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通史整合——先秦时期 共23页PPT资料

高三历史通史整合——先秦时期 共23页PPT资料
指出条社标会准动,荡即的“根三源表,在法于”人)们和违逻背辑了学自(然,建提立出了“无 的伦理苦学干以和及自中我国牺人牲的的思精维方神式,、 为而“治类””的、主“张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上。 汉道德代人以格后产,生逐了渐深湮远没影响失。传。
①其寓言、散文蕴含深刻的哲
历史 儒 年①庄子家传“① 同相百思统的胜提家想思。 ”出争孕想“ ,②鸣育的齐 人提”了哲物 必出奠我学” 须“定的 顺逍国基观 从遥了传础点 自”中统,, 然的国文认,人整化法为不生个中家任应态历的思何破度史政事坏。想文物自③治中在然化认理的本生为的想变质成天基和革上的与础道精都东人,德神是西“对准,相。不中则成国,理后利为历和世去历浪 深 追史代道漫 远 求有进家主 影 精着步学义 响 神非思说色 。 自常想构②彩 由深家成主, 的刻、了张其 倾的超文 向政20影越风 ,治00功对 对响家多。 意义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②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成国为古传代统文化文产化生的了源重头要,影儒响。
•历史通史整合
朝代更替表
横向线索:中国古代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包含的内容?
1、农业:生产力(技术、工具),生产关系(土地所有
经 制,经营方式),农业政策、自然灾害等。 济 2、手工业:矿冶、制瓷、纺织、造船等。
3、商业:货币,城市、政策、对外。
政 1、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 治 2、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法律制度。
水利技术(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手工业: 冶铁业(生铁、块炼钢)
4.商业: 私商崛起,金银为货币,商业都会出现 5.小农经济:特点、评价 6.重农抑商政策:目的、作用
1.思想: 百家争鸣 2.文学:《诗经》、楚辞 3.科技: 哈雷彗星的记录、《石氏星表》、司南(战国)

课件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先秦 (共21张ppt)

课件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先秦 (共21张ppt)
古物

先秦时期的中华 文明和社会变动
回炉重造
内容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 地,是中国早期政治、经济 和思想文化孕育、发展、变 革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 形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转变、国家分裂走向统一的 趋势特别明显。
高考24题选择为先秦时期。政治史,注意 多角度分析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经济史, 纵向把握春秋战国经济大变革对中央集权 制度形成的影响,横向关注经济发展与同 时期政治、思想、军事、人才选拔等的联 系。思想史,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诸子 百家思想的具体主张并做简要评价,注意 古今贯通,从先秦儒学与后世儒学的比较 出发,认识先秦儒学的地位及时代特征, 注意中外联系,对同一时期西方思想家的 思想与先秦思想家思想的比较。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征: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 继承制为核心;家国结合。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 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不 仅是政治隶属关系,还是家族等级 关系。
现象:家谱、宗祠、族规、财产继 承、祭祖;妈祖庙;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作用: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
礼:维护贵族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 和礼仪规定
乐:配合礼而实行的维护等级差别 的乐舞制度。
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 具。
分封制使政治生活等级化,宗法制使宗族生 活政治化,礼乐制使等级观念生活化。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宗法制 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 表里。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1、诸侯争霸,战争频;王室衰微, 分封制崩溃;卿大夫逐渐崛起。 2、通过变法改革,寻求富国强兵 的道路,来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的要求。 3、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 由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由分裂向统一过渡。 4、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是中 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 折。

2020届高三二轮历史通史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39张ppt)

2020届高三二轮历史通史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39张ppt)
A
真题再现
4.(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西周地图
C
真题再现
5.(2013·全国卷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 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B
能力训练
3.《春秋》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 是( )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崩溃 B.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强大 C.周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D.周天子与郑伯进行争霸战争
C
能力训练
12.“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
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关系中长尊幼卑
B.体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
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
A
能力训练
13.“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
行政区划,但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地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如西汉初年的
郡国并行制和明朝初年的封国制。分封制存在反映了

先秦历史 ppt课件

先秦历史 ppt课件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2:从宗法制进步之处考察
•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 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兄弟之 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 常不免有争位之事。特如传弟即尽之后,则嗣 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言之, 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 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 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
3:从宗法制与贵族关系入手考察
(2013·广东高考·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 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 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4:从宗法制对后世的习俗影响入手
• (2016·江苏高考·1)中国传统家族有 “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 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5、特点:
为主
桑、麻等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1、经济 (2)手工业: ①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 名;冶铜。
②商代养蚕缫丝(织机),西周出现斜 纹提花织物。 ③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 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

一先秦时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

一先秦时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属于典型的文献史料。这类史料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反映作者对历史现象的历史解释。阅读此类史料时, 要理解 作者在这段史料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链接高考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47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理解宗法制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封建社会”在古代大致指商周到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在现代指战国到清前期
3.从先秦“封建”的含义到现代“封建社会”概念的形成, 你看到了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 最初的渊源;历史的演变;西学东渐(外来文明的影响); 时代政治的影响;重要历史人物的理论;历史史观的影响等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早期政治制度中权力分散的原因 • 1. 生产力落后,交通、通讯手段无法支持 中央对庞大地区的直接管理 • 2. 诸侯国由血缘部落转化而来,以血缘为 中心,中央无法派遣官员直管理 • 3. 行政技术和人才储备无法支持中央集权
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可知也。”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2.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 具有神权色彩 商朝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 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基本奠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朝代更替: •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2.夏代(约前2070~前1600年),统治中心大致在河南西部· 山西南
——《论语· 为政》
“三代”制度的演变 夏 王位世袭 制 商 周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因”) (“因”) 兄终弟及(“损”) 宗法制(“益”) 内外“服” 内外“服” 内外“服”制 制 制(“因”) (“损”)分封制 (“益”) 商人尚鬼 商人尚鬼(“损”) (“益”) 礼乐制(“益”)
•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1.夏朝: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共47张PPT)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共47张PPT)

史学理论—— 民本思想
命题探究
命题思想一
命题思想二
命题思想三
命题思想四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4.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
解析
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
“克己复礼”本质上是
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
主张恢复维护奴隶主
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
贵族利益的等级制度,
念的是
( D)
故选 D。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
基准考点二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诸子百家争鸣中的对立观点
• 1.治 国上:
• 2.人与自然关系上:
• 3.人生态度上: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知识归纳 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 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 “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 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今天是2014年5月17日 周六 离我们的高考仅有386天
历史一轮复习基本流程
• 1、明确复习范围与要求;
• 2、构建知识体系,整理在积累本上; • 3、阅读教材相关子目文段;
• 4、梳理考点、重难点知识;
• 5、完成真题检测 ;
• 6、自评纠正,补充教材笔记,完善积累本;
知识整合·有认序真研识读记课本! 实现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1)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选2 P4)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宏观视野 明晰发展脉络 主题聚焦 强化关键能力 增分策略 凸显学以致用
内容索引
宏观视野 明晰发展脉络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人群、氏族社会、 历史 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 地位 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
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
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
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点睛 命题依据课标,旧石器时代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 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 社会的门槛。 答案:D
2.(2024·贵州联考)下图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文化遗址 分布及影响范围示意图。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C )
A.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B.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C.呈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据图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及影响范围十分广 泛,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另外,这些文化遗址大部分集中在 中原地区,几大文化遗址交错分布、互相影响,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一体性,因此,图中信息反映了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发展趋势,故选 C项;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材料呈现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 遗址的分布及影响范围,并不能说明中华文明源于该地区,排除A 项;“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是图片反映的部分信息,但不能反映这些 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及影响范围的广泛性,排除B项;我国进入早期国 家阶段是在夏朝,与题干中“新石器时代”不符,排除D项。

《第1课先秦时期》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共27张PPT)

《第1课先秦时期》课件-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共27张PPT)

(2011年文综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 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 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 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 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 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 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年全国卷3,24)“教民亲爱,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0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
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
A.二里头文化的发现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B.考古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考古成果相印证 D.考古发掘是证明历史的最科学的方法

先秦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先秦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楚春秋时即称王:前879;前704 ◆齐威王、魏惠王“徐州相王”:前334年 ◆秦惠文王称王:前325年 ◆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易王称王:前323年
战国时期的变法浪潮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
燕昭王(乐毅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齐威王 邹忌变法
秦孝公 商鞅变法
魏文侯 李悝﹑吴起变法
楚悼王 吴起变法
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生产方式:集体耕种 2. 手工业:冶铸、制瓷、丝织 3. 商业 (三)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的政治
1. 春秋时期 ①概况: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宗法制、分
封制走向瓦解。 ②齐国:管仲改革 ③鲁国:初税亩 2. 战国时期 ①概况:诸侯称王,兼并战争频繁,各国变法,
一、原始社会
二、夏商西周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
约BC.2070
BC.221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约BC.1600 BC.1046 BC.770 BC.475
一、原始社会 1. 原始农业的起源 ①主要作物:南稻北粟 ②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③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 2. 手工业 ①冶铜技术 ②丝织技术 3. 政治 禅让制
【顺义二模2011】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 圆,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皆阴, 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 乱,则民志定,天下治也。” 依据材料,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史实。(4分) 结合所学,指出这样穿着服装的作用。(2分)
史实:穿着服装不可颠倒,要遵守制度;有强烈的等 级观念。(4分) 作用: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君臣庶民、尊卑长幼的关 系。巩固统治者的统治。(任意一点2分)
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 微族的地方。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解析 由材料“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 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礼乐制遭 到破坏,大批思想家宣扬以礼治世,重建社会秩序,故选B项;这一时期礼乐 制受到破坏和冲击,不能夸大为破坏殆尽,排除A项;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兴起, 并未成熟,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以礼治世的主张,并未提及其他思想主张, 不能得出思想文化繁荣的结论,排除D项。
3.(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 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 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D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通览 阶段特征
总特 征
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 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 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
发展
思想 文化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 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实用性科学兴起
核心 要点聚焦
考点1 政治——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知识梳理]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而材料中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 做法破坏了分封制,分封制受到挑战,故选D项;材料中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 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不复存在,排除A项;周天子和楚国国 君的王位仍然是世袭的,排除B项;材料中楚国国君与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 也无法推断是“开始”,排除C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共15张ppt)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先秦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时空定位; 的原因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先秦儒家思想 的发展历程
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和宗法制瓦解
2.先秦科技、文学、艺术的背景;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及特点 • 2.先秦诸子治国思想的异同 •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战国 时期
BC475-BC221
【时空观念】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完成从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 转折,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秩序。
(2)商周时期的社会
• ①政治:殷商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西周实行分封制,克服方国松散性 ,开始向中央集权过渡,早期政治制度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形 成了宗法制与礼乐制度
典型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瓦 解;权力下移,主客易位;争 霸称雄,战争
连绵;新旧交替,下士崛起;改革变法,制度剧变;郡县建立,官僚制兴 ;夷狄杂处,民族融合;诸侯渐少,走向统一 • ②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土地兼并出现;大型水利兴修,农业发展,“工商食官” 被打破,独立工商者产生;商业发 展,中原形成规模较大 的城市;重农 抑商萌芽。 • ③文化:天文、历法、医学水平提高,文字走向成熟“学在官府”被 打破 ,私学兴起,文化 下移;朴素的民本思想 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传 统科技初步发展,凸显 实用性特色。

③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

角度三 分封制度在西周和中国历史上的利弊影响
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期实行了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度
练习
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
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
“商”姓来源于
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
(1)生产工具 ①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② 牛的耕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水利工程 ★ ①春秋:中原地区普遍用 桔槔灌溉农田。楚相孙叔敖在 淮水修建 芍陂。 ②战国: 李主冰持修建都江堰。郑国在秦修建 郑国渠, 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考点一井田制与分封制
井田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周朝的一切土地属于 周王
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
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侯臣下,但他们只有世代享
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土地,且要交纳一定的 贡赋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 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 隶的劳动果实
目的 性质
关注热点:
一个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度
多1 个 角2 度
3
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 周王与诸侯之间围绕分封制产生的权利与义 务关系
分封制度在西周和中国历史上的利弊影响
角度一 考查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
[示例] (2009·北京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
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
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一单元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一单元中

(2)老子
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
②哲学思想: a.认为“ 道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还提出“天法道,道法
自然”的思想。
b.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③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④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 人的 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
1.科技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夏朝
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春秋战国 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 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战国
2.汉字
(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 的起源。
孔子提倡“ 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的同时, 政治主张 逐步改良政治 敬而远之 材施教 主张“ ”和启发诱导; 教育思想 “当仁不让于师”
③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 成完整的 儒家思想 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背景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了一些思想流派 流派 特点 影响 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思想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 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③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始社会
二、夏商西周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
约BC.2070
BC.221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约BC.1600 BC.1046 BC.770 BC.475
一、原始社会 1. 原始农业的起源 ①主要作物:南稻北粟 ②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③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 2. 手工业 ①冶铜技术 ②丝织技术 3. 政治 禅让制
二、夏商西周时期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
1. 夏商国家制度 2. 西周的分封制 3. 西周的宗法制 4. 西周的礼乐制度 5.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夏商西周时期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1. 农业 ①青铜农具和石制农具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
所有权:土地属于国家(周王) 使用权: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济的继续发展 •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
农耕文明由盛转衰
学历史要有问题意识
1. 当时人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背景:一般 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 2. 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内容:概括其 策略与特点。】 3. 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客观影 响?有何启示?【对事件的评价】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的兴起
——《礼记·礼运》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 《尚书·禹贡》
夏后氏官百。 ——《礼记》
西土
北土 东土
南土
※ ※
殷殷 复道 兴衰 ,, 诸诸 侯侯 归或 之不 。至

(武王分封)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
(安定),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追思先圣王,乃褒封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 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混战,
政治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分封制瓦解,社会动荡;各
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 治制度。
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改革。中 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早期农业生产,实行土地国 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以
经济 有制度的井田制;青铜文明 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
辉煌灿烂。
的传统农业出现
古代文明的起源:甲骨文、 “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
文化 历法、青铜艺术。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旧石器时代 180万年-1万年前
采集和渔猎
新石器时代 8000年-3500年前
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河于姆神渡农出,土人的民骨耜众
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 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 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谓小康。
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生产方式:集体耕种 2. 手工业:冶铸、制瓷、丝织 3. 商业 (三)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的政治
1. 春秋时期 ①概况: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宗法制、分
封制走向瓦解。 ②齐国:管仲改革 ③鲁国:初税亩 2. 战国时期 ①概况:诸侯称王,兼并战争频繁,各国变法,
——《尚书大传》 (周公分封)
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克盉 (酒器或盥洗器)
克盉内铭文拓片
文物介绍:1986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商 周遗址。克盉内部有43字铭文。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春秋形势图
中国古代史框架
•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兴起 • 秦汉时期:专制大一统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三)春秋战国的文化
1. 思想:百家争鸣 ①出现的背景 ②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创立 ③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④道家学派 ⑤法家学派 ⑥百家争鸣的意义 2. 科技 ①司南的发明 ②天文学成就 3. 文学和艺术 ①《诗经》和楚辞 ②绘画与戏曲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时代 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 特征
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
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良 渚 文 化 丝 织 品 残 片
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封召公奭于燕。 ——《史记·周本纪》
汉朝画像石影印版(局部)
武王既丧……管叔及群弟乃流言于国曰: “公将不利于孺子” 。
——《尚书·金縢》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 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七年致政成王。
人民渴望统一,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②魏国:李悝变法 ③楚国:吴起变法 ④秦国:商鞅变法 ⑤秦统一六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 (二)春秋战国的经济
1. 农业 ①铁器、牛耕和垄作法 ②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③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④小农经济的形成 ⑤土地兼并问题 2. 民间手工业兴起 3. 商业 ①私营商业兴起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河姆之,使民易之,故
谓神农也。
渡 石
斧 ——《白虎通义》
耤:用足踩耒 华 夏
粟粒和贮粟陶罐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碳化稻谷
旧石器时代 180万年-1万年前
采集和渔猎 农业 革命
新石器时代
种植业、家畜饲养业
8000年-3500年前
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上海2007】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