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培训资料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培训课件
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C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25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 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思考: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暖”不会生病? 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
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19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在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大脑皮层
。
。
20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性体现 在通过影响 酶 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21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7)与上图相反的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
D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增加产热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22
3、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人体的体温和调节
10
寒冷 刺激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 分析综合
《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2 管理措施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注意保暖等。
结论及未来展望
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前提。
未来研究的方向
寻找更加精准的体温测量方法、入研究体温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温逐渐降低。
2
体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体温略高,冬季体温略低。
常见的体温相关疾病
发烧微热
温度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 38℃。
发热
温度超过38℃,可能由病毒、 细菌感染引起。
低体温症
温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长 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身体 代谢障碍引起。
体温的评估和管理
1 准确性评估
内分泌系统
2
平衡体温。
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等 内分泌器官来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的步骤
扩张或收缩毛细血管、汗液分泌、肌肉抖动等调节 体温的过程。
体温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感冒、发烧、药物影响、身体疾病等引起体温失调, 可能导致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体温的生理变化
1
体温随年龄的变化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 件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体温及其调节的机制、生理变化、常见疾病等内容,为您 全面解读人体温度管理。
体温的概述
定义
体内温度的平衡状态。平均值为36.5~37.5℃。
测量方法
口腔、肛门、腋下、耳朵、额头等多种测量方 式。
体温调节的机制
1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体温调节的教案
体温调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体温的调节机制和调节原理;2.学习某些疾病的体温调节异常;3.引导学生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和发现异常迹象。
教学内容:1.体温的概念和意义;2.体温的控制机制;3.体温调节的意义;4.病态体温异常。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的体温变化引起学生注意。
身体发热或感到寒冷。
二、讲授体温的概念和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温的概念,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科学图片。
讲解体温对身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当摆脱对理论的冗长描述。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听懂体温的概念和意义。
三、解释体温调节的机制老师将解释体温调节机制的作用。
教师应该先讲解体温调节中兴奋系统和抑制系统之间的角色,再介绍体温调节中其他的相关因素。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要给学生一个逻辑的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温调节。
四、学习体温调节的意义老师应该告诫学生,保持正确的体温是很重要的,身体在短时间内适应剧烈的温度波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减少受寒或过度加热的情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对身体造成不适和伤害。
五、病态体温异常老师可以探讨一些常见的疾病导致的体温调节异常,例如流感,酷热中暑,身体震颤等。
老师应该告诫学生,当身体情况发生不寻常时,应该去看医生。
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特别是在季节变化时,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温变化。
六、总结教师应该让学生做一份简短的总结,确定体温调节的关键点和关键要素。
七、课后练习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安排一份简短的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体温调节方面的理解和能力。
参考教材:1.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1th edition, Saunders/Elsevier, Philadelphia PA, 2011.2. Blatteis CM. Thermoregulatory action of pyrogen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 856:33–48.3. Jochum JJ, Kockerling F, Staib F. Laparoscopic vs open approach to gastric cancer: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2003; 48:1943–1948.。
体温调节教案
体温调节教案
教案标题:体温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法。
难点:理解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教学内容:
1. 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
2.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法
3. 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体温变化图表,引发学生对体温调节的思考和讨论。
2. 理论讲解:介绍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包括皮肤、出汗、血管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自己的体温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法,并讨论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体温调节,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体温调节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4. 讨论和互动环节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的评定
2. 课堂讨论的表现
3. 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温调节的知识。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赫章县实验中学李贵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人的体温及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的意义;(2)能说出人在寒冷及炎热环境中的体温的调节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识别、理解图表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归纳,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温的调节。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杯热水。
查找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内容,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
四、学法指导: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平时没有留心,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体验,同时参与思考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探索我们人体自身的奥秘。
首先,抬起你的手,用手背贴着你的额头,你有什么感觉?(教师同时示范)【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可能很多,教师注意纠正,用“热”不合适,用“暖”。
【教师活动】(提问)当然,我们的探索也不能只停留在对现象的表述上,更要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你的额头会是暖暖的,根本上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人体温的来源。
教学目标达成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教师活动】(设疑)同学们感觉到的温度是不是你的体温?【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自己感觉到的是体表温度不是体温,只是体表温度体温。
【教师活动】(讲授)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出示学生测的腋温,请同学读出数值。
出示《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提问,从这个表的数据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①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1℃;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别,年轻者体温高于年长者、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人的体温及其调整(精选2篇)人的体温及其调整篇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激发兴起,导入新课老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同学,谁情愿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假如同学不情愿承认,老师可以关心同学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
也可以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讨论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二、复习旧知引导同学回忆什么叫免疫,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爱护作用。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三、学习新课(一)过敏反应请负责该内容的调查小组介绍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同学把他们把握的内容说足说透。
同学事前预备的文字材料、数字、图表要用摄像头当堂打出来,效果会更好。
之后老师要引导同学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同学举的实例可能会许多,尤其是走访专家医生和查阅资料之后,正好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
由于课本上讲的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类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假如同学举的实例中除了有书本上的实例外,还有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老师也要确定,由于有些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理相像于ⅱ型、ⅲ型、ⅳ型过敏反应。
然后老师要引导同学把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物质与详细的过敏反应症状联系起来,例如: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人体的体温调节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体温调节的主要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 理解体温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性。
4.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体温调节的神经和体液机制。
2. 体温调节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体温调节的复杂性和协调性。
2. 分析体温调节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源、冷源、计时器、人体模型等3. 实验指导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人体为什么需要维持恒定的体温?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维持恒定的体温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新课讲授1. 人体体温的调节原理- 讲解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通过课件展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 神经调节- 介绍体温调节的神经机制,包括下丘脑、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神经调节对体温的影响。
3. 体液调节- 讲解体温调节的体液机制,包括激素的作用。
- 通过课件展示体液调节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练习1. 分析案例: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如何通过调节体温来维持生命活动?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体温调节有哪些重要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体温调节在冷环境下的反应。
2. 实验步骤:- 将人体模型置于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
- 分析体温调节的神经和体液机制在实验中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 讨论问题: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如何通过调节体温来维持生命活动?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温调节的原理和过程。
人体的体温调节教案
人体的体温调节教案教案标题:人体的体温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性以及调节机制;2. 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和过程;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的变化。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视频资源:人体体温调节的动画视频3. 实验器材:温度计、冰袋、热水袋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展示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身体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2.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提醒他们人体是如何维持恒定体温的。
知识讲解:1. 利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源,向学生介绍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
a. 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是多少?b. 什么是体温调节?为什么人体需要进行体温调节?c. 人体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d. 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是怎样的?实验演示:1.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
a. 将一个学生的手放入冷水中,然后使用温度计测量手的温度。
b.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手的温度变化。
c. 再将一个学生的手放入热水中,重复上述观察和记录。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a. 为什么在寒冷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寒冷并开始发抖?b. 在炎热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热并开始出汗。
这是为什么?c. 有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知识梳理:1. 通过讨论,总结出人体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和过程,并强调其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不同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的变化,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1.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测试,考察学生对人体体温调节的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拓展活动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将人体体温调节与其他相关主题(如疾病预防、运动健康等)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选择。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体温的概念,包括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的含义。
(2)学生能掌握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和生理变动情况。
(3)学生清楚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和生理变动。
(2)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2、教学难点(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体温调节中的协同作用。
(2)体温调节障碍导致的疾病及预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体温的概念、正常范围、生理变动以及体温调节的机制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体温调节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体温调节的示意图、相关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我们的身体感觉不同,但体温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2、讲授新课(30 分钟)(1)体温的概念(5 分钟)讲解体温的定义,包括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
通过举例,如测量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和直肠温度,让学生了解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
(2)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和生理变动(10 分钟)展示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数据,解释体温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如清晨体温较低,午后体温较高。
同时,介绍性别、年龄、运动、情绪等因素对体温的影响。
(3)体温调节的机制(15 分钟)①产热过程讲解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方式,如安静状态下主要依靠内脏器官产热,运动时主要依靠骨骼肌产热。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上课
1
O.45
2
O.45 0.3l
3
0.44 0.3l
4
O.45 O.30
5
0.55 O.30
6
O.55 O.60
7
0.52 O.62
8
0.50 O.38
9
10
O.46 0.45 O.33 0.32
A B C
O.31
O.23
O.23
O.23
0.23
O.18
0.17
O.16
O.22
O.23 O.23
(1)进入0℃环境中时,首先增加的是 A (填字母),C代表 皮肤血流量 。 (2)实验过程中,B指标增加到最大值后,A 指标应 下降 ,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 叫做 反馈调节 。
1
O.45
2
O.45 0.3l O.23
3
0.44 0.3l O.23
4
O.45 O.30 0.23
5
0.55 O.30 O.18
6
O.55 O.60 0.17
7
0.52 O.62 O.16
8
0.50 O.38 O.22
9
10
O.46 0.45 O.33 0.32 O.23 O.23
A B C
O.31 O.23
B
体温平衡的调节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在寒冷的环境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体 温 恒 定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散热减少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立毛肌收缩,骨 骼肌战栗产热增加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
在炎热的环境中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人体的稳态之体温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
人体的稳态之体温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温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3. 了解人体温度平衡的维持及调节方式。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温调节的原理、机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体温调节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温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体温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体温调节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资源:体温调节的相关图表、动画等。
2. 案例材料:生活中的体温调节实例。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稳态的概念,引出体温调节的话题。
2. 讲解体温调节的原理和机制:讲解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阐述各器官、系统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体温调节实例,让学生理解体温调节的实际应用。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体温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温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探讨体温调节在其他动物中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分析体温调节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体温调节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讲解了体温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体温调节的实际应用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体温及调节》课件
01
02
03
自主调节
人体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 体温的能力,如通过收缩 毛孔、调节呼吸等来调节 体温。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对人体体温的调 节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 下丘脑等神经中枢调节体 温。
激素调节
一些激素也可以影响人体 的体温调节,如甲状腺激 素等。02 体温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体温的来源
体内产热
人体通过代谢产生热量,是体温的重 要来源。
体温调节机制的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体温调节的生理机 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方面,以期 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新型体温调节药物的研究
随着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 正在开发新型的体温调节药物,以应对发热
、低体温等体温异常情况。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先进实验技术的应用
研究者们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基因敲除、转基因 动物模型等,深入研究体温调节的分子机制。
低热的原因与影响
低热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脑部病变等。
低热的影响
低热可能导致疲劳、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低热还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体温过低的原冈与影响
体温过低的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暴露于寒冷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等。
体温过低的影响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颤抖、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和死亡。
《体温及调节》ppt课件
目录
• 体温的概念与意义 • 体温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 体温调节的机制与过程 • 体温异常的原因与影响 • 体温调节的疾病与防治 • 体温调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体温的概念与意义
体温的定义
体温
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直肠 、口腔、腋窝等部位的体温表示 。
体温及其调解的课程设计
体温及其调解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体温的定义,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意义。
2. 学生能够描述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包括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列举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如环境温度、运动、饮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体温变化的原因,如运动后体温升高、寒冷环境下体温下降等。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并分析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探讨体温调节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人体体温调节的神奇和复杂性。
2. 学生能够树立健康意识,关注体温平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高温中暑、低体温症等,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温调节的奥秘。
课程要求教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温及其调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体温的定义与正常范围:介绍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正常体温范围,引用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体温的生理基础。
2. 体温调节原理:详细讲解人体如何通过产热和散热保持体温稳定,涉及教材中关于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调节、汗腺分泌等内容。
3. 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分析环境温度、运动、饮食等对体温的影响,结合教材实例,阐述这些因素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4. 体温调节异常与疾病:介绍体温调节紊乱导致的疾病,如中暑、低体温症等,引用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体温异常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体温的定义与正常范围,了解体温的生理基础。
第二课时:体温调节原理,学习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体温的调节方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体温的调节方式教案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体体温的调节方式及其原理。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例子,运用体温调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温的概念、体温的调节方式及原理。
难点:体温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体温的兴趣,如冬季感冒发烧时的体温计图像等。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温?为什么我们需要维持恒定的体温?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体温的调节方式及其原理,如:(1)神经调节: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血管收缩、出汗等生理反应,使体温维持恒定。
(2)体液调节: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使体温保持稳定。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冬季发热、运动后出汗等,引导学生运用体温调节的知识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保持体温恒定的方案。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体温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人体如何调节体温以适应外界环境。
2. 引导学生探讨体温调节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思考体温恒定对生物生存的优势。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体温调节方式及其原理的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体温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饮食等方面。
八、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学习,编写一个关于体温调节的小故事,描述人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如何调节体温。
2. 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在面对气温变化时,如何调整衣物和生活习惯以保持体温恒定。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高二生物教案-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一、引言19xx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xx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xx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7.2 ℃ 36.7 ℃ 37.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1)面对全班同学的数据,如何进行比较?(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2)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组织学生绘制直观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比较项目: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绘制上述比较的直观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井得出结论: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人体体温调节PPT学习教案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
第13页/共22页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三、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血K +升高 刺激 血Na+降低
肾 上 分泌 腺 皮 质
醛 固 酮 促进 分 泌 增 加
肾小管和集 合管重吸收 Na+排出K +
第14页/共22页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小 结: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
第6页/共22页
练习
D 2.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 的热量
②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③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
黏膜内脏器官中 ④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
立毛肌收缩 ⑤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⑥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的?
第9页/共22页
水和无机盐的 平衡和调节
第10页/共22页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人体内水的来源
1. 来自饮食 2. 来自物质代谢
人体内水的排出
1. 由泌尿系统排 出
2. 由皮肤排出 3. 由肺排出 4. 由大肠排出
人体内水的来源
来自饮食
人体内水的排出
1. 由泌尿系统排 出
2、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参与 3、调节过程:
寒冷环境: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炎热环境:增加散热
第5页/共22页
练习
1、关于寒冷时体温稳定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固而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王进超知识目标:1、知道体温的常识和意义;2、掌握体温调节的生理调节过程;3、培养学生对人体科学的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生活相关图片联系来引入人体温度的调节现象。
2.生活实践来讨论寒冷时产热与减少散热的变化,3通过PPT演示产热与散热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生理调节过程。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安排:一学时、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Ppt展示1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然后引入体温调节。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教师活动】(设疑)同学们认为什么是体温?学生是身体的温度?【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自己感觉到的是体表温度不是体温,只是体表温度体温。
【教师活动】(讲授)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出示学生测的腋温,请同学读出数值。
出示《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提问,从这个表的数据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①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1℃;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别,年轻者体温高于年长者、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
【教师活动】提示,温度在37 ℃上下浮动。
学生明确:体温的相对恒定。
提问,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明确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教师活动】总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调节【教师活动】提问,既然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人体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我们人体是如何保持我们体温的相对恒定的?天气转凉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天气变热的时候我们又会怎么样?【学生活动】加衣服,减衣服。
【教师活动】点明,人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会适当增减衣服,属于对体温行为性调节;而我们人体自身还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属于人体自身的生理性调节。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人体温的生理性调节。
我们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说明在我们人体中存在能够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提问,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分别是?【学生活动】学生明确,温度感受器的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种类:1)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教师活动】对于这个体温调节系统,科学家还做了一个动物实验。
出示动物实验资料。
从这则资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教师活动】正是有以上生理结构基础,我们人体才有调节体温的这种功能。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什么结果?如何理解: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教师活动】我们把人假设为一杯热水,这杯热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后会冷却,为什么?【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通过蒸发、对流、接触不断散失热量。
【教师活动】如果要保持它的温度不变,应该怎么样?【学生活动】加热。
(教师提示)要使增加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等。
【教师活动】人体温的相对恒定,宏观上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人的热量从哪来?产热过程发生在那个细胞器中?【学生活动】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教师活动】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不同的。
出示人体产热情况图,对比上面的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安静时与运动时的产热器官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产热器官: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安静状态---内脏(肝脏)产热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教师活动】人体的散热途径和这杯水的散热方式差不多,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汗液蒸发散热;当人体表面温度>环境温度时,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 汗液蒸发散热唯一散热方式。
散热途径:1)皮肤(主要)2)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3)随尿和粪便的排出【教师活动】气温骤降,衣服有没有穿太多,这时候身体有什么样的变化?出示寒冷反应图。
【学生活动】打寒颤,起鸡皮疙瘩。
【教师活动】这时候人与环境的温差大。
散热量多。
如何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学生活动】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教师活动】同学们阅读课本15页“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这一段文字,小组分析讨论: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各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明确1.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①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②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
2.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①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③有关神经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相关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两个生理活动减少散热,两个生理活动增加产热,使体温维持恒定。
这些生理活动涉及到哪些调节机制?【学生活动】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果: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列出调节机制示意图。
(教师提示: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整个反射的反射弧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画出;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这个调节过程中涉及哪些激素。
)学生根据提示回答。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过程:PPT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随堂巩固:PPT【教师活动】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活动】大量出汗。
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这时候人与环境的温差小。
散热量少。
但是产热却不会停止,为什么?【学生活动】因为有机物氧化分解合成ATP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热量的释放。
【教师活动】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同学们阅读课本15到16页“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这一段文字,小组分析讨论: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各有哪些?涉及的调节机制有什么?【学生活动】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果: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只有神经调节【教师活动】神经调节过程:PPT。
在炎热环境中的调节机制只有神经调节。
体温调节障碍【教师活动】既然我们有这么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并且还知道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那为什么还会出现热死人和冷死人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则新闻:《印度4月遇酷暑最高气温47℃至少80人死亡(图)》。
【学生活动】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下降,使生命活动发生障碍。
【教师活动】图片《丰碑》。
A、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人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会怎样?(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下降,使生命活动发生障碍。
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B、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升高:感冒时的发烧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板书:(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1、人的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2、体温的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炎热环境:增加散热随堂练习1)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C )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大肠内积存着食物残渣2)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B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了( C )A、大量神经末梢B、皮下脂肪组织C、大量汗腺D、皮脂腺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