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合集下载

总结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总结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总结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法治思想的贡献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法律的重视、法制建设的主张以及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等方面。

首先,韩非子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是一种约束力强大的社会规范,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

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认为法律制定的过程应当公正透明,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要严格公正,不能为权贵所操纵。

他还提出了“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高低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惩罚。

其次,韩非子主张建立科学的法制体系。

他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观点,并强调了法律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他主张制定全面的法典,通过法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还提出应当设立合适的法庭和相关机构,负责审判和执行法律,保障司法公正和权威。

他主张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此外,韩非子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他认为法律应当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分贵贱、强弱。

他反对以德治国,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不是凭借个人的善恶价值来决定。

他主张依法治国,遵守法律、遵守契约是一种道德义务,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最后,韩非子还对法律实施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他主张通过重罚来惩罚罪犯,强调了法律的威慑作用。

他认为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并对法律违反者进行严肃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还提出了“reward and punishment”(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通过奖励行为良好的人来激励其他人遵守法律,通过惩罚犯罪行为来警示他人。

总之,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主张建立科学的法制体系,推行法治国家,并注重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这是韩非子的名言,我们不仅要记住这句话还要学习韩非子的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下面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法、势、术结合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提倡最为鲜明者首推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其中又以韩非的《韩非子》影响最大。

韩非关于“法”、“势”和“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生动的论述,今天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拟从法、势、术三个方面对韩非子的观点进行评述,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第一、韩非强调法律至高无上。

韩非认为:“夫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由此可见,法律居于诸法之首,这与“民无常心,心无常法”相一致,这便从根本上确立了他的法治思想。

而且“国君操之,则威;百官奉之,则治;万民率之,则富”。

所以说:“臣尽力竭能以养君之威,下竭股肱之力以养君之治,是以君之战之必胜也。

”韩非还指出:“君明而能断,臣尽力竭能以事君之威,上竭股肱之力以爱君之治,此五者,君之所以制天下也。

”这就是说,君主只有具备明智的头脑,发挥其独断作用,才能对内有效地治理好国家,使其顺利进行,并实现长治久安;对外有效地抵御敌国的侵犯,维护国家的利益。

可见,韩非关于统治者必须以法治国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

第二、韩非主张尊王重势。

韩非认为:“诸侯之地有限,其求无厌,譬若不知足而为川者,决之使导,犹之为沼,虽百仞之深,其溃犹易。

夫韩、魏之地方数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而明珠、犀、玩好之积,大黄、采衡、垂棘之壁,岁费衣赋数百万,然而不敢加兵于天下。

夫擅强兵之势,而逆诸侯之能独听者,擅国之谓也。

”可见,他主张以强大的军事势力去征服诸侯,达到以法统天下的目的。

韩非还认为:“人主之患,莫大于不知人之臣;人主之威,莫大于不知人之心;人主之行,莫大于好用其私。

三者备而人主从之。

是故明君无私怨,明臣无私仇,明父无私子,虽有劫之者,必有死之臣,有从之者,必有死之子,是天下之通义也。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基于《韩非子》的分析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治国要崇尚法治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鲜明提出治国要崇尚“法治”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鲜明地提出治国要崇尚法律,以法治国。

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最高明的治国原则在于依靠法术而不依靠个人:“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

(《制分》P763)[1]可见,韩非子强调治国要崇尚“法治”而反对“人治”;(2)治国要崇尚法度而不依靠贤人:“上法而不上贤”(《忠孝》P741)[2];(3)要把法治作为统治民众的根本:“治民无常,以法为本”(P759《心度》)[3];(4)君主就应该依靠严守法治原则来建立功业:“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P516外储说右下)[4];(5)要以法律作为处理政事的唯一准则:“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法无二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P612问辩)[5];(6)按法令办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据法直言,循绳墨,诛杀奸人,所以为上治也”(P649诡使)[6]2.详细分析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还详细分析了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对于治国而言,法治对多数人有效,而德治只对少数人有效:“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显学》P735)(2)法律是统治天下百姓的根本:“法者,王之本也”(P758)(3)依法办事能使国家强大,反之会使它衰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P41《有度》)“治强生于法,若孪生于阿”(P504外储说右下)(4)实行“法治”能有效地管理大臣:“彼明法,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P175《饰邪》)(二)、“法治”之立法1.原则:(1)遵循自然顺天道韩非子提出,立法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不逆天道”、“因自然”(P313《大体》)这就是说,立法要顺应天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整合、发展了法家前人的思想,还开创了自己思想的时代。

他提出的“法、术、势”的结合,为我国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独创性的法治思想,不单单为古代君王提供了治国之法,也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世治理提供了借鉴。

标签:韩非子;法治;当代价值一、产生背景首先韩非子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处于相当不稳定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下也会恰好的为各家思想提供产生的土壤。

正是因为社会动荡混乱,因此对于思想方面的管制无暇顾及,才会产生诸子百家。

而且社会环境比较差,就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救国热情,在这个礼崩乐坏,割据混乱的时期,各家纷纷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法,因此就比较容易形成了一些大家学派,比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说,也同样的,因为春秋戰国时期的生产力比较低下,社会又混沌,因此思想界比较活跃,从而就产生了各种思想学派,而法家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子,他的法治思想为统治阶级提供了除“礼治”之外的其他方法,那就是“法治”。

二、内容我们都知道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吸收了法家其他学者的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方法,那就是“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1、法。

韩非子关于“法”的思想还是比较全面的。

首先是法的制定方面:韩非子曰:“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1也就是说,他认为应该把由官府制定的法律编成书,然后发给百姓,这样让百姓都能够知道。

其次,法的执行方面,韩非子认为:“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2也就是说赏罚要分明,有功劳的时候,如果确实是实情,那就应该给予奖赏,如果虚假上报功劳的话就应该惩罚他。

这也就是赏罚比较分明,当赏则赏,当罚则罚,是非分明。

当然了他还认为“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

3也就是说他同时还认为还是刑罚比奖赏重要,多的刑罚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平静,但是如果奖赏太多的话就会生出很多奸佞之臣,会导致不好的现象出现。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基于《韩非子》的分析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治国要崇尚法治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鲜明提出治国要崇尚“法治”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鲜明地提出治国要崇尚法律,以法治国。

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最高明的治国原则在于依靠法术而不依靠个人:“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

(《制分》P763)[1]可见,韩非子强调治国要崇尚“法治”而反对“人治”;(2)治国要崇尚法度而不依靠贤人:“上法而不上贤”(《忠孝》P741)[2];(3)要把法治作为统治民众的根本:“治民无常,以法为本”(P759《心度》)[3];(4)君主就应该依靠严守法治原则来建立功业:“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P516外储说右下)[4];(5)要以法律作为处理政事的唯一准则:“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法无二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P612问辩)[5];(6)按法令办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据法直言,循绳墨,诛杀奸人,所以为上治也”(P649诡使)[6]2.详细分析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还详细分析了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对于治国而言,法治对多数人有效,而德治只对少数人有效:“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显学》P735)(2)法律是统治天下百姓的根本:“法者,王之本也”(P758)(3)依法办事能使国家强大,反之会使它衰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P41《有度》)“治强生于法,若孪生于阿”(P504外储说右下)(4)实行“法治”能有效地管理大臣:“彼明法,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P175《饰邪》)(二)、“法治”之立法1.原则:(1)遵循自然顺天道韩非子提出,立法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不逆天道”、“因自然”(P313《大体》)这就是说,立法要顺应天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论韩非子的领导理论

论韩非子的领导理论

论韩非子的领导理论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致力于推行法治思想和建设强大的国家。

在他的著作中,关于领导理论的思考和表述也不可忽略。

本文将从韩非子的领导价值观、领导素质和领导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韩非子的领导理论。

一、韩非子的领导价值观1、法治思想的领导价值在韩非子看来,领导人必须遵循严格的法治思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他认为,官员们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行事,不得破坏法律、滥用权力,更不得以自己的私欲和个人利益来权衡法律。

领导人应该承担起执行法律、监督法律的重要职责。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2、依据道德的领导价值韩非子的领导理念强调领导人的道德品质是领导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人应该具备诚信、正直、勇敢、明智的品质,以引导人民达成共识、实现目标。

领导人的良好品质将会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领导人的道德品质是其助力于建设强大国家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3、以利为本的领导价值韩非子的领导理念认为,领导人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主要考虑,以长远的发展利益为导向,避免盲目的短期较劲。

领导人应该有远见卓识,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盈利,并实现自身与整体利益的统一。

二、韩非子的领导素质1、权衡与决策的能力作为领导人,韩非子强调必须具备权衡得失的能力。

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以周全的思考作为决策的基本准则。

主管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必须深刻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局势,并能对有关信息进行识别、整合和分析,从而获得决策依据。

2、团队合作的能力韩非子认为,领导人必须会协作,能够组织和培养团队,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整体目标而奋斗。

他认为,团队的成功必须有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的特性,同时,团队也必须具备稳定性和坚定性,以确保完成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3、危机处理和逆境应对的能力韩非子认为,领导人应该具备处理危机和应对逆境的能力。

韩非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韩非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韩非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摘要:
一、韩非子的简介
二、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三、韩非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四、这句话的内涵与启示
正文: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法治,提倡国家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行。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治国理念。

韩非子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解老》篇,它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指出了民众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征收了过多的税收,从而导致了民众的生活困苦。

这句话的内涵在于强调了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韩非子看来,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建立在民众的福祉之上的,只有关心民众的疾苦,让民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一观点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问题,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从而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注。

他的法治思想主张国家制定法律要公平公正,保障民众的权益,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学家。

他是韩国的开国元勋,也是春秋五百年来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韩非子以其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韩非子的国家理论韩非子的国家理论包括了法治、立国、赋税、军政等方面。

他提倡以法治国,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利器。

他主张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统一。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法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韩非子的纲纪思想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中,纲纪思想是核心部分。

纲纪是指国家制度和国家行为的基准。

韩非子主张国家应该以纲纪为基础,通过制度的完善和监察机构的建立来规范政府的行为和管理,以确保政府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三、韩非子的权谋思想韩非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权谋家之一,他将权谋与政治治理相结合。

他认为政治家要具备杰出的智慧和策略,善于利用权谋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强调政治家必须深谙人性和权力的本质,善于运用利益诱惑和威慑来控制政治局势。

四、韩非子的赋税思想在经济管理方面,韩非子有独到的赋税思想。

他主张要根据人民的收入和财富状况来确定赋税标准,避免对贫困人口的过大压力,同时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

这一思想为后世的税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韩非子对军政的影响韩非子对军政的思考也对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军政,充分利用军事资源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军事思想,如兵员制度的改革、训练的重要性、战争策略等。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国家军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六、韩非子的影响与传承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广为流传,后来成为了中华文明中重要的智慧财富。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被后世的学者广泛研究和传承,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总之,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他提出了法治、纲纪、权谋、赋税和军政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理论。

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资料

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资料

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资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中国战国时期重要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一些资料:
1. 法治的根本思想:韩非子认为,国家的统治应该依法行政,而不是个人恣意妄为。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并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 法律的目的:韩非子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利益。

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约,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法治的原则:韩非子提出了一些法治的基本原则,如“法者民之所以生存也”,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应该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又如“法之所以为法也者,民之所共欲也”,他强调法律应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4. 刑罚的目的和原则: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也涉及刑罚问题。

他认为,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起到威慑作用,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宁。

他主张刑罚应该公正、严明,并且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进行适当的惩罚。

5. 法治与君权: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传统的君权思想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凭借个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

他主张否定人治,推崇依法治国,使法律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6. 法制建设:韩非子提倡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强调法律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国家和个人的行为,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程序的改革建议。

以上是关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一些资料,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的法律思想和制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国家治理

《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国家治理

《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国家治理1. 引言1.1 概述《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一部重要的法家经典著作,也是韩非子作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本文将探讨《韩非子》中所呈现的法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分析韩非子的生平、学术背景以及他所提出的核心理念,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法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并进一步思考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研究目的,明确撰写文章的结构框架。

接着,第二部分将回顾韩非子的生平与思想背景,包括他的学术背景以及当时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背景。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法家思想核心理念,包括爱民思想、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

第四部分将着眼于法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实践,包括君主集权、司法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军功爵禄制度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法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启示和借鉴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韩非子》中法家思想与国家治理的深入研究,探寻古代中国法家思想的精髓,并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智慧,为现实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撰写,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来适应您撰写长文所需。

2. 韩非子的生平与思想背景2.1 生平简介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思想家,也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但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对学问的热爱,得以进入齐国任职。

后来,韩非子因为继母的陷害而被流放到赵国,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对政治和权力的深刻思考,并且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法家思想。

2.2 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乱、混乱无序、统治割据并存在着无数城邦争斗的时代。

韩非子的思想总结评述

韩非子的思想总结评述

韩非子的思想总结评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韩非子》中。

他的思想以法治和实用主义为核心,强调统一的政治权力、厉行法治、重视实践经验。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和法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韩非子强调政治权力的统一和集中。

他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治体制应该由一个统一的君主来掌权,而不应该分权给不同的贵族或官员。

他认为只有君主能够凭借权力和威严来实施法律,稳定国家,保护人民利益。

他主张“一人而已”即只有一人可以拥有最高权力和控制权,以确保政府的权力不会被他人滥用或侵犯。

这种思想为后来中国的帝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韩非子强调实践经验和实用主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设计应该基于实践经验,而不是凭空臆断。

他强调政策和法律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主张以实际效果来衡量政策和法律的好坏。

他认为一个好的政策不应该仅仅是符合道德标准,而应该能够实际解决问题,使国家和人民获益。

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为中国古代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借鉴。

另外,韩非子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维护社会秩序。

他主张君主应该依法治国,以法律作为约束和指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他还主张建立严厉的法律制度和明确的刑罚,以威慑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正义与秩序。

这种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体而言,韩非子的思想强调了政治统一、实用主义和法治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以君主集权为政治核心,注重政策和法律的实际效果,强调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论韩非子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最新文档资料

论韩非子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最新文档资料

论韩非子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法家的思想和理论并兼容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在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成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法为主" ,法、术、势结合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影响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法治体系,将传统法家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早研究韩非子的是司马迁。

他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对韩非子的生平、著作及《韩非子》对当世社会的影响做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说韩非子"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其学说的特点是"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 [1]就思想内容而言,《韩非子》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而以政治和法律思想为主,倡导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的治国理念。

这是一部"集法家乃至先秦诸子之大成之作" 。

[2]前面提到,?n 非子对在他之前的法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兼容了其他各家的学说,他的"法、术、势"思想的发端来自于商鞅、申不害和慎到思维结晶。

商鞅关于"法"的论断主要有:立法要和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符合国情民俗;法律法令要由精通法律条文而又具备良好操守的官吏来具体实施;对于国家而言,法律法令的制定要具备唯一性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对于法律法令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妥善保存,维护其尊严。

在变法的实践中他还将自己对"法" 的理解细化为12 项措施推广实施。

将先秦时期法家的"法治"和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独具一格的法家的"术治"理论的是申不害。

他的关注点在于在法律贯彻过程中如何解决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而显现的君臣关系上。

在他看来单纯的强调"法" 和"势"都是差强人意的。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及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非子主张通过法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他的思想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本文将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一、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 法治至上:韩非子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法律为准绳,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以严明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社会行为。

2. 重视威严与惩罚:韩非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律的威严,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对违法犯罪行为给予严肃打击,并通过公开示众等方式来起到警示作用。

3. 强调统一权力:韩非子主张集权式的统治,认为权力应该集中在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手中,以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效能。

4. 重视法制建设:韩非子提出了“三德并行”和“三才”理论,强调政府官员应同时具备品德高尚、才智出众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政府的公正性和效能。

5. 推崇实用主义:韩非子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他主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法律,以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

二、法家思想的理论支撑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得到了一定理论支撑,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性本恶论: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法律来制约人的邪恶行为,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2. 刑不上大夫论:韩非子认为任何人犯罪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国君或贵族也不能置身于法律之外。

3. 政治利益原则:韩非子主张政治行为应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政策和法律。

4. 功利主义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功利主义,即追求行为的效果和结果,而不是纠结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5. 技术统治观念:韩非子主张政府应充分运用科技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治理效能,强调技术在治理中的重要性。

三、法家思想的现实应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及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中国古代政权的建立和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后世的社会政治理论产生了积极作用。

简评韩非“法治”思想(中法史)

简评韩非“法治”思想(中法史)

简评韩非“法治”思想[摘要]韩非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之集大成者,提出了“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在秦王朝的实践对秦统一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韩非的思想进行简要评述,以此找寻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韩非法治一、韩非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法治的形式特征。

最基本的以法为本,强调法、术、势结合并用。

1、在立法上,强调要制定颁布和公开成文法,做到有法可依。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布之于百姓”、“境内卑贱莫不闻知”。

2、在执法上,要做到有法必依。

“明主不游意于法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信赏必罚”。

3、在司法上,要做到“严刑重罚”、“重刑止奸”、“重刑爱民”。

4、法治的功能和目的上,“禁奸”、“正行”,强调用法律劝科农桑,奖励耕战,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用法律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整合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二)法治的实质作为君主专制的狂热鼓吹者,韩非的法治理念中,君主是第一位,是权力的核心,也是权力的当然享有者和享受者;作为臣民只能以义务为本位,时时处处尊崇以君主意志制定的各项法规法条。

所谓“法治”只不过君主专制政体下实行“人治”的工具,是“术”而不是“本”。

二、韩非法治与古代西方法治由于古希腊和古雅典商品经济的发达,思想控制相对于古代中国的极权主义要宽松得多,言论自由氛围较好。

从而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一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

而亚里士多德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在《政治学》一文中已率先提出法治的理念。

他在设问:“由最好的一人或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结论是“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他说“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

法律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灵魂)便谁都难免有感情。

”而比亚里士多德晚出生100年的韩非的思想相比于亚氏的法治观点,虽然两者在法律关于法律权威性、稳定性、平等性(韩非的平等为形式的平等)等方面有近似的论断,但其实质却大相径庭。

法家代表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法家代表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法家代表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韩非(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那么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独霸中原的一个关键点,自秦国开始,就已经实行了唯一的君王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民主社会体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他认为推广仁义都是在空谈,他的“法治思想”反对着“儒家思想”,君主应该采用手段统一自己的权利,将所有的权利统一起来,治理国家应该制定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也因为他的轻罪重罚思想,导致了后来因为滥用权利的暴政,秦始皇在政时非常的重视并且重用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并且推广实施韩非子的政治政策,不幸的是,韩非子在收到重用后,也遭到了同门师兄弟李斯的嫉妒羡慕,李斯与韩非子出师同门,因此密谋毒死了韩非子。

但是也不得不说韩非子的“法治”也成就了现在我们的中国,法家思想成为了法律的起源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治理了国家政权,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他也认为在追求利益的社会中是没有道德可言的,两千年的法治社会也和我们现在追求的法治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刚建立起的法律下还不是很成熟,很难做到人人平等,虽然说法治的思想跟本是“公平公正”。

因此,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有利也有弊!法律成为了当时统治国家的一种重要工具,不过秦国虽然因统一六国而强大,也因为了他的暴政走向了改朝换代。

韩非的政治主张首先,说一下他最主要的政治主张,即法治。

他提出了“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项政策,虽然严苛,但同时,他也主张“法不阿贵”,即君子于庶民同罪。

韩非还喜欢研究历史,他对于历史的态度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也就是说在制定一些政策时应该因时制宜,不能循规蹈矩。

对于君主,他主张君主必须握有绝对的权利才能统治好国家,并主张清除封建奴隶主的势力,取而代之的是选拔一些封建官吏。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五蠹分别指的是学者、纵横家、游侠、依附贵族并逃脱兵役的人、商工之民。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 谈 韩 非 子 的 法 治 思 想 及 其现 代 价 值
师博 婵 穆 轩
摘 要 :韩非子是战 国时期法 家思想 的集 大成者 ,是 法家 学派 最有代表性 的人物 。其 “ 以法为核 心 ,法、术 、势相 结合” 的 思想主 张 ,适应 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 ,对泰王朝统一 中国功不 可没 ,也对我 国全 面推进依 法治国 ,加 快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 国家有极大的 借 鉴 意 义 。 本 文 将 从 韩 非 法 治 思 想 的 内容 、特 点 、现 代 价 值 三 个 方 面 来论 述 , 旨在 从 其 法 治 思 想 中找 到 可 为 当代 所 用 的合 理 理 念 。 关键 词 : 韩 非 子 ;法 治 思 想 ;现 代 价 值

核心。“ 因道 ” 指遵循大 自然普 遍规律 , “ 守成理 ,因 自然”; “ 全法 ” 指顾全国家的制度法令 。韩非高屋建瓴 ,认为治理国家 、制定法 律需符 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祸福生平道法 ,而不处于爱恶” 。 ( 三 ) 重视 法制 教 育 “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是对韩非 “ 法洽”思想 中法律教育模式 的精辟 概括 。“ 明主之 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 ”他继 承并发展了商鞅变法中 “ 燔诗书而明法令” 的主张 ,要求在整个社会内实 行普遍的法制教育 ,使维护君 主统治的法达到妇孺 皆知且深人人心的状态。 “ 以吏为师”是实现法制教育的手段 ,指选用一批忠心于 “ 法 治” 思想路 线 ,知法、明法的官吏担任老师 ,向民众宣传、普及政策法令 。 三 、韩 非 子 法 治 思 想 的现 代 价值 韩非的 “ 法 治 ” 思 想 是 中 国 重 要 的 传 统 政 治 文 化 遗 产 。现 在 的 中 国是历史 中国的延续 ,韩非法 治思想 中的许多 闪光点对我 国的法治建设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一 ) 不 断创 新 ,发 扬 民主 ,建 设 完备 的 法 律 体 系 韩非倡法治 ,反人治 ,我们应 吸收韩非 子 “ 以法为 本”、 “ 重法 ”、 “ 尚法” 的思想 ,继续推进依法治 国。十八届 四中全会指 出 ,法律是 治 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完善立法体 制机制 ,坚 持立改废 释并 举 。十八届五 中全会指出要切实贯彻创新 、协调 、绿 色 、开放 、共享 的 发展理念 。我们应发扬韩非 “ 因道全 法” 、“ 法 与时宜 ” 的主张 ,及 时 制定 、修改和废除法律 ,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专注于政治学和法律思想的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主张以法制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法律思想。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内涵韩非子是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前二世纪初的一位政治理论家和法律思想家,他的法治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韩非子认为,法治可以使社会稳定,保证各阶层的和平共处,有助于实现国家和人民的长治久安。

他认为,法律可以清晰明确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规则,自觉遵纪守法,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协作,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王法至上韩非子认为,王法是最高的法律,所有人都要遵循王法,否则就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必须受到惩罚。

他强调,国君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法律的最高代表和执行者,必须保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3、法律的严格执行是保障法治的重要手段韩非子认为,法律的实施必须是严格的,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

他主张从严惩治罪犯,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从而防止罪行显著增加。

他认为,不严格执行法律很容易让一些人得寸进尺,挑战国家的法律制度,破坏社会秩序。

4、尊重法的平等和公正韩非子认为,法律的平等和公正是法治的必要条件。

在法律的面前,所有人都应是平等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所有的判决都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不能偏袒一方,而损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意义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中国思想史和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法治思想的形成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中,真正完整的法律体系首先得到了系统性的阐述。

韩非子提出了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形成了区别于古代其他学派法律思想的独立体系。

2、法制化现代化进程的启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为现代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意义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意义

浅析韩非子的“法”作者:马娟时间:2012--06--05论文关键词:法治原因内容意义现代法制建设论文摘要: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法家的理论推向了高峰,其思想包括法、术、势三个部分。

韩非子以主张“法治”著称。

在韩非子看来,造就人为之势必须依靠法治,因为法律是统一人民思想行动的最好工具,“一民之轨,莫如法”.[1]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韩非子的“法”的思想。

本文首先阐述了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形成原因和主要内容,继而论述其法治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形成原因。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

1.历史背景。

韩非子出生于韩国,韩国在当时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子作为韩国的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能够变法图强、壮大国力,但始终未被韩王采纳。

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

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韩非子生活于战国末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己经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为保证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实力和权利,改革传统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经济制度,使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

政治上,周王室东迁以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各诸候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争霸。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己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取代。

礼制己不能治理天下,法治观念逐渐兴起,并被各诸侯国所实行。

随着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最尖锐而集中的则是建立、巩固封建制同维护与复辟奴隶制的矛盾。

在这种急需加强君主集权,巩固封建制度的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的呼唤下,韩非的法治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了。

韩非子知识点总结

韩非子知识点总结

韩非子知识点总结1. 韩非子的生平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名鸿,字不说,韩国韩非之后,生于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

他曾游学于齐国和荆楚之间,拜孟子门下,并与荀子、李斯同为秦国宰相李斯的同门师兄。

韩非子一生致力于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对社会严肃的批判,对秦朝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韩非子在政治、法律、军事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有很多重要的思想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主义思想韩非子认为君王应奉法治国,主张君主以法为中心,依法治国。

他认为,法律应是公正、公平的,而不应该受到人的私心、私欲的影响。

他主张依法行政,不偏袒任何人,不纵容任何人违法乱纪。

(2)权谋政治思想韩非子主张用权谋手段来治理政权。

他认为,政治是权谋的艺术,必须善于运用权谋手段,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讲究策略和手段,认为政治手段的善恶是要看其是否祸福国家、是非积极的。

(3)重军治国思想韩非子提出“兵贵神速”的思想,认为军队的重要性是最大的,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长治久安。

他主张军事思想应与政治思想相结合,强调军事手段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4)贵贱有序思想韩非子认为,社会应该有贵贱之分,而且贵贱有序,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主张贵族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而平民、奴隶则应该受到限制和约束。

他认为,贵贱之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韩非子的影响韩非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政治、法律、军事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合法主义思想、权谋政治思想以及重军治国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皇权制度、政治权力的制约和运用,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形态。

(2)法律观念韩非子的合法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法治思想和对公正、公平的重视,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推动了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董蕾(管理科学系行政管理专业学号:091424026 指导教师:郭红娟)摘要: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变法历史经验,在批判继承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为秦王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今探究其思想要义,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关键词:法治;法;术;势韩非,世称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他在总结变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法治理论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为秦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试从其“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法治的基本理论以及推行法治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作以研究。

一、韩非“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理论的产生必有其所处社会政治经济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是思想意识主观因素交流融合的必然。

(二)从经济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21 年)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韩非生活于战国末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为保证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实力和权利,改革传统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实行如“初税田”“量入修赋”等经济政策,使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布成文法活动开始列入社会变革的日程。

(三)从政治上看,西周时期周天子大一统的宗法统治开始动摇。

各诸候国,各封建领主之间为扩大领土,掠夺财富和建立霸权而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各自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

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已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取代。

礼制已不能治理天下,法治观念逐渐兴起,并被各诸侯国所实行。

随着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最尖锐而集中的则是建立、巩固封建制同维护、复辟奴隶制的矛盾。

它在政治上集中表现为各国的变法改革和夺权斗争。

在这种急需加强君主集权,巩固封建制度的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的呼唤下,韩非法治思想应运而生。

二、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韩非的法治思想由“法”“术”“势”三个部分组成的。

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其主要内容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法”的理论韩非的法治理论中的“法”为新兴者倡法,也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服务。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政策,法令,法规是由封建君主来颁布,官吏来贯彻法令,人人要遵从,是君。

主统治人民的工具。

“法者,事最适者也”(《问辩》)。

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之用,也即《八说》所说的“治事”。

“治事”的中心是尊公废私。

《诡使》说:“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都所以乱法也。

”“道私者乱,道路法者治”。

韩非认为法对治理国家是非常重要,“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还一再批评了君主不按法令行事的弊端,指出审亡国之政。

韩非对法的功能也作了描述,认为法是君主进行其统治的工具,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是富国强民的要本。

《韩非子·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家,奉法者弱则国弱。

”就是很好的说明。

在韩非的“法”理论中他主张以法治国,反对贤人政治。

针对贤人政治,他提出:“上法而不上贤。

”(《忠孝》)对君主而言,无须待贤群而后治。

(《守道》)说:“立法,非所以备、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能止盗跖也。

”他认为历史阶段上的贤群和暴君都是千世不一出,绝大多数的君主是“中人”。

中人只要“抱法处势”,也可以治天下。

甚至暴如桀、纣者,中要“抱法处势”亦可治天下,这无疑是绝顶的荒谬了。

韩非的不尚贤,主要出于戒备的心理,尚贤将被贤者所篡,“信人则制于人”认为庸人、暴群也可以依法治理国家。

为此他提出其法治思想的一些原则:1.“法莫如显”就是法必须是公开的,让人们知道。

这样才能更好的遵守。

2.“明主之法必详细”就是为国所有的人都能遵法、守法,以法为路法要详细具体。

3.“法不阿贵”就是在法律面前,“法之所加,智者弗能矢,勇者弗敢划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认为,在法律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法律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法律。

并明确指出官吏的公正守法、执法才能使法不阿贵。

官吏的职责就是无条件地贯彻法令,执行法令,官吏执法,要象平衡量器一样公平,不阿贵,不殉私,臣子角犯法律与老百姓同罪,老百姓有轼与权贵同赏,一律公平公正。

“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乎平也。

”与此同时韩非指出,官吏执行法律,只能因循照办,不得任意释法,更不可离法以自行其是。

4.其所重禁其所轻”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不会为了小利而冒生命危险。

所以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使其守法。

通过运用严刑酷法,制止和预防犯罪。

来使人们奉公守法。

韩非说:“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禁其所易,帮君子与小人俱正“。

5.而固”就是法是所有人的行为标准,必须统一。

整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法一而固”这样才能起到治国的功能。

(二)“术”的理论韩非的术的理论中的术就是就是君主驾驭臣之术。

也就是君主管理官吏的手段。

对官吏的任免、考核、赏罚。

1.”的特点:“术”的对象是官员而不是老百姓。

“具有排他性,只能由君主一个人独享。

“术”具有隐蔽性,其隐藏于君主胸中,不让外人知道,这与法不同。

2. “术”的重要性:“术”同“法”“势”有相同的重要性。

原因是对于君主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二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的入侵,二是,来自内部的,就是君主身边的人。

“难之从内起与从外作者相伴也。

”所以,韩非认为对待臣子,不可相信任何人,但必须用人,就只有用“术”来控制臣子。

3.术”之道,主要有以下这些:(1)深藏不露。

君主把自己装扮得深不可测。

让臣下不知己的好恶,不能让其投其所好。

让其老老实实地为自己效力。

韩非特别提到要防备身边的人,自己亲近的人等等,君主应该独寝,做个地道的孤家寡人。

(2)倒言反事。

就是故意说错话,做错事,来检骗臣子的忠诚度。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日: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言不见。

有一人走追之,报日,有,子之以此知箬之不诚信。

”其实这种方法对付贪官污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但毕竟是一种阴谋。

(3)防臣如防虎。

就是君主要集权于一身,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抑制和控制臣子。

君臣之间不是忠义关系,而是虎狼关系、利害关系。

切不可以“亲”“爱”“信”相待。

因为篡位窃权者首先是这些人。

就是时时要有戒心,不能放松警惕心。

就是不信任任何臣子。

(4)事后抓辫子。

就是遇到事,君主设法让臣子发表意见。

韩非的主观设想是为了防止臣下说假话,但又设法使臣子说话,说了之后又抓小辫子,令人毛骨悚然。

(5)任能而授官,赏罚严明,形名参验,众端参观,听无门户。

就是官任其职,以其职课其功,臣不兼官,事不越位。

言行一致辞,同时听谏不以私故,而是看是利于事。

听无门户,很重要,但还要关于抉择。

(三)关于势的理论势是指统治者占据的地位,掌握的权力和威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政权。

对此,韩非作了如下界定:“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并从以下几点论述了其势的思想:1.韩非认为,势对君主极其重要。

君所以为君,就是由于有势。

离开了势,就不成其为君,如韩非所言:“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明确指出权力威势是决定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条件。

2.韩非告诫君主,一定要把臣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威势之下,君主一旦失势将反为臣所控。

“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壅主”并说,对于君主,权势只能独擅,绝不允许与臣共有。

独有则尊,稍失则危。

3.韩非势的内容是二柄即刑和德。

君主只有操刑和德,才能制服臣下。

聪明的君主,利用手中的权力,一方面以杀戮约束臣下,另一方面用庆赏诱导臣下,这样君主的势又适应了臣下好利之心。

即:“明主之所导致臣下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

庆赏之谓德。

’”4.处势之要:韩非规劝君主在处势中须独擅刑与德之二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禁止臣下结党营私:臣下结党营私,实际孤立了君主,因而一旦发现,必须严历制裁。

(2)严格控制重臣的政治、经济实力。

韩非指出“国地削而私家富”是当时国家贫弱的主要原因。

因而明智的君主不能让臣下过于富贵,否则就会助长其篡国夺权,伺机取而代之,因而要从富贵显荣的根本上控制臣下,使其不得为所欲为。

即“有道之君,不富其家;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备将代之。

”(3)人臣不得专擅兵权,人权;臣下主要是带兵将领和边地太守不得专擅兵权,以免臣下拥有与君主足以抗衡的力量,重要军务必由君主裁决。

同时臣下不得拥有任免官吏的权力。

否则,就会阻塞君主和官吏们的联系,也会失去亲朋族类。

即“臣得树人曰壅,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因而,国家官吏只能由君主任免。

三、韩非“法治”思想的意义和消极之处(一)历史进步意义韩非法治理论适应当时由诸侯割剧过渡到专制君主制的客观需要,为秦始皇所实行,有效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复辟活动,巩固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结束了长期分割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强大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使得民众生活安定,国家稳固而统一,有力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二)现实借鉴价值1.韩非倡导法治,反对人治,要求法一而固,反对朝令夕改。

主张法不阿贵,抵制贵族特权的思想,对于扭转特权思想,清除利益驱动以及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韩非循名责实,察验群臣的工作方法,对于促进公务员勤于职守,言行一致,名实相符,建立高效、勤政、廉洁的公务员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3.“上法不上贤”,执法必严,维护司法公正。

法家认为,要厉行法治,必须排除仁义、道德。

当时法家崇尚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没有严格、公正的司法作保证,法律制度则会形同虚设。

(三)韩非法治思想的消极作用及摒弃之处韩非由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阶级地位,思想必然具有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有些甚至是腐朽反动的思想糟粕,对此须予以坚决抵制与摒弃。

1.他论述的法的本质终究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与人民的利益根本对立的。

而法不阿贵也仅指在法律面前全体臣民平等,绝非人人平等,君主则更不受法之约束。

并主张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的残酷镇压,这是由其剥削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2.他所论述的“术”理论,除工作方法之外,则集中概括和反映了剥削阶级本质的东西甚至被后来的阴谋家发展为谋国、篡权、杀人、害命的权术,则万万不可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