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现代电力电子学课件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学实验ppt课件第041到310页

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学实验ppt课件第041到310页
返回
实验一
3)断开电源,用指针式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R1、R2的电阻值,记入表1-1。 4)利用数字式万用表重复上述第二、第三 步操作,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1。
表1-1
U (V) 指 式 数 式 针 表 字 表 U1 (V) U2 (V) I (mA) R1 (Ω) R2 (Ω)
返回
实验一
I

mA
返回
实验一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电路板(含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2.直流稳压电源
3.万用表
4.直流毫安表
返回
实验一
三、实验内容 1.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1) 按图1-1接线(10V直流电源由直流稳 压电源提供),用万用表判断开关S的通断 位置。 2) 接通电源和开关S,用指针式万用表的 直流电压档测量电源电压U和电阻电压U1 、U2;断开开关S,接入直流毫安表(或万 用表的直流电流档)测量电流。将上述测 量结果记入表1-1。
200Ω mA R + + U ●
I

Us
-
V
被 测 元 件
图1-3
返回
实验一 表1-6 线性电阻 (1 kΩ ) 白炽灯泡 (6.3V) 二极管 U(V) 0 1 2 4 6 8 10 … 0 1 2 3 4 5 6 6.3 0 0.2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
返回
实验四
实验四 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 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返回
实验四
二、实验设备 1. 实验电路板 2. 三相交流电源(220V) 3. 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 交流电流表 5. 功率表 6. 单掷刀开关 7. 电流插头、插座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Chapter3-part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Chapter3-part2

Subinterval 2
13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Subinterval 3
14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Inductor volt-second balance
15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18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Buck converter M(D,K)
19
3.4 Boost converter in DCM
20
3.4 Boost converter in DCM
Mode boundary
21
3.4 Boost converter in DCM
10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11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Subinterval 1
12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Summary: mode boundary
9
3.3.2 Analysis of DCM buck converter M(D,K)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the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Inductor volt-second balance
Mode boundary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第2部分(DC-AC)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第2部分(DC-AC)

uBO 2U d i1 = iT1 = 0, i3 = iT3 = iB = = , i5 = iT5 = 0 Rb 3R
• 入端电流
2U d iβ = i1 + i3 + i5 = 3R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1
• 输出相电压为六阶梯波,输出线电压为四阶梯波 输出相电压为六阶梯波,输出线电压为四阶梯波, 相电压为六阶梯波 线电压为四阶梯波 将它们用傅立叶展开: 将它们用傅立叶展开:
电路工作模式分析: 电路工作模式分析:
按照上述门极驱动时序,三相半桥电路任一时刻都有且只 有三个器件导通,分别是两个上管一个下管导通,或者一个 上管两个下管导通。 根据不同的控制模式 负载特性 控制模式和负载特性 控制模式 负载特性电路共有四种工作状态: 三个主开关载流,两个主开关和一个续流二极管载流,一个 主开关和两个续流二极管载流,【三个续流二极管载流 三个续流二极管载流】。 三个续流二极管载流 三相方波逆变电路中只可能出现前三种工作状态。 前三种工作状态 三相方波逆变电路中只可能出现前三种工作状态。
π

输出电压基波有效值: 输出电压基波有效值:
U A01m 2U d U A01 = = =0.451U d π 2
π

U A0
输出电压有效值: 输出电压有效值:
1 = 2π
6U d U AB1m U AB1 = = =0.78U d π 2
1 = 2π



0
2 u dω t = U d =0.471U d 3
• 输出电压谐波指标较方波逆变大为改善,最低次 谐波接近开关频率,输出滤波器尺寸大为降低; • 输出电压可调; • 输出抗三相不对称负载能力差,可以利用母线中 点形成三相四线输出。 • 直流电压利用率较低, 改善方法:过调制、3次谐波(零序分量)注入、 改善方法 输出变压器匹配等。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ppt 52页)(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ppt 52页)(1)

2020/10/21
43
第一章 绪论
分析电力电子电路的方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 相对简单的主电路与相对复杂的控制电路
• 开关器件的多•样认性为控制器的工作是理想 • 开关器件特性•的在复电杂路性图中不画出
2020/10/21
44
第一章 绪论
分析电力电子电路的方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2020/10/21
14
第一章 绪论
电能形态的多样性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2020/10/21
15
第一章 绪论
电能形态的多样性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2020/10/21
16
第一章 绪论
与电能形态转换有关的问题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 电能总是与其它能量形式的相互转换 • 与几乎所有“电类”工程师从事的工作有关 • 不同的应用对不同电能形态的需求 • 广阔的应用领域 • 实现的可能性
20
第一章 绪论
与电能形态转换有关的问题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 电能总是与其它能量形式的相互转换
• 与几乎所有“电类”工程师从事的工作有关 遍及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
• 不同各的环应节用对不同电能形态的需求
• 广阔的应用领域
• 实现的可能性
2020/10/21
21
第一章 绪论
与电能形态转换有关的问题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控制器:换流器中几乎必不可少
2020/10/21
25
第一章 绪论
换流器效率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
• 高效率:低损耗的换流器
效率: • 低损耗:换流器体积小、重量轻

[工学]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6章

[工学]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6章

第6章交流-交流变换技术z交流-交流变换电路把一种形式的交流电变成为另一种形式交流电的电路,在进行交流-交流变换时,可以改变电压或电流的幅值、频率和相数等,如航空电源、交流电机调速等应用场合。

¾间接交流-交流变换电路:¾直接交流-交流变换电路:¾交流调压电路:只改变输出交流电压、电流的幅值,而不改变频率的变换电路,如灯光调节亮度。

6.1间接交流-交流变换电路由两级变换电路构成,第一级AC/DC 变换电路将工频50Hz的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再由第二级DC/AC变换电路将直流变换为所需幅值和频率的交流输出。

¾电流型交流-交流变换电路通常逆变电路的直流输入侧串联一个大电感量的直流电抗器,逆变电路的直流侧输入近视为电流源。

¾电压型交流-交流变换电路通常逆变电路的直流输入端并接一个大电容量的直流电容器,逆变电路的直流侧输入近视为电压源。

最小触发引前角:30≈γ(1)换相重叠角随电路结构和工作电流变化,取可达200~300触发引前角(换流电压过零的提前角)180δ=电流型交流-交流变换器可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电压型交流-交流变换电路电压型交流-交流变换电路工作在变压、变频方式时,广泛应用于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装置;工作在恒频、恒压方式时,则广泛应用于逆变电源、UPS电源。

直流侧电容滤波的二极管整流电路,虽存在交流侧谐波和电磁兼容问题,但由于成本低而广泛应用在小功率电机调速中。

¾ 整流器采用三相PWM整流电路时,输入电流近似正弦波,且功率因数接近1,具有较高的电磁兼容性能。

¾ 具有单相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交流-交流变换电路,一般适合于小功率的应用场合。

VA 单相Boost APFC电路控制原理框图a u bu cu d cU ()vs H +−refu +−+−a ib i ci d i qi ()i H s 400Hz三相PWM高功率因数整流器零静差矢量控制功率主电路拓扑控制原理图输入端电压电流仿真波形图输入端电压电流实验波形图6.2直接交流-交流变换电路不通过中间直流环节,直接实现交流-交流变换功能的电路称为直接交流-交流变换电路。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第1部分DCAC.ppt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4章第1部分DCAC.ppt
SPWM改善输出谐波性能的基本手段-提高mf值。
mf值的选取应综合考虑: 功率开关器件容量、电磁干扰、开关损耗、系统效率 等性能指标。
直流侧输入电流分析
Id
假定fs>>fo
uo Uom sin t
io Iom sin(t )
S1 Ud
S2
S1 + _
S2
L
Io
C
Uo
由 Pin=Pout: idUd iouo UmIm sin t sin(t )
• 有源逆变器 :典型输出负载是电网,如可再生能 源并网发电。
逆变器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阵列
控制器
室内并网逆变器
直流负载
直流-交流 变换器
交流负载
蓄电池组
逆变器应用于风能发电系统
• 逆变电路的分类: 直流电源形式、电路结构、按功率器件、输出 波形要求、所接负载能量传递情况、输出相数、 开关器件工作情况、输出调制方式等分类。
uo1
t
io1 i o1
t
t
id i d
母线平均电流
id
全桥逆变电路
0
t
画iT波形?
能量回馈 能量输出
1,3
2,4
1,3
2,4SBiblioteka 1,32,41,3
2,4
D
全桥方波逆变基本工作波形
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分析:
uo
n
4Ud sin nt n
Ts
(n = 1, 3, 5, ……) ,其中ω= 2πfs
SPWM逆变器为什么能够输出正弦波?!
E1 S1
S1 + a
L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1章第1部分-打印版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件第1章第1部分-打印版

3. 触发导通
如果晶闸管阳极电压UAK为正值,且注入足够的门极 电流,从而使器件进入饱和导通,称为晶闸管的触发 导通。 触发导通条件: UAK>0,UGK>0,并有足够的触发功 率。 一旦器件导通,门极电流就不再具有控制作用。因 此,门极触发电流可用脉冲电流,无需用直流。
4. 关断
自然关断:在导通期间,如果要求器件返回到 正向阻断状态,必须令门极电流为零,且将阳 极电流降低到一个称为维持电流的临界极限值 以下,并保持一段时间。 强迫关断:通过加一反向电压UAK<0,并保持 一段时间使其关断。 在实际电路中是采用阳极电压反向、减小阳极 电压、增大回路阻抗等方式,使阳极电流小于 维持电流,使晶闸管关断。
开通条件与关断条件举例1.1
开通条件与关断条件举例1.2
开通条件与关断条件举例2.1
开通条件与关断条件举例2.2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
功率二极管 电力晶体管(GTR)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功率MOSFET) 绝缘栅双极型复合晶体管(IGBT) 晶闸管
第一节 功率二极管
一、根据器件的基本结构分类 (1)PN结功率二极管 (2)肖特基(Schottky)功率二极管
二、PN结功率二极管
1. 结构 具有P-N或P-i-N结构,通过扩散工艺制作。 利用PN结势垒制成的二极管
三、肖特基功率二极管
1. 结构 利用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 势垒制成的二极管 2. 特性 低导通电压(0.3V),短开 关时间 反向漏电流大,阻断电压 低 3. 应用 适合于高频低压应用
肖特基功率二极管结构图
第二节
晶闸管
晶闸管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是具有 PNPN四层结构的各种开关器件的总称。 普通晶闸管,也称可控硅整流管(SCR) 派生器件:快速晶闸管、逆导晶闸管、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 晶闸管等。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Basic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Basic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big,withstand voltage high;
★ the channel between D-S is
short ,the U、R、C are all small;
★ the parallel junction resistance
RDS is small,it can be mΩ。
☆ no conductance modulating effect,
UCES = UBE+UD2+UD3 — UD1
= UBE + UD2
(general UCES = 0.7~3V)
make GTR reverse biased or zero biased反偏或零偏—
quasi-saturated
☆ D1 must be fast recovery diode,D2、D3 can be general diode
IB = (1.5 ~ 2)ICM / hFES
I BP = 3I B
3—excessive driven coefficient
Increasing IBP- can accelerate
turn-off,but the current
change rate will increase larger。
Normally choose:
I BP I BP
IBP+
< 0.5s
IB
2s
5s
IBP-
UCES IB=0.5A
1V
IB=1A
IC
30A
Basic driven circuit
E1
uB
E2
C1 R2 T1
R1 T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培训课件(共78张PPT)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培训课件(共78张PPT)

脉冲宽度调制 .
1、180°导通型方波输出三相逆变器 希望输出的三相相电压波形
从波形看,每个周期输出六种状态: UW高V低;U高VW低;UV高W低; UW低V高;U低VW高; UV低W高。 每个桥臂的导通角度为180°,同一相上 下两个桥臂交替导电,三相负载同时施加电 压,各相导电的角度依次相差120°。 设六个开关为K1~K6,其中K为VT和VD的 并联。六个开关的导通顺序为K1、K2、K3、 K4、K5、K6. 在同一时刻,有三个开关导 通,或者上桥臂一个下桥臂两,或者上桥臂两 开关下桥臂一个。
④ U相低的前60°、 V相高的中间60 °和W
相低的后60 °, K2、K3 、K4导通
相对于N点, V相上的电压为 2/3 Ud ,U相和 W相上的电压 为-1/3 Ud 。
⑤ U相低的中间60°、 V相高的后60 °和W
相高的前60 °, K3 、K4 、K5导通

压各为180°的方波,输出电压有效值的调节只能 靠改变直流侧电压Ud完成,由于直流侧并联有大电 容,影响了调节的快速性。
移相控制方式 对成对导通的两组开关器件(对角开关 器件为一组)的驱动信号不再按相差控制, 而是移动一定角度,使输出电压波形的宽度 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调节输出电压的目的。 VT1、VT4和VT3、VT2的驱动信号互补, 但VT1与VT4、 VT2与 VT3的驱动信号错开δ 角。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第六章
DC/AC变换
6.1 逆变电路的分类和控制方式 6.1.1 逆变电路的分类 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类: 电压型逆变电路 电流型逆变电路 按逆变电路输出交流电的相数分类: 单相逆变电路 三相逆变电路 多相逆变电路 按负载以及能量传递情况分类: 无源逆变器 有源逆变器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Chapter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Chapter1

年代后 全控型器件GTR、 MOSFET、 、 、 现代电力电子 80年代后 全控型器件 IGBT 高频变换 技术阶段
12
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追求目标:
高效率、高性能、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 高效率、高性能、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低成本
采取的手段:
高频变换
1 V (或W) ∝ f
本科
SCR周波变换 周波变换 部分高频变换
4
课程大纲:
五、DC-AC逆变器及其控制
5.1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5.2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单极性和双极性控制方法 5.3 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六、电力电子控制技术
6.1 6.2 6.3 6.4 6.5 电压控制 电流控制 滞环控制 单周控制 其它非线性控制技术
5
课程大纲
七、磁性元件与电容元件 7.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 7.2 磁性材料中磁芯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 7.3 磁性器件在功率电路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7.4 电容元件 八、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三、变换器的稳态分析 3.1变换器电路的分类 3.2 Buck变换器的CCM和DCM稳态分析 3.3 Boost变换器的CCM和DCM稳态分析 3.4 Buck-Boost、Cuk等变换器 四、变换器的组合运行 4.1 输入-输出功率的双向流动 4.2 级联运行 4.3 负载的不同连接 4.4 隔离型变换器 4.5 变换器的稳态设计
2
课程大纲:
一、绪论 1.1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 1.2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1.3电力电子电路 1.4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二、电力电子器件 2.1电力电子器件的特征及分类 2.2 Diode 2.3 GTR 2.4 GTO 2.5 MOSFET 2.6 IGBT 2.7 驱动及保护技术

浙大电力电子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浙大电力电子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UTM 2U2
19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一、电感性负载
(一)工作原理
ωLd很大,id连续、平直 在ωt=0~π∶u2正半周内,a点电位为(+)、b点(-) 在ωt=π~2π∶u2负半周,b点为(+)、a点为(-)
波形 有续流
20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二)基本数量关系
1.直流平均电压
1
Ud
2U2 sintdt
9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结论∶
Ld存在,使θ↑→Ud↓(有负面积) α↑→导通延迟→正半周储能↓→导通能力差θ↓
tg1 Ld
Rd
↑→Ld↑→储能↑→导通能力θ↑
10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二) 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如ωLd>>Rd, φ=π/2 正负面积近似相等,Ud≈0,加VDF改进
波形
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U2
1 sin 2
4
2
cos 41sin22
α= 0, cosφ = 0.707
5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4.纹波系数 [=直流电压(电流)谐波总有效值/直流电压(电流)平均值 ]
udU d (ansinn tbnco n st) n 1
U 21 02ud 2dtUd 2 Un 2
其中第n次谐波电压的瞬时值与有效值分别为:
1
基波最大值 脉动系数= 直流平均值
7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5.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峰值电压均为交流电压的幅值 UTM 2U2
UTM用于晶闸管额定电压计算
8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二、电感性负载 (一)工作原理
ωt=0~α:阻断 ud=0,uT =u2 ωt 1~ ωt 2 :导通 ud= u2,uT =0;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高效化
智能化
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更加注重能效的提高 ,不断推动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 电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适应 控制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集成化
绿色化
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更加注重集成化设计 ,实现多功能、高集成度的电力电子系统 。
05
CATALOGUE
电力电子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电力电子技术的挑战
01
02
03
技术更新换代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 力电子技术需要不断更新 换代,以满足更高的性能 和效率要求。
节能环保压力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的日益严重,电力电子技 术在节能环保方面面临更 大的压力。
市场竞争激烈
电力电子市场参与者众多 ,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 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创 新能力。
详细描述
在DC/DC转换电路中,开关电源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开关 管的通断时间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当输入电压通过开 关管时,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占空比,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 大小,从而实现将一种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种直流电压。
总结词
DC/DC转换电路的应用
详细描述
DC/DC转换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不同电压等级的场 合,如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通过DC/DC转 换电路,可以将较高或较低的电压转换为所需的稳定直流 电压,满足各种设备的用电需求。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主要涉及发 电、输电和配电环节。通过使用电力电子设 备,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智能传 感器,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管 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1Chapter4-part 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件1Chapter4-part 1

inverting buck-boost
11
Reduction of number of switches:
inverting buck-boost
12
Discussion: cascade connections
• Properties of buck-boost converter follow from its derivation as buck cascaded by boost
•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converters containing two inductors.
The switching period is divided into two subintervals. Several of the more interesting members of this class are listed.
Chapter 4. Converter Circuits
• Where do the boost, buck-boost, and other converters originate? • How can we obtain a converter having given desired properties? • What converters are possible?
4.1 Circuit manipulations 4.2 A short list of converters 4.3. Transformer isolation 4.4. Converter evaluummary of key points
• How can we obtain transformer isolation in a converter?

现代电力电子 (研究生)课件

现代电力电子 (研究生)课件

1920
无纺纤维切割/有机材料焊接

超声波电源
IGBT单级变换 输出频率25kHZ 输出功率2kW 频率跟踪+功率调节
2000-焊接国家重点实验
现代电力电子 (研究生)
金属熔炼用
电磁搅拌电源
IPM-PWM恒流/恒压控制 单极性/变极性 0.5占空比方波输出 峰值电流10~300A 频率0.5~300Hz。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教 材:
林渭勋,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参考文献:
☆林渭勋,《现代电力电子电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7 ☆赵良炳,《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7 ☆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1998.6 ☆李 宏、《电力电子设备用器件与集成电路应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 电压调节范围大
Uo
★ 损耗小、效率高
t
☆ 输出脉动大、电压尖峰
UOT 10 TuOd ttT ON Ui DiU
☆ 无电磁隔离
现代电力电子 (研究生)
例:直流电压源
2、斩波式稳压电源(LC滤波)
AC 220V
Ui C1
uo
L
Uo
RL D C2
Uo
t
现代电力电子 (研究生)
★ 无变压器 ★ 电压调节范围大 ★ 损耗小、效率高 ★ 输出脉动小
01.9 ☆张一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1999.3 ☆张 立、《电力电子场控器件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5 ☆张卫平、《绿色电源-现代电能变换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11 ☆陈道炼、 《DC-AC逆变技术及其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1 ☆杨玉岗.、《现代电力电子的磁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03 ☆Jai P.Agrawal《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清华大学出 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milar analysis for i2(t) waveform, we got
i2 (t) Ts
d12 (t)Ts 2L

v1(t)
2 Ts
v2 (t) Ts

1

v1 (t )
2 Ts
Re (d1) v2 (t) Ts

fi ( v1 Ts , v2
Ts )
Stage 2
Switch is off and diode is on
Inductor transfers energy to output The stage is ended once inductor current reduce to zero.
Stage 3
Both Switch and diode are off Capacitor output energy to load
v2(t) Ts


C R v(t) Ts

-
Solution of averaged model: steady state
vg(t)Ts
i1(t) Ts fi ( v1 Ts , v2 Ts ) i2(t) Ts


பைடு நூலகம்
v1(t) Ts -
DCM waveforms
Peak inductor current:
d2(t)= ?
1
vL (t) Ts Ts
t Ts t
vLdt

1 Ts
tTs L di dt L [i
t
dt
Ts
t Ts
i(t)]
In DCM, the diode turns off when the inductor current reaches zero. Hence, i(0)
Average v1(t) waveform:
d1 d2 d3 1
use:
Similar analysis for v2(t) waveform leads to
Average switch network port currents
Average i1(t) waveform:
The integral q1 is the area under the i1(t) waveform during first subinterval. Use triangle area formula:
= i(Ts) = 0, and the average inductor voltage is zero. This is true even during
transients.
vL (t) Ts 0
Average inductor voltage:
Solve for d2:
Average switch network port voltages
DTS

2V R
Then DCM mode
DCM
Output to input ratio of Buck converter
In DCM
Derivation of DCM averaged switch model: buck-boost example
Define switch terminal quantities v1, i1, v2, i2, as shown
• ,
Let us find the averaged quantities for operation in DCM, and determine
it1hTes ,rev1laTtsio, ni2sTbs ,etvw2 eTsen
them
Stage 1
Switch is on and diode is off Inductor current increase linearly
In a lossless two-port network without internal energy storage: instantaneous input power is equal to instantaneous output power.
1. A two-port lossless network 2. Input port obeys Ohm’s Law 3. Output is (nonlinear) dependent current source 4. Power entering input port is transferred to output port
We need equivalent circuits that model both the steady-state and small signal ac models of converters operating in DCM.
CCM
Buck converter
IL Io
(Vg V ) L
Input port: Averaged equivalent circuit
where
The loss-free resistor (LFR)
Output port: Averaged equivalent circuit
Power balance in lossless two-port networks
Averaged switch model: DCM buck-boost example
Original circuit
Averaged model
vg(t)Ts
i1(t) Ts fi ( v1 Ts , v2 Ts ) i2(t) Ts


v1(t) Ts -
Re (d1) + vL L
Chapter 2 Modeling of DCM DC/DC Converter
Characteristics at the CCM/DCM boundary
•All converters may operate in DCM at light load •Steady-state output voltage becomes strongly load-dependent •Dynamics in DCM mode is different to CCM mo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