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通用5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通用5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教学目的: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应用与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知识结构:本学期的知识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二是掌握基础操作的学习。
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学科各项活动。
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
主要内容: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具备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础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重点难点: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二、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思想状况:中职学生,偶尔会出现厌学、贪玩、走神等现象,而且对于课堂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会出现空窗期。
知识水平: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合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没有学习过集成办公软件,对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游戏、娱乐的工具。
非智力因素:学生们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动手操作,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
三、本期总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7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计划引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课程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不少学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
而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是值得探讨的重点。
本文将围绕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核心。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主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习需求来确定。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初中阶段,应该注重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项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素养是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信息的获取和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活动安排教学活动的安排是教学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1.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是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计算机应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置实验课或者上机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
4.项目作业:项目作业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三、教材使用教材是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
计算机教学计划(通用20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通用20篇)计算机教学计划(通用20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
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当前就业市场实际对初中级专门人才需求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能够诊断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书以个人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主线,以项目为单元,结合当前主流的硬件和软件,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在内容安排力求做到深浅适度,详略得当,用大量的案例讲解组装与维护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学情分析289班为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男生为主,只有几个女生,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电脑感兴趣,部分学生以前使用过电脑,但不太了解,对组装维护没有基础,个别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好。
自制力不强,英语水平低。
四、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掌握计算机常用硬件知识及选购方法2.掌握组装计算机和设置BIOS3.掌握系统的安装及常用软件安装方法4.掌握系统的备份和恢复5.掌握上网及安全设置,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的配置选购和组装设置BIOS2、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3、系统备份与数据恢复 ADSL宽带上网设置4、常见硬件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5、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和技巧难点: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设置BIOS系统备份恢复、常见硬件故障及排除等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2.项目分组,4人一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鼓励学生互学互帮,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能力结构(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系统设计与维护,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能力,并能熟练掌握软件安装、操作、维护、开发和测试及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级计算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能力结构:1﹒专业能力:(1)具备中级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
(2)具备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及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
(3)具备计算机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能力。
2﹒方法能力:(1)具有严谨、细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具备本专业所从事行业的安全意识和方法。
(3)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3﹒社会能力:(1)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2)具有社会责任心和较强的社会交三、就业岗位1﹒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能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岗位。
3﹒能从事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等工作。
4﹒能从事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1、文化基础课(1)德育(128课时)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四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2)体育与健康(128课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功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语文(64课时)进一步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语文基础,为学生终身工作、生活、学习打好语文基础。
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述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的装配、维修、调试和日常维护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
1.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3. 办公软件应用
4. 网络基础与应用
5. 计算机装机与维修实训
6. 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护实训
7.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维护实训
三、教学实施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操训练。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3. 邀请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了解行业动态。
4.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
四、实习实训
1. 校内实训室实习
2.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
五、职业发展方向
1. 计算机维修技术人员
2. 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
3. 计算机系统集成人员
4. 办公软件应用培训师
六、教学质量评价
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
3. 聘请行业专家评审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导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中。
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进行展开论述。
一、教学主题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主题应紧密围绕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能展开。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包括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应用等。
为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计算机应用教学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
初级阶段的主题可以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使用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级阶段的主题可以是办公软件的运用,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学生通过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
高级阶段的主题可以是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信息获取、交流和共享的技能,同时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避免网络安全风险。
二、活动安排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活动安排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组织实验室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能。
同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中级阶段的学生,可以组织实际案例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还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在线集体讨论,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
对高级阶段的学生,可以组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讲解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的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信息保护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学时:36学时
目标:
本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的办公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网络的定义与类型
1.2 网络的拓扑结构
1.3 网络通信原理
1.4 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
第二章: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
2.1 信息安全概述
2.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2.3 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办公软件应用
3.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3.3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
3.4 数据库软件的基本操作
附件:
1:教学课件PPT
2:实验指导书
3: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计算机网络: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的、能够实现远程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通信系统。
2:拓扑结构:指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的方式,如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等。
3:网络安全: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设备、数据和信息不受非法存取、非法使用、非法传输和非法破坏的安全措施。
4:加密技术:指将信息转换为密文,以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信度。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计划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计划是指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制定的学科教学计划。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技能之一。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素养,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主题: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能。
因此,教学主题应以“应用”为核心。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体实际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提高其应用技术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个实际需求的软件开发项目中,让他们体验到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过程,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
活动安排: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高科技企业,让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编程比赛、应用设计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使用: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材应紧密贴合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教材中应包含一些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探究、实践等相结合。
例如,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开发或软件设计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实际项目的质量评价、编写技术文档的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结: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共7篇)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共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中级业务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方面的中级技术工人,学生具备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维修、维护等专业技术。
1.政治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热爱祖国,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的计算机行业的劳动者。
2.文化知识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掌握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3.专业理论方面:①使学生了解掌握电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电子元件、逻辑元件、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以及电子、电气设备的基本维护。
②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常用的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4.专业技能方面:①熟练掌握计算机录入技巧、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获得计算机系统操作员中级技能证书。
②掌握当前几种网页制作软件,能熟练进行网页的设计和制作。
③熟练掌握PH0TOSH0P应用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能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处理(静态)。
④了解和掌握多媒体编制软件、VB程序设计,能进行动画和声音的多媒体制作。
⑤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结构、建立和使用方法,了解数据库与网络的结合及应用,掌握常用的数据库操作。
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并能进行局域网络的建立1以及日常维护。
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维护。
5.身体方面:具有—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健康的身体,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1、政治政治课是帮助学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社会精神文明风尚的重要课程。
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成为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法制观念,热心为人民服务的跨世纪人才。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包括正确的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等。
(2)能够安装和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
(3)能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排版和打印。
(4)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5)能够利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6)能够使用 Internet 进行信息检索、文件下载和电子邮件收发等操作。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树立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ASCII 码和汉字编码。
(4)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常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网络安全等。
2、操作系统的使用(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计划。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常见办公软件进行工作和学习。
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并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另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也是计划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操作技能:包括计算机开关机、文件管理、网页浏览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与练习。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常用快捷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办公软件应用:重点介绍常见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的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
通过实例演示和实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3. 网络基础知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的设置、网络协议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4. 网络安全意识: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授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范措施,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5. 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与评价能力。
同时,开展一些创新思维的培训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提供实验室或计算机教室供学生上机练习。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可以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特定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演示文稿、视频等来辅助教学。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1. 目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
的计算机技能。
2. 时间安排,每周安排2-3节计算机课程,每节课45分钟。
3. 教学内容:
第一周,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
作系统等。
第二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
络协议等。
第三周,介绍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第四周,学习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等。
第五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练习软件的使用和编程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采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评估,每周安排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月安排一次大作业,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6. 教学资源,准备好计算机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7. 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8.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教学进度安排6、考核方式7、教学资源1、课程概述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初学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12 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能够运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
2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治。
32 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控制面板的使用;设备管理。
33 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文档编辑、排版、表格制作等);Excel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数据录入、计算、图表制作等);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幻灯片制作、演示效果设置等)。
34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Internet 的应用(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
35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概念和基本元素;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处理。
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42 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3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中职)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代码:CAJZ-011-3 版本号:V1-01-4 学时数-80学时1-5 学分数-4学分1-6 课程性质:必修课1-7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等二、课程目标2-1 理论目标:●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熟悉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2-2 实践目标:●能够进行常见的办公软件操作,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日常问题并实现简单的算法设计●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数据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三、课程大纲3-1 计算机硬件基础3-1-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3-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3-1-3 计算机处理器、内存和存储设备3-1-4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原理3-1-5 计算机外部接口3-1-6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故障排除3-2 计算机软件基础3-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分类3-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2-3 办公软件的概念和分类3-2-4 常见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2-5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3-3 网络基础3-3-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3-3-2 常见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3-3-3 网络通信协议和传输介质3-3-4 网络安全与风险防范3-3-5 互联网的使用和开发技术3-4 信息素养培养3-4-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4-2 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3-4-3 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3-4-4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3-4-5 计算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4-1-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方法等方式进行教学4-1-2 互动讨论学法: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4-1-3 多媒体展示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1-4 实践操作学法: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4-2 实践教学4-2-1 个人实践: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任务,要求独立完成并提交实践报告4-2-2 小组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2-3 项目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五、评价方式5-1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实践任务和课堂表现5-2 期中成绩:期中考试成绩5-3 期末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六、参考教材6-1 《计算机基础教程》,李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6-2 《办公软件教程》,王红,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年6-3 《网络技术基础》,张强,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附件:●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作业要求●实践任务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著作权、发行权、复制权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正式)
电脑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专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达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表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老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计划
2007年下期《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掌握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一般应用部门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硬件维护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和优化素质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探索“平台+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毕业生增强社会适应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维护(键盘和鼠标的使用,中英文输入,外设与主机的连接、配置与使用,计算机常规维护),(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字处理软件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使用,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Internet使用。
(二)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内容:Word2000的基本知识、启动和退出和窗口组成用模板和空白文档新建文档及种视图文档的基本操作(新建、输入、复制、移动、保存、打开与关闭)文件的编辑技巧,查找与替换、自动更正、拼写检查页眉和页脚的使用制表位的使用分节符、分栏符、分页符及换行符的使用文件的版面设计,设置字符、段落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边框和底纹、首字下沉建立和使用样式Word的图文排版功能,图形插入,图形绘制、艺术字和文本框的使用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图表化文档保护及保密文件用“修订”和“批注”对Word文档进行批阅文件预览和打印要求:掌握Word启动与退出方法,Word窗口界面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了解Word 运行环境。
掌握文档的打开和关闭,文档常用的4种视图。
掌握文档编辑,文档预览、保存和打印,使用帮助。
掌握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项目符号和编号版式编排。
理解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一、基础课程
1. 计算机组成原理
2. 数据结构与算法
3. 操作系统原理
4. 计算机网络原理
5. 数据库原理
6. 编程语言原理
二、核心课程
1. 软件工程
2. 网页设计与开发
3. 人工智能原理
4. 数据挖掘
5. 机器学习
6. 计算机图形学
三、选修课程
1. 移动应用开发
2. 云计算与大数据
3. 计算机安全与密码学
4. 区块链技术
5.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6.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四、实践课程
1. 实习实训
2. 毕业设计
该计划旨在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深入浅出,从基础课程到核心课程再到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课程部分包括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通过实践活动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一)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在企事业单位、电脑网络公司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等岗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专业知识要求:毕业生应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录入、office办公自动化、excel图表处理、多媒体软件的基本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及因特网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与维护,能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了解计算机局域网络的组建流程与方法。
二、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英文
字录入,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中WORD、EXCEL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INTERNET的利用等。
:
三、修业年限
2~3年
四、毕业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所学课程成绩合格;
3、通过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
五、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习实训(含课堂实习)、企业实习两种形式。
(一)校内实习实训
通过本综合实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运用技能,提升文字录入与处理能力。
(二)企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当时社会实际需要,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当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成绩可按适当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
对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和整周教学实习可单独考核,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二)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岗爱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道德的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运算、测试、实验、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课程设置
邓小平理论概论、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基础、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VB、计算机实用软件、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水平考试辅导、计算机故障与维护。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3176学时(含面授760学时)。
其中公共基础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专业必修课201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3.48%;
专业必选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实践环节15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