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心理辅导若干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别心理辅导的若干技巧
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常用两种方式作用来访者,一种是言语表达,另一种是非言语行为表达,如何正确辨别、选择适宜的言语表达方式和非言语行为,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便是心理辅导的技巧。
一、接纳与观察的技巧
接纳是辅导员表示出对来访者的尊重,而透过接纳,辅导员给来访者造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可以自由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尊重、接纳是对学生的基本态度,是理解学生的前提,是辅导学生的基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接纳的技巧有六字诀,即微笑、点头、专注。微笑是人类特有的表情,是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微笑代表亲睦,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我喜欢你“的具体表现,微笑常常能解除人际关系中的胶着状态,是增进感情的营养剂。微笑也能增加活泼生动的气氛,你的话因微笑而富有活力,对疲乏的人微笑是休息,对泄气的人微笑是鼓励,对伤感的人微笑是同情,对烦恼的人微笑是解脱。微笑无需成本,却创造许多价值。微笑并不难做到,只要你认识它的重要。点头,表示信任和鼓励,使对方感到亲切,并乐于表露自己的思想,无形中接近了距离。专注,通常通过面部表情、身体位置和动作及口语的反应来表达。当然,这里都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
观察技术的掌握在辅导中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了解来访学生的个性,及时判断出来访学生的情绪,观察到他们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可借助观察技术,了解来访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所表达的涵义。在许多场合,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所包含的信息量超过言语,更能传情达意。特别是当语言和内心所要表达的信息不协调时,这时面部表情所表达的信息量达55%,声音声调能传达信息的38%,而言语所能表达的仅占7%。有人统计人的面部表情可多达25万种,因此在辅导中注意观察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嘴,可以了解来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决定辅导的进程和方向。当然还有身体、四肢等体态语言,它们比语言更带自发性,大多系下意识的举动,很难由人的主观意志进行控制,更能泄露他的内心世界。帮辅导员必须在观察学生的非语言行为上下功夫,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习、观察,以不断提高。
二、倾听和发问的技巧
倾听是每个辅导员的基本功。在辅导中,许多时候,听比说重要,尤其是在初期和中期。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来访者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听出来访者交流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它要求辅导员以机警、同理的态度,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细心地注意来访者的所作所为,注意对方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反应。还
要注意来访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着的语言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作出更完整的判断。倾听的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把他的观念和感受表达出来,因此,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来访者传达的全部信息(包括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言语反应)作反应的过程。它对于建立、发展辅导关系,获得良好的辅导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找出来访者问题所在的有关言语引导的倾听基本技巧有:
(一)封闭式询问
封闭式询问是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一两个字简短作答的提问。如:“你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对吗?”“你认为妈妈对你不好,是吗?”这类问题通常用“是不是”、“要不要”、“会不会”等形式提出,这类问题不引导来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不扩大语题,而是就征询的问题进行查证。它的作用是获得特定的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使会谈集中于某个特定的问题。当来访者的叙述偏离了正题时,可以用它适时中止,引回正题。如:“我们还是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好吗?”在辅导中,这些问句虽属必要,但由于它限制了来访者进行内心探索,限制了自由表达,且使谈话趋于非个人化,因而不宜多用。在辅导中我们常会发现,一连串的封闭式的提问以后,来访者会变得被动、迷惑、沉默。
(二)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的问题被多数辅导员认为是最有用的倾听技巧之一,是较适合的一种提问方式。它常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等形式发问,用来搜集资料,促使来访者自我剖析,推动会谈进行。一般来说,用“什么”发问,往往会引用一些事实资料;用“怎样”发问,则往往涉及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内容;用“为什么”发问,则引出一些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释;“能不能”、“愿不愿”发问则引致来访者作自我剖析。例如:“能不能告诉我这件事为什么使你感到生气?”“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以“能不能……”这样的形式发问能导致最开放的回答,它像对来访者谈话的一种邀请,不带强制性。但也有可能碰上一个简单的回答“不”或“现在我还不想说”,此时,辅导员可能需要就为什么要问这问题作一番解释,或进一步使用其他开放式问题。
虽然开放式问题给来访者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虽然开放式问题能得到不同的来访者的不同答复,但开放式问题的目标都始终趋向于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这一类的提问,辅导员可以获得对来访者的一般性了解,对与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的掌握,以及对来访者的情绪反应、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过程的了解。在使用开放式问题时要注意在以前的辅导关系,发问时的语气语调,以免显得过于咄咄逼人。否则会使对方产生疑惑,甚至于对立。
(三)轻微的鼓励
轻微鼓励是借助一些短语“恩”、“噢”、“是这样”或复树述来访者谈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或语气词,或点头、注视等表情动作来完成的。它的首要作用是表示出对来访者的接受,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并希望不要中断这样一些意思,支持来访者继续说下去。这是最简单的技巧之一。可能因其简单所以常常被认为是细枝末节而被忽视,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技巧,使辅导员得以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间,并且被研究者们认为是成功的辅导员所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鼓励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它能使来访者感受并了解到辅导员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他继续讲下去。
同时,鼓励对话题有强烈的选择作用。当来放者谈出一系列情况时,你选择哪一话题作出鼓励反应,直接决定下面谈话的方向。因此,鼓励虽然是个不起眼的技巧,却深深地体现着辅导员的理论取向。
(四)释意
释意是将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予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辅导员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对来访者的话进行复述,但某些带敏感性的词汇和一些重要的词语仍以用来访者用过的词语为好。可分为简单重复和变式重复,简单重复,即重复来访者原话内容,变式重复即重复原话中所得出的感受。
释意的作用:一是证实自己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的正确理解;二是对来访者起鼓励作用,传递给来访者这样的信息:我正认真听你讲话,我的思想一直跟着你,希望你继续说下去;三是重复的往往是“关键词”、“引导语”,这样可以把谈话引向深入,来访者有机会审查其困扰,并重新加以组织。
释意反应要掌握三个要领:一是听取来访者的基本信息;二是提纲挈领地向来访者复述基本信息‘三是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或线索,开来访者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
释意在出次会谈中对了解来访者所谈的问题的各方面材料都极为有用,辅导员可以借此机会检查他对所述说的许多事实的理解深度,澄清、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进一步的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感受反映
感受反映和释意有时是分不开的,有许多共同之处。后者着重于来访者所谈的事实内容的反馈,前者则着重于对来访者感受性质的反映。感受反映就是辅导员用词句来表达来访者所谈到的、所体验到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来访者虽感受到却未体曾清楚地意识到,或未曾留意的。其基本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注意和探索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或把这些感受和与之伴随的情景、事实联系起来,达到对自己的整体性的体认。有时,也有稳定来访者在会谈当时的心情的作用。
在表达时,常常用感受性的动词和情绪性的词汇。如“你觉得……”“你心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