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新编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新编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新编

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3.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4.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菌。

5.真核植物: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

6.高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7.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无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8、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具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特性。

9.植物分布区: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10.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11.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12.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3.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4.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15.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16.生境: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17.限制因子:那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18.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植物分类原则:人为分类、自然分类。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

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5.原核生物:细菌门:单细胞生物,无光合作用,最古老、最小的生物,适应能力极强,无孔不入蓝藻门:没有细胞膜核的单细胞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真菌门:完全是异养型地衣门: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躯体矮小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很发达。

页呈针形、鳞形、线形,稀为扇形、椭圆形或退化成鞘状,裸露的胚珠。

被子植物门:具有形态多样的营养器官,有真正的花。

6.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二者关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也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7.菌藻植物时代:大气层的改变、有机质的积累。

第二章1.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物种的形成与分布:P35(1)异地物种形成:(2)同地物种形成:(3)平行物种形成:3.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P374.分布多度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引言生物圈: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根据生物分布的幅度,生物圈的上限可达到海平面以上10km的高度,下限可以达到12km的深度。

但是绝大多数生物集中生活在地面100m以内和水体之下100m的范围内.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的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象: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的植被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内容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种的拓殖和灭绝等.通过研究植被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阐明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①植物是生产者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③对环境的改造和保护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阐明植物地理学、植物学以及植物生态学之间的关系(百度):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植物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把植物作为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植物地理学就成为自然地理学的一部分.植物地理学与古植物学:研究古植物发展的时空关系是植物地理学和古植物学共同研究的领域.植物地理学的分类: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分布格局、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植物生态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地理分布规律与自然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历史地理学:阐明植物种的起源及其分布的历史,阐明植物区系的发展史,记录生物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重建分类群与分布区的历史,并作出与地史相吻合的生物分布格局的解释。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

P15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P15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P16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P26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P74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

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P74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

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

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

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名词解释1、最小面积: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

(高斯假说)、12、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17、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武吉华版)(一)综合复习部分一、名词: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个体发育:是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在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5.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者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6.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7.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8.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有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9.分布中心:在属的分布区范围内,数量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10.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人为或自然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12.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广义】是指植物所具有的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

【狭义】指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这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生态幅: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具有期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

1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植物是生产者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③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第二章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物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二者促进了生物的演化。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及联系?单叶是在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

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即为小叶柄。

区别: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有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同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常见类型①互生:每节着生1片叶,如樟树②对生:每节相对着生2片叶,如女贞③轮生:每节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如夹竹桃④簇生(从生):节间缩短密接,叶成簇着生在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⑤基生:植物无明显的地上茎,叶从植物贴地面的基部生出,如蒲公英植物的分类系统:①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或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而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方法。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的交叉学科。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植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科的分支,是由德国人——亚历山大·洪保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1807年创建的。

洪保德认为,植物地理学是研究“从赤道到极圈,从海洋深处到永久雪线以下植物的数量、外貌和分布”。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广义理解的植被。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①植物区系地理(也称植物种属地理):主要研究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

②植物生态地理学(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也叫植被地理.:主要研究各地区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以及这些特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③植物历史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变迁,各地植物区系起源和发展历史。

4.植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植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为20km。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是在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植物个体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

植物个体生态学的发展与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因而又称为植物生理-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他不仅研究植物、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更探讨植物、植被的空间变化规律。

因此,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虽与植物生态学有重复,但研究范围更广,研究尺度更大。

所以,植物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边缘性、交叉性显著。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1)植物地理学是认识生物圈的工具。

(2)植物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是改造和保护环境的基础知识、是创造和谐环境的必备工具。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引言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植物的生态作用:1、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2、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4、植物与人类生存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第一节植物分类种是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种内如有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空间区域,据此可划分出变种。

如有一些个体,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没有一定分布区),可列为变型。

种内还可分出若干亚种,即形态变异稳定,分布上或季节上与种内其他个体有隔离的类群。

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植物的命名:林奈的双名法,并使用拉丁文避免词义发生变化和误解,双名即属名加上种名。

植物界的大类群:一、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

1)细菌门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般几微米大小,具纤维素细胞壁,无细胞核。

营养方式:分为寄生细菌和腐生细菌2种。

寄生细菌能致人畜和植物病害;腐生细菌分布最广,生活在动植物的遗体上、土壤、污水、人及动物的消化道中。

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是营养繁殖,一个细菌分为两个细菌。

环境不宜时,细菌可形成芽孢,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

2)蓝藻门蓝藻也是没有细胞核膜的单细胞生物。

它和细菌的主要差别是含有叶绿素a,以及数种类胡萝卜素、藻蓝素。

二、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自养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多为单细胞个体,或为多细胞丝状体、球形体或枝状体。

藻类植物的光合器均具有叶绿素a 和β-胡萝卜素。

大学考试资料-植物地理学整理

大学考试资料-植物地理学整理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一章1、物种: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基本特征: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是生殖隔离的——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与环境的关系:种可在一定环境中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也可能在环境变得对它不利时消亡种群(population):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变种(variety):种内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地域,据此可划分出变种- 变型(form):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P7——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公元1753年)特征: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自然分类法(natural,林奈以后,公元1753年到现在)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3、植物的命名——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

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 ,见《国际植物命名规则》4 、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P15个体发育(ontogeny)——某种植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即为植物的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

系统发育(phylogeny)——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就会停止;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第二章1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植物与生物圈: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二、植物的生态作用1、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2、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4、植物与人类生存三、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种群分布:植物种和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2)植被类型及分布:植被类型与温度带、植被类型与干湿带、植被类型与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与土壤带(3)植物区系:区系成分、区系范围、区系特点、区系演化、区系划分等五、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第一节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化一、植物分类基础知识(一)生物分界学说简介二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三界系统:植物界(Animalia)、动物界(Plantae)、原生生物界(Protista)四界系统: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 (除原生动物外)、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动物、细菌和蓝藻)、真菌界(Fungi)五界系统: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Fungi)(包括真菌和酵母等)、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和蓝藻等)(二)植物分类原则、单位、命名1. 物种种——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相似的植物个体的组合。

2.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依据:人为标准——形态+人为标准——形态+人为标准+其他常见的植物分类按形态结构特点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及地衣)高等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繁殖器官及繁殖方式隐花植物:以孢子繁殖新个体(菌类、藻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显花植物:以种子繁殖产生新个体(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按维管束系统维管束植物(vascular plants):(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非维管束植物(non-vascular plants):(藻、菌、地衣、苔藓)按胚珠位置裸子植物:胚珠裸露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按光合作用色素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

【精品】植物地理学整理

【精品】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1.物种P6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P6)3.植物的命名原则P8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

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第二章1。

植物区系P26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2.世界种P30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

成对种P35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

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1)气候演变(2)地形变化(3)板块运动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9.世界植物区划划分出几个植物区?分别是什么?P49-53(1)泛北极植物区(2)古热带植物区(3)新热带植物区(4)澳大利亚植物区(5)好望角植物区(开普植物区)(6)南极植物区10。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植被。

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的基本规律。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为主的拓展和灭绝等。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为大的某些生物提供的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植物是环境的构造者。

(表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土壤的形成、群落的演替、净化环境等方面。

)第二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2.2细胞类型:原核细胞:直径为0.2~10μm,没有核膜将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隔开,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表示一类生活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

2.3.细胞器:是在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4植物的组织1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2.3植物的器官器官(organ):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器官的类型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茎、叶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 花、果实、种子根的类型一株植物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包含主根及它分支的各级侧根、或不定根或它分支的各级侧根。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者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植物区系:是一定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

3.世界种:少数种类植被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4.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优势层中的优势种成为建群种。

5.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6.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7.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非地带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织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9.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10.隐花植物11.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12.优势种:指群落中占有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13.热补偿点:净光合为零时(CO2收支平衡)的温度,称为热补偿点。

14.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

15.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16.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称为垂直地带性。

17.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18.显花植物19.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20.植物分布区:地球上的每种植物通常都有很多个体,它们分别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这个地域就是该种植物的分布区21.地理残遗种22.光周期现象:指的是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物所持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整理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整理

1、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观察叶片的要素:叶尖、叶缘、叶脉、叶基叶的形态:叶的大小和形状;叶脉及脉序叶序分为: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簇生叶序2、植物分类原则和依据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依据:人为标准——形态+人为标准——系统发育分类3、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1)原核生物(孢子植物又叫隐花植物)基本特征:细胞核无核膜包裹,环形裸露的DNA分子,没有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细菌门、蓝藻门(2)真核藻类、真菌和地衣(孢子植物)基本特征: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器藻类、真菌门、地衣门(3)苔藓与蕨类植物(孢子)基本特征:有了根茎叶分化,孢子繁殖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4)种子植物(显花植物)基本特征: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4、高等植物(茎叶植物、有胚植物)(1)颈卵器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2)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是颈卵器植物到维管束植物的过渡植物。

6、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科属种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描绘种分布区的方法有:点图法;轮廓法;涂斑法世界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植物种特点:真正分布的总面积可能不大,但世界各地均能找到其生存的局部生境;因人畜携带而广布世界各地(草本植物为多);种类极少,一般为盐生植物或淡水植物特有种:分布局限于某一地区范围内的植物种特点地区可大可小,分大陆特有、省域特有、地方特有和局地特有。

7、间断分布区的主要类型(1)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毛茛(2)大陆东西式间断分布(西欧-东亚式间断分布) :铃兰、獐耳细辛(3)大陆-海洋-大陆式间断分布(北美-欧亚间断式分布):斑叶兰、高山露珠草、圆叶鹿蹄草(4)南美-北美间断式分布:山芹菜、香根芹8、物种的形成:异地物种形成;同地物种形成;平行物种形成。

师兄自己整理的植物复习资料范文

师兄自己整理的植物复习资料范文

1、初生生长:顶端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所引起的生长过程。

2.内起源:由植物体的内部组织发育形成新的器官的方式,如侧根的发生。

3.传递细胞:植物体中一类与细胞内外物质转运密切相关的薄壁细胞,其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具有内突生长的细胞壁。

4.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上的上表皮上具有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

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5.凯氏带:种子植物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和径向壁上,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结构,称为凯氏带。

6.异形胞: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叫异行胞,由营养细胞形成,一般比营养细胞大,具有营养繁殖和直接固定大气中游离旦等功能。

7.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为卵式生殖。

8.子实体:高等真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组织体结构,由能育菌丝和营养菌丝组成,其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种而异。

9.颈卵器: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等的雌性生殖器官,特别是在苔藓植物中,其外形似瓶状,上部狭细,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外壁由一层不育细胞组成,中间颈沟内有一列颈沟细胞,腹部外壁由多层不育细胞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大形的卵细胞。

10.同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而且形状相同,称同型叶。

11.珠鳞:松柏纲能育大孢子叶,也叫果鳞或种鳞。

12.真花学说: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简单的孢子叶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绝灭的本内铁树具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

13.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活起直接作用或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14.系统发育:某一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称为系统发育。

15.双名法: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的缩写,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新整理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新整理

《植物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

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

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

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3.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4.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菌。

?????5.真核植物: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

????6.高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7.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无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8、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具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特性。

9.植物分布区: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10.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11.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12.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3.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4.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15.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16.生境: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17.限制因子:那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18.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9.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进而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形成ATP和NADP的过程。

20.种群: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21.最大持续产量:是要使产量达到最大,又不损害持久利用。

22.生物学过捕:如果利用资源使某种生物资源降低到k/2水平以下时,就叫生物学过捕23.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24.生态位重叠: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两个种或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空间上不同程度地相互重叠的现象,称为生态位重叠25.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而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就称为生态位分离(niche separation)。

26.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用K来表示。

27.种内关系:指种群内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8.种间关系:指异种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相互动态(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和进化方向上的相互作用)?????????29.植物群落:指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里,各种植物通过彼此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植物组合,即生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的集合。

3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31.物种多样性:一个群落内物种的数目、每个物种的个体数目以及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

32.生活型谱:群落中的组成,是群落对外界环境最综合的反映指标。

统计某一地区或某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称为生活型谱。

33.群落波动:植物群落年际间发生的变化。

不涉及新种的侵入,是围绕一个平均数的波动。

原因:环境条件、生物活动周期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3、植物的命名法规有哪几种?同物命名、同名异物4.植物界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5、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①光合作用色素②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无保护层保护③无根、茎叶的分化④无胚的形成6、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①无根、茎、叶分化的单细胞体或为丝状体或裸露的原生质团。

②菌类无叶绿素,无光合能力,是异养的原植体植物。

③异养④菌类的原植体植物很简单7、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①由1种真菌和1种藻类共生,少数为1种真菌2种藻类共生②真菌:多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极少数为半知菌③藻类:原核藻类的蓝藻——念珠藻;真核藻类的绿藻—共球藻、橘色藻④营养关系:互惠共生⑤真菌包围藻类细胞,并决定地衣体的形态8. 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1)特征:①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②有花粉管的形成③形成种子④具有裸露的胚珠⑤孢子叶聚生成球花⑥具有多胚现象(2)代表植物: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紫衫纲、买麻藤纲9、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①具有真正的花②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实③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④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⑤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⑥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和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10.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有何区别?(1)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束系统、单细胞的生殖器官、无胚植物、对环境适应力弱、生活在水生、潮湿或动植物体内、主要类群有藻类、菌类、地衣(2)高等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系统、多细胞的生殖器官、有胚植物、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在陆地、主要类群有苔藓、蕨类、种子11、分布区制图有:点图法、轮廓法和涂斑法12.分布区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影响因素(1)形状大小:①高纬度地区:许多植物种的分布区呈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原因:分布地区生存条件的空间变化东西差别小,南北差别较大有关。

②寒带和温带地区:自西向东呈椭圆形原因:南北方向的气候条件尤其温度条件变异较大③热带地区:南北直径较大(2)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历史因素、人为因素13.分布区中心类型:多度中心、发生中心、多样化中心、变异中心、残异中心14、植物分布区的类型及成因?A.广域分布区:有些植物的分布区面积辽阔,通常遍及各大洲,称为广域分布区B.特有分布:是指只生长在某一地区而不在其他地区出现的植物。

成因:古特有种、新特有种、生态特有种、岛屿特有现象、假特有种C.连续分布区:是指某一植物种(或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域内。

D.间断分布区: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分布区称为间断分布区成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迁移说、陆地下沉、大陆漂移说、跳跃式传播、人为影响E.残遗分布区:一个古老种过去曾经具有广阔的分布区,后来由于地质条件或气候条件的变化,现代的分布面积大大缩小或者星散为几个小的分布区,称为残遗分布区F.替代分布区:从相邻两个区域的同样生境起源,或从同一区域的两个不同生境起源的两个近缘分类单位相互取代的现象叫替代现象,它们的分布区是替代分布区成因:①物种在散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生态条件而分化出新的种型②气候的变迁③古地理环境变迁15.植物区系成分包括哪几个?地理成分:根据植物种或其他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可以归为若干分布型。

发生成分: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的区系成分。

迁移成分:按植物种迁移到某一植物区系所在地所循的迁移路线来划分的区系成分,例如,沿某江河流域、海岸线、山脉等。

生态成分:是按植物种的适应生境而定的区系成分。

这类成分对于研究一个植物区系的历史及其所经历的气候变化具有极大意义。

历史成分:根据植物种在某植物区系区域内出现的时间来确定的区系成分。

16.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a.植物种类丰富 b.起源古老c.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4)特有属丰富d.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e.特有植物丰富(2)成因:a.环境演变历史 b.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c.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d.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e.环境条件的多样化17.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a.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b.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c.岛屿年龄的影响18.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

(1)理论:生物向岛屿拓殖速度与岛上种类灭绝速度趋于平衡。

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

(2)指导意义: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

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

但有两点需要说明:①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

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

②对于某些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得更好。

(3)应用a.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b.自然保护区形状确定c.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9.阐明生物入侵的途径及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

(1)途径: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

(2)危害性:a.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c.影响遗传多样性d.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e.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0.生态因子类型及作用特征(1)类型: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作用特征:a.综合性 b.非等价性 c.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d.限定性 e.直接和间接作用21.阐明限制因子原理。

并比较这些原理之间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