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文学比较与欣赏(小说篇)
中外文学比较与鉴赏纵观中外文学小说,我最爱的莫过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和沈从文的《边城》,我将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鉴赏,来对比中外文学在描述凄美爱情上的不一样。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
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源自于“他和我是同一块料子做的”。
爱情从幸福的追求转变成自我的追求,只是“超人间的爱”。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
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憎,亨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
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
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埃德加·林顿。
这是她自己在”人间的爱“和”超人间的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
在全书的结尾,是原野上的三块墓碑:林顿的墓碑,斯克利夫的墓碑,中间是既做妻子又是情人的凯瑟琳的墓碑。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
凯瑟琳一死,斯克利夫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中西方小说人物艺术比较
参考内容
在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变化 与复杂性,我们可以将人物划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这两 种人物类型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和作用。
首先,圆形人物是一种具有复杂性格和动人故事的角色。他们通常具有多种 动机和情感,这些动机和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例如,在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他不仅经历了从 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还展现了面对个人与集体、自由与责任等问题的深 刻矛盾。圆形人物的塑造可以使故事更加真实、引人入胜,使读者对人物的命运 和情感产生共鸣。
对比分析
1、描写手法
中西方小说在描写手法方面存在差异。中国小说常常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 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描绘人物和事件。而西方小说则更倾向于使用主观描写手 法,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深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红楼 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客观叙述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历程。 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则运用了大量的主观描写手法,深入表现 了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纠葛。
谢谢观看
通过比较中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各具特 色,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 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园林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可以从中西 方的园林建筑作品中汲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以创造出更为优美、更具文化内涵的 园林建筑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是小说艺术中两种基本的人物类型。它们各 有其特点和优势,并在小说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圆形人物的塑造可以使故 事更加真实、引人入胜,而扁形人物的塑造则可以使故事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这两种人物类型的结合可以使小说更加丰富、多元,并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 感悟。因此,作为小说创作者,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特点, 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
中西小说之比较
《红楼梦》中的 许多回,就是以人物 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 式的。像林黛玉和贾 宝玉之间的对话,王 熙凤与老太太之间的 对话,刘姥姥与姑娘 们之间的对话,简直 就是小说的主体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 独白,托尔斯泰、雨果 等人的小说也是如此。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 恼》等浪漫主义小说就 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 行表达的。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险以及心灵历程等等, 是西方小说的重要主 题。
西方小说从总体结 构上来说,往往是一种 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 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 多短篇小说。法国作家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 课》。它们往往都没有 什么整体上的、完整的 艺术结构,即不太注重 艺术结构本身。
西方小说一般不按故 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 潮、结尾的自然顺序去结 构作品,而是根据表达主 题和人物塑造的需要,颠 倒自然顺序,或以事件结 尾为开头,或以中间部分 为开头,或将起因放在结 尾,目的在于突出最重要、 最吸引人的情节。
中西方小说环境描写不同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 环境描写。一方面是受话 本或拟话本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中国绘画的影响 分不开。我国古代绘画主 要以线条造型,甚至根本 不着颜色,只是“白描”, 一般很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受此影响,我国古典小说 也就不重背景的细密,而 重白描之笔。
西方古典小说多有大 段大段的环境描写。这与 西方的绘画影响有关。西 方的油画主要是用明暗色 彩造型,讲求画面不留空 白,因此,背景和环境的 描绘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部 分。受此影响,西方古典 小说在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描 写。
文学名著深度解读与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文学名著深度解读与文学作品比较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文学作品既是作者心灵的抒发,也是读者心灵的抚慰与启迪。
在文学的海洋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它们记录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给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部中外文学名著进行深度解读,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智慧与思想。
一、《1984》与《动物庄园》:权力与反乌托邦《1984》和《动物庄园》均出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之手,这两部作品出色地展示了权力对个体生活的压迫和摧残。
《1984》讲述了一个极权统治下的世界,人民被智能监控体系束缚,自由和个体权益受到极度限制。
奥威尔以描写集权政府的反乌托邦社会来批判当时的政治体系。
《动物庄园》则是对苏联革命与政府统治的讽刺,通过描绘农场动物反抗人类统治,最终被权力腐败侵蚀的过程,探讨了无政府主义与极权主义背后隐藏的危害。
通过比较两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滥用和控制对社会和个人的伤害,这是作者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深刻观察。
二、《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家族与社会阶层《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是中国和英国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它们通过家族和社会阶层来探讨人性和爱情。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通过贾府和薛家的兴衰史,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和腐败,同时也深入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傲慢与偏见》则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视角,揭示了英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偏见。
小说中的婚姻题材以及对家庭和自由选择的思考,使之成为浪漫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两部作品都以家族和社会阶层为背景,通过对人性和爱情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族与社会关系。
它们都有着深刻而真实的情感描写,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三、《老人与海》与《百年孤独》:生命的意义与孤独感《老人与海》和《百年孤独》是两部具有震撼力的文学作品,它们通过表达对生命意义和孤独感的思考,触动了读者内心的共鸣。
中外文学的比较与阅读
中外文学的比较与阅读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文学各具特色,互相借鉴和影响,为世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主题、体裁、风格、受众四个方面,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如何更好地阅读中外文学作品。
一、主题中外文学在主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生死、爱情、家庭、友情等等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中西方文学在主题上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西方文学更加注重现代性和个人主义,如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福克纳的《荒原》等作品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而中国文学则更加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家族情感,如鲁迅的《阿Q正传》、小说《红楼梦》等作品体现了这种特点。
二、体裁中外文学的体裁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学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都比较丰富,而中国文学在史诗、戏曲、小说等方面较为发达。
古代中国文学中,史诗和戏曲这两种体裁尤为出色。
史诗传承了历史和文化,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戏曲则结合了舞蹈、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而西方文学以小说体裁为主,如莫言的《蛙》、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
此外,现代派诗歌在西方文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
三、风格中外文学在风格上差异很大。
西方文学以多元化而著称。
法国的浪漫主义、德国的象征主义、美国的现代主义、英国的现实主义等风格应有尽有。
而中国文学则在文学语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韵律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等。
虽然有一部分作家尝试使用自由诗的形式,但整体上来看,古语言和韵律仍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受众中外文学的受众也存在不同。
西方文学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人生和成长经历,鼓励读者探索自我内心世界。
而中国文学则强调传统家族价值观,对家庭关系、道德、宗族关系等提出了很多要求。
这种文学注重社会继承和集体意识,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之间的互动。
怎样更好地阅读中外文学作品?1、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外文学作品需要有专注、怀疑和开放的心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乐于阅读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外能对比的文学作品
中外能对比的文学作品中外文学作品对比:《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导言: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其中《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是备受赞誉的代表作品。
两者不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还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对读者的启示。
一、情节比较《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纠葛,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而《傲慢与偏见》则以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讽刺和揭露社会上的虚伪、偏见和傲慢来展现人性的弱点。
两部作品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剧情发展,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二、人物塑造比较《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有善良聪明的林黛玉、温柔善良的薛宝钗,也有风流倜傥的贾宝玉、聪明机智的王熙凤等。
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深入人心。
而《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是最为经典的人物形象。
伊丽莎白聪明机智、独立自主,不愿妥协自己的爱情观;达西则是傲慢且自负,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了态度。
这些人物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三、主题比较《红楼梦》以“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败”为主题,通过贾宝玉等人的遭遇和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对人性的扭曲。
而《傲慢与偏见》则以“傲慢与偏见的破灭”为主题,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人们对他人的偏见和傲慢所带来的误解和痛苦。
两部作品都以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呈现出了鲜明的主题。
结语:通过对《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外文学作品在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而《傲慢与偏见》则讽刺了社会上的虚伪和偏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文学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部分。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说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小说是比较能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的文学载体之一,因此文章将对中西小说差异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叙事文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小说是各民族文学中发展与成熟得最晚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等介入小说研究才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理念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选择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文章将从中西小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西小说的起源(一)中国小说起源于史传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技巧、创作方法都与编年体或纪传体的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这些古代的神话,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经过群众长期的艺术加工,日益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小说的起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加以记载和保存,古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虽然保留了一些古代神话,但大部分是原始面貌的残留,即使后人努力整合,能够复原的也只是神话内容,其文体形态却无法考知。
并且由于孔子与老子创建的儒道两家学说弘扬理性精神,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使得神本思想黯然失色,新兴的人文思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使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
所以说,史传是中国小说的起源是比较科学的。
(二)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经过诗史、传奇,进而演变成小说。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人的神话思维结构与神话意识,首先为罗马人全盘传承,后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挖掘和重视,又得到广泛传播。
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中外文学名著的异同
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中外文学名著的异同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不仅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与价值观。
通过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体会到中外文学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文学名著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题材题材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家表达思想的载体。
中外文学名著在题材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以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其题材主要是以宫廷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
而外国文学名著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以英国王室为背景,揭示了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主人公的复仇之路。
可以看出,中外文学名著的题材与不同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二、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作家创作手法的体现,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特征。
中外文学名著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采用了较为宏大的史诗式叙事,通过展示各个角色的智勇和英勇事迹,描绘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
而外国文学名著如《简·爱》则注重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采用了更为细腻的日记式叙事方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外文学对于叙事的偏重程度不同,中国文学偏向于史诗式宏大叙事,而外国文学更偏向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揭示。
三、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作家展示人性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中外文学名著在人物形象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武艺和智慧,是一个代表善良和阳刚之气的英雄形象。
而外国文学名著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则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
可以看出,中外文学名著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同的倾向,中国文学追求英雄形象的塑造,外国文学注重塑造独特个性的人物。
四、思想价值思想价值是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意义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外文学名著的重要区别之一。
以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作者通过对贾府兴衰之后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遭遇描写,表达了对封建帝制的批判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高中语文中外文学作品比较研究
高中语文中外文学作品比较研究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中外文学作品如同璀璨星空中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思想和情感。
中国文学作品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明清的小说,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群像,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荣辱。
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温柔端庄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等,她们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束缚和压迫。
而作品中所描绘的家族纷争、人际关系,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外国文学作品同样丰富多彩,风格各异。
以英国文学为例,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堪称经典。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复仇的道路上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这部作品不仅探讨了复仇、道德、正义等主题,还对人类的存在意义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再看俄国文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宏大的叙事展现了俄国社会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风云变幻,众多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浮,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中国文学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含蓄表达。
诗词歌赋中常常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悟作者的深意。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和蜡炬来象征无私的奉献和坚贞的爱情,情感的表达委婉而深沉。
而外国文学则更倾向于直接的描写和激烈的情感冲突。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对比,直接冲击读者的心灵,引发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在主题方面,中国文学作品常常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紧密联系。
而外国文学作品则更多地探讨个体的自由、平等和权利。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的对比分析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的对比分析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的对比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与价值观。
在中外文学中,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都是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
这两部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傲慢与偏见以及家族与爱情等主题,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对这两部名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一、情节与结构的对比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奥斯丁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采用典型的传统结构,注重恰当的布局和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
通过多个情节的相互交织,展示了贵族阶层的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相比之下,红楼梦是中国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离合和荣府的衰落。
红楼梦采用回溯式叙事结构,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复杂的宫廷生活。
二、人物形象的对比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对话和行为,将社会阶层、贵族婚姻的约束和女性地位等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独立而又坚持自我原则的女性形象,而达西则是一个高傲、冷漠但内心真诚的男性形象。
通过两个主要角色的塑造,作者成功地表达了傲慢和偏见的主题。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复杂多样。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独特、深情而又富有才情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悲情命运引发了人们对命运和人性的深思。
而贾宝玉则是一个极富灵气而又深情的男性形象,他的人物形象也是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三、主题与意义的对比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是贵族社会的偏见与傲慢以及爱情与金钱的冲突。
小说通过揭示人们盲目的偏见和错误的自尊心,强调了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情感历程,傲慢与偏见从最初的误解逐渐转化为真挚的爱情,最终达到了作者希望传递的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红楼梦的主题则更为广泛而富有深度。
小说以荣府衰落为背景,探讨了权力、财富对人性的影响,通过描绘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中西小说比较
人物比较
• 《西厢记》 红娘 红娘本丌是一个好管天下 姻缘的“多事”人,她所 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 旁观者变为“热心人”, 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 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 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 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 家儿性命也?”(《西厢记》 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丌满 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 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丌 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 做了远水遥岑。”(《西厢 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 认为小姐不张生郎才女貌, 是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 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
二 、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
• 1、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 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 不情感。 • 2、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 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 • 3、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不 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 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不人物形象 也没有多少关系。
结局比较
• 《西厢记》 古代 任何人的婚姻都要 经媒婆的“手续”, 没有“媒妁之言” 的婚姻,是不被家 庭和社会承认的。 在红娘无私的竭尽 心力的帮助下,老 夫人终于让步,崔、 张这对情人终成眷 属。
结局比较
《简爱》 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 还収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表 哥请求简嫁给他并呾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并 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
原因分析:
• 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教义往往将宇宙看作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
复,天地往往就是一个车轮式的运转。因此,中国小说往往既重开端也重结 尾,将前世、今生和来世都闪待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就是可以 理解的了。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由受难与复活再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西方文化,对比,其他论文文档]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论是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外小说的不同中外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风格、思想倾向、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历史等主题展开。
而西方文学中的小说,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社会现实的揭示等方面。
这种差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文学中,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而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因此,中外小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二、中国小说经典——《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小说。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角,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和一段人生的起伏。
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缀满荒诞的超脱人世的书局,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描写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的生活、情感和社会关系。
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手法、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都使得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西方小说经典——《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它是一部以真挚人性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情感经历,也以达到了对尊严和自由的求索。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是西方文学史上都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表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地区的特定社会风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尊严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争取。
因此,它已经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杰出文学作品。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整体比较)
结尾:“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 娃封汪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 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婚姻皆甲门,内外隆 胜,莫之与京。”
中国小说往往特别注重结尾。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儒林外 史》,其结尾都是诗词,并且很有深意。
西方小说则是以意识的流动为主线,在时 序上有倒错、插叙与交叉叙述的特点。西 方小说往往不以讲述故事见长,而以是以 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与自然风景描写为主, 注重人物心理与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
如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按“武十回”、“宋 十回”的框架,并且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长篇小说《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如“红楼二 尤”、“小红赠帕”之类可以单独成篇。“刘姥 姥进大观园”,往往被独立地选入语文教材。
第五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 究
赛珍珠的中英小说比较论
英国小说爱益于法国、俄国、西班牙及其他一些 国家,但早期中国小说既未受益于这些国家,也 未对它们的小说有所影响。我记得一些假托的东 方作品,诸如歌尔德密斯的《世界公民》,以及 约翰逊的《阿比西利亚国拉塞拉斯王子传》,然 而这些作品中我看到的只是时代的流行想象,而 非内在本质上的真正智慧,因为作者缺乏真正的 认识。中国小说自身成长、壮大,具有了生命, 只是到最近几年才受到别国文明的重大影响,这 几年中,西方的影响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东方、西方及其小说〉)
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 由受难与复活再到最后的审判,说明了世 界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所以西方小说结 构更加复杂、多条线索同时发展。
西方小说也与西方人类精神历史的过去 (原罪)、现在(忏悔)和未来(复活) 的直线时间观念有关。所以在结构上,心 理时间往往代替自然时间,往往以人物的 意识之流动为主线进行故事的讲述。
中西古代小说比较
• 五、教育特征 中国有文学教化的传统, 包括“诗言志”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传统、诸子散文说 • 六、情感特征 中国古代古典文学具有 强烈的情感特征。对于诗文的评价,文人也总 喜欢首先从“性情”或“性灵”来着眼,把有 无强烈的抒情的感动,提高为衡量文学的价值、 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首要标识,这在萧绎的 《金楼子•立言》中说得非常明确理传统、汉 大赋和政论文讽谏传统等。
• 2、中国小说较之西方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故 事更为完整。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是中国小说 独特的艺术传统。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 就具有曲折生动的特点。唐传奇中许多名篇的 布局,异常宏伟,严谨而巧妙,故事情节发展 富于戏剧性。明清的长篇小说内容参差错落, 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结构缜密,浑然一体。 如《(中国论文联盟整理)红 楼梦》,处处设伏,回回转折,写尽贾府故事。 西方于情节方面出众的作品虽也不少,但终不 能与中国小说相比较。
• 九、志异特征 因尚怪奇而志异也是古典文学的 以给显著特征。诗歌以为晋南北朝时期的玄言诗和 游仙诗为代表,小说则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产生之 日起,就或者愿意用小说来发明神鬼之不诬,或者 致力于用 • 十、美感特征 对于文学的美感特征,很早就为 人们所注意了。《论语•雍也》讲“文质彬彬”, 虽然原本是就“君子”的人格修养而言,但一直以 来都被看作是重要的文论思想,其含义就是在重视 “质”——质朴自然的内容表达方式的同时,也看 重“文”——华美有文采的形式。小说来记述人们 的奇异言行,
• 七、道德特征 更为可贵的是古典文学通常具有 强烈的道德感。中国文化是一种富有人文精神的文 化,尤为注重人文领域内的问题。伦理道德与现实 政治成为中国文化关注的两大核心,从而使中国文 化呈现 • 八、宗教特征 佛教、道教对作家思想上的影响 和创作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佛教鄙视现实、 尊重自然、保持自然本性的思想,道教鄙视权贵、 愤世嫉俗的思想都对作家起过作用,由李白、杜甫、 王维、李商隐、柳宗元、韩愈、白居易、苏东坡这 类大家及其作品为证出道德型文化与政治型文化的 特征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中外经典作品的比较与评析
中外经典作品的比较与评析作品的价值不分国界,中外经典作品皆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世界。
本文将对中外两部经典作品进行比较与评析,以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与评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文学之巅峰”。
而《傲慢与偏见》则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
首先,从主题角度看,《红楼梦》以荣府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贾宝玉等人的爱恨情仇和封建家族的衰落。
而《傲慢与偏见》则以伊丽莎白·班内特和米斯特·达西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英国上层社会的偏见和贵族阶级的虚伪。
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红楼梦》刻画了一批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
而《傲慢与偏见》则塑造了伊丽莎白的机智和达西的高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此外,从文学手法上看,《红楼梦》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和夸张手法,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而《傲慢与偏见》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社会讽刺的手法吸引读者。
总的来说,虽然《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但它们在讨论爱情、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两部作品都以精湛的艺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震撼了读者,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瑰宝。
二、《尤利西斯》与《红与黑》的比较与评析《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而《红与黑》则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被誉为19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
首先,从叙事结构上看,《尤利西斯》以一天的时间为背景,通过七个章节描绘了主人公利奥波德·布鲁姆和史蒂芬·德德拉斯在都柏林的一天的生活。
而《红与黑》则以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为中心,描绘了他在法国19世纪初社会中的生活经历。
其次,从风格和语言上看,《尤利西斯》采用了流水线般的意识流叙事,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书写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大主题还可以殊途同归为一大主题,即对 人的终极关怀。
中西小说主题的显著差异
西方小说注重主观、意识形态,常见的 主题——救赎意识、自我反省、精神探索。
中国小说注重客观,表现现实。
“传”两大类。
无论是“记”类还是“传”类,都体现 了描述奇人奇事的基本特征,它们常常把 人间世界和神仙鬼怪世界交织在一起加以 描写,着意安排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以使继承志怪小说而来的奇特怪异色彩更 鲜明突出。因此,以情节吸引人,仍然是 有唐代传奇小说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2.中国古典小说尤其长篇小说,偏 重于组合人物的描写。
“在欧洲每年出版的五万本书中,请您打开任何一 本来看。它们谈些什么呢?谈的是幸福。女人想有一个 丈夫或者某人想发财,想有权力和受人尊敬。对于狄 更斯的人物,一切追求的目的只是大自然怀抱里的一 漂亮的小住宅和绕膝欢跃的一大群儿孙。巴尔扎克的 人物所热衷的是高楼大厦、贵族头衔和百万金钱。”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人有谁追求这些呢?谁也没有。 一个也没有。他们不愿停留在任何地方—甚至在幸福 上。他们总是渴望走得更远些,他们都怀着一颗折磨 他们的‘火热的心’。”
《阿Q正传》主题: (1)批判以阿Q、赵太爷等为代表的国民的
弱点或劣根性,即批判“阿Q相”,以引起疗 救。
(2)揭露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反 映农民的苦难;
(3)提出了农民革命和出路问题; (4)表现了鲁迅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 精神。 (5)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资产 阶级的妥协性。
一参加中国婚礼的外国人夸新娘漂
亮,新娘谦虚地说“哪里”,外国人 愣住了,说“眉毛,鼻子,嘴……哪 里都漂亮!”
东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别很大。
有一位美国人娶了中国老婆后才感 叹:“以前,我以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 明,现在我才知道, 原来中国父母永远 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 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 也不放过。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真 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 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蒲松龄的儿子蒲箬《祭父文》认为, 《聊斋志异》: “大抵皆愤抑无聊,借以抒 劝善惩恶之心,非仅为谈谐调笑已也。”
冯梦龙编辑“三言”:喻世、警世、 醒世
“载道”----通过小说达到“经夫 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 化”、“移风俗”的教化目的。
3.自娱、娱人
《快嘴李翠莲记》的入话开首有四句诗说:“出口成 章不可轻,开言作对动人情。虽无子路才能智,单取人 前一笑声。”
西方小说的源头——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
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菲尔丁:荷马史诗(希腊史诗)是“西方小 说的胚胎”。
理由有三: 其一,在体制方面为诗体长篇小说打下了基础。 其二,作为长篇叙事性文艺,具备了小说的基本 要素。完整的叙事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西方 小说的产生提供了范本。 其三,题材内容上具有传奇色调。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
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
笑先闻。”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
若巨雷,势如奔马。”
西方早期小说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大多也比较 简单,但发展到后来变化较大,特别是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时期就比较复杂了,非常注重肖像 描写,往往不惜笔墨尽情渲染。
创作动机-----追寻探讨人和世界。
《少年维特之烦恼》 《安娜·卡列尼娜》 《巴黎圣母院》 《死魂灵》
创作动机-----外界事物的刺激、激发, 瞬息突发式的创作动机同灵感的产生。
究其背后实是作者厚重的生活积累和 情感凝聚。
中外小说主题 比较
中国现代小说的主题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1)社会改造与人生探索类。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药》,张闻天的《旅途》,冰心的《超人》等。
“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 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 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冷静的眼睛如 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鼻尖肥大,顶 着一颗满是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 这颗肉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 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 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铅笔的小刀也是装 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 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 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 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4.期待传世 “言之不文,行而未远”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他写《史记》意在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期待得到世人理解。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的“传世”愿望就很 迫切,他曾致书于引为知己的王士祯,希望靠他的“游 扬而得传”。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 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莫泊桑在他的名著《俊友》中曾成 功地运用重复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会计 师的肖像。
会计师是个矮个子,圆滚滚的。他 的脑袋像一个圆球,这球镶在另一个 被两腿托起的大圆球上,两条腿非常 之短,也像一对圆球。
由于莫泊桑在“圆球”上不断重复, 会计师肥胖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4. 性格塑造
中国小说从诞生时起就重视对人物性格 的刻画。大多使用行为动作描写, 通过动作 细节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
孟子做此文要说明:
“人求富贵,应该遵循正常的途径,不要走 歪门邪道,以致连自己最亲的人也感到羞愧。”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
中外小说人物形象比较
1.中外早期小说的共同特点——重情节 构造,轻人物塑造的倾向。
《十日谈》《巨人传》
唐代传奇可分为“记”、
全球化!
虽然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但东西方文化仍存在巨大差异。
在纽约国际笔会年会上,我国作家 陆文夫演讲后,有记者问道:“陆先 生,请问您对性文学怎么看?中国人 怎样看西方人的性解放?”陆文夫微 微一笑,轻 松自如地说:“西方朋友
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 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 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类。如鲁迅的《伤逝》、《祝福》, 郁达夫的《沉沦》等。
(3)反映农民疾苦与农村陋习类。如鲁迅的《故乡》、王鲁 彦的《黄金》等。
(4)非战类。如冰心的《一个兵丁》、叶绍钧的《潘先生在 难中》等。
(5)反帝类。如郭沫若的《牧关哀话》、郑伯奇的《最后一 课》、老舍的《小铃儿》等。
主题:反封建反帝;人的解放。
中国小说产生的源头——神话传说和史传 文学
明 胡应麟说《山海经》“文极赡缛,时有 可观”、“颇为小说滥觞”。
《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是后世志怪小 说的发端。
中外小说创作动机比较
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动机
1. 发愤著书----通过著书抒发“郁结之意”。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及《诗经》 的作者。)
现在,我开始用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观点, 理解我上面提到的那句话:“你若呼求我,我必拯救 你。”
与精神救赎紧密相连的另一个主题是: 哲学思辨
——究竟人是什么? 人从哪里来? 人 到哪里去? 人的命运到底山谁来掌握? 人怎 样才能走自己的自由之路? 人的本性、理 性与情感,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人与 自然的关系,人与上帝、灵魂的问题,人 的罪恶问题 ,等等。
---- 王士祯《渔洋山人精华录》
西方小说的创作动机:
“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 。------黑格尔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小说是作者探索在这个 成为陷阱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是什么?小说是在上帝离开了他 的宝座不再统治这个世界的时候,人开始探索不确定的真理的 时候出现的。也包括在意识流中追寻自己发现自己。”
儒家学说或儒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宗教信仰, 一种伦理化、现世化了的宗教信仰,一种非宗 教的宗教信仰。
“仁、义、礼、智、信” “孝悌忠恕” “立德、立功、立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重实用 轻思辨 重人事 轻鬼神 重现世 轻来世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 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 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 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斯蒂芬·茨威格《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人性人欲的解放的要求,到发财享乐、幸 福在人间的追求;对社会人生的孜孜不倦的探 索,对人类存在的苦苦深沉的思索。
人道主义----西方近代文学的主题
西方现当代小说的主题为:
其一是传统的人道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具体内容为反对 帝国主义战争,呼吁人类和平及经济建设歌颂英 雄,同时也注重探索人性。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 思来者。”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张竹坡称之为“第一奇书”:“生也不幸,其亲为仇
所算。” “《金瓶梅》到底有一种愤懑的气象”
“作者无感慨,亦必不著书,一言尽之矣。其所欲说之
人,即现在其书内。”
“作者必大不得时势”
“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书。”
“乃是作者满肚皮猖狂之泪没处洒落,故以《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