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2005年中央人口 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 重要议程”。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部署今后 一个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时,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 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 确提出,“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提 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 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 (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 照点含量是针对末污染地区内自然条件、 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大致相同的土壤作对 照点的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 •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 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以作物积累污染物而 遭受不同污染程度时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 含量,作为标准评价土壤质量等级。
实测包括布点、采样、确定评价因子。
• 1布点 要考虑评价区内土壤的类型及分布, 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要使各种土壤 类型、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均有一定 数量的采样点,还要设置对照点;最后, 要使土样采集点的布设在空间分布均匀并 有一定密度,从而保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的代表性和精度。
• 2采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网格法、对角线、 梅花形、棋盘形、蛇形等采样方法。多点采样, 均匀混合。最后得到代表采样地点的土壤样品。
• 还应调查评价区植物和污染源状况。植物监测 调查,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植物和作物等在评 价区内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各生育期的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状况及产量、质量变化。污染源调查,主要是 调查现有的各种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土壤 侵蚀的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污染源和污水灌 溉情况。
3评价因子的确定 一般是根据监测调查掌握的土壤中现有污染 物和拟建项目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按毒 性大小与排放量多少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 进行筛选。
• 2006年7月,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全面展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投入了10 亿元专项资金,耗时3年半时间,调查范围覆 盖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 治区的全部陆地。
此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开展5方面的工作:
• 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 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 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 环境质量评价。 • 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土壤有如下特点
• ①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 • 土壤和水、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之间以及土壤内部系 统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土壤环境 发展、并随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而演变的主要原因。土壤 具有吸水和储备各种物质的能力。 • ②土壤具有生产植物产品的功能。这些植物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来决定。而土壤环境通过植 物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 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 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
•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 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 •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一、参数选择
• 根据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和评价目的要求选择评价参数。 • (1)重金属有毒非金属物质,如汞、镉、铅、铜、铬、 镍、砷、氟、氰等 • (2)有机毒物和致病菌,主要有化学农药包括有机氯、 有机磷、洗涤剂、酚、油、大肠杆菌等 • (3)酸碱度、全氮、全磷等。 • 对土壤污染物质积累、迁移和转化影响较大的土壤理化 性质指标也应选取,供研究土壤污染的运动规律,但不 一定参与评价。 • 附加参数:有机质、石灰反应、易溶性盐、氧化还原 电位、不同价态重金属的含量等。土壤监测项目主要考 虑土壤污染物的来源,由成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都列 为被监测项目。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土壤环境质 量现状调查、参数选择、评价标准确定、 选取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分级和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评价,掌握土 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 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土壤调查包括从资料调查和现场实测。资料调查主要是 从有关管理、研究和行业信息中心以及图书馆和情报所 收集材料,内容包括: • 1自然环境特征,如气象、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资料; • 2土壤及其特性,包括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类 型);土壤类型、组成、特性; •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城镇、工矿、交通用地面积等; • 4水土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和侵蚀模数等; • 5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 • 6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
二、评价标准
• 根据土壤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土壤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很多,不能划定统一 的评价标准.可结合实际选用如下的各类标准。 • (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为基本标准,该标推未规定者按下列标准。
• (2)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区域土壤背 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 无明显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 均含量。 •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 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采用与污水灌 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同一类 型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
第一节 概 述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两大类: 。 • 土壤资源评价是判断由于土壤受侵蚀、肥力减 退、荒漠化与沙漠化造成农用土壤、林业土壤和 牧用土壤资源价值的退化程度:通过评价,提出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提高土壤资源价值的途径和 措施。 • 土壤—农作物污染评价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 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过程,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和 毒性,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
• (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 照点含量是针对末污染地区内自然条件、 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大致相同的土壤作对 照点的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 •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 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以作物积累污染物而 遭受不同污染程度时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 含量,作为标准评价土壤质量等级。
实测包括布点、采样、确定评价因子。
• 1布点 要考虑评价区内土壤的类型及分布, 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要使各种土壤 类型、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均有一定 数量的采样点,还要设置对照点;最后, 要使土样采集点的布设在空间分布均匀并 有一定密度,从而保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的代表性和精度。
• 2采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网格法、对角线、 梅花形、棋盘形、蛇形等采样方法。多点采样, 均匀混合。最后得到代表采样地点的土壤样品。
• 还应调查评价区植物和污染源状况。植物监测 调查,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植物和作物等在评 价区内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各生育期的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状况及产量、质量变化。污染源调查,主要是 调查现有的各种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土壤 侵蚀的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污染源和污水灌 溉情况。
3评价因子的确定 一般是根据监测调查掌握的土壤中现有污染 物和拟建项目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按毒 性大小与排放量多少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 进行筛选。
• 2006年7月,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全面展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投入了10 亿元专项资金,耗时3年半时间,调查范围覆 盖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 治区的全部陆地。
此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开展5方面的工作:
• 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 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 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 环境质量评价。 • 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土壤有如下特点
• ①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 • 土壤和水、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之间以及土壤内部系 统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土壤环境 发展、并随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而演变的主要原因。土壤 具有吸水和储备各种物质的能力。 • ②土壤具有生产植物产品的功能。这些植物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来决定。而土壤环境通过植 物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 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 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
•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 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 •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一、参数选择
• 根据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和评价目的要求选择评价参数。 • (1)重金属有毒非金属物质,如汞、镉、铅、铜、铬、 镍、砷、氟、氰等 • (2)有机毒物和致病菌,主要有化学农药包括有机氯、 有机磷、洗涤剂、酚、油、大肠杆菌等 • (3)酸碱度、全氮、全磷等。 • 对土壤污染物质积累、迁移和转化影响较大的土壤理化 性质指标也应选取,供研究土壤污染的运动规律,但不 一定参与评价。 • 附加参数:有机质、石灰反应、易溶性盐、氧化还原 电位、不同价态重金属的含量等。土壤监测项目主要考 虑土壤污染物的来源,由成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都列 为被监测项目。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土壤环境质 量现状调查、参数选择、评价标准确定、 选取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分级和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评价,掌握土 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 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土壤调查包括从资料调查和现场实测。资料调查主要是 从有关管理、研究和行业信息中心以及图书馆和情报所 收集材料,内容包括: • 1自然环境特征,如气象、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资料; • 2土壤及其特性,包括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类 型);土壤类型、组成、特性; •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城镇、工矿、交通用地面积等; • 4水土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和侵蚀模数等; • 5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 • 6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
二、评价标准
• 根据土壤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土壤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很多,不能划定统一 的评价标准.可结合实际选用如下的各类标准。 • (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为基本标准,该标推未规定者按下列标准。
• (2)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区域土壤背 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 无明显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 均含量。 •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 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采用与污水灌 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同一类 型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
第一节 概 述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两大类: 。 • 土壤资源评价是判断由于土壤受侵蚀、肥力减 退、荒漠化与沙漠化造成农用土壤、林业土壤和 牧用土壤资源价值的退化程度:通过评价,提出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提高土壤资源价值的途径和 措施。 • 土壤—农作物污染评价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 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过程,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和 毒性,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