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5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

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总结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已经学完了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3单元,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一些收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如何应用数轴解决简单问题。

针对这些内容,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黑板教学、小组互动讲解、课外活动等等,同时也需要孩子们加强练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1.黑板教学黑板教学是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拿起粉笔,讲解和演示,让孩子们了解简单的加减法,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把知识点逐渐地解释给他们。

2.小组互动讲解小组互动讲解,也是我们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点,并参照教材中的例题,分成小组互动地讲解知识点、举例子解题,更加完美地掌握了这些知识。

3.课外活动孩子们轻松愉悦地继续学习是我们一直所关注的问题。

在课外时间,我们设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和活动,比如说数轴上吃糖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游戏,以达到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1.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多次采用多媒体、游戏、竞赛等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增强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孩子们在不同难度的练习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比如说:孩子们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与家长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告诉家长孩子们在学习上的情况,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方案以及课外补习建议,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情况,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共同协力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四、教学不足之处1.缺乏足够的练习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孩子们的练习量还是不够,尤其是不太善于自主学习的孩子。

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0-20,能够正确书写和辨认这些数字;2. 学会顺序比较数字的大小,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3. 学会用数字0-20表示数量和顺序;4. 学会用图形表示数字0-20。

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一:认识数字0-10(1课时)1. 点读数字0-10,让学生自己按顺序数数;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辨认数字,并用手指表示出相应的数量;3. 制作一个0-10的数字线,教师用卡片示范把数字按正确的顺序贴在线上,要求学生模仿。

课时二:认识数字11-20(1课时)1. 温习数字0-10,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数数;2. 点读数字11-20,让学生自己按顺序数数;3. 制作一个11-20的数字线,教师用卡片示范把数字按正确的顺序贴在线上,要求学生模仿。

课时三:认识数量和顺序(2课时)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估算数量;2. 做一些游戏,如“动物排排坐”、“果蔬连连看”等,让学生练习根据指示排列物品;3. 接着让学生在纸上自己画出指定数量的物品,并在旁边写出相应的数字。

课时四:比较大小(2课时)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手指表示出来;2.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按数量把物品分成两组,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每组的数量;3.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比较这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课时五:用图形表示数字(2课时)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图形,并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数字;2.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图形;3.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课时六:复习与检测(1课时)1. 温习数字0-20的认读;2.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和图形卡片,让学生快速辨认并配对;3. 随堂测试,测试学生在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6道练习题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6道练习题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6道练习题总结1、口算2+3= 4-2= 2+2= 2+0= 2-0= 1-0= 1+4= 1+3= 4-3= 0+3= 5-1= 1+1= 2-1= 5-2= 2+1= 5-5= 3-2= 5-3= 3+1= 2+3=2、()+2=5 3-()=1 ()+3=43、()-4=1 2+()=2 5-()<34、()比4少1,2比()少3,4比5()。

5、6、()<( )<( )<( )<( )7、在〇里填上“+”或“-”5〇0=5 3〇2=5 2〇2=04〇2=2 3〇3=0 1〇1=28、在〇里填上“<”“>”“=”4〇5 3〇3 1〇0 2〇14〇3 3〇5 4〇1+2 4+1〇5-19、2 + 2=()+1=()-1=()+ 0 =()-2=()10、请你试一试。

□-□=3 □+□=5 4-□=□11、从左边起涂颜色。

涂 2 个:☆☆☆☆☆涂第2个:☆☆☆☆☆12、画一画,你能行!¤¤¤¤(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13、从小到大排一排。

3 04 15 214、汽车有()个轮子。

一双筷子有()根,三角形有()个角,小鸭有()条腿,国旗上有()颗五角星。

15、 5 1 3 2 0 4①从左数,5是第()个数,5右边有()个数。

②在这些数中,()最大,()最小③把右边第3个数圈起来。

16、在里填上“+”或“-”。

4 1 =5 1 3 = 4 5 2 = 3 0 1 = 1 2 2 = 4 3 2=1 3 3 =0 4 1= 31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 + 1 =3 + 2 =4 - 2 =5 - 4 =3 - 0 =4 + 1 = 1 + 0 = 3 - 1 =5 - 3 = 0 + 0 = 3 - 3 = 5 - 2 =18、19、看图列式= == =20、想一想,动脑筋3 2 5121、在□里填数。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三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小编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_面――――第_面)完成第_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要求: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3)请你拿出1根小棒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3
4
5
1 11 21 31 4 2 12 22 3 3 13 2 41
3. 在卡片上写出学过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整理。
0
(1)说一说左面的加法
1 2
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
(2)任意指一道算式,
4
快速地说出得数。
5
(3)计算第一列算式,
任何数加上 0 还得原数。
你发现了什么?
0
(1)说一说左面的减法
1
6. 看谁算的对。 2−1= 1 3−0= 3 1+3= 4 5−3= 2 5−4= 1 4+0= 4
4−2= 2 2+3= 5 2−2= 0
课后作业
1 .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数学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3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202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整体回顾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 比 第 分 加 减 0
认识 大 几 与 法 法


二 知识梳理 1~ 5的认识
生活中个数是 1 - 5 的物体,都可以用 1 - 5 各数表示。
1 - 5 各数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是 1 、2 、 3 、4 、5 ,从后往前是 5 、4 、3 、2 、1 。
算法:
倒着数。
4 −1 =3ຫໍສະໝຸດ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减号
想加算减。
读作: 4 减 1 等于 3 。
0 “ 0”的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
表示起点。 书写: 0 读作“零”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 0 。 任何数加上 0 或减去 0 ,还得原数。
三 综合应用 1. 数一数,比一比。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梳理一、重点知识梳理1、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

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

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

2、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

(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几和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

5、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

6、加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

“+”为加号,“=”为等于号。

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

7、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

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

8、认识“0”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

二、本单元重难点知识梳理1、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

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2、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三、本单元易错点知识梳理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 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3.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 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 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4.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 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 比较大小, 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 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5. 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1)1――5的认识…………………………4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1课时课题( 1 课时)课题( 2 课时)课题( 3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4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5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6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7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8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9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
资料
第一课:认识1和认识多少
- 研究认识数字1,并可以写出数字1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练通过分组、比较的方式认识多少。

- 进行一些实际操作练,如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

第二课:认识2和认识相等
- 研究认识数字2,并可以写出数字2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相等,通过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相等。

- 练通过找出相等的物体来巩固概念。

第三课:认识3和认识多一和少一
- 研究认识数字3,并可以写出数字3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多一和少一的概念,通过增加或减少物体的数量来体验多一和少一的含义。

- 练通过操作物体的增减来巩固概念。

第四课:认识4和认识数目
- 研究认识数字4,并可以写出数字4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数目,通过数一数物体的数量来判断数目的大小。

- 练通过数数来巩固概念。

第五课:认识5和认识没有
- 研究认识数字5,并可以写出数字5的笔画和书写形式。

- 研究认识没有,通过观察一些物体缺失的情况来理解没有的含义。

- 练通过观察物体有无来巩固概念。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法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3.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加法?2.加法的运算规则。

3.加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彩色笔等。

3.教案:教师备课内容、学生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实际物品来展示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2. 讲解加法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是对物品的数量合理计数方法,并介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进行加法计算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板上进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4. 拓展加法知识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加深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反馈。

六、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加法的初步认识情况,考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感谢大家的聆听!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谢谢!。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复习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复习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解答 解:飞机是天上飞的交通工具;客车、轿车、货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所以飞机和其他 三个不是一类的。 故选:A。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典例精讲
分一分。 (1)按形状分:( );( (2)按杯子盛水的情况分:(
);( );(
)。 );(
)。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分析 根据实际生活对物体进行分类即可解答。
解答 解:(1)按形状分:①②⑦; ③⑤⑥; ④⑧⑨。 (2)按杯子盛水的情况分:①⑥⑨; ②④⑤; ③⑦⑧。 故答案为:(1)①②⑦; ③⑤⑥; ④⑧⑨。(2)①⑥⑨; ②④⑤; ③⑦⑧。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典例精讲
分一分(填序号)。 天上飞的有( ),地上跑的有(
),水里游的有(
பைடு நூலகம்
)。
知识盘点
3、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易错攻略
1、在分类时,先要区分物品的属性,再进行分类。 2、正确判断事物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典例精讲
下面( )和其他三个不是一类的。
分析 飞机是天上飞的交通工具;客车、轿车、货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据此解答。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分析 (1)根据分类的方法,按动物的种类分一分,可以分成 一类, 一类, 一类。 (2)根据分类的方法,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一类,〇一类,△一类。 (3)根据分类的方法,分类计数填表即可。 (4)问题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1)按动物的种类分一分,可以分成 一类, 一类, 一类。 解答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一类,〇一类,△一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一、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首先引入了1至5这五个基本数字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数字,让学生体会基数的含义。

每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物体的数量,比如有两个苹果就用数字“2”来表示。

●数序:从前往后数,数字的顺序是1、2、3、4、5;从后往前数则是5、4、3、2、1。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数的基本顺序观念。

●数的写法:学生需要学会在田字格中认真、工整地书写这些数字,确保每个数字的形状正确,占格合理。

二、比大小本单元还介绍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当比较两个数时,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等号“=”表示,例如3=3;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大于号“>”表示,如5>3;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则用小于号“<”表示,如3<4。

●使用“>”或“<”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序数和基数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区分序数和基数的概念。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用“几”来表示,比如“5个苹果”;而序数则表示物体的次序,用“第几”来表示,比如“第三个苹果”。

●确定排列顺序:首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四、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一个数(1除外)可以分成几和几,例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分解时要有序进行,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减法1.加法: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比如,2个苹果和3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2+3=5个苹果。

计算时,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2.减法:减法则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例如,有5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3个,即5-2=3。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解、想加算减等方法。

六、0的认识本单元还详细介绍了数字0。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同时也表示起点。

学生需要学会0的读法(读作零)和写法(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们深刻理解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探讨并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体备课,强化教师们对数学学科的重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
2.1 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主要涉及数的认识,包括10以内的数和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等。

教师们需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探讨如何更生动有趣地教授。

2.2 加减法运算
第三单元还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们需要集体讨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3.1 启发式教学
教师们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2 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如数数、加减法游戏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点。

3.3 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研究。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和测试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研究情
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计划。

五、备课计划
教师们需在集体备课中,详细讨论和制定每个课时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以上是关于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的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正确描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2.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3.课件:准备相关的数字图表和实例方便讲解。

4.小组练习题:准备小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数字卡片或实际物品,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字和基本计数。

2. 学习加法(20分钟)1.介绍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例子,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并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3.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法练习,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 学习减法(20分钟)1.介绍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展示一些简单的减法例子,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并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

3.分发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减法练习,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4. 综合练习(15分钟)设计综合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5. 温故知新(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的基本规律和运算技巧。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后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计算能力有何提高?针对学生的表现,如何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几和第几(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几和第几(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几和第几(教案)-北京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和“第几”这两个数词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表示物品的数量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1.掌握“几”的使用方法。

2.掌握“第几”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第几”表示顺序的概念。

2.结合实例掌握“第几”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第三单元教材。

3.一些物品供学生进行数量和顺序的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书、笔、球等,让学生用手指指出任意一种物品,然后问学生:“一共有几个呢?”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几”的概念和用法。

2.学习“几”的使用方法教师设计一些场景,在场景中使用“几”这个数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使用方法。

如:“桌子上有几本书?这里有几个小朋友?”等。

3.学习“第几”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一个由几个物品组成的序列,例如五个糖果,让学生找出其中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一个。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第几”表示顺序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讲解“第几”的使用方法。

4.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用“几”和“第几”两个数词来描述物品的数量和顺序。

5.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用“几”和“第几”描述,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本课学习“几”和“第几”这两个数词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正确表示物品的数量和顺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实例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理解和使用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回家观察家中物品并用“几”和“第几”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大小

… …
3>2
… … … 3<4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3、6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3=3 等于号
… … …
比大小
3>2
3<4
大于号 小于号

等号

… …
3 >2
大于号
猴子和香蕉哪个多? 比 多。 读作:3大于2。

… … …
3 <4
小于号
猴子和梨哪个多? 比 少。 读作:3小于4。
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
3
3
3=3
3
2
3在2的后面 3>2
3
4
3在4的前面 3<4
怎样写“>”“<”和 “=”呢?

左半格

左半格

左半格
你还可以比较哪些事物的数量?
两数比较大和小, 相等就要用等号, 开口朝着大数笑, 尖尖冲着小数瞧。
通过比一比的活动,可以用符 号表示两种事物数量的多少, 注意区分符号。
课堂练习 1
2=2

2< 3
5
4
选自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2
5
2
< < <
4
3
4
1
3<5 5 =5
选自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2题
变式训练
1.先填数,再比一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
第2课时 比大小
情境导入 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看,它们多开心!
探究新知 每只小猴分一种水果,哪种水果够分,哪种不够呢?
3
3
√√ √ √√√
2 4
利用一猴一子对和应桃的子方哪法个比多较?。 …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解析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解析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原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图形拼组
例3:看谁搭得高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认识
问题的解决
图形的关系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主题图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一题连一连中删 掉了圆柱形的饼干,正方 体改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 魔方。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二题的中减少了一个 长方体,增加了一共有( ) 立体图形。答案是10个,原本 是11个,这也是放在十以内数 的认识之后教材的另一改变。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没有变化
二 教学内容
二 教学内容
例1:做一做第1题。 区别:第1题是旧教材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第1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 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图形名称摸实物。 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增强空间想 象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立 体图形的认识。可以根据特征拿物体、 根据物体说特征的方式加深对立体图 形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3:图形拼组(用相同的图形) 区别:例题中新增8个小正方体拼成 的大正方体。对话中增加了“我用” 两个字。 设计意图:原教材只学习五以内的认 识,现在是学完10以内的认识后, 结构上更加合理。 教学建议:拼组出新的图形,进一步 直观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不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写出1~5这几个数字。

2.掌握1~5的数字大小关系。

3.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

2.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团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5这几个数字,写出来并掌握它们的大小关系。

2.理解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理解数字1~5大小关系的抽象概念。

2.进行1~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时理解运算意义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玩具等。

3.课件:PPT演示(针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展开)。

4.图表:1~5的数量表、加法表、减法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1.教师介绍数字1~5,通过数字卡片或展示图表让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1~5,练习写出这几个数字。

3.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数字1~5,互相观察、比较。

4.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数字1~5的认识。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1~5的大小关系1.利用游戏或实物,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师演示辅助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数字1~5的大小次序。

3.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1~5大小关系的理解。

4.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加深对数字1~5大小关系的印象。

第三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1.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讲解1~5的简单加减法规则。

2.利用图表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视觉化方式理解加减法运算过程。

3.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加减法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0的认识和书写,以及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尝试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

学生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数数游戏、比较大小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教案
课题:1―――5的认识及书写第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0年9月7日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学后记: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第 几第课时总序第7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0年9月9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பைடு நூலகம்”“=”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教学后记: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比大小第课时总序第6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0年9月8日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