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传说:
1. 朱元璋传说:据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到地主家放牛,经常饿肚子。
有一次他在放牛时,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挖开后发现里面藏着许多粮食。
他高兴地拿了一些谷子熬了一锅粥喝,觉得这锅粥十分甘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年腊月初八都要吃一顿五谷杂粮粥,以示纪念当初在老鼠洞发现的粮食。
2. 岳飞传说:据说岳飞小时候也曾经挨饿,他的母亲就用杂粮熬了一锅粥给他喝。
后来岳飞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为了纪念母亲,他每年在腊月初八这一天都会喝上一碗杂粮粥。
此外,还有佛祖成道、秦始皇修长城等传说与腊八节有关。
总之,这些传说都体现了人们对于丰收、感恩、孝顺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最新5篇)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最新5篇)腊八节风俗篇一佛祖修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朱元璋受难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赤豆打鬼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由来篇二煮粥、喝粥“腊八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是煮粥、喝粥,据说这与释迦牟尼成道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苦行修炼时一度饿昏倒地,有一位好心的牧女把她所带的杂粮加上采摘的野果煮成稀粥,喂他喝下。
释迦牟尼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
释迦牟尼成道日,从此被定为佛教重要的“浴佛节”。
于是,每到这天,僧人便要诵经祭佛,并仿效牧女的做法,以米、豆加果实煮粥,敬献佛祖。
最早的“腊八粥”一词就源于宋朝的腊八节。
《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记载:腊八这天,“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一)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6年,大也即是释《百丈清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三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谷、云:"平时寺僧",意思是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腊八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庆祝。
腊八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各式各样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腊八的传说故事。
1. 汉武帝祭腊八史传说在汉武帝时代,汉朝的疾病太多了。
帝王非常忧心,于是让太医们研究怎样能消除疾病。
最终,太医们发现了许多蔬菜和果实都能治疗相关病症。
于是汉武帝决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举行祭祀活动,来感谢上天的馈赠,同时也为整个国家祈求健康和长寿。
2. 僧人祈福故事传说有一年的腊八节,一个名叫慧思的僧人来到山上祈求福祉。
在祈祷的过程中,慧思发现一群穷人在山下迎接腊八的到来,但没有什么可以供奉给神灵。
慧思立即下山,把自己的所有食物都捐献给了这些穷人。
随后,慧思回到祈福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祈福得到了回应,因为上天感念其慷慨行为,为他带来了好运和福气。
3. 女娲补天传说据说,女娲在一个腊八节的夜晚,决定来到人间世界和人类一起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日。
女娲为让人类过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冬季,用五彩石条拼成天尘,找到牛的皮毛制成绵线,细心的绳了起来,将手中的缝针一针针的缝起一个个蓝色的天圆,最后将其安放在头上。
可就在这时,她听到大地破裂声响,天空陡然黑暗,洪水猛涌,无数的生物,在暴风雨夹塞着冰雹和雷电的攻击下,向前逃离。
为了保护人类安全,女娲决定为补天出一份力,并最终成功,这样人类就避免了灾难,可以享受腊八的欢乐节日。
4. 北海涌泉故事在传说中,腊月初八日之际,老百姓们传统上要来到“北海涌泉”处,取水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顺利。
据说,这个涌泉是由一位叫五布的神仙制造的,同时也附有着神奇的功能。
每年的腊八节,神仙五布就会变成一条大蛇,来到涌泉边唤醒这条涌泉,流淌清水,为人们带来健康、财运和好天气。
5. 水陆道场传说在腊八节这一天,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这一天,祭祀活动通常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
人们会在一条河流中打造一个台子,让神仙们跳下台子,然后沿着河流跳跃,接着上岸,散漫到一个地方,进入一个装有鲜花和香料的垃圾桶。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而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赤豆打鬼据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他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怀念忠臣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三:朱元璋忆苦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这些传说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除了这些传说,腊八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在饮食方面,腊八粥是腊八节的标志性食品。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一般以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_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_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故事传说有很多。
小编整理了腊八节的由来故事_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腊八节的故事5篇
腊八节的故事5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腊八节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节的故事1中国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习俗,称为“腊八节”。
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
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
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
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
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
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
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纪念岳飞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臣秦桧诬陷。
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
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
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
这天乃腊月初八。
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皇帝喝粥在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
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
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1、“赤豆打鬼”的传说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
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2、纪念修长城的民工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
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3、怀念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
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
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
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吃什么?1、腊八粥说起腊八节的食俗,最为人所知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它是以大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小米、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佛粥”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的。
各地腊八粥做法各异,有咸有甜,品种繁多。
2、腊八面在陕西渭北一带,腊八节这天一般不喝腊八粥,家家户户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即腊八面。
腊八面,俗称臊子面,将手擀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淋上两勺用猪肉、豆腐、黄花菜、木耳、胡萝卜、蒜苗等食材熬煮的臊子,岂是一个香字了得……3、腊八蒜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就叫“腊八蒜”。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腊八节传说一.道教传说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二.佛教传说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四.岳飞传说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五.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六.民间传说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七.上古传说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腊八节七个经典传说故事。
有关腊八节的故事传说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腊八节,又称为“腊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腊八节的一些故事传说的简要介绍。
一、煮腊八粥的起源据传,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
在那个时候,农民们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将家里剩余的谷物、豆类、干果等杂粮全部放在一起,煮成一锅杂粮粥,即所谓的“腊八粥”。
这锅粥既可以帮助农民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又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并流传至今。
二、释迦牟尼的传说腊八节与佛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传,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前,曾长时间修行苦行,但在途中因饥饿和寒冷而身体虚弱。
这时,他偶然发现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厨房里有残留的杂粮和干果,便将它们煮成了一锅粥,即我们所说的腊八粥。
这锅粥使他恢复了体力,最终得以完成修行并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信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这一经历,便在腊八节这天煮腊八粥以示纪念。
三、岳飞与腊八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还流传着关于岳飞与腊八节的传说。
据说,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在某年的腊八节这天,率领军队在冰天雪地中奋勇抗敌。
由于天气严寒,许多士兵都患上了冻疮和感冒。
岳飞见状,便下令将士们用雪水和杂粮煮成了一锅腊八粥,分发给士兵们食用。
这锅腊八粥使士兵们的体力得到了恢复,士气大增,最终成功击败了金兵。
自此以后,人们便将腊八节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煮腊八粥以纪念岳飞的英勇事迹和抗金精神。
四、腊八节的习俗除了煮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例如,有些地方会用腊八醋来泡蒜,据说这种醋可以治疗感冒和咳嗽;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如制作腊八面、吃腊八豆腐等。
此外,腊八节还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通常会和家人一起煮腊八粥、分享美食、交流感情。
总之,腊八节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传统节日。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故事传说和习俗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是什么你知道吗?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
一起来看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欢迎查阅!腊八节的由来故事及传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历史记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背后的故事
腊八节背后的故事
1、牧女乳糜救佛祖:相传,腊八粥最初是由牧女献给释迦牟尼佛
的乳糜所演变而来的。
释迦牟尼在成道前曾经历长期的苦修,一位牧民的女儿给他提供了乳汁,使他得以恢复体力并最终在腊月初八(即成道之日)悟道成为佛陀。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佛教徒会在这一天煮粥供佛,这种粥被称为“腊八粥”,并在后世逐渐流传开来。
2、赤豆打鬼:另一种说法与赤豆粥相关,认为在古代,人们相信某些恶鬼害怕赤色或红色的食物,因此会在腊月初八熬制赤豆粥以驱邪避凶。
这种习俗可能与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和对鬼神的恐惧有关。
3、朱元璋与腊八粥:还有一种说法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据传说,朱元璋在落难时曾在监狱中度过冬天,当时他通过挖掘老鼠洞找到了一些红豆和其他食材,并用它们熬制成粥。
后来,朱元璋成为了皇帝,并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鼓励人民在这一天食用腊八粥,以纪念那些为他提供帮助的人。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1. 从前有个小孩叫明明,他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呀?”妈妈笑着说:“这呀,有个传说呢。
”就像我会好奇地问妈妈很多问题一样,比如我会问妈妈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呀。
2. 爷爷给我讲:“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腊八节这一天得道成佛呢。
”我睁大眼睛问:“真的吗,爷爷?”这多像我和爷爷日常聊天的时候呀,爷爷总是给我讲好多有趣的故事。
3. “宝贝,腊八节还有个故事哦,”爸爸说,“朱元璋当年落难的时候,从老鼠洞里挖出了一些杂粮,煮了吃才活下来。
”我惊讶道:“哇,好神奇呀!”就如同爸爸平时给我讲他小时候的趣事时,我总是充满好奇。
4. 奶奶慢悠悠地说:“以前呀,人们在腊八节会祭祀祖先呢。
”我好奇地追问:“为什么要祭祀祖先呀,奶奶?”这场景就好像我总喜欢缠着奶奶问东问西一样。
5. “你们知道吗,”老师在课堂上说道,“腊八节也寓意着祈求丰收呢。
”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真的吗?”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对新知识充满热情一样。
6. 我跟小伙伴说:“听说腊八节要泡腊八蒜呢。
”小伙伴好奇地问:“为什么呀?”这不就像我们平时一起玩耍时对各种事情都很好奇吗。
7. “在古代,腊八节可重要啦,”妈妈一边做饭一边说,“人们很重视这个节日呢。
”我站在旁边看着妈妈做饭,心想真有意思。
这和平时妈妈做饭我在旁边打下手的情景好像呀。
8. 叔叔神秘兮兮地说:“知道吗,腊八节还有个和驱鬼有关的传说呢。
”我害怕地问:“啊,真的呀?”就如同我听恐怖故事时既害怕又想听下去的感觉。
9. “宝贝呀,腊八节的故事可多啦,”姥姥摸着我的头说,“你要好好记住哦。
”我乖巧地点点头,就像我平时依偎在姥姥怀里听她说话一样。
10. 邻居家的爷爷笑着说:“腊八节呀,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呢。
”我也笑着说:“是呀!”这就如同邻里之间平时友好互动的温馨场景。
我觉得腊八节真是个充满故事和温暖的节日呀!。
精选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三篇
【导语】腊⼋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粥的历史,已经有⼀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腊⼋节的传说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腊⼋节的传说:【腊⼋祭祀驱⿁治疾庆丰收】 《说⽂解字》中解释“腊”字为:“腊,冬⾄后三戌,腊祭百神。
”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初⼋这⼀天,因此有了腊⼋节。
“腊”是古代的⼀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
那时的⼈们在每年的最后⼀个⽉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丰登,家⼈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
腊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冬⽇祭祀,“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
古⼈逢腊⽉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祭祖宗。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
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祭以报功也。
”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打来的野兽进⾏祭祀,祭祖先、祭百神。
直到现在,⼈们还习惯把腊⽉腌制的猪⾁称为“腊⾁”。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在每年腊⽉祭傩驱疫时⼈们敲奏腊⿎。
《吕⽒春秋·季冬》:“命有司⼤傩。
”⾼诱注:“今⼈腊岁前⼀⽇,击⿎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为腊⽇,谚语:‘腊⿎鸣,春草⽣。
’村⼈并击细腰⿎,戴胡头,及作⾦刚、⼒⼠,以逐疫。
”《东京梦华录》:“⾃⼊此⽉(腊⽉),即有贫者三数⼈为⼀伙,装妇⼈神⿁,敲锣击⿎,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
”古代还有腊⽉击⿎催春的风俗。
古谚云:“腊⿎动,农⼈奋。
”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
腊肥可以提⾼⼟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
因此,腊⿎⼀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送肥了。
腊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
先祖⾃然指的是祖先。
⾄于五祀,《⽩虎通》卷⼀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
”可见,这个祭祀所祀的是来年的收成,所以腊祭在宗庙中举⾏。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成为腊⼋节的主旋律。
腊八节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
腊八节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奇的神话故事。
腊八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是为了祭祖祈福、祈求丰收而举办的。
同时,腊八节也是一种庆祝冬至的方式,表达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腊八节被视为年底的重要象征,也是众多神话故事的重要背景之一。
一、神话故事之"Nv Wa补天""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一。
相传,在上古时期,天空与地球分隔开来,人们生活在天穹下郁闷而困顿。
为了解救人类,女娲创造了五彩斑斓的石头,并用这些石头补血自己。
女娲先动用中华民族的生育能力,她化身为万物之始,充当着生命的创造者;她再者又进一步化身为营造者,她筑起人类居住的栖身之所,圆满地完成了上天命令的任务。
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说法,"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腊八节这一天。
人们认为通过祭祀女娲,可以祈求天地通畅,气候恢复,人类能得到滋润与祝福。
腊八节成为了人们对女娲的感恩祭祀,也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命创造力的一种纪念和弘扬。
二、神话故事之"Nian的故事"腊八节还与另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紧密相连,那就是“年”的故事。
古代中国的人们认为,每逢大年过后的第二个月圆月八日,凶暴的怪兽“年”会出现,吞噬人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贴各种红色的挂饰,放爆竹,制造噪音,用来驱散“年”的威胁。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腊八节是人们驱除凶神的重要时刻。
红色的挂饰和爆竹的声音可以驱赶丧心病狂的“年”,为新年的到来净化空间。
这也成为后来中国农历新年庆祝的传统习俗,并流传至今。
三、现代腊八节的传承和庆祝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节的庆祝方式逐渐丰富多样,但其内涵和传统仍然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在现代,腊八节常常被用来纪念和庆祝农业和丰收。
人们会在腊八节时聚集在一起,举办集体祭祖的仪式并进行祈福祭祀。
关于腊八节的神话故事六项
关于腊八节的神话故事六项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大盛事,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举行。
它不仅是一个吃腊八粥的节日,也是一个庆祝新年到来、祈福祈福的日子。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有许多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关于腊八节的六个神话故事。
一、鼠嫁女故事发生在古代一个小村庄里。
有一个小精灵,他一直暗恋着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
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小精灵化成一只可爱的老鼠,想要帮助姑娘家的人做些事情。
他在姑娘的衣柜里找到了准备嫁妆的东西,因为这对姑娘的家庭来说是个负担。
小精灵鼓起勇气,去找姑娘的父母,告诉他们他可以娶姑娘,然后将所有贵重的物品都放在了厨房里。
第二天早上,村民们发现了这个奇迹,并为姑娘家感到高兴和感激。
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开开心心地庆祝腊八节。
二、腊八祭灶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灶神是庇佑家庭和帮助人们迎接新年的神灵。
每到腊八,人们都会在家中的灶位上祭拜灶神,并为他准备丰盛的食品。
据说,如果你照顾好灶神,他将会回报你一整年的平安和好运。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农夫和他的妻子。
在腊八节的一天,他们亲自制作了一碗腊八粥,并放在了灶神的面前。
当天晚上,他们做了一个梦,梦见灶神变成了一个高大、威严的神秘人物,向他们致意,并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从那以后,这个农夫一家一直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整年。
三、黄瓜怪兽在腊八节的故事中,经常会提到一个叫“黄瓜怪兽”的邪恶生物。
据说,黄瓜怪兽是由一种被人们称之为“黄瓜魔法”的黑暗魔法创造出来的。
每年腊八,它都会在村庄里发动袭击,并把人们变成黄瓜。
有一年,一个聪明的小孩发现了如何扭转局势的方法。
他找到了一颗能够击败黄瓜怪兽的仙丹,并把它留在了家中。
在腊八节当天,黄瓜怪兽再次出现,企图毁灭整个村子。
然而,当它接近小孩家时,仙丹突然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黄瓜怪兽被瞬间打败。
小孩和全村的人都庆幸地庆祝了这个胜利,而黄瓜怪兽再也没有再出现过。
四、饺子传说腊八节的传统食物之一是饺子。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传说腊八节,又称为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庆祝。
腊八节是习俗传统的结晶,包括观灯、吃腊八粥等活动。
根据传说,在这一天,人们纪念和祭祀祖先,同时也庆祝秋收和冬季的到来。
以下是腊八节的一些传说。
传说一:南方腊八节的起源在南方,有一个与腊八节相关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唐朝。
相传,在唐代,有一个名叫罗隐的书生,经常在冬天行善积德。
一天,他遇到了黄发老太太,她饥寒交迫,无法支付房租。
罗隐给了老太太一些米和一块口粮,并帮助老太太渡过了难关。
从那时起,南方人民纪念这个善良的书生,并以吃腊八粥来纪念他的仁慈。
传说二:北方腊八节的起源在北方,腊八节的起源与道教有关。
相传,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道陵,成为了神仙后回到人间。
他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传授了一种方法,通过吃腊八粥驱散恶鬼并祈求健康长寿。
因此,北方人民相信在腊八节吃腊八粥能消灾避邪,保平安。
传说三:关于腊八节的佛教传说在佛教中,腊八节与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有关。
传说佛陀出生时,天空下起了甘露,因此腊八节也被称为“甘露节”。
佛教徒在这一天会做功德事,烧香拜佛,忏悔过去的过失,并且会吃腊八粥来纪念佛陀的诞辰。
传说四:与腊八节有关的习俗传说腊八节的习俗有观灯、吃腊八粥等,这其中也有一些与传说相关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灯笼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只名叫“飞天”的怪兽,它会在夜间袭击村庄和农田。
有一年,一家人在腊八节时制作了许多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
当怪兽看到村庄被明亮的灯光所包围,害怕得逃跑了。
自此以后,人们在腊八节都会点亮灯笼,以驱逐邪恶和带来好运。
传说五:吃腊八粥的传说关于吃腊八粥的传说也很多。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孤儿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孤儿在腊八节时没有吃的,他向路人乞讨,并被一个好心人给了一碗热粥。
孤儿感到非常温暖和满足,从此他每年都会在腊八节准备腊八粥,供养他的父母并回报那个好心人。
这个故事表达了感恩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_腊八吃腊八粥由来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_腊八吃腊八粥由来腊八节是大家都很喜爱的一个节日,“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
虽说不至于把下巴的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_腊八吃腊八粥由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吃腊八粥由来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
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
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
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
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以下是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有哪些?,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腊八节有什么传说腊八节的传说是怎样的?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这有什么传说吗?这传说是如何来的呢?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二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
到处搜寻。
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
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传说四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2023年腊八节故事传说介绍
2023年腊八节故事传说介绍2023年腊八节故事传说介绍1传说一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五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那你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
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篇【2】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篇【3】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这顿粥让小两
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
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