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一二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一二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5f65237c1cfad6185fa788.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一二三章知识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触手,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的意义)2、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3、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海蜇、海葵、珊瑚虫、水母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扁形动物6、涡虫背面呈褐色。
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
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8、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中营寄生生活的。
(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水螅涡虫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运动能力较弱较强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2、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406de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2.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第1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考点一动物类群概述1.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2.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1)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2)恒温动物:其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考点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1.(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 身体由两层细胞--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依靠触手、口捕食,依靠消化腔进行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2 在条件适宜下,依靠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进行独立生活,条件不适宜时也可进行有性生殖。
3 刺细胞是外胚层的一种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 辐射对称的意义便于感知四周环境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2)举例: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 大多寄生生活,少数自由生活(与线形动物类似)2 涡虫依靠眼点感光,依靠口、咽捕食,依靠肠进行消化。
(2)举例: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
【特别提醒】(1)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2)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3)血吸虫的幼体寄生在钉螺体内,中间宿主为钉螺,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它的寄主是钉螺和人,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感染。
3.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体表具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1可消化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2 预防蛔虫病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没洗净的蔬果。
3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性生物,生活周期短,容易繁殖,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重要实验动物(2)举例: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cc8e30f121dd36a22d8272.png)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桃花鱼)、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涡虫的消化器官是口、咽、肠。
3、线性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蚂蝗)等。
蚯蚓是靠体壁进行呼吸。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为足。
代表动物:河蚌、乌贼、蜗牛,墨鱼,章鱼等。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7、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外骨骼起保护并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蝗虫是靠气管进行呼吸,气门是呼吸的门户,位于胸腹部(p15蝗虫示意图)。
8、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9、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海马属于鱼,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10、鱼可以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身体呈流线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身体表面分泌粘液,起保护作用。
11、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
12、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鲢鱼、草鱼、鳙鱼。
13、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5ab44ee0508763231121239.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骨:杠杆 骨骼1、运动系统关节:支点肌肉(又叫:骨骼肌)动力①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运动。
②一块骨、一块骨骼肌、一个关节都属于器官。
关节头关节面 覆盖关节软骨,有利于减少摩擦。
2、关节 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特点:牢固、灵活肌腱:位于两端3、骨骼肌 肌腹:位于中间。
①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②骨骼肌特性:受刺激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直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它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而是由多组肌肉共同完成的。
7、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分为: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公鸡打鸣、鸟类迁徙、蚂蚁筑巢、鱼类洄游②学习行为:也叫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喝奶、蚯蚓走迷宫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9、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10、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如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鸡、羊。
11、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③有的形成等级。
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雌蚁: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雄蚁:与雌蚁交配12、白蚁 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蚁穴的保卫13、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f2443bcc08a1284ac850439a.png)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扁形动物: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2、具有中胚层3、器官系统开始建成有口、咽、肠,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
有原体腔。
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
雌雄异体。
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体制两侧对称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形成真体腔、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第三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2具有贝壳和外套膜3真体腔极度退化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多数体节上生有成对的分节附肢;4、体腔即为血腔,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以大动脉开口于头腔内,开管式血液循环;5、中枢神经系统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头内消化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一、各种环境中的动物腔肠动物:水母、珊瑚、海葵等扁形动物:血吸虫、涡虫二、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线形动物:钩虫、蛔虫、蛲虫等各种寄生虫软体动物:蜗牛、蛞蝓、各种螺类、贝壳类节肢动物:各种昆虫、螃蟹、虾、蜘蛛、蜈蚣等各种动物的特征:(1)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2)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5)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6)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1a176c14eefdc8d376ee3256.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其它知识点: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多。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其它知识点:1、软体动物有十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蝗虫用气管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4、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5、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四、鱼类1、鱼类所以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结构特点:外形:体形梭形减小阻力;体色上深下浅有利于觅食避敌;体表有黏液减小阻力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口鳃丝鳃盖后缘用鳃呼吸鳃是鲜红的是因为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密,大大增加了与水接触的面积用鳍游泳:维持身体平衡:背鳍一个,臀鳍一个,腹鳍一对,胸鳍一对;尾鳍一个:控制身体运动的方向,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3、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4、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6、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8、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9、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八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生物总结
![八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生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92618de009581b6ad9eb39.png)
八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生物总结八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生物总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作用:起分解者的作用细菌真菌复杂的有机物动物植物简单的无机物细菌个体微小球形、杆形、螺旋形单细胞分裂生殖生殖方式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荚膜、芽孢营养方式形态结构腐生寄生好氧型厌氧型生活特点呼吸类型多数是朋友与人类关系少数有害细菌的哪些特点与它们分布广泛相适应?1、个体微小2、芽孢可以抵抗不良环境3、分裂繁殖速度快4、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多样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腐生酿酒食品蘑菇子实体菌盖菌柄地下菌丝霉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与人类关系孢子生殖孢子生殖腐生食用、药用毒蘑菇腐生或寄生青霉素食物霉变引起病害益处害处益处害处病毒个体非常微小杆形、蝌蚪形、多面体没有细胞结构形态结构具有蛋白质外壳,内为核酸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复制增殖繁殖方式生活特点类型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各种病害危害与人类关系应用预防接种治病、杀虫蘑菇的种类蘑菇可食用不可食用香菇平菇灵芝豹斑毒伞白毒鹅膏菌根瘤菌甲烷菌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固氮,供豆科植物利用产生甲烷(沼气)杀虫大肠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乳酸菌合成维生素B12和K生产胰岛素、干扰素制醋制味精制酸奶返回少数细菌有害结核菌(由抗生素治疗)传染病菌软腐细菌(低温、真空、风干、腐生菌高温高压处理后密封)腐生异养有机物来源不同寄生自养(少数细菌)好氧性细菌枯草杆菌厌氧性细菌乳酸菌营养方式呼吸方式扩展阅读:八上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上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复习学案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动物的分类1.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可以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已知的动物有150万种。
鱼类原生动物两栖(变温)腔肠动物①脊椎动物爬行类②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鸟类环节动物哺乳类(恒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以划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9d024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2.png)
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1.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在关节头、关节窝表面有关节软骨;关节囊和韧带使关节牢固,关节软骨减少摩擦阻力和缓冲震荡。
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叫做脱臼。
3.人体有许多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关节相当于杠杆的支点,骨相当于杠杆,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二、运动的产生: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1.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直臂提起重物时两组肌肉都收缩,手臂自然下垂时,两组肌肉都舒张。
2.骨骼肌包括中间的肌腹(肌肉组织)和两段的肌腱(结缔组织,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不能使肌细胞增多)组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两组肌肉的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运动。
3.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4.哺乳动物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例:1.当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舒缩时,身体姿势不可能是( D )A.跑 B.跳 C.行走 D.立正2.关节的组成是( B )A.关节头、关节囊、关节窝B.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C.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面D.关节面、关节韧带、关节腔3.下列骨骼肌、关节和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都正确D.①和②都不正确4.右图是动物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⑷关节囊主要作用是保护关节。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知识汇总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0e27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6.png)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鲫鱼的适应特征:1)体色:背部呈深灰黑,腹部为白色,有助于在水中隐蔽。
2)体形:呈梭形,有效减少游泳时的水阻力。
3)体表:覆盖鳞片以保护身体,表面有黏液以降低阻力;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方向。
4)游泳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帮助保持平衡;尾鳍用于调整游动方向。
5)呼吸方式:通过鳃进行呼吸,水从口进出鳃盖后缘。
6)浮力调节:体内有鳔,能调节比重,帮助在不同水层停留。
7)繁殖方式:外部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1)终生栖息水中,表面通常覆盖鳞片,呼吸通过鳃,游动依靠鳍,心脏由一心房和一心室构成。
3.鳃的观察:1)颜色:红色,因富含毛细血管。
2)结构: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
4.其他水生动物:1)包括甲壳动物(如虾、蟹)及其他水生生物(如海豚、海龟),水域环境是水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
5.水域环境保护:1)污染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威胁水域生态,保护水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1.陆地动物的适应:1)通常具备防止水分流失的特征,拥有支持身体和运动的器官,并具有内部呼吸器官以适应空气环境。
2.蚯蚓的形态特征:1)体形: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尖,适合于土壤钻行。
2)体节结构:身体由多个体节构成。
3)环带:前端有明显的环带,帮助辨识方向。
4)刚毛:用于运动辅助。
5)湿润体壁:用于气体交换,支持呼吸。
3.家兔的生理特点:1)体表:被毛,有助于保温。
2)消化系统: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消化道较长,适应植物性食物。
3)循环系统:心脏四腔,循环系统完整。
4)神经系统:包含大脑、脊髓和神经,发达的神经系统。
5)生殖方式:胎生,哺乳,显著提高后代存活率。
4.哺乳动物的特征:1)表面被毛,牙齿分化,内部有膈膜,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并哺乳。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类的适应特征:o家鸽的结构:1)翅膀和尾巴:正羽能增加翅膀面积,提高飞行效率;尾巴控制飞行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17](https://img.taocdn.com/s3/m/c4492459a8956bec0975e3c9.png)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209ad2e172ded630a1cb696.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必记知识清单一、腔肠动物1.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代表生物:水螅。
(1)形态结构: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呈辐射对称。
(2)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食物来源:小甲壳动物、小昆虫幼虫和小环节动物。
(4)触手:柔软细长,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1.代表生物:涡虫。
(1)生活习性: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
(2)外部形态: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身体前段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起,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
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2.营养方式:寄生或独立生活。
3.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4.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主要结构区别:腔肠动物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二个胚层形成;扁形动物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形成,由于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层,使扁形动物的运动能力比腔肠动物的运动能力更强。
外界空气体表粘液体壁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细胞三、线形动物1.代表生物:蛔虫。
(1)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2)生活方式:寄生(3)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①体表有角质层:密不透水,保护作用;②消化管结构简单: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③生殖器官发达:雌蛔虫每天大约产卵20万粒。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5479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c.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归纳一、基因与遗传1.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能够控制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的一部分。
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和表现型。
1.2 基因的结构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包括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等部分。
1.3 基因的功能基因参与调节生物体内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1.4 基因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亲缘规律。
1.5 基因的变异基因会因为突变、重组等因素而发生变异,导致生物的遗传性状和表现型发生改变。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2.1 DNA的结构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呈双螺旋结构。
2.2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指一个DNA分子能够复制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分子,保证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稳定性。
2.3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是一种与DNA相关的核酸,具有传递遗传信息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功能。
2.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内通过DNA-RNA-蛋白质的转换过程实现,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三、基因工程技术3.1 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体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调控,用于改良和创新生物种类。
3.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培育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作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3.3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生产药物、实现器官移植等医学领域。
四、遗传疾病4.1 遗传疾病的概念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
4.2 常见遗传疾病常见遗传疾病包括血友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五、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5.1 生物技术的意义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医学和环境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5.2 生物技术的风险生物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伦理问题和风险,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022d0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4.png)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
(只有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其他的生活在海水中。
)2.水螅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它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清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3.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分意义: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5.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
刺细胞在外胚层上;吃进去的食物在消化腔内被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6.腔肠动物依靠刺细胞,捕食和防御。
刺细胞大部分分布在触手处。
7.腔肠动物中的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珊瑚礁。
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有口无肛门,食物口入口出,为腔肠动物。
8.水螅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9.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0.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其中涡虫是自由生活的,其它都是寄生生活。
蜗虫用咽捕食,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前段感觉器官集中,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左右对称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
)11.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12.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日本血吸虫的幼虫经皮肤进入人体。
)13.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人体内,肠壁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主。
血吸虫的寄主主要有人和钉螺。
钉螺属于软体动物。
14.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的消化器官不同于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有肛门。
)2.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258e7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3.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与解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aec58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0.png)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与解析一、病毒1. 病毒的形态结构知识点总结:病毒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10 300 纳米的范围,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其形态丰富多样,基本形态为球状、杆状、蝌蚪状。
病毒无细胞结构,简单的病毒粒子包含核酸(DNA 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核酸是其遗传物质,位于内部,蛋白质外壳则起着保护核酸的作用,有些复杂病毒粒子在核衣壳之外还有包膜结构。
例如,烟草花叶病毒呈杆状,腺病毒呈球状,T4 噬菌体呈蝌蚪状。
解析:病毒微小的体积和独特的结构是其适应寄生生活的表现。
没有细胞结构使得病毒无法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殖,其结构简单性也反映了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不同形态的病毒可能在感染宿主的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核酸类型的不同(DNA 或RNA)对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等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这也为病毒分类和研究其致病性提供了依据。
2. 病毒的生命活动知识点总结: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后就只是无生命活动的化学大分子。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按照病毒核酸所含的遗传信息合成新的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外壳,接着装配成新的病毒粒子释放出来。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尾丝先吸附在细菌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在细菌细胞内进行繁殖,最终使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
解析:病毒的寄生性决定了其与宿主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它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过程体现了对宿主细胞资源的巧妙利用,这种生存策略虽然简单却非常高效。
病毒的寄生会对宿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引起宿主轻微的生理变化到导致宿主患病甚至死亡,这取决于病毒的种类、宿主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研究病毒的生命活动对于理解病毒致病机制、开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等具有关键意义。
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病毒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可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病毒(HIV)导致艾滋病,新冠病毒引发新冠肺炎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643e6601f69e314332947e.png)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特征:身体呈___对称,体表有_____,有__无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 扁形动物特征:身体呈____对称,____扁平,有__无____。
代表动物:自由生活___,寄生____、___、____3、线性动物特征:身体____,呈____;体表有____;有___有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4、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呈_____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组成;靠___或___ 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____、___、____ 。
蚯蚓是靠________进行呼吸。
5、软体动物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大多具有_____, 运动器官为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 。
6、节肢动物特征: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和_____都分节。
代表动物:____、___、____ 。
7、昆虫身体分为___、___、___三部分。
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____,三对___,一般有两对___。
外骨骼起到防止_______的作用。
蝗虫是靠_____进行呼吸。
8、根据体内有无_____组成的____,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9、鱼主要特征:生活___;体表有_____覆盖;____-呼吸;通过____和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身体呈__形,有利于减少_______________。
11、我国的四大家鱼:______________。
13、鳃中含有丰富的____,因此鳃是鲜红色。
12两栖动物特征:幼体生活在____,用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____,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呼吸,____可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____、___、____ 。
13、爬行动物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____或___,用___呼吸;在____产卵,卵表面有坚韧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秋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
总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动物(第一章至第三章)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
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4
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
器官,如肺和气管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6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7
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8
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9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大脑发达,四肢灵活
1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
2
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蝙蝠、鸟类等
3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②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③骨坚而轻,多气质骨,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完善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
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a)
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
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行
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
7体内有气囊
8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强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也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6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7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关节、骨骼肌】
9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
的特性
20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21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2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等。
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3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因为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24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2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当稳定状态的现象
26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7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8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
29
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
仿生关系密切
30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
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31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了解常见仿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