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巧解追及问题教案修订稿
苏科版四(下)奥数教案第3讲~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
四(下)奥数第3讲~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知识精讲】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处理两个对象之间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本讲我们进一步学习过程更为复杂的三个对象之间的行程问题。
本讲中画线段图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1:甲、乙两车从相距15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请问: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一辆巴士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巴士每小时行5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A、B两艘船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个码头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A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请问:B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基本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1:圆圆、乐乐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向南行驶,圆圆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4千米,乐乐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请问:多少小时后圆圆可以追上乐乐?2:蚂蚁在蜘蛛前面几百米处,同时出发同向而行,蜘蛛每分钟跑55米,蚂蚁每分钟爬1米,10分钟后蜘蛛追上了蚂蚁,请问:开始时蚂蚁距蜘蛛多少米?第二部分:多人相遇例1: 有A、B、C三个人,A每分钟走20米,B每分钟走40米,C每分钟走30米。
甲、乙两地相距3000米。
A从甲地,B、C从乙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请问:A在与B相遇之后多少分钟又与C相遇?练1:有圆圆、乐乐、静静三人,圆圆每秒钟走2米,乐乐每秒钟走4米,静静每秒钟走6米。
A、B 两地相距4800米。
圆圆从A地,乐乐、静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请问:圆圆与静静相遇后多少秒又与乐乐相遇?例2:有A、B、C三人,A每分钟走30米,B每分钟走70米,C每分钟走20米。
四年级奥数第3讲:追及问题-教案
300米,卡尔每分钟跑200米。
两人从起跑线同方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米德第一次追上卡尔?讲解重点:理解环形追及问题第一次追上,路程差就是一圈的长度。
师:仔细读题,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生:他们是围绕着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长跑。
米德每分钟跑300米,卡尔每分钟跑200米。
两人从起跑线同方向出发。
师:条件中我们看到米德跑的比卡尔快,怎么才能够追上卡尔呢?生:只要米德比卡尔多跑了1圈才可以追上。
师:没错,很聪明,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们叫做环形跑道的追及问题。
米德比卡尔多跑了1圈,就是多跑多少米?生:1圈就是400米,说明米德比卡尔多跑400米。
师:我们知道是一个追及问题,问题是经过多长时间米德第一次追上卡尔?要求的是追及问题的什么?生:追及时间。
师:要求追及时间就必须知道什么?生:路程差和速度差。
师:米德比卡尔多跑400米。
就是追及问题中的什么?生:路程差。
师:知道了路程差,速度差怎么求呢?生:根据两人跑步的速度,可知速度差为:300-200=100(米/分钟)。
师:追及时间怎么求?生:由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求得追及时间为400÷(300-200)=4(分钟)。
板书:400÷(300-200)=4(分钟)答:经过4分钟米德第一次追上卡尔。
练习3:(5分)在200米的环形跑道上,欧拉在阿派后面40米处,两人同时同方向出发,欧拉的速度是6米/秒,阿派的速度为8米/秒,问多少秒后阿派第一次追上欧拉?分析:从条件中可以看出阿派的速度比欧拉快,而要我们求经过多长时间阿派第一次追上欧拉,因为欧拉在阿派后面40米同时同方向出发,说明阿派比欧拉多跑了(200-40)米才可以追上,即:(200-40)米就是路程差,再根据两人跑步的速度,可知速度差为:8-6=2(米/秒),再由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求得追及时间。
板书:(200-40)÷(8-6)=80(秒)答:80秒后阿派第一次追上欧拉。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析追及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
3. 追及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追及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道具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追及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类型,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
3. 解题方法:讲解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列出方程、求解答案。
4. 课堂练习:提供几个典型的追及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讨论追及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追及问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直观教具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追及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追及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运用追及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质量。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成长。
《追及问题》教案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有时候他们过于关注解题方法,而忽略了基本概念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追及问题》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追及问题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不过,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生在将追及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时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需要用到速度、时间和路程,但在具体列式时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的理解,形成数重点
《追及问题》教学难点:
1.难点一: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追及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追及问题》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路程、速度和时间”第三节“追及问题”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运用画线段图和列式解答追及问题。
3.掌握解决追及问题的基本策略,如时间差、速度差等。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之追及问题
奥数第七讲行程问题(一)——追及问题四年级奥数教案第七讲行程问题(一)——追及问题解决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在解决追及问题中,我们要抓住一个不变量,即追赶者所用时间与被追赶者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都等于追及时间。
大家还要注意区别“追及距离”与“追赶者追上被追赶者所走的距离”这两个量之间的区别。
就像刚才的例子,“追及距离”为150米,而狗追上兔一共走了3×150=450(米)二、新授课:【例1】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南出发,几分钟后乙追上甲?【思路分析】这道问题是典型的追及问题,求追及时间,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150÷(75-60)=10(分钟)答:10分钟后乙追上甲。
【小结】提醒学生熟练掌握追及问题的三个公式。
【例2】骑车人与行人同一条街同方向前进,行人在骑自行车人前面450米处,行人每分钟步行60米,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后骑自行车的人追上行人,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多少米?【思路分析】这道题目,是同时出发的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要求其中某个速度,就必须先求出速度差,根据公式: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450÷3=150(千米)自行车的速度: 150+60=210(千米)答: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210千米。
【小结】这道题目在于灵活运用追及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求其中任意三个量。
【例3】两辆汽车从A地到B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63 千米,第一辆汽车先行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才出发,问第二辆汽车出发后几小时追上第一辆汽车?【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辆汽车先行2小时后,第二辆汽车才出发,画线段图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辆行2小时的路程为两车的路程差,即54×2=108(千米),两车相差108米,第二辆车去追第一辆车,第二辆车去追第一辆车,第二辆车每小时比第一辆车每多行63-54=9(千米),即为速度差,用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培养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追及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利用图形、表格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分析追及问题;(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概念: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求其中一个物体追上另一个物体的条件及时间。
2. 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1)画图分析法:通过画图直观地展示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距离、速度、时间等关系;(2)方程解答法:根据追及问题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未知数,得出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追及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追及问题中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列方程求解追及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量角器;3. 教学素材:追及问题实例、图形、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追及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引导学生思考追及问题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如速度、时间、距离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2)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表格等直观教具,分析追及问题。
3. 合作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追及问题;(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列方程求解追及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感知追及问题。
(2)利用图形、表格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分析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3)运用公式、方程等数学方法,解决追及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其意义。
2.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 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1)追及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何运用公式、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赛车、跑步等,引导学生感知追及问题。
(2)提问:什么是追及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追及问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追及问题?(2)分享心得:每组汇报解决追及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示范性解题:运用公式、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成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追及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追及问题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其解题思路和方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追击问题解题方法 教案
追及问题解题方法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 -t 图象和x-t 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例:汽车以 12/m s 的加速度启动,同时车后60m 远处有一人以一定的速度0v 匀速追赶要车停下。
已知人在离车小于20m ,且持续时间为2s 喊停车,方能把停车信息传达给司机,问0v 至少要多大?如果以0v =102/m s 的速度追车,人车距离最小值应为多少?分析:车人相距s ,同时同向运动,车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人在后面匀速追赶。
V 追赶者<V 被追赶者 则一定不能追上,假设在追赶过程中经时间t 后两者能处在同一位置,找位移关系列方程,求解t. 若t 有解,说明能处在同一位置,能追上,比较此时的速度,若v1>v2,则会相撞,若v1=v2,则刚好相撞。
若t 无解,说明两者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位置,追不上。
若追不上,当v1=v2时,两者间距最小。
(开始时,速度大的甲在后,在前的乙速度较小,间距越来越小,只有乙速度大于甲速度,间距才能越来越大,故两者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小。
)此情景学生不易理解,可用x-t 图象帮助理解。
有图1可看出二者速度相同时间距最小。
此时向前后各1秒间距小于20米即符合题意要求了。
前后一秒间距离相同可看v-t 图象理解如图2。
解法1:设经t 秒人离车20米则t+1秒二者速度相等相距最近联立60+212at -o v t=20和o v =a (t+1)代入数据解的t=8s o v = 9m/s 解法2:设经t 秒人离车20米联立60+21at 2-0v t=20和 联立60+21a(t+2)2-0v (t+2)=20解得t=8s 和v 0=9m/s解法3: 联立60+212at -o v t=20 和21t t -≥2解得t=8s 和v 0=9m/s 练习:甲、乙两车相距s ,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 2、初速度为v 0的匀加速运动,试讨论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相遇次数与加速度的关系.分析 由于两车同时同向运动,如图故有v 甲=v 0+a 2t , v 乙=a 1t.①当a 1<a 2时,a 1t <a 2t ,可得两车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v 甲>v 乙.由于原来甲在后,乙在前,所以甲、乙两车的距离在不断缩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车必然超过乙车,且甲超过乙后相距越来越大,因此甲、乙两车只能相遇一次.②当a 1=a 2时,a 1t=a 2t ,可得v 甲=v 0+v 乙,同样有v 甲>v 乙,因此甲、乙两车也只能相 遇一次.③当a 1>a 2时,a 1t >a 2t ,v 甲和v 乙的大小关系会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刚开始,a 1t 和a 2t 相差不大且甲有初速v 0,所以v 甲 >v 乙;随着时间的推移,a 1t 和a 2t 相差越来越大;当a 1t-a 2t=v 0时,v 甲=v 乙,接下来a 1t-a 2t >v 0,则有v 甲<v 乙.若在v 甲=v 乙之前,甲车还没有超过乙车,随后由于v 甲<v 乙,甲车就没有机会超过乙车,即两车不相遇;若在v 甲=v 乙 时,两车刚好相遇,随后v 甲<v 乙,甲车又要落后乙车,这样两车只能相遇一次;若在v 甲=v 乙前,甲车已超过乙车,即已相遇过一次,随后由于v 甲<v 乙,甲、乙距离又缩短,直到乙车反超甲车时,再相遇一次,则两车能相遇两次.①当a1<a2时,①式t只有一个正解,则相遇一次.②当a1=a2时t只有一个解,则相遇一次.③当a1>a2时,若v02<2(a1-a2)s,①式无解,即不相遇.若v02=2(a1-a2)s,①式t只有一个解,即相遇一次.若v02>2(a1-a2)s.①式t有两个正解,即相遇两次.解2 利用v-t图象求解.①当a1<a2时,甲、乙两车的运动图线分别为如图4中的Ⅰ和Ⅱ,其中划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t时间内甲车比乙车多发生的位移,若此面积为S,则t时刻甲车追上乙车而相遇,以后在相等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都比乙车多,所以只能相遇一次.②当a1=a2时,甲、乙两车的运动图线分别为如图5中的Ⅰ和Ⅱ,讨论方法同①,所以两车也只能相遇一次.③当a1>a2时,甲、乙两车的运动图线分别为如图6中的Ⅰ和Ⅱ,其中划实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甲车比乙车多发生的位移,划虚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乙车比甲车多发生的位移.若划实斜线部分的面积小于S,说明甲车追不上乙车,则不能相遇;若划实斜线部分的面积等于S,说明甲车刚追上乙车又被反超.则相遇一次;若划实斜线部分的面积大于S.如图中0~t1内划实斜线部分的面积为S,说明t1时刻甲车追上乙车,以后在t1~t时间内,甲车超前乙车的位移为t1~t时间内划实斜线部分的面积,随后在t~t2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发生划虚线部分的面积,如果两者相等,则t2时刻乙车反超甲车,故两车先后相遇两次.这类问题并不难,需要的是细心.首先把可能的情况想全,然后逐一认真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总结一、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问题例如:A追赶B时(如图)若VA>VB,则AB距离缩小;若VA=VB,则AB距离不变;若VA <VB,则AB距离增大;2.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相遇问题就是追及问题2)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代数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3.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二、把握的关系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小学奥数教案-第26讲-追及问题(教)
第一次:甲到 的距离正好就是乙从 出发走的路程.
那么甲、乙两人共走了560米,走了4分钟,两人的速度和为: (米/分)。
第二次:两人距 的距离又相等,只能是甲、乙走过了 点,
且在 点以北走的路程 乙走的总路程.
那么,从第二次甲比乙共多走了560米,共走了 (分钟),
两人的速度差: (米/分),
甲速 乙速 ,显然甲速要比乙速要快;
甲速 乙速 ,解这个和差问题,
甲速 (米/分),乙速 (米/分).
例11、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1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2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千米.下午3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15千米.下午4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7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_________出发.
例1、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
【解析】
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70×12=840(米),
即爸爸要追及的路程为84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距离是840米,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甲开始追乙的时候两车的路程差正好是乙车已经行驶的2小时的路程,
那么根据追及路程和速度差可以求出追及时间,
而追及时间正好是甲车从 地到 地所用的时间,由此可以求出 、 两地的路程,
追及路程为: (千米),
而从A到D则用26分钟,因此,甲走C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
同时,由上图可知,C、D间的路程等于BC加BD.
即等于乙在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与在2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之和,为50×(26+6)=1600(米).
《追及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追及问题》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追及问题中的速度差、时间差等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追及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速度差、时间差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速度差、时间差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提问:如果两个物体同时出发,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会发生什么现象?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种现象叫做追及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追及问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提问:如何计算追及问题的答案?3.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计算速度差和时间差来求解。
4. 引导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强调速度差、时间差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四、巩固(5分钟)1. 出示追及问题的情景图,让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计算。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强调速度差、时间差在追及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1. 出示追及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布置学生思考: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图的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
通过探究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差、时间差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击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追击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减法解决追击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追击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减法解决追击问题。
教学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出示一道追击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例:甲、乙两辆自行车从同一处同时出发,甲每小时行驶10公里,乙每小时行驶12公里。
若两辆自行车在一小时后相遇,那么乙比甲行驶了几公里?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对比不同组的答案。
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让他们认识到寻找两个物体之间的速度差异,并进行计算。
4.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纸上的追击问题练习。
5.引导学生回顾合作讨论的过程,总结解题方法。
6.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道追击问题,要求包含两个物体相遇的情景和速度差异。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解题过程,检查学生的运算方法和答案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追击问题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问题类型,通过这样的练
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奥数追及问题教案
奥数追及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奥数追及问题教案教案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在奥数学习中遇到的追及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追及问题,并能够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追及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追及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追及问题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追及问题的概念和背景 (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追及问题的概念,解释追及问题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了解追及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Step 2: 解决简单的追及问题 (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追及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熟悉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3: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追及问题 (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较复杂的追及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过程和方法。
Step 4: 练习与巩固 (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追及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与反思 (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解题方法和思路。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寻找更多的追及问题,并尝试解决。
2. 学生可以尝试将追及问题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拓展解题思路。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的重点是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解决追及问题,并能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奥数巧解追及问题教案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所授科目:奥数
学生年级:课次:
课 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巧解追及问题
训练目标
追及问题是两物体速度不同,向同一方向运动,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的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走得慢的。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速度差的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有: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解:60÷(26-20)=10(分钟)
答:10分钟后可以追上小刚。
例题 5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跑150米,小狗追上了弟弟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来,问小狗共跑了多少米
2、甲、乙二人在相距36千米的两地同时同向出发,乙在前,每小时行3千米,甲在后,速度是乙的4倍,甲几小时后能追上乙
3、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我军侦察到敌军在我军南面24千米的某地正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南逃窜,我军立即以每小时18千米的速度追及敌人,在追上敌人后只用1个小时就全歼敌军,从开始到追及到全歼敌军,共用了多长时间
例题4小红和小刚二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同方向前进,小红每分钟行26米,小刚每分钟行20米,走了1分钟后,小红因事返回学校,到学校又耽搁1分钟,然后动身追小刚,几分钟后可以追上小刚
分析与解答
小红和小刚共同走了1分钟后,小红返回学校,到校又要用1分钟,在学校又耽搁了1分钟,因此当小红再从学校出发时,小刚从学校已走了3分钟,因此追及路程为:20*3=60米。根据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可得:
分析与解答:
从题意可知,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第二辆车晚开3小时,也就是第一辆车出发3小时后,第二辆车才出发,那么追及路程就是第一辆车3小时所行路程,即:30*3=90(千米)。追及时间也是第二辆车所走的时间。
四年级奥数.火车过桥和火车与人的相遇追击问题讲课稿
四年级奥数.火车过桥和火车与人的相遇追击问题火车过桥和火车与人的相遇追及知识框架火车过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二)、相遇、追及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三)、火车过桥问题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2、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例题精讲【例 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60米每秒的速度前进,它通过一座220米长的大桥用时多少?【巩固】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钟行驶16米,全车通过一条隧道需要90秒钟,求这条隧道长多少米?【例 2】四、五、六3个年级各有100名学生去春游,都分成2列(竖排)并列行进.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分别是1米、2米、3米,年级之间相距5米.他们每分钟都行走90米,整个队伍通过某座桥用4分钟,那么这座桥长米.【巩固】一个车队以 6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 250 米的大桥,共用152秒.已知每辆车长 6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例 3】小红站在铁路旁,一列火车从她身边开过用了 21秒.这列火车长 630米,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1.5 分钟.这座大桥长多少米?【巩固】小胖用两个秒表测一列火车的车速。
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追及问题
课题追及问题年级4授课对象编写人时间学习目标1、弄清楚什么是追及问题2、掌握追及问题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3、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4、灵活运用几个常用的公式学习重点、难点1、会在题目中去找路程差2、在环形跑道上路程差相当于环形跑道的周长3、利用基础原理学会分析并解答较难的追及问题教学过程T (测试)1、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3千米。
甲动身时,乙已走出了9千米。
甲追乙3小时后,改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追乙。
再经过几小时甲能追上乙?2、姐姐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
妹妹从学校回家,每分钟走45米。
如果妹妹比姐姐早动身5分钟。
那么姐妹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求从家到学校有多远?S (归纳)同向行走的一慢一快的两个物体间先有一段距离,由于后者速度快,在某一时刻后者追究上前者,叫做追及问题,其数量关系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E (典例)【例1】小明、小强两人从B城去A城。
小明速度为第小时5千米,小强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
小明出发时,小强已先走了4个小时,小明走了10千米后,决定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
几小时后小明追上小强?【例2】王萍、李丽比赛跳绳,王萍每分钟跳72下,李丽每分钟跳60下,王萍迟跳1分钟,当王萍、李丽跳同样多次时,裁判叫停。
这时两人一共跳了多少次?【例3】上午8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10时,又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为了行驶安全,列车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0千米。
那么,货车最晚应在什么时刻停车让客车通过?【例4】一列火车长150米,以每秒16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130米的大桥。
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需要多少时间?【例5】两列火车行驶在同一方向的铁路上。
其中慢车车身长147米,车速为每秒18米;快车车身长201米,车速为每秒24米。
求快车从后面追上到完全超过慢车需要多少时间?【例6】甲、乙二人练习跑步,如果乙让甲先跑20米,则乙需要跑10秒钟追上甲;如果乙让甲先跑3秒钟,则乙仅用6秒钟就能追上甲。
四年级奥数追及问题学习教案
警察追上小偷所跑的距离
警察比小偷多跑的路程:
150(米)
警察比小偷每分钟多跑:
110-80=30(米)
警察多久能追上小偷: 150÷30=5(分)
第2页/共23页
第三页,共24页。
警察追小偷,警察每分跑110米,小偷 每分跑80米,5分钟追上,警察发现小 偷时小偷与警察相距多少米?
警察(jǐnɡ chá)比小偷每分钟多跑:
追及时间 (shíjiān)
4秒追上 第二次跑步(pǎo bù),我们能求出什么呢?
想想我们追刚及才时求间(出shí什jiā么n)×了速?度差=?
先跑2秒
甲乙第二次的路程差:
2×4=8(米)
哪里是8米呢?速度会求了么?
第18页/共23页
第十九页,共24页。
客车司机与货车司机进行赛车比赛
(bǐsài),如果客车与货车的速度都不变, 那么客车司机让货车司机先开100米,则5 分钟追上货车。若客车让货车先开3分钟 ,则12分钟追上货车,求两车的速度。
画图(huà tú)分西析
东
丙
甲
乙
2分钟
第20页/共23页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竞技3】相遇追及综合应用 甲、乙、丙三人中,甲每分走50米,乙每分走 60米,丙每分走70米。甲、乙二人从东镇,丙 一人从西镇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又经过2 分遇到甲。求:两镇相距多少米?
①先求丙和甲相遇(xiānɡ yù)时所走的路程和。
先求丙和甲相遇时所走的路程和。③最后求乙和丙的相遇路程(即两镇的距离)。 答:两地相距198千米。第22页/共23页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弟
答:家到学校(xuéxiào)有350米远。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追及问题 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类型,它符合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也有它独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追及问题。
二、复习预习1、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流水行船问题和火车过桥几大问题.2、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三、知识讲解1、追及问题的特点:两个物体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出发的地点不同(或者从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可以追上。
2、基本关系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四、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一天早上,小康的爸爸步行去上班,每分钟走90米,5分钟后,小康发现爸爸忘了带公文包,于是骑车去追爸爸,每分钟行180米,经过多少分钟后小康能追上爸爸?【答案】90×5=450(米) 450÷(180-90)=450÷90=5(分钟)答:小康经过5分钟能追上爸爸。
【解析】分析:小康去追爸爸的时候,爸爸已经走了5分钟,也就是走了90×5=450(米),小康在追爸爸的时间里,爸爸也仍在走,小康也在追,那么小康必须用比爸爸快的速度,在追的这段时间里,走完爸爸和他同时走的路,还要再多走450米;又知小康每分钟比爸爸多行180-90=90(米),所以,小康每行1分钟就与爸爸拉近90米,他要比爸爸多行450米,就是求450里面有多少个90,用除法就求出用了多少分钟。
【例题2】【题干】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城出发,向一个方向前进。
汽车在前,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在后,每小时行85千米,经过4小时摩托车追上汽车。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解答】(85-50)×4=140(千米)答:甲乙两城相距14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