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篇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辅导中、下等生,让他们能跟得上,打好基础。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学,不妨写一篇六年级英语教案和我们分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下面作者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掌握单词及字母:boy,girl,egg,fan,Ee,Ff学生可理解使用句型:Are you Kitty? Yes,I am.,I am not.Teaching Importances(教学重点)boy,girl,egg,fan,Ee,FfTeaching Difficulties(教学难点)Are you Kitty? Yes,I am.,I am not.Cultiv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Points(养成教育训练点):继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勇于表现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英语。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游戏法,小组竞赛法,情境法Teaching Tools(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Pre—task preparations1.播放音乐,带领学生朗读儿歌,感受Are you …?句型。
Are you a boy?Are you a boy?Yes,I am.am.Are you a girl?Are you a girl?No,I'm not.No,I'm not.2.请个别学生用课时一学过的句子介绍自己。
S1:Hi,I'm…(name)'m a… (boy).While-task procedures1.出示Listen and say的图片,播放录音或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跟读对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两先两后学导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2)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乘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运用这个规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难点则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个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学生们需要用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假设我们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4千克,那么2个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学生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计算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将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例子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答案:1. 1/6,1/4,4/15。
2. 例子:假设一本书有120页,已经看了1/4,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解题过程:120乘以3/4等于90,所以还剩下90页没有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下一步,我会通过更多的案例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乘法。
我还会引导学生将分数乘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比如代数和几何,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
这个情景是关于苹果重量的计算。
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时,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在讲解分数乘法时,我不仅口头叙述了运算规则,还通过动画和图示的方式进行了展示。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唱歌《我的中国心》|人教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对“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设置还不够开放,有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合唱水平;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学唱《我的中国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方法技能: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这首歌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欣赏这首歌曲,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引导。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爱国情感的经历,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对歌曲背景和情感内涵的讲解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在演唱时未能充分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
2.教学难点
-歌曲中部分旋律、节奏的准确性,如旋律的升降、节奏的变化;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2. 掌握法律和道德的关系;3. 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内容1. 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关系;2. 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的介绍;3. 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思考,引导他们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
3. 案例分析-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讨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惯和决策能力。
5. 总结和评价-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达到的教学目标。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继续研究和实践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资源- 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案例分析材料- 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设计- 学生评价表格五、教学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学生在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反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方式,培养了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决策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准备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丁香的美丽姿态,学习作者从各个角度描绘丁香的方法。
3、赏析文中悟花的相关语句,理解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代表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傲岸长青。
你能再举出几例吗?那你知道丁香代表什么呢?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散读文章要求:(1)标明小节(2)圈出读不准的字音,不懂的词句。
预设:朦胧、参差、斗室、(3)圏划出文中与标题“丁香结”有关的句子。
2、散读交流。
(1)理清字的读音以及学生看不懂的诗句。
预设:“芭蕉不展丁香结”: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丁香空结雨种愁”: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2)“丁香结”有关的句子几乎都集中在第4到6段。
预设:这篇文章可以按照这个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花,第二层写结。
(3)结合文中插图明确“丁香结”的意思。
结合诗句了解古代赋予它“愁怨”的寓意。
3、那么作者要写的是丁香结,为什么还要写前三节呢?让我们重点来赏析文章的前三节。
三、细读文章,赏“丁香之美”1、散读第1到3段。
(1)带感情地朗读,注意语速。
(2)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简要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预设:“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用雪白来代指丁香花,表现了花的洁白;“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探究课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等方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题2:科学探究的技巧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物质组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组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物质组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
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
【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含“雨”的诗句,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会意-入境-悟情,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圆”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如直径、半径等。
2. 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体,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3. 圆的直径与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5. 圆的面积: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面积。
6. 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画法,如使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画法技巧。
7. 应用与拓展:出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圆的周长:C = 2πr圆的面积:A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5cm答案:周长:C = 2πr = 2π × 5 = 31.4cm面积:A = πr² = π × 5² = 78.5cm²2. 题目:画一个半径为8cm的圆。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自然界的多样性。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自然界的秘密。
-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自然界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2.2 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观察和实验- 探究生物的生存环境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1.3.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讨论法1.5 教学准备- 生物标本- 实验器材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 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1.6.2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规律。
1.6.3 课堂讨论- 学生展示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1.6.4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生活中的科学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光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2.2.2 生活中的科学技能- 实验操作- 数据分析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生活中的科学技能。
2.3.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实践法2.5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数据收集工具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
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
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阅读与写作》中的文章《草原》、《丁香结》、《竹石》以及《文言文二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草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 《丁香结》: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会通过找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3. 《竹石》: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古诗。
4. 《文言文二则》: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3. 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阅读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
(2)学习《丁香结》,通过找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旨,进行阅读分析。
(3)学习《竹石》,体会诗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学习《文言文二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3. 随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巩固词语记忆。
(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4. 小组讨论: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草原》:词语积累,表达方法2. 《丁香结》:关键词句,文章主旨3. 《竹石》:诗的意境,情感表达4. 《文言文二则》:文言词汇,阅读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画,并配以文字说明。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探究新知。
篇一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2/9×3。
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
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劳动】六年级上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劳动项目一《使用洗衣机》教学设计内容评价互评家长评价了解使用洗衣机的方法学会使用洗衣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拓展天地1.今天,同学们学会使用波轮洗衣机了,大家还知道其他种类的洗衣机吗?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操作要点吗?视频:全自动洗衣机使用方法2.洗衣前,要先按照衣物的洗涤标志区分洗涤模式。
你知道下面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水温注意标志,30、40、60、95是温度上限,超过或低于会损坏衣服。
手洗标志不可熨烫标志中温熨烫标志热水机洗标志学习拓展延伸,了解各种衣物的洗涤方法;手洗和机洗的不同。
知,并能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使用洗衣机刷牙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养成清洁、爱作价为讲的好习惯!低温转融干燥洗涤漂白标志不可干洗标志缓和干洗标志视频:认识衣服上洗涤标志是什么和衣服上的洗涤标志是什么意思。
3.说一说,各类衣服的洗涤方法?视频《各类衣服的洗涤方法》。
4.手洗衣物和机洗衣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比如说床单、窗帘等这些不好洗的大件衣物可以机洗,干洗就不行,会很累,而且洗不干净;内衣裤、袜子这些小件衣物可以手洗,省电又省水。
课堂练习说一说,第一次使用洗衣机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想一想,做一做完成随堂练习题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了解使用洗衣机的方法,洗衣机不费力气就能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真是省时省力。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使用洗衣机使用洗衣机的方法步骤劳动收获劳动评价拓展园地劳动项目二《晾晒被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列方程解决图表问题时的步骤是什么?
4.专项练习。
说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
①苹果有42箱,是梨箱数的3倍。
②学校体育室有篮球35只,比排球多18只。
③科技书比故事书少40本,科技书有100本。
④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的高度的2倍少22米。
学生回忆、交流后
指名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后相机(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题目中相关的文字下作出标注,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小学备课纸
年级
六
班级
1
案序
101
课型
新授
作者
刘鹏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8月29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这是经过长假之后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方程的知识记忆不太清晰。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准备,便于学生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教学例1
1、谈话: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海 安 县 雅 周 镇 王 垛 小 学 备 课 纸
年级
六
班级
1
案序
102
课型
新授
作者
刘鹏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课时
第二课时
时间
8月29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前复习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教后反思
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并思考
1审题、(四读)
2、找数量关系式(抓关键字、词、句)
3、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解决问题方法并立式计算
4、检验作答
学生先自主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式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引导学生关注: 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 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读取信息
全班交流。
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等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交流时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情感与态度
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学重点
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
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独立思考后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3、做练习一第2题
4、做练习一第3题
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独立完成。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会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会的方法继续求解。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7、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