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4a5a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f.png)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的比较研究一、简介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公司治理成为国际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比较价值。
本文将通过梳理两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实践,探讨它们的异同和互补,以及在当前环境下对于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和建议。
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通过两大机制来管理和监督公司:董事会和股东。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由独立性强的董事组成,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政策,管理公司的运营和风险,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股东则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和行使投票权来控制公司的决策和经营。
此外,美国还存在一些独立的机构,如审计师、监管机构和独立董事委员会等,用于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
三、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相比于美国,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审批财务报告和利润分配等。
董事会则由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政策,管理公司的运营和风险。
监事会则由监事和独立监事组成,主要负责监督公司董事会的运营和决策,保障股东利益的实现。
四、美国与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1.董事会在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责上,美国和中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在美国,董事会成员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其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较高,可以更好地保障公司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而在中国,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往往存在董事长兼任CEO的情况,造成了部分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独立性不高的问题。
2.股东在股东的参与和权利上,美国和中国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美国,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具有选举董事会成员和行使投票权的权利,可以对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进行明确和直接的监督。
而在中国,股东的权利相对较少,股东大会的议程和投票评议制度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73ec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f.png)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是指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保护股东权益,规范公司经营和管理行为,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方式。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法律制度、制度环境、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1.股东至上: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保护股东权益,关注公司价值最大化。
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行使股东权益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
2.市场导向: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市场竞争和市场导向,强调市场反应和市场监督的重要性。
公司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导向来规范自身行为。
3.独立董事制度:美国公司普遍设立独立董事,以保护股东利益。
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4.高度透明: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公开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成员等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
5.法律制度保障: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受到强大的法律制度保护,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股东利益。
二、日本公司治理模式:1. 主导股东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由主导关系企业(keiretsu)主导,主导关系企业拥有相互持股和相互交流的合作关系。
公司治理由主导关系企业掌控,较为集中。
2.关系人导向: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关系人导向,强调公司与员工、供应商和社会的关系。
公司追求长期发展,维护相关方利益。
3.内部监督: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内部监督,公司通过内部人员和内部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较少依赖外部监管机构。
4.企业联盟: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中企业之间相互联盟,共同开展合作和竞争。
企业联盟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减少风险的作用。
5.均衡发展: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三、欧洲公司治理模式:1.股东与利益相关方平衡: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股东权益和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平衡,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4b4293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c.png)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比较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四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美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以股东为中心的。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董事会主席,且董事会包括内部董事和独立董事。
内部董事通常是公司高管,而独立董事通常是无利益关系的外部人士。
美国公司还设有监事会,负责审查会计事务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美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比较强调公司高管的激励机制和股东治理。
公司高管通常有很高的激励机制,如期权、股票等,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股东治理方面,美国公司通常采用代理投票制度,即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成员,董事会则选择公司高管,同时还要向股东大会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等,以实现对公司决策和管理的监督和约束。
英国公司的治理结构类似于美国公司,也是以股东为中心,但更加注重独立董事的作用。
英国法律要求任何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置独立董事,以保障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英国公司也比较注重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并要求公司公开披露其治理结构和决策情况等。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相对而言较为特殊,与美国和英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日本公司通常采用持股公司制,即由控股公司去管辖其下的子公司,这样就可以集中管理和调配资金和资源。
日本公司为维护公司稳定和员工权益,通常采用“包容型管理”和“终身雇佣制”,即对员工较为保护,在公司决策和管理中也会比较注重内部协调和人际关系等。
德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相对而言比较特殊,通常采用“双重监管模式”,即由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来管理公司。
管理董事会负责公司的具体经营和管理工作,而监事会则负责审查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等。
德国公司还注重与股东和员工的长期利益相关性,公司治理结构也比较注重内部协调和沟通。
启示:从以上比较可见,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差异和特点。
针对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强调股东治理和高管激励。
美、日、德三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美、日、德三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8ba42044a7302768e993952.png)
美 日、 三 国公 司 治 理 结构 的 比较 、 德
谢 静 周 玲
( 庆 工商 大 学 , 庆 4 0 6) 重 重 00 7 摘 要 : 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 g 世纪未出现的最大企业问题。 是 O 它涉及了经营学、 经济学、 法学和理论学等各方面的
问题。不同国家 由于所处 的政治 、 历史 、 经济 、 法律 、 文化等等环境 的不 同, 所面临的公 司治理问题也就不同。但是 , 国的企 各 业发展又是千丝万缕联 系在一起 的。 因此, 认真 的研 究具有代表性 的各 国的公 司治理结构 , 对我 国发展和完善公 司治理结构
为 目标 。 公 司治理结构 的国际 比较研 究 , 日、 、 在 美 欧等先进 国家和 地 区是普遍关注 的问题 , 取得 了一 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 , 也 这些 比较研究都是 围绕发达市场经济制度 的国家 而进 行的 ,向市场
而稳定 的下包生产 系列 、 配给系列和发货系列 的关系 , 往往能覆 盖生 产和流通领域 。而这也使企业之 间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 , 形 成了“ 命运共 同体 ” 。 日本 的治理构建模式 由于内部交易成本 降低 ,又拥 有双重 激励 , 可以最大 限度 地提高 内部管理效率 , 实现资 源最 优配置 , 但 同时存 在忽视 中小股东利益 ,以及家族 的继 承方 式使 得董事 会 在选 择接班 的代 理人 时缺少 有效 的市场机 制约束 等不利 方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关键 词 :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 外部治理
公 司治理 结构 (op rt oe n e又 译法人 治理 结构 、 croa gvma e , e 公 司治理 ) 是一种对 公司进行 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 它不仅规定 了公 司的各个参 与者 , 例如 , 董事会 、 经理层 、 股东 和其他利害相关 者 的责任 和权利分布 ,而且 明确 了决策公 司事 务时所应遵循 的规 则 和程序 。 司治理 的核心是在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 , 公 由于所 有者和经 营者的利益不 一致而产 生的委托 一代理关 系 。 公 司治理 的 目标是 降低代理成本 ,使所有者 不干预公司 的 日常 经 营 ,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 以股东 的利 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文
![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4fab4fc5da50e2524d7f6e.png)
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文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
而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银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有些则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此,研究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功案例,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两种模式的比较1.英美模式由于英国和美国的股市比较发达,银行的中小股东较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强调银行财务数据的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活动。
2.德日模式德国和日本等控制导向型的公司治理则由于银行资本主要于占据支配地位的财团,因而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银行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
客观地说,上述两种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且,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两种模式也在不断互动、不断融合,以进一步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英美模式中,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主导性的投资者,并且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事务,监督公司管理层。
德日模式中外部的监督也在增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稳步发展,许多大型公司也开始公开上市,信息披露在不断加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不断增多。
(二)典型案例从我国商业银行社会定位看,更倾向于德日模式。
因此,下面的介绍将以德日模式的典型代表——德意志银行为例。
德意志银行成立于1870年,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从事全能银行业务,在国际银行业中占据显著地位。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fcadb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2.png)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公司治理是指公司通过内部和外部机制来规范和管理公司运作的体系。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美国、英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了解其异同之处。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以股东为中心。
在美国,股东享有最高权力,可以任命和撤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并参与重大决策的表决权。
公司董事会由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组成,独立董事在制衡和监督执行董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美国还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来保护股东权益,例如《股东权益保护法》,《管理者权利与责任法案》等。
与此同时,美国还强调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公司需要定期公开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以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
英国公司治理结构较为灵活,以董事会为核心。
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注重提高董事会的效能和责任,通过不同机构的相互制衡来保证合理的公司决策。
英国公司董事会通常由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
领导层和非执行董事共同管理公司,并由独立董事监督公司运作。
英国还设立了公司治理协会,致力于制定和推动公司治理实践,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和准则,如《公司治理实践准则》,《董事会行为准则》等。
德国公司治理结构强调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综合决策。
德国采用的“双层制”董事会结构,由经理董事会和监督董事会组成。
经理董事会负责公司运营和决策,监督董事会负责监督和审核经理董事会的工作。
监督董事会由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选出,以保证各方利益平衡。
德国还实行了“公司参与法”,要求公司董事会至少有一半成员是员工代表,以确保员工利益得到充分代表。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相似之处,即重视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强调信息披露与透明度,以及保护股东权益。
然而,由于不同的经济体系和法律体系,三者的公司治理模式仍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更加注重股东权益,强调股东的投票权和产权保护。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更倾向于市场导向,企业更注重实现短期利益和投资回报。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927b5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0.png)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国际比较分析,重点探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比较,揭示了不同体制下的优劣之处,并探讨了各自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美国以董事会独立性和透明度为特点,欧洲注重利益相关者参与和社会责任,亚洲则强调家族控制和长期价值观。
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有助于不同国家吸取经验教训,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透明度。
未来,国际公司治理结构将更加趋向标准化和国际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责任也将更加平衡,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美国、欧洲、亚洲、启示、发展趋势、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概述、特点、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公司内部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更涉及到公司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受到国家文化、法律、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借鉴其优点,吸取其教训,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本文旨在对国际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总结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管理模式,揭示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761d6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2.png)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公司治理是指一种管理结构和制度,旨在确保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权力平衡,保护股东权益,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公司法律框架、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国际比较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总结出一些对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
在公司法律框架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律体系存在差异。
美国的公司法主要以股东权益保护为核心,以民事诉讼为主要手段来维护股东权益;而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法则更加强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通过制定各种内部规则和机构来维护各方权益。
这些差异表明,在制定和完善公司法律框架时,应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的经验,确保法律体系适应本国实际情况,并能够保护各方权益。
在监管机构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的角色和职责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一家独立的监管机构,专门负责监管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而中国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是一家政府部门,承担监管证券市场的职责。
这些差异表明,建立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是推进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市场参与者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和行为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公司治理体系中,股东权益保护程度较高,股东通常会积极参与公司事务,通过行使股东权益来推动公司治理改革;而中国的公司治理体系中,股东参与程度较低,股东通常更加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公司治理的持续监督。
这些差异表明,应鼓励和引导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高股东参与程度和监督能力,推动公司治理改革。
通过对国际比较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
要注重法律框架的完善,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公司法律。
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建立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提高监管能力和效果。
要引导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高股东参与程度和治理能力。
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参与者的治理认知和能力。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ca19eb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b.png)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xx年xx月xx日•引言•国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国外公司治理模式概述•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分析目•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优劣分析•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不同国家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差异公司治理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公司业绩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研究内容比较分析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异同点,探讨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深入了解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优化公司治理模式的建议研究目标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长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目的与目标02国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这种模式下,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通过授权委托的方式,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行使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控股的方式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机构行使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模式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家族成员作为公司的股东和经营者,行使公司的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家族企业的管理通常较为封闭,决策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
股份制企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公司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机构来行使公司的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股份制企业的管理相对较为开放,决策权较为分散。
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跨国公司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等多个层级。
外资企业治理模式通常采用董事会制度,由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层。
外资企业治理模式03国外公司治理模式概述英国公司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分散股东的比重较低,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也较低。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4778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3.png)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对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的认知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本文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点以及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公司治理对比1.股东权利和利益保护在中美两国,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决策权和利润分配权。
然而,在保护股东的利益方面,中美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股东权利被视为最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之一,因此,美国法律对于股东权利保护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例如,美国证券法要求企业公开披露其半年度和全年度财务报表,以便股东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提高股东参与决策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相对欠缺透明度。
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报告应当在半年度和年度内向股东发放,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却不一定公开透明。
在很多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股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股东为了互相获得资源并不惜在股权交易中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美国,这种关系过于密切就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金融制裁。
2.董事会角色差异在企业治理中,董事会是主导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核心机构。
在美国法制中,董事会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和监管职责,代表所有股东对企业管理层实施监督和指导。
此外,美国董事会成员通常为独立董事,不直接与公司经营管理层联系,以确保董事会独立性。
在中国,董事会成员一般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股东大会通常由大股东或管理层控制。
这就导致了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客观关系比较密切,不能独立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同时,中国大多数公司的董事长与公司CEO或总经理一样,都兼任多职位,这种模式常常会导致董事会失去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二、法律制度对比1.法律体系的异同美国法律体系追求的是基于法律的信仰文化,美国法律普遍透明、公正、严谨。
美国的法律制度在解决市场和企业的纷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美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健全的法律环境。
德日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推荐下载
![德日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af17818efd0a79563d1e720c.png)
德日与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系契约,公司是一组合约的联合体,通过这样一组合约起到权力配置功能、制衡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
其目的是在公司经理、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配置权利、责任和义务,以提高经营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
狭义的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规范经理、董事会和股东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安排,在广义上则涉及整个公司范围内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基于上述目的和定义,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具备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委托代理、纵向授权,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的特征。
经济学中所谓的“公司治理”通常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以及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和推行。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历史传统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因而各国之间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和每一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会有所不同。
按投资者行使权利的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在模式上可分为外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两种。
外部控制模式又名英美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以美、英两国为代表。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股权比较分散,持股人对公司的直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极为有限,但资本市场发达,股票的流动性好,这样使得大多数股东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卖掉所持公司股票,即借助股票市场来形成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和对代理人的选择。
内部控制模式又名大陆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以德国、日本两国为代表。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恰好与前一种有些相反: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公司之间大量持股和银行对公司大比例持股,股东有条件对公司进行直接控制和管理而对股票市场的依赖性较小。
所谓公司治二: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点1:英美公司治理结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624f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c.png)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各有不同。
本文将就这五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相关分析。
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股东为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股东为主导,股东拥有投票权,可以对公司的方向、战略和决策进行决定性的影响。
而董事会则履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能,对公司的战略、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监管和指导。
这种模式可以为股东带来更大的收益,但也可能导致公司管理方面的短视行为。
2.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高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很高,高度重视信息披露。
同时,公司的管理、董事、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等的情况也要求公开,保证股东和投资者有相应的知情权。
这一实践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投资者间得到广泛赞誉。
三、英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公司治理重视独立性和多样性英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注重独立性和多样性,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和经验背景,确保公司能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治理内部的任何偏见和陋习。
2.公司治理注重持续发展英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因其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受到广泛好评。
公司的管理和董事会成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和把控,以保证公司能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四、德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监事会参与决策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监事会是至关重要的角色。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选举,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审核与监督,确保公司运营和决策更加透明和合规。
但这种股东和监督机制间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决策难度增大。
2.公司治理重视员工权益德国公司注重员工权益,将员工视为公司利益的关键组成部分。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鼓励员工参与公司决策和公司所有权,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员工在公司的决策制定中提供了更多的发言权。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b4ad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5.png)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是指为了保障股东利益,促进公司持续发展而采取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安排。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法律、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分析美国、欧洲和亚洲三个主要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权益保护为核心,注重市场监管和法律约束。
美国公司治理较为灵活,架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内部审计和信息披露等制度。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股东享有相对较大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监督,其中独立董事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
内部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了公司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二、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欧洲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平衡为特点。
法国、德国等国家采用的是两级董事会制度,分别设立有执行董事会和监事会,两者共同管理公司。
这种模式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平衡,董事会成员不仅代表股东,还包括劳工代表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
欧洲还倡导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和环境影响。
三、亚洲公司治理模式亚洲公司治理模式以家族控制和政府干预为特点。
在东亚地区(如韩国、日本)等国家,家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由家族成员控制董事会和高管层。
家族企业注重长期发展、稳定性和家族荣誉,但也容易出现权力过度集中和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政府干预在亚洲国家尤为突出,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机构等手段参与公司决策和经营。
总体而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以市场力量为导向,重视股东利益保护和市场监管;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亚洲公司治理模式以家族控制和政府干预为特点,家族企业和政府在公司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个模式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模式是提高公司治理效果的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模式是一种概括,实际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
此外,全球化趋势下,公司治理模式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
试比较英、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
![试比较英、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a60706c58fafab069dc0285.png)
试比较英、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关于“公司治理”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合伙企业和公司哪个对经济发展更为有效的判断。
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每一种治理方式都有其特点。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这四个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各有特点,但它们对企业自主创新和企业绩效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 .市场导向性的英美公司治理模式(英、美、加)美英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被称作市场导向型结构或外部控制型治理结构。
既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为基础,公司股东主要依靠有关法律和公司章程,充分利用产品、资本、经理市场的竞争机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激励的模式。
美英公司治理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股东高度分散、流动性强,使得这些股东高度关注股票收益率的升降而非公司经营状况,简而言之,美英公司的股东用简便的“用脚投票”取代费心费力的“用手投票”。
公司治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通过外部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股价的波动性得以实现。
这种治理结构要求有一个庞大、发达、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公司治理把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公司的最高目标,注重分工和制衡,收入中红利的比例较大,资金回流到市场以维持股价。
管理人员的选择本身也是市场行为,流动性很大。
二.全能银行导向性的德国公司治理模式银行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
德国基于“监督职责与经营职责分离”的理念所构建的双层制结构,监事会与董事会并立,两者间实现业务监督和业务执行的分离。
监事会与董事会成员不得交叉,监事会的地位处于董事会之上,以确保其不受董事会和经理层牵制地履行业务及财务的监督职能。
法人间交叉持股也是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德国股票市场只是小而非资本主义化的股票市场,因而大多数公司以银行作为主要的财务支持。
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e39dc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1.png)
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跨国投资成为新时代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不同,跨国投资就需要对不同企业治理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英美法系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在企业治理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便受到了各国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和学习。
一、企业治理概念及意义企业治理可以说是指企业运营和管理的规程和机制,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治理涵盖了企业所有权、管理权、决策权和控制权等各个方面。
一个有良好企业治理的企业,可以有效地保护股东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的基本特点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是指基于英国和美国公司法律制度的企业治理模式。
它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股东主导制度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股东主导制度,即企业所有权和企业治理相分离,股东具有企业所有权,并享有对企业治理的掌控权,而公司的经营管理则交由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
这也就对企业经营和董事会的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独立董事为了减轻股东利益与企业治理的冲突,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独立董事,他们既不受股东影响,也不参与企业管理,只负责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向股东暴露公司治理的薄弱环节和管理问题。
3. 公开透明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要求企业公开透明,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公开、财务报表公开、公司治理结构和程序公开等,这也可以让各利益相关者更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治理情况。
三、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与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 股东主导与权益平衡英美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股东权益,其基于的是以股东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其法律框架和公司制度明确规定了股东在企业治理中所具有的控制权。
而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则注重权益平衡,通过设立多个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平等权力和合作共赢。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83779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0.png)
英美型公司治理模式强调透明 度和公开披露,要求公司定期 公布财务报告和重大决策信息
。
德日型公司治理模式
股权结构
德日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股权相 对集中,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持股比例较高。
董事会结构
公司董事会较大,独立董事占比较低 ,董事会下设监督委员会等机构。
经理人激励
德日型公司治理模式注重经理人的长 期激励机制,通过业绩股票、奖金等 方式激励经理人。
国外公司的治理模式在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方面做得更好,可
以为国内公司提供借鉴。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 2
深入研究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
未来可以对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进行深入研究, 以提供更多的参考。
加强治理实践的探索
未来可以加强公司治理实践的探索,以推动公司 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3
关注新兴市场的公司治理
未来可以关注新兴市场的公司治理,以提供更多 的参考。
03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英美型公司治理模式
股权结构
英美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 股权相对分散,机构投资者和 中小股东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
。
董事会结构
公司董事会相对较小,独立董 事占比较大,董事会下设审计 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 员会等机构。
经理人激励
英美型公司治理模式注重经理 人的激励机制,通过股票期权 、奖金等方式激励经理人。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公司治理模式概述 • 国内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与
借鉴 •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挑战与
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公司治理模式概述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d978f5da8956bec0975e38b.png)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摘要:公式治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目前,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分为:英美市场导向型、日德银行主导型、东南亚家族主导型。
本文分别阐述了这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得出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董事会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国际比较;启示一、英美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该种模式旨在通过公司内部制度安排,使股东和经营者之间权利相互制衡,从而将代理成本降到最低。
英美两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直接干预较少,有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1.基本特征(1)股权结构股权分散,流动性高。
因其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基本持股者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机构持有者是主要持股者。
近些年来,美国个人股东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0%,而英国这一比例为34%。
(2)资本结构融资方式通常以股权融资为主,债券融资为辅,因此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
公司长期资金筹集一般遵循“留存收益-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的顺序。
银行不能成为公司股东,不能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因此,银行融资较为有限,称为“保持距离型融资”。
(3)治理机构设置通常表现为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降低治理成本,股东大会通常通过组建董事会将其权利下放,董事会也会下设各种委员会,帮助董事会行使各种职能。
董事会由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构成,前者一般占据企业董事会成员中的多数,而后者则一般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
2.优势首先,董事会和经营者职权分工合理,经营者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注治理企业。
其次,在该种模式下,股票通常呈现出流动性好的特征,正是由于其流动性,股票投资者能够很容易买进卖出股票,从而降低了其投资风险,同时市场中的资源也能得到更为合理地优化配置。
3.缺陷由于该种治理模式表现出股权分散的特征,致使股东很少直接去监督经营者,正是因为缺少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常常导致“内部控制人”现象的发生。
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
![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d5621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0.png)
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要关注股东利益最大化,还需要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公 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尽管存在共性,但不同国家在公司治 理机制的具体实践上存在差异。例如 ,英美模式强调市场导向和股东利益 最大化,而德日模式则注重银行导向 和债权人利益保护。这些差异反映了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
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的绩效和价值有 重要影响。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 提高公司的透明度,降低代理成本, 增加投资者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公 司的业绩和价值。此外,公司治理机 制还可以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风险 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股权结构的比较
股权集中度
美国公司的股权相对分散,而德 、日等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这 导致了不同的治理模式。
股东类型
美国公司的股东类型主要包括机 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而德、 日等国公司则以银行和保险公司 等金融机构为主要股东。
董事会制度的比较
董事会规模
美国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相对较大,而 德、日等国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相对较 小。
02
英美公司治理机制
英国公司治理机制
股权结构
英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机构投资者占比较 大,个人投资者占比较小。
董事会制度
英国公司通常设立董事会来负责公司的决策和监督 ,董事会成员由股东选举产生,对股东负责。
外部监管
英国公司治理机制中,监管机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 和运作进行监管,确保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 德规范。
从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机制中得到的启示
股权结构多元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8fd2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a.png)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全球易位的转移,各国企业的治理模式也逐渐呈现出各自特色。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世界中,企业治理模式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相较于较为成熟的西方企业,亚洲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在人事安排、资本运作、公司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比研究中、美、日、欧四个地区主要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世界经济中不同国家企业的表现。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美国公司的治理模式以股份公司治理为主,股东是公司所有权的主要来源。
通过股东大会来控制公司的管理。
美国公司管理中的管理层不再是公司所有人,而是公司的代理人。
在美国,公司的管理和董事会由董事任命,董事是由股东选出的,他们负责监督管理层及其决策。
此外,美国公司有着相对严格的财务会计标准,公开透明度高、股东参与程度高、法律制度健全、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
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的治理模式以“企业为中心”的思想为主导。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公司各股东只有很少的权利、股票交易不发生股份转移、公司与银行往来等方面的规定,形成了市场运行的惯例。
在日本,企业主要由经理人和股东构成。
经理人作为企业的代表人,拥有公司的许多权力,股东如果要达成与之约定的议案就必须获得经理人的同意。
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利益平衡为核心,不是快速的追求股东的利益回报,而是要根据公司整体效益和日本社会的利益来考虑。
三、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国公司治理模式以董事会及经理人制度为主,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多的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是指董事会成员中不属于公司管理层或经营范围内的外部人士,它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公司董事会的公正性、独立性。
此外,除了公司董事会,中国还设置了监事会,主要的职责是对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公司的公平和公正。
但是,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包括内外控制机制较为保守、股权分散度较低、缺乏竞争的激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典型模式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与组织控制型的日德模式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典型模式,二者形成与发展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并因此呈现鲜明的导向差异。
前者基于公司股权的高度分散与股票的流通便畅,强调通过股东“用脚投票”机制和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而实现对公司行为的约束与对代理人的选择及监控;后者则囿于股票市场的有限融资与股票的流通困难,呈现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和基于相互持股的法人组织对公司及其代理人实施长期的内在控制。
1.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市场主导型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信奉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导向,其在英、美、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盎格鲁萨克逊(Anglo-Saxon)诸国盛行,英美模式是其中的典型。
追根溯源,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根植于18世纪末,其时,两国证券市场业已非常发达,大量企业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存在,其股权高度分散并容易流通。
公司股东依托庞大且发达的自由资本市场,根据公司股票的涨落,在通过股票买卖的方式抑或“用脚投票”的机制而实现其对公司影响的同时,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活跃,并以此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约束。
外部发达的资本市场及其作用机制无疑是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得以根植并在发展中得到强化的根源力量。
尽管美国公司的机构持股力量在最近的20余年增长明显,但银行、保险公司及互助基金等机构持股势力的膨胀却受到了系列相关法律与法规的抑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亦因此依旧弱小。
2.组织控制型的日德模式组织控制型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德国、瑞士、奥地利与荷兰等诸多欧陆国家和东亚日本得到了极好的发展,组织内在控制是日德模式的典型特征:其一,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持有公司巨额股份或给公司贷以巨款而对公司及代理人进行实际控制;抑或,其二,公司及代理人决策受到基于公司之间环形持股的法人组织的支配。
在日本,银行基于特殊的主银行制度,依其对公司的长期贷款与直接持股而实现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持股则抑制公司的独立决策,而公司之间与主银行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则又挡住了资本市场对其各自的压力;在德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样主导公司融资及公司控制,大银行常依其在公司的巨额持股与对小股东投票权行使的代理而主宰公司的重要决策机构监事会,并以此对代理人施压与激励,同时,大银行尚以其对公司巨额投资的长期化限制公司股票交易的数量。
显然,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公司之间和银行之间的相互交叉持股及德国的监事会,作为不同的制度安排,实质上都已经成为某种形式与程度上的组织控制。
另外,日德模式对公司长期利益与集体主义的信奉,亦使其组织控制机制得到了强化。
尽管世界金融市场的介入与主银行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对公司主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性一时尚难以使主银行制度的核心作用很快消退。
公司选择激励与约束代理人的方式主要依赖市场机制抑或更多借助组织行为,决定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导向的区别。
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管,而组织控制型的日德模式则更多体现为组织机构的内部监管。
两种模式的导向差异源于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及其中的公司经营导向、相关的法律环境和文化理念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区别。
前者主要根植与发展于自由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竞争,信奉股东财富最大化;后者则更多形成与发展于混合市场经济,长期利益与集体主义是其得以生长的文化理念支持。
鉴于两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导向的区别源于其各自形成与发展的制度环境差异,市场主导与组织控制导向难以区分其间的优劣,抑或生成与发展于不同制度环境的二者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二、两种模式的代理人约束差异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代理人约束机制旨在监控处于委托代理契约不完全关系之中的代理人行为。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根植与发展于不同的制度环境而呈现鲜明的导向区别,其公司代理人约束机制亦因此各自偏重不同的内容而差异明显。
1.资本市场作为公司代理人约束机制的重要理论内容,资本市场在西方不同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下的实际功能却迥异。
在英美诸国,广泛分散的股东因其持股份额相对过小与信息不对称,常无以对公司实行直接监管,而主要依赖资本市场的作用机制,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代理人施压;此外,公司因经营惨淡而被敌意接管(hostile takeover)将直接导致代理人的解职。
但在日德诸国,集中公司主要股权的机构却直接对代理人的经营与管理实施影响,即使出现失误亦不寻求资本市场来解决问题;而且,公司持股各方寻求公司的长期发展与利益,因此,股价的短时下降并不能使代理人立即面临解职风险。
2.董事会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包括必要时更换代理人,因此,董事会理论上对代理人具有约束作用,但是,董事会的构成与地位在西方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中却有所区别。
在英美国家,组成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一般分别由代理人抑或经理与外部董事担任,其中,外部董事以其在董事会的较大权力,在必要时能对公司的人事安排作出重大调整;德国公司则设相互分离的监事会(supervisory board)和理事会( management board),并以此组成公司的“两极制的董事会”,其中,理事会相当于英美模式之中的经理班子,而股东代表与雇员代表几乎各占一半的监事会则负责监督与高层决策,并因其实行“劳资共决制”而具有广泛的控制功能,尤其监事会中的银行代表常给代理人施以巨压而保证监事会的强约束性;日本的董事会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非股东的执行董事依其在董事会中所占的较大比重,而对代理人施压。
3.债权人债权人理论上具有通过“理性预期”迫使代理人承担“代理成本”的能力,其对代理人的约束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代理人必须按时向债权人偿还本息,否则将受到惩罚;其二,破产机制迫使代理人进行经营与自我约束。
在美国,诸多大公司主要依赖债券融资,高度分散的债权人因信息不对称与基于搭便车(free-rider) 的考虑,仅关心其本息到期偿还,却很少关注公司的实际经营,更不在乎公司的破产、清算抑或兼并,债权人因此并未对公司代理人构成明显的强力约束;在日德模式之下,作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兼最大的债权人,银行依其在董事会或监事会的地位,较易获得内部信息,常通过对代理人施压而按自己明确的利益动机处理企业的经营与财务危机问题,其中,公司代理人无疑受到了债权人的强力约束。
4.代理人市场完全竞争的代理人市场有助于将能干尽职的代理人与无能懒惰的代理人加以区别,前者能够获取高薪与晋升,后者则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
在英美,股东“用脚投票”机制和资本市场上的敌意接管对代理人的经营失误具有很强的惩罚;但在日德,经营与管理的失误多借助内部解决,但其内部代理人市场发达,高层主管一般源于公司内部的逐步提升,以此求得其组织与人事的稳定,尤其是日本的企业文化尚强烈抵制敌意接管。
显然,在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代理人市场对代理人的约束存在显著差别。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代理人约束机制的差异。
在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之下,外部资本市场与代理人市场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代理人积极开展经营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股东“用脚投票”与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容易导致代理人注重公司短期经营而忽视公司长期发展,另外,频繁的公司接管与破产行为尚可能造成经济的动荡与资源的浪费;在组织控制型的日德模式之下,公司代理人约束机制实则为一种组织行为抑或机构直接控制机制,身兼股东与债权人身份的金融机构以及基于环形持股的法人组织,以直接干预而非寻求市场的方式对代理人施压,但是,在日德模式之下的代理人因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而注重公司的长期规划与发展,另外,外部监管的缺乏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不发达容易导致公司内部管理的松懈与“内部人控制”,不过,金融机构对其处于财务危机中的公司的救助与支持,能够避免因公司破产而引起较大的社会成本。
因此,尽管难以区分不同模式之下的代理人约束机制之间的优劣,但其间的区别将明显导致代理人行为、公司经营理念与导向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社会成本的差异。
三、两种模式的代理人激励差异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代理人的“激励-约束相容”意指代理人在受到激励的同时,尚对自己的经营与个人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
作为“激励-约束相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问题主要涉及激励的形式及效果。
西方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下的代理人激励机制的差异同样带有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导向区别的烙印。
1.激励形式两种模式的代理人激励机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激励形式上。
英、美两国对其经理人员的激励主要通过经济收入来进行。
美国经理人员的收入共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基本工资与福利;其二,与季度或年度利润等短期效益指标挂钩的奖金;其三,股票、股票期权等与中长期盈利挂钩的奖励。
其中,前两部分占经理收入的比例不大,企业高层经理的实际收入绝大部分往往来自其股票期权。
据统计,在《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家的美国企业之中,有90%已向其高级主管采用股票期权报酬制度。
股票与股票期权的方式使公司绩效与经理报酬相联系,其目的在于使经理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
在日德两国,相对而言,更大程度上为精神激励,在日本尤为如此。
日本公司对其经理设计的报酬机制为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年功序列制,经理报酬主要是工资与奖金,公司常以职位升迁的方式激励经理人员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努力工作。
虽然有的日本公司亦给其经理人员一定的股票与股票期权,但这并未构成其经理报酬的主要组成部分。
2.激励效果两种模式的代理人激励机制的差异尚体现在其激励效果上。
从经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来看,1995 年,美国大企业总经理平均年收入相当于其普通员工人均收入的41倍,而同期日本的这一差距仅为5倍左右。
但是,美国经理常依其发达的经理市场频繁流动,而日本经理则基于年功序列制而很少“跳槽”。
美国公司经理与普通员工收入的巨额差距表明,物质激励的手段有利于其股东财富最大化,日本公司经理的“从一而终”则表明,公司对精神激励的偏重有利于其经理为公司的发展而长期努力。
激励形式与激励效果的差别体现了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下激励机制的差异,亦折射出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下的经营导向以及其所处的文化价值理念氛围。
美国物质激励的形式与效果是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导向及个人价值主义的体现;日本精神激励的偏重则是其公司整体与长期利益导向以及集体主义观念的反映。
因此,尽管物质与精神形式均是激励机制得以构建的重要层面,但对激励形式选择及其程度的驾驶必须从相应的实际环境出发,以期激励机制能够得到相应的公司经营导向与文化价值理念的支持与强化。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构建作为一种微观制度安排,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与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