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核算的模型及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物业管理公司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设计

物业管理公司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设计

1研究背景随着城镇化建设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渐凸显,被业内人士称为“房地产行业的二次开发”。

物业管理主要提供综合性管理和全方位服务,这些无形服务最终服务于业主和使用人。

物业服务不仅在社区建设与城市住宅的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密切联系,而且与房地产行业、家政服务业、文化教育服务业等产业紧密相连。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小城市不断开发大量的生活住宅小区、写字楼等,为物业管理行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广袤土壤,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中国物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从经营理念、管理手段、服务创新、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产业链六个方面分析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行业未来新主张。

然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及一系列物业管理法规、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在规范了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的同时,也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一系列挑战。

2017年1月12日,在颁布的《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制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中,国务院取消了物业管理公司二级及以下资质的认定。

2017年9月6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中,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和行政许可事项再次被取消。

这也标志着,实施了13年之久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物业管理从此进入“后资质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物业管理的质量也受到了业主前所未有的关注。

企业一方面要满足业主要求,提升物业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优势,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就必须对成本实行有效管理。

而传统简单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物业管理行业的形势。

2研究现状物业成本管理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物业成本管理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业成本管理实现较早,国外也有许多以物业成本管理实务为主的研究者。

我国学者对物业成本管理的研究,稍显落后于实践发展。

20世纪80年代的有关理论研究的文献大都聚焦于物业成本的概念、内涵、管理模式,而实证研究的则选择我国某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营状况并探索一些相应的改善举措,总体而言,对物业成本管理在某一层面尚且缺乏整体上的综合研究。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步骤

业成本动 因后 ,就 可按照 同质的成本
对象 ,也可以把 一个 品种 作为成本对
动因将相关 的成本 归集 起来 。每个成
象。在顾客组 合管理等新 的管理工具 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 ,以此 确定 目标顾 客群体 ,这 里的每 个顾 客
就是 成本对象 。 象和生产类 成本对象 。市场类 成本对
形 式 不 同而 不 同 。 认 定 作 业 可 采 用 几
解释发 生成本作业特性 的计量 指标 ,
6 应用软件 :选择或开发作业成 .
反映作 业所耗用 的成本或其他 作业所 种方法 :其一是绘制 企业的 生产流程 本实 施工具 系统 。作业 成本管理 中需 耗 用的作业量 。成本动 因可分为 交易 图,将企 业的各种 经营过程 以网络的 要 的比传统会计 更丰富 的信息 ,是建
性 成本动 因、延续性成本 动因和精确 形式表现 出来 ,每 一个流程 都分解 出 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 性 成本 动因三类 : 几 项 作业 ,最 后 将 相 关 或 同 类 作 业 归 的实施离不开应 用软件 工具 的支持 ,
①交易性成本动 因,计 量作业发 并起来 ;其二是从 企业现有 的职能部 软 件 工 具 有 助 于完 成 复 杂 的 核算 任 生的频率 ,例如设备调整次数 、订单数 门出发 ,通过调查分析 ,确定各个部门 务 ,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 目等。 当所 有的产 出物对 作业的要 求 的作业 ,再加以汇总 ;其三是召集全体 软 件系统提供 了作业成 本核算体 系构 基本 一 致 时 ,可选 择 交 易 性 成 本动 员工开会 ,由员工或工作组 描述其所 造工具 ,可 以帮助建立和 管理作 业成
道和顾 客带来的实际 收益 ,核算结果 企业成本流 动次序和导 致成本发 生的 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企业资源、作业 主要用于 市场决策 ,并支持企 业的产 因素 ,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 和成本对象,包括他们的分类 ,与各个 品决策 。生产类 成本对象是在 企业内 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 系。 组织 层次 的关 系,各个计 算对象的 责 部的成 本对象 ,包括各种 产品和半成 2 作业认定 :掌握作业流程并分 任主体 ,资源作业分 配的成本动因,资 . 品 ,用于计量企业 内部 的生产成果。 解 归并 。作 业往往 分散在企业 的组织 源到 作业的分 配关系 ,作 业到产 品的 4 成本动 因。成本动 因,指 的是 结构 中,随着企业的规模 、工艺和组织 分 配 关 系 建立 。 .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1. 引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对公司各个作业或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方法。

通过将作业或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或项目上,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和优缺点。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作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分配。

每个作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成本对象,具有自己的成本特征和成本要求。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每个作业,最终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作业:作业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一个工程项目或一个服务项目等。

-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与某个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等。

-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与多个作业共享的成本,例如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等。

- 分配基础:分配基础是决定将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的依据,可以根据作业规模、作业时间或作业工艺等来确定。

3.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步骤一:作业的定义和分类首先,需要对作业进行明确定义,并将所有作业进行分类。

作业的定义应该具体清晰,确保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独立的成本要求。

步骤二:直接成本的确认确认与每个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等。

直接成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获取。

步骤三:间接成本的分配将与多个作业共享的间接成本进行分配。

可以根据作业的特征和分配基础来确定分配比例或分配方法。

步骤四:作业成本计算根据作业的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步骤五: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驱动因素。

这样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例如确定产品价格或优化作业流程。

4.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作业成本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 精确计算成本: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按照作业的特征进行分配,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总结

作业成本法总结

1.作业成本管理的概述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有限公司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它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以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立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建立制造费用成本库。

最主要的特点 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标准改为多标准,提高了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项目的准确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一个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细分为各个成本动因的费用,各个成本动因就按各自的标准进行分配。

如质量检验费以送检数量和次数为标准分配;设备调整、维修费用按调整、维修的工时,设备耗用电费、机油等则按机器工时为标准分配。

3.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并且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成本均是变动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就可通过有作业分配至有关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中,而不同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其列为期间费用,一次性扣除。

同时,某些原先被视为变动成本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的观点下,它们虽然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但却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均被视为变动成本。

4.根据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不同特点,在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时结合使用作业成本法。

由于作业成本法仅仅是更准确的分配制造费用,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项目仍要按产品为对象归集。

对于多步骤生产,仍要在全厂范围内采用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作业成本法在餐饮连锁企业总部管理费用分摊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餐饮连锁企业总部管理费用分摊中的应用

总公 司 )一个或几个配送 中心及若 干个分店( , 含子公 司或分公 司) 组成, 实行统一管理 、 统一 配送 、 和统 一核算等特 殊 的经 营管理方 式。 文重点考 虑直营连锁 ( 店是 由总部 全资或控 股开设 , 本 分 在总 部直接控 制下开展统一 经营 ) 的餐饮 连锁企业 , 其组 织架构如 图2 所示 。目前 ,餐饮连锁 企业 总部发生的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产品研 发 、 度设 计 、 制 经营决策 、 员工培训 和物 流配送 等间接费用 , 总部要 求发生 的管理 费用应合理地分摊到各个分店 。大多数餐饮连锁企 业对 于总部管理费用都是采用某一 固定 的比率 ,如各个分店 的收 人( 成本 ) 占企业 总收入( 成本 ) 比例来 分摊 , 的 因此收入 ( 成本 ) 高 的分店分摊 的管 理费用就会很 多 , 而收入 ( 成本 ) 较低 的分店分摊
括干货 、 服装等 , 物流分配 的流程控制 ; 餐饮菜品 、 新分 店或 新系统
的开发 ; 收集和加丁各分店 、 配送 中心 的各种数据 ; 人员 的开发 、 培
训和连锁企业统一核算等 。 具体作业 内容如表 1 所示 。
表 1 总部 作业 具体 作 业 内 容 表 作 业 内容 驱动 因素
物流 配送 中采 购、 集 储存 、 保管 、 加工 、 满通 配货送 货 配送数量 f 金额 )
总部管理费用: 研发支出、营销赞J、薪金、总部固定资产折旧、 } l 培训费用、 各种税金支出
以 及 共关 系支出等 公 ▲
图1 示 : 所
资源动 因 作 业动因
L I
— — —
资 源
— — —
:::: : : :
消耗
’ L——————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

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

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资源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

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

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

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作业成本法介绍

作业成本法介绍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 2、没有直接表示出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投入和产出之间 的相互关系。由于资源的种类数量庞大,采取“资源——作业—— 产品”的成本传递路径会使资源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庞杂。资源 归集到作业之后,只反映出了资源要素与该作业的关系,但该资 源的全部产出量与其费用却失去了联系,而且不同资源要素之间 的关系也不能得到直接反映。
50
30
30
生产协 价 值ຫໍສະໝຸດ 调厂部其它批
38 28 0 0 0 0 0
+ 1 将资源耗费归集到资源账户
+ 2 汇集资源到资源账户,用资源动因分配到 各个作业户、
+ 3 利用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汇集到各个批别 产品的成本账户
五步骤:
+ 1 确定作为成本对象的工作批次;
+ 2 确定该工作批次的直接成本项目;
50000 18000 295000
表10—7 主要参数及专属费用表
作业 参数 或费用
定 生产 采购 剪裁 缝纫 平整 生产 厂部 编外 合计
单 规划
协调
人员定编
46
3
2
10
8
7 82
耗电度数
400 1000 100 1000 2500 3000 500 1500
001号未完
200 800
工状态
0% 0%
利润 -1.15 -0.93 -7.6 -9.68
+ 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盈利情况
+ 1、确认资源消耗。各项间接资源消耗为工资42800元,装卸费40000元、 保管费100000元,招待费87000,合计269800元。
+ 2、划分作业中心。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一般划分为订单处理、购销 作业、调运作业、仓储作业、结算作业。

中小印刷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构建

中小印刷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构建

析 个别 特殊 作业 时要 敢于 打破组 织结 构 、 门的界 部 限, 在具 体操 作 时可 以借助 于作 业流 程 图进行 。对
于 无法量 化 的作业 , 可 以采用 使用 相似 动 因或 归 则
关联作业成本类别水平相匹配的成本分配基础。
需 求迅速 做 出反 应 的 制造 系 统—— 弹性 制 造 系统
( l il M n f tr g S s m, MS Fe be a ua ui yt F )日益 普 及 。 x c n e
为 了获得 生 存 , 内 印刷 企业 开始 积极 增 强适 应 国 性, 以提 供 更 加 多 样 化 、 具 个 性 的 产 品 和 服务 。 更 在 生产 环境转 变的 同时 , 业的成本 结构也 逐渐 改 企 变, 自动化程度 和 资本 构 成 提高 , 备 相关 的制造 设
企 业本 身的发 展 , 法为产 品定价 和企业决 策提供 无 准 确 、 时 的成 本信 息。 及
由于现 行 成本 核 算 系统在 面 对高 科技 环 境 时
已经不 能很好适 应 , 因而需要 引入一 种新 的方法来 改 善成 本 控 制 体 系 。作 业 成 本 法 ( c v yB sd A t i —ae it
用 了不 同 的 成 本 核 算 方 法 , 果 表 明 , 过 作 业 成 本 核 算 结 通 模 型 和传 统 成 本 法 计 算 得 到 的 结 果 上 有 着 一 定 的 区 别 。
作 业 成本 核 算 模 型 的 计 算 结 果 更 接 近 印 刷 品 的 实 际 成 本
构成。 关键 词 :印 刷 ; 本 ; 业 成 作
存等 过程 以流 程 图 的方 式 确定 。印 刷 流程 分 析 为

成本核算制度的内容

成本核算制度的内容

成本核算制度的内容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

本文将对成本核算制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指的是一个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以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

这些费用可以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开支费用等。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追踪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将其转化为可管理的信息,为公司的决策者提供支持。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二、成本核算制度的基本要素1.成本要素成本要素指的是企业生产销售所消耗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费用。

这些成本要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由于生产每个产品直接耗费的成本。

•生产制造费用:包括工厂房租、机器设备的折旧费、能源、物资消耗、人工间接费用等。

•非生产制造费用:包括管理费以及财务费用等。

2.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

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具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方法。

3.成本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是组成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部分,其包括有:•成本核算制度管理部门与核算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分摊办法、计算公式、核算程序和口径标准等。

•具有适应性、灵活性与实际操作的信息网络。

三、成本核算制度的作用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成本核算制度可以让企业清楚了解到各个部门的成本构成,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明确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而寻找降本增效的方法,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控制企业成本成本核算制度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将资源投入到最为必要的环节上,避免无效浪费,控制企业成本。

四、成本核算应用实例1.汽车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汽车的生产周期、混合生产、产品标准等不同情况进行成本核算,用于掌握每一种类型汽车的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即本质)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为基础前提的,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资源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的成本以作业动因为基础追踪到产品成本,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成因(萌芽)(一)、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直接归属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而间接费用的处理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将所有间接费用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第二步,将各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

在将按各成本中心归集的间接费用分配给各个产品时,主要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为分配基础,其他还有如机器工时、产出单位、材料成本和主要成本等。

这种基于数量的分配基础,其合理性取决于间接费用是否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

在制造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重很小、其高低对总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分配方法因简单易懂、资料容易取得而比较合理,产品成本的信息也比较准确。

制造费用大大增加;直接人工工时和直接人工成本的大大降低;与工时无关的费用的快速增加,选用基于工时的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扭曲了成本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生产数量并无直接联系,如果仍以单一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就容易导致产品成本的高估或者低估。

(二)、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使得制造业的生产环境、技术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以“柔性制造系统”取代传统的大规模生产系统。

所谓“柔性制造系统”,其实质就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企业生产过程能够迅速地由生产一种产品转向另一种产品或者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进行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针对规模经济下的大批量生产,“柔性制造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导致企业成本中间接费用急剧增加、直接人工比例越来越少等生产经营的新特征,这对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的内容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的内容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的内容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包括以下要素:
1. 资源:资源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

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2. 作业:作业是成本的驱动因素,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

通过了解作业,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成本产生的动因,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3.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核算和报告的对象,通常可以是产品、服务、客户、市场等。

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企业可以计算出不同的成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决策。

4. 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产生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

了解成本动因,企业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策略。

5. 分配路径:分配路径是指将资源分配给作业、作业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路径。

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配路径,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的准确核算。

此外,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还需要考虑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会计期间是指企业核算和报告成本的期间,通常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

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的组织层次和管理层次,它决定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和责任。

通过以上要素的考虑和应用,企业可以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从而更加准确地计算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统计方式的作业成本计算及其数学模型

统计方式的作业成本计算及其数学模型
汇 总得 到 产 品 的实 际 成 本 。
从 时间范围看 ,首先必须确定 实施 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的所 属会计 期间。企业可 以每个月都对当月产品的作业成本进行核 算 ,也 可 以每个季 度进行 一次作业 成本 的计算 。在实施 的初
期 ,甚 至 可 以半 年末 或 年 末 进 行 一 次 作 业成 本 计 算 ,分 析 产 品
1 引言
目前 , 作业成 本法 的基本原理 以及作业管理 的观念 已经被
人 们 广 泛 接受 。 作业 成 本 的核 算 是 实 施 作 业 成 本 管 理 决 策 、 而 业 务 流 程 优 化 的 基 础 。 业 进 行 作业 成 本 核 算 的方 法 可 以 归 纳 为 企
的凭证和会计 账户 ,其 主要工 作都是 在会计期 末进行 的。但 是 ,在作业成本法开始实施前以及在 日常 的会计核算过程中 ,
相 关 人 员需 要 作 许 多 的 准 备 工 作 和统 计 工 作 , 以保 证会 计 期 末
产品作业成本 的正确核算 。因此 ,统计方式下作业成本法的实 施步骤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如表 1 所示 。
2 1 实 施 准 备 阶 段 .
两种 : 会计方式 的作业成本核算 和统计方式 的作业成本核算。 会计方式的作业成本 核算 ,是要结合现有的企业 财务会计 和成本核算过程 ,通过凭证 、账户 、报表的完整体系 ,对 作业 成本 予以连续 、系统 、全面地记 录年第 3 期
T c n e o o c & Ma a e n s ac e h o c n mis n g me tRe e r h NO . 0 6 32 0
统 计 方式 的作 业 成 本 计 算 及 其 数 学模 型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第一部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by AMT 邓为民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治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

在企业中,资
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不治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

下面分不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特不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然而,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确实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确实是消耗的费用,能够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能够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确实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不的角度描述资源。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差不多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确实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

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

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

作业成本法中,能够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纳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能够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

既能够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能够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

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关于一般的生产作业,
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关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
3 / 16
化,假如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

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关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作业层次分类法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不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其中:
(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常见的作业如加工零件、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
(2).批不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

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

常见的如设备调试、生产预备等;
(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

例如零件数控代码编制、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
(4).支持作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例如厂房维修、治理作业等。

通常认为前三个类不以外的所有作业均是支持作业。

还有一种依照作业增值属性分类方法,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

企业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获得利润。

非增值作业不能制造顾客价值,是无效的作业,必须消除以降低成本,增值作业制造顾客价值,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

通过对作业增值属性的分析,能够发觉降低成本机会。

增值作业与非增值的推断标准如下:(1)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2)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3)该作业使得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作业差不多上增值作业,违背其中一条或者多条标准的作业差不多上非增值作业。

多种作业分类方法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也会带来处理的困难,
为了便于分析,需要选择一个首要的分类方法,而其他的分类法
5 /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