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合集下载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1章第1节《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发芽的过程3. 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他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如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也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他们具有基本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胚芽”、“胚根”等。

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发芽的过程和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温度、水分、空气等。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发芽的过程以及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深入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有过种植植物的经历,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样本、解剖工具、投影仪、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解剖工具一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颗美丽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什么吗?种子有哪些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种子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种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解剖工具解剖自己准备的种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让学生结合已知的知识,尝试解释生命的孕育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种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3.实践教学法: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针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皿、土壤、水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解剖针剖开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后续的植物生长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法:让学生参与种子萌发的实验,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萌发实验的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结构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的生命力。

难点: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种子里面有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形特征。

然后,教师使用放大镜和解剖刀,示范如何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讲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并记录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和成分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的生命力。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7.教学视频: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确保预习效果。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理解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芽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
-提问与讨论: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2.种子发芽的过程;
3.种子繁殖的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
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2.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具体变化;
3.种子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程标题为《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发芽过程以及种子繁殖的方式。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实物,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用的培养皿、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用镊子轻轻剥开花生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哪些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科版(2024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种子里孕育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2024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种子里孕育新生命教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了“种子里孕育新生命”这一章节的授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作业的批改,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方面存在困难。有些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功能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直观的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种子,以及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视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拓展阅读法: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活动、校园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家讲座法: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的根、茎、叶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还学习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能够进行观察和记录。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种子和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观察和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愿意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认识种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豆类、谷类、蔬菜种子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浸泡过程,记录种子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才能萌发?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8.板书(5分钟)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种子的特征,感知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开始的,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聚焦”中,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本节内容建立起联系,从而自然过渡到种子的研究活动中。

在“探索”中,主要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在“研讨”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在“拓展”中,通过种子贴画的制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种子外部形态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观察植物的方法,但他们对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并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只是间接的、片面的。

本节课通过对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同时,学习并运用解剖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以上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知识,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种子是多种多样的,其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知道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而来的;知道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种子内部结构的特征。

探究实践通过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能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态度责任激发探究种子内部结构的兴趣;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能科学地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教案: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了解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孕育新生命的功能。

b. 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c.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a.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种子形态和结构,了解种子的特点。

b. 对比与分析:比较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c. 思维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与新生命的关系,探索种子背后的奥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种子的结构和特点、种子萌发流程等内容。

2. 种子实物和图片:教师准备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种子,如豌豆、向日葵、玉米等,并展示相应种子的图片。

3. 实验工具:玻璃容器、土壤、水、纸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b. 提出新的问题:植物是如何繁殖的?新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2. 探究(10分钟):a. 展示不同种子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b. 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种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种子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说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c.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和功能。

3. 观察实验(15分钟):a. 将豌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有水的容器和没有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记录并观察两组种子的变化。

b. 观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水的种子能够发芽,而没有水的种子不能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c.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4. 总结归纳(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特点和萌发条件,并记录在黑板上。

b.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答提出的问题:种子是植物的什么部分?种子里包含什么? - 种子不仅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还是孕育新生命的保护层。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着新生命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但对于种子内部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内部的结构和生活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探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引导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豆、玉米、小麦等。

2.器材准备:放大镜、解剖针、培养皿、湿润的纸巾等。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里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索种子萌发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索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和新生命孕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认识到生命科学的奥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索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理解种子内部各结构的作用,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外部和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探究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显微镜、实验器材、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记录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种子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问题,学生回答,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5.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3.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2.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3.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4.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2.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2.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科学探索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科学研讨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科学拓展1.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完整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同时,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以探究种子结构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植物生长的知识,对于种子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种子结构的认识,并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身边的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真实的种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讨论法:在观察种子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以便学生观察种子细节。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细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每组选一个种子进行详细观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出示自己收集的各种植物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眼(看):颜色、大小、形状;鼻(闻):气味手(摸):光滑程度学生活动32.取一粒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对比观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学生活动手册1.将准备好的白纸从中间对折,把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分别放在白纸的左右两边进行对比观察。

2.用镊子剥去两个种子的种皮。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小结:通过活动,观察到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教师活动2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一些植物种子。

你们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种子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填写记录表一。

3.引导建立不同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的认知。

4.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31.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猜想。

2.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3.针对学生在浸泡后,发现种子外有“皮”包裹着,告诉学生观察到的“皮”叫做种皮。

4.引领学生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去掉种皮的蚕豆,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蚕豆的特征,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蚕豆的内部结构(胚、胚根、胚芽、子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植物种子观察与对比,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观察和对比观察方法,观察出种子的特征,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引领学生能够观察蚕豆的内部结构,并能与其它种子进行比较,以便抽象概括出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说说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2.说说不同植物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4.请你翻开科学书3页,掌握科学词汇“种子、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并在下面画横线。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种子的新生命孕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2.难点:种子各部分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样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颗饱满的种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种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

同时,简要介绍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操练(10分钟)分发种子样本,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实际结构。

然后,分组讨论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所需的外界条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让学生思考种子生长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在湿润环境下的萌发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提问:“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讲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光照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的新生命。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种子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中的科学原理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生命的概念认识尚浅,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将逐步形成对生命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认识种子中孕育的新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中孕育的新生命,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让学生思考种子内部的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图,详细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组成,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2)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3)蚕豆种子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4)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过程与方法]
(1)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2)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解剖种子过程并对内部结构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屋子
红帐子
中间坐着个白胖子
(打一果实)
2、“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白胖子” 指的是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呢?
让我们一起探索种子的奥秘吧。

猜谜语:花生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
绿色开花植物,全世界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它们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探索
(一)观察种子外形特征
1、提出问题
我们收集到哪些植物种子?
种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
2、观察提示
眼看:形状、颜色、大小
手摸:软硬、光滑程度
鼻闻:气味
注意: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

3、种子观察记录
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
(展示图片)
它们是: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
明确:
(1)颜色不同
蚕豆和绿豆:绿色
花生和赤豆:偏红色
黄豆和稻谷:黄色
黑芝麻:黑色
白扁豆:白色
(2)大小不同
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3)形状不同
黄豆:圆圆的、饱满的
蚕豆和白扁豆:扁扁的
稻谷:细长的
芝麻:有个尖尖角
赤豆、绿豆和花生米:长圆形
(4)光滑程度不同
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光滑
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粗糙
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
种子的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位于种子一端。

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等。

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
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吧。

2、解剖实验
(1)实验材料:一粒干蚕豆、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镊子、放大镜
(2)实验过程
A、观察浸泡过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有什么区别?
明确:
浸泡后: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
B、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①用镊子小心地剥开种皮
②再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
③直接用眼睛或放大镜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
④把看到的种子内部样子画在“实验记录单”的空白处
注意:使用镊子时要小心!
(3)我的观察
蚕豆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3、其他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展示黄豆、花生、白扁豆解剖图)
明确:
黄豆、花生、白扁豆等内部结构跟蚕豆相似,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
①形状不同
②大小不同
③颜色不同
……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明确: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麻屋子是指花生的();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白胖子是指花生的()。

A. 果皮
B. 种子
C. 种皮
D. 胚
E. 胚乳
F. 子叶
2、在观察绿大豆种子结构时,我们看到的外部长长的“豆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
A.根
B.茎
C.叶
(二)判断题
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两片子叶。

()
2.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3.浸泡过的种子皮容易撕下。

()
4.黄豆、花生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会变得更大更坚硬。

()
5.种子是有生命的,但种子的胚没有生命。

()
五、拓展提高:观察玉米种子
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向切开,滴一滴碘酒,会发现大部分变成蓝色,那是胚乳,没变色部分有胚根、胚轴和胚芽。

(展示结构示意图)
思考:
玉米和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六、作业布置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