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刊物介绍

合集下载

国内图情期刊关于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及特点_罗昊

国内图情期刊关于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及特点_罗昊
表 6 被引频次排序
序号
篇名
被引
作者
刊名
频次
1 网络舆情管控机制研究
113 曾润喜
图书情报工作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
许鑫、章成志、 情报理论与实
2
74

李雯静

文本挖掘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3
63 黄晓斌、赵超
中的应用
情报科学
4 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62 曾润喜
情Hale Waihona Puke 杂志网络舆 情 突 发 事 件 预 警 系 统、
表 5 关键词排序
序号 中文关键词 文献篇数 序号
1
网络舆情
132
7
2
突发事件
19
8
3
预警
13
8
4
指标体系
12
9
5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11
9
6
舆情
9
9
中文关键词 舆情分析 危机预警
互联网舆情 信息分析 安全评估 政府
文献篇数 8 6 6 5 5 5
1. 6 从论文被引频次看 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学 术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表 6 统计的是被引频次达
表 4 文献出版来源排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7 8 9
刊名 情报杂志 现代情报 情报科学 图书情报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情报探索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图书馆学刊
发文量 60 21 18 15 14 11 8 8 6 5
备注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表 3 重要作者发文量排序
序号 姓名 1 曾润喜 2 兰月新 3 曹树金 3 许鑫 3 丁菊玲 3 张一文 3 张玉亮 4 张义庭 4 史波 4 宗利永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它不仅是公众意见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包括其形成的背景、传播的方式、影响的范围等。

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

网络舆情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我们将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表达。

本文将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公众的影响力巨大。

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机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网络舆情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现象或问题所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它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等的关注和态度。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涵盖了其产生的环境、主体、客体以及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

从产生的环境来看,网络舆情形成于互联网这一特定的信息传播平台。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意见。

这种特殊的环境为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从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广大网民。

网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形成网络舆情。

由于网民群体庞大、构成复杂,因此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再次,从客体来看,网络舆情的客体是各种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

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

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目录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一)政府信息公开 (10)(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四)完善网络立法 (11)(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参考文献 (12)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一)网络舆论的概念书面上所描述的是一种特有情况,即公众对于互联网问题的关注焦点,还有互联网表象出的热点对公众的影响力,这些现象所具有的针对、倾向的特性。

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

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

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传播领域。

由于网络的交互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网络舆情对社会舆论形成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网络舆情的载体进行分析和规范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舆情的载体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类型。

1. 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媒体形式。

传统媒体具有突出的权威性、认知效应和媒介效应,能够在时间较短的时间内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大众。

同时,传统媒体受到行业监管和虚假报道的处罚,提高了其报道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包括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

同时,新媒体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内容更新快,但受到监管不严和假信息的混杂,存在一定的因素和黑色产业链。

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要实现良性传递,需要严格规范舆情的载体。

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引导网络舆情的载体。

1. 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不良现象。

对此,需要在相应的平台加强监管,严把内容审查关,对违规者进行处罚,提高网络舆情的正负面评价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2.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内容创造者,引导传播良性信息。

比如,开展优秀内容和信息创新评选等活动,通过赞助等方式,激励优秀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3. 加强用户教育加强网络教育,提高公众对不良信息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从事信息传播,避免不良信息的流传。

4. 强化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和监督,对不良的媒体行为和行业黑产进行揭露和曝光,促进媒体更加透明、公正、负责任。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对于促进良性舆论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各方努力下,才能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网络舆情传播的稳健发展。

舆情刊物中风险提示

舆情刊物中风险提示

舆情刊物中风险提示一、网络舆情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工作有监督和促进的作用,但如果放任舆情不断发展,甚至走向反政府、反社会的方向,不仅会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而且也会加重民众的心理恐慌,对于疫情的防治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把舆情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网络舆情风险等级,并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一)网络舆情风险的等级划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和目标是成功防治病毒,舆情治理工作也应围绕这一中心。

为了提高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效能,必须准确识别风险,从而实现精准施策。

按照舆情风险等级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四类风险。

一是蓝色舆情风险。

属于敏感舆情级别,表示相关舆情信息量和负面网络舆情处在敏感舆情的范围之内,舆情监管部门应对此风险进行监测,一般不需要进行干预,如监测过程中发现风险等级上升,就要采取措施。

二是黄色舆情风险。

属于轻度危险舆情级别,表示相关舆情信息中有较小范围的负面舆情产生,舆情监管部门在监控的同时可进行干预和引导,主要以引导为主、干预为辅。

在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经常会关注各地比较出格的疫情防控做法,一些基层过激的做法通过网络被曝光,很快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评论。

这些舆情带有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需要进行干预和引导。

三是橙色舆情风险。

属于中度危险预警级别,表示舆情的影响范围较大,相关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引发负面网络舆情事件,舆情监管部门需要进行一定行政级别的干预。

在抗击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红十字会的工作失误被网络曝光,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此后湖北省启动问责机制,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这次舆情风险才得以化解。

四是红色舆情风险。

属于重度危险预警级别,各种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在网络上传播和宣泄,形成网络舆情事件,甚至出现网上网下联动现象,对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极大挑战,舆情监管部门必须联合其他有关机构积极应对,全面进行网络舆情的疏导,保障社会稳定。

《网络舆情》内参

《网络舆情》内参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网络舆情》内参征订启事一、本刊概况主管: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内刊号:CN11-5803/D总编辑:罗华执行总编:祝华新办刊宗旨:帮领导干部读网二、创办背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通过互联网反映民意、汇集民情、阐述民智,“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互联网获取民言民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态。

从“上访”到“上网”,互联网日益成为百姓反映民生的新途径。

《网络舆情》内参由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的内参读物。

它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

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

本刊还特别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三、主要内容时事版,每周四出刊,栏目包括:一周舆情综述:关注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深入研究社情民意,对舆情事件进行澄清、解析,引导舆论;政务微博观察:总结各级政府微博对舆情事件应对的得失和微博网友的整体反馈,从舆情分析师专业角度对政府表现提出建议;时事聚焦:突出热点事件中自媒体反应,全面展示官员、专家、学者、网络意见“领袖”微博评论,内容涉及政府公信力、草根民生等;微博调色板、人民舆评、干部人事解读、舆情会商室、排行榜、有话网上说、图片内参、舆情回应、外媒看点、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中英文实用版】English:Title: Model Sample of a Propaganda Report on Online Public Opinion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phenomenon -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This new form of public opin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shaping people"s views and even influencing policy-making.As a result,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monitor and analyze online public opinion.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 propaganda model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online public opinion.中文:标题:网络舆情宣传报告范文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一种新现象——网络公众舆论。

这种新形式的公众舆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塑造人们的观点,甚至影响政策制定。

因此,监测和分析网络公众舆论对政府机构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为政府机构提供理解和管理网络公众舆论的宣传模型。

English:The first step in monitoring online public opinion is to gather data.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means such as web scraping, APIintegration, and manual collection.Once the data is collec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nalyze the data to identify trends and patterns.This can be done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中文:监测网络公众舆论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舆情报告模板范文

舆情报告模板范文

舆情报告模板范文一、事件概述。

[简要描述事件是什么。

就像讲故事一样,把事情的大概情况说一说,比如是哪个明星又出了啥八卦,还是哪家公司搞出了个大新闻之类的。

]比如说,最近[具体公司或人物]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具体事件内容]。

这件事在[某个范围,像网络上啊,某个地区啊或者某个特定群体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二、舆情传播情况。

# (一)传播渠道。

1. 社交媒体平台。

微博那可是热闹得很,相关话题# [事件话题] #阅读量蹭蹭往上涨,都达到了[X]亿呢。

而且很多大V也参与了讨论,他们发的微博点赞、评论和转发量都超多。

就像[某个大V名字]发了条微博说[微博内容],一下子就有[具体点赞数]个赞,评论区里大家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抖音上也有不少相关视频,有个视频播放量都超过了[X]万。

那些视频创作者从各种角度解读这个事件,有的在视频里一本正经地分析,有的就纯粹是为了蹭热度搞笑一下。

2. 新闻网站。

像腾讯新闻、网易新闻这些大的新闻网站都报道了这件事。

腾讯新闻的那篇报道[大概说下报道的主要内容],下面的评论数有[X]条,大家在评论里的态度也是五花八门的。

# (二)传播趋势。

1. 起始阶段。

最开始的时候,这件事就像小火苗刚被点着一样,只有少数人知道。

可能是[最初传播源,比如某个内部人士爆料或者某个小网站先报道],然后慢慢有一些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开始注意到了。

2. 发展阶段。

过了一阵子,这小火苗就变成大火了。

随着[列举一些推动事件发酵的因素,比如更多媒体跟进、当事人回应等],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讨论的热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阶段,每天关于这个事件的新消息不断,舆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 高潮阶段。

在[具体时间点],这件事达到了高潮。

那时候不管是打开手机刷新闻,还是看社交媒体,满眼都是这个事儿。

各种相关的话题和文章铺天盖地,感觉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事。

4. 消退阶段(如果有的话)现在呢,这件事的热度有点开始慢慢降下来了,就像火慢慢熄灭一样。

国内有哪些网络安全杂志

国内有哪些网络安全杂志

国内有哪些网络安全杂志
国内有很多网络安全杂志,以下就是其中一些杂志的简要介绍。

1.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该杂志是由中国电信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的网络安全杂志,是国内权威的网络安全期刊之一。

该杂志主要关注信息安全和通信保密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

2. 《中国安全通报》:
这是一本关于网络安全的专业期刊,由中国现代网络安全研究院出版。

该杂志在网络安全技术、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方面提供深入而全面的资讯,适合专业从事网络安全的人士参考。

3.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该杂志是由中国密码协会主办的网络安全期刊,定期发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

该杂志内容涵盖了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隐藏等多个方面。

4. 《信息网络安全》:
这是一本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电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的网络安全期刊。

该杂志聚焦于信息网络安全理论、技术、应用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案例研究。

5. 《网络安全与技术》:
该杂志是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出版的学术刊物,每期都会发布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攻防实践、安全漏洞等方面的文章。

该杂志重点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网络安全动态,并提供相关的解
决方案。

总而言之,这些网络安全杂志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案例研究,适合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参考。

通过阅读这些杂志,人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最新网络安全动态和解决方案,为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核心期刊论文: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核心期刊论文: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顾明毅1原文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1月刊(有修订),引用请标注来源摘要:针对新媒体信息革命催生的网络力量,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背景,概括了网络新媒体社会化特征和受众泛网络化行为,引入传播学前沿的参与体验理论,应用到网络舆情的受众体验中,提出了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下的网络议题升级模型,从受众升级、媒体升级、舆情升级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议题的发展趋势,为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及媒体参与控制能力提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社会性网络、受众体验、第二社会一、问题的提出技术融合和全球范围的媒体创新引起了一场信息和知识革命(阿尔文·托夫勒,1980),这场革命赋予大众媒介史无前例的日益庞大的权力。

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娱乐中,自觉地使用持续更新的互联网媒介,WEB2.0时代的创新媒介如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普通人的行为和认知向某个焦点集中,积聚巨大的能量,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新媒体融合带来网络新闻及议题引发的传播效果深刻影响到社会权力格局,这已不仅是媒体间争夺眼球的战争。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大众传播向分众化、个人化方向发展,个体面临的媒体选择空间应该是越来越大,而网络舆情(特别在互联网上焦点议题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垄断。

这种垄断权力来自于网络受众的共同创造和媒介聚类的集中传播。

因此,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远去,传媒必须要适应新形式,适应未来媒体受众的行为习惯,因此,对网络舆情的运行模式及传播方法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对网络舆情形成的分析2.1 网络舆情的产生广义的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 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一种激进观点认为,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1顾明毅,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经济与体验经济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舆情信息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舆情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舆情信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公众对某一事件或热点问题所表达的看法、态度、情绪等诸多因素,是一种涉及全民的主观评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情信息的分析和应对将对企业、政府和个人产生重要影响。

一、舆情信息的特点1.舆情信息具有普遍性:舆情信息一般涉及到公众的利益和情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舆情信息具有严重性:舆情信息涉及到社会的公共事务,一旦引起公众关注,就可能危及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舆情信息具有情感性:舆情信息通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色彩,体现出公众的情感需求和感情投射。

4.舆情信息具有同步性:舆情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的渠道广泛,处理舆情信息需要及时、快速和高效。

5.舆情信息具有非正式性:舆情信息中大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非正式途径,难以准确了解信息来源和真实性。

二、舆情信息的分类1.正面舆情:正面舆情是指公众对某个事物或事件的肯定、赞扬、支持及对相关人员的认可等;2.负面舆情:负面舆情是指公众对某个事物或事件抱持不满、抨击、反感、谴责、否定及对相关人员的不信任等;3.中性舆情:中性舆情是指公众对某个事物或事件不持任何正面或负面态度,表现出比较客观的观点;4.事件性舆情:事件性舆情是指针对特定事件引起的公众关注和讨论,通常是由某一事件引发的网民热议、社会讨论、媒体报道等;5.持续性舆情:持续性舆情是指对某一事件或个人持续不断的关注和评价,不仅在短暂时期内产生影响,而且在长期内保持持续的议论和关注。

三、舆情信息的处理1.纠错:通过及时的信息纠错,切实保障公众的信息权益和权益保护。

2.合理表述:通过正确、准确的信息发布,消除公众疑虑和误解。

3.信息引导:通过巧妙的信息引导,促进舆情信息的正面转化。

4.信息应对:通过及时、恰当的信息应对措施,降低舆情影响和风险。

五、舆情信息的应用1.加强政策依据舆情研究,提升决策效益。

网络舆论在公共决策中影响研究的研究综述

网络舆论在公共决策中影响研究的研究综述

网络舆论在公共决策中影响研究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舆论在公共决策中的影响日益增大。

本文从网络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对近年来,网络舆论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作出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共决策一、我国网络舆论在公共决策中影响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对网络舆论的研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而兴起的,并且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公共管理人员的重视。

有关网络舆论的研究理论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领域,专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舆论进行了研究。

回顾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1999年互联网在我国开始普及与应用,从2003年开始互联网进入它的繁荣时期。

然而,由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因此学界有关网络舆论的研究并不是十分丰富。

著作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著作对网络舆论进行全面、专门的研究,而与网络舆论相关的著作有:彭兰主编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2005);张海鹰所著的《网络传播概论新编》(2008);刘建明等人编著的《舆论学概论》(2009等。

文献方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以“网络舆论”为关键词,查找到的研究论文有750篇(截至2010年12月)。

这些文献能够从整体上体现当前网络舆论的研究现状。

以文献的年份为脉络,大致可将网络舆论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2003年,是网络舆论研究的滥觞期,网络舆论被纳入研究视野,网络舆论的概念得以确立,其特征也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第二阶段:2004-2006年,是网络舆论研究的发展期,网络舆论的研究涉及了网络舆论主体性、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监控及网络舆论的功能作用等内容。

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是网络舆论研究的繁荣期,网络舆论研究呈现出系统、深入和全方位探索的发展态势,并称为跨学科的研究议题。

有关国内的研究,在这里只介绍与本文联系较大的三个方面:1、网络舆论的功能研究。

网络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实现了对普通民众话语权限的解放,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了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新华网下属刊物简介及目标用户

新华网下属刊物简介及目标用户

新华网下属刊物简介及目标用户1、新华每日电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创刊于1993年,是一份全国出版的大型日报。

日常内容涵盖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新华每日电讯》以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综合性新闻为主,以大量新鲜事实和犀利的舆论监督报道见长。

日常出版8个版面,周五随报赠送新锐4版副刊《草地周刊》以及4版文摘《新华视界》。

在原创内容方面,《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版“评论·声音”发展势头迅猛,集合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时评作者。

他们以犀利的言论对热点时事予以评论,稿件多次被新浪、搜狐、凤凰网等门户网站转载。

目标客户群:关注民生,国际新闻等综合类新闻,对时事热点有较高注意度的人群摘录:1、铺“空中草坪”,强制性政策值得期待:解决“空中要绿”“发”而不“展”,“要”而不“得”的难题,必须解决制度设计瓶颈制约,弥补只有“萝卜”没有“大棒”的“短腿”问题2、每日电讯:国美之争,规则之争还是道德之争? 无论在现在的企业管理,或者政策出台、执法权行使上,规则理应是最重要的合法性依据,而非事件本身传递过程中掺杂的情绪。

既然董事局权力、股东大会权力并没有因此被剥夺,一切经营理念甚至个人利益的冲突,最终进入民意决策阶段,整个过程只是一场博弈罢了。

至于道德帽子,有时也只能无可奈何。

2、经济参考报: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重点报刊,创刊于1981年7月,是随中国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国内外发行的经济类日报。

经济参考报以市场经济的规则判断新闻,以专业理性的精神采编新闻,以简洁明快的形式表现新闻;着眼中国市场报道国际新闻,着眼世界市场报道国内新闻,聚焦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揭示全球经济走势和最新动向,及时准确地报道分析国内外经济的热点新闻和重要信息。

该报设有各种有特色的专刊、周刊、特刊和专栏,包括:经济参考论坛、投资周刊、商品导刊、证券周刊、星期特刊、经济理论、经济法庭内外、调查与追踪等。

目标客户群:关注经济新闻,经济走势,宏观经济层面的人群,主要是企业管理人群,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政府机关为主要群体摘录:1、经济波动不能动摇结构调整中国最新经济统计数据出炉后,包括比较权威的西方媒体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

国内网络安全顶级期刊

国内网络安全顶级期刊

国内网络安全顶级期刊国内网络安全顶级期刊网络安全是当前信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国内的网络安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的方式和手法也在不断演进,网络安全研究需要不断跟进和创新。

为了促进国内网络安全研究的发展,一些顶级期刊涌现出来,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

下面介绍几个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顶级期刊。

1.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半月刊,是中国顶级的信息科学领域期刊之一。

该期刊涵盖了网络安全研究的多个方面,包括网络攻击与防御、密码学与安全协议、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等。

该期刊严格审稿,论文质量较高,并且拥有一支优秀的编辑和评审团队,深受学术界的认可。

2. 《软件学报》《软件学报》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涵盖了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

其中也包括网络安全研究。

该期刊拥有一支严格的审稿团队,对网络安全研究的论文进行细致的评审,出版了不少优秀的网络安全研究成果。

3. 《计算机学报》《计算机学报》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月刊,是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

该期刊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广泛领域,其中也包括网络安全研究。

《计算机学报》拥有一支由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审稿团队,对网络安全领域的论文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了期刊的学术水平。

4.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月刊,也是国内顶级的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期刊之一。

虽然该期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号处理和通信,但也包括了网络安全研究的内容。

在网络安全领域,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入侵检测、网络流量分析等方面,所以该期刊也是国内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期刊之一。

以上介绍的期刊均属于国内的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它们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发表的论文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这些期刊为国内网络安全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国内网络安全研究的发展。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挑战。

因此,对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来说,网络舆情分析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分析1.舆情概念和特点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迅速形成的、与社会热点事件有关的舆论言论。

它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参与者广泛、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

2.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网络舆情分析是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来获取有关舆情事件的信息,进而进行舆情应对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包括:情感分析、文本挖掘、社交网络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3.网络舆情分析的目的网络舆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舆情事件的发展动态,掌握舆情事件影响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分析,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可以及时作出应对策略调整,有效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保护自身的声誉和形象。

二、网络舆情应对策略1.建立舆情管理体系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舆情管理体系,明确舆情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通过媒体监测、舆情研判、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等环节,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2.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能力,及时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舆情动态。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潜在的网络舆情风险进行预判,以便及时制定应对策略。

3.积极应对网络攻击与谣言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网络攻击和谣言的传播。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升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同时,及时回应和澄清谣言,避免谣言对舆论产生负面影响。

4.依法规范舆情引导与回应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依法规范舆情引导与回应行为,严格遵循透明公开、客观中立的原则。

关于近期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近期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近期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情况报告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舆论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舆情也逐渐对我校的决策产生了影响。

但由于网络舆论是个“自由超市”,加上内容“把关人”的缺席,网络舆论的局限性比起传统媒体环境中一般意义上的局限更甚。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与监控引导工作,把握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主动权,提高我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舆情管控条例第一条网络舆情的管理机构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余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各分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为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洞察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建立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指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研判,督查督办等。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成员由学校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安全工作处、信息网络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

各学院、各职能部门相应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责任人,同时配备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工作。

第二条网络舆情的管理职责(一)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通过购买舆情监测服务,各大搜索引擎、热点网络媒体、微博、论坛等平台巡查,监测校内外网络有关学校的舆情,进行信息实时监控;加强与有关网站、BBS、博客、微博等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负责巡查校园网主页及各二级网站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动态,及时将舆情信息通报相关单位的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其及时控制、引导和处理,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引导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保密管理;负责每两周编辑一份《舆情动态》电子刊物(内参)等。

政务信息简说

政务信息简说
著的信息。 ●跟踪法:对现有信息中有一定价值但尚未定性的 问题进行跟踪反映。
五、政务信息的写作要求
优秀信息员像特级厨师,同样的原材料、调 料(素材),由于配方独特(思维、加工手段)、 手艺精湛(写作技巧),便能烧制出色香味俱佳 的一流菜品,受到消费者(信息受众——领导与 决策)的青睐和赞许。
五、政务信息的写作要求
(一)从内容上分:经验信息、问题(建 议)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舆情信息。 (二)从层次上分:动态信息、简讯信息、 调研信息。

四、政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一)总体要求:领导想要知道的,我 想要领导知道的。 (二)基本原则: 1、围绕领导需要; 2、紧扣政府中心工作; 3、把握政府工作规律; 4、了解社会动向和热点问题; 5、网络舆情监督。
八、值得注意的问题
信息写作中特别要注意: ●格式规范——如同穿戴,力避不伦 不类 ●语言(数据)规范——简单、明了, 全篇统一,尽量不使用口语、专业术语, 甚至生造词语。 ●句式规范——通常使用陈述句,一 般不使用文学语言,杜绝中西语言混用, 语句杂糅。
XXXXXXXXXXXXXX(标题) 一、基本情况 (一)……。一是……二是…… (二)……。一是……二是…… 二、存在问题 (一)……。一是……二是…… (二)……。一是……二是…… 三、建议 XXXXXXXXX(也可以分条叙述)
一、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
归纳其作用:服务、参谋、协调、沟 通、求快……其最大功能是效率——“直通 车”
二、政务信息的构成要素
一般具备3个要素:内容、逻辑、结构
●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通
常所谓的5个W)
●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结果如何?怎么办? ●结构:信息标题、导语、主体、结束语

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姜胜洪(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天津 300191)摘要: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媒体或网民借助互联网,对某一焦点问题、社会公共事务等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也可以说,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反映,是干部群众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的集中反映。

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丰富性、互动性、偏差性等主要特点。

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舆情;内涵;基本特性〔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3-0151-02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38亿人,〔1 〕网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发展,为民众表达舆情、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网络舆情也越来越像“晴雨表”一样,时刻反映着人们情绪和思想的变化,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研究网络舆情的内涵,分析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及时把握民众的思想动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舆情”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中,唐昭宗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的一封诏书中称:“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

”〔2〕此后,“舆情”一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

在《四库全书》中,“舆情”一词共出现了一千一百余次,分散在经、史、子、集各部中。

在我国古代,“舆”本谓车箱,因即指车。

《说文解字·车部》:“舆,车舆也”。

“舆人”即为造车工人。

《周礼·考工记·舆人》:“舆人为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
本刊概况
主管:人民日报
主办:人民网内参刊号:CN11-5803/D

总编辑:罗华执行总编:祝华新
出版周期:每周一企业版,每周一、周四政务版
参阅范围:司局级,扩大到县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
办刊宗旨:帮领导干部读网
创办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数据,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上网普及率达到42.1%。

从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到传统的论坛/BBS,网络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近年的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影响话题走向的比重已然超过传统媒体。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通过互联网反映民意、汇集民情、阐述民智。

“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显然,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

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舆情监测、分析、预判,还是舆情的应对、处置或修补都不再是件简单的事情。

《网络舆情》内参由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的内参读物。

它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

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

本刊还特别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主要内容
·每周一、周四出刊,栏目包括:
一周舆情综述:关注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深入研究社情民意,对舆情事件进行澄清、解析,引导舆论;
危机管理案例:选取最受网民关注的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舆情热点,对网民言论以及媒体观点进行倾向性分析;
政务微博观察:总结各级政府微博对舆情事件应对的得失和微博网友的整体反馈,从舆情分析师专业角度对政府表现提出建议;
舆情素养:从危机应对角度,梳理国内外重大、突发、特色舆情事件,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舆情、处理舆情,最终把控舆情;
媒体观察:展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角色转换及发展经验,为新闻宣传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建议;
舆情素养、吏治舆情、政策舆情、民生舆情、舆情焦点、微博调色板、政务微
博运营、人民舆评、突发事件案底、干部人事解读、舆情会商室、排行榜、图
片内参、舆情回音壁、外媒看点、网络名家、网文趣读、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原汁原味呈现杂志纸制版的内容和样式,具有易操作、易管理、易携带的优点,用户可直接点击下载当期或往期《网络舆情》杂志,
实现“零时间投递”,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阅读杂志内容。

结合平板电脑上
固有的办公操作系统平台,真正做到移动互联舆情、无线网上办公。

服务对象
中央党政军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公检法单位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社团组织,开发区管委会,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者等,以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参阅对象,经批准现扩大到县处级领导干部。

增值服务
(一)纸质订户赠送网络账号,在线阅览,及时便捷;
(二)订阅拾份赠送“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案例库”网络账号;
(三)订阅贰拾份,免费参加舆情培训班1人次;
(四)订阅叁拾份以上单位,免费参加舆情培训班2人次。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编辑政策委员会
订购指南
纸质版:3800元/年
终端版:12800元/部(终端产品为三星、苹果等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