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重要性
浅谈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当前农业水利及环境的工作核心,更是整个国家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山川锦绣、环境优良、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基。
所以,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深入融合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中以确保生态环境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作用及其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进一步提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有效优化生态环境的相关举措。
标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优化;重要性1、引言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维护生态建设和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资源、水资源及其环境的综合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的发展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所以,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并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重点任务进行,技术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也必须认清当前的社会环境形势,了解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更要明确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更好开展。
只要以生态优化来统合水土保持工作,以水土保持工作来优化生态环境工作,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才能真正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共同进步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2.1 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活质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粮草植被、草场畜牧业等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森林的蓄积量也会急剧骤减,降低地面的覆盖率,改变径流方向,致使生态环境动态平衡失调。
此外,若是遭受暴风雨,洪水肆虐淤积,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现象也会频繁发生,容易造成山洪水涝自然灾害,使得下游江河地区的泥沙顺势形成淤积现象,进一步加深洪涝灾害,严重破坏当地的农业、畜牧业的生产条件,致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皆受其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苦不堪言。
2.2 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及其地面的完整性,导致土地资源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也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能力也有所下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土地资源愈发贫瘠稀薄,土壤没有吸收足够的养分,质地逐渐粗糙化,通气性、排水蓄水能力逐渐刷若,农村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且尤为不稳,部分农村甚至出现绝产现象。
试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试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水土保持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基础、根本性措施和有力保障,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依托,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正确认识和把握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秀美山川。
1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分析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恶劣天气和地震的发生造成水土流失严重,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就很严重,土壤侵蚀导致总经济损失超过了五百亿元人民币。
我国人口众多,生产方式落后,人地矛盾引发对资源的频繁不合理开垦和利用,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利用山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可以提高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自然的生态环境。
笔者认为: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上。
我国水资源人均利用量很少且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我国是空前的,涉及很多方面。
水土保持要坚持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内容,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用科学和发展的长远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水土保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1水土保持减轻旱涝人为等灾害危害程度水土保持中植树种草,修梯田,保土耕作等措施在根源上制止了泥沙下泄,抑制河床的抬高,调节了河流的径流量。
少数开发商不合理丢弃废物渣子行为,导致了河流堵塞现象。
水土保持通过修建路、坝、桥等基础设施工程层层拦截,保护优良植被,有效抑制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阻断了泥沙下泄,提高了水库防洪蓄水能力。
据观测研究,河流蓄水量大大提高,土壤中还保留了氮磷等好的元素,治理后的土攘较之前的裸地年土壤冲刷量减少90%以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更安全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能够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
其目的在于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护土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流失会使得土壤失去肥力和水分,导致其退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如植被覆盖、梯田建设、隔离带建设、防风林等,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土壤。
二、保护水资源水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库、堤坝、水源涵养地、循环农业等,减少水的流失和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的循环利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分类是指生物群落、自然地貌、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植被种植、植物配置、水源涵养区的建设、通道开辟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
一、植被恢复植被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水分,促进水土流失的防止。
植被恢复是一种基于植物生长的生态修复方式,可以通过种植草、树木等植物,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
二、梯田修建梯田修建是一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梯田修建可改善山地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提高植物生长能力,达到生态修复和建设的目的。
三、建立水土保持林建立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
防护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增加植物覆盖面积,降低土壤侵蚀。
同时,水源涵养林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建立生物保卫带生物保卫带是一种坡面防护带,是通过种植草木等植物,降低水土流失的措施。
生物保卫带能有效地抵御风、水、日晒等自然侵蚀力量,起到保护土壤、促进生态环境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
当前,水土流失已然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
同时,应加强不同技术措施的灵活使用,增强生态自然修复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基于此,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可持续发展一.引言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因此,需要结合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实际要求,找出有效的措施落实好各项工作,促使其自然修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应给予生态文明建设更多的重视,确保环境质量可靠性。
二、概述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概述所谓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指在土壤侵蚀问题突出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系统所承受负荷压力的有效缓解,结合生态学方面的各种理论知识,促使这些地区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控、人工调控等方式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促使其中的水土资源得以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实践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受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恢复、可持保护等。
在重视其自我调控能力实际作用发挥的基础上,需要配合使用人工辅助方式,实现水土资源、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生态防护用地及生产生活用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处理,优化系统结构。
水土保持治理在库伦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治理在库伦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杜春兰(通辽市库伦旗水利水保站,内蒙古库伦028200)〔摘 要〕 毁林开荒引起的水土流失,是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造林,农田建设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 水土保持治理;生态建设;作用中图分类号:S157.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88(2010)01-0070-01 毁林开荒引起的水土流失。
是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坚决禁止毁林开荒,产草皮,放火烧山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切实抓好天然保护林、封山育林、绿化荒地。
同时要与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
促进以水土保持为主体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
库伦旗依河小流域,在六家子镇境内,位于柳河流域养畜牧河南侧。
总流域面积39km2,水土流失面积30.28k m2,流域内涉及2个行政村200户,总人口1200人。
现有耕地面积1033hm2,粮食总产173.54万kg,人均收入2500元。
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流域内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仅靠贫瘠的土地维持清苦的生活。
1998年开始实施综合治理,到2002年经过5年的奋战,取得了可惜的成就,昔日的荒山秃岭,今天到处可见点点新绿。
治理期内,共完成治理面积30.28km2,占规划治理面积的86%。
其中,建设农田640hm2,乔木林520hm2,灌木林310hm2,种草180 hm2,封禁治理980hm2,围栏7km作业路15km,机电井15眼,地埋管17.5km,总用工42.92万工日。
1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该流域由于受风力和水力的交错侵蚀,水土流失面积为30.28km2,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8%,特别是表土流失严重,地理下降,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的保肥,保土能力下降,随之带来的是生物产量的减少,草木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土地表面的水分和土壤不被侵蚀、流失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
它对生态修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实现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导致土壤的贫瘠和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建设防护林带和草地覆盖等,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蚀,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水分的稳定。
这样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质量,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水土保持可以改善水质,保护水源。
土壤中的养分和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的流入水体而污染水质,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流入水体的数量和浓度,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在农田中设置过滤带、湖泊和河流周围建设植被带等措施都可以有效过滤和清洁雨水,净化水体,维护水环境的健康。
水土保持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土地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供更适宜的栖息条件,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为各类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
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保护水域的生态系统,维持水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链的稳定。
水土保持的有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梯田建设:梯田是一种在坡地上切成台阶状,形成梯级水田的农田布局方式。
它通过围堰、开渠和挖沟等措施,将山坡上的水引导到田间,减少水流速度,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
梯田建设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土地的退化,保护土壤和水质。
2. 林带建设:在农田和水域周围建设防护林带,是保护土壤和水质的重要措施。
防护林带可以拦截雨水和风速,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发生。
在林带中种植多种树种和灌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 草地覆盖:在农田和裸露土地上进行草地覆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近几年粗犷式的经济发展,其造成的各种弊端开始显现,生态环境大量遭到破坏。为了协调好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我国采取了一些生态保护的措施,并注重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但任务依然艰巨。【1】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预防水土流失,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契机,重点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依法严控水土流失,增强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1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源危机的不断加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的的不断退化,我们必须重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一种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使得人类和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人类对文明的认知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地球上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水土保持的基本理念就是对水土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利用,将人类的利用行为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使人类的行为更加符合自然的规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为了有效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把水土保持与村容村貌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有效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清洁型的小流域建设,有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努力为当地人的增收创造条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协调起来,保证当地人的居住安全。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礼步加强重点生态修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此时,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有力措施也愈加重要。
下面简要分析。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1、保护土壤。
水土流失和山地崩塌等问题极易发生,但都在土壤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发生。
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
2、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中利用了屏障、植被等手段改善自然环境,进而培育人工植被,增强了生态环境。
3、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成功的实现,可以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持续性,助力新型农业的创新发展。
1、建立水土保持机构。
加强水土保持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能力,建设水土保持体系,实现个头到国家的联动管理,全面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的全过程。
2、推进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会用拆分和率先推进,陆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打造水土保持科技品牌。
3、创新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本质植被生态修复、病虫害控制、物种恢复、肥料管理等方式,有效实现生态修复,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4、加强人员培训。
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之一是技能,另一个是熟悉现行法律法规,需要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三、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指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水和土壤免受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破坏,并恢复受破坏的生态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计划,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协助植被恢复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对重点海水渗漏区、荒漠生态区和山地生态区尤为重要。
2、促进区域发展。
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以从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3、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壤、水源、森林等生态环境的活动。
在生态修复建设中,水土保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一、保护水源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
在生态修复建设中,保护水源是非常重要的。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流的冲刷,保护水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建造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防止涝灾和枯水季节供水不足的问题;在水源周围种植植被、设置生态护坡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维护水源的水质和水位。
二、保护土壤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在生态修复建设中,保护土壤的措施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如:深翻、覆盖、措施等。
深翻可以使土壤松散,增加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物养分吸收效率,从而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在土地退化或者土质较差的区域,可以采用覆盖措施,如铺设草皮、沙袋等措施,保护土壤不被风吹雨淋,避免水土流失,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三、维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维护是生态修复建设的重点之一,而水土保持措施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
例如,在山区建造水电站、水处理站等水利工程,可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采取植物绿化形成绿城,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这些措施都需要借助水土保持的力量来实现。
制定科学规划,制定科学规划是当前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
制定科学规划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等,根据相应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规划,使得修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加强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是水土保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及时推进整治工作等措施,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建设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区域,建造相应的水利工程。
例如: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可以建造防滑坡设施;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区域,可以建造农业排灌工程等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水土保持是指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 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维护水土生态平衡,改善土地质量,让植被恢复,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改善环境。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土壤和水资源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水资源质量和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增加旅游业、生态餐饮、温泉旅游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水土保持有力措施:1. 植被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干旱。
同时,植被恢复能够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技术工程。
利用各种工程建设手段,改善地形梯度,开展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3. 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通过行政处罚、刑事惩罚等方式,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惩治,从而形成对于水土保持的有效约束力。
4. 舆论宣传。
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人人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密不可分,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同时,各方面也应立足长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行动计划,让水土保持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促进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避免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问题,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效果。
文章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改善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引言新水土保持法在全面系统阐述水土保持规划、预防、治理和监督等法律规定的同时,对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和考核的依据,而信息化是水土保持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和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大力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全面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在水土保持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1水土流失基本现状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阔,涵盖的经纬度比较广,导致气候环境多种多样,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首先,我国气候环境复杂,地质环境多变,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很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极其不平衡,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而一些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就不得不通过采取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从而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水资源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南北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东西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从而使得水资源受到的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这无疑给水土保持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将近30%以上的土地都存在着水土流失现象。
并且水土流失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如果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持续扩大,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和水资源匮乏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通过实行有力的土壤保护来延缓水土流失,其中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等。
做好水土保持可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土壤质量、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对水土保持现状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作用引言: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基。
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与水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支撑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所在。
而在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更是制约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实施的关键阻碍之一。
对于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治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便利。
所以,需要持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推动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持续开展。
1生态环境现状1.1土地荒漠化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还是人类生计与生产活动需要的自然资源。
旱地和众多沙漠,覆盖面积约占地球三分之一。
由于沙漠边缘开发不充分,沙子沉积在向外侵蚀良田导致沙漠化。
如今,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最主要表现在荒漠化上。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我国土地面积27%左右。
土地退化的形式之一就是荒漠化,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广泛传播并最终成为大沙尘暴。
1.2水土流失较严重水土流失是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在各种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污染、破坏和损失。
水土流失是现今世界上多数国家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国约有1/3国土面积都存在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流失会因为不同区域的地质水资源破坏情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可采取多种水土保持举措,如分区管理、科学预防、有效治理等,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如净化空气、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
本文就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现实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作用;工作举措引言:生态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可从水土保持视角入手,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开展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现实作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一)净化空气基于现代水土保持项目的不断建设,则可以使得林草植被发挥出净化空气的特殊作用。
因为,在林草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吸尘降噪,不断改善周边区域的大气生态环境。
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加剧,使得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为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对空气的有效净化,则需要大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率,使得林草植被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净化,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相应的氧气。
在城市周边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周边地带的风速,避免造成城市沙尘暴,加剧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
由此可见,通过建设成体系的林草植被防护网,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有效净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良土壤现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时,能够实现对坡面的有效治理,进而使得土壤的含水量不断提升,并对土壤的肥力与性质进行改良,为后续林草植被的生长提供支持。
如砂质含量多、高黏性的土壤得到有效治理后,可使得土壤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推动了绿化植被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预期目标[1]。
(三)涵养水源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因为,在当下的生态系统中,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可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拦截,并提升土壤的下渗力,进而实现对自然水系的增补。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但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却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其中之一的现状就是当前阶段的水土流失问题格外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也直接会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并且容易产生更多的次生危害。
因此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水土保持是重要且关键的工作。
这不仅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直接的作用,也对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基本的推动作用。
标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从而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主要的过程是对于地表水的流经进行减少,从而减少泥沙的流失量。
以此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
(二)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水土流失的问题严重降低了土壤的肥沃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因此具体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的加强土壤的排水能力、减少土壤的流失。
与此同时,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从而使得土壤能够对于植物的生长以及微生物的存活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此能够尽快的恢复生态健康。
(三)提升生态健康、改善气候条件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对于提升生态健康、改善气候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当中通过具体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能够对于土壤的温度进行降低,以此保持当地的土地湿度。
从而使得当地的气候能够稳定。
与此同时,通过改善的气候条件,能够使得土壤的植被覆盖率上升,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平衡发展。
二、水土流失现状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一)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对于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问题就是当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发生频率较大时,会导致当地的地表逐渐裸露,从而随地表流经进入到河流的泥沙会逐渐堆积,致使河道的河床升高,由此水位也会随之增高,若是排水系统不完善或者加上降雨等情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洪水的发生,并且还会伴随有泥石流等强自然灾害发生。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全面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大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各项目防治体系的落实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多举措实现建管并重,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一、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有利于保障民生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环境问题愈发明显,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日益重视,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对农业用地的治理,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使得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因此,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保障民生和基础事业安全性的重要举措。
2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水土流失是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土壤结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差,在雨季暴雨频发的季节,土壤受到雨水冲刷形成泥沙,堆积到地势较低的区域,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处于较低地势的人员、房屋、农田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加强水土保持,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还可有效减轻雨水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3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整体变暖,导致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水土资源的需求,充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质效,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理,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针对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工程,其目的是实现土壤下渗力的有效提高,对降水进行有效拦截,发挥补充水源、缓解地表径流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
ECOLOGY区域治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如皋市长江镇人民政府 施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水土流失问题。
可以说水土流失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中最为严峻的问题,要想从根源上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9-0114-0001近些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频频成为新闻热点,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来控制环境恶化,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以先进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保障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一)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水土流失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非常深远的,减少水土流失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在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保持水土能够提高土壤的渗入能力,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建设水库还能够减缓洪水对河道的破坏,水土保持工作能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来确保泥沙流失量,进一步对泥沙进行拦截和储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泥石流和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二)改善气候条件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降低地表的温度,加大某一地区范围内的空气湿度,使这一地区的气候和温度获得良性发展,通过改善气候条件,可以极大地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植物的根系深扎在土壤之中,实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良性发展,加快了治理地区的植被生长恢复,进一步提高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发展,使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提高土壤肥力良好的水土保持可以调整土壤的孔隙,进一步提高土壤的通气度和排水能力,有效地保护了土壤的肥力,提高了土壤内部有机物质的含量,能够在耕作和种植的过程中为植物补充大量的养分。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孙震
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孙震发布时间:2023-05-29T09:56:24.818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6期作者:孙震[导读] 我国每年水土流失面积是非常骇人的,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政府部门愈发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的背景下,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量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发展态势,但一些区域依然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甚至多年来水土流失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一些区域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土流失的范围和面积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尽快遏制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疆昌吉方汇水电设计有限公司摘要:我国每年水土流失面积是非常骇人的,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政府部门愈发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的背景下,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量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发展态势,但一些区域依然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甚至多年来水土流失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一些区域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土流失的范围和面积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尽快遏制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前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大量土地来养活庞大的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大量耕地被毁,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河道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加重了面源污染危害。
1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受自然营力或人为因素作用,地表土壤和水遭侵蚀、破坏和损失的现象就是水土流失,它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遏制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可以说,水土流失是现实生态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预防和治理这一问题的举措。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两大主要因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及交通建设、不合理的开垦草地砍伐森林以及农业耕作等,都会破坏自然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摘要】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进行解释,分析了城市水土保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城市水土保持的方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城市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关心与保护。
所谓生态城市是指一个协调而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相复合的系统。
在生态城市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统一,自然和科学充分的融合,城市居住环境舒适优美,人类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由此可见,生态城市的概念包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控制污染,水资源的管理,能源在利用等等。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所以这水土保持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粗略而言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治城市开发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二对遭到破坏的水土生态景观的管理和措施。
城市水土的保持与传统的水土保持相比,它的内涵更广阔,可以说是水土生态保持[1],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所以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具体的说,城市水土保持包括以下几个方方面。
一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比如在开发新项目,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减少地面裸露,优质的控制泥沙。
二是通过建设林地来保护水源和山地生态,减少水土流失。
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生态保障,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的建设,提高绿化水平,采用综合措施美化城市形象。
三是对城市内退化的生态地区,比如河流林地,进行水土生态修复,对裸露的山体,闲置的采石场等开发区进行绿化,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四是修建防洪设施,整治小流域河道,排水道,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整治城市河岸的景观。
最后,对于违反法律破坏水土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实际上,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多个方面,比如城市防洪,林业,矿业,园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部分,也对城市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生态修复建设是当今社会的产物,因为人类社会无节制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系统,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用;有力措施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而我国的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生态修复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实践表明,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来说,生态修复能使那些发展过程中受到损害的植被得到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平衡,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深入探讨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所采取的措施。
1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1.1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增加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
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生态双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并且对预防自然灾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改善气候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气候质量。
同时,气候条件改善之后,植被覆盖率也相应提高,从而起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2.1有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健全由于当前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一些相应的部门设立了法律法规条例并制定了扶持项目。
但是在水土流失保护方面,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健全,缺少细节上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去完成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大幅度降低了在生态建设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相应部门完善规范制度,对细节问题要逐一考虑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建设】重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郭乃群(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 要〕 从全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环境恶化特征入手,阐述了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对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S275.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88(2004)02-0037-02 我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总土地面积118.3万km2,横跨西北、华北、东北,是祖国北部生态屏障。
搞好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对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环境保护、对我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全区农牧民生活质量,以及对自治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土流失现状及环境恶化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侵蚀面积为74.48万km2,其中水蚀面积15.02万km2,占全国水蚀面积的9%;风蚀面积(包括水蚀风蚀交错区)59.46万km2,占全国风蚀面积的31%。
侵蚀模数多在200~15000 t/km2·a,侵蚀类型复杂多样,侵蚀程度严重,是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省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草原退化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60%以上。
以阿拉善盟为主的沙漠、戈壁地区,年降雨量仅几十毫米,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以晋陕蒙交界地区为主的低山丘陵、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多沙粗沙来源地;以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和锡林郭勒盟西部及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北部牧区为主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地上、地下水资源贫乏,草牧场退化日趋严重;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面积仍继续扩大;呼伦贝尔地区虽然降雨较多,但土层较薄,由于大面积开荒,存在潜在沙漠化的危险;锡林郭勒盟北部是全国最大的风沙区之一,年均大风在100d以上,尤其在冬、春降水量少、土地最干旱的季节,疏松的地表土壤及丰富的沙源,导致风沙灾害频繁,为土地荒漠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区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我区“九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治理项目,各地实施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典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九五”期间,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步伐不断加快,每年以43.3万hm2以上的速度推进。
截止2002年底,我区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7万km2。
在治理过程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综合性和治理效益的多样性,是任何一种单一措施都无法替代的。
但是,由于我区地域辽阔,而且山区、丘陵区、风沙区面积占80%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土壤侵蚀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治理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进度相对缓慢,保护力度不够,人为因素破坏严重,所以,尽管经过长期努力,在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全区整体而言,治理速度仍赶不上新的水土流失、沙化退化的速度,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恶化的势头仍在加剧。
因此,加快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不仅是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服务于全国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37重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郭乃群要求;不仅是内蒙古一个地区的局部问题,而且是关系首都北京和“三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生态安全的全局问题。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内蒙古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并将其作为全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确保我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全面做好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防治,认真实施各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我区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水土流失类型复杂多样,侵蚀程度十分严重。
因此,在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标本兼治,合理布置水土保持措施。
在治理中要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要与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水保工程要与微小型水利工程相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中、长期效益与近期效益相结合,水土保持要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3.1 水土保持措施与农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农、牧、林、水等各个方面,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生物和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结果直接影响农牧林用地比例,关系到农牧业结构的调整,而农牧业结构的调整又必然影响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布局。
在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关键,推动农牧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精种高产转变,由单一粮食经营向粮、经、饲多种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及沙地等低产田退出来还林还草。
3.2 要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放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位置我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省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1.8%,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4,干旱缺水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加大了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难度。
解决好“水”的问题,是加快我区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收到实效的重要前提。
因此,开展小流域治理,要以调控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雨水为综合治理的中心,变害为利,并利用各类拦蓄工程,涵养、聚集雨水,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以达到蓄水、保土的目的,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积极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林草建设中选择的树种草种,必须符合抗旱和节水的要求。
3.3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换,发挥科技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只有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增强治理效果。
各地应从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入手,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要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布局,以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治理,提高效益。
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到水保建设第一线,搞有偿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组建技术开发实体。
同时加强对基层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和农牧民技术骨干,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3.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恶化有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它的恢复同样也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治理水土流失必须兼顾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效益必须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4 深化改革,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四荒”治理开发步伐,增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活力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
把这些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是我们顺利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保证。
要坚决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全面贯彻执行“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和“允许继承、转让、长期不变”的政策,充分调动农牧民投身水保的积极性。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农牧民自觉自愿地做好退耕还林还草、禁牧轮牧以及封禁项目区等工作。
同时要把实施工程项目和落实“四荒”使用权结合起来,通过承包、拍卖、无偿划拨、适当资金补贴等形式,将“四荒”使用权落实给群众,明确责权利,尽快启动,限期治理。
(下转46页)好。
因此,在生态建设中要树立样板工程,要高度重视典型示范的作用,加强宣传,让群众身边有“摸得着,看得见”的榜样,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广示范,加速推动生态建设的发展。
2 存在问题及建议2.1 解决好局部的适地适树问题东胜区退耕还林工程局部地方没有很好地解决适地适树的问题,对于河滩地、沟塔地、部分梯田、个别水地的退耕地,树种选择不当,在造林地小班规划时,没有因地制宜地分析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单一,造林树种只有乔木油松,灌木柠条、沙柳。
结果导致河滩地、沟塔地上栽植的柠条、油松被水浸而死亡,在沟道内应该选择一些喜水性、耐水性强的乔灌木栽植,如沙棘、乌柳、杨树等。
对于因树种选择不当导致死亡的退耕地,采用变更报告来年重新造林。
部分梯田、个别水地的地力非常好,但选择树种的经济价值不高,种植柠条是大材小用。
在以后的退耕还林及其它生态建设项目中,应该注意适地适树的问题。
2.2 严格执行“两项”公示制度退耕还林小班规划打点后,由于时间紧迫,“退耕还林外业调查表”末在村社进行公示,便将结果上报了。
在秋季验收中,发现有一部分退耕地因外业打点漏记或内业汇总遗漏,在“退耕还林外业调查表”上未记录,结果导致农民的退耕地还林了,却无法验收,只能在下一年解决这种遗留问题,不能在当年给群众兑现钱粮,引起群众不满。
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外业调查表”、“退耕还林验收表”的两项公示制度,公示后群众没有反映,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因工作疏漏给群众利益带来损害。
2.3 严格执行禁牧政策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可见管护对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的重要性。
目前,包括退耕还林在内的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大面积开展实施,加强执行禁牧政策的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在验收的过程中发现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偷牧现象,如果禁牧力度上不去,各项生态建设成果将毁于一旦。
今冬明春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禁牧工作,配套完善禁牧政策。
2.4 防止出现“以荒地顶替耕地退耕还林”的现象由于部分村社的《土地证》上的耕地没有明确的坐落,只有耕地的总面积,无法逐块核对耕地面积。
验收时发现部分农户有将荒地顶替耕地退耕还林的迹象。
应该尽快下发登记有耕地坐落的新“土地证”,该项工作要认真对待,严禁出现疏漏差错。
对于已完成退耕任务村社的农户耕地进行一次核查,核对其退耕还林面积和现有耕地面积,严防大面积退耕还林后,坡耕地没有真正退下来,农民仍然大面积种植坡耕地。
2.5 完善监督、激励机制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善始善终、卓有成效,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生态建设项目,采取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有奖有罚,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和典型示范农户予以表彰奖励,将有利于退耕还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