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考试专用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完美编辑版

合集下载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学手册》,包括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论图书馆史》,其着作以“史”为核心,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当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着作。

卡尔施泰特在其着作《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1954),提出“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图书馆创建者)是否永久,社会形象越抽象,图书馆的生命力就越强,其公开性也越大(历史社会学)。

社会形象内部及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精神,图书馆是维持和传播社会精神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构(体系社会学)。

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发生联系的场所(知识社会学)。

二、英国图书馆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重视管理方法的完善及其应用性。

帕尼齐出版《91条着录规则》,确定了以着者为着录核心的编目原则。

提出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呈缴本制度等,被誉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一书中,阐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两个原则(图书馆不应受政党影响,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以及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寄赠、分类、索引、管理制度等专题知识,被誉为英国图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第一节:信息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一、相关知识点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4、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

(判断)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

(判断)6、信息的13个特性?(1)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普遍性(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

(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

(5)信息的可感性(6)信息的可传输性(7)信息的共享性(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11)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12)信息具有可伪性(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8、信息的功能?(重点)(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9、信息的社会作用?(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节、知识知识的含义,重点:知识信息化的功能?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附图式的相关理解: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第一节:信息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一、相关知识点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4、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

(判断)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

(判断)6、信息的13个特性?(1)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普遍性(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

(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

(5)信息的可感性(6)信息的可传输性(7)信息的共享性(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11)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12)信息具有可伪性(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8、信息的功能?(重点)(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9、信息的社会作用?(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节、知识知识的含义,重点:知识信息化的功能?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附图式的相关理解: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

(完整word版)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

(完整word版)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

图书馆基础知识与理论1、什么是图书馆: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

2、图书馆的职能与属性:基本职能:“保存”和“利用”。

社会职能:传递文献、文化教育、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整序。

图书馆本质属性:信息交流中介。

3、图书馆构成要素: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

4、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收集:图书馆的藏书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通过经常的收集补充,才能形成有系统有特色的藏书体系。

整理:收集到馆的图书文献,需要进行登记、分类、著录、加工等工作,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藏书体系提供给读者使用。

典藏:经过整理的图书馆文献,应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传递,此前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和图书保护。

流通:所谓流通就是把图书有效地送到读者手中,围绕流通工作要进行发展读者、流通推广、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工作。

5、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标准化原则、网络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

6、什么是图书馆2.0:图书馆2.0代表一种现代化形式的图书馆服务之广义模式,它反映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给使用者的模式之转变。

7、图书馆形态的发展有哪几种:传统图书馆(1850—)、自动化图书馆(1970—)、复合图书馆(1990—)、数字图书馆(1995—)。

8、什么是网络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具体地说,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资讯服务和实现资讯资源分享的电脑网络资讯服务系统。

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资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资讯资源(虚拟馆藏)。

9、按藏书量分图书馆可以分为哪几类:大型图书馆是指藏书100万册以上的图书馆;中型图书馆是指藏书50万到100万册的图书馆;小型图书馆是指藏书50万册以下的图书馆。

10、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类型: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类型包括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

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这是已知最早的图书馆。

公元前七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最迟在约公元前23世纪前的古王国时期,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四~前一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

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因为最晚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以竹木和缣帛为载体的文献,记录文字较前便利得多。

在以上这段时期,图书和档案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馆的发展世界进入中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皇家图书馆曾一度繁荣。

到了公元八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阿拉伯文化进入繁荣昌盛时期,仅巴格达城就有30多所。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A. 图书馆的工作原理和方法B. 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C. 图书馆的历史和发展D. 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答案:B解析: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2.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A. 社会性B. 服务性C. 学术性D. 文化性答案:B解析: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服务性,其宗旨是为读者提供服务。

3. 以下哪项不是图书馆的职能()A.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B. 开展社会教育C. 进行科学研究D. 创造经济价值答案:D解析: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等,创造经济价值不是其主要职能。

4. 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流程是()A. 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B. 采购—编目—分类—典藏—流通C. 采购—典藏—分类—编目—流通D. 采购—流通—分类—编目—典藏答案:A解析: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流程通常是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

5. 分类法中,《中图法》的全称是()A.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B. 中国图书分类法C. 中图图书分类法D. 中图馆分类法答案:A解析:《中图法》的全称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6. 按照文献的出版形式,期刊属于()A. 连续出版物B. 图书C. 特种文献D. 档案答案:A解析: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出版物。

7. 以下哪种检索工具是以报道文献线索为主的()A. 目录B. 索引C. 文摘D. 综述答案:B解析:索引是以报道文献线索为主的检索工具。

8. 图书馆自动化的核心是()A. 馆藏数字化B. 管理自动化C. 服务自动化D. 业务流程自动化答案:D解析:图书馆自动化的核心是业务流程自动化。

9.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不包括()A. 数字化存储B. 网络化传播C. 实体化服务D. 分布式管理答案:C解析:数字图书馆主要提供数字化服务,而非实体化服务。

10. 图书馆联盟的主要目的是()A. 资源共享B. 降低成本C. 提高效率D. 增强竞争力答案:A解析:图书馆联盟旨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史》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着作。

卡尔施泰特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

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的巨大影响,实用主义图书馆学重又抬头。

杜威“实用学派图书馆学........”的代表,不追求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设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发明《杜威十进分类法》,与卡特的《展开式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并称为美国图书馆三大分类法,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使用年限最久的一部分类法。

1887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图书馆学校“哥伦比亚学院图书馆经营学校”,所开课程以实用技术为主,把图书馆学变成一种职业教育。

“芝加哥学派”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图书馆学新研究范式的代表。

它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科学化,坚持从各种社会科学中获取学术资源,注重图书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弘扬理念图书馆学大旗。

代表人物是巴特勒和谢拉。

巴特勒试图将科学方法系统引入图书馆学研究的第一人,他把读书现象与图书馆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谢拉在其着作《图书馆学引论》(1976)中,努力宣传“社会认识论.....”思想,关注知识的交流和消耗、知识与社会的互动、知识中介(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学手册》,包括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论图书馆史》,其着作以“史”为核心,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当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着作。

卡尔施泰特在其着作《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1954),提出“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图书馆创建者)是否永久,社会形象越抽象,图书馆的生命力就越强,其公开性也越大(历史社会学)。

社会形象内部及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精神,图书馆是维持和传播社会精神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构(体系社会学)。

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发生联系的场所(知识社会学)。

二、英国图书馆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重视管理方法的完善及其应用性。

帕尼齐出版《91条着录规则》,确定了以着者为着录核心的编目原则。

提出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呈缴本制度等,被誉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一书中,阐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两个原则(图书馆不应受政党影响,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以及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寄赠、分类、索引、管理制度等专题知识,被誉为英国图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图书馆职称考试——图书馆学基础

图书馆职称考试——图书馆学基础

图书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知识与文献一.熟悉和掌握1.信息定义(P2):a.信息是再现的差异,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b.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它是生物、人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或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c.信息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来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使用。

2.信息的属性(P2):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

3.信息的种类(P5):自然信息(大自然变化)、生物信息(DNA、生物气味、姿态等)、社会信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机器信息(机械装置、计算机等)。

4.信息的功能(P6):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功能;信息具有组织功能;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5.信息工作的社会作用(P7):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促进经济发展;为决策服务;促进社会进步。

6.知识定义(P8):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7.知识与信息的关系(P11):知识概念与信息概念的关系最为密切。

从广义信息概念出发,知识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高层次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

它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信息是知识的基础。

信息必须经过接收、选择、加工、处理才能成为知识。

8.文献定义(P15):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文献就是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

9.文献的类型(P16):a.按载体分:印刷(纸张)、微缩(胶卷)、音像(电磁材料)、机读(光盘)。

b.按出版形式分: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本。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学手册》,包括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论图书馆史》,其着作以“史”为核心,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当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着作。

卡尔施泰特在其着作《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1954),提出“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图书馆创建者)是否永久,社会形象越抽象,图书馆的生命力就越强,其公开性也越大(历史社会学)。

社会形象内部及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精神,图书馆是维持和传播社会精神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构(体系社会学)。

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发生联系的场所(知识社会学)。

二、英国图书馆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重视管理方法的完善及其应用性。

帕尼齐出版《91条着录规则》,确定了以着者为着录核心的编目原则。

提出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呈缴本制度等,被誉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一书中,阐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两个原则(图书馆不应受政党影响,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以及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寄赠、分类、索引、管理制度等专题知识,被誉为英国图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完整)图书馆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图书馆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列(10)秩序 (11)公平 (12)保持员工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

3、西方现代管理思想
(1)“行为科学”学派特点: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
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主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麦格雷戈的 X/Y 理论 、
泰罗提出的主要管理制度:(1)工作定额制;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3)标准
化原理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职能工长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贡献:(1)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代替了以往依靠个人经验进
行管理的方法; (2)讲究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3)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 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
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入。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人员解决问
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法约尔五项管理职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适当集权与分权 (9)等级系
管理的必要性:5
二、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性质:1.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管理的原则,方法,制度,规律

图书馆考试专用__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__完美编辑版

图书馆考试专用__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__完美编辑版

精心整理1.《全国报刊索引》有史以来连续出版最长、收录报刊最多、最全面的报刊论文索引2.《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通过引文检索和评论论文及期刊的参考工具书三国时期王象编辑的《皇览》是中国第一部类书1、《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2、《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类书P2P技术(单选)“非中心化”,P2P技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

电驴、bt,guntella,kazaa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ISBD《国际标准书目着录》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图联)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二、“购书三术”与“鉴书五法”明代祁承熯?《澹生堂藏书约》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远说精烂MARC就是机读目录,即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也称机器可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

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它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in-Publication简称CIP)是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图书编目方式。

它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行编制出书目数据,并随书印刷在图书的版权页上。

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常用的英文全文数据库有OVID,SDOS, ProQuest Medical Library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学手册》,包括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论图书馆史》,其著作以“史”为核心,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当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著作。

卡尔施泰特在其著作《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1954),提出“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图书馆创建者)是否永久,社会形象越抽象,图书馆的生命力就越强,其公开性也越大(历史社会学)。

社会形象内部及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精神,图书馆是维持和传播社会精神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构(体系社会学)。

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发生联系的场所(知识社会学)。

二、英国图书馆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重视管理方法的完善及其应用性。

帕尼齐出版《91条著录规则》,确定了以著者为著录核心的编目原则。

提出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呈缴本制度等,被誉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一书中,阐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两个原则(图书馆不应受政党影响,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以及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寄赠、分类、索引、管理制度等专题知识,被誉为英国图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ppt文字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ppt文字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一、信息、知识与文献1.信息的定义[1-2]•信息的名称:Information 资讯信息•广义的信息:是物质存在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综合的信息界定:➢是再现的差异;➢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来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利用。

•信息资源与非加工信息及其作用2.信息的属性[2-5]✶消除不确定性(基本属性)✶普遍性✶对物质、能量的相对独立性✶物质依附性✶可感性✶可传输性✶共享性✶内容理解的歧义性✶内容的可耗散性✶时效性✶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可伪性✶存在势差3.信息的种类[5-6]•信息无时无处不在。

•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和机器信息等四种类型。

自然信息大自然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如: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等等。

生物信息生物体所携带和发出的信号、消息。

如遗传因子、气味、声响、颜色、动作,甚至语言,等。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号。

如语言、文字、姿势、动作等。

(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生物。

)机器信息机器设备之间传送的信号。

如声响、温度、光线、电脉冲等。

4.信息的功能[6-7](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信息与物质、能量在本质上统一的;➢物质结构、能量的转换隐含着信息及其传递;➢信息显示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的方式、状态;➢信息可以对信息自身的运动再显示。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功能➢相对于信息接受者的状态改变而言。

当信息接受者接受到特定信息后,改变或确定了对事物的原有认识。

➢是申农经典信息论阐释的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其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基础。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信息可改变事物结构,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根据。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无序,减少熵,增加有序度,有利于将因素整合为系统。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信息交流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信息提供知识的公共积累;➢通过信息交流加强人们的共存感;➢信息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全国报刊索引》有史以来连续出版最长、收录报刊最多、最全面的报刊论文索引2. 《科学引文索引》(SCI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通过引文检索和评论论文及期刊的参考工具书三国时期王象编辑的《皇览》是中国第一部类书1、《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2、《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类书P2P技术(单选)"非中心化”,P2P技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

电驴、bt, guntella,kazaa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FLA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图联)宋代郑樵《通志校讎略》二、“购书三术”与“鉴书五法”明代祁承熯?《澹生堂藏书约》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远说精烂MARC就是机读目录,即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也称机器可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

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hi na Academic Library In formation System)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它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in-Publication简称CIP)是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图书编目方式。

它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行编制出书目数据,并随书印刷在图书的版权页上。

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OPAC: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CLC :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常用的英文全文数据库有OVID , SDOS, ProQuest Medical Library 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图式最初是由康德提出。

皮亚杰4、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转化关系)(分立关系)(替代关系)5、法国著名信息论学者布里渊认为:信息是原材料,是由纯粹的数据集合构成的,而知识意味着一种确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过比较和分类讨论、组织这些数据。

6、美国信息系统专家德本肆将认知的过程(事件)一(符号)一(数据)一(信息)一(知识)一(智慧)。

7、知识包括(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12、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成型。

13、知识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发展能力是人民的知识能力。

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民的知识资产,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人民的知识能力、增加其知识资产2、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

5、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7、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13、文献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功能)、(评价功能)、(积淀功能)14、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图书馆起源于(保存文献)的需要。

15、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

文献信息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人类思想信息,但是文献又不全是(内容信息),它还包括(形式信息)。

19、知识4W概念是1996年,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的。

1、图书馆产生的前提一是(文字、图书)产生,图书馆起源于记录和档案,是记录和档案的深化和发展。

2、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个分支是(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

3、官府藏书起源于殷代,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主体。

4、私家藏书兴起于战国时期,两汉有较大发展。

5、书院藏书从宋朝开始形成,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白月映松7、外国古代图书馆的主体是(修院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8古代的图书馆最显著特征是(注重收藏)(保存)以及(封闭性)10、近代图书馆的标志是(公共图书馆)的建立11、(1850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倡导者(爱德华兹)因此而名载史册!12、1902年浙江的(徐树兰)仿照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建立了(古越藏书楼),(订立章程)(公开借阅),是近代图书馆的雏形13、藏书楼与图书馆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公众开放),(藏用并重)是近代图书馆的特征。

15、现代图书馆的特点?(1)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2)业务重点,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3)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4)收藏:从注重“拥有”到注重“存取”(5)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此外,图书馆是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中心。

19、文献价值被分割为(商品价值)和(内容价值)20、图书馆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他能够实现文献部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

25、1997年启动的全国(知识工程)计划,就是以图书馆为(基本阵地)实施的一项(全面读书活动)。

26、非公开的科学情报只占科学情报的大约5%27、开发智力资源包含哪三层意思?(1)开发馆藏文献资源(2)开发网络信息资源(3)启发用户的智力,培养用户的科学思维能力30、图书馆自动化,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利用(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管理。

36、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图书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37、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处理对象有(文献资源)、(文献资源使用者)两类42、(ICOLC是图书馆联盟国际联合体的简写,它标志着图书馆联盟联合体的国际化时代的来临。

(1997年)是知识经济正式为国际组织提出的一年。

13、数字化的图书馆资源包括(电子文献)(数字化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和(网络化信息资源)20、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支柱。

21、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以集中式联合目录、馆际互借系统和各类型文献传递系统为代表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迅速发展,并成为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性措施。

(4)OPA(子系统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6)Z39.50服务子系统2、UNIX系统中的HTM文档的后缀为(.html ),DOS/WINDOWS统中则为(• htm)3、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由(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开发管理。

XML1.0于1998年正式推出,它源自于SGMI和HTML5、XML可以实现文档的(开放信息管理),使信息不专属生成该信息的程序,而能让任何程序处理。

(判断)9、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包括(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11、1994年,国家信息化建设提出的16字方针是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14、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布性)和(逻辑协调性)22、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涉及的标准有哪些?(1)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标准(2)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标准(3)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标准(4)网络信息资源存储标准24、目前最具影响力元数据标准是Dublin Core标准,该核心旨在确认反映内容描述的最基本的元素,其主要目的是为促进网络资源发现25、所谓元数据就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特征和属性的数据26、都柏林核心有15个单元组成,包括主题、题名、作者、出版者、相关责任者、出版日期、对象类型、语言、格式、资源标识符、产权标识符,范围、描述、关联以及来源28、1999年美国NISO等组织就信息系统数据连接标准化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无缝与无痛互联的指导思想29、美国正在进行的数据迁移问题研究,针对信息利用率的高低制定出三个层次存储方案(联机)、(脱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near —line )1、信息资源具有哪些特点?(1)稀有性(2)不可分性(3)不可独占性(4)不可同一性(5)驾驭性2、信息资源的不可分性和不可独占性使其与传统的有形资源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

3、个人IRM (信息资源管理)6、信息系统主要类型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又称为事物处理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度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即:(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组成9、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有哪些?(1)结构化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法10、原型法有哪些优点?(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2)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3)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4)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5)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2、隐性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能力),另一类是(认知内容)知识资本的构成包括那些?(1)人力资本(2)结构资本(3)客户资本7、客户资本主要是指企业与其客户关系的深度、广度、附着度和利益率9、知识管理的策略包括(编码化策略)和(人格化策略)12、推动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目标15、知识创新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即(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16、知识组织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以便认识识别和理解知识。

对图书馆来说,知识组织就是在信息获取和信息预处理的基础上,对通过反复的整序和加工,使固化知识得以活化,进而建立动态有效的知识库的过程。

23、人类知识活动包含三个环节(知识创造)(知识交流)和(知识利用),知识交流的目的在于(知识共享)25、合理的资源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使观念从拥有向存取转变,从长期向即时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