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8c7aea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2.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6fb3e4fad6195f302ba697.png)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生物一轮复习训练20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训练20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edee0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a.png)
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及应用例1: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及(a+7),A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B项正确;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项错误;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项错误。
【答案】B例2.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B.II、III表示消费者,IV表示分解者C.②③④⑤⑥过程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IV代谢产生的物质和释放的能量都能被生产者再利用【解析】IV表示分解者,IV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无机盐和CO2能被生产者再利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D项错误.【答案】D例3.2020年8月13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的一项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奥秘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正是它导致了蝗虫聚群成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属于化学信息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C.将蝗虫彻底诱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蝗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解析】蝗群聚的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将蝗虫彻底诱杀使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蝗虫粪便的能量属于生产者(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正确.【答案】C1.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等于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B.每一营养级同化量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化量逐级递减D.能量传递效率就是通过同化量相除计算获得【解析】对于除了生产者以外的营养级来说,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A错误;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正确。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032efcc7931b764ce1562.png)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完善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相互联系的图示(1)由上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________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________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________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____________;②桥梁:____________;③主导(基石):__________。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考向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1.[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的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天津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题后归纳]生态系统各类成分的关系如下图考向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考查3.[海南卷]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题指导]1.解答本题应明确如下两个“一定”(1)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光合细菌)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亦然。
(2)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反之亦然。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6讲生态系统(1)课件(广西专版)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6讲生态系统(1)课件(广西专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7b75fecc1755270622087a.png)
• 2.食物网
•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 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 一种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 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 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 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 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 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 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 (6)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传递的平均效率 为10%~20%。
• 2.能量传递的有关计算
•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 约10%~20%。其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 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营 养级(即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 在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能量为100%,那么,第二营养级所获得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1.能量流动过程 • 太阳能。
• (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系统中全 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3)流动路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 (4)流动过程的图解:
• 注意:
• ①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最终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
• 本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尤 其是考查学生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解决现 实中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的能力。生态系 统的考查形式多样,试题中往往涉及图形、 图表的分析,常常与动植物、微生物的新 陈代谢、生态农业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人与生物圈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生物固氮是近年来新增的考点,常与蛋白 质代谢、C循环等知识结合,联系生产实 际进行学科内综合考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5ef3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8.png)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高频考点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例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高频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例2.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3e9b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4.png)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核心概念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含有机污水的湿地----。
3.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上一营养级×100%。
4.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可循环)、(传递效率10%~20%)。
5.生态农业的意义:通过实现对能量的,大大提高能量的。
6.农田中除杂草、除害虫的目的:。
7.同化量的计算:①同化量= -②同化量= +③同化量= + +二、易错易混思考1.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需要能量的不断输入。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一只狼抓住一只兔子,能同化其10%~20%的能量。
4.营养级越高,其个体越大,营养级总能量越少。
5.农田中施加有机肥,使其能量流向生产者庄稼。
6.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某些重金属或有害物质含量随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浓度增加。
7.一头牛排出粪便10KJ,一只蜣螂摄入并同化7KJ,这只蜣螂从牛身上同化获得7KJ 能量。
8.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9.能量金字塔均为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多为倒置金字塔。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决定食物链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1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12.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其中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物种循环。
1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4.营寄生生活的细菌,靠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
15.细菌可以参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16.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17.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18.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且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19.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能量的一部分。
20.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57c1d77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8.png)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444314专题8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中组成成分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结构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进行、的渠道功能:【真题演练】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基石)二、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过程3、特点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在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②易错点1、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831253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9.png)
例5. (2021·1月八省联考湖南卷)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食动 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 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 t0~t1后期草食动物A种群数量多,种内斗争加剧;同时肉食 动物C数量增多,导致被捕食的草食动物A数量增多,从而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等。 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
存在的基础。
(2)生物群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生物群落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 系统的必备成分
× 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2)将秸秆当作饲料喂猪,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作燃
× 料,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 )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例1.(2015·海南卷28节选)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 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2)t1~t2时,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 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___生__存__空__间__和__资__源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数量增加, 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 统的_(__负__)__反__馈____调节。 (4)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 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_稳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中,一部分能量用 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积累的 能量。
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1388d45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3.png)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 能量传递效率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1)公式:传递效率=
未利用 (t·km-2·y-1)
分解者分解 (t·km-2·y-1)
呼吸量 (t·km-2·y-1)
Ⅳ
1.42
0.42
0.19
0.81
Ⅲ
?
15.00
11.94
39.31
Ⅱ
3 825.37
1 986.70
547.00
1 224.00
Ⅰ
23 804.42
3 252.00
2 877.00
13 850.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 804.42 t·km-2·y-1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
C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 t·km-2·y-1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
常功能
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
⇓
散失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等。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营养级
1.各营养级能量流动
关注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粪便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之 间的关系
第二营养级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模型图的拆分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d50aeb551810a6f52486d9.png)
初级消费者
第二 营养级
食虫鸟
次级消费者
第三 营养级
鹰
三级消费者
第四 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食物网
练习题
【例1】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代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是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只有异养型 B.植物都是生产者,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 氧型 D.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 物成分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 散失的过程。
1、能量流动的起点: 太阳能 2、输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太阳能) 食物链(网)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_______ 渠道进行的。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太阳能→有机物的化学能→热能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从能量流动金字塔可以看出: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 消耗的能量就 _____。 越多
湖泊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桑基 鱼塘
佛山地区的桑基鱼塘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
假如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的增重1/2来自植物,1/4 来自牛肉和牛奶,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并且能量 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现共有植物G克, 如果不计人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此人体最多能 增重多少克?
【课件】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
![【课件】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1c4d9dc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8.png)
思考1:分析食草昆虫减少对食草鸟的影响
思考2: 1.大鱼全部捕杀,短时间磷虾的数量变化? 增加 海豹数量变化? 减少 虎鲸数量变化? 基本不变
2.较长时间内虎鲸、企鹅、磷虾的数量变化?
虎鲸数量增加;企鹅数量减少;磷虾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 )
(1)单向流动的原因?①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不可逆转②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重复利用 (2)逐级递减的原因?每个营养级能量还有其他去向: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未利用 ★6.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P57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其他考法:食物链通常不会1.很帮长助;人食们物将生链物的在营时养间级、数空量间一上般进行不合会理太配多置,,原增因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7.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2.生帮物助量人金们字科学塔规、划数,量设金计字人塔工生概态念系统?,P5使7 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注意: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立3.的帮;助生人物们量合理金地字调塔整、生数态量系金统字中塔的能可量能流有动倒关置系的,情使况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 8.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P最58有三益条的部分。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P55图3-5 3.总结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向? ★注意:(1)生产者、消费者能量的来源不同。
(2)能量的去向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2个、3个、4个去向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包含什么? (4)“未利用”的能量是指什么?P56 (5)某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含哪两部分? 某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属于谁的能量? ★5.能量流动的特点?各自的原因又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afb5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f.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精准复习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24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精准复习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e3e9d9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e.png)
食物网
太阳
太阳能
呼吸作用
单向
递减
特别提醒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生态学意义)(1)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3)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环保无污染。
3.物质循环(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化学元素能够从无机环境开始,依次经过 、消费者、分解者,又再次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叫做 ,如碳的循环。 (2)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经过植物的 进入植物体内,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的有机物;植物被消费者取食,有机物转入动物体内,植物和动物经过 ,将有机物转变为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碳再次回到无机环境中,如此,实现了碳的循环。
生产者
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学法指导: 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各生态因素的判断方法: 1、所有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 2、与无机环境有双向箭头的是生产者。 3、其他生物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另外的是消费者。
4 .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 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生物分解,生物体也很难将这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这些有毒物质会通过 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 。
C
10.(2023滨州)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拥有多个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1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凝聚各方共识,推进了全球湿地保护合作。图1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图3是其中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B
1.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必修3
![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c5beb6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5.png)
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一、选择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利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分解者不存在于食物链中,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3.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生产者外,还有EB.图中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图中的⑧内D.图中的生产者通过⑥过程可获得E中的能量答案A解析图中的E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而不是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错误;B为食草动物,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B的同化量,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应包括在图中的⑤内,C错误;分解者中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D错误。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19154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2.png)
考点34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基础小题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③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2.(2019·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仿真信息卷)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B.生活在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可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获得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A正确;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氧化释放的化学能,B正确;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其组成物质都有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D正确。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答案C解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A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错误。
4.(2019·四川成都理综高考模拟试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 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f+i+l C.若一段时间内草原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106kJ,那么图中 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c/a×106kJ D.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分解者
C
2、能量流动的特点
例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 途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请回答: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四营养级
(2)该食物网最长的食物链有__五___个营养级,其中第
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1__9_%____.
对于一个食物网来讲,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 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 个种群。
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与周围的 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d
c.农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b
e
e.海洋生态系统 f
.城市生态系统
c
f
3.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量 方式:呼吸作用散热 散失 能量转变:化学能→热能
某一营 养级同 化量
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 繁殖
遗体、残枝败叶 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暂时未被利 用
分解者
例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P为生产者,Q1 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 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 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其中分析不正确 的是(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生
的成分
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 蓝藻、化能合成生物等)
态
生物
消费者:大部分动物、寄生型异养生
系
群落
物。
统
的
结
分解者:腐生型异养生物(如腐生细
构
菌、真菌和腐生动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例1. (2016·江西瑞昌检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 C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4.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D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
C
例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 捞花鲢后,各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
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 每一营养级生物
生物个体的 数目
的有机物总量
能量流动的过程
分析
中总是有能量的 消耗,故能量流
动逐级递减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 活在一株大树上时 ,该数量金字塔的 塔形也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 寿命短,又不断被浮 游动物吃掉,所以某 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 物量(用质量来表示) 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 生物量
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B )。
A、20%和2% B、0.8%和0.032%
C、4%和0.8% D、0.4%和0.016%
2、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专以象
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
107,那么这部分能量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
有( A )
A.0
B. 106
C.2×106 D.107 - 2×106
重?
人
大鱼
25Kg 1Kg
水藻
小鱼
水蚤
虾
A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加 入D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1.3×108KJ 。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 是多少?
4.5×107KJ
A
C
BD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 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单位:KJ)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250 KJ。 (2)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15% 。 (3)欲使C增加3kg,需A 125kg。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特点是单向流;动数量特 点是逐级递。减
8.下图中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 单位为:J/cm2.a),请据图分析回答:
B
•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
•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 D.c1表示初级消费者所含能量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
例2、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 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
3.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
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假使能量传递率为 10%,那么该人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多少kg?
280kg
• 4.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若已知人的体重增 加1Kg,求最少消耗多少千克水藻?若水藻同
化了100000kg有机物,则人最少可增加多少体
3、 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
已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已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最多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1、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 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 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计算,蟾蜍和猫头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称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特点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4、能量流动的计算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 输入
能量 传递
来源:太阳能 方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输入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转变:光能 →化学能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形式:化学能
(l)甲图中A代表_呼__吸__作__用__散__失__的__能__量___:该生态系统 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_有__机__物__中__的__化__学__能__的形式存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 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能因量_流_动__逐__级__递__减______ (2)甲图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 量传递效率为15.6。%
B 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A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 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a、生产者相对稳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 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则该种 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c、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 ,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d、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451+210+840)/(3700+4200)=19%
体现了能量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 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 过4~5个营养级。
能
10
量
100
金
1000
字
塔
10000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营养级 每一阶含义 生物所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