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LandsatMSS遥感影像数据集-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

合集下载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神农架林区近30年土地覆盖动态变化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神农架林区近30年土地覆盖动态变化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神农架林区近30年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姜哲;刘芳;张微;栾晓峰;李迪强;李佳【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年(卷),期】2016(033)006【摘要】利用神农架林区1987年、2000年、2013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信息,运用ERDAS软件分别解译出这3个时期地表覆盖类型,同时对比3个时期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统计分析出3个时期神农架林区森林变化面积和来源。

结果显示:1987—2000年森林面积增长缓慢,净增长了14.70 km2,变化主要来自灌丛和草地的转化;2000—2013年期间森林面积增长迅速,净增长了207.49 km2,变化主要来自灌丛、草地和农田的转化。

运用遥感技术连续、宏观、动态地监测神农架林区地表覆盖变化,不仅丰富了神农架林区的本底资料,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总页数】5页(P150-154)【作者】姜哲;刘芳;张微;栾晓峰;李迪强;李佳【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N91【相关文献】1.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线性构造分级解译 [J], 石振杰;温兴平;马威;沈攀2.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 [J], 邱挺;于泉洲;刘加珍;张怀珍;梁春玲ndSat TM/OLI遥感影像在玛多县近30年小型湖泊面积监测中的应用 [J], 冶志强;刘峰贵4.基于RS的近30年滹沱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J], 孙雷刚;郑振华5.基于遥感影像的近30年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于万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张晖;王晓峰;汶婵;都娥娥;余正军【摘要】利用2006年Landsat TM影像、土壤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基于RS和GIS技术,针对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植被类型、干旱指数、地形、降水侵蚀力值等8个指标,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为主体,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2)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的特点,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则较差.【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8)001【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景观生态;黑河流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作者】张晖;王晓峰;汶婵;都娥娥;余正军【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01;P208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1-3].景观生态评价就是在景观生态分类的基础上,选取评价指标对景观生态现状进行评定,它是景观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在景观生态研究中,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用模型将区域环境因素系统化是目前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4].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流域有限的水资源过度利用、无限制开采,水资源短缺、河流中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绿洲面积缩小、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生态问题凸现并急剧恶化[5-7].有鉴于此,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多源空间数据资料,对黑河流域中下游景观生态质量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流域景观生态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面积约1.3×105km2,地理位置96°42′~102°00′E,37°41′~42°42′N,东面以大黄山为界,西面以黑山为界分别与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相邻,南以托莱南山为分水岭与疏勒河上游和大通河上游相邻,北抵中蒙边境.行政上包括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的一部分,甘肃省张掖市的肃南县、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嘉峪关市,酒泉市的肃州区、金塔县,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的一部分(图1).流域内景观分异强烈,从南到北可划分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河西走廊和北部阿拉善高平原三大地貌单元.遥感影像数据为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影像,成像时间为2006年7月.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根据TM影像人工目视判读获得,比例尺1∶10万.DEM格式为GRID,1∶5万标准分幅,像元大小为25 m×25 m.地形起伏度数据由DEM数据在Arcview中通过相应的操作直接产生.土壤数据为1∶100万GRID栅格图.气象数据根据流域各气象台站的基本资料,由ArcInfo的generate命令生成,将其转换成栅格图.数据处理流程如图2.区域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有群组决策特征根法、综合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8].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即在确定一套合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评价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评价指标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景观生态的方法.考虑到生态环境系统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点,依据科学性、可表征性、可获取性及可度量性等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9],根据黑河流域普遍存在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选取降水侵蚀力值、地形起伏度、干旱指数、土壤结构等8项指标,综合评价黑河流域的景观生态质量.由于各项指标在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需要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准则层指标权重在参考前人文献[8-14]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因子层的权重在专家咨询以及考虑数据精度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对水土流失敏感性而言,各因子对土壤侵蚀的作用不同,降水、土壤结构、地形起伏度与植被类型权重分别确定为0105、0108、0107、0105;对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各因子分别赋予01225、01175、01175、01175.各因子实际权重见表1.由于内部等级、性质的不同,同一指标需要分级量化表达,使其在参与多因子综合分析时,保持因子要素间的均衡与合理性.根据各项指标的特征和对景观生态的影响,量化为5级(表2),分级值越大,景观生态质量越差.各类基础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得到专题数据,利用DEM数据得到地形起伏度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最终得到植被覆盖度、降水侵蚀力、土壤结构、大风日数、干旱指数(图3).统一各种数据层面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将矢量数据转为栅格数据,根据成图精度,选取50 m×50 m范围作为基本数据单元,对各专题数据层面进行空间叠加和计算.最后采用多级加权求和的方法来实现区域景观生态的综合评价.模型如下:式中Ei为第i个评价单元(像元)的景观生态综合指数;Xij为第i个单元第j个专题指标要素的标准量化值;Wj为权重值.景观生态评价综合指数代表了景观生态质量状况.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为1.484~8.101,平均值为5.870,呈现偏正态分布(图4),在全面分析综合指数构成特点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自然分界(natural break)法将敏感性分为5级(图5).这种分类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的Jenk最优化法得出的分界点,能够使各级的内部方差之和最小[14].总体来说,流域4级区面积比例最大,其次是3级区,二者占总面积的68.65%,说明流域景观生态状况一般,尚未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积极生态平衡. 具体来说,各类型景观生态特点表现如下:(1)1级景观生态区面积为4.76×105hm2,主要分布在流域上中游的祁连县、肃南县、民乐县和山丹县的小部分地区,是质量最好、利用程度最高、最易于人类生存的地区,也是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段,水源充足,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矿化度低,是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主体承载区,但面积不大,仅占流域面积的3.37%,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小于3.(2)2级景观生态区面积为2.33×106hm2,占流域面积的18.10%,主要分布在民乐县和山丹县大部,高台县和临泽县中部,甘州区和肃州区大部分川区,祁连县北部和中部以及肃南县明花区,综合指数为310~4.5,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好,土地利用相对粗放,以半农半牧生态为主.(3)3级景观生态区面积为4.17×106hm2,占流域面积的32.46%,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大部,肃南县西北部,甘州区、高台县和临泽县北部,金塔县中南部以及肃州区部分地区,综合指数为4.5~610,景观生态质量居于流域平均水平,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土地开发利用不科学,土壤盐化严重.(4)4级景观生态区面积为4.65×106hm2,占流域面积的36.19%,集中分布在额济纳旗大部和金塔县北部,综合指数为6~7,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土地荒漠化程度较大,植被稀疏.(5)5级景观生态区面积为1.27×106hm2,占流域面积的9.88%,绝大部分分布在额济纳旗,此外零星散布在金塔县,综合指数均大于7,景观生态质量极差,为极端干旱条件下形成的旱化戈壁荒漠景观.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很明显.总体而言,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下游地区除少数地段,基本上以4、5级区为主.从行政区域(图1)来看,也呈现同样的空间地理特点,景观生态质量最好的是民乐县,指数4.379,其次是山丹县(4.518)、张掖市甘州区(4.710)、祁连县(4.763)和酒泉市肃州区(4.900),综合评价指数值小于5.景观生态质量最差的是额济纳旗(6.635),其次是金塔县(5.600)、嘉峪关市(5.362)、高台县(5.154)、临泽县(5.130)和肃南县(5.013),综合评价指数值为5~6. 从各县市区面临的首要生态环境问题来看,民乐县、祁连县、山丹县、肃南县和甘州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金塔县、临泽县和额济纳旗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突出,嘉峪关市、肃州区和高台县的土壤盐渍化严重.针对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植被类型、干旱指数、地形、降水侵蚀力值等8个指标,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1)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类型表现出3级和4级景观占主体的特征,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景观生态质量一般.(2)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的特点.从行政范围来看,景观生态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肃州区、肃南县、临泽县、高台县、嘉峪关市、金塔县和额济纳旗.(3)地图数据用栅格单元表示的最大缺点是数据结构重建导致的空间分辨率损失,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各种源数据比例尺不完全一致,数据获取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数据转换和叠加分析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影响分析的精度.【相关文献】[1]Forman R T T,Godron ndscape ecology[M]. New York:John Wiley&Sons,1986.[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3-25.[3]肖笃宁,布仁仓,李秀珍.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J].生态学报,1997,17(5):453-461.[4]蒙吉军,申文明,吴秀芹.基于RS/GIS的三峡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 (2):295-302.[5]阎传海.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评价[J].生态科学, 1999,18(2):46-52.[6]吴秀芹,蔡运龙,蒙吉军.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2):12-17.[7]臧淑英,万鲁河,周道玮.黑龙江省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4): 540-544.[8]王思远,王光谦,陈志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其演变[J].山地学报,2004,22(2):133-139.[9]胡宝清,金姝兰,曹少英,等.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04, 18(1):103-107.[10]胡孟春,马荣华,吴焕忠.海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制图方法[J].地理学报,2000,20(2):150-153.[11]周华荣.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50-153.[12]张增祥,杨存建,田光进.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中国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分析[J].遥感学报,2003,7(1):58-65.[13]孙红雨,王长耀.中国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J].遥感学报,1998,2(3):204-209.[14]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2): 68-74.。

黑河流域叶面积指数的遥感反演

黑河流域叶面积指数的遥感反演
模 型进 行 大气 校 正, 后 得 到 除 热 红 外 波段 之 外 的 最
状 况 最有 价 值 的是 植 被 指 数 【 , 常用 的植 被 指 数 4最 J 有 归 一 化 植 被 指 数 (NDVI) 、比 值 植 被 指 数 (S ) R 。卫 星 资料 在 国 内外 宏 观植 被研 究 中已经 得 到 广泛 应 用 【 , 于各 种 植 被指 数 和 L 1 鉴 J AI的 关 系 是 经验 性 的 , 具有 很 强 的地域 性 和时 效性 , 函数具 有
很 大 的不 确定 性 , 要不 断调 整参 数 [6。 需 5 J ,
其 它 6个 波段 的地 表反 射率 【 . 】 l 1 。 L AI数 据是 2 0 0 2年 8月 下旬 使 用 TR C仪 器 A
采集的 3 9个 野外 实 测值 【 6,主 要集 中于大 野 口附 1】 . 近 气象 站 l 区和张 掖绿 洲平 原 区。采 集 数据 天气 状 I I
0 7 6 5
J ”

归 一化 植被 指 数 : NDVI: 比值 植 被指 数 : R : S




7 6

I ”




l 十 l D ” D r
() 2 结 果 和 讨 论 2
Pr
土 调 植 指 : W= _ 壤 整 被 数S A
产生 较大 影 响 , 此 除 NDV 、 R 外 , 中 还 采 用 因 IS 文
度, 旨在 找到 较 好反 演黑 河流 域 L AI的方 法 。
1 研 究 方 法 及 途径
研 究使 用 的遥 感 影像 是 1 9 9 9年 7月 3 1日摄取

黑河中游金塔地区地表净短波辐射及净全辐射卫星遥感研究

黑河中游金塔地区地表净短波辐射及净全辐射卫星遥感研究

文章编号:0254-0096(2006)08-0748-06黑河中游金塔地区地表净短波辐射及净全辐射卫星遥感研究收稿日期:2005-08-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3035)孟宪红,吕世华,文莉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摘 要:使用Landsa-t 5TM 数据推算金塔地区地表反射比、地表温度、地表净短波辐射及净全辐射。

将反演值与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地表反射比、地表净短波辐射、净全辐射反演相对误差分别小于6%、17%、12%、3%。

结果基本可信,其频率分布也基本反应了当地各参量的实际分布情况。

关键词:金塔地区;净短波辐射;净全辐射;反演;Landsa-t 5TM 数据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有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即太阳散射辐射)两种[1],地表净短波辐射是指到达地表的总太阳辐射减去被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所得到的差值。

到达地表的总太阳辐射包括直接太阳辐射和经过大气和地表之间多次散射后到达地表的散射太阳辐射。

在地表辐射交换中,它是辐射能量的收入部分,对地表辐射收支、地气能量交换以及各地天气气候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研究地表净短波辐射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气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地表净全辐射是地球生命活动的能源,是我国一、二级辐射观测项目之一,是地表辐射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示地表能量的净收入部分,控制着进入大气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是驱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由净全辐射可反演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发射比等地表特征参数,是提高天气预报质量和大气环流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

同时净全辐射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天气和气候系统的巨大变化。

净全辐射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我们认识天气和气候系统意义重大,是气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2]。

但目前的地基辐射观测网络的观测不能满足气候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对广大的海洋和两极地区的观测非常稀少,而两极地区对气候的变化又非常敏感。

GIS环境下黑河流域信息提取

GIS环境下黑河流域信息提取

GIS环境下黑河流域信息提取作者:雷花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03期摘要选取黑河流域为研究区,以SRTM_DEM作为基础数据,应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进行流域水文特征的信息提取,结果生成了较为满意的河网,证明基于DEM数据提取流域信息的方法是可行且可信的。

关键词黑河 SRTM_DEM ARCGIS 流域信息中图分类号:P343;TP79 文献标识码:A0引言中国是洪灾多发的国家之一,洪灾的发生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洪水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暴雨信息产生汇流水文模型计算来预报洪水,而流域信息是进行水文模拟的必要信息,提取流域信息也就是构建现代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由于流域信息种类很多、数据量大,利用现代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方法进行流域信息自动提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以及精确详细的DEM数据的方便获取,从DEM数据中提取水系网络和流域边界两大地貌特征备受关注,成为GIS应用于水文及环境研究的重点,也是今年来水文模型的热点。

本文以黑河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Hydrology),根据SRTM_DEM数据进行了黑河流域的河网提取并进行了精度分析。

1 DEM流域水文特征提取原理与方法基于DEM进行流域提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形特征计算每个栅格单元上水的流向,根据流向进行汇流能力计算,通过汇流能力定义阈值,得到一定汇流能力下的河网、根据河网的交汇关系划分河段,再根据流向划分每个河段的集水区域,最后根据河段的河网关系合并集水区域构成流域。

基于DEM地表水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流方向提取、汇流累积量计算、河流网络提取等。

(1)洼地填充: DEM是比较光滑的地形表面模型,但是由于DEM误差以及一些真实地形(如喀斯特地貌)的存在,使得DEM表面存在着一些凹陷的区域。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009]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009]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英文标题:WATER: Envisat ASAR dataset1、摘要2007年,2008年和2009年Envisat ASAR数据179景,覆盖黑河全流域。

其中,2007年共63景,2008年共71景,2009年共45景。

成像模式和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8-15至2007-12-23,2008-01-02至2008-12-20,2009-02-15至2009-09-06;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2009-06-19至2009-07-12;WSM宽幅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1-01至2007-12-30,2008-01-01至2008-11-28,2009-03-13至2009-05-22。

产品级别为L1B级,未经过几何校正,为振幅数据。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322和5344)获取;2007年和2008年1月的WSM宽幅模式数据是从ITC的BobSu教授处获得;8景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数据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购买。

2、关键词主题关键词:航天遥感,雷达影像学科关键词:遥感数据地点关键词:黑河流域, 森林水文试验区, 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 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时间关键词:2007, 2009, 20083、数据细节1.比例尺:None2.投影:43263.文件大小:44963.8MB4.数据格式:4、空间范围- 北:42.685 -西:97.399 - 东:102.125- 南:37.683 -5、时间范围2006-12-31 16:00:00+00:00--2009-07-15 07:14:00+00:006、引用方式数据的引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2010.[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TER: Envisat ASAR dataset.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Data Center, 2010]文章的引用:7、资助项目信息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8、数据资源提供者姓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电子邮件: imgserv@。

冻土观测规范-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

冻土观测规范-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冻土观测规范主要撰写人:晋锐、张立新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二期)“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2008年3月3日背景说明中国西部地区有着鲜明的寒区和旱区相伴而生的特点,特别是内陆河流域,具有全球独特的以水为纽带的“冰雪/冻土-河流-湖泊-绿洲-沙漠”多元自然景观,是在流域尺度上开展寒区和干旱区水文和生态等陆面过程研究的理想场所。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二期):“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WATER: Watershed Airborne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于2008年起在黑河流域开展卫星-航空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的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为了保证试验的目标,特制定本规范。

目录目录 (1)第一章冻土温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规范 (1)一.土壤剖面温度 (1)(一) 浅层铂电阻地温传感器: (1)1.观测地段和仪器安装 (1)2.维护 (1)(二) 深层铂电阻地温传感器 (1)1.安装与维护 (2)二.观测层数 (2)三.观测时间分辨率 (2)第二章冻融深度(冻结上限和下限深度)观测规范 (3)一.冻土器结构 (3)二.观测地段和安装 (3)三.观测和记录 (3)四.维护 (4)第三章玻璃液体地温计观测规范 (5)一.地面和浅层玻璃液体地温表 (5)(一)通则 (5)(二)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 (5)(三)观测和记录 (6)(四)维护 (6)二.深层玻璃液体地温表 (7)(一)通则 (7)(二)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 (8)(三)观测和记录 (8)(四)维护 (8)第四章土壤冻融过程的微波辐射计观测规范 (9)第五章地表粗糙度观测规范 (10)第六章地表冻融卫星同步观测样方规范 (11)第七章土壤含水量环刀法测量规范 (12)第八章快速TDR观测规范 (13)第一章冻土温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规范选取代表性站点对土壤温度剖面进行长期连续观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张继真;姜艳艳;张月【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24()1【摘要】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最小,共减少约0.06万km^(2);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减少,以及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均可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同时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也可有效阻止土壤侵蚀的发生。

总体来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进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26-29)【作者】张继真;姜艳艳;张月【作者单位】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TP79【相关文献】1.东北黑土地治理区2015-2016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案3.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4.东北黑土地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的实施管理5.基于CSLE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以长春市城区和双阳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黑河干流中游湿地信息提取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黑河干流中游湿地信息提取
2 . 9 3 1 1 6 T r o o p s o f C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S Li b e r a t i o nAr m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41 ,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 Ne w wa t e r i n d i c e s ( A WE I n s h i A WE I s h ) we r e u s e d t o e x t r a c t t h e we t l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Ex t r a c t i o n o f t h e we t l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mi d d l e r e a c h e s o f He i h e
Ri v e r b a s e d o n L a n d s a t i ma g e s
i n he t s t u d y a r e a . 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e x t r a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f o r 2 0 0 0 nd a 2 01 4 we r e 8 3 % a n d 9 3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La nd s a t i ma g e s a n d t h e t h r e s h o l d r ng a e s o f t we l v e r e l e v nt a v a r i a b l e s c o u l d b e o b t a i n e d a u t o ma t i c a l l y t h r o u g h a l l na a l y s i s o f b o x i f g u r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d e c i s i o n t r e e mo d e l c o mb i n i n g t h e u s e o f AW EI n s h / AW EI s h . n o m a r l i z e d d i fe r e n c e v e g e t a t i o n i n d e x a n d DE M c o u l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e x 仃 a c t t h e we t l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黑河流域遥感_地面观测同步试验_森林水文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

黑河流域遥感_地面观测同步试验_森林水文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

第24卷 第7期2009年7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 ART H SC I ENCEVol.24 No.7Jul.,2009文章编号:100128166(2009)0720681215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森林水文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3马明国1,刘 强2,阎广建3,陈尔学4,肖 青2,苏培玺1,胡泽勇1,李 新1,牛 铮2,王维真1,钱金波1,宋 怡1,丁松爽1,辛晓洲2,任华忠3,黄春林1,晋 锐1,车 涛1,楚荣忠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3.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摘 要:主要介绍了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W atershed A llied Tele metry Experi m ental Research,WATER)的第二阶段,即以森林水文过程及中游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为主要目标的中游试验。

简要阐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航空飞行试验、地面同步试验和加密观测试验的样方布置、数据获取与处理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游试验的核心研究内容是紧密围绕森林水文及中游干旱区水文的水循环问题开展航空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和水文与生态参数加密观测试验,改善蒸散发反演模型和算法,探讨尺度转换方法。

其中航空试验使用了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L i D AR)、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5类传感器,飞行了17个架次和72个小时。

关 键 词:WATER;遥感;森林水文;干旱区水文;同步试验中图分类号:TP79;P334 文献标志码:A1 引 言2008年3~7月,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和“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在黑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观测试验(W atershed A llied Tele metry Experi m ental Re2 search,WATER),在流域尺度上开展以水循环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大型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科学试验。

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积雪水资源数据集

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积雪水资源数据集

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积雪水资源数据集
牛莉婷;李弘毅;王建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年(卷),期】2022(7)3
【摘要】融雪对寒区水资源的贡献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积雪融水是黑河流域
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流域的积雪融水及其变化对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
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分布式寒区水文模型,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再分析资料和遥感积雪面积数据等,制作了黑河流域上游2000–2015年的逐日融雪径流深、逐日雪水当量及逐年融雪径流系数数据。

通过在不同尺度上验证模型模拟的积雪深度、径流和积雪面积,并对比了应用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前后的水文指标模
拟精度,结果表明:本数据集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共享和利用本数据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流域内水文过程、积雪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积雪灾害监测及防治等研究。

【总页数】12页(P125-136)
【作者】牛莉婷;李弘毅;王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甘肃省水土保
持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
同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
【相关文献】
1.2000—2015年黑河流域中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2.黑河上游冰沟流域典型积雪期水文情势
3.积雪对祁连山区黑河上游活动层热状态的影响研究
4.2000–2020年MODIS中国积雪物候数据集
5.2000–2021年黄河源区无云MODIS积雪覆盖面积比例数据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黑河

数字黑河

数字黑河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机载PLM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12年7月10日)英文标题:HiWATER:Dataset of ground truth measurements synchronizing with airborne PLMR mission in the Yingke oasis and Huazhaizi desert steppe on July 10, 20121、摘要2012年7月10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PLMR样方进行了机载飞行地面同步观测。

PLMR(Polarimetric L-band Multibeam Radiometer)是双极化(H/V)的L波段微波辐射计,中心频率1.413 GHz,带宽24 MHz,分辨率1 km (相对航高3 km),有6个beam 同时观测,入射角为±7º,±21.5º,±38.5º,灵敏度<1K。

飞行主要覆盖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

本地面同步数据集可为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样方及采样策略:观测区位于张掖绿洲南缘-安阳滩荒漠过渡带,张(张掖)-大(大满)公路西侧,南北跨龙渠干渠,分为两部分,西南方向为1 km×1 km的荒漠样方,由于荒漠较为均质,在此1 km样方内采集5个点(四周各1点及中心点,实际测量过程中,可在沿路行走过程中多测几个点)的土壤水分,四个角点除对角线方向外,互相间隔600 m,西南角角点为花寨子荒漠站,便于与气象站数据比较。

在东北侧,选择了面积1.6 km×1.6 km的大样方针对绿洲下垫面开展同步观测。

样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考虑地表覆盖代表性、尽量避开民居和大棚、穿越绿洲农田以及南边的部分荒漠、可达性、观测(路途消耗)时间,以期获得与PLMR观测的亮度温度的比较。

黑河上游土壤水分与遥感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黑河上游土壤水分与遥感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黑河上游土壤水分与遥感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白晓;王忠富;杨礼箫【摘要】针对估算山区土壤水分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和辐射传输模型都十分类似、精度不高的问题,对遥感环境因子和土壤水分做相关性分析以提高估算精度.利用Landsat-5 TM计算水分指数,获取MODIS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数据,基于黑河上游148组土壤表层(0~10 cm)水分实测数据,提取148组海拔高程、地表温度、水分指数、植被指数,采用线性回归法得到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海拔高程、水分指数、植被指数为正相关,且相关性依次减小,与地表温度为负相关,相关性介于植被指数和海拔高程之间,且全部通过0.01的Pearson相关系数双尾检验.【期刊名称】《遥感信息》【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7页(P121-127)【关键词】遥感分析;土壤水分;环境因子;回归分析;黑河上游【作者】白晓;王忠富;杨礼箫【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旱区流域科学与水资源研究中心,兰州730000;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土壤水是土壤重要物理性质之一,为土壤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

土壤孔隙的水向上会变成水蒸汽逸出土表进入大气;向下会经地下水位进入江、河、湖、海等[2],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水资源。

对于干旱半干旱区的黑河上游来说,降水是影响土壤水分最重要的因素,太阳辐射、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土壤水分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地形因子及土壤物理特性、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等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是诸如此类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3]。

但由于时间空间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传统式实测加地统计插值法耗费大量人物力财力却收效不佳。

近年来,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利用其实时、动态、大面积等特点,为快速及时获取地面信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4]。

黑河流域中游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黑河流域中游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Ab s t r a c t : Re mo t e s e n s i n g b a s e d o n UAV f Un ma n n e d Ae i f a l Ve h i c l e )h a s mo r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v e r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和D O M 的生 成 等处 理 流程 与分 析方 法 。实验 结 果 表 明 ,无 人机 低 空遥 感 系 统 能够 满 足局 部 区域 内的 高分 辨
率 、大 比例 尺基 础数 据采 集 的实 际需求 ,在 三 维重 建 、土地 调查 、环 境监 测等 领域 具有 良好 的应用 前 景。 【 关键 词 】无人 机低 空遥 感 ;影像 获取 与 处理 ;数 字正 射影 像
技术应用 \
文章编号:1 6 7 2 - 1 5 8 6 ( 2 0 1 4 ) 0 1 - 0 0 6 3 - 0 5
中图分类号:T P 7
文献标 识码 :B
黑河流域巾游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陈 杰 , 童 小华 , 刘 向锋 , 张松林 , 李天鹏 , 马 明国
( 1 同 济大学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上海 2 0 0 0 9 2 ; 2 . 中国科学 院 寒 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r e mo t e s e ns i n g s y s t e m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he wo r k lo f w a n d na a l yz e me ho t d s we r e d e s c r i be d ,s u c h s a a c qu i s i t i on o f

数字黑河

数字黑河

数字黑河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土壤呼吸观测数据集英文标题:HiWATER:Dataset of soil respiration observ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1、摘要本数据集为利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COR,Lincoln,NE,USA)在大满超级站定点测量的土壤呼吸速率。

1)测量目的土壤呼吸速率测量的目的在于:利用LI-8100测定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为评估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与参数。

2)测量仪器与方式测量仪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COR,Lincoln,NE,USA)。

测量方式:土壤呼吸室放置在PVC圈(直径10 cm,高度5 cm)上,PVC圈插入土壤1~2 cm,在测定的前1 d安置。

采用全自动观测,利用太阳能板进行供电,采用仪器自带数据采集仪,自动记录观测数据。

3)测量时间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在玉米的主要生长季进行持续观测,具体时间为2012年6月19日一9月15日。

4)数据处理定期从数据采集仪上拷贝出观测数据(*.81x),通过LI-8100(M) PC Client v2.0.0软件预处理转换为文本格式文件,得到土壤呼吸数据。

2、关键词主题关键词:地面同步观测, 土壤呼吸, 碳循环学科关键词:地点关键词:大满水分控制实验场, 黑河流域, 中游人工绿洲试验区, 大满超级站时间关键词:2012-09-15, 2012, 2012-06-193、数据细节1.比例尺:02.投影:43263.文件大小:108.0MB4.数据格式:文本4、空间范围- 北:38.95 -西:100.35 - 东:100.7- 南:38.77 -5、时间范围2018-11-13 10:48:48.997678+00:00--2018-11-1310:48:48.997683+00:006、引用方式数据的引用:李新, 马明国, 王静.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土壤呼吸观测数据集2017.[LI Xin HiWATER:Dataset of soil respiration observ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2017]文章的引用:7、资助项目信息8、数据资源提供者姓名: 李新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电子邮件: lixin@姓名: 马明国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电子邮件: mmg@。

近30a内蒙古阿拉善盟不同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近30a内蒙古阿拉善盟不同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近30a内蒙古阿拉善盟不同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王涛;颜长珍;宋翔
【期刊名称】《中国沙漠》
【年(卷),期】2008(28)6
【摘要】利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近30 a内蒙古阿拉善盟两期Landsat MSS/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农田、林地、草地、水体与湿地、建设用地、荒漠等6种生态系统的25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

结果表明:近年荒漠生态系统用地达85.59%,其次是草地生态系统用地,占12.76%;近30 a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农田、林地、水域与湿地及建设用地增加80 26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34%,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用地减少相应面积,总体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量不大,仅为0.68%。

【总页数】5页(P1001-1004)
【关键词】阿拉善盟;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作者】王涛;颜长珍;宋翔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7
【相关文献】
1.近30a安吉县毛竹林动态遥感监测及碳储量变化 [J], 崔瑞蕊;杜华强;周国模;徐小军;董德进;吕玉龙
2.近30a安吉县毛竹林动态遥感监测及碳储量变化 [J], 崔瑞蕊;杜华强;周国模;徐小军;董德进;吕玉龙
3.县级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为例 [J], 李苓苓;王荣华;李小娟;赵文吉;孙永华;张晓光
4.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J], 程博;田淑芳;杨巍然
5.近30a黄河源地区荒漠遥感动态监测 [J], 郄妍飞;颜长珍;宋翔;段翰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P DAAC User Services 单位:USGS Earth Resources Observation and Science (EROS) Center 地址:USA Sioux Falls Mundt Federal Building 邮编:57198 电话: 邮件:lpdaac@
摘要 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此后10年里又相继发射了陆地卫星2号和3号,这3 颗卫星属于第一代资源卫星,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3、4个谱段,分辨率为79m,幅宽 为185Km。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MSS数据28景,获取时间分别为1972-10-14,1972-10-30,1973-01-10,1973-01-31,1973-02-16 ,1973-06-04,1973-10-07,1973-10-28(2景),1973-12-22,1974-01-05,1975-10-07,1975-10-09,1976-07-04 ,1976-10-18,1976-11-07,1976-11-27,1976-12-30,1977-01-19,1977-02-07,1977-04-20,1977-05-06(2景) ,1977-05-08, 1977-06-10,1977-06-29,1977-07-18, 1978-10-09。 影像经过正射纠正。
相关联系人 1. 元数据作者 胡宁科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中国 兰州 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4967971 邮件:changsheng0909@
2. 数据服务联系人 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中国 兰州 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4967287 邮件:westdc@
关键词 主题:MSS,遥感影像,Landsat, 位置:黑河流域, 时间:1972-1978, 学科:地理学,遥感, 地层:
数据分类 分类: 地学信息
数据细节 分辨率:90米 投影:+proj=longlat +datum=WGS84 +no_defs 数据大小(MB):1676.93 数据格式:栅格
缩略图和空间范围
N:43.3
W:96.1
E:104.2
时间范围 开始时间:1972-07-01 结束时间:1978-12-15
本数据引用方式
建议参考文献
S:37.7
-1-
数据DOI
项目支持信息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黑河流域交叉集成研究的模型开发和模拟环境建设(编 号:CACX200310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 整理与服务 (编号:91025001)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 黑河流域Landsat MSS遥感影像数据集
UUID: 1452f686-ab2b-400c-bb20-04a0ed0b8f5f
黑河流域Landsat MSS遥感影像数据集 The Landsat MSS image data set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使用声明 1. 本数据来源于美国马里兰大学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数据库,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 科学数据中心” 收集整理,用户在使用数据时请在正文中明确声明数据的来源,并在致谢中提及本数据中心。
相关链接 1. 数据获取 2. 项目网站 3. /
4. 联系人 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中国 兰州 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4967287 邮件:westdc@
5. 资源提供者 吴立宗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件:wulizo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