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级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第一章:水循环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水循环的类型和基本过程。
3. 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和类型。
2.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渗漏。
3. 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3. 详细介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4. 分析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说明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7. 总结新课:概括水循环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收集有关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案例,进行交流分享。
第二章:降水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降水形成的基本原理。
3. 了解降水对水循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雨、雪、冰雹、雾、露、霜。
2. 降水形成的基本原理:水汽凝结、凝结核、气流上升、冷却凝结。
3. 降水对水循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以一场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形成过程。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分类。
3. 详细介绍降水形成的基本原理。
4. 分析降水对水循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干旱地区为例,说明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维持地球水量平衡、塑造地理环境、调节气候等。
3.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水循环、陆上水循环、海上内循环等。
4.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资源分配、灾害防治、生态保护等。
5.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合理开发水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过程、意义和作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类型及地理意义,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和地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第三课时:探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环保的意识。
4. 第四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总结,检查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水循环概念、过程、类型、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相互关系,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且数量是有限的。
(2) 能说出什么是水循环,会绘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写出主要环节并能举例说明海陆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学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师生问答、同伴合作通过说、画、指等过程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四、知识链接河流补给:河流水的来源。
丰水期:河流水量丰富的时期。
枯水期: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的时期。
蒸腾作用:指水分从叶子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篇小散文诗,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细心聆听。
“它,曾在唐古拉山的冰晶中闪烁,之后融入了山谷中的小溪,跟随小溪流入滔滔的黄河,汇入波澜壮阔的海洋,又在阳光下升到空中,随着风四处旅行,也许它曾闪耀在泽州一中上空的彩虹里,曾在丹河中流淌,也许它曾在九女仙湖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中畅游,在珏山山脚下缓缓流过,也许它曾是林黛玉那多情的泪水,也曾欢呼着摇身一变成为骏马身上的汗珠。
它,还将继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游玩、欢笑。
”(师问)大家认为,这个“它”指的是谁呢?学生回答:水。
是的,就是水。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至关重要。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水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水。
首先走进水体类型。
一、水体1、类型(板书)(师问)刚才的诗中,都有哪些水体呢?学生回答各种类型的水体。
课件展示图3.1,水圈的构成(教师升华)大家发现,自然界中的水体类型多样,而且,水量众多,但是对我们人类意义重大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只有2.53%。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自然界的水循环》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作用以及与我国水资源的关系。同时,强调水循环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生活中涉及水循环的现象,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运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循环实验,体验水循环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持水资源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作用。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水资源状况与水循环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内容包括:
-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循环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4.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水循环过程及示意图5. 实际问题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关于水循环的学习。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简要介绍水循环的定义,阐述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列举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径流等,并解释各环节的作用。
4.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地貌等。
5. 展示水循环过程及示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6. 实际问题分析:选取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城市水资源利用、流域治理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循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8.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特点1. 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特点。
2. 讲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都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5.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在各环节中的具体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思考。
2. 讲授新课:a.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b.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径流、地下径流、冰川融化等c.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气候、水文、生态、地貌等方面的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水循环的重要性,提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水循环在当地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环节,评估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理解及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观点阐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4. 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我国水循环的特点5.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2. 我国水循环的特点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
2. 讲授新课:介绍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循环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我国水循环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4. 评价学生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认识和提出的措施。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过程、图表和案例。
2. 教学案例:用于分析我国水循环特点和讨论水资源保护措施。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我国水循环的特点和案例。
4. 第四课时: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环节。
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意义。
3.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环节和类型。
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解水循环的概念(1)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讲解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运动和转化的过程。
3.学习水循环的环节(1)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径流、下渗、升华、凝华等。
(2)通过实例解释各环节的含义,如蒸发: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表面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4.掌握水循环的类型(1)讲解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2)通过实例分析各类型的地理意义,如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补充。
5.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讲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调节气候、补充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等。
(2)举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如调节气候:水循环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均匀,避免极端气候出现。
6.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水循环原理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水循环的概念、过程、类型和地理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地球家园?8.课后作业(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标注各环节和类型。
(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四、教学反思1.讲解环节要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
2.课堂讨论要充分,让学生积极参与。
3.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我会用动画演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比如蒸发、降水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分子是如何在自然界中移动的。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分布。
3. 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分布。
3. 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水循环环节的地理分布。
2. 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章: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1.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如雨水滋润大地、河流奔腾不息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1.2 讲解教师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即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变化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强调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3 互动第二章: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分布2.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并指出这些环节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
2.3 互动第三章: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作用现象,如河流侵蚀、湖泊形成等,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2 讲解教师讲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包括塑造地形、提供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3 互动第四章:水循环的应用与保护4.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水循环应用与保护的实例,如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等,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2 讲解教师讲解水循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河流径流、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水资源等,并指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3 互动5.2 拓展教师提出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水循环环节及其地理分布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环境价值。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水分在地球表层及其大气层之间的连续运动和转换过程。
2.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是维持地球表层水分平衡的重要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4. 水循环的生态环境价值:水循环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 水资源保护: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生态环境价值和水资源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 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结合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 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阐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4. 探讨水循环的生态环境价值: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对生物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5. 水资源保护: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和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3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在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小组讨论:针对水循环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影响水循环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如何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描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2.图文并茂,表达清晰,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内完成,以电子邮件或纸质版形式提交。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自然规律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如瀑布、河流、湖泊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3.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范文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能量转化和环节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视频资料引入,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阐述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介绍水循环的六个环节,即蒸发、降水、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植物蒸腾。
4. 探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讲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搜集有关水循环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和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讲解水循环的能量转化过程中,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活动活动名称:水循环环节小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活动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代表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2. 教师提出关于水循环的问题,小组需要通过动作和描述来表达自己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3. 其他小组根据描述和动作猜测是哪个环节。
4. 正确的小组得分,汇总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活动反馈: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水循环的学习中,加深了对各个环节的理解和记忆。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强化对水循环环节的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自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在水循环这一具体领域,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水循环的环节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a.撰写一份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方法、步骤等;
b.进行实地考察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数据;
c.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d.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c.结合GIS技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析水循环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教学评价:
a.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范本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范本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自然界的水循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1.1.3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1.2.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1.2.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水循环的概念2.1.1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断运动和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2.1.2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1.3 水循环的过程受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2.2 水循环的环节2.2.1 蒸发:指水体表面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的过程。
2.2.2 降水: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2.2.3 地表径流:指降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成。
2.2.4 地下径流:指降水渗入地下,流动成为地下水的过程。
2.3 水循环的意义2.3.1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水资源平衡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2 水循环参与全球气候调节,影响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
2.3.3 水循环促进地表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土壤形成和植被分布。
三、教学内容3.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3.1.1 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
3.1.2 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1.3 分析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
3.2 水循环的环节及其过程3.2.1 蒸发:解释蒸发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
3.2.2 降水:介绍降水的类型和形成机制,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3 地表径流:讲解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探讨其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影响。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相关现象。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2. 难点: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
2. 讲授新课:(1)水循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理解水循环是将地球上的水资源在不同形态之间进行转换的过程。
(2)水循环的环节:介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径流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水源补给、土壤侵蚀、地貌塑造等。
3.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让学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工程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讨论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搜集有关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 思考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能够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地理素养。
2. 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深入探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深入探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重要性;2.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知道它如何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环境;3.了解人类使用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影响和不可持续的影响;4.提高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地球的水资源1.什么是水资源2.水资源的分类二、水循环的过程1.水循环的含义2.水循环的过程三、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1.人类使用水资源的历史2.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3.人类使用和消耗水资源的影响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什么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以掌握学生的前置知识为起点。
让学生回答:“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资源非常重要?”(二)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内容讲解一、地球的水资源1.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是可用的水的总称,包括自然水、人工水和将来还能用的水。
2.水资源的分类(1)表层水:河流、湖泊、储水库等。
(2)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
(3)大气水:大气中形成的云及降水。
(4)冰雪水:冰川融水和永久冻土中的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1.水循环的含义水循环指水的在大气、地球表面、大地内部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过程。
2.水循环的过程(1)蒸发:水从地表、植物和动物体表等处升华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2)降水:水蒸气凝结并成为云,可变成雨、雪、霜、雨夹雪等形式的降水。
(3)径流:降水流向海洋或流入内陆水系中的一种过程。
(4)渗漏: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大量地把雨、雪中的水渗入地下。
三、地球上的水资源利用1.人类使用水资源的历史人类使用水资源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期人类主要使用自然的水资源,如江河湖泊、山泉等。
2.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现代人类的使用方式包括:(1)工业使用,如化工、冶金等。
(2)农业灌溉,如大型农田、园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自然界的水循环》
理科第4组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
1.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
2、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54图读图“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3、
4、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问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客观方面:学校教学题材还不够完善,实验操作难度大。
主观方面:学生各自知识储备不一样,所以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