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142页)
路漫漫其悠远
二、流动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
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主要介绍流动性的内涵和如何取得可用资金以便商业银
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三、盈利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
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 大化。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第三节 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 第四节 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 银行面临的未来风险越大,资产增长越快,则银行所需的 资本量就越多。
路漫漫其悠远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 资本的构成,掌握银行资本的功能,明确衡量资 本适宜度的方法和标准。把握《巴塞尔协议》的 主要内容,了解银行资本管理的对策。
课时安排: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 念及其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把握商业银行的设立与 机构设置,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从而为学好以后各章奠定 基础。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设立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采用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用时:2课时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这部分重点介绍,采用讲授的方式。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 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 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二、流动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
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主要介绍流动性的内涵和如何取得可用资金以便商业银
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三、盈利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
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 大化。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第三节 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 第四节 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 银行面临的未来风险越大,资产增长越快,则银行所需的 资本量就越多。
路漫漫其悠远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 资本的构成,掌握银行资本的功能,明确衡量资 本适宜度的方法和标准。把握《巴塞尔协议》的 主要内容,了解银行资本管理的对策。
课时安排: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 念及其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把握商业银行的设立与 机构设置,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从而为学好以后各章奠定 基础。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设立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采用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用时:2课时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这部分重点介绍,采用讲授的方式。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 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 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41页)
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 来协调银行安全性、流 动性和效益性。
从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 管理扩展到表外业务。
一、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 资产转移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商业贷 款理论
亚当•斯密 《国富论》
资产业务集中于短期自偿 性贷款,保持资产的高度 流动性。
资产转 移理论
莫尔顿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的发展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一、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 二、商业银行的资本计划 三、商业银行的资本筹集
一、影响商业银行资本 需要量的因素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规模对称原理 (二)速度对称原理 (三)结构对称原理 (四)目标互补原理 (五)分散资产原理
(一)规模对称原理
——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在 总量上要对称平衡 。
制约
负债总量
资产总量
(二)偿还期对称原理
——要求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保持合理的期限结构
制约
负债期限结构
资产期限结构
贷款政策原则
品 质(character) 能 力(capacity) 现 金(cash) 抵 押(collateral) 环 境(conditions) 控 制(control)
01第一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新).pptx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其作用
1、现代商业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 发展和高度繁荣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存在于20 世纪以来。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高度繁荣为商业银 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其作用
3、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 (1)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不仅继承了传统商
二、商业银行的演变和作用
史实证明,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早 期商业银行(16世纪至17世纪中期)、中 期商业银行(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以前) 和现代商业银行(20世纪以来)三个历史 阶段。与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经历相对应 ,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贡献与作用, 经历了一个从适应性到主动性再到先导性的 发展变化过程。
学习目标
三是阐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为达到其 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 则,如何坚持这些原则,从而懂得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原则将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
四是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境的内容,了 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 条件、制定可行的竞争策略、服从政府的监 管要求。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不同时期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职能?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形成? 5、如何理解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6、为什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遵循安全性、
流动性和盈利性相统一的原则? 7、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环境。
步实现了电子化; (4)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与方法普
遍地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5)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向着国际
化、综合化发展。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其作用
4、现代商业银行对经济贡献集中体现在其先 导性作用方面。这种先导性作用又主要表现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述(ppt79页)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 挂牌上市,同年7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 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时挂牌上市。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15日正 式成立,2010年A+H股同步发行上市,其中7月15日A 股上市,次日H股上市。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
买进 证券
三、金融中介理论及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论 ——信用媒介论 ——信用创造论
﹡信用媒介论:
创始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前半期。其主要的代 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等。
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的提供作媒介。银行必须 在收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放款于人。
※ 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 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2007年5月 15日,交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5年10月27日上午10时,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7年9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 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 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
几个关于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小知识:
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 期的意大利。
第一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 一、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决定管理,管理促进经营; ——经营侧重于外向的业务开拓,管理侧重 于内向的组织活动
• 二、银行经营与银行管理的含义 (一)银行经营:指业务经营全部活动。即组织存 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
(二)银行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通过管理的各项功能,合理组织和运用银行的人 、财、物,正确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的有效活 动。
第三节 新中国商业银行的形成
• 一、建国——1952年,商业银行曾对我国商品经 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 • 二、1953年——70年代末,我国照搬苏联的经验 ,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起“大 一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各类专业银行及其他金 融机构相继撤并,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 •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年),随着经济 、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起来。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
1、信用中介
•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 的职能。 • 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 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 向各部门。 • 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实 现了资本的融通。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资 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 ,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 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与使用资金的收益(发放贷款 利息收入、投资收益)间的差额,形成银行利润。商业 银行成为买卖“资本商品”的“商人”。
• 2)总分行制 总分行制又称分支银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 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 分支行制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 制和总管理处制。总行制即总行除了领导和管理 分支行处以外,本身也对外营业;而在总管理处 制下,总行只负责管理和控制分支行除,本身不 对外营业,在总行所在地另设分支行或营业部开 展业务活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课件(PPT54页)
1. 流动性。要求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预测流 动性,同时寻找满足流动性需要的途径。
2. 风险性。明确规定自有资本比例,以资产收 益率和资本收益率作为考察银行收益性的主要评估 标准。
3. 对称性。通过调整各类资产和负债的搭配, 使规模、结构、偿还期限相互对称和统一平衡,保 持一定的对称关系。
这种对称是一种原则和方向上的对称,而不是 要求银行资产与负债逐笔对应。
其次,促成贷款形式多样化,拓宽了银行业务 范围。加强了银行对经济活动的渗透和控制。
❖ 不足:
由于预期收入很难预测,客观经济条件经常发 生变化,借款人将来收入与银行预期存在差距。
以这种理论为依据发放贷款,常常会给银行带 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2.2.2负债管理理论
❖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的西方商业银行。
3. 盈利性原则
❖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 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的基本动力。
❖ 这一原则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在可能 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 商业银行的盈利=业务收入-业务支出
❖ 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与劳务 收入等;
❖ 业务支出: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借入资金 的利息支出、贷款与投资的损失以及工资、 办公费、设备维修费、税金支出等。
“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 性。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 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 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 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商业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筹措足够自有资本,提高自有资本比重。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各类贷款
股本
其他有价证券
2. 风险性。明确规定自有资本比例,以资产收 益率和资本收益率作为考察银行收益性的主要评估 标准。
3. 对称性。通过调整各类资产和负债的搭配, 使规模、结构、偿还期限相互对称和统一平衡,保 持一定的对称关系。
这种对称是一种原则和方向上的对称,而不是 要求银行资产与负债逐笔对应。
其次,促成贷款形式多样化,拓宽了银行业务 范围。加强了银行对经济活动的渗透和控制。
❖ 不足:
由于预期收入很难预测,客观经济条件经常发 生变化,借款人将来收入与银行预期存在差距。
以这种理论为依据发放贷款,常常会给银行带 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2.2.2负债管理理论
❖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的西方商业银行。
3. 盈利性原则
❖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 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的基本动力。
❖ 这一原则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在可能 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 商业银行的盈利=业务收入-业务支出
❖ 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与劳务 收入等;
❖ 业务支出: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借入资金 的利息支出、贷款与投资的损失以及工资、 办公费、设备维修费、税金支出等。
“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 性。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 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 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 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商业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筹措足够自有资本,提高自有资本比重。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各类贷款
股本
其他有价证券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件
满足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抵御风 险能力。
资本筹集与运用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本,同时合理运用资本进行扩 张和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
01
02
03
收入与支出管理
通过对利息收入、手续费 收入等的管理,控制成本 支出,提高盈利能力。
财务报告与审计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进行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确 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 规性。
详细描述
风险控制包括预防性和抑制性控制,前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 者在风险发生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程度。缓释则是通过购买保险、利用衍生品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 他方。
商业银行的风险报告与监控
总结词
风险报告与监控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 保障,通过对风险的持续监控和报告, 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数字化风险管理
建立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能力,保障 业务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VS
详细描述
风险报告是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情况 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或 相关部门汇报。监控则是实时监测风险的 变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此外, 监控还能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为进 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CHAPTER 05
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
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01
创新业务模式
参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 作,共同开展业务、分享 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 进,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资本筹集与运用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本,同时合理运用资本进行扩 张和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
01
02
03
收入与支出管理
通过对利息收入、手续费 收入等的管理,控制成本 支出,提高盈利能力。
财务报告与审计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进行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确 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 规性。
详细描述
风险控制包括预防性和抑制性控制,前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 者在风险发生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程度。缓释则是通过购买保险、利用衍生品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 他方。
商业银行的风险报告与监控
总结词
风险报告与监控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 保障,通过对风险的持续监控和报告, 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数字化风险管理
建立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能力,保障 业务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VS
详细描述
风险报告是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情况 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或 相关部门汇报。监控则是实时监测风险的 变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此外, 监控还能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为进 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CHAPTER 05
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
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01
创新业务模式
参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 作,共同开展业务、分享 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 进,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1.4.4 2003年2010年:商业 银行股改上市阶段
2003年12月16日依《公司法》设立了中央汇金 公司,由其运用国家外汇储备向试点银行注资, 并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汇金公司的成立 是国有商业银行业改革的一个重大创新,国有 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位局面由此得 到根本性改变。此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 试点银行的改革工作按照改革总体方案,根据 “一行一策”的原则稳步开展。
1.4.4 2003年2010年:商业 银行股改上市阶段
截至2007年底,四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均超过12%,不良贷款率下降到3.5%以下, 税前利润总额超过3000亿元。这场以产权 改革为特征、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为 目的的新一轮改革已基本实现了改革的初 衷,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具有长期性、复 杂性和艰巨性。
最后,以1995年《中国商业银行法》的颁 布为标志,从法律上确定了商业行的性 质、定位以及行业运作的范围边界。
1.4.3 1998年至2003年:银行 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这一时期银行业拉开了改革的大幕,商业 银行尤其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 不断推进,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的银行市场主体,这基本符合商业银行 主体的市场化要求。
民银行中分离出来 1979年8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
出来 1983 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单一行使
中央银行职责,同时设立中国工商银行
1.4.2 1984年至1997年:商业银 行体系的初步形成
首先,在明确专业化银行身份之后,国家 对银行机构施行了一系列以扩大经营自主 权为主的企业化改革措施
1.2.3商业银行的类型
2.依据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范围来划分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全能型商业银行
第二章 商业银行概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②第二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 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未达到第二支柱资 本要求,但均不低于其它各级资本要求。
③第三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 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资本要 求,但未达到其它各级资本要求。
④第四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 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任意一项未达到最 低资本要求。
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 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 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 低于8%。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应计提储备资本。储 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 满足。
在特定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在最低资本要求和储备资 本要求之上计提逆周期资本。
此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应当计提附加资本。
银监会有权在第二支柱框架பைடு நூலகம்提出更审慎的资本要求, 确保资本充分覆盖风险
2.2.2《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 的要求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银行的合法资本包括:股东权益、普通准备、
混合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券
2)《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 全球各商业银行为应对潜在亏损划拨的资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 权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 贷款损失准备低于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的部分;商业 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损 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 预期损失的部分)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对资产负债表中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 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若为正值,应予以扣 除;若为负值,应予以加回
③第三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 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资本要 求,但未达到其它各级资本要求。
④第四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 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任意一项未达到最 低资本要求。
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 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 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 低于8%。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应计提储备资本。储 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 满足。
在特定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在最低资本要求和储备资 本要求之上计提逆周期资本。
此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应当计提附加资本。
银监会有权在第二支柱框架பைடு நூலகம்提出更审慎的资本要求, 确保资本充分覆盖风险
2.2.2《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 的要求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银行的合法资本包括:股东权益、普通准备、
混合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券
2)《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 全球各商业银行为应对潜在亏损划拨的资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 权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 贷款损失准备低于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的部分;商业 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损 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 预期损失的部分)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对资产负债表中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 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若为正值,应予以扣 除;若为负值,应予以加回
第一章 总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1.4.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各国政府和商业银行进一步重视银行资本充足率及
其增补方式的扩展 (2)银行业的规模扩张和兼并成为极具影响的发展趋势 (3)网上银行及虚拟银行的发展将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
内容 (4)危机后的西方银行业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适度重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
1.1.3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1)商业银行设立的资金要求 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0亿元 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 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千万元 2)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1.2 商业银行的职能与地位
1.2.1商业银行的职能
1)商业银行自有资本
自有资本是指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金、资本盈余 以及其运行结果累积的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
2)各类存款业务
(1)活期存款主要是指可由存款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 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 时作事先的书面通知
(2)定期存款是指客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3)储蓄存款主要是指个人为了积蓄货币和取得一定的
稳定发展 (2)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资本供给机制,多渠道筹集商业
银行的资本金 (3)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扩大商业银行盈利空间
2)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企业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
1.1.2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 2)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1)组建:“专业银行” (2)诞生商业银行 (3)设立一批新型商业银行 (4)组建政策性银行 (5)组建地方商业银行 (6)发展村镇银行 (7)成立外资银行 (8)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 (9)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 (10)初步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 (11)强化了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制度 (12)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上市步伐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件
保护消费者权益
监管应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止不 公平、欺诈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秩序。
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04
资本充足率监管
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监 测和评估,确保其具备足够的
资本抵御风险。
风险管理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偏好、风险限额等进行监
督和评估。
业务合规性
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合规性进行 检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
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贷款 业务,优化信贷结构,降 低不良贷款率。
投资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应合理配置投资 组合,提高资产收益水平 ,降低投资风险。
资产质量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资产质量 管理,及时处置不良资产 ,提高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管理
支付结算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应提供高效、安 全的支付结算服务,满足 客户需求。
02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Chapter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目标
01
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应遵循 安全性原则,确保资 金安全,降低风险。
02
流动性
商业银行应保持足够 的流动性,满足客户 取款和贷款需求。
03
盈利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 是实现盈利最大化, 提高经济效益。
04
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应履行社会 责任,维护金融稳定 ,服务实体经济。
代理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代理 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水平。
外汇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外汇业务 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03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Chapter
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与特点
由于借款人违约引起的风险,与 信贷业务密切相关。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件(PPT47页)
1、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1)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 定的章程。 (2)拥有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以上的资本。我国《商业银行法》 规定: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 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为1亿元人民币,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 000 万元人民币。 (3)银行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长(行长)、 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符合 有关要求。
(2)根据银行实力,确立风险管理目标
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充分了解银行的整体实力和 抗风险的能力,把握整个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度。这通 常可以通过测算以下指标来掌握:年预期收益、年有价 证券收益(市价减去账面价值)、自有资本及出售不动产 收益。这些指标既可用于反映全行经营成果,反映银行 抗风险的实际能力,又可用于激励全行员工重视风险管 理。因为这些指标值的变动直接与员工利益相关,其中, 第三个指标还可调动起全体股东关心银行风险管理的积 极性。
(3)招募入股
当申请营业登记书被核准之后,发起人应依照股份公 司的有关规定,进行招股。发起人要制定招股章程及 营业计划书,写明发行规模、股份种类。如果是委托 其他银行代发,则要写明代募行的名称等。然后由监 管机构审批,待批准后进行股本招募工作。商业银行 股本招募可以采取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
(4)领取营业执照,开始营业
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效率高的金融机构将会不断 发展壮大,效率低的金融机构将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在竞争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 高,金融工具将会不断增加和创新,整个行业的效率 将会不断得到改善,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 推动作用。否则,银行业走向垄断,将会导致金融服 务质次价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概论幻灯片PPT
三、盈利性原那么
追求盈利性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本性。
商业银行的盈利用途:一是弥补亏损;二 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三是提取盈余公积。
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利于扩大商业 银行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信誉,有利于 提高竞争能力。
衡量标准: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股 票收益率、利润率等
工商银行2005年损益表
经营风险的衡量标准:存贷比率不超过 70%、资产对资本的比率、不良资产比率、 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等
风险的化解:分散、转移、补偿风险
二、流动性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满足客户提存
与合理的贷款需求能力。主要有资产的流动性与负 债的流动性。 流动性的衡量标准: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与全部 资产的比率、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现 金占总资产的比率等 流动性管理:存贮流动性;购置流动性;流动性资 产管理与流动性负债管理 流动性的取得:资产变现、增资扩股、负债 流动性最好的资产是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 准备金以及在其他银行的活期存款。
我国有史可察的是南北朝时期寺庙经营的典当业 务。有关银钱业的大规模记载出现在唐代。经宋、 元、明、清之后,钱庄、票号大规模兴起。
我国近代出现的票号:代表是“日升昌〞 二、商业银行的开展 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旧式高利贷银行进展改造,
二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 美国1782年成立了第一家商业银行北美银行。 商业银行开展的不同阶段:早期的银行以经营
1952年前后,外资在华银行只有汇丰与渣打银行。 1953年我国的银行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立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 1978年以后,我国的银行业有了新的开展。 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1987年4月第一家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银行交通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5、树立全员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1)确立新客户群的观念 (2)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 (3)确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观念
17
(1)确立新客户群的观念
客户是商业银行的生存之本。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已从原来的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为 了更好地实现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工作重心的经 营理念,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流程设计都以提高客户满 意度为直接目标。为此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和 金融产品时,需要对客户加以区分,以便根据不同的 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不同的商品,由此而形成“客 户群”观念。
12
(2)业务综合化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 金融领域出现了金融创新的浪潮,表现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 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随着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成熟与 发展,大型工商企业采用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从而使商 业银行收存放贷、赚取利差的传统中介角色逐渐淡化。为保证 盈利,银行在保证原有的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都设法创新业务品 种,增加非利息收入(佣金和手续费)。突出表现在商业银行将 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到投资银行领域,致使家庭银行业务及投资 银行业务得到明显发展。相应的发展方针是:零售业务方面,加 强各种代理业务、单位基金、信用卡、贸易融资等的推广,提 高收费所占收入的比重;资本市场方面,大银行致力于加强财产 业务,通过包销、企业融资、资产安排等服务,赚取佣金和手续 费;在管理目标
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充分了解银行的整体实力和 抗风险的能力,把握整个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度。这通 常可以通过测算以下指标来掌握:年预期收益、年有价 证券收益(市价减去账面价值)、自有资本及出售不动产 收益。这些指标既可用于反映全行经营成果,反映银行 抗风险的实际能力,又可用于激励全行员工重视风险管 理。因为这些指标值的变动直接与员工利益相关,其中, 第三个指标还可调动起全体股东关心银行风险管理的积 极性。
6
1、实行全行风险管理战略
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电子化的过程中,商业银 行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更加复杂,要保证银行有良好的经 营效益,必须要树立全行的风险管理的思想,尤其是银 行决策层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达成风险管理共识 (2)根据银行实力,确立风险管理目标 (3)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7
(1) 达成风险管理共识
主讲: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陈伦玉博士 2014、9
1
第一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论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2
第一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论
3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念及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三、我国银行业的变迁 四、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4
三、我国银行业的变迁
在研究风险管理决策时,立足于全行风险管理的高 度,使全行上下都对风险管理达成共识。
银行的管理者意识到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完全回 避风险是不可取的。从长期看,对风险采取完全回避 的方法,会破坏银行的经营基础,使银行失去客户,市 场份额缩小。银行在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 它应当在同风险进行较量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盈利的 机会。
15
4、经营再造和集约化
银行再造(reengineering the bank)是国际银行业在 信息化浪潮下寻求银行管理新模式的实践。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重新设计银行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使银行 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再造的途径:根据客户价值定价;业务外包、银行与 客户单点接触、建立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
当代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在管理上加速 实现电子化,做到银行交易电子化、数据处理电子化、 资金周转电子化、信息传递电子化和经营管理电子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给企业和 个人银行业务带来的不少的便利,银行之间、银行与企 业之间、银行与个人之间、企业之间的资金汇兑、划拨、 结算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同时,发展网络银行和网 上银行业务也是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1)业务国际化
为了满足业务多元化和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西方国家 的银行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主要特征是:第一,银 行业务的地域扩张和合并已经远远超越国界而走向全球, 全球经济分工的细化使市场的国界日益模糊。第二,海 外业务的重点不是信贷业务,而是投资银行业务和专业 银行业务,如股票包销或证券全球托管业务以及通过跨 国收购投资银行,进行国际化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第三, 亚太地区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角逐的热点,一些 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纷纷在亚太地区建立分支机构网络, 收益颇丰。因此,银行业务全球化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 有客户的服务需求,它实际上也是分散地区风险、获取 比较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13
(3)经营证券化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方式证券化,即传统的 以吸收存款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逐渐为证券化的 融资方式所替代。第二,资产证券化,即银行通过将 长期的贷款转化为证券的方式,向投资者出售,使其 由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资产。如:按 揭贷款证券化等。
14
3、管理电子化、网络化
1、组建时期(1948~1952) 2、高度集中时期(1953~1978) 3、专业化、多样化时期(1979~1993) 4、商业化改革时期(1994至今) 见p5~6
5
四、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1、实行全行风险管理战略 2、业务国际化、综合化、证券化 3、管理电子化、网络化 4、经营再造和集约化 5、树立全员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18
(2)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
所谓整体客户满意经营就是要求银行将“客户满意” 作为银行所提供的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能否卖出,完全取 决于客户对银行所提供的一切服务的认同。银行的一切努 力就是要使“客户满意”作为一种品牌,被客户所接受。 对银行而言,要落实“客户满意”的经营要求,不仅要满足 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 务的潜在需求。因此,一家商业银行要使客户满意,就必须 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这种产品和服务更完善。
9
(3)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严格实行由上而 下的管理体制,即由最高管理层来推行和 落实管理措施,使之覆盖每个员工、每个 岗位、每个环节,不留空白,并对全行各 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措施的状况进行检查 和监督,以免使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10
2、业务国际化、综合化、证券化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在金融创新的 支持下,将使商业银行业务进一步 国际化、综合化、证券化。
5、树立全员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1)确立新客户群的观念 (2)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 (3)确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观念
17
(1)确立新客户群的观念
客户是商业银行的生存之本。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已从原来的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为 了更好地实现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工作重心的经 营理念,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流程设计都以提高客户满 意度为直接目标。为此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和 金融产品时,需要对客户加以区分,以便根据不同的 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不同的商品,由此而形成“客 户群”观念。
12
(2)业务综合化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 金融领域出现了金融创新的浪潮,表现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 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随着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成熟与 发展,大型工商企业采用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从而使商 业银行收存放贷、赚取利差的传统中介角色逐渐淡化。为保证 盈利,银行在保证原有的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都设法创新业务品 种,增加非利息收入(佣金和手续费)。突出表现在商业银行将 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到投资银行领域,致使家庭银行业务及投资 银行业务得到明显发展。相应的发展方针是:零售业务方面,加 强各种代理业务、单位基金、信用卡、贸易融资等的推广,提 高收费所占收入的比重;资本市场方面,大银行致力于加强财产 业务,通过包销、企业融资、资产安排等服务,赚取佣金和手续 费;在管理目标
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充分了解银行的整体实力和 抗风险的能力,把握整个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度。这通 常可以通过测算以下指标来掌握:年预期收益、年有价 证券收益(市价减去账面价值)、自有资本及出售不动产 收益。这些指标既可用于反映全行经营成果,反映银行 抗风险的实际能力,又可用于激励全行员工重视风险管 理。因为这些指标值的变动直接与员工利益相关,其中, 第三个指标还可调动起全体股东关心银行风险管理的积 极性。
6
1、实行全行风险管理战略
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电子化的过程中,商业银 行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更加复杂,要保证银行有良好的经 营效益,必须要树立全行的风险管理的思想,尤其是银 行决策层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达成风险管理共识 (2)根据银行实力,确立风险管理目标 (3)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7
(1) 达成风险管理共识
主讲: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陈伦玉博士 2014、9
1
第一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论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2
第一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论
3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念及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三、我国银行业的变迁 四、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4
三、我国银行业的变迁
在研究风险管理决策时,立足于全行风险管理的高 度,使全行上下都对风险管理达成共识。
银行的管理者意识到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完全回 避风险是不可取的。从长期看,对风险采取完全回避 的方法,会破坏银行的经营基础,使银行失去客户,市 场份额缩小。银行在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 它应当在同风险进行较量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盈利的 机会。
15
4、经营再造和集约化
银行再造(reengineering the bank)是国际银行业在 信息化浪潮下寻求银行管理新模式的实践。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重新设计银行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使银行 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再造的途径:根据客户价值定价;业务外包、银行与 客户单点接触、建立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
当代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在管理上加速 实现电子化,做到银行交易电子化、数据处理电子化、 资金周转电子化、信息传递电子化和经营管理电子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给企业和 个人银行业务带来的不少的便利,银行之间、银行与企 业之间、银行与个人之间、企业之间的资金汇兑、划拨、 结算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同时,发展网络银行和网 上银行业务也是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1)业务国际化
为了满足业务多元化和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西方国家 的银行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主要特征是:第一,银 行业务的地域扩张和合并已经远远超越国界而走向全球, 全球经济分工的细化使市场的国界日益模糊。第二,海 外业务的重点不是信贷业务,而是投资银行业务和专业 银行业务,如股票包销或证券全球托管业务以及通过跨 国收购投资银行,进行国际化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第三, 亚太地区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角逐的热点,一些 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纷纷在亚太地区建立分支机构网络, 收益颇丰。因此,银行业务全球化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 有客户的服务需求,它实际上也是分散地区风险、获取 比较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13
(3)经营证券化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方式证券化,即传统的 以吸收存款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逐渐为证券化的 融资方式所替代。第二,资产证券化,即银行通过将 长期的贷款转化为证券的方式,向投资者出售,使其 由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资产。如:按 揭贷款证券化等。
14
3、管理电子化、网络化
1、组建时期(1948~1952) 2、高度集中时期(1953~1978) 3、专业化、多样化时期(1979~1993) 4、商业化改革时期(1994至今) 见p5~6
5
四、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1、实行全行风险管理战略 2、业务国际化、综合化、证券化 3、管理电子化、网络化 4、经营再造和集约化 5、树立全员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18
(2)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
所谓整体客户满意经营就是要求银行将“客户满意” 作为银行所提供的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能否卖出,完全取 决于客户对银行所提供的一切服务的认同。银行的一切努 力就是要使“客户满意”作为一种品牌,被客户所接受。 对银行而言,要落实“客户满意”的经营要求,不仅要满足 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 务的潜在需求。因此,一家商业银行要使客户满意,就必须 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这种产品和服务更完善。
9
(3)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严格实行由上而 下的管理体制,即由最高管理层来推行和 落实管理措施,使之覆盖每个员工、每个 岗位、每个环节,不留空白,并对全行各 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措施的状况进行检查 和监督,以免使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10
2、业务国际化、综合化、证券化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在金融创新的 支持下,将使商业银行业务进一步 国际化、综合化、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