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物营养)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技能 , 职业 岗位 的要 求 ; 满足 就业 创业 接 口课 程 以企业特 色
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需求为依据, 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
就业创业需要。
系统化工学结合课程体 系和实训实 习基 地的基 础上 , 积极探 索“ 产学合作 、 工学结合 ” 的新模式 。根据河南饲料企业实际 情况和用人需求及 专业 培养 目标 , 打破传统 的学期模式 , 实 施弹性的“ 双体系” “ 、三段式” 工学结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 “ 双体系” “ 、三段 式 ” 人才 培养模 式是指 围绕 配合 饲料 生产和应用两个技 能方 向的培养 , 三个 阶段 实施 。第一 阶 分
作者简介 : 刘庆华 (9 5一) 男 , 南郑 州人 , 16 , 河 副教授 , 硕
士。研 究方向: 营养与饲料科 学。 动物

确定了饲料 与动物营养专 业的 配合 饲料生 产和应用 两个技 能 方 向和对 应 的岗位 。 并按 照职业 岗位 分别确定 了典 型职
88 一
表1
1 以行业需求和 现实条 件为依 据 。 准确 定位专 业人 才培 养
方 向与 规 格 ’
科层次 的设备维护人 才 , 且需求 量减少 ; 四是企 业科 技攻 关
意识 的提升 , 多数企业偏重本科层次甚 至研究生层次 的产 品
设计人才 , 对专科层 次 的技 能型 人才需求 减少 ; 五是企业 产 品服务 能力 的加强 , 需求 更多配 合饲 料应用 的技 能型人才 。 六 是随着行业管理 的更为 规范 , 要求一 些关键 岗位 , 如要 求 配合饲料生产企业至少 饲料检 验化 验员与 中央 控制室操 作 工必须持证上 岗。另外 , 从不 同院校 的同类专业 比较来看 ,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

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掌握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及其作用;(2)了解各种养分的缺乏症及预防方法;(3)掌握常见饲料分类方法及各种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与使用方法;(4)掌握常见饲料原料品质鉴别方法、保存方法及加工处理与使用方法;(5)掌握饲养标准的应用方法;(6)掌握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全价配合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饲料和动物营养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不可少。

首先,要明确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定位。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是在农业发展领域中,为农业生产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和领导的专业。

因此,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培养方向应主要倾向于饲料和动物营养科学的应用,以及饲料和动物营养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管理。

其次,要明确培养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首先,要培养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饲料与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应用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培养能够开展饲料和动物营养密度检测、饲料添加剂控量、动物营养调控等技术服务的专业人才;再次,要培养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领导服务的专业人才。

接着,在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培养内容。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有层次,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饲料原理课程、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动物离体实验、动物饲料加工工艺、动物营养组成等,以及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经济和管理的基本课程。

最后,在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各科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和研究内容应以实验室实践教学、国内外饲料及动物营养的调查和应用实习、农村实地考察等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

总之,要建立有效的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从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深化学科层次、完善实践内容四个方面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构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之探讨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之探讨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之探讨作者:陈翠玲范秀敏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12期摘要:高职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础,本文对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及内容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本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基于这一要求,改革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的课程标准势在必行。

一、构建专业课程标准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譬如,原料采购员应具有制定原料接收标准、评估适宜价格的能力;从事饲料质量控制的人员能够设计饲料品质判断方案,具有一定的饲料检验化验和品质判断的能力;饲料营销人员应具备产品售后服务能力;从事车间生产人员具备设备维护能力。

鉴于此,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必须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规格。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开展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改革,以适应现代配合饲料品质管理、生产管理和饲料应用等岗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到饲料企业就业,为企业服务,关键取决于本专业设置的课程是否来源于相应的职业岗位需要,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否着眼于饲料行业的人才发展需要及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

2.坚持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发开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1 1 现行 实训教材不符合高职教 育发展 需求 .
12 实训教材 内容的组织安排 和表现形式 不能满足 高职教 . 学要求
高等 职业 教育是行 动体系的教育 , 行动体系基 于工作过 程系统 。这必然要 求实 训教 材打破 传统 的学科 体系知识 系 统, 重组成基于工作过程 的行动 体系知识系统 。现行 的实训 教材 的组 织安 排没 有基 于配 合饲料 生产 与应用 工作过程 设
计, 与任职岗位需求 的技 能不 完全 匹配 , 不能保 持与实 际工
作 的一致性 , 于学生 职业 综合 能力 的提高 。另外 , 行 不利 现 实训教材 的表达方 式多 局 限于文 字 , 陈述性语 言过 多 , 缺少 形象 的图像与 文字相 配合 , 不利 于学生 对教学 内容 的理解 和
学生既要接受学校 专业 实训 , 通过 学校 专业实 训考试 , 以取
得学校合格证 书, 又要 利用课 外 时 问, 参加 相关认证 机构举 办的培训班进行培训 , 以取得相应 的专业技能证 书。两种训
练有相 当部分 内容 重复 , 又有部 分 内容不相 一致 , 但 学生花
费 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 才能取得两种证书。
14 实训 教 材 内容 更 新 速 度 跟 不上 行 业 发展 需要 .
目前 , 我国饲料产量稳 居世界第二位 , 是饲料大 国, 但不 是饲料强 国。我 国饲料 工业 正处在 由产 量、 规模 膨胀期 , 向 以安全 、 营养 、 高效 、 低耗 、 绿色 、 生态为标志 的内在质量提高 期转型的过渡 阶段 , 合饲 料生 产与应 用技术 发展迅猛 , 配 更 新速度快 , 现行实训教 材不 能及 时纳入 新技术 , 能有效满 不 足行业发展需要 。 2 高职饲料 与动 物营养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代码:510303)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饲料分析、检测、生产、营销、畜牧兽医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面向饲料分析、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推广、饲料营销、售后服务等领域,从事饲料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面临饲料与动物营养学科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提高,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制定新形式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校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新的修订。

1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是根本目的。

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岗位资格技能要求等几方面。

各个结构中设置不同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2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饲料企业管理、销售以及技术工作;养殖场的生产管理工作;自主创业,从事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经营及从事养殖、诊疗、技术服务等工作。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畜禽饲养、动物保健的基本知识;熟悉并掌握饲料原料生产、饲料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并掌握饲料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掌握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基本知识。

毕业生同时获得以下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英语会王琤韡,张水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13)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制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建立了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三个教育模块,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于社会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饲料与动物营养;应用型人才;教研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37(2019)05-0021-02--21话和阅读能力;具体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动物营养、饲料生产、饲料检测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畜禽饲养、畜禽保健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养殖场组织管理和经营的技能;具有从事动物养殖、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能力;具有饲料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具有自主创业,经营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能力[1]。

浅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厂中校”建设

浅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厂中校”建设

总第263期2013年12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63December 2013(B)浅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厂中校”建设封琦张力王利刚李小芬(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5-0145-02项目基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编号:258122,项目名称是畜牧兽医专业多元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厂中校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这项建设对我院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厂中校建设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ollege -based Factory"Con原struction in Animal Forage and Nutrition Major of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Feng Qi,Zhang Li,Wang Ligang,Li Xiaofen Abstract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based factory construction in Animal Forage and Nutrition Major of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is summarized from four aspects,and its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s also inter-pre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nimal forage and nutrition major;college-based fac-tory;construction 2011年12月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动物科学(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为例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动物科学(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为例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动物科学(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为例作者:李小芬,段修军,杨章平,张响英,陈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期李小芬1,段修军1,杨章平2,张响英1,陈明1(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2.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衔接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主要剖析了当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动物科学(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为例,通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并实践了动物科学(饲料动物营养)专业的高职与本科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36-02课题项目:2014年学院“335”工程课题作者简介:李小芬(1981-),女(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其中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江苏省教育厅也出台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2012年选择了9个专业开展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自2013年开始于扬州大学合作,开展动物科学(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即三年高职专业为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施;2年本科专业为动物科学专业,在扬州大学实施。

项目实施以来,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建设思路,依托行业、联合企业,与对接本科院校共同制订了具有特色的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

河南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河南职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组织机构项目组组长:朱金凤(动物科学系主任)项目组成员:李进杰、陈功义、王申锋、孙攀峰、张丁华、孔雪旺、方臻(中圣天泰集团)、孙富(大富种鸡场)、齐成锁(黄河滩奶牛场)二、专业建设背景我国畜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建设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和动物疫病防治网络化,突出抓好优质牛羊、猪、禽三大主导产品;积极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畜牧业已经呈现出四大鲜明特点:一是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2008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615万吨,牛肉产量610万吨,羊肉产量376万吨;生猪年末存栏46264万头,生猪出栏60960万头,牛奶产量3651万吨,禽蛋产量2638万吨。

从中国肉类产量结构来看,以猪和禽类为主,其两项占比分别约为64%和18%,两项合计占比约82%左右。

二是畜禽产品价格上扬,养殖效益看好。

三是畜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出口和外调幅度增加。

2009年供港活畜禽折肉量13.4万吨,年供港活猪162.2万头,活牛1.77万头,活羊5.81万只,活鸡1,020万只。

四是畜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36%。

近年来河南省实施科教兴牧战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是河南省畜牧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河南省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为掌握河南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现有状况,于2008年、2009年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全省64个县(市)部分饲料、兽药、养殖场、兽医站、防疫站、畜牧局等单位的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毕业学校、专业及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和建议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1、2、3)。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一、学科简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畜牧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并揭示饲料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高效生产、产品质量以及与环境响应的定性定量规律,为动物生产和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践指南。

我校于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湖南省“百人计划”教授1人,“神农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南省121人才人选3人;学科牵头建设湖南省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拥有饲料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新饲料评价机构、等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学位点与美国普渡大学、农工(A&M)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多所科研院所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科在本研究领域承担了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大批科技成果。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全面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坚实宽广的动物营养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深入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同品种、不同生产目的和条件下畜禽的营养需求,以及养分调控和饲料利用的方法和技能,具有开展学科交叉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畜牧产业发展分析、畜牧科学研究方案制定与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本专业外文资料的阅读、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够从事教学科研、产业技术和管理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建设方案畜牧兽医专业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目录一、建设指导思想 (3)二、专业建设基础 (4)(一)专业背景 (4)(二)专业建设现状 (4)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一)总体目标 (6)(二)具体目标 (7)四、建设内容 (9)(一)总体目标 (9)(二)具体内容 (10)1.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0)2、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畜牧兽医人才 (11)3、工学结合,推进产教合作对接 (12)4、发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动作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13)5、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13)6、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拓宽专业对产业服务领域 (14)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14)(一)改革举措 (14)(二)保障措施 (18)六、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19)七、项目建设经费预算 (21)一、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的文件精神,畜牧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和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做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十个衔接”。

大力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从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应用中,探索出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改善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重视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高职教育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初报

高职教育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初报

求 。( ) 应 高等 职业 教 育发 展 的新 要求 。教育 部 颁布 的 2适 《 关于全面提高 高等职 业 教育 教学 质 量的 若干 意见 》 教 高 ( [ 06 1 2 0 ]6号) 文件 中指 出: 要 积极 推行 与生 产劳 动和社 会 “ 收稿 日期 :00—1 2 2 1 2— 0
教育人才观 , 克服片面强调职业 能力 而忽视职业 道德培养 要
性教学安 排 , 固学生 的专业 知识 , 巩 加强技能培养 , 出技 能 突
型人 才特 征。
36 “ . 双技 能” 培养贯 穿于实践教 学全过程 以配合 饲料生产和推广服务技 能作为技能培养 主线 , 贯 穿于“ 实验 、 习、 实 实训 、 实岗” 全过程 , 由浅入深 , 由单一到综 合, 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 3 7 建设重视素质 、 . 突出操作技 能的考试考核评价体 系 校 企合作 共建校 内成 绩考 核和企业 实践考核 相结合 的 考核评价 体系 , 考核 办法 不仅 突 出操 作技 能 的考核 , 同时重 视诚 信 、 业 、 队协 作精 神及 责任意识 、 敬 团 法制 意识 、 社会意
改革校 内实训 , 强化校 外 实践和 实 岗实习 , 重新认识 了
“ 三阶段” 践性 教学 的 内涵 和关 系 , 实 根据技 术特 点调整 了 “ 三阶段” 实践教学 的时间和内容 , 进行 了实践和探讨 。 42 签订学校— —企_- 学生三方校 外实践和 实岗协议 . , I k 高职教育是 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 的技 能型专 门人才 , 饲 料与动物 营养 专业 形成 了 “ 双技 能 ” “ 、 三层次 ” 实践教学 体
系, 在毕 业实习 ( 岗) 实 阶段 , 学生 毕业实 习管理的实 际 出 从 发, 分析 了协议书制 度产 生的 背景 , 出并实施 了协议 书管 提 理毕业实 习制度 , 取得了较好效果 。 4 3 实训考核 与技 能证 书结合 . ( ) 内实训与 国家 职业技 能证书结合 。( ) 1校 2 校外实 训 与专业技能实训证 书结合 。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陈明张力陈桂银周根来方希修尤明珍任善茂殷洁鑫(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与职业人才规格,按“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机制,成功实现了“五个对接”,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30-04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各领域需要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向社会提供约二百多万名毕业生,但是“技工荒”的问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一方面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事无人干”;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困难——“有人无事干”,这个矛盾是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供给结构的质疑,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在充分了解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需状况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为探索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我院项目组根据饲料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与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共同创建和完善了“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356”双体系具体指三个学习阶段、五段专业实践、“六化”教学模式、两个体系。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第一部分实验部分 (2)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 (2)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 (2)实验三应用饲料配方软件进行配方设计 (3)实验四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4)实验五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6)实验六、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8)实验七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 (9)第二部分实训部分 (10)实训一、饲料中钙的测定 (10)实训二、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 (15)实训三、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17)实训四、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19)实训五、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21)实训六、饲料配方的设计 (23)第一部分实验部分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幻灯片、录像片的放映或到饲养现场观察,识别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表现,达到能确认动物典型营养缺乏症的目的。

二、材料用具动物营养缺乏症电子课件三、方法步骤首先由教师结合课件,启发学生回顾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

师生无同总结出所观察到的动物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

然后让学生反复观看,以加深记忆,增强识别能力。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1、观察钙、磷、铜、锰及维生素D等所引起的“佝偻症”表现。

2、观察生长猪缺乏锌引起的“不全角化症”、羔羊缺锌引起的皮肤炎的表现。

3、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B12所引起的贫血症。

4、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A患“干眼症”的表现。

5、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羔羊“白肌病”、肉鸡“脑软化症”的表现。

6、鸡缺维生素B1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及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蜷爪麻痹症”的表现。

7、猪缺乏烟酸引起的“癞皮症”及缺乏泛酸引起的“鹅行步伐”的表现。

8、动物缺乏维生素B族引起的皮肤炎症。

9、鸡缺乏维生素B6引起的眼睑炎性水肿。

四、作业记录观察到的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并从营养的角度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一.目的要求对所提供的饲草、饲料能正确识别、认识和描述其典型感观特征,并能根据其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 主要从事与动物营养及饲料加工有关的营养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推广及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动物营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掌握饲料机械的种类,性能和使用方法,制定生产管理制度;4.掌握各类畜禽不同生产阶段日粮配方的制定,熟悉各类畜禽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生产和动物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6.熟悉动物资源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有自主获取知识及较强的协作能力;8.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9.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较为顺利的阅读专业外语。

三、学制学制为3 年。

四、主干学科动物生理生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饲料加工工艺学。

五、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分析与检测、配合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饲料生产学、配合饲料生产工艺与设备、畜牧学。

六、学分与学时毕业生在校其间应修够最低学分要求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模块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动物营养与饲料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动物营养与饲料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标题:饲料原料合理使用——蛋白质饲料一、案例概述: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主要面对的是饲料加工生产、饲料品质管理等岗位服务的。

畜牧业的源头是饲料,“抗生素残留”“多宝鱼事件”“瘦肉精事件”都是由于饲料不安全而引发的。

随着饲料“禁抗”时代的到来,传统饲料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需求,新时代更加重视理念的引领,要求饲料企业人员具有三农情怀、绿色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与使命感的培养,以生产高品质安全饲料为己任。

二、主要做法本任务内容采用《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团队课程思政课程设计,融合课题组专家成员的思政要素提炼。

主要设计以下四部分内容:(一)迅速激活在课程的一开始,围绕国内蛋白质资源缺乏,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式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展开讨论。

以解决蛋白质资源缺乏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在进行讨论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开发使用非常规蛋白质饲料及品种改良等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合作创新的意识。

以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联系我国著名的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院士,一生潜心饲料资源的开发,“蜡炬成灰,犹可护花”,“废物利用”是他的座右铭,鼓励学生们以张子仪等专家为榜样,做身心健康,三观端正,有所作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多元学习该部分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的讲授内容: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识别利用在该部分内容中,将重点讲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典型饲料、饲用价值,为后续的“有效测评”铺垫知识点。

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由于国内蛋白源饲料严重缺乏,导致我国饲料行业过度依赖于大豆进口,引发了中美大豆贸易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饲料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以“大豆贸易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我国是一个蛋白质资源缺乏的国家,我们需要艰苦奋斗,履行节约,利用蛋白质平衡理论,创新饲料加工的新技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同时需要开发新资源。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的探索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的探索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的探索发布时间:2021-04-09T13:45:03.7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4期作者:温倩李福泉张玲[导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温倩李福泉张玲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也要注重职业素质培塑,“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之一。

本文基于畜牧兽医专业特点及《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融入适宜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目标,明确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1.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也要注重职业素质培塑,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应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均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诸多优势:(1)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思政课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搭建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让专业课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专业介绍】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专业名称: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代码:510303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单胃动物、禽类、反刍动物、水生动物有关营养方面的问题,以便为获得肉、蛋、奶、毛的高产量、高效率和高质量提供应用基础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应具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观测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了解所研究课题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能胜任本学科教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工作。

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能熟练地使用微机进行科学计算与文字处理。

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开拓创新精神。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饲料生产与营销各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动物饲料生产与营销、畜禽与宠物饲养、动物疾病防治及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等岗位的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文章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自考网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动物生产、动物营养及饲料生产的基本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

毕业后可到饲料生产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技术和管理工作,可到畜禽饲养企、事业单位从事畜牧、饲料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介绍四、主要课程想政治理论、高职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综合能力实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兽医基础、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繁育、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动物普通病、饲料毒物与分析、现代化养鸡、现代化养猪、牛羊生产、动物疫病、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加工机械设备与工艺、动物营养代谢病、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饲料工厂综合实习、饲料添加剂、饲料标准与法规、饲料工厂设计、饲料工厂自动化控制等。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预期效果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预期效果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预期效果通过专业建设和发展,形成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服务能力与示范效应更加突出,使畜牧兽医专业成为省内领先和起示范作用的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设,达到人才培养企业化、课程体系工作化、质量监控标准化、学生就业预约化,形成基于养殖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突出培养岗位核心能力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本专业成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示范专业。

2、课程建设建立起符合养殖企业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下,制订出配套的课程标准,校企共建6门优质核心专业课程:院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2门、国家级1门。

校企共建一批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参编3门专业教材,编写5门实验实训教材,突出指导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3、实训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建设(1)通过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综合功能:成为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让学生通过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在企业技术骨干指导下,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出色的专业技能。

成为专业教师科研和实践锻炼的场所,提高双师素质和科研水平。

成为社会服务的窗口,促进某现代农业发展。

(2)形成完善的“三方管理、双方考核”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让学生通过教学见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提高,理论与实践融合,形成过硬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4、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教师引进与培养、“楚天技能名师”、“襄江能人”计划,形成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为省内养殖行业和专业教学领域知名度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专业教师成为既能胜任教学任务,又能解决技术难题、指导企业生产的行家能手;兼职教师既可以指导学生实训,又可以为专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技术保障。

5、社会服务拓展社会服务能力,为某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畜牧兽医省级示范专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畜牧兽医专业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传统专业,起源于原全国重点中专温江农校和原成都畜牧兽医学校畜牧兽专业,早在中专时期,就已是省农业厅优势专业、省、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升为高职后,于2004年成为院级教改试点专业,2005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改试点专业和精品专业,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随着畜牧兽医专业规模日益扩大,积累了较强师资、教学软硬件条件和各种社会资源,加之饲料与养殖行业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分工更细,促使我院于2005年9月建立了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在短短几年的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在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理念的提升以及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与畜牧兽医专业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先后为行业输送324名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

2011年畜牧兽医专业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加以建设,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均已启动,并在未来三年经费和实施计划逐一落实到位,这必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带动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多种职业技能相互渗透,在办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相互融合,也为动物营养专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2、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学院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内养殖中心,实训设备总值289(万元),仪器设备186台套,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5万元,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5台套。

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训的需要;校企共建的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育基地、兔饲料生产与种兔繁育基地为学生按计划“全进全出”开展工学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充分保障;与正大、通威等近二十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建立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项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保障。

3、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达到50%以上,饲料与动物营养博士2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到50%以上,多名教师具有国家级职业技能情高级考评员资格,一名教师兼任四川隆生集团技术总监,部分教师常年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加上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充足校外兼职教师资源,为本专业高水平建设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支撑。

4、学生综合素质高始终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摆在首位,求真务实,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品牌优势,毕业生竞争力强。

在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评价由于本专业的学生对自身定位准确,能放下架子,吃苦耐劳,在企业“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与其它院校毕业的学生相比,具有的独特优势,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很多企业通过与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使学院成为企业发展重要而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供不应求。

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本专业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始终面向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为“三农”服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工作。

近年来,与崇州旺达、华侨凤凰等企业联合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以郫县农发局和双流专家大院为依托,为广大养殖农户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和动物预防工作,编制农村养殖实用技术宣传资料,为地方经济服务;部分教师常年战斗在生产一线,担任企业的总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科技特派员等,参与企业的管理与产品的开发推广、技术服务与咨询;为灾后重建与金堂县帽顶村等扶贫基地也作了大量的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社会影响力大。

6、具有明显的生源优势和就业优势四川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从事现代饲料生产、动物健康养殖、畜牧生产与管理等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上学校所处成都及周边地区汇聚了正大、希望、通威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人才需求持续稳定,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多年建设所积累的优质教学条件,形成了该专业较强的吸引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较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面向现代饲料工业生产及畜禽生产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有效实施;构建适应动物养殖与饲料生产加工行业职业岗位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优化和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共建、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建立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第三方评价的全面质量评价体系;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毕业学生竞争力强,学生就业率与创业率高,就业质量好,企业满意度高,为推动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升级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其建设水平及服务能力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设实施内容1、完善“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1:“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双元互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1)。

即学校、企业深度交融,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育教学共同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评价,以校外生产实训基地为主要支撑,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形式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学业,实现校企合作、教产结合、教学做合一。

2、优化重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饲料和畜禽生产主要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优化重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确定动物营养与饲料、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草食动物饲饲养与疾病防治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鉴定相对接。

3、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1)专任教师培养;通过轮流选派专业教师到知名院所学习进修和学历提升,参加教育教学与行业学术培训研讨,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参与学生生产实训指导及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对外服务工作,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到2013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80%,并能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与课程改革,成为社会服务与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的主力,在成都乃至四川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与管理制度。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校外专家10名,培养师资,开展专题讲座,参与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建设、质量评估等工作。

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15人,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生产实践与生产性实习实训。

到2013年,专兼职教师比例达 1:1,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40%,按专业核心课程,组建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全程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科研、技术推广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成都地区及四川的饲料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完善已有实验室建设,重点打造饲料质量检测中心和饲料配制及生产模拟互动实训室,建成能对食品饲料营养成分、药物成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精确分析检测的开放型检测中心,能承担教学、科研、职业技能鉴定及对外技术服务等工作。

保证现有实训中心常年饲养鸡、猪、兔、牛、羊等动物达到实习实训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该专业各门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并能承担家畜饲养工、饲料检验化验工、饲料配料混合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

借助现代现代农牧产业园建设,引入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兔饲料生产和种兔繁殖基地,打造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兔产业中心,集产学研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同时进一步完善与旺达共建的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和运行机制,巩固已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未来两年内新增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4个。

5、建设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对动物营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充分论证,并对整个方案实施过程实行全程指导与监控,从源头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采用学分制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单列学分,学校考试、资格证书与实践单位考评相结合,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集成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三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应具备企业工作经历证、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

借助社会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价,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重要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6、强化社会服务功能(1)校企合作,增强专业社会服务功能以与四川旺达饲料公司、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分别共建的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育基地、兔饲料生产与种兔繁育基地为平台,师生通过生产实践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结合成都及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开展饲料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现代畜禽养殖技术集成的应用与推广,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带动一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开展技能培训,支持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更新,为地方经济服务。

发挥学校技术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以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科技专家大院等为平台,开展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和更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对行业规范,食品安全和畜牧科技的贡献率提高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预计未来2年为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和养殖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2000人次左右。

四、改革举措1、引企入校,驻校入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方式一:学院通过承担130亩土地流转费用,由四川旺达饲料公司引入世界一流种猪及繁育设施设备,完成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住宿等条件,双方共同配置相关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建立了猪饲料生产与种猪繁殖实训基地,同时作为学校培训点承担校内外理论教学与技术培训工作。

方式二:引入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学校,挂牌成立康大集团西南事业部,并拟在学院现代农牧产业园与企业共建现代兔饲料生产与祖代种兔繁殖基地,打造西部最大的兔产业发展中心。

通过以上方式,学院以较少的投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实训基地,使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同时,较好地解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克服通常基地建设带来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使学校有条件按教学计划对校外生产实训进行设计和监管,大大提高生产实训的实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人才共育。

2、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支撑,结合校内实验室、仿真实训基地,在饲料与动物营养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1)优化课程设计,基于饲料及畜禽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改革,构建完整的工学交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按生产岗位最新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