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医——筋膜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120页PPT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120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术探$!"#$%&CHINA'S NATUROPATHY,Mar.2021,Vol.29No.6三焦“筋膜”说一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杨国法1,王云芳1,张艳丽1,靳聪妮2(1.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山西省针,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该文结合再生医学,从筋膜学角度重新认识了三焦的结构与功能,解释了三焦归属六腑却有统调五脏功能的原因,使三焦功能有可以依附的结构,为中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三焦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三焦;筋膜;结构;功能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ki.11-3555/r.2021.0601《灵枢•营卫生会汨:“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指出了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这是三焦的部位概念。

三焦在藏象学说中是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其是分布于胸腹腔最大的腑,《难经》言没有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脏,因此,《难经》之后三焦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闪。

从解剖学角度看,三焦是否有确切的“结构”存在争议,即“有”和“有名有形”之争;从学角度看,三焦为六腑之一,为什么有统调五脏的功能?这些争议于中对结构认识的局限,笔者结合再生医学和筋膜学的研究成果,突破以上两者的局限,认三焦”1中医学对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局限2分析了中医学对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局限性,认为《黄帝内经》在早期解剖的基础上结合由表知里、、学说建构藏象,把中医学导入了一个结构与的,解剖的解剖,解剖的解剖,“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勝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而粗者,三焦膀胱直;者,三焦膀胱结”;解剖的结为结构,结构为,为“”,上是一个概念,解剖概念于解剖,“”是五行概念于解剖;扌结构于功能,如“以日通信作者:靳聪妮,-mail:954561368@△第一作者:杨国法,E-mail:656785031@ 脏补脏”即认为动物的离体内脏被烹饪后仍具有内脏的”这学念中学在结构与能关系时陷入矛盾之中,而后世学者对此缺乏认识,研究解剖更少,偏好阐发功能概念,三焦“有”能够接受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生物学意义 所涉及的科学问题 所涉及的临床问题
筋膜学的生物学意义(1)
生物进化的三维模型 以往生物进化研究的重
点在于2点:结构从简单 →复杂;构成生物的最 基本单位—细胞从多能 →专能。筋膜学的提出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第三 条轴线----时空轴,既个 体生物的生命周期由短 →长。其生物学基础为 筋膜学。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0-10亿年。
多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的演变
多细胞形成优势物种,占地球现存的生物90%。 形态进化通过延伸、内陷和细胞迁移完成。
结果:
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 细胞由全能→→→专能。 **生物的生命周期由短(short span)→→→长
(long span)。
筋膜学
解剖学角度——筋膜支架(结缔组织) 发生学角度——支持和储备系统 功能学角度——检测与调控系统
结缔组织在人体分布
A 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B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C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 D 神经血管束周围结缔
组织。 E 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
织。
间充质组织
间充质组织片
间充质组织片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铺片)
筋膜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 脂肪细胞(adipocyte)、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中 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
多糖、糖蛋白、组织液。 其它:毛细血管、淋巴管和感觉、运动装置,如触觉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4)
再生失调 生存环境的改善在延长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 其负面影响,如能量的过剩导致人体储备的增多(肥 胖),肥胖的同时又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脑力活动为主 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另一变化是大量的能量被高度活跃的 脑组织所消耗,而人体其他功能系统的活动相对减少, 消耗能量和组织更新减慢,导致这些功能系统的功能衰 退(如运动的减少会导致骨骼肌不发达,骨质密度下降; 高度的脑力活动还将导致内脏功能失调等一系列问题, 为这些功能系统的疾病发生埋下隐患。

科学中医筋膜学答案

科学中医筋膜学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100,共 100.0 分)1“经络”作为中医理论中重要的部分,世界上有很多争议和质疑的声音,我们应该____。

(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非特异性的结缔组织中,____在机体的调控下不断地分化成为各种特异性的功能细胞,从而能够维持人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持续。

(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凡具有清洁、收敛都属于五行当中的什么?(1.0分)金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物种进化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中,物种平均寿命是____。

(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5由于中医药研究没有被科学化,创新力又不够,所以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____。

(1.0分)逐年减少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6中国著名的医院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其中的湘雅医院前身是____。

(1.0分)民间医院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7《黄帝内经》中,素问卷第一之《上古天真论》,在这个篇章中。

黄帝与岐伯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着____进行讨论。

(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内脏的筋膜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____。

(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9西医有句话:病人腰疼医生头痛!为什么会这么说?(1.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0我们全身的表面的皮肤,和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这一部分的筋膜叫做____。

(1.0分)皮下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1人民日报曾撰文指出:“人在60岁以上,消耗的医疗费约占一生中所占医疗费的40%以上,其中大部分都用于____”。

(1.0分)最后一个月的抢救费用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2在人体这个“大花园”里,花园里的花朵所代表的是____。

(1.0分)0.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13以下关于干细胞说法错误的是____。

(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14历史上最早治疗天花的有效方法是____。

(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5构成分子最基本的物质颗粒被称为____。

中医理论之筋膜学与人体经络PPT

中医理论之筋膜学与人体经络PPT
重要功能细胞的再生问题: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等不能再生,从筋膜学角度这些细胞仍需要 经定向干细胞和筋膜中的未定向干细胞补充(近年的 研究正在逐渐证实)。
筋膜学涉及的科学问题(2)
网状组织
筋膜的功能
1. 支持和保护作用 — 各种纤维及成纤维细胞 2. 营养和输送作用 —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 3. 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淋巴管 4.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
量储备)
第二部分:支持与储备系统 (筋膜学)的意义
维+组织液。 6. 结缔组织的多样化:疏松、致密、脂肪、网
状……
支持系统本身的进化
人体结缔组织支架
筋膜发生与人体功能系统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 → 三胚层动物 → 高等动物
细胞外液 → 间充质 → 筋膜
维持生物内环境稳 分化为各种维持内
支持、固定、分
定和外型修复损伤 环境稳定的器官系
隔、修复损伤、
细胞调控生物自身 → 统修复损伤细胞调 → 细胞调控、生物
代谢
控自身代谢
自身代谢
筋膜学的定义
通过对结缔组织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我们 认为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 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 缔组织筋膜支架,该支架构成以干细胞为核心的 独立功能体系,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 构成一个新的功能系统—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或 (支持与储备系统)简称筋膜学,该系统使生物 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和维持机体稳定的内环境。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铺片)
筋膜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 脂肪细胞(adipocyte)、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中 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课件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课件
• 内胚层细胞分化出消化系 统的各部器官原形。
• 两层之间的中胶质由于功 能层细胞向中间迁移---形 成中胚层。
PPT学习交流
13
三胚层动物的进化
• 外胚层进化为表皮、中 枢神经系统、感官。
• 内胚层进化出消化、呼 吸、内分泌系统。
• 中胚层支持系统中的细 胞进一步分化出运动、 循环、泌尿、生殖系统。
3. 出现原始间充质细胞。 4. 分化出功能细胞。 5. 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血细胞等)+纤
维+组织液。 6. 结缔组织的多样化:疏松、致密、脂肪、网
状……
PPT学习交流
17
支持系统本身的进化
PPT学习交流
18
人体结缔组织支架
PPT学习交流
19
筋膜发生与人体功能系统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 → 三胚层动物 → 高等动物
模式图
PPT学习交流
10
二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 外层细胞的伸延和部分 外层细胞的内陷,功能 细胞层分化出:
①表皮细胞层;
②消化系统。
• 在两层之间为支持系统--中胶质。
PPT学习交流
11
三胚层生物的分化
扁虫成体
扁虫断面
PPT学习交流
12
三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 外层细胞分化出神经系统。
36亿年。
• 生命的出现:34亿年±(蓝细菌)。
• 单细胞生物的完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36-20 亿年。
•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0-10亿年。
PPT学习交流
4
多细胞生物
PPT学习交流
5
多细胞生物的演变
• 多细胞形成优势物种,占地球现存的生物90%。 • 形态进化通过延伸、内陷和细胞迁移完成。

中医肌筋膜学

中医肌筋膜学

5.筋膜链与经筋学说
十二经筋
十二肌筋膜链
三大网络:神经—循环—纤维
HAOCHENG
什么是筋膜
1
四、筋膜和肌肉
HAOCHENG
筋Hale Waihona Puke 链1骨骼肌分类一、骨骼肌的肌纤维存在于骨骼肌中 以含白纤维多的肌称为时相肌。白纤维较宽大收缩较快,
能迅速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持久。具有倾向弯弱和松驰的 特点。和爆发力有关。治疗以增加力量。(包括:三角肌、前锯肌、
常见12条力线
全身张拉整体结构
张力整体性
整体张力的结构是要在稳定性和机动性之间找到平衡 点。
肌筋膜提供了一个连续的网络,对于骨骼、关节囊、还有 内脏、肌肉。它能限制、稳定它们,又可以通过扩张筋膜 来调节对它们的压力。
整体张力结构所受的压力总是局限在某一部分,而应 对这种压力的张力则是整体的,连续的。例如:吹起的气 球
• 人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形成粘连,特别是以骨关 节部位为核心,最易产生粘连,粘连周围组织发生变化。 如肩背痛,是颈椎、胸椎、锁骨、肋骨与肩胛骨之间的 复杂的粘连造成的。他们之间有重叠的骨结构、有相邻 的骨结构,椎体本身又有着复杂的小关节,这个部位由 于骨结构非常复杂,所以最容易形成粘连。
• 筋膜损伤
1、软组织的损伤模式 肌筋膜粘连-----挛缩-----硬化→钙化-----增生→骨化 是粘连 组织逐渐萎缩变化的过程。
2、筋膜粘连使组织气血运行不畅通 血管:血管是具有弹性的软管,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 如果被紧密坚实的结缔组织----肌筋膜包围着。如果这些 坚实的筋膜组织受伤挛缩,就会对血管产生压力。血管就 失去了张力和弹性,就会被挤扁、挤细,造成血液的流通 不畅和堵塞。特别是在下肢的粘连部位,血液的回流不畅, 血管就会逐渐萎缩、变形、弯曲,形成静脉曲张。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原林第一部分: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生物进化●发育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命起源生命起源●宇宙起源:150亿年‎前?●太阳系、地球形成:46亿年前‎。

●生命物质形‎成、积累(微球体-原球体-细胞):46-36亿年。

●生命的出现‎:34亿年±(蓝细菌)。

●单细胞生物‎的完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36-20亿年。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0-10亿年。

多细胞生物‎的演变●多细胞形成‎优势物种,占地球现存‎的生物90‎%。

●形态进化通‎过延伸、内陷和细胞‎迁移完成。

结果:●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

●细胞由全能‎→→→专能。

●**生物的生命‎周期由短(short‎span)→→→长(long span)。

单胚层生物‎(海胆胚囊期‎)成体海胆胚囊期单胚层生物‎1 功能系统;2支持系统‎示意图单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外层细胞为‎功能系统,由一层全能‎细胞组成,完成生物从‎物质获取、吸收、代谢、排出……所有功能。

●内部为支持‎系统,为细胞外基‎质(E CM),由胶冻状物‎质组成,主要为水,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粘多糖蛋白‎及各种电解‎质等,构成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二胚层生物‎--水母二胚层生物‎(水母)模式图二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示意图●外层细胞的‎伸延和部分‎外层细胞的‎内陷,功能细胞层‎分化出:①表皮细胞层‎;②消化系统。

●在两层之间‎为支持系统‎---中胶质。

三胚层生物‎的分化扁虫成体扁虫断面三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示意图●外层细胞分‎化出神经系‎统。

●内胚层细胞‎分化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器官原形。

●两层之间的‎中胶质由于‎功能层细胞‎向中间迁移‎---形成中胚层‎。

三胚层动物‎的进化●外胚层进化‎为表皮、中枢神经系‎统、感官。

●内胚层进化‎出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

●中胚层支持‎系统中的细‎胞进一步分‎化出运动、循环、泌尿、生殖系统。

经脉、腧穴(笔记)

经脉、腧穴(笔记)

十二经脉腧穴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二、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

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

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1、手太阴肺经属络的脏腑: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

联络的器官:喉咙常用穴位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即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下所指筋稍凹陷处。

主治:外感咳嗽,头项强痛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的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咳嗽痰多,无脉症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少痰,咳血少商: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2、手阳明大肠经属络的脏腑:属大肠,络肺。

联络的器官:入下齿中,挟口、鼻。

常用穴位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一切面部疾病,也是止痛的要穴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皮肤病、热病、神志病及肘臂肩疼痛或不遂等肩髃: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主治:一切鼻疾(鼻塞流涕、鼻衄等)3、足阳明胃经常用穴位解溪: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点。

天枢: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主治:治疗泄泻、痢疾、便秘的要穴;月经不调等。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主治:为保健穴,具有强壮作用,可治由于脾胃虚弱所出现的各种病证,并可治乳痈、肠痈、癫狂。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

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深圳大学医学部王军医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什么是筋膜学:筋膜: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解剖学结构。

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人体是由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及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功能系统两部分组成。

筋膜的作用:为细胞提供稳定的机体内环境;为细胞的更新、修复提供新生细胞;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控...。

筋膜学:在两系统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如何来维持机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并延长生命的原创科学领域。

功能系统筋膜学产生背景:中国数字人计划VCH-MVCH-F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E=A/BBA1-B1A2-B2A3-B3A4-B4A5-B5A6-B6010*********筋膜学的现状:筋膜学研究从2004年至今,已逾十年,国内外学术影响正日趋扩大...!得到了俞梦孙院士、姚开泰院士、戴汝为院士、徐群渊校长...鼎力支持!中医的作用机制就像是农民给土地松土和施肥西医的作用机理就像是工人给树木修剪树枝、喷洒农药筋膜学将会带来人体研究与治疗理念上的一次革命筋膜学与中医外治技术中医外治技术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皮肤、深浅筋膜、肌肉、骨骼等达到防病治病的医疗技法,是对除口服药物以外几乎所有传统疗法的统称。

中医外治技术可分为三类:1、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型:其治则治法均有理论依据,以针灸为代表,可称为“紧密型”(最少)2、理论与实践结合松散型:治则有依据,治法依赖于经验,但治法较为系统,如按摩推拿,可称为“松散型”(居中)3、以纯经验为主,技术体系也较为零散,如在西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滚蛋疗法,可称为“零散型”(最多)筋膜学阐释中医外治技术机制1、损伤修复效应:生物最基本的本能,促进局部筋膜中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修复,并扩散到全身,增加全身干细胞的分布密度,从而提升整个机体的功能状况。

如刮痧,火罐之类。

2、机械牵拉效应:各类各种针法对局部的筋膜产生机械牵拉作用,促进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促使细胞的分裂增殖,修复损伤。

筋膜学走进筋膜学(十四)

筋膜学走进筋膜学(十四)

筋膜学走进筋膜学(十四)在中医学里,肚脐是个能够防病治病的地方,是唯一人们能看得到、摸得到的穴位——神阙。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历代针灸医籍均视其为人体要穴,灸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润肠等作用。

脐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脐疗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敷于脐部,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药物疗法,属于现代药学中透皮给药系统的范畴。

中医脐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临床常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可以治疗全身近两百种疾病。

脐疗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无任何毒副作用,深受病人,尤其是婴幼病儿及因某种原因不能施行针药治疗的病人的欢迎,还可用于自疗、保健等方面。

从筋膜学角度看:1脐结构以筋膜为主体脐部位于腹正中线中点的稍下方,一般相当于第3、4腰椎体之间。

在胚胎发育期,脐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

脐带脱落后,由腹白线形成的脐环即行闭锁,局部形成致密的筋膜板,称为脐筋膜。

由于脐部无脂肪组织,肌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脐为腹壁薄弱处之一。

脐的依次层次解剖是:肌肤、皮下筋膜、脐纤维环、腹内筋膜、腹膜下筋膜。

2脐通过筋膜与全身神经密切相连在穴位(包括脐中穴)的各层次组织中,往往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

药物贴脐作用于经络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神经。

现代研究表明,不断地刺激(包括药物)脐部皮肤的功能活动,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脐通过筋膜与全身血管相连脐周围有丰富的静脉网络,称之为脐周静脉网。

脐周静脉网是上、下腔静脉系与肝门静脉系吻合的重要部位。

脐以上的静脉网汇集形成胸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上静脉及胸廓内静脉回流到上腔静脉;而脐以下的静脉网则汇集形成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

吸收入血的药物经此参与血液循环,类似静脉给药,而发挥其治疗功效。

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直接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03
CATALOGUE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的关系
筋膜与经络的关系
筋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内外 环境的通道。筋膜和经络在人体中相 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
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和能量流动需要筋 膜的支撑和保护,筋膜的形态和功能 也会影响经络的正常运行。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总结词
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和抵御外邪等功能与作用,对人体健康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内外的作用,将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同时,经络系统还具有运行气血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 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此外,经络系统还能抵御外邪的入侵,增强人体的免
筋膜学的特点
筋膜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 域。同时,筋膜学还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人体内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
筋膜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筋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
作用
筋膜学为中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筋膜系统的观察和调 理,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应用拓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筋膜学在康复医学、预防医 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未来,筋膜学 的研究成果将更多地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和健康服务, 造福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筋膜对经络的影响
筋膜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会影响经络气 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疼痛等症 状的出现。

科学中医——筋膜学笔记

科学中医——筋膜学笔记

一、筋膜学课程总论1.1 解破学在医学中的地点解剖学是基础的基础,恩格斯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钟南山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钟世镇大爱无疆,无语体师为何说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1.2 解剖学的学科特色把解剖学比喻为大楼的基础,不动,解剖学已经研究究竟了,穷途末路了,动,察看的角度不同样,峰回路转又一村除医学以外,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够用到解剖学?1.3 筋膜学研究对中医中兴的意义筋膜学和中医解剖学的关系?现代医学学科的构成由上至下,呈金字塔临床诊疗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中医的经络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任脉督脉?能够从筋膜学角度去解答,能够提出一个崭新的框架二、东西方医学的发展史2.1 东西方对人类发源的比较筋膜学从崭新的角度去认识人体—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向先人学习参考之资,能够攻玉西方医学让中医中兴人从哪里来第一个比较,和古代人的认识作比较西方:圣经:人是上帝创建东方:人是道中来老子道德经人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东方古代说的比较贴切,人从自然来地球先出现无机物,再到有机物,再到生命物质,生命现象,向来到生命的出现,以细胞为代表的生命的出现,单细胞,双细胞,多细胞生物球形生物(单胚层生物),两胚层生物,三胚层生物,人是三胚层生物,东方先人对人发源的认识比较靠近我们现代的科学研究物种发源的重要历史和科学意义?2.2 东西方对生与死的认识人到哪去?西方:人死了到天堂,上帝负担是否是重了点?评判标准是什么?东方:道主导全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佛学:人死了人的灵魂离开肉体进入六道轮回佛教首创人乔达摩悉达多你怎么看中国人没有崇奉?2.3 东西方医学模式的比较西方十三世纪从前患病了就找神父,乞求上帝谅解,剪发师,放血治疗,文艺中兴前,医学是一种宗教临床模式,文艺中兴刚开始很困难,300 年才达成全面的文艺中兴,欧洲才进入现代欧洲。

达尔文从根本上从人的发源上颠覆宗教临床模式,达尔文确立现代医学的生物基础,学科基础,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人和动物的界线,是动物的实验能够应用到人的身上,东方医学史日本汉医韩国韩医实质为易医三大著作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中医只关注寿命和健康问题,从时间上去察看人,达尔文从功能结构去关注人西方医学发展史宗教临床模式成立在宗教和临床之上东方医学发展史哲学临床模式成立在哲学和临床之上五行阴阳科学医学模式由上至下,呈金字塔临床诊疗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哲学模式缺少精确性和科学性,未来要发展哲学科学模式,与西方医学进行互补,三维的医学的模式:功能结构时间你以为中西医产生“对峙”的原由是什么?三、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1 从两维到三维解剖学研究从个体对解剖的认识,局部解剖学十个全局部,察看维度----结构由浅到深—毗邻构造—十全局部系统解剖学察看角度 ---功能细胞—组织—器官九大系统以上是两维模式,成立在这两维模式基础上就形成了医院临床的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功能(系统解剖学) ---内科结构(局部解剖学)---外科人体由是一个有筋膜构成的支架,被该支架包绕和支撑的各样功能细胞,人的两部分X轴功能Y 轴结构Z轴筋膜寿命两系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来保持人的生计时间(寿命),他研究角度鉴于生命过程中的时间轴。

科学中医走进筋膜学(一)

科学中医走进筋膜学(一)

科学中医走进筋膜学(一)提及经络、穴位,这些中医传承千年的大智慧,似乎神乎其神,于国人而言更容易联想到金庸古龙的小说世界,而以西方现代生物学的视角来看,中医的这一套体系是无法被西方医学所接纳,甚至与不科学三个字为伍。

当他们把一个人解剖的时候,他们是看不见经络的,看不到穴位的,故而他们认为这是不存在的,那么看不见就是不存在么?对此,曾仕强教授曾做出过一番精妙的解释,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么?经络活着的时候有,死了气门一闭,就没有了。

汽车在公路上可以看见,飞机在天上飞,你看不见航道,可是难道说飞机没有他自己固定飞行的轨迹么?其实,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进行解释。

这些疾病用传统中医疗法却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也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西医科学理论制霸的今天仍能够“悬壶济世”,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的原因。

虽然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显示出了中医目前一时的尴尬,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也是中医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例子说明了利用现代科学的工具,发掘中医文化宝库,将是发扬中医文化,造福人类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

以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原林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其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理论的提出其意义在于:1、提出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即自体调节与监控系统(筋膜学),从而提出新的学科研究领域;2、指出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建立在生物学基础的中医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3、为疑难病症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如人体的发育和衰老,筋膜发育的缺陷;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治疗的机制等等。

中医要懂得筋膜学

中医要懂得筋膜学

中医要懂得筋膜学.李志伟地址: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地级市)东山街道橘城中路一横巷45亏(橘州市场后面的铁路边)中医要懂得筋膜学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我发现,疼痛与筋膜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事针灸、推拿与针刀和铍针等微创的中医师应该认真研究筋膜学,才能找到解除疼痛的钥匙。

对于筋膜与疼痛的相关性,海外已经有一些研究,有关激痛点和触发点的学说我们也接触到了,但是相关学说并没有从生命的起源上阐述,对于中医止痛与筋膜的相关性也没有深层认识,更没有上升到经络与穴位跟筋膜分布和功能方面的认识层面。

在给一位顽固便秘的75岁老人做铍针治疗时,我在其腹部浅表组织触到一个半粒绿豆大的小结节,当针只是进到一两毫米的时候,患者大叫说针感像触电样传导到对侧大脚趾,她指的部位正是中医针灸学的大敦穴。

紧接着就看到老人腹部一片潮红,触之很温热。

患者说她平日就是腹部冰凉,这回针了以后,腹部能感到温热舒适了。

当天下午她大便了两次,排便量很大,之后每天都能顺畅地排出大便。

这种临床现象是很难用传统的经络与穴位的中医理论解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也曾问过很多中医导师,没有得到答案。

我的微创教授——章瑛博士原是西医外科专业,后来攻读了中医外科博士,又修了中西医结合博士后、针刀临床医学博士后。

她告诉我,在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原林教授研究的筋膜学与这些临床现象是有密切联系的。

原来我是了解一点筋膜学知识的,但是没有跟中医学联系起来。

这样,我对原林教授提出的观点和理论去又去了解了一下。

学习了宣蛰人的软组织外科学和银质针之后,我按银质针排列规律把2.5寸和3寸针灸用宣老的软组织外科理念刺到深筋膜和骨膜部位,发现不是刺到穴位一样有明显的经络感传传导到下肢远端和脚部,我从髂骨、股骨、胫骨一直避开神经血管针下去,针针刺到骨膜,也针针能传导到病人的脚。

再尝试针刺筋膜,也多次有传导。

使我更加认识到原林教授的筋膜学是一个很高端的技术研究,也是我们现代中医一定要掌握的知识。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摘要]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

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解读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中医经络现代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对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主题词]经络研究;经络实质;筋膜;中医现代化1 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学说提出的缘由和过程1.1 背景通过国家科技部两次(174次和183次)香山科学会议论证,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由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个单位承担,第一军医大学为承办单位,课题负责人为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林教授,研究期限为3年(2003-2005年)。

1.2科学发现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经穴的本质——医学生物学基础是该研究的关键问题。

笔者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采用高精度冰冻切削、数码照相的方法获取了正常人体的整体形态学信息,利用人体图像数据库实现了整个人体特异组织成分的选择性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

在肢体和躯干的筋膜组织聚集处进行标记,通过三维重建和透明化处理,在重建人体模型内呈现出与经穴记载走行一致的串珠样影像结构。

其中串珠的“珠”相当于经穴的“穴”;联系串珠的“线”相当于经穴的“经”。

笔者认为穴位是能产生较强生物学信息的部位,在人体解剖学定位为筋膜结缔组织聚集处。

近2年,笔者用其他数字人数据集和通过CT、MRI等技术手段获取的活体数据,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重建获取的图像进行反复验证均可得到与此项发现同样的结果。

1.3科学理论创新形态学研究已证明,筋膜遍布全身,包括所有包被在肌、肌腱或血管、神经及某些内脏器官外表面或器官之间的固有结缔组织,它又分为浅筋膜、深筋膜及脏筋膜。

中医经络系统笔记,全是干货能看懂多少,全凭悟性了

中医经络系统笔记,全是干货能看懂多少,全凭悟性了
其实打通脉道的意思就是疏通全身经络,让气血流遍身体的每个角落,儒养各个脏腑,从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性了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系统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筋膜学课程总论1.1解破学在医学中的位置解剖学是基础的基础,恩格斯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钟南山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钟世镇大爱无疆,无语体师为什么说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1.2解剖学的学科特点把解剖学比喻为大楼的根基,不动,解剖学已经研究到底了,山穷水尽了,动,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柳暗花明又一村除医学之外,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到解剖学?1.3筋膜学研究对中医复兴的意义筋膜学和中医解剖学的关系?现代医学学科的构成由上至下,呈金字塔临床诊断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中医的经络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任脉督脉?可以从筋膜学角度去解答,可以提出一个全新的框架二、东西方医学的发展史2.1东西方对人类起源的比较筋膜学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人体—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向古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医学让中医复兴人从哪里来第一个比较,和古代人的认识作比较西方:圣经:人是上帝创造:人是道中来老子道德经人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古代说的比较贴切,人从自然来地球先出现无机物,再到有机物,再到生命物质,生命现象,一直到生命的出现,以细胞为代表的生命的出现,单细胞,双细胞,多细胞生物球形生物(单胚层生物),两胚层生物,三胚层生物,人是三胚层生物,古人对人起源的认识比较接近我们现代的科学研究物种起源的重大历史和科学意义?2.2东西方对生与死的认识人到哪去?西方:人死了到天堂,上帝负担是不是重了点?评判标准是什么?:道主导一切,其大无外,其小无。

佛学:人死了人的灵魂脱离肉体进入六道轮回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你怎么看中国人没有信仰?2.3东西方医学模式的比较西方十三世纪以前生病了就找神父,祈求上帝原谅,理发师,放血治疗,文艺复兴前,医学是一种临床模式,文艺复兴刚开始很艰难,300年才完成全面的文艺复兴,欧洲才进入现代欧洲。

达尔文从根本上从人的起源上推翻临床模式,达尔文奠定现代医学的生物基础,学科基础,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人和动物的界限,是动物的实验能够应用到人的身上,医学史日本汉医国医实际为易医三大著作易经道德经黄帝经中医只关注寿命和健康问题,从时间上去观察人,达尔文从功能结构去关注人西方医学发展史临床模式建立在和临床之上医学发展史哲学临床模式建立在哲学和临床之上五行阴阳科学医学模式由上至下,呈金字塔临床诊断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哲学模式缺乏精准性和科学性,将来要发展哲学科学模式,与西方医学进行互补,三维的医学的模式:功能结构时间你认为中西医产生“对立”的原因是什么?三、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1从两维到三维解剖学研究从个体对解剖的认识,局部解剖学十个大局部,观察维度----结构由浅到深—毗邻构造—十大局部系统解剖学观察角度---功能细胞—组织—器官九大系统以上是两维模式,建立在这两维模式基础上就形成了医院临床的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功能(系统解剖学)---科结构(局部解剖学)---外科人体由是一个有筋膜构成的支架,被该支架包绕和支撑的各种功能细胞,人的两部分X轴功能Y轴结构Z轴筋膜寿命两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维持人的生存时间(寿命),他研究角度基于生命过程中的时间轴。

与前两者叠加就构成了人体解剖学的研究的三维模式筋膜学名词和分类筋膜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解剖学结构(镜下),肉眼看即为筋膜分类传统广义和狭义来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的现在科学的分类根据结缔组织的分化程度分类未分化结缔组织只有两类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本课程研究的围)筋膜学是筋膜解剖学,病理学,治疗学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3.2两系统理论的提出过程经络和穴位研究,经络和穴位都和结缔组织有密切联系,数字人技术2000年科罗拉多大学,人通过高精度切削,形成数据集,中国2001年讨论,863计划,中国人一号,二号,应用:对筋膜学进行重建,70多经络,2000多穴位,,全身筋膜支架重建,用发育生物学,从高等生物到低等生物去追踪,从单胚层生物(很少),海胆的胚囊期,球形生物,外面是功能系统,外部是支持系统,比喻成花盆系统和植物功能。

水母是两胚层生物,水母的生命周期很短,单胚层生物凹进去的细胞里面那层交胚层,西医两败俱伤肿瘤治疗化疗中医活血化瘀派心脏病胃病都活血化瘀,动态模型点燃的蜡烛两系统理论火苗是功能系统,蜡烛是支持和储备系统灯捻是脊柱,人体功能的理论公式E=A(功能)/B(支持和储备)(人体)什么是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3从两系统理论看中西医功能系统是阳,系统理论是阴什么是经络?定生死,主命门,治百病由未分化的结缔组织形成的筋膜支架就是人体的经络,筋膜支架完全具备筋膜的涵任脉督脉任脉脏的背膜和它的背膜,任脉受双重神经支配,有交感神经(促进细胞分化)和副交感神经(促进干细胞增殖)是任脉的最大特点,脏的神经支配,躯体的神经支配,督脉遍布着躯体和四肢,筋肉和关节周边的筋膜,任脉通(脏筋膜)自身调理4步骤1副交感四种神经从上至下的兴奋(动眼旁核、上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骶核)2.从下而上的脏器官随深呼吸牵拉督脉只有交感神经没有副交感神经近于人的体表上,人体的外力作用就很容易作用到督脉的筋膜上,以外部刺激为主,深部按摩,皮部皮下乳头层的血管很丰富,比较活跃,用拍打揉搓,刮痧进行刺激感冒刮痧效果好思考:中西医的优缺点?四、中医的核心理论和精髓,4.1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腹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实症热症属阳,虚症寒症为阴阴阳是乾坤之道,朗朗乾坤—男女金清洁收敛收敛木生发舒达开枝散叶激发斗气木鼓打鼓水寒凉滋润火炎热向上土长养化育人法天天人合一学习自然的力量人和自然要统一饮食按自然界变化规律西瓜性寒凉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辩证病因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中医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依据五行的主要的中医核心理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滑脉如珠走盘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2千古之谜—中医经络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的最重要的一个通道人体功能总的调控系统人体针灸,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中医经络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361个标准穴位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用现代化语言阐述其基础理论1956年经络作为重点发展项目1963年朝鲜金凤汉找到经络和穴位的实体,并发现“风汉式小体和凤汉管”等结构,不能重复,自尽经络敏感人日本人长滨善夫发现同位素跟踪进行经络研究是法国科学家第一个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的是匈牙利科学家影响经络研究发展的原因 1经络的物质基础研究与功能研究脱节2经络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思考题:你知道的中医经络和穴位有哪些?4.3四季十二时辰养生人体九种体质辩证论治四季春天生发肝脏旺盛夏天养长心脏秋天收养冬天养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天有四季早上春中午夏傍晚秋晚上冬天一身有四季青少儿春青年夏壮年秋老年冬天十二时辰养生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子胆经23:00-1:00 一天最黑暗丑 1:00-3:00肝经寅 3:00-5:00肺经老人心脑血管病卯 5:00-7:00大肠经辰 7:00-9:00 胃经巳 9:00-11:00脾经午 11:00-13:00心经未 13:00-15:00小肠经吸收申 15:00-17:00膀胱经学习时间效率最高酉 17:00-19:00肾经戌 19:00-21:00心包经主喜乐要娱乐放松亥 21:00-23:00三焦经五脏六腑的筋膜人体九种体质辩证论治平和体质身体好,气虚体质出虚汗,呼吸短促,易得感冒,免疫低温热体质面部光亮,口臭,湿热阴虚体质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心烦易怒,大便干结气郁体质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平素性情易燥易怒,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无缘无故叹气阳虚体质手脚发凉,体倦嗜卧,畏寒肢冷痰湿体质体型肥胖,腹部肥满,皮肤出油多,汗多,易疲倦血瘀体质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出现疼痛,易烦躁,健忘,性格急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常见哮喘,风团,咽痒,喷嚏,一年四季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人体九种体质辩证论治五、中医和西医之争5.1中西医发展的历史变革西医等同于现代医学,但是其实有区别西医借助先进设备或者实验,起源于古希腊,奠基于希波克拉底,1543年意大利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莫干尼建立病理解剖学19世纪中,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创立了细胞病理学19世纪下半夜,巴斯德发现发酵和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19世纪雷奈克发明听诊器19世纪中叶以后,无菌法在治疗疾病上的应用19世纪末成功合成阿司匹林1972年,第一台ct诞生1973年,核磁共振应用于临床中医的历史发展沿革5.2中西医各自优劣西医以解剖学实证为基础,研究人体患病的状况以现代物理生物化学知识,解读认知人体的种种现象以消除致病因素,比如病毒,细菌及各种生化伤害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西医优点:展示了知识都能实证得到了支持西医的缺点:不能明确显示现有生理指标异常的疾病,对一些虽能显示生理指标异常,但不明白产生原因的疾病,无法治愈比如亚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无法治愈中西医学科特点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理论实践技能相结合,运用哲学为指导思想,唯物辩证法为手段,阴阳理论为总纲,来研究人体和自然之间的万事万象,其演变规律,运用自然物质来调整人体阴阳的一门科学西医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高科技检查手段,以生化检验为辅助,以化学治疗,外科手术为治疗原则的一门科学中医治疗的特点:源于自然,取材于自然的天然物质为药材,然后把他们作用于机体,其安全的治疗作用远远低于其毒副作用西医治疗特点:来源于高科技,药物取自化学合成,作用于机体治疗的毒副作用也很大中医治疗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很专长和效果,风湿,脊柱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疾病西医治疗重症,危证,急症最拿手休克,大出血外科缝合,骨折,急腹症,猝死,脑血管意外,心衰的抢救,昏迷5.3西医的困兽之斗西医滥用抗生素,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小部分会变异,有耐药性,需要药效更大的抗生素哮喘,过敏性皮炎治疗过敏性皮炎: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时间一久,会让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退化,全部失去功能的,无法控制血糖,最后难免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六、中国数字人研究6.1中国数字人研究背景数字化解剖数据库的功能1.为生命科学演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2.利用数字化数据解剖数据库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看似真实的“生物体”3.为系统生物学研究提供新平台数字人研究概况1989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发起可视美国人计划数字人研究发展阶段虚拟可视人虚拟生物人加物理参数,能够被压迫,虚拟生理人有心律,血压,肌肉收缩,有真实人的数据虚拟智能人思想人类的区分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门亚门,哺乳类,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全世界是三大人种黄种人/亚美人种:皮肤黄,头发粗而直,颜色黑,黑种人/非洲人种(尼格罗人):头发黑而卷曲,眼睛黑色,白种人/高加索人(欧罗巴人种):肤色,发色,眼色都比较浅,金发碧眼,体毛发达,汗腺丰富从肤色分类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6.2中国数字人研究的过程中国数字人研究的过程2001-2002年,针对美国和国实施该国数字人研究计划中国也开启数字人计划1993年香山科学会议,启动863计划,2001启动数字人计划,6.3数字人构建全身筋膜支架的由来研究经络的方法1.德国人发现结构组织中存在非常细微的缝隙2.国人一直追踪研究“风汉氏小体”3.国胶原纤维网络第七章解读生物进化的时间轴7.1筋膜的进化生物学地球出现是45亿年前,生命出现时间为34亿年第一阶段无机物---有机物------生命物质(多糖,氨基酸,核酸)、生命活动(代分解和合成)第二阶段细胞生命的出现最早的细胞—蓝藻(34亿年),原核生物,进过10亿年---出现真核生物,细胞核和细胞浆,细胞膜真核生物盒原核生物的区别:有无成型的细胞核功能物质与遗传物质分离(核膜),生命活动从无序----有序单细胞---多细胞;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六面体,0/6-------6/6=1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