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比赛说课稿(修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想北平》
说
课
稿
芜湖电缆工业学校方俊梅
《想北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舍的《想北平》。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构想。
《想北平》选自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散文欣赏,重在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于是,我引导学生以画如手,感受动情带泪的思乡之情,学习并把握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我带的班级是中职二年级机电专业的学生,这帮孩子入学时基础较好,入学后专业课经常要画图,很多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他们基本能够完成散文的初步阅读和理解,但对散文的学习缺乏兴趣。此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文中深沉的思乡情感的领悟能力较弱。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诵读品味,感受思乡之情。2.以画入手,进入思乡之境。3.合作解疑,探究表现手法。把理解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思乡之情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作为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查资料、读散文、画作品、提问题,并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文本对话。课堂上师生合作解疑,探究文本,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三个阶段。
第一步: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
教师课前推荐学生阅读《故都的秋》,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与《想北平》对比阅读,完成个人学习任务单。并将本文的语言特色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学生在手机上自主安排时间观看,完成学习任务。将本班30名学生根据特长与兴趣分成四个小组。小组一去图书馆查阅老北平相关资料,了解1936年北平的历史状况;小组二搜集自己心中北京的美景,上传到QQ群;小组三填写小组学习任务单,完成绘画作品;小组四搜集全班同学针对本文提出的疑问,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询问、指导、督促,以保证课前准备落到实处。
个人学习任务单
第小组学习任务单
小组成员:
第二步,学生活动在课堂,师生互动,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进入课堂教学,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将学生上传的心中北京图片和图书馆查阅的1936年北平局势的图片制作成PPT,通过图片的对比,将学生带回到80多年前的北平,顺势
了解当时整个中国的历史情状。在介绍时,将年代久远的历史图片与低沉的配乐相结合,利用时代背景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奠定基础。(约4分钟)
第二环节:诵读品味
首先,请同学们推荐一名学生配乐诵读课文2、3段,并请他与同学们分享其诵读心得,从而明确在朗读时应放慢语速,用低沉的语调来读。其他学生从重音、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全班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约8分钟)
第三环节:合作解疑
教师将课前学生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呈现出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首先分析“老舍想到北平的哪些事物?为什么没想到北京的故宫、长城?”此问题引入“你画我评,赏析意境”,完成绘画任务的同学,将绘画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其余学生评价,选出“最佳作品”。评价过程由问题来驱动,画中有哪些事物?从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评画过程中明确,画中出现了老北京胡同、老城墙、嫩蜻蜓、小蝌蚪、牵牛花、瓜果蔬菜等。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归纳出,老舍笔下的北平具有动中有静、接近自然的特点。学生在评画中感受到:老舍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嫩蜻蜓,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事物营造了恬静、安适的意境,寄托着作者的思念和爱。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作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用自己心中的北京与老舍笔下的北平比较,意识到在写作中学习选择平凡、细微的事物表达情感。(约10分钟)
接着分析“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本文的“文眼”,体会“作者是怎样说爱的?”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思念和爱的语句并朗读。利用多媒体图片将
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让学生融入情境品味作者所说的,我所爱的北平,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与老舍产生共鸣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播放学生感悟视频)对于“为何作者想的要落泪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结合背景资料,联想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配以低沉的音乐,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老舍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对北平爱得深沉。请几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示范朗读,师生共同体会作者深沉的爱。
最后分析学生提出的“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总是提到伦敦、巴黎等城市?”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学生了解到,这主要运用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这是学生观看微课后赏析对比语句的笔记)。此时检测学生课前观看微课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赏析京味语言。同时,利用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感受温和的香片茶、带霜儿的玉李,还有那动中有静,和太极拳相似的布局。进而学生明白,对比衬托构思巧妙。为了加强对此手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与《故都的秋》中“以南衬北”的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在课前已推荐学生阅读了此文,根据“个人任务单”的反馈情况,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听京味音乐,赏京腔京韵。听完音乐,学生颇有感触。(播放学生感受视频)(约10分钟)
第四环节:课堂评价
为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打破了单一的教师课后自评的方式,教师课前登录《问卷星》,设计《课堂教学评价问卷表》,课堂上,让学生打开QQ或微信现场扫描二维码,完成“网上答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这是学生在手机上答卷的情况)
下面表格通过“问卷模板”设计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