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心理需要的家校沟通策略分享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班的班主任XXX。很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这半年的心得体会。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班主任事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家校沟通。家校沟通,是家校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为了达成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我们和家长的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是觉得和家长的沟通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我有去查《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在这报告里也确实显示目前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情况不容乐观。这份报告中有一点是与我当时的情况比较像的,那就是家长沟通积极性不高,那在我慢慢熟悉业务之后,我认为造成家校沟通困境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教育理念的差异。不同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的不同,那他们对于教育理念的也有差异。咱们学校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还是比较好,许多家长从商,迫于生计,没有时间精力投在孩子的教育上,对孩子的教育会有所忽略;也有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管教,他们往往对孩子放任自流,无法尽到应有的教育义务。还有某些家长对教育更加重视,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他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更高,对各种新教育理念的接受程度更高,并根据自己接受到的先进教育理念来审视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从而对学校教育理念提出批评或建议。

那么,另一方面,因为新学期伊始,我更多地时间是花在在处理班级学生事务管理方面,在家校联系这块有所忽略,由于家长们也刚进入到新的班级群里中,彼此不够熟悉,所以那时候家校沟通的方式缺少人文关怀。这样的话就很难激发家长的沟通积极性。刚才也说了,家校沟通,是家校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为了达成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家校沟通”说得简单点,首先要基于双方主动的意愿。单向沟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家校有效沟通绝对不能是一厢情愿的!

二、基于心理需要的家校沟通的具体策略

虽然一个个迥异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期望值,不同的教育能力,但人性永远是相通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在功能性需要被满足的状态下,人自然会转向情感、精神需要。在家校沟通中,家长的需要集中在情感、精神方面,而情感、精神的需要从低到高分别为“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于是我试着从家长的心理需要出发,来尊重家长情感,还尝试得采取了一些策略,去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一些是在上学期进行了实操,有一些会在接下来得时间里进行尝试,从现在看,效果还是有的,家校沟通的问题已经缓解了一些,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善家校沟通现状。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构建家校联结,让家长拥有归属感

“爱与归属”是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一个人渴望同人们建立一种关系,渴望

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他将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做出努力”。那么如何让家长拥有归属感呢?其实让家长们拥有归属感最佳的途径就是通过参与各种家校联结,让他们融入孩子所在学校(融入咱们XX学校)、融入班级组织(融入XX班),从而在这一群体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受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力量。

基于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我的做法和大部分老师一样。就是去建立良性联结,即各种家长交流、活动的团体,比如借助互联网,在开学之初建立班级家长群、“家委会选举”后建立家委会群、还有体育节成立的家长义工团等等;当有了这些联结后,我们就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加来加强联结,所以,这就是要我们要做的通过活动加强这种联结,例如说“班级文化建设”(班上的文化墙,墙面上的设计、装饰充分询问家长的意见)“体育节的开场设计讨论”等活动,让家长们群策群力,发动讨论,让他们参与其中;最后,在加强联结的基础上,要扩大联结。要以鼓励为主,扩大联结。例如:我们班“班级文化设计讨论时”刚开始没几个家长报名,当有一位家长做提出建议后,我就在班级群中发消息给全体家长表扬这位妈妈的做法,让家长知道,只有自己也参与班级事务中,在班级中才更有归属感。逐渐地,我们班的家长就比之前积极多了。

那通过以上举措,就可以帮助家长们建立起对我们学校、对XX班的归属感。这种良性的家校联结就为家校沟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温馨氛围,使家长获得尊重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人的“爱与归属感”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尊重”的需要。脑科学认为,人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这一组织会促使我们对他人的动作与情绪作出同样的反应。教师对家长的尊重,能引发家长主动参加班级建设的正面行为。

有许多行为都能达到创设温馨氛围这一目的,由于我们是寄宿制学校。那么,在周五放学时,我和副班交换了任务,由我负责送孩子们到校门外,家长到校接孩子,我都会微笑点头打个招呼;家长有事询问,耐心地解释清楚;请家长到校谈话,如果涉及该家长隐私的话题必定找个无人的地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家长等。在周天返校时,我都会早进教室,把教室打扫一下、整理书柜、在黑板上写下提示语,用整洁的环境迎接家长与孩子到来。许多细小的行为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示范,所以这些小小的举动也就引发了家长们的积极行为。比如上学期甲流严重的时候,我们几位家长主动送来消毒液。另外,家长会那一阵刮大风,我们过道上有一滩积水,我们班的一位家长送完孩子后,就从班里拿了拖把把这些积水打扫干净了。

可见,如果教师主动尊重家长,满足家长被尊重的心理需要,那么家长也会把同样的尊重反馈给教师,家校沟通也便从普通的“联结”关系上升到彼此尊重信任的“情感”境界。

(三)引导社会服务,令家长获得幸福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提出“社会责任感”这一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人性的本能,人在其他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就会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这便是心理需要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在家校沟通中,教师要多关注家长积极的一面,多鼓励,多引导,多创设机会,激发家长发挥自身潜能,从而推动学校乃至社会的发展。

那其实这一步我还在计划之中,还没有实施。我认为可以在良好的家校沟通之下,引导家长们配合服务的目标逐渐扩大化,从班级、学校的范围拓展到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