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家人的爱教案(精选14篇)
![家人的爱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f2c4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e.png)
家人的爱教案(精选14篇)家人的爱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自做贺卡3、采访家长的录音。
4、多媒体制作。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二、揭示课题: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
(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4、播放家长录音。
(讲述育儿之苦)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四、明理导行: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动画)(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五、总结延伸: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b73a1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c.png)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家人的爱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并能感受和体验家人间相互关爱的温暖。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3. 借助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情感分享引导学生发掘并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家庭问题,并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家庭和什么是家人2. 家人间的相互关爱3. 认真对待恋爱与婚姻4. 解决和缓和家庭矛盾和问题三、教学重点1. 认识家人的爱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2. 学会用心去关爱家人四、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家庭问题2. 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意识五、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表演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思考,从而达到目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家庭和家庭问题的案例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认知到不同家庭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一些与家庭问题有关的相应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1. 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题和目的,让学生了解到这堂课的意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介绍家庭和家人的概念,以及家人间的相互关爱,让学生情感共鸣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3. 通过讲解、演讲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恋爱和婚姻的重要性,并提出认真对待恋爱和婚姻的观点。
4. 通过分析不同家庭的实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家庭问题,教授和解释集中解决和缓和家庭矛盾的方法。
七、教学评估1. 学生上课发言的质量和数量。
2. 学生上课期间的表现和情感反应。
3. 家庭问题解决方案的设想和执行情况的表现。
八、教学建议1.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教学难点完美地呈现给学生。
2. 学生要积极参与授课,主动思考,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学习。
3. 建议家长参与这种教育活动,与孩子一同参与课堂,交流并引导孩子的家庭观念。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成熟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在这个城市里,我们如此奋斗和拼搏,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幸福、温暖和美好。
家人的爱教学流程
![家人的爱教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e45af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a.png)
家人的爱教学流程《家人的爱教学流程:一场暖心情感课》家人的爱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又像一堂堂生动的课,贯穿我们成长的始终。
以下就是我总结的家人的爱教学流程,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入学启蒙课:无微不至的照料这堂课从我们呱呱坠地就开始了。
就像新生进了一个温暖的小学院,妈妈是我们的班主任。
还记得小时候生病,妈妈那心急如焚的样子,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一会儿拿来冰冰的毛巾给我降温,一会儿又端来热乎乎的粥。
这时候,家人的爱就是那些难喝的药里包裹着的甜蜜糖果,用温柔的话语劝哄着我们喝下。
而爸爸呢,虽然看起来笨手笨脚的,但他总是尽力满足我们在这个小课堂里提出的每一个小愿望。
哪怕是半夜去给我们找心爱的小玩具,他也毫无怨言。
这是对爱的初级教学,通过这些平时看起来琐碎的照料行为,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被珍视、被呵护的。
二、道德基础课:言传身教家人在我们渐渐懂事的时候,开启了道德基础课。
我小时候,奶奶总是告诉我,不能浪费粮食,她会跟我讲以前挨饿的日子,那些故事像古老的民谣,在我耳边回荡。
每次吃饭,奶奶看着我碗里的剩饭就皱皱眉头:“小娃娃,每颗粮食都是老天爷给的福分,可不许糟蹋。
”爷爷呢,他总是乐于助人。
邻居家有个小事儿,他总是第一个冲过去帮忙。
这种言传身教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当我开始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如果我抢了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会严肃地告诉我这样不对。
在这个课程之中,家人用自己的行为和话语构建了我们关于道德、善良和正义最初的观念,这些观念成为我们人生的基石。
三、挑战成长课:挫折中的鼓励与支持随着年龄增长,挑战成长课接踵而至。
当我考试失利,觉得自己像只斗败的小公鸡时,姐姐便像个智慧的导师登场了。
她会拿着我的试卷,一点一点地给我分析哪里出了问题,然后摸摸我的头说:“这点小挫折算什么呀,就像过河的小石子,迈过去,以后你就能走大道了。
”而我在想要尝试新事物却又怕失败的时候,比如想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时,家人就站在我身后。
家人的爱-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家人的爱-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3b5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5.png)
家人的爱-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爱,体验家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
2.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识,提高亲情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增强主动关心家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人的爱2.我们身边的好人3.关爱家人、友好相处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家人的爱”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提出学习目标。
2. 学习环节(1)家人的爱1.讲解故事《小熊回家》,引导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爱和相互帮助。
2.观看视频《一口气两米宽》,通过视觉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3.跟随课堂PPT,完成练习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
(2)我们身边的好人1.向学生展示《身边的好人》的图片和课文,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中的好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对社会的贡献。
2.与学生一起讨论身边的好人,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是否能成为身边的好人。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所认识的好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关爱家人、友好相处的能力1.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识。
2.学生通过角色卡片游戏,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境,操练自己友好相处和主动关心家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3. 总结反思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爱与关爱的区别,懂得尊重和关爱家人、朋友和社会中的好人。
四、板书设计知识点•家人的爱•身边的好人•关爱家人、友好相处重点句子•家人之间相互帮助是爱的体现。
•我们都应该尊重并关心身边的好人。
•家人之间应该友好相处,给予对方帮助和支持。
五、教学注意事项1.情感教育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体会,培养学生内心的爱和关怀。
2.教师要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优质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8a13f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d.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中第10课《家人爱》。
内容主要包括:解家人关爱和付出,学会关爱家人,以及如何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家人对自己关爱和付出,学会珍惜和感激。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意识,懂得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家人爱,并将关爱家人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和睦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习卡片、彩笔、便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人关爱孩子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家人关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展开:(1)观看视频《家人爱》,让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关爱和付出。
(2)小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爱?(3)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家人实际行动。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小明妈妈每天早晨都会为他准备早餐,小明应该怎做?(2)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应该感激妈妈付出,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爱。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自己感受到家人关爱,并思考如何回报。
(2)小组合作,设计关爱家人行动计划。
六、板书设计主题:《家人爱》板书内容:1. 家人关爱和付出2. 学会关爱家人3. 用行动表达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家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描述自己感受到家人关爱,表达对家人感激之情,并提出自己关爱家人行动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关爱家人方面表现有哪些进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为家人做一件小事,将关爱家人行动落到实处。
同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家庭表现,促进家校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我特别关注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从心底理解和感受到家人爱。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9a2a7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2.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章节为《家人的爱》。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需要彼此关心和照顾。
2. 培养学生理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懂得珍惜家人。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增进家庭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需要彼此关心和照顾。
难点:培养学生理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懂得珍惜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作业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人之间如何相互关爱。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需要彼此关心和照顾。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
6. 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人的爱》,旁边列出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家庭亲情关系、表达对家人的爱等关键词。
7. 作业设计:(1)请学生列举三个家庭成员,描述他们之间的爱。
(2)让学生画一幅家庭画,并在画中表达出对家人的爱。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观察家人的反应,下次课分享感受。
七、作业答案1. 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妈妈关心我的学习,爸爸陪我玩游戏,姐姐帮我整理房间。
2. 家庭画及对家人的爱: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画出家庭成员,并在画中表达出对家人的爱。
例如,画出家人手牵手的情景,旁边写上“我爱我家”等字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人之间如何相互关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后面的教学内容。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通用7篇)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e4f2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e.png)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通用7篇)《家人的爱》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人的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家人的爱》一课是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中的一个主题。
按照教材的编排,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家人的爱;主题二、读懂爸爸妈的心;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
“家人的爱”是其中的第一个主题,本主题有三个教学重点:第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感受、体会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哺育;第二是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爱,才能使得自己健康成长;第三是知道感激、回报家人的爱。
《家人的爱》的编写,其时代感、生活性、针对性都很强,它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我爱我的家》教学内容是相联系的。
[活动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
2、了解家人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
3、懂得感恩,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人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活动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录像、感恩孝心卡等。
学生:调查表、照片、亲情故事等。
[活动过程]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谁?(出示课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照片。
)师:你们看,这就是我的女儿,这是我们一起在游乐场照的合影,看我们脸上的笑容,你们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授课老师和这个孩子的合影。
)师:同学们和家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快乐时光,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快乐的事情,感受大家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吧!引导学生回忆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师:请大家在小组里讲讲和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可以用自己的画、照片,把自己和家人的快乐跟同学分享。
家人的爱教案
![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6935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9.png)
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人的重要性和家人的爱的意义;2.掌握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的方式;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尊重家人、关心家人的情感,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人的重要性•家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付出。
2. 家人的爱的意义•家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家人的理解与包容。
3. 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口头表达:用言语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书面表达:写信、写家人感谢的话。
4. 珍惜亲情、尊重家人、关心家人的情感,培养责任感•做到关心家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分担家务,帮助家人减轻负担;•尊重家人的意见和决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家人的重要性,让他们说说家人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亲人之间的爱的故事。
2. 讲解和讨论(20分钟)•通过故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家人的爱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家人的爱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3. 观看视频(1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家人之间的爱和互助的场景。
•学生观看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鼓励他们设计创意的方式,如写家人感谢的话、制作家人感谢的视频等。
5. 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创意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分享对这些创意表达方式的看法和感受。
6.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人的爱的重要性和学生要珍惜家人的情感。
•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今天课堂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封信,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可以写给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人。
•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完成其他形式的家人感谢表达作品,如画画、制作手工作品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人的爱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激发了学生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的表达欲望。
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
![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3982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1.png)
(3)关爱家人,表达感激: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学会用行动和言语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举例: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如帮忙做家务、为家人准备礼物等。
(4)孝敬父母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品质。
此外,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阐述家人爱的概念和重要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讲授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难点知识点的理解仍有所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程,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我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家人的爱,学会关爱家人。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们的引导,帮助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举例:通过讲述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家人爱的内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关爱,难以体会到家人的爱是无私的,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受。
举例:让学生分享生活中感受到家人关爱的瞬间,引导他们认识到家人的爱是无处不在的。
(2)家庭关系的平等与互助:学生可能对家庭关系中的平等与互助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白家庭关系中的相互尊重和支持。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题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需要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讨论过程的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紧扣主题展开讨论。
《家人的爱》教案
![《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df247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3.png)
《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二、教学内容:1. 家人的定义: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生活依靠、教育培养等。
3. 家人的爱:无私、包容、奉献、关怀。
4. 家庭责任:尊重、关爱、互助、分工合作。
5. 表达爱意的方式:言语、行动、礼物、拥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家人之间的爱、家庭责任、表达爱意的方式。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心,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人之间的爱、家庭责任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爱。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表达爱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4. 实践活动法:设计亲子活动,让学生体验家庭的爱。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爱。
2. 讲解家人之间的爱、家庭责任等内容。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体验家庭的爱。
4. 分组讨论如何表达爱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5. 总结讲解,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并记录感受。
7. 课后跟进: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人之间的爱、家庭责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表达爱意的方式和记录感受的内容。
4.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变化。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家人的爱》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真实故事。
3. 亲子活动方案:设计适合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的活动。
4.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记录表达爱意的过程和感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4e4a2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4.png)
家人的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心家人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1. 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
2. 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理解并体会到家人之间爱的相互性。
2. 学生如何学会表达爱意。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图片、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人。
2. 学生分享自己家人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课件,介绍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需要彼此关心和理解。
2. 学生听讲并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人之间爱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家人之间爱的案例,如一个感人的家庭故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家人之间的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心和理解。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讨论如何表达对那个家庭成员的爱意。
2. 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人之间爱的相互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表达爱意的掌握情况。
六、互动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并学会如何表达。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家庭场景的图片或道具。
活动过程: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家庭场景的图片或一个家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 每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家庭中的爱,如父母照顾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等。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过程,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活动反思: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入地理解了家人之间的爱,并学会了如何表达。
七、课堂讨论:家庭的重要性讨论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人之间的爱。
《家人的爱》教案
![《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82729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4.png)
《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培养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人的概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2. 家人之间的爱:照顾、关爱、陪伴、分享等。
3. 家庭活动:一起吃饭、散步、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 难点:让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家庭成员的照片、全家福等。
2. 教具:家庭成员的手偶、家庭场景图等。
3.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家庭》引起幼儿对家庭的关注,引导幼儿思考家人之间的关系。
2. 基本部分:a. 观察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幼儿说出家人的名字,了解家人之间的关系。
b. 展示家庭成员的手偶,让幼儿模仿家人的动作,感受家人之间的爱。
c. 讲述一个有关家人之间关爱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家人是如何表达爱的。
d. 分组进行家庭场景搭建,让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3. 延伸部分:a. 让幼儿绘画家庭成员一起活动的场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b. 组织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家人之间的关爱。
c.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分享家人之间的爱。
4. 总结:通过回顾课堂内容,让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项家庭活动,感受家人之间的爱,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人之间爱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家庭场景搭建、绘画等环节的表现,检验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的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波动,引导他们积极表达对家人的爱。
《家人的爱》教案
![《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0f238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7.png)
《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学会关心和照顾家人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无可替代的。
2. 家人之间的爱: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真挚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回报。
3. 表达爱意:学会用言语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表达爱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有关家庭和家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人之间的爱。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家庭的重要性,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表达爱意。
2. 案例:准备一些有关家庭和家人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家庭的视频,引出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表达爱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有关家庭和家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人之间的爱。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表达对家人爱的文章,可以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家庭成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家人的爱的理解和表达。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家人爱的表达文章的写作能力,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七、扩展活动1. 家庭照片展:鼓励学生带来家人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展示,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共鸣。
2. 家庭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互动,通过表演来体验和理解家人的爱。
2024年《家人的爱》公开课优秀教案部编版
![2024年《家人的爱》公开课优秀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be0a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6.png)
《家人的爱》公开课优秀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学会感恩和珍惜。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家人的爱,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家人的爱,将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家人的感人故事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全家福,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家人的关爱中成长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家人的爱》,感知家人的爱。
(三)课堂讨论1.老师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家人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2.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家人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四)案例分析1.老师展示一篇关于家人关爱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家人爱。
2.学生分组讨论,从案例中提炼出家人的爱的主要表现。
(五)实践活动2.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交流。
3.老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家人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课后作业2.学生为家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享、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家人的爱,学会感恩和珍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家人的爱》,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家人爱的不同表现。
2.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将抽象的“家人的爱”具体化,使其感受到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bc6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0.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与家人》中的第二课《家人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感受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与付出;了解家庭关系,认识家庭责任;培养孝敬家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人的爱,学会珍惜和感恩。
2. 使学生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孝敬家人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人的爱,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孝敬家人、珍惜家庭和睦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家人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爱。
a. 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家人关爱的事例。
b. 讲解家庭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责任。
3. 实践活动:让学生绘制一幅“我的家庭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孝敬家人,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孝敬家人的实际行动。
7. 情感升华:播放一段感人的家庭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家人的爱2. 板书内容:a. 家庭关系: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b. 家庭责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c. 孝敬家人:尊重、关心、帮助、陪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孝敬行动a. 回家后,向家人表达一次感恩之情。
b. 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孝敬家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家人爱的感悟。
2. 拓展延伸:a. 课后开展“孝敬家人”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将孝敬行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b.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家人的爱道德与法治教案
![家人的爱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3a6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7.png)
家人的爱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家人的爱教学内容:教材:道德与法治章节:第二单元家庭与朋友,第五课时《家人的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人的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恩家人的爱。
2. 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关心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家人爱的无私,学会感恩。
重点: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家庭场景,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温馨瞬间。
2. 学生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爱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家人的爱?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家人爱的内容。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人爱的无私,学会感恩。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回报家人的爱。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生活中回报家人的爱。
板书设计:家人的爱1. 无私2. 学会感恩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家人爱的无私表现在哪些方面?2. 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回报家人的爱的?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拓展延伸: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还可以在社会中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和板书设计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的关键。
在“家人的爱”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家庭场景和让学生分享温馨瞬间,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了情感基础。
10《家人的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0《家人的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595b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c.png)
10《家人的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家人的爱是什么,能言简意赅地表达爱家人的方式;2.重温规矩的重要性,理解家规的意义;3.培养孩子对家人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家人的爱》;2.情景讨论:什么是家人的爱?如何表达爱家人的方式?3.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小明,你不遵守家规,家人生气了,你怎么向家人道歉,并表达你对家人的感谢和爱;4.绘画活动:画出自己最爱的家人,写出文字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1.理解家人的爱的真正含义;2.学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和爱;3.理解家规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表达对家人的感恩和爱;2.理解家规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书籍、绘画用品等教学工具。
2. 朗读课文《家人的爱》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家人的爱》,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朗读过程中寻找表达对家人感恩和爱的句子。
3. 情景讨论:什么是家人的爱?如何表达爱家人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家人的爱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们探讨如何表达我们对家人的感恩和爱,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和分享。
4. 角色扮演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明和小明的父母,在班级面前上演一幕情景剧,内容是小明不遵守家规,家人生气了,引导学生们思考和探讨如何向家人道歉,并表达感恩和爱。
5. 绘画活动教师发放绘画用品,让学生画出自己最爱的家人,写出文字表达对家人的爱。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爱家人的重要性、感恩家人的重要性和遵守家规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汇总学生们写的文字,制作家庭感恩板;2.家家户户做一件感恩家人的事情。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2.绘画作品;3.口头表达能力;4.板书记录。
学习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爱家人的意义和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并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道德和法治知识。
2024年《家人的爱》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部编版1
![2024年《家人的爱》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部编版1](https://img.taocdn.com/s3/m/d3340f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2024年《家人的爱》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部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家人的爱》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家人的概念,探讨家庭关系的建立,感悟家人的爱,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人的定义,了解家庭关系的构成。
2. 培养学生感悟家人的爱,懂得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家人的爱,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家人的爱,并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家庭生活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照片中的关系是什么?你能在这些关系中感受到爱吗?2. 例题讲解(1)讲解家人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构成。
(2)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悟家人的爱。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感受到的家人爱,并分享给同学们。
4. 环节过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5. 教学小结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然后进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人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家人的爱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在风雨中有所依靠。
家人的爱,如阳光般温暖,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人的爱。
每当我遇到困难,父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我排忧解难。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还在学习上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每当我取得成绩,他们总是为我感到骄傲,给我鼓励和肯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家人的爱,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课堂互动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照片选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子互动、共同庆祝等,以引发学生共鸣。
一年级品德教案《家人的爱》
![一年级品德教案《家人的爱》](https://img.taocdn.com/s3/m/c56100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b.png)
一年级品德教案《家人的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家人的爱。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家人的爱。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家人之间关爱的图片或者故事。
2. 准备一些关于表达爱意的方式,如手工制作、写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全家福照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引出家人的关爱。
2. 新课导入:讲解家人的爱,举例说明家人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家人之间关爱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爱。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人之间是如何表达爱意的,以及自己是如何感受到家人的爱的。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礼物,送给最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
6.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总结家人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要懂得珍惜。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试着用一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家庭爱的活动,如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等,感受家庭的温暖。
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制作爱心卡片,送给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家人的爱。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意,观察其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家人的关爱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评价其对家人关爱的理解程度。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
2. 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家人的爱。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a0af0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e.png)
家人的爱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一章:家人的爱1.1 学习目标:了解家人的爱是什么。
学会珍惜家人的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人的爱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家人的爱。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家人的爱。
1.3 教学活动:讲解家人的爱的含义。
分享一些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家人的爱。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学会珍惜家庭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的重要性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家庭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讲解家庭的重要性的含义。
分享一些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第三章:尊重家人3.1 学习目标:学会尊重家人。
理解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家人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家人。
3.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家人的含义。
分享一些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第四章:与家人沟通4.1 学习目标:学会与家人沟通。
理解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与家人沟通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家人沟通。
4.3 教学活动:讲解与家人沟通的含义。
分享一些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沟通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第五章:感恩家人5.1 学习目标:学会感恩家人。
理解感恩家人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感恩家人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感恩家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感恩家人。
5.3 教学活动:讲解感恩家人的含义。
分享一些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感恩家人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第六章:承担家庭责任6.1 学习目标:理解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学会在家庭中承担适当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主题(在爱的阳光下)主备人备课时间 2.24 研究主题有效的情境教学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
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体会学校里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少年儿童成长所给予的关爱,学会尊敬学校的一切工作人员。
感受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知道国家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条文和法规。
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哺育,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2)让学生初步懂得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学会用自己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3)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调查访问的社会研究能力及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初步形成感恩的意识,学会用自己爱的行动回报家人及社会的爱。
学情分析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
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知识点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了解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教育自己的苦心。
能力训练点本单元侧重探究性学习,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本单元中有许多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访问的社会研究能力。
课时教案
课题家人的爱备课时间 2.25 课时 2 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2.29—3.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教学重点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教学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具学具图片,小故事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
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新授
活动一:是爱让我长大
1、引导学生看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2,3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谁? (出示课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的照片。
)
师:你们看,这就是我的女儿,这是我们一起在游乐场照的合影,看我们脸上的笑容,你们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授课老师和这个孩子的合影。
)师:同学们和家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快乐时光,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快乐的事情,感受大家和家
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活动三:保护生鸡蛋
1.师:孩子们,老师请你们带来的生鸡蛋呢?请大家小心拿出来看看,谁的生鸡蛋保护得好?
2.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生鸡蛋,并汇报自己呵护生鸡蛋的情况。
(1)成功保护好生鸡蛋的同学介绍自己是如何呵护生鸡蛋的。
(2)没保护好生鸡蛋的同学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3.教师介绍自己呵护生鸡蛋的经历和体会。
4.师:保护蛋宝宝的经历带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四:
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关心体谅父母,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教学流程:
活动一:辩一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不要回报
1.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吗?
2.师出示选择题:家人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不求任何回报。
作为子女,要不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A.不必要回报。
B.应该回报。
C.现在不能回报,长大后再回报。
(学生自主答题)
3.每种答案各选两位小辩手,举行一个简短的辩论赛,其他学生当评委,让学生在辩论、比较、辩理的过程中明辩是非,知道知恩图报。
活动二:说一说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该怎样回报
1.师:孩子们,在家中疼爱我们的人不仅有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所有的亲人,此时你想对你的家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人在一起的快乐吧!引导学生回忆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
德育渗透理解关爱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师:家人的爱就在这一件件小事中,就在家人关爱的目光中,就在家人的怀抱里,我们享受着浓浓的情、厚厚的爱,我们在家人爱的滋润下多幸福呀!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2.生畅所欲言。
3.师:多好的家人啊,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他们付出了心血,操碎了心,孩子们就让我们共同朗诵一首诗《家人的爱》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吧!
家人的爱
一句轻轻的问候,
一声暖暖的叮咛,
一顿可口的饭菜,
一件温暖的毛衣,
一次严厉地批评,
一个紧紧的拥抱,
点点滴滴记心头。
活动三:写一写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该怎样表达
1.师: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小小的举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吧!请拿出连心卡把你想说
的话、想做的事写下来吧!
2.学生填写连心卡,展示连心卡。
3.师:同学们,我很高兴,你们的连心卡都写得非常的好,老师希望你们好好的收藏,把它安放在枕边,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感激、回报家人的爱。
4.小结: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家人无私的爱,所以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正是因为有了家人辛勤的养育、精心的培育,才使我们有愉快的生活。
同学们,我们不能辜负家人对你的期望,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激、回报家人的爱吧!让我们在《让爱驻我家》的乐曲声中,回忆和家人在一起时的欢乐,再一次感受家人的爱吧!
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家人的爱
父母无私的关心照顾我们我们实际行动感激回报父母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