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是一种认识矛盾

合集下载

数学悖论与谬误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悖论与谬误的区别与联系

叫谬误。一般的,谬误是用来形容思维上的错误,把不正确的事情说 成是正确的。在数学中,谬误可以看做是一种看似正确但经过检验可 证其为错误的论证类型, 也就是说经过一系列错误的推理而必然得到 的结果。例如,某学生使用以下方法对分数进行化简: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学生得到的是正确答案,但是这种方法没有 逻辑根据,于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将失效。 任何一个论证都是为了说明它的结果是真的, 但这两种情形下是 不可能的:一种是论证的前提是虚假命题的时候,无论如何推理、过 程如何的正确,也无法确证它的结论为真;另外一种是论证的前提是 真命题,但结论却是假的,那么说明其中间的推理过程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错误推理。习惯上,人们将“谬误”这个词用在那些虽然不正 但却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论证。有些论证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不能 欺骗和说服任何人。但是,谬误有时也是危险的,因为大多时候会被 某些谬误所愚弄。然而研究这些错误论证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当明确 理解它们后,就可以最有效地避开它们布下的陷阱。 由上述可知,数学悖论和谬误都是一种矛盾命题,但两者之间也 有不同之处。悖论是理论知识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随着科学体系 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悖论也就随之消失。 谬误在学习的任何过程中都 有可能出现,但经过严密的推理可以找到其错误的根源。 2.1.2.2 数学悖论与谬误的联系 在数学的推理过程中,谬误和悖论有时是同时存在的。数学常常
被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然而有时经验会告诉我们,当推理和数学论证 的结果与现实经验不一致时,这其中就可能存在一些比较复杂的谬 误,这些谬误在无法用数学知识解释是什么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一种 悖论。有些情况是发生在纯数学的领域,还有些时候会发生在语言学 或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对于数学的大量悖论来说,如果能删除那些 “别扭"的谬误,那么数学就成为了一块“净土” 。所以在某些谬误不 能被解释之前,大多数的谬误可以被看成是悖论。例如: 如果 x2=Y2 那么这就是说,下面等式中至少有一个是成立的 X = Y,X = -y,-X =-y,-x=Y 这些等式中有两个是等效的,因此它们可以减少为 X =Y,X = -y 除非 x=0,否则要么这两个等式中有一个是错误的, 要么就是这个等式有两个解。这个推导的过程中存在谬误,因为忽 略了取平方根的规则或者不熟悉负数,从而不知道它是怎么变成错 误的时候,就是一个悖论。 这在数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是经常会遇到的, 当0还 没被发现之前,某些运算,如被除中有 0 的运算中出现的谬误,就 是一个悖论,在 O 出现以后,这些还没被纠正的错误就是谬误。这 样的情形在取平方根、根式的运算、虚数的运算等均能被发现。 前面曾提到数学悖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我国的 先秦时期。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发展历史中,因为悖论的产生,以 严谨著称的数学经历了三次数学危机。以下的几节内容当中将对这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悖论的意思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悖论的意思: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 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悖论的意思: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英文解释[数] antinomy;paradox ;[paradox] 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定义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性质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根源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解悖悖论与解悖只要运用对称逻辑,没有一个悖论无解。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函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的通俗理解

悖论的通俗理解

悖论的通俗理解悖论是指一种逻辑上的矛盾或自相矛盾的陈述,其中逻辑结论会与前提或假设相矛盾。

悖论出现的原因是某些固有的逻辑矛盾或概念上的混淆。

它有时能够揭示人们在思维和语言上的偏见和隐含假设,因此在哲学、数学、物理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悖论进行通俗的解释和阐述。

1. 悖论的定义悖论是指那些声称自己正确的命题或陈述,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它们的时候,却发现它们出现了矛盾或自相矛盾的情况。

这种矛盾通常是由于特定的逻辑结构或假设所导致的。

悖论在数学、逻辑、哲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2. 悖论的分类悖论可以分为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两类。

形式上的悖论是一种由陈述形式本身引起的矛盾,例如“这个陈述是假的”。

实质上的悖论是一种由陈述所涉及的实际事实或概念本身引起的矛盾,例如“所有的带有“不可描述”这一属性的事情必须被描述”。

3. 悖论的例子(1)拉塞尔悖论假设有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包括所有不包括自身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是否包含自身?如果它包含自身,那么它不符合定义,因为它不包括自身。

如果不包含自身,那么它又符合定义,因为它不包括自身。

这就是拉塞尔悖论。

(2)无头骑士悖论有一个骑着马的骑士,他穿着铠甲,手持一把剑,头却没有。

我们问他:“你的名字是什么?”他回答:“我的名字是没有头的骑士。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头的骑士是谁?这将导致无头骑士的身份产生矛盾。

(3)巴贝尔塔悖论这个悖论涉及一个具有无限多个层数的建筑物。

第一层是由两个完整的建筑物组成,第二层是由四个完整的建筑物组成,以此类推。

每一层楼的建筑物数量是前一层楼的两倍。

问题是:如果这座建筑物有无限多层,那么它的总建筑物数量是多少?(4)艾伦悖论如果你尝试念出“我正在说谎”这句话,你会发现它是悖论的。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你正在说谎,所以这句话是假的。

但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你正在说谎,所以这句话是真的。

这样循环往复的推理,最终产生了悖论。

悖论名词解释

悖论名词解释

悖论名词解释
悖论是一种逻辑或语义上的矛盾,它在思维和推理中产生困惑或违背常理。

悖论常常涉及自指,即引用自身的情况。

悖论既有理论上的重要性,也有哲学和数学上的应用。

一个经典的悖论是“巴贝尔塔悖论”,它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巴比伦的一座塔。

这个悖论表明,如果有一个能说出所有真实陈述的人,他会说一句谎话:“我现在所说的是一句谎话。

”这个陈述既不能是真的,也不能是假的,因为它会自相矛盾。

巴贝尔塔悖论揭示了自指陈述的复杂性和困扰性。

另一个著名的悖论是“罗素悖论”,由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

这个悖论的核心是一个集合,它包含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

当我们询问这个集合是否包含自己时,就会陷入困境。

如果它包含自己,那么它不能包含自己;如果它不包含自己,那么它应该包含自己。

这个悖论挑战了集合论的基本原则,并引发了对数学基础的深入思考。

除了这些经典悖论,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悖论存在。

例如,“不可能悖论”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明显合理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而“无处可逃悖论”则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逃避困境的努力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尽管悖论在逻辑和推理中引起了困惑,但它们对于理解语义和认知的限制非常重要。

悖论的存在提醒我们,理性思考常常面临局限和矛盾,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我们的观念。

解决悖论可能需要更高级的逻辑系统或哲学思考,帮助我们超越固有的局限。

总之,悖论是理性思考中的困境和矛盾。

它们挑战了我们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研究悖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的局限性,并寻找超越悖论的解决方法。

数学悖论

数学悖论

数学悖论结课体会学号080907237姓名杨鹏悖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我国先秦时代。

“悖论”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路可走”,转义是“四处碰壁,无法解决问题”。

悖论是一种认识矛盾,它既包括逻辑矛盾、语义矛盾,也包括思想方法上的矛盾。

数学悖论作为悖论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数学研究中。

按照悖论的广义定义,所谓数学悖论,是指数学领域中既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

从上课老师举的例子中我认为悖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又都不十分令人满意。

从潜科学的观点来看,悖论是一种在已有科学规范中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科学规范中得到克服,这是悖论的广义定义。

悖论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它是科学理论演进中的必然产物,在科学发展史上经常出现,普遍存在于各门科学之中。

不仅在语义学、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等领域出现悖论,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系统论和哲学等领域也经常出现悖论。

悖论是一种认识矛盾,它既包括逻辑矛盾、语义矛盾,也包括思想方法上的矛盾。

悖论常常以逻辑推理为手段,深入到原理论的根基之中,尖锐地揭露出该理论体系中潜藏着的无法回避的矛盾,所以它的出现必然导致现存理论体系的危机。

科学危机的产生,往往是科学革命的前兆和强大杠杆,是科学认识飞跃的关节点和开始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以及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与客观规律的矛盾,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矛盾在一点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悖论。

”所谓主客观矛盾在某一点上的集中表现,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造成了原来的认识无法解释新现实,因而要求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发生转换,于是在新旧两种思想方法转换的关节点上,思维矛盾特别尖锐,就以悖论的形式表现出来。

下面是我对几个典型数学悖论的看法和观点。

理发师悖论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某村只有一人理发,且该村的人都需要理发,理发师规定,给且只给村中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本特利悖论

本特利悖论

本特利悖论悖论的定义和背景什么是悖论悖论是指一种逻辑上自相矛盾的陈述或情形,它挑战人们对于事物的常识和合理性的理解。

本特利悖论的历史背景本特利悖论是由英国哲学家本特利于20世纪初提出的。

本特利在自己的一些著作中尝试论证一种看似合理却具有自相矛盾的情形,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于逻辑和认识论的深入思考。

本特利悖论的描述和分析悖论描述本特利悖论简洁明了地揭示了一种自相矛盾的陈述:“这句话是谎言。

”创建自相矛盾这个悖论涉及到了真值陈述的问题。

根据这个陈述的解释,如果这句话真实,那么它就是一个谎言;但是如果这句话是谎言,那么说明它是真实的,否则就无法成为谎言。

因此,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这句话,它都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悖论的启示与问题本特利悖论引发了人们对于真理的本质和语言的逻辑性的思考。

它表明,在某些情形下,语言可能无法准确传达真实的信息,甚至会形成自相矛盾的陈述。

悖论的哲学意义与讨论语言的限制本特利悖论表明了语言的局限性。

尽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但它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传达某些真实情况。

这在逻辑学和语义学中引发了关于语言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广泛讨论。

真实与谎言的辩证本特利悖论同时揭示了真实和谎言之间的一种复杂关系。

在这个悖论中,真实和谎言交错在一起,无法明确区分。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真实和谎言的本质及其如何被语言所表达的哲学思考。

认识论的挑战本特利悖论对于认识论提出了一种挑战。

它说明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以及我们对于真实性的把握可能是存在困难和局限的。

这激发了人们对于认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

悖论的应用与解决实际应用本特利悖论尽管在逻辑上有一定的困扰性,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太常见。

然而,这种悖论的存在仍然对我们的思考和判断具有一定的影响。

悖论的解决尽管本特利悖论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但一些哲学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回应。

例如,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真理是由社会共同构建的,而不是简单地存在于言语之中。

此外,某些逻辑学家也尝试通过修改逻辑系统来解决这种自相矛盾的问题。

[悖论,逻辑]有两类矛盾分析逻辑悖论的矛盾归属

[悖论,逻辑]有两类矛盾分析逻辑悖论的矛盾归属

有两类矛盾分析逻辑悖论的矛盾归属矛盾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辩证法和逻辑学中的矛盾内涵迥异。

如果采用二分法,那么矛盾可以划分为两类: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对于逻辑悖论中的矛盾归属问题,学界观点不一。

本文基于两类矛盾的区分,为逻辑悖论的矛盾找到了归宿。

一、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概述对于什么是辩证矛盾,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广义上,辩证矛盾指的是客体中存在的对立统一结构,例如,生死就是一种辩证矛盾。

一方面,生和死是相对立的,是生就不是死,是死就不是生。

另一方面,生和死是相统一的,没有生无法判断死,没有死也谈不上生。

狭义上,辩证矛盾指的是主体对这种结构的把握,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显而易见,广义上的所指更具有客观性,因而辩证矛盾也被称为客观矛盾。

逻辑矛盾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不然。

《韩非子》中的《难一》里所讲述的自相矛盾就很典型。

所谓逻辑矛盾,就是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也即是断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或称判断、陈述等)同时为真。

但是,当追问什么是矛盾关系的命题时,我们只能这样解释: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

进一步的探求原因,我们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人们很可能会联想到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矛盾律的本体论定义: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方面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某种属性。

然而,这依旧解决不了原始的难题。

直至原子矛盾律刻画为这一问题才得以澄清。

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共同点就是: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都是关于对象属性的认知。

区别是:辩证矛盾表明的是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同时属于某一对象,而逻辑矛盾断定的是某一对象同时既有又没有某一属性。

辩证矛盾并没有违反矛盾律,不是逻辑矛盾。

同。

与其相对应的,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逻辑悖论的矛盾属于辩证矛盾。

他们往往借助爱因斯坦的光速悖论和马克思的资本产生悖论以及康德的二律背反这三个案例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事实上,如若对上述案例做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上述三个案例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

“悖论”一词的意思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注:包括罗素悖论和en:Liar paradox 的所有悖论,都有二个方向,即“清除悖论”和“理解悖论”。

西方文化偏向于“清除悖论”,包括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东方文化偏向于“理解悖论”。

实际上,悖论有拓扑学模型的,其二维是莫比乌斯带,其三维是克莱因瓶。

参见“易联国际论坛”的《一个理论体系》例如:谎言者悖论是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说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

”如果这名诗人说的是真的,那么,克利特人与就不是说谎者,这个诗人不能排除在外;如果这名诗人说谎,那么克利特人就不是说谎的群体,这个诗人也应该不是说谎者,这和诗人说谎矛盾。

这就是悖论。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1、逻辑中的悖论佯谬2、记者:您在前面多次谈到了"悖论"这个词。

请问什么是悖论?何新:在近代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两大佯谬。

第一是前面我们曾讨论过的归纳法佯谬,是休谟所提出,普遍性与必然性不存在于感性的经验观察中,因此归纳法缺少一个客观意义的基础。

第二就是关于逻辑悖论的佯谬。

记者:究竟什么是逻辑悖论?何新:所谓悖论(Paradox),康德称作"二律背反",黑格尔称作辩证矛盾。

它指的是两个相反的或互相矛盾的命题,但从正面论证则其反面成立,从其反面论证则其正面成立。

悖论的存在,使得思维和语言陷入自相矛盾,成为语义混乱而不知所云。

悖论的知识点刨析

悖论的知识点刨析

悖论的知识点刨析悖论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一种矛盾或自相矛盾的情况。

它是一种思维问题,常常用来挑战人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悖论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并探索一些看似矛盾的观点和理论。

下面将对悖论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悖论的定义是重要的。

悖论是一种逻辑上的矛盾,指的是一个陈述同时既能证明自己是真的又能证明自己是假的情况。

悖论在逻辑推理中经常被使用,旨在提醒人们思考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和矛盾。

接下来,悖论的类型有很多种。

其中最著名的悖论包括:"这句话是假的",著名的"贝利埃尔悖论","罗素悖论","希尔伯特悖论"等。

这些悖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逻辑结构,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悖论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悖论可能是由于逻辑的瑕疵或错误引起的。

在逻辑推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是矛盾的陈述。

其次,悖论也可能是逻辑系统的局限性所致。

逻辑系统是人们根据一定规则和原则所构建的,但它无法解决一些可能存在的悖论或矛盾。

最后,悖论可能是认知和思维的局限所导致的。

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解决一些复杂的悖论问题。

悖论的作用是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悖论会挑战人们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激发人们寻找解决方案的动力。

通过思考悖论,人们可以对逻辑推理进行反思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悖论也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一些隐藏的逻辑漏洞,提醒人们在理解和运用逻辑规则时要保持警惕。

在解决悖论问题时,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使用。

首先是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的前提和假设。

悖论往往源于逻辑推理过程中的一些隐藏假设或矛盾点。

通过重新审视和分析这些假设,人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是运用逻辑原则和规则进行推理和比较。

逻辑原则和规则是逻辑推理的基础,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和规则对悖论进行推断和比较,找到可能的矛盾点并解决问题。

最后是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比较。

数学文化9-悖论及其意义

数学文化9-悖论及其意义

深圳大学综合选修课 程——《数学欣赏》
格:我有三个
问题,请你对 每个问题只用 “Yes”或“No” 回答,不必多 做解释。 姑:嗯。
格:第一个问题是:你愿意如实地
回答我的下面两个问题吗? 姑:“Yes !” 格: 很好,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
果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愿意和我 一道吃晚饭吗’,那么,你对这后 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呢?
原理之中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准确之处,有待
于数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数学就正是在 这不断发现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智慧故事
让她无法说 NO
的约会
一次,美国滑稽大师马 丁.格登纳根据哈佛大学 著名数学教授贝克先生 告诉他的办法,成功地 邀请了一位年轻姑娘一 起吃晚饭。
Shenzhen University
第九讲 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在数学史上,有三次数学危机,每一次都使数学陷
入尴尬的境地,或说是危机的境地。而每一次危机都是 由数学悖论引起的。
悖论, 就是“自相矛盾的论述”,是一种说不明道不 清的“荒谬”理论。悖论的通常形式是:“如果承认某命 题正确,就会推出它是错误的;如果认为它不正确,就会推 出它是正确的。”从而得出不符合排除律的矛盾命题。 即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由它的假,则可推出它的真。 由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 数学中出现悖论,就会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因而 引发人们认识上的危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悖论往往 会直接导致“数学危机”的产生。
但是,悖论并非无稽之谈,它在荒诞中蕴含着哲理, 给人以启迪。沿着它所指引的推理思路,可以使你走上 一条貌似正确,在开始时觉得顺理成章,而后又使您在不 知不觉中陷入自相矛盾的泥潭,但经过破译,将会使您感 到回味无穷,并从中启迪思维,提高能力,给您以奇异的美 感。

列昂惕夫悖论[4篇]

列昂惕夫悖论[4篇]

列昂惕夫悖论[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列昂惕夫悖论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悖论与数学悖论摘要:悖论是一种认识矛盾,它既包括逻辑矛盾、语义矛盾,也包括思想方法上的矛盾。

数学悖论作为悖论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数学研究中。

按照悖论的广义定义,所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

简述数学悖论的三次危机,以及相关悖论的介绍。

关键词:悖论数学悖论数学危机罗素悖论正文:一、悖论与数学悖论的概念悖论,亦称为吊诡或诡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

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

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经典的悖论包括罗素悖论、说谎者悖论、康托悖论等等。

数学悖论作为悖论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数学研究中。

按照悖论的广义定义,所谓数学悖论,是指数学领域中既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

数学中有许多著名的悖论,除前面提到的伽利略悖论、贝克莱悖论外,还有康托尔最大基数悖论、布拉里——福蒂最大序数悖论、理查德悖论、基础集合悖论、希帕索斯悖论等。

二、悖论的形式和类型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法打破,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类型:悖论主要有逻辑悖论、概率悖论、几何悖论、统计悖论和时间悖论等。

三、悖论原理同时假定两个或更多不能同时成立的前提,是一切悖论问题的共同特征。

一般地说,由于悖论是一种形式矛盾,即是某些特殊的思想规定的产物,它们就不可能是事物辩证性质的直接反映;进而,人们也就不能把它们说成是“特殊的客观真理”,而只能说它们是“歪曲了的真理”。

关于认知悖论的原理和方法

关于认知悖论的原理和方法

关于认知悖论的原理和方法认知悖论是指人们在思考、决策和行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矛盾或矛盾的认知现象。

认知悖论涉及到人们对信息处理和思考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决策方式的理解。

这种矛盾或悖论可能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不一致性、不确定性或者自我偏见所导致的。

认知悖论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性度量的失衡:人们通常倾向于在决策和评估中使用不一致的标准,导致他们对同样的问题作出不一致的判断。

这种失衡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对不同来源的信息给予不同的注意力或认可度等因素所导致的。

2. 信息过载和选择困难:在信息时代,人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输入,但是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一种“最少努力”的策略,只关注那些与自己已有认知一致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自己已有认知不一致的信息。

这导致了信息选择的困难和信息偏核。

3. 自我感知的不一致性: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往往存在一种偏见,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行为、态度等作出虚高或虚低的评价。

这种偏见可能是由于人们通过比较他人来评估自己,或者对自己存在一种扭曲的认知,而导致的。

4. 选择与后悔: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经常面临选择的困难,因为不同的选项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当人们做出决策后,如果结果不如他们预期,他们可能会感到后悔。

然而,如果人们能够预知一切,他们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决策,这就是选择与后悔之间的矛盾。

认知悖论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

1. 实验法:实验是研究认知悖论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设计特定的实验任务,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让参与者进行决策任务,观察他们在面临不同条件和选项时的行为和决策。

2. 问卷法:问卷是研究认知悖论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询问参与者的意见、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来了解他们的认知和决策方式。

3. 观察法:观察是研究认知悖论的一种直接方法。

悖论

悖论

百度首页 | 登录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

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最早的悖论被认为是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原理同时假定两个或更多不能同时成立的前提,是一切悖论问题的共同特征。

形式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编辑本段]类型悖论主要有逻辑悖论、概率悖论、几何悖论、统计悖论和时间悖论等。

(一)由自指引发的悖论以下诸例都存在着一个概念自指或自相关的问题:如果从肯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的否定命题;如果从否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的肯定命题。

1-1谎言者悖论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

”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

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但是保罗对于它的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人们会问:艾皮米尼地斯有没有说谎?这个悖论最简单的形式是:1-2“我在说谎”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

悖论矛盾

悖论矛盾

悖论矛盾悖论矛盾:严格的说是两种手法,算是悖论图形和矛盾空间的合称。

悖论就是不符合我们常规的因果关系和理所当然的推理模式。

(我们前面介绍的同构方式,所表达的信息逻辑还都是正常的,符合基本因果关系的,但是悖论就是另一种信息逻辑。

)矛盾空间是悖论图形的一种,悖论的视觉图形都是矛盾的,这里说的矛盾空间主要体现在空间的不一致上。

这两种手法在总结的12种标志同构手法中算是最难掌握的,所以放到最后一篇来讲,它们产生的视觉效果与信息逻辑也是最有意思的。

看上面的示意图,就是两个符号图形的矛盾组合,从这个柱体的一端看应该是三角柱体的,但是从另一头看又是圆形柱体了,每个局部角度看都是没问题的,但是统一在一起看就不合逻辑了。

这属于矛盾的空间,更是说不通的悖论。

这种形态在生活中也许不存在,但是在视觉上却可以创造出来。

正式因为这种视觉符号的矛盾组合导致符号所代表的信息也悖论而矛盾的组合在一起了。

这两个信息概念的逻辑就是悖论的而矛盾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忆,悖论的信息逻辑需要矛盾的符号图形来表达。

但是矛盾空间的图形并非是悖论逻辑的唯一表达方式。

悖论的逻辑可以有很多表达方式,在空间上的矛盾处理,才叫做矛盾空间。

信息逻辑的关系下面在信息层面上解释下悖论。

所谓悖论逻辑,就是每一步看起来都是正确的,但是推导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正确的推理导致了错误的结论,悖论矛盾的标志也是这个感觉,每个局部都是成立,但是整体的看就是错误的。

悖论图形是一种在视觉上推导不成立的,或者从哪个角度推演都成立的图形。

这种图形,有时是两个元素共用了一个部分,所以从每个角度看都说的通,但是整体一块看就说不通了。

矛盾空间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是一种错觉空间,充满了矛盾的视觉空间,更新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视觉刺激模式,看似合理,却无理的关系。

能够给人怪诞,矛盾的心理感受,更适合表达悖论的信息逻辑。

两个方式都会有意思上矛盾性,都存在空间的矛盾感,所以放在一起把握就是一种违背常理,充满矛盾的构形手法。

悖论及其意义

悖论及其意义

悖论及其意义一、悖论的举例及其注释为了便于理解悖论的特征和意义,我们不妨先从实例讲起。

由于悖论的起源和发展几乎与科学史同步,所以悖论已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因而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下面仅举几个典型例子。

b5E2RGbCAP1.说谎者悖论公元前六世纪,克里特人构造了这样一个语句,一个克里特人说:“所有克里特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试问这句话是真是假?这里给出这句活是真是假的逻辑论证:假设它是真的,即所有克里特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由于这句话正是克里特人所说,故根据此话的论断可推出这句话是假的。

由此可见,由这句话的真可推出它是假的。

显然,这是一个逻辑矛盾。

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命题的论断中包含了前提。

反之,假设这句话是假的,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克里特人的每一句话都是假话,从而既不能导致逻辑矛盾,也推不出它的真。

p1EanqFDPw此悖论的特征是,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但反之,由它的假却推不出它的真。

现将此悖论略加修改,可以构造一个强化的说谎者悖论:“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谎”,试问这句话是真是假?下面给出这句话真假性的逻辑论证。

DXDiTa9E3d假设这句话是真的,即肯定了这句话的论断,但由此话的论断推出这句话是假。

反之,假设这句话是假,则应否定这句话的论断,即肯定其反面,从而又推出这句话是真。

RTCrpUDGiT 以上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语言结构层次的混乱,具体地讲,这是一句话套话的句子,且被套的话就是套它的话自身,或者说被断定的话与断定的话混而为一。

5PCzVD7HxA2.康托悖论这个悖论是康托1899年发现的,现叙述如下。

设集合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试问集合的基数与集合的幂集的基数,哪个大。

一方面,根据康托定理,任何集合的基数小于其幂集,即<,可推得<(i>另一方面,由是的幂集,可知集中的任一个元素,即都是的子集,所以必是一个集合。

而又因是所有集合的集合,从而又有。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西班牙的小镇塞维利亚有一个理发师,他有一条很特别的规定: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这个拗口的规定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妥,但有一天,一个好事的人跑去问这个理发师一个问题,着实让他很为难,也暴露了这个特别规定的矛盾。

那个人的问题是:“理发师先生,您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让理发师为难的是: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规定,他不能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不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规定,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

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的做法都是自相矛盾的。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这就是悖论。

悖,中文的含义是混乱、违反等。

悖论,在英语里是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 dokein”。

意思是“多想一想”。

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都有这样的特征: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

悖论与谬论不同,谬论是用目前的理论就能够证明、判断其为错误的理论、观点,总体来说,谬论是完全错误的;而悖论则看起来是是非难辨的。

但这种“是非难辨”并非是永远不能分辨的,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悖论是可以逐步得到消除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广义上说,凡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论点,都可以叫做悖论,如欲速则不达、大智若愚等都是典型的悖论;还有一些对常识的挑战也可称为悖论。

狭义上说,悖论是从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命题的等价式。

通俗地说,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这就是悖论。

狭义的悖论又可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悖论或真正的悖论。

“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就是典型的悖论,因为从这句话所包含的大前提来看,这是一句假话,其内容必定就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则其意必然与其所指相反,所以,这句话应该是“真”的。

悖论与矛盾的本质

悖论与矛盾的本质

悖论与矛盾的本质在人类思维的领域中,悖论和矛盾一直是引人深思的话题。

悖论是指一种矛盾或不合理的陈述,而矛盾则是指存在于两个或多个观点之间的相互冲突或相互排斥的关系。

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推动思考的边界并进一步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悖论和矛盾的本质,以及它们对我们思考和认识世界的影响。

悖论,作为一种逻辑的错误或推理的不一致,经常引起人们的困惑。

著名的巴塞尔悖论就是其中之一。

巴塞尔悖论是由瑞士数学家巴塞尔提出的一个有关无限级数的悖论。

它表面上看是一个合理的等式,但实际上却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结论。

这个悖论在数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为它突显了我们的直觉和逻辑的不完全性。

悖论的出现迫使我们反思我们对逻辑和推理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

与悖论不同,矛盾是存在于多个观点或概念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人类思维的本质就是思考和评估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道德和伦理的领域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看似矛盾的原则,例如自由和平等的概念。

自由意味着个体的权力和选择,而平等则追求公平和平衡。

这两个原则常常会相互冲突,引发不同观点的争议和困扰。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矛盾和对立,我们才能够不断探讨并建立更加完善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悖论和矛盾的本质不仅存在于数学和哲学的领域,它们也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和需求,这些与他人的观点和期望常常产生矛盾。

这些矛盾并不一定是坏的,它们可以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并与他人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认知,从而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

悖论和矛盾在思考和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推动我们思考复杂问题、质疑既有观点,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正是通过遇到和解决悖论和矛盾,我们才能够获得新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

它们挑战我们的思维边界,引导我们走向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悖论和矛盾也有其局限性。

悖论与矛盾是什么关系?

悖论与矛盾是什么关系?

悖论与⽭盾是什么关系?悖论与⽭盾是什么关系?⽭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动之间的不⼀致。

汉语辞源出⾃《韩⾮⼦》中《难⼀》所述故事。

在逻辑中,⽭盾被更加特殊化的定义为同时断⾔⼀个陈述和它的否定。

在⼝语和辩证法中,⽭盾有着同形式逻辑中完全不同的意义。

⽭盾作为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统⼀,指事物内部各个对⽴⾯之间的互相依赖⽽⼜互相排斥的关系。

⽭盾作为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我把⽭盾在哲学上的定义为辨证⽭盾,在逻辑学上的⽭盾为逻辑⽭盾。

⽽悖论就是⼀种特殊的逻辑⽭盾。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推理的前提是正确的,推理的过程是严密的,推理的结果是⾃相⽭盾的。

不能反过来说,逻辑⽭盾是悖论。

如果说⽭盾是爷爷,那么悖论就是孙⼦。

逻辑⽭盾与辨证⽭盾逻辑⽭盾是指谓违反形式逻辑的⽭盾律⽽形成的逻辑错误。

然⽽深究起来,这种规定尚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盾律的通⾏定义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盾关系的命题(或称判断、陈述等)不能同时为真由此,上述“逻辑⽭盾”概念就可替换为“断定两个具有⽭盾关系的命题同时为真”。

那么,何为“⽭盾关系”呢?通常的说法是:命题间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

⽽若再追问这些命题为什么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通常的回答⼜是:依据逻辑基本规律即⽭盾律和排中律。

“辩证⽭盾”这⼀术语,在当代辩证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法。

其⼀是⼴义的⽤法:既指认识对象中客观地存在的对⽴统⼀结构,也指主观思维对这种结构的把握(或反映);其⼆是狭义的⽤法,仅指⼴义⽤法中的第⼆种涵义。

为讨论⽅便起见,我们此处采取狭义⽤法,⽽把⼴义⽤法的第⼀⽅⾯,仅称为“客观⽭盾”。

容易看出,从哲学范畴⾓度考察,“客观⽭盾”属于本体性(对象性)范畴,⽽“辩证⽭盾”则与“逻辑⽭盾”⼀样,属于认知范畴。

因此,区分逻辑⽭盾和辩证意义上的⽭盾,就是要区分开这两种不同的认知范畴。

逻辑⽭盾与辨证⽭盾的区别逻辑⽭盾与辩证⽭盾的区别,可从多⾓度、多⽅⾯加以考察,但在明确概念之后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弄清⼆者的根本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

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经典的悖论包括罗素悖论、说谎者悖论、康托悖论等等。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

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最早的悖论被认为是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
同时假定两个或更多不能同时成立的前提,是一切悖论问题的共同特征。

一般地说,由于悖论是一种形式矛盾,即是某些特殊的思想规定的产物,它们就不可能是事物辩证性质的直接反映;进而,我们也就不能把它们说成是“特殊的客观真理”,而只能说它们是“歪曲了的真理”。

因此,悖论实质上是客观实在的辩证性与主观思维的形而上学性及形式逻辑化的方法的矛盾的集中表现。

具体地说,作为客观世界的一个部分或侧面,认识或理论(数学理论、语义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在本质上往往是辩证的,即是诸对立环节的统一体;然而,由于主观思维方法上的形而上学或形式逻辑化的方法的限制,客观对象的这种辩证性在认识过程中常常遭到了歪曲:对立统一的环节被绝对地割裂开来,并被片面地夸大,以致达到了绝对、僵化的程度,从而辩证的统一就变成了绝对的对立;而如果再把它们机械地重新联结起来,对立环节的直接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这就是悖论。

悖论是一种认识矛盾,它既包括逻辑矛盾、语义矛盾,也包括思想方法上的矛盾。

数学悖论作为悖论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数学研究中。

按照悖论的广义定义,所谓数学悖论,是指数学领域中既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

悖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我国先秦时代
论”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路可走”,转义是“四处碰壁,无法解决问题”。

悖论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它是科学理论演进中的必然产物,在科学发展史上经常出现,普遍存在于各门科学之中。

不仅在语义学、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等领域出现悖论,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系统论和哲学等领域也经常出现悖论。

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当然是先有鸡,只是刚开始它不是鸡,而是别的动物,后来它们的繁衍方式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卵生,所以才有了蛋。

○最早没有卵生动物,很多生物还是无性繁殖分裂的,后来慢慢进化成卵生和哺乳动物,所以按道理应该先进化成生物本体才可能有蛋的由来。

○“蛋”有可能来自外星球,后来环境适应而孵化,之后在地球繁衍.....就形成了鸡生蛋,蛋又孵化成鸡
产生集合论悖论的原因在于集合的辨证性与数学方法的形式特性或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矛盾。

如产生罗素悖论的原因,就在于概括原则造集的任意性与生成集合的客观规则的非任意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悖论作为悖论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数学研究中。

按照悖论的广义定义,所谓数学悖论,是指数学领域中既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

数学中有许多著名的悖论,除前面提到的伽利略悖论、贝克莱悖论外,还有康托尔最大基数悖论、布拉里——福蒂最大序数悖论、理查德悖论、基础集合悖论、希帕索斯悖论等。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以及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与客观规律的矛盾,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矛盾在一点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悖论。

”所谓主客观矛盾在某一点上的集中表现,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造成了原来的认识无法解释新现实,因而要求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发生转换,于是在新旧两种思想方法转换的关节点上,思维矛盾特别尖锐,就以悖论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
悖论”也可叫“逆论”,或“反论”,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悖论有点像魔术中的变戏法,它使人们在看完之后,几乎没有—个不惊讶得马上就想知道:“这套戏法是怎么搞成的?”当把技巧告诉他时,他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深奥而有趣的数学世界之中。

正因为如此,悖论就成了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悖论是属于领域广阔、定义严格的数学分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分支以“趣味数学”知名于世。

这就是说它带有强烈的游戏色彩。

然而,切莫以为大数学家都看不起“趣味数学”问题。

欧拉就是通过对bridge-crossing之谜的分析打下了拓扑学的基础。

莱布尼茨也写到过他在独自玩插棍游戏(一种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条的游戏)时分析问题的乐趣。

希尔伯特证明了
甲乙两人偷东西,人赃俱物。

他们被分开审问,可能的惩罚如下:
甲否认乙否认:甲、乙各一年监禁
甲否认乙承认:乙释放、甲五年监禁
甲承认乙否认:甲释放、乙五年监禁
甲承认乙承认:甲、乙各三年监禁
甲乙二囚犯都会想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去做:以甲而言,甲若承认,最多三年监禁,如果乙也承认;双方都监禁三年;如果乙否认,甲马上获得自由。

这个结果并不坏。

这是博弈,乙也会同样这么想。

如果甲改变主意,将冒监禁五年,而乙却获得自由;反之也一样。

如果双方都改变主意,各监禁一年,也可以达到“共利”。

但是,这一决策的过程可能是无限的理性推理:假如我选择“共利”策略,我必定相信对方也将选择“共利”策略;假如我选择“私利”策略,对方也会选择“私利” 策略予以防范。

这个“推己及人,推人及己”的过程可以无限地推下去,他的极限状态在博弈论里叫做“共享知识(CommonKnowledge)”,但是没有人可以达到这个状态,囚犯也摆脱不了这个悖论。

这个博弈论中的问题,以我这工科出身的是不懂这方面,学经济的或许有更好的理解吧,欢迎发表观点。

在我看来这个囚徒困境前提还是甲乙信息各自封闭,而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在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会把对方假想为对方也在追求其利益最大化并且努力使其利益大于自己的,这种情况下达到所谓合作貌似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合作没有,对两方均最好的结果也就达不到了,于是甲乙互相背叛,最终共同三年监禁。

这种例子貌似在国家间军备竞赛,广告战等等中挺常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