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浆与变质作用课件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b40ae808a1284ac8504396.png)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第一节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目的要求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
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
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二、喷出作用o(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o(二)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三、侵入作用o(一)深成侵入体o(二)浅成侵入体•四、岩浆岩o(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o(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o(三)岩浆岩的颜色o(四)岩浆岩的分类和分类表的应用重点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讲授重点应放在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上,如什么是岩浆作用;岩浆的主要成分;岩浆在地下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岩浆为什么活动;它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会形成什么岩石。
2.人们如何着手对岩浆进行研究。
3.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的表现特征和产物。
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教学方法本节课用多媒体以讲解为主,叙述为辅进行讲授。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人们是如何着手对地下深处的岩浆作用进行研究的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地考察近代火山现象,研究历史资料。
二是从已经形成的岩浆岩着手去查明岩浆作用的规律。
o(一)岩浆的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
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 S、F、Cl等。
o(二)岩浆(magma)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
普通地质学课件:09(3课时)第九章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课件:09(3课时)第九章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0b277858fb770bf78a55a4.png)
2、岩浆喷出作用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喷出,是现代火山 的主要形式。 按暴烈程度又可分为: 喷出物若以基性熔浆为主,则无爆炸过程(宁静 式)。反之,酸性往往伴随猛烈的爆炸(暴烈 式)。宁静式与暴烈式交替出现则称递变式。
2、岩浆喷出作用
中心式
高180m火幕
1984年5月
Manua Loa V Hawaii
不同粘度的熔浆流动性不同,冷凝后可形成不同类型 的熔岩。
绳状熔岩:基性岩浆黏度低、流动快,冷却慢,
形成薄的、具绳状表面的熔岩。 当岩浆表面凝结成薄壳后,由于薄壳下熔岩的持续流动, 使其表层薄层因拖曳而产生波状起伏或绳状变形。
• 枕状熔岩:当基性岩浆 在海底喷发时,灼热熔 浆的淬火作用及其在海 水中的翻滚,使其变形 成椭球状,冷却后形成 枕状熔岩。
• 少量气体 (0.2~3%),为H2O、CO2、HF、HCl、 H2S等。
三类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玄武岩(基性岩)安山岩(性岩)流纹岩(酸性岩)
45-53%
53-65%
>65%
岩浆的基本特征
岩浆的温度和压力
• 玄武质岩浆(1020~1225ºC),安山质岩浆 (900~990ºC), 流纹质岩浆(735~890ºC) ;n108Pa。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 熔浆成分均匀,冷缩缓慢且地形平坦,其质点会围绕一些 大致呈等间距排列的凝结中心收缩,从而形成垂直于冷凝 面的柱状节理,将岩石分割成多边形柱状体。
• 渣状或块状熔岩:酸性岩浆粘度大、挥发 分多、流速低,当熔浆表面冷凝结成薄壳 后,由于冷却迅速而引起表面强烈收缩, 致使薄壳破裂,并随下伏熔浆的持续流动 而翻滚、粘结。反复多次形成渣状或块状 熔岩。
from Right:D.A. Clague(USGS )
第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PPT课件
![第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5219fb647d27284a7351af.png)
.
7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区别?
当引起变质作用的温度很高,
达到了岩石的熔点,使岩石完全
熔化时,变质作用就转变成岩浆
作用。
界限在于:变质作用时岩石基本处
于固体状态、可能出现局部熔融,但
并未失去其整体性;当岩石基本被熔
融,呈液态时,成为岩浆作用。
.
8
二、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温度、
角岩(hornstone)
.
44
斑点板岩是岩浆侵入 围岩,并高温烘烤周 围的泥岩、凝灰岩等, 受热发生变质的产物。
角岩是位于岩浆侵入高
温烘烤圈中部的泥岩、
粉砂岩、凝灰岩等,受
热发生变质的产物。比
斑点板岩的变质程度略
高,岩石致密、坚硬。
.
45
②原岩为石灰岩变成:大理岩(marble)
大理岩是灰岩受 岩浆侵入体的高 温烘烤后变质的 产物。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三、混合岩化作用(migmatization)
.
63
.
64
.
65
.
66
.
67
四、动力变质作用(dynamicmetamorphism)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重量,显然要比静压力值小。
《基础地质学PPT》14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基础地质学PPT》14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36625da32d7375a4178086.png)
1 岩浆作用
16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当上升的富硅、富含溶解气 体的岩浆到达地表,迅速减 压引起溶解气体强烈膨胀, 产生强烈上冲的稠密的炽热 气体和火山碎屑混合物,在 喷出口上方冷空气中快速上 升形成喷发柱;在喷发柱物 质与周围大气圈密度相等的 高度,喷发柱开始横向伸展, 形成蘑菇状喷发云
1 岩浆作用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26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27
1 岩运 移,侵入周围岩石中, 当岩浆上升驱动力与 负荷压力相等时岩浆 停止上升,而未冲破 地表的岩浆活动
侵入作用形成岩石 称侵入岩
1 岩浆作用
29
★ 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围岩过程中伴生的作用有: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 岩浆熔融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同 化作用 ☆ 岩浆总是沿破碎带向上运移,在同化过程中, 残 留在同化体中未被同化的围岩,称捕虏体 ☆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了自已原有成分的作用, 称混染作用 ☆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互相伴生
1 岩浆作用
30
★ 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围岩过程中伴生的作用有: (2)结晶分异作用
在岩浆冷凝过程中,按矿物熔点的高低依次结晶 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的作用
美国岩石学家鲍温将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重熔后,再让其缓慢 冷凝,证明了结晶分异过程
连续反应系列: 部分先结晶的矿物同剩余岩
浆发生作用,形成化学成分上 连续变化,内部结构无根本变 化的一系列相似矿物
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2 变质作用
38
★ 基本概念 ☆ 变质作用因素
(2)压力
负荷压力: 上覆岩柱
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
2 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ppt课件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039a67915f804d2a16c114.png)
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的类型
按照火山通道的形状进行分类:
熔透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
熔透式喷发deroofing eruption
火山通道不规则、口径很大。 常在地壳发育早期,薄的地壳被地下岩浆
侵入作用、侵入岩、围岩
岩浆侵入作用:指岩浆上升运移 到地壳内岩石中冷凝成岩浆岩的 活动过程。
侵入岩: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 岩石。
围岩:指侵入岩周围的岩石。
(一)深成侵入体
1. 岩基batholith:出露面积大于100km2 的深成侵入体,规模大,与围岩呈不协调 接触。
2. 岩株stock:出露面积小于100km2的 深成侵入体,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下部 常与岩基相连。
似斑状结构
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无定向,无空 洞,矿物紧密结合。
斑杂构造:岩石中不同部位的矿物组合或 颜色存在很大差异,杂乱无章。
条带构造:由不同结构或不同矿物成分的 条带相间平行排列而成的构造。
条带状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的条纹或拉长的气 孔定向排列而成的构造,常见于酸性喷出 岩。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 小不等,但分不出大小悬殊的两组。
岩浆岩的结构-矿物颗粒相对大小
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存在大小 悬殊的两组,大者称斑晶,小的称基质。
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时为斑状结构,常 见于喷出岩或浅成岩中;
基质为显晶质结构时,为似斑状结构,常 见于浅成岩和中深成岩中。
一、火山作用
1、火山作用的概念,火山与人类 2、火山喷发的类型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8ad753524de518974b7d04.png)
侵入岩分类
❖ 根据侵入深度的不同,侵入岩分为:
深成侵入岩(体),深度>3km 浅成侵入岩(体),深度<3km
(一)深成侵入体
❖ 1. 岩基batholith: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深成 侵入体,规模大,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常形成 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褶皱核部隆起地带,常由 花岗岩组成,最大深度可达10~30km。
爆烈式
❖ 又称培雷式。岩浆以 突然的、猛烈爆炸的 形式喷出地表。
❖ 多以中酸性岩浆为主, 由于粘度大,流速低、 冷凝快,常堵塞火山 口而导致爆炸。
递变式❖ 以猛烈式和宁静式喷发交替出现为特
征,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其喷发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三、喷出作用的产物
❖火山喷出物 ❖火山地形
火山喷出物
❖ 2. 岩株stock:出露面积小于100km2的深成侵入 体,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可独立产出,但下部 常与岩基相连,构成岩基顶部突起部分,岩株接 触带上常形成铁、铜、金、银等金属矿床
(二)浅成侵入体 ❖ 1. 岩床sill:又称岩席,指厚度较均匀的与围岩层理面
或顶底板近于平行的层状侵入体,与围岩呈协调接触。 ❖ 2. 岩墙dike:指厚度较稳定,形状较规则,切穿围岩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岩浆作用
❖ 岩浆、岩浆作用 ❖ 岩浆喷出作用 ❖ 岩浆侵入作用 ❖ 岩浆岩的类型和主要的特征
一、岩浆、岩浆作用概述
什么是岩浆?
❖ 岩浆:是由上地幔和 地壳深处形成的,以 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 炽热、粘稠、富含挥 发分的熔融体。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课件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6b0a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f.png)
变质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变质作用的定义
详细描述
变质作用是指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 ,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类型
总结词
变质作用的类型
详细描述
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岩浆活动影响的区域,岩 石在高温下发生重结晶和变质;动力变质作用则是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引起的,使岩石发生破裂和变形;区域 变质作用是在较大区域内广泛发生的变质作用,涉及的岩石种类多,变化范围广。
03
变质岩的特征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板状构造
变质岩中常见的一种构 造,岩石呈板状或板状 集合体,平行或近于平
行排列。
千枚状构造
岩石呈薄片状或薄层状 ,片理或层理清晰,常
有丝绢光泽。
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组 成,呈定向排列,有时 可见矿物呈透镜状、眼
不同类型变质岩的工程性质也不 同,如片麻岩的抗压强度高,而 大理岩则易受化学风化作用的影
响。
变质岩的鉴别方法
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岩石是否为变质岩。
进一步鉴别变质岩的类型,需要结合岩石的产状、分布规律和形成环境等因素进行 综合分析。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手标本观察、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和化学分析等。
02
变质岩的形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接触变质岩的形成
总结词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侵入过程中,由于高温和气相压力作用,使围岩受到物理和 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岩浆岩变质岩课件
![岩浆岩变质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6146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9.png)
目录
• 岩浆岩概述 • 变质岩概述 • 岩浆岩的变质作用 • 变质岩的鉴别与特征 • 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关系 • 实例分析与应用
01
岩浆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或熔岩冷却和固 化形成的岩石。
根据冷却时间和矿物成分,岩浆 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
侵入岩是指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却 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喷出岩 是指岩浆在地表喷发后冷却形成
在高压环境下,岩石的密度和硬度会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岩 石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成分对岩浆岩的影响
硅酸盐矿物的影响
硅酸盐矿物是岩浆岩的主要成分,其 含量和种类直接影响岩石的性质,如 硬度、耐蚀性和加工性质等。
氧化物的影响
氧化物如铁、镁、铝等在岩浆岩中的 含量和比例也会影响岩石的性质,如 颜色、硬度和脆性等。
研究意义与展望
完善岩石学理论
通过对岩浆岩变质岩的研究,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岩石学理论。通过对不同类型岩石的深 入研究,可以揭示岩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指导矿产资源开发
通过对岩浆岩变质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 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主要类型与分布
接触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侵入体与 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温度升 高导致围岩变质形成。常见的接 触变质岩有矽卡岩、角岩和接触
角岩等。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 不同构造单元,由于温度和压力 的差异导致原岩发生变质作用形 成。常见的区域变质岩有片麻岩
、千枚岩、片岩等。
动力变质岩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第八章变质作用课件
![第八章变质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5c5f23551810a6f424861e.png)
第八章变质作用
17
第八章 变质作用
第五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规律
2.变质作用的时间演化规律
●古老的岩石(前寒武纪、5亿年以前)一般都发生了变质,而且 变质较深,常常发生过多次变质,如秦岭地区的岩石普遍发生过3 次变质作用。 ●古生代的变质作用呈条带分布,中新生代变质作用作用发生在板 块结合部位,如海沟—岛弧等。 ●现代变质作用发生在洋脊、海沟地区。
第四节 变质岩特征
(1)典型变质岩常具有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堇青石、硅灰石、透闪石、兰晶石、硅线石、石墨等,它们是变质岩所特有的,而在岩 浆岩和沉积岩中不出现,所以称为变质矿物。 (2)变质岩往往具有十分明显的定向构造,表现为岩石中板状、片状矿物彼此平行定向 排列,和原来的粒状矿物被压扁拉长定向排列,形成板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等。
第八章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方式 *变质作用原理 *变质作用类型 *变质岩特征 *变质作用的基本规律
第八章变质作用
1
第八章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概念
变质作用 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内动力的作用使其变成 另一种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的结果,是使一种岩石转变成另一种新的岩石。新形 成的岩石无论是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均可与原岩不同, 这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定向压力
7
第八章 变质作用
第三节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区域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第八章变质作用
8
第八章 变质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9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资工、地信、地质)2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9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资工、地信、地质)2](https://img.taocdn.com/s3/m/a67904f8ce2f0066f533229e.png)
*双变质带(Paired metamorphic zone)
是板块碰撞带附近特有的现象,是指在海沟附近出现的高压 低温变质带与低压高温变压带成对出现的现象,高压低温变质 带出现于海沟一侧,并以以蓝闪石片岩为标志;低压高温变质 带出现于仰冲板块的火山岛弧部位,并以红柱石和蓝晶石为标 志。他们的平行出现可指示板块运动的方向和海陆位置。
高岭石
石英
叶腊石
Al(Si4O10)(OH)2 → Al2SiO5 + 3SiO2 + H2O
叶腊石 红柱石 石英
(三)交代作用(Metamorphism)
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和固体岩石之
间发生的物质置换作用而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其特征
是:既有物质的带入和带出,又有新矿物的形成。
Na+ + KaAlSiO3O8——NaAlSi3O8 + K+
指在特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固体岩石内部的化学成分重新 组合,结晶成新矿物的过程。其特征是:变质前后,岩石的总 体化学成分不变,无物质的带出与带入。可分为同质多相转变
和脱水(及水化)反应。
(二)变质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
可分为同质多相转变和脱水(及水化)反应。
1.同质多相转变
不包含H2O和CO2的释放或吸收的固相之间的变质反应。 红柱石、 蓝晶石 、夕线石(Al2SiO5)之间的转变
*双变质带(Paired metamorphic zone)
是板块碰撞带附近特有的现象,是指在海沟附近出现的高压 低温变质带与低压高温变压带成对出现的现象,高压低温变质 带出现于海沟一侧,并以以蓝闪石片岩为标志;低压高温变质 带出现于仰冲板块的火山岛弧部位,并以红柱石和蓝晶石为标 志。他们的平行出现可指示板块运动的方向和海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弹
火山角砾岩
2、火山锥的类型 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地形呈锥状,称火山锥。
•熔岩锥:由熔岩组成的火山锥。 •火山碎屑岩锥: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 山锥。 •复合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 的火山锥。 火山锥顶部的圆形低洼部位,称火山口。 与火山口相连的岩浆通道,称火山颈或火 山喉管。
二、侵入作用
常见中规模最大的一类,面积
大于100km2,最大可达数万平方公里。 平面上一般呈长圆形,长数十公里,甚至 几千公里,宽可达100km以上。
岩基一般为中酸性岩浆冷凝而成,多由 粒度较粗成分稳定的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 等组成。
岩株 是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形
岩浆岩:岩浆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是侵入地壳之中或是喷出地表,岩 浆作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相应地,所形成的岩石分别称为侵入岩和喷 出岩(或火山岩)
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 颜色 粘度
酸性岩浆(SiO2>63%)SiO2 中性岩浆(52%~63%) 降低, 基性岩浆(45%~52%) Fe,Mg
(一)岩浆的分异作用
岩浆的分异作用:是指成分均一的岩浆,在 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条件下,由于物理化学 条件的改变,分化为若干成分不同的岩浆的 过程。
分异方式主要有:熔离分异作用、结晶分异 作用和气态分异作用
关于岩浆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 岩浆作用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 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岩浆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次为金属硫化物、非金 属氧化物和挥发组分(H2O、CO2、CO、H2S、 NH4)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 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 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 最后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浅成侵入体的规模一般较小,常见的有岩 床、岩盖、岩墙、岩盆
岩床又称岩席,是厚度较小而面积较大的
层状侵入体,与其顶、底板围岩平行,接 触面平坦,中部稍厚,向边部逐渐变薄以 至尖灭
岩盖(岩盘),是上凸下平的穹窿状侵入
体。由岩盖中部到边部,其厚度迅速变小 而尖灭。岩盖规模一般不大,底部直径约 3~6km,最厚处通常小于1km,地表出 露形态常为圆形、椭圆形
中心式喷发 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
上成点状喷发。按照暴炸强度分为猛烈式、宁静 式、和递变式
裂隙式
中心式
猛烈式又称培雷式
宁静式又称夏威夷式
(二)喷出作用的产物
1、火山喷出物: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1)气态喷出物 气体中以水蒸气为主, 含量常达7O%以上;此外有CO2、 SO2、N2、H2S以及少量CO、H2、 HCl、NH3、NH4Cl、HF等。
岩盆 中央部分厚度大,边缘厚度小,中间微
向下凹的盆状侵入体。岩盆是岩浆侵入到岩层之间, 其底部因受岩浆的重力而下沉,故中央下凹;或岩 浆侵入到构造盆地中形成的
岩墙 厚度比较稳定且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至几十米,长几十米甚至几千 米。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岩墙很少单一产出,常 常是几十条、几百条有规律地分布,形成岩墙群。 岩墙又可称岩脉
成的一种侵入岩体,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 状,接触面较陡,规模较大,面积小于 100km2。可独立产出, 或与岩基相连,为 岩基的顶部突起部分。
(二) 浅成侵人体
是在地下较浅部位(通常为3km以内)形 成的侵入岩体。浅成侵入活动接近地表, 岩浆冷凝较快。矿物结晶颗粒细小,岩石 常为中细粒结构或斑状结构
可分为:火山弹(块)100mm、火山砂 (砾)2—100mm、火山灰0.05—2mm、 火山尘﹤0.05mm四种类型
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经堆积、压实、胶 结或熔结而形成的岩石。
集块岩:由火山弹(块)胶结形成的岩石。
火山角砾岩:由火山砂、火山砾胶结形成的 岩石。
凝灰岩:由火山灰、火山尘胶结形成的岩石。
中性熔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泠凝后形成 安山岩
枕状熔岩 绳 状 熔 岩
枕状熔岩地面露头
冰岛海边玄武岩的多边形柱状节理
福建漳州玄武岩柱状节理
(3)固态喷出物由于气体的膨胀力及其所 产生的冲击作用,使火山喉管及火山口附 近的岩石被炸碎并抛射出来,未冷凝的岩 浆呈团块、细滴喷射出来并在空中或落地 后凝结为固体,称为火山碎屑物,
增高
浅色 矿物 降低, 暗色 矿物 增高
由
密粘
浅 度度
变 深
增减
大小
超基性岩浆(<45%)
一、喷出作用
(一)火山喷发类型 喷出作用又称为火山作用
按火山活动时间分: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 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可分为:
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带
上升,喷溢出地表。分布于大洋中脊、大陆裂谷
岩墙
三、岩浆的演化
原始岩浆是由上地幔以及地壳物质局部熔融而产 生的最初岩浆。原始岩浆从地壳深处上升,通过 各种演化可以派生出种类较多的次生岩浆
原始岩浆的种类总是比较少的,但地壳上分布的 岩浆岩却很多,目前,地表见到的岩浆岩不下百 余种。这主要是由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岩浆 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
(2)液态喷出物称为熔浆。熔浆与岩浆的差 别在于熔浆挥发分较少。熔浆泠凝后形成的岩 石称为熔岩。熔浆分为三类:
基性熔浆(SiO2含量低,挥发组分少,温 度高,泠却慢,粘性小,流动快)泠凝后形成 颜色较深的玄武岩。基性熔浆水下喷发凝固形 成的岩石称枕状熔岩。
酸性熔浆(富含SiO2和挥发组分,K、Na 比Fe、Mg含量高,温度较低,泠却快,粘性 大,流动慢)泠凝后形成颜色较浅的流纹岩
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为侵入作用 侵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浆岩体
称为侵入体 侵入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
用(深度>3km)和浅成侵入作用(<3km), 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 体
(一) 深成侵入体
深成侵入体是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下形 成的岩浆岩体,由于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 均较高,因而岩浆冷凝缓慢,岩石多为全 晶质中粗粒结构,岩体规模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