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园林案例对比赏析
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PPT
射鸭廊轩亭
2
西式园林案例
埃斯特庄园
埃斯特庄园始建于1560 年,完工于1575年。由利戈 里奥为当时的红衣教主波利 托.埃斯特所设计。
它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文艺 复兴盛期时的代表作,是典 型的台地园。主要以规则式 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 为辅。
埃斯特庄园坐 落在在罗马以东 40公里处地蒂沃 里小镇上朝向西 北的陡峭山坡上, 全园面积4.5公顷, 园地近似方形, 纵长将近200m。
主建筑物
修建在高地 的边缘,建 筑是位于支 配全园的制 高点,可以 俯瞰整个园 林,后面的 园林建在陡 坡上,用严 整的轴线统 领全园。
•
中轴线式设计加强了
庄园的统一感;在与中轴
垂直平行线上,每条轴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端点与轴线的节点上,
均衡的分布着亭台、游廊、
雕塑、喷泉等各式景观。
并且沿着每-条园路前进或
返回时,在视线的焦点上
山石是网师园中部景区中使用较多的空间要素,在外部环
境中对空间的限定作用非常明显。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的山 石以黄石为主,分为驳岸、花池和假山等三种主要用途,总 面积约为330m2。驳岸和花池的高度一般不超过Im,对视 线不会起明显的遮挡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限定人的活动区 域而保持视野的通畅,同时对建筑基部过于刚性的轮廓线 进行缓和过渡,并最终转化为具有自然特色的空间形态。 而假山除了能限定人的活动区域以外,当高度大于人的视 线时还能划分视域,形成特定的视线,或是将视线完全隔绝。 同时,山石丰富的肌理与光影效果配合植物还能营造出具 有山林特色的景观,形成视觉焦点。在网师园中部景区,由 于建筑基础标高差异较小,且缺少塔、楼这样的多层建筑, 所以云闻假山还有一个显著的作用是丰富游人在园中的竖 向观景体验,其顶部的平台使得游人可以从高处俯瞰彩霞 池及对面的景物的全貌,同时近处的小山丛桂轩和濯缓 水阁也因为观赏点的不同而展现出迥异的风貌,这是网师 园中部景区自然要素对建筑要素的功能提供补充的典型范 例。在图中,浅棕色的区域主要为低于视线高度的黄石驳 岸、花池区域,也包括云同假山中低于视线的部分;深棕色 的区域为高于视线高度的黄石假山,以H作为编号,并且具 有共同功能的几块山石被编为一组。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对比赏析
结语
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要很好的喜的空间感受 和诗意般的意境体验。
城市主干 岐江道公园
公园入口
园路布置
•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自 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 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 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 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曲线形路网 截然不同。
曲线园路
• 直线园路 • 出入口
理水
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
植物配置
• 留园西区以山景为 主,环境僻静,山阜 为全园最高处。上有 小亭两座,可遥望虎 丘、天平、上方诸山。 阜上植以青枫、银杏, 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富有山林野趣。
植物配置
绿荫轩
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 溪山深秀。进入“绿荫”, 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 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 是掩映——透漏——敞开。
谢谢!
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
秦皇岛汤河公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选址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
N 面积11公顷,其中水
面3.6公顷,建筑 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 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 带,东临石岐河(岐 江),西与中山路毗 邻,南依中山大桥, 北邻富华酒店,东北 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 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 中山公园,再往北一 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 对比赏析
“园林”二字作为一个既定的词语出现大概始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园 林这一概念正逐步扩展。而狭义的,或者说传统意义上 的中国园林仍然是指运用传统造园技术营造的具有古典 韵味的园林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留园江南园林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还是从它所体现的设计过程和手法上来说,都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与融合PPT课件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麦克哈格、科拉克、哈克特以及其他一些追随者,把严 格的科学知识用于环境分析,不再像包扎艺术练习那样把项目放进基地中去, 他们相信对于特殊的基地来说会去选择一个“人性化”的生态途经而放弃一个 原本理想的平面布局。
第27页/共34页
提倡设计方法的改变是因为西方传统园林设计大多是一种二维平面化的设 计,强调平面上的图案化特征;而现代景观设计是注重创造一个三维空间 的环境体验,使用模型推敲设计,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造
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
园
原
则
3)无为与道法自然:在道家思想中,“道”的中心含
义就是“无为”,即任其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页/共34页
《园冶》
•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 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 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主要 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 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 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 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 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 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 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 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 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 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 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 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 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 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 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 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 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 定的地位。
私家园林特点第11页共34页苏州拙政园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对景隔景夹景漏景和框景癿造园手法第12页共34页添加文本苏州拙政园第13页共34页沧浪亭第14页共34页沧浪亭第15页共34页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宽厚癿绿化网绚丰富癿园林景观良好癿园林生态环境有特色癿城市风貌繁育和保存种质资源现代园林的基本特点宽厚癿绿化网绚丰富癿园林景观良好癿园林生态环境第16页共34页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陶然亭公园更待菊橘黄家酿熟与君一醉陶然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丐约后期中国现代园林代表第17页共34页上海大观园上海大观园是一个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
中国园林中的步移景异案例
中国园林中的步移景异案例
那咱就来说说苏州的拙政园吧。
你一走进拙政园,就像走进了一个大魔法世界。
比如说你从东边的那个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开阔的水面,水面上有荷叶田田,还有几只鸳鸯在那儿游来游去,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这时候你心里想,这园子还挺大气的。
然后你沿着回廊慢慢往前走,回廊弯弯曲曲的,每走几步,看到的景色就不一样。
走着走着,突然就看到一个小亭子,这亭子就巧妙地建在水中央,有一座小桥和岸边相连。
你站在桥上往亭子那边看,亭子的倒影映在水里,就像一个对称的艺术品。
再继续走呢,经过一片假山。
这假山可有意思了,石头的形状千奇百怪的,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大象。
你在假山里穿梭的时候,就像在走迷宫一样。
有时候你刚从一个小洞口钻出来,眼前就出现了一片小小的竹林,风吹过来,竹叶沙沙作响,感觉特别清幽,和刚刚看到的开阔水面又完全是两种感觉。
还有啊,走到园子西边的时候,有一个小园子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春天的时候,桃花、杏花、梨花啥的都开了,五颜六色的,就像走进了花仙子的家。
你看,在拙政园里走这一圈,就这么一会儿看到大气的水面,一会儿是精致的亭子,接着又是有趣的假山、清幽的竹林,最后还能看到绚烂的花园,这就是典型的步移景异,每一步都有惊喜等着你呢。
两组江南古典园林局部与现代建筑的案例比较研究
结论通过对江南古典园林局部与现代建筑进行案例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者 之间存在很多异同点。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局部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精湛工艺和 审美追求,而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科技化。在未来的发展中, 我们应该努力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汲取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精髓,运用到现代建 筑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在装饰细节方面,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繁复细腻,多采用传统雕刻、 绘画等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尺度也是非常 讲究的,通过利用空间、借助景致,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现代建筑分析现代建筑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其设计理念 和建造技术均与传统建筑有所不同。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科技化, 同时也强调创新和个性化。在空间布局方面,现代建筑多采用开放式布局,注重 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使得建筑物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结果与讨论
1.审美特征
江南古典园林细部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巧妙,构思 独特。园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寓意深远。例如,无锡寄畅园的 “知鱼桥”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使游人在桥上观赏池中游鱼成为可能。其次, 注重意境,寓意深远。园林细部常常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自“留得残荷听雨声”
最后,对于维护费用方面,由于夯土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节能性,因此 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和能耗成本。综合来看,“土屋”项目在经济上也是具有可 行性的。
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对“土屋”这个现代夯土建筑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现代夯土建筑具有绿色、可持续的优点,符合当前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 求。在技术方面,合理的材料选择、构造设计、施工工艺以及安全措施是项目成 功的关键。经济方面,现代夯土建筑的建设成本较低,施工时间缩短,后期维护 费用也降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西方园林赏析ppt课件
1
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2
第三节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中国名园 ✓西方名园 ✓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3
一、中 国 名 园
列
入
世
界
遗
颐和园
产
的
中
国
名
园 拙政园
避暑山庄
4
留园
(一)颐和园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亭台、长廊、殿
3940几何图案式人工美自然山水式意境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思想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41几何图案式人工美自然山水式意境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思想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代表园林
37
最经典的皇家园林:
法国凡尔赛宫
38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造景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 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 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39
视频欣赏:法国凡尔赛宫
40
三、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几何图案式
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美
西方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5
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几乎占了承德市区 的一半,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了将近一倍。 耗时 87年建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特色: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 林面积的4/5.
整个避暑山庄可分为宫廷区和苑区
宫廷区是皇帝理政的要地,包括“正宫”、 “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 四组建筑。
中国明清两代园林实例分析
2、园林四要素
一座园林,可以多一些山水的成分,或者偏重于植
物栽培、栖鸟饲养,或者建筑的密度较大,但在一 般的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四者的综 合。 因此,根据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所 述,将山、水、植物、建筑称为构成园林的四个基 本要素,相应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 造就成为造园的思想主要工作。
中国明清两代园林实例
内容: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二、明清皇家园林举例 三、江南私家园林举例 四、坛庙园林举例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1、总说 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园景建筑家联
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 (G.A.Jellicoe)将世界传统园林大致分 为中国园林、古希腊园林和西亚园林三大体 系。其中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自成体系, 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
私有,古籍中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 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私家园林又分 为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 宅园:在城镇内,依附于邸宅,作为主人日 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一 般不大,或紧邻住宅后部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或位于住宅的一侧而形成跨院。是主要形式。 游憩园:在城镇内,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 宅。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供主人避 暑、休养或短期居住,规模稍大。
的记载。 金代(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北海宫苑的基本形态, 是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开始至金世宗大定十九年间基本完成的。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灭金后,琼华岛及其周围 的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包入大都的皇城之内 而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分。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北海在明代是大内御 苑——西苑的一部分。西苑即元代太液池的旧址。天顺年间 (1457~1464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奠定了北、中、南 三海的布局.此时,北海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范围划分。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清初对于北海的修建 仅有两次:一是顺治八年(1651年),建佛寺“永安寺”。 在山顶广寒殿旧址建喇嘛塔“小白塔” 。二是康熙年间,玉 熙宫改建为马厩,清馥殿改建为佛寺“宏仁寺”。 西苑的最大一次改建就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改建重点在北 海。经过这次改建,北海的建筑密度大增,园林景观也有很 大变化。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市惠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兵部尚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金殁,园归族侄瀚及其子布政使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梁卒,园改属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燿因座师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1 最高
次高 1
从寄畅园平面可以看的出来,水体是
整个园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这块水体, 整个园林的景致在水面映衬之下活了起来, 天光云影和四季变换都融进了园子里,在进 行基地分析的时候,应将水景的应用考虑进 去。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在水面的映衬下,秋色尽收眼底
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的 水 色 之 美
先月榭和嘉树堂是寄畅园 最佳观景点,即园眼。到 达这两处的路线也是最多 的,我们的设计可以参考 园眼这个思路,设计一个 最佳观景点
寄畅园内不同的空间变化丰富,在这 样有限的空间内能营造出一种山水的意境 来,这点值得学习。
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
当我们的国家实力与日俱增,人们素质相对提升,没落的传统文化等待 我们将其开启。新中式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展现了古典景观的魅力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山水区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通过“因高堆山,就底 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 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达园林主题的集中体现。山水区 处园中心位置,以鹤步滩为中心,构成一个南北向长轴约100m,东 西向短轴约60m的椭圆,控制着其他景点的尺度和布局。
-4-空间变化的丰富
-5-视线变化丰富
知鱼槛视线分析知鱼槛三面通透,向西北方向看,在60° 水平视角内,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景观层次,但虚实变化不是很分 明。
向西,景观由于体量和细节处理上轻重有别,山外有山的视 线设计,使游人产生静坐于山麓之下的错觉。
向东南方向观赏,各景点分布疏密有致,有集中,有留白,使观 赏视线富有远景变化的同时具有节奏感。
静街深巷、古树高墙、门庭赫奕,传统院落建筑文化复兴在“运 河岸上的院子”的设计中,将“院”的围合概念加以纯粹表现。 其庭院设计加大了居住的利用率,使空间能够一直延伸到私家庭 院之中,从而将生活的范围和足迹从室内空间释放出来,室内与 庭院空间相交融,使居住环境变得开发流通。庭院设计也给室内 多个空间带来了丰富的对景景观,是庭院成为了视线的焦点与落 点,人与自然也更加贴近。
视觉对比手法在园林中的运用——以方塔园为例
一、研究背景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可以通过对比了解,同时运用对比也能加强视觉空间带来的震撼力度。
我国著名东方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无论哪个国人都喜欢神秘的,同自己有距离的东西,距离越大,喜欢程度越高。
对比就是把具有矛盾的对立空间安排在一起,这种由对比带来的巨大好奇感与神秘感是不分国界的。
这就好比安藤忠雄在日本的著名作品“头佛”,穿越其38米长的混泥土封闭廊道才能见到被天光笼罩13.5米高的大佛。
神秘感驱逐人的好奇心,脚步便不断向前,踏寻空间对比带来的隆重仪式感,这种便是视觉对比的力量。
二、新旧对比———“与古为新”中西文化差距在造园上得到映射,东方讲究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平等的原则成为造园空间的经典,正如东方太极图,阴阳相间,首尾相连,时刻都在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上海园林界的泰斗程绪珂说,方塔园是上海闻名的历史文化公园,在继承中国园林的传统中创造出现代园林新的生命力,为风景园林走出了一条新的途径[1]。
方塔园建成之后,当时被誉为“代表中国现代园林的最高水平”。
方塔园建成于1978年,现占地12.1hm 2,该园内将宋代方塔、宋代望仙桥、明代照壁、清代天妃宫等历史古建筑与现代何陋轩、大草坪融合,探索古今园林场所融洽之道,把宋代的朴素质感与现代造园空间完美融合。
三、入口对比———“旷奥”共存景观空间环境的“旷奥”之说源于中唐时期文学家柳宗元的一句名言:“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柳宗元可谓是一语道破空间环境的动态感受[2]。
方塔园园区共有北、东两个入口(图1),入口与园内可用“欲扬先抑”“旷奥共存”八个字来形容。
资料显示,大多数人从北门进入园内,进来后先经过甬道。
为了缓解游客行走的疲惫,设计师冯纪忠先生特意将这处的地形设计成高低错落的石阶,因而形成一种变化和流动感。
出口之处是偌大空旷的方塔广场,欲扬先抑,使得方塔的出现给人视觉上的惊喜。
东门处冯纪忠先设计了一个建筑结构上古今结合的“垂花门”,进门后,将游客引入北边堑道。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一、中国苏州园林——拙政园。
要是说中国园林啊,拙政园那可是必须得唠唠的。
你一走进拙政园,就好像走进了一幅活脱脱的江南水墨画。
先说这布局,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但又不是那种让你晕头转向的迷宫,而是充满惊喜的那种。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都被安排得那叫一个巧妙。
比如说那小飞虹廊桥吧,就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水面上,你从桥上走过,看着桥下的流水和周围的花草,感觉自己都变得文艺起来了。
还有那借景的手法,真的绝了。
站在园内的某个角落,透过一扇窗户或者一个门洞,就能看到远处的塔啊、山啊,就好像把外面的世界都拉进了这个园子。
这就好比是你在自己家,通过一个魔法窗户,能看到远方的美景,是不是超酷?拙政园里的植物也是各有各的美,不同季节去都有不一样的景色。
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满园子都是粉粉嫩嫩的,像个花仙子的住所;到了秋天,银杏叶变黄了,地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都舍不得用力踩呢。
二、法国凡尔赛宫园林。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那可是相当霸气啊。
这园林就像是路易十四给全世界展示法国有多牛的一个大舞台。
一进去,那中轴线就像一把剑一样直直地通向远方,两边的对称布局,整齐得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方阵。
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篱,像绿色的城墙一样。
那些喷泉啊,在阳光的照耀下,喷起的水花就像一串串钻石在飞舞。
特别是那个阿波罗喷泉,阿波罗神像站在战车上,周围的水像是他驾驭的骏马奔腾而起的水花,这画面,感觉阿波罗随时要带着整个园林飞向天空呢。
凡尔赛宫园林的大草坪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绒毯,在上面走,你都觉得自己像是个贵族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而且啊,园林里到处都是雕塑,那些雕塑就像一个个凝固的历史故事,在向你诉说着法国的辉煌过去。
这里还有好多条宽阔的大道,走在上面,你就想象自己是当年的法国皇室成员,穿着华丽的衣服,周围一群侍从跟着,那种感觉,真的是又威风又有范儿。
三、日本京都龙安寺石庭。
日本的龙安寺石庭可有点像个禅意满满的神秘小世界。
【精品】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关键字】精品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藕园一总(共性)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藕园具有四个共同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造园如作诗,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入了诗情画意。
(园林中的游廊是园林的脉络。
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
)二分(个性)拙政园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始建于明初。
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一块多沼泽的空地营建此园,历时五载落成。
王死后,园林屡易其主。
后来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或兴或废又迭经改建。
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期间,西部和中部作为忠王李秀成府邸的后花园,东部的“归田园居”则已荒废。
光绪年间,西部归张履泰为“补园”,中部的拙政园归官署所有。
拙政园布局分析1)总平面2)平面图说明造园手法特征分析1)形式特征:以曲为美"曲"线的魅力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曲"在拙政园中的应用空间特征:旷奥交替"旷奥"交替是古人对于空间应用的主要表现"旷如"以及"奥如"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旷奥"交替在拙政园中的应用2)亏避景深"亏避"在拙政园中的应用借景与对景"借景""对景"护妙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
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1.1.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
其中的扇面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藕园一总(共性)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藕园具有四个共同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造园如作诗,中国古典园林中融入了诗情画意。
(园林中的游廊是园林的脉络。
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
)二分(个性)拙政园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始建于明初。
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一块多沼泽的空地营建此园,历时五载落成。
王死后,园林屡易其主。
后来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或兴或废又迭经改建。
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期间,西部和中部作为忠王李秀成府邸的后花园,东部的“归田园居”则已荒废。
光绪年间,西部归张履泰为“补园”,中部的拙政园归官署所有。
拙政园布局分析1)总平面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2)平面图说明造园手法特征分析1)形式特征:以曲为美"曲"线的魅力"曲"在拙政园中的应用空间特征:旷奥交替"旷奥"交替是古人对于空间应用的主要表现"旷如"以及"奥如"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旷奥"交替在拙政园中的应用2)亏避景深"亏避"在拙政园中的应用借景与对景"借景""对景"护妙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
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1.1.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
园林——各种风格园林对比
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会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2015年6月前言--------------------------------------------------------------------------------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一)中西园林差异.........................................................................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总结........................................................................ .............................................前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特征
由于白色柱阵的存在,道路的线性在空间 上被加强了,也丰富了单一的道路
设计理念
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 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园、庭院、天井等。 园林空间之丰富,为苏州诸园之冠。在同一时期全国范 围内的私家园林中也是罕见的。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 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
古典园林
留园
座落在苏州阊 门外,明代始建, 时称“东园”。清 代嘉庆年间对其修 茸扩建,并取“竹 色清寒,波光澄碧” 之意,将园名改为 “寒碧山庄”。清 光绪二年又为常州 人盛旭人购得,又 加以改建、扩大, 更名为“留园”, 其音取意“长留天 地间”之意,面积 大约2公顷。
筑山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 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 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 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 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 分石脉”、“主峰最宜高 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 水画理的表现,可以说, 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 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 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植物配置
• 留园西区以山景为 主,环境僻静,山阜 为全园最高处。上有 小亭两座,可遥望虎 丘、天平、上方诸山。 阜上植以青枫、银杏, 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富有山林野趣。
植物配置
绿荫轩
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 溪山深秀。进入“绿荫”, 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 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 是掩映——透漏——敞开。
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 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 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 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 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结语
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要很好的继承古典园 林高超的手法,通过现代景观元素,多层次 的借景和对景,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空间感受 和诗意般的意境体验。
谢谢!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 对比赏析
“园林”二字作为一个既定的词语出现大概始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园 林这一概念正逐步扩展。而狭义的,或者说传统意义上 的中国园林仍然是指运用传统造园技术营造的具有古典 韵味的园林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 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 景观在后。 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 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 市的、现代的,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 注的景观。
理水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 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 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 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 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 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
植物配置
古 木 交 柯
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 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 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 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 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 疏朗淡雅。
休闲娱乐区,主要是乔木为 主
自然生态区主要与野 生植物为主
建筑配置
建筑多为脱离园林,与景观之间联系不 大。这应该是与古典园林的最大不同。建筑 与景观的掩映交互不明确。
景区、景点组成
平地起涌泉,刚性的栅 格铺底,构成儿童嬉戏的乐 园,形式上仍采用开放式。
铁轨是 工业革命的 标志性符号,也是一种 重要景观元素。
水景赏析
与古典园林相比,理水 的方式科技性强,水多 为动态。
植物配置
与古典园林种植一些形体丰富的植物不同,在歧江公园的 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 过与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 生态和环境也是歧江公园的主题之一。
植物景观
工业遗产区内植物绝大多数 都是以低矮灌木和草坪为主, 乔木只是点缀
建筑设置
六角形的可亭造型精致,既是作为山景的点缀, 同时也是一处居高临下的驻足观景的场所。
现代园林
中山岐江公园
作者简介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
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与城 市规划兼职教授,北京大 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 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 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 师。
主要作品:广东中山岐山公园
浙Hale Waihona Puke 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选址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
N 面积11公顷,其中水
面3.6公顷,建筑 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 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 带,东临石岐河(岐 江),西与中山路毗 邻,南依中山大桥, 北邻富华酒店,东北 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 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 中山公园,再往北一 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城市主干 岐江道公园
公园入口
园路布置
•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自 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 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 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 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曲线形路网 截然不同。
曲线园路
• 直线园路 • 出入口
理水
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