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和雨天》案例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晴天和雨天》案例诊断

柳芳

●观察对象: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大一班乐乐老师的教学

●观察内容:教师组织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领域教学知识

●幼儿发展现状(乐乐老师所述):幼儿处于大班下学期,语言发展整体情况较好,已有自由交谈的经验,对晴天雨天的基本特征有所感知。

●语言活动预设教学目标(乐乐老师所述):

1.尝试使用辩论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初步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

2.能针对某一问题积极思维,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3.培养辨析性倾听的能力。

●语言集体活动形式:辩论赛

●乐乐老师简介:女,学前教育本科毕业,五年教龄

一、案例描述

大一班语言活动:《晴天和雨天》

活动以情境导入开始:“太阳、小雨点来和我们玩游戏,他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接着,老师讲述故事《卖太阳帽、卖雨伞》。老师提问:你觉得到底是雨天好,还是晴天好?老师分别在两组桌子上张贴晴天、雨天的标志。将幼儿按自己的观点分组,支持“晴天好”坐在晴天组,支持“雨天好”坐在雨天组,想清楚你的理由。

接下来,开始辩论活动。“今天大一班要开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乐乐老师是裁判。老师首先简单解释什么是辩论赛:“双方互为辩论选手”。介绍计分规则:“比的是点子(理由)”。

辩论赛分三轮进行。第一轮:说出我认为xx好的理由,时间五分钟。强调“我觉得……好,因为……”的句式,多次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在第一轮中,老师表扬了第一个没有老师的提醒把话说完整的幼儿。第二轮:说出对方不好的理由,时间五分钟。强调“我觉得……不好,因为……”的句式。老师提出新的要求,“没说完整不加分”。同样,老师仍在提醒幼儿注意规则。第三轮:对方说出理由,我方找出反对理由,可以抢答,时间五分钟。

辩论结束后,老师进行小结。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三轮比赛刚刚开始,时间就到了?”找出原因,“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了很多”,老师总结了辩论赛应注意的地方:对方说话时,我方安静倾听;自己发言时要说清楚,把理由想清楚了再说。老师提出了活动后的要求,“和爸爸妈妈来讨论一下,你觉得晴天好的理由和雨天好的理由”,明天继续第三轮的辩论。

二、案例诊断

(一)对教师领域知识的分析与诊断

1.教师试图提供给幼儿的核心经验。

语言领域:

(1)口头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包括围绕共同话题讨论的谈话经验、运用语

言交流表达不同意见的辩论经验、复合句的运用及发展经验(因果关系)。

(2)倾听并理解、分析他人表述的经验。

其他领域:

科学领域:对“晴天”、“雨天”生活现象的认知;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体验社会领域:与人际交往、合作、规则相关的活动体验;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体验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基本抓住了语言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

第一,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

第二,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第三,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教师以辩论赛的形式,较好地为幼儿创设了语言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大班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2.教师对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刻、准确把握程度

为了正确把握此次活动所教内容,执教教师做了如下准备:

第一、对辩论活动形式的认识,了解基本的辩论方法及策略。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初次尝试辩论活动),设置了相对简单的辩论活动

的规则、流程,这是教师把控较好的地方。

第三,对晴天雨天的特征、利弊有清晰的了解及预设。

但,在后面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预设准备仍显不够。

(二)对教师了解幼儿的情况分析与诊断

1.对幼儿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特点的了解程度

第一,教师了解到幼儿未曾接触过辩论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不了解辩论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第二,教师观察到幼儿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是使用简单句,很少会运用这样有因果关系的复合句来说话,需要教师的强调、提醒。

第三,教师了解到本班幼儿能较好的倾听他人的讲话,但理解性倾听能力不足。

2.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程度

教师认为,幼儿已具有较好的运用语言与成人、同伴进行交流的能力。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述自己观点。幼儿形成了较好的倾听习惯。幼儿初步具有了思维分析能力、语言的逻辑性。(思考为什么,)幼儿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天气的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经验是此次语言活动开展的基础。

教师对幼儿有关“晴天”、“雨天”的错误概念认识不足。在对“晴天”、“雨天”特征的把控上出现了偏差。幼儿在讲述“晴天好”、“雨天好”理由时,混淆了“晴天”与“夏天”、“雨天”与“冬天”的概念。比如,“晴天好”,因为“可以穿裙子”、“可以吃冰淇淋”、“下雨会很冷”等等,“雨天好”,因为“不会中暑”……晴天代表热,雨天代表冷,孩子们概念不清晰。而教师没有发现,更没有及时讲解、提醒,说明教师忽略孩子因生活经验的缺少而可能存在的“晴天”、“雨天”

的概念模糊的问题。

3.对幼儿的需求和个体差异的掌握程度

幼儿的学习需求

(1)需要了解辩论的规则、程序。辩论规则和程序,教师在辩论之前进行了说明和强调。但预计不足,活动中,幼儿对“什么是辩论?”“如何遵守辩论规则?”不甚明了,使得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反复重申规则上。

(2)辩论活动中,幼儿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找到不同的理由,要尝试运用对比、反问等不同于陈述的语句。前两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处理比较到位,强调要求幼儿使用“我觉得……好,因为……。”、“我觉得……不好,因为……。”的句式来讲述自己的观点。而后一点则被忽略,幼儿基本使用陈述的方式表达观点。

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有语言表达能力强弱的差异,也有是否大胆参与、积极回应的差异。辩论活动形式本身也让能力强的孩子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也没有对能力弱的孩子的有效关注和支持,有的幼儿从始至终没有发言,教师没有提供让每个孩子参与表达的机会。

(三)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诊断

1.选择的话题比较生活化,让幼儿有话可说

“晴天好还是雨天好”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话题。不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大家都时常讨论天气,很多幼儿园还每天开展“天气预报”活动。这样,幼儿逐渐积累了很多关于天气的生活经验。教师选择“晴天好还是雨天好”的话题,很容易让幼儿打开话匣子,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

2.创设了比较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但教师角色和教育契机把握欠准确辩论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表达,勇于挑战,形成一种活泼,轻松的活动气氛。

在活动中,教师有意地营造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但教师的角色作用定位不准。表现在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的控制,比如随意打断幼儿发言、自由辩论时当幼儿表达对辩时被制止、反复强调固定句式的使用等等。教师对于拓展幼儿辩论经验的时机把握不准。比如,在第三轮的辩论中,一名幼儿说:“如果下雨(大)的话,会把花草淹没的。”另一名幼儿马上接着说:“太阳也一样的,可以把花草晒死。”这就是一种反辩,老师没有把握这种契机。

3.注意了层层递进,推动辩论开展,但未引导幼儿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教师通过三轮辩论,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并思考别人的观点,解释并坚持自己的观点,难度层层递进。但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并开展辩论活动,对于“辩论”是陌生的,教师在活动设计上缺乏一个预热环节,来帮助幼儿大致了解“什么是辩论”,使得幼儿进入辩论的状态比较慢,拖慢了辩论活动的节奏。4.抓住契机,让幼儿明确了辩论规则

辩论是有一定规则的讨论,规则不明会使辩论活动陷于混乱局面。教师设置了辩论的规则、程序,活动中当幼儿因规则不明而引发矛盾时,教师能及时指出,较好地深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如,提醒幼儿举手轮流发言、注意听对方的理由、用完整语句说清楚自己的理由等。

5.强调了句式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