,对样品进行纯化 、干燥等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因 素。
用于检测大气和水体中 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重金属等。
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 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
核酸等。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红外吸收光谱法自19世纪中叶被发现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不断完善和 改进。
发展
随着仪器的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分析精度和灵敏度也不断提高。未来,红外吸收光谱法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共27张PPT)
这里弹簧的k值就的原子不是静止不动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做相 对运动,从而产生振动!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对运动无非有 两种情况,即:键长发生变化(伸缩振动),键角发生变化 (弯曲振动)
对于双原子分子:没有弯曲振动,只有一个伸缩振动
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包括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有对称和不对称伸缩以亚甲基-CH2为例
苯,3N-6=30种,实际上苯的红外谱图上只有几个吸收峰! 说明:不单苯,许多化合物在红外谱图上的吸收峰数目要远 小于其振动自由度(理论计算值)。
原因:(1)相同频率的峰重叠(2)频率接近或峰弱,仪器检测
不出(3)有些吸收峰落在仪器的检测范围之外(4)并不是
(2)对于基频峰:偶极矩变化越大的振动,吸收峰越强
②液体试样:溶液法和液膜法。溶液法是将液体试样溶在适当的红 外溶剂中(CS2,CCl4,CHCl3等)然后注入固定池中进行测定。液 膜法是在可拆池两窗之间,滴入几滴试样使之形成一层薄的液膜。
③固体试样:压片法、糊状法和薄膜法。压片法通常按照固体样品和 KBr为1:100研磨,用高压机压成透明片后再进行测定。糊状法就是把 试样研细滴入几滴悬浮剂(石蜡油),继续研磨成糊状然后进行测定 。薄膜法主要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通常将试样溶解在沸点低易 挥发的溶剂中,然后倒在玻璃板上,待溶剂挥发成膜后再用红外灯加 热干燥进一步除去残留的溶剂,制成的膜直接插入光路进行测定。
(3)组频峰:振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吸收峰
(4)泛频峰:倍频峰+组频峰
(5)特征峰: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6)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引起的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 的特征峰
红外光谱可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两大区域
(1)基频区(4000~1350cm-1)又称为特征区或官能团区,其
对于双原子分子:没有弯曲振动,只有一个伸缩振动
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包括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有对称和不对称伸缩以亚甲基-CH2为例
苯,3N-6=30种,实际上苯的红外谱图上只有几个吸收峰! 说明:不单苯,许多化合物在红外谱图上的吸收峰数目要远 小于其振动自由度(理论计算值)。
原因:(1)相同频率的峰重叠(2)频率接近或峰弱,仪器检测
不出(3)有些吸收峰落在仪器的检测范围之外(4)并不是
(2)对于基频峰:偶极矩变化越大的振动,吸收峰越强
②液体试样:溶液法和液膜法。溶液法是将液体试样溶在适当的红 外溶剂中(CS2,CCl4,CHCl3等)然后注入固定池中进行测定。液 膜法是在可拆池两窗之间,滴入几滴试样使之形成一层薄的液膜。
③固体试样:压片法、糊状法和薄膜法。压片法通常按照固体样品和 KBr为1:100研磨,用高压机压成透明片后再进行测定。糊状法就是把 试样研细滴入几滴悬浮剂(石蜡油),继续研磨成糊状然后进行测定 。薄膜法主要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通常将试样溶解在沸点低易 挥发的溶剂中,然后倒在玻璃板上,待溶剂挥发成膜后再用红外灯加 热干燥进一步除去残留的溶剂,制成的膜直接插入光路进行测定。
(3)组频峰:振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吸收峰
(4)泛频峰:倍频峰+组频峰
(5)特征峰: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6)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引起的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关系 的特征峰
红外光谱可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两大区域
(1)基频区(4000~1350cm-1)又称为特征区或官能团区,其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PPT
红外区光谱用波长和波数(wave number)来 表征 ;
波长多用μm做单位; 波数:以σ表示,定义为波长得倒数,单位cm-1,其
物理意义就是每厘米长光波中波得数目。 σ=1/λ(cm)=104/λ(μm)=υ/c 用波数表示频率得好处就是比用频率要方便,
且数值小。 一般用透光率-波数曲线或透光度-波长曲线来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2 双原子分子得振动
红外光谱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得跃迁(同时伴有转动能级跃迁) 而产生,即分子中得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作周期性振动,其振幅非 常小。这种分子得振动通常想象为一根弹簧联接得两个小球体系, 称为谐振子模型。这就是最简单得双原子分子情况,如下图所示。
基频峰、倍频峰和泛频峰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V=0)跃迁至 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得吸收峰称为基频 峰。因为△V=1时, L= ,所以 基频峰得位置等于 分子得振动频率。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 ( V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V =2)、第三激发态( V =3),所产生得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 V = 0): EV= 1/2h ,此时,伸缩振动得频率很小。
条件一:辐射光子得能量应与振动跃 迁所需能量相等
当有红外辐射照射到分子时,若红 外辐射得光子(L)所具有得能量(EL) 恰好等于分子振动能级得能量差 (△EV)时,则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而跃
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
多原子分子振动
多原子分子由于原子数目增多,组成分子得键 或基团和空间结构不同,其振动光谱比双原子 分子要复杂。但就是可以把她们得振动分解 成许多简单得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
简正振动:简正振动得振动状态就是分子质 心保持不变,整体不转动,每个原子都在其平 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
波长多用μm做单位; 波数:以σ表示,定义为波长得倒数,单位cm-1,其
物理意义就是每厘米长光波中波得数目。 σ=1/λ(cm)=104/λ(μm)=υ/c 用波数表示频率得好处就是比用频率要方便,
且数值小。 一般用透光率-波数曲线或透光度-波长曲线来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2 双原子分子得振动
红外光谱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得跃迁(同时伴有转动能级跃迁) 而产生,即分子中得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作周期性振动,其振幅非 常小。这种分子得振动通常想象为一根弹簧联接得两个小球体系, 称为谐振子模型。这就是最简单得双原子分子情况,如下图所示。
基频峰、倍频峰和泛频峰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V=0)跃迁至 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得吸收峰称为基频 峰。因为△V=1时, L= ,所以 基频峰得位置等于 分子得振动频率。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 ( V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V =2)、第三激发态( V =3),所产生得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 V = 0): EV= 1/2h ,此时,伸缩振动得频率很小。
条件一:辐射光子得能量应与振动跃 迁所需能量相等
当有红外辐射照射到分子时,若红 外辐射得光子(L)所具有得能量(EL) 恰好等于分子振动能级得能量差 (△EV)时,则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而跃
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
多原子分子振动
多原子分子由于原子数目增多,组成分子得键 或基团和空间结构不同,其振动光谱比双原子 分子要复杂。但就是可以把她们得振动分解 成许多简单得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
简正振动:简正振动得振动状态就是分子质 心保持不变,整体不转动,每个原子都在其平 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 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 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 红外活性。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 示意图
6
2. 分子振动方程式
(1) 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 V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振动量子数。
v 1 1 k 1307 k
2c
1307 9.6 1650cm1 12/ 2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10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亚甲基:
变形振动 亚甲基
11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பைடு நூலகம்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3
4
二、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 横坐标为波长λ ( μm ) 和波数1/λ 单位: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 峰形,峰强来描述。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5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8
表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17 9.5 9.9
4.5 5.6
4.5m
6.0 m
7.0 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 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9
例题: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9.9 ,令其为9.6, 计算波数值
13
四、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 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各种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 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移)
R-COR C=0 1715cm-1 ; R-COCl C=0 1800cm-1 ; F-COF C=0 1920cm-1 ;
第九章 红外吸收光 谱分析法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
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红外光谱与有机 化合物结构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 本振动形式
四、影响峰位变化的 因素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一、概述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R-COH C=0 1730cm -1 ; R-COF C=0 1920cm-1 ; R-CONH2 C=0 1928cm-1 ;
14
b.共轭效应
O H 3CCC3H
O CC3H
O CC3H
O C
1715cm -1 1685cm -1 1685cm -1 1660cm -1
规律:
15
(2)空间效应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化时, 无红外吸收。
12
(3)瞬间偶基距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 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例2 CO2分子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 频峰;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 倍频峰;
7
(2) 分子振动方程式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 h h k 2
1 1 k 1307 k
2c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场效应;空间位阻;环张力
CH
3060-3030 cm-1
2900-2800 cm-1
1576cm-1 1611cm-1 1644cm-1
CH C H2
2
C H2 C H2
1781cm-1 1678cm-1 1657cm-1
1651cm-1
16
问答环节
Q|A 您的问题是? ——善于提问,勤于思考 17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18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演讲者:XX 时间:202X.XX.XX
19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 红外活性。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 示意图
6
2. 分子振动方程式
(1) 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 V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振动量子数。
v 1 1 k 1307 k
2c
1307 9.6 1650cm1 12/ 2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10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亚甲基:
变形振动 亚甲基
11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பைடு நூலகம்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3
4
二、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 横坐标为波长λ ( μm ) 和波数1/λ 单位: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 峰形,峰强来描述。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5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8
表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17 9.5 9.9
4.5 5.6
4.5m
6.0 m
7.0 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 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9
例题: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9.9 ,令其为9.6, 计算波数值
13
四、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 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各种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 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移)
R-COR C=0 1715cm-1 ; R-COCl C=0 1800cm-1 ; F-COF C=0 1920cm-1 ;
第九章 红外吸收光 谱分析法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
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红外光谱与有机 化合物结构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 本振动形式
四、影响峰位变化的 因素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一、概述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R-COH C=0 1730cm -1 ; R-COF C=0 1920cm-1 ; R-CONH2 C=0 1928cm-1 ;
14
b.共轭效应
O H 3CCC3H
O CC3H
O CC3H
O C
1715cm -1 1685cm -1 1685cm -1 1660cm -1
规律:
15
(2)空间效应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化时, 无红外吸收。
12
(3)瞬间偶基距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 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例2 CO2分子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 频峰;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 倍频峰;
7
(2) 分子振动方程式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 h h k 2
1 1 k 1307 k
2c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场效应;空间位阻;环张力
CH
3060-3030 cm-1
2900-2800 cm-1
1576cm-1 1611cm-1 1644cm-1
CH C H2
2
C H2 C H2
1781cm-1 1678cm-1 1657cm-1
1651cm-1
16
问答环节
Q|A 您的问题是? ——善于提问,勤于思考 17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18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演讲者:XX 时间:202X.XX.XX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