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2019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序号:编号:
三、项目简介
本成果源于完成人承担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是针对载人航天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需求开展的前瞻前沿性工作。我国载人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生命科学是载人航天的重要研究领域,而科学载荷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由于生物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并且生物实验程序复杂,涉及微量液体精确控制以及影像和生物分子高灵敏度准确测定,遥操作自动化难度大;另外,空间特殊环境使得商业化仪器不能满足重量、功耗以及空间环境适应性方面(包括冲击、振动、冷热交变、EMC等)的要求,仪器研制难度大,因此需要在设计、原理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积累,以生命科学新知识发现作为科学目标牵引,突破空间生物培养和分析系列重要关键技术,发展3种新型空间生物载荷,圆满完成3次空间飞行任务和在轨实验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发明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空间生物培养与观测技术。攻克了微流控芯片表面钝化、芯片抗力学性能设计等关键单元技术,建立了多种材质的空间微流控芯片设计、加工及标准化工艺技术;成功突破了空间环境细胞灌流培养、培养介质pH控制技术等,研制了空间微流控细胞培养/共培养芯片;实现了在空间环境条件下动物细胞长时间培养或共培养,可完成全自动传代、固定、消化、裂解、染色等细胞操作,以及影像和细胞迁移等分析测试。
2、发明了空间微流控芯片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检测技术。针对空间生物分析检测对于高可靠、高灵敏以及高准确性的需求,发挥微流控芯片高度集成化、一体化的优点,建立了芯片样品制备、富集、亲和识别、高灵敏检测的策略。攻克了基于温控智能材料和自由流芯片电泳的自动化生物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检测芯片设计加工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高通量核酸扩增及荧光定量检测、基于核酸适配体或抗体的多靶标蛋白质高灵敏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生物分子自动化在轨在线检测分析。
3、发明了新型空间生物有效实验载荷。研制3种新型空间生物有效载荷,其中“空间细胞共培养与分析仪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在轨多细胞共培养和高灵敏蛋白质检测一体化、自动化的实验载荷;“空间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仪器”飞行任务(神舟八号飞船)是国际上第3个、我国首次完整开展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实验;“空间环境致生物分子进化规律实验仪器”(国际空间站)经过了美国严苛的技术和科学两方面评估,获得NASA和美国国会批准,是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中国科学载荷,并被评价为中美空间合作“破冰之作”。
项目共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发表SCI论文49篇。项目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20XX年世界生物技术大会授予“空间生物分析突破奖”。基因扩增仪器核心技术指标优于美国NASA 在国际空间站使用的载荷,细胞共培养和分析一体化载荷是目前国际报道的首台设备,欧洲ESA苏黎世大学团队已确定在其任务中将使用此载荷。受邀参加空间领域顶级国际会议(COSPAR、IAC、IAA)12次,做报告8次,并在中国成功举办了IAA-HIS 会议,极大提升了我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的国际地位。
五、客观评价
1。项目成果鉴定会意见
2018年7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召开“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技术鉴定会。认为“该项目成果满足空间生命科学载荷的应用需求,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种空间生物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附件6-1】。
2。同行评价
1)发明的芯片表面钝化技术成果被Biosens Bioelectron、Lab Chip等积极评价【附件6-2】。
2)发明的自由流电泳芯片和温控智能材料等样品前处理技术成果发表于J Mater Chem、J Sep Sci等杂志,Chem Soc Rev评价:“温控智能材料与微流控芯片的结合实现了低试剂消耗量、快速响应、高通量的样品处理”。【附件6-3】。
3)发明的集蛋白质富集与可视化检测于一体的空间蛋白分析检测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Microchimica Acta,被Lab Chip等期刊评价【附件6-4】。于20XX年4月成功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附件5-1】。
4)瑞士苏黎世大学Oliver Ullrich教授就“适用于空间环境的动态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项目组开展深入合作【附件6-6】。
5)20XX年4月,发明的细胞共培养和在线观测技术完成天舟一号搭载实验【附件5-1】。研究成果写入中国“空间科学发展报告”【附件6-7】。该关键技术在世界生物技术大会获“空间生物分析突破奖”【附件6-8】。
3。社会评价
1)受邀参加空间领域重要国际会议12次,做报告8次【附件6-9】。受国际宇航科学院委托,举办21st Human in Space symposium(人在太空研讨会)【附件6-10】。
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提出联合建立《空间环境应用联合实验室》【附件6-12】。
3)本项目的历次飞行实验任务均收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节目均多次报道项目应用情况【附件6-13】。20XX年受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北京科技报社联合委托,本项目国际空间站任务载荷在中国科技馆参加科普展,引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空间生命科学的兴趣【附件6-14】。
4。项目验收意见
20XX年7月,国防科技工业局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验收会,形成“课题成果可为未来我国载人航天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等验收意见【附件2-1】。
20XX年8月30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召开科技支撑项目验收会,
形成“完成了……蛋白质分析原理样机、细胞培养原理样机等空间生物分析分析仪器及关键技术研究”等验收意见【附件6-15】。
5。科技查新报告
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就本项目完成的查新报告指出:“除该查新项目委托方发表的文献外,未见与上述综合技术特点相同的文献报道,项目具有新颖性。”【附件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