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亲传弟子禽滑厘的简介
慎到与《慎子》考
(
一) 篇章問題 慎子之有著作,始見於《史記.孟荀列傳》 : 「慎到著十二論」 。 《漢書.藝文志》法 家類有《慎子》四十二篇。高誘注《呂氏春秋.慎勢》 :舊本作四十一篇,清畢沅據《漢 書.藝文志》改為四十二篇。劉宋裴駰《史記集解》 ,引晉人徐廣曰: 「今《慎子》 ,劉
向所定,有四十一篇。」應劭《風俗通.姓氏》云: 「慎到,韓大夫,著《慎子》三十 篇。」 ( 《通志.氏族略引》 )梁諮議參軍庾仲容之《子鈔》則著錄《慎子》一卷。此《慎 子》書在隋唐前之情形。唐馬總《意林》之收錄全遵庾氏,南宋高似孫稱其比《子鈔》 更為「取之嚴,錄之精且約」 ( 《子略.目》 ) 。 按: 《史記》之十二論與班固之四十二篇,內容上有何異同,已不可知,論與篇之 分法亦不能詳。或云:十二論上脫四字,無據。蔡汝堃於所著《慎子集說》中謂: 《慎 子》之最後釐定或整理,出自劉向手, 《史記》乃以己意析為十二論,班志所云則劉向 所定,實詞異而量同也。按: 《史記》言古籍,多非就全書言之,實以當時古籍尚未整 理也。 金德建於所著《古籍通考‧慎子流傳與真偽》中卻以為: 《史記》十二論上不脫四 字,而與應劭所見之三十篇不同,班固所著錄著,即此二者之總和。多出之三十篇, 《史 記》未載,故金氏以為是「偽書或者附屬的外篇的性質無疑」 。今考三十篇之說,僅《風 俗通》言之,其書多亡佚, 《通志》所引者是否可靠亦未敢定。清張澍輯《風俗通.姓 氏》注: 「仲瑗云:三十篇,疑訛。」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子部三》謂: 「除去 道家之十二論,正合三十篇之數。或漢時有兩本。」但是《通志.藝文略》卻明載漢有 四十二篇。金氏之說,特就數目之巧合立論,殊乏確證。今人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史料 學》認為十二論是慎子原作,三十篇是後人所加。此一說法亦難查考。至四十一篇與四 十二篇之差,最可能的兩個原因,一是:高誘、徐廣所云,皆是四十二篇之譌;二是: 蔡汝堃所謂: 「因序錄之計入與否,遂生一篇之差。」 《隋書.經籍志》及舊、新兩《唐書》均著錄有《慎子》十卷;馬總《意林》說: 《慎子》有十二卷,楊倞《荀子.修身篇》注說: 「齊宣王時處士慎到……著書四十一 篇。」 《意林》多出的二卷是《慎子》本文抑後人之言,已不可知。南宋鄭樵《通志. 藝文略》著錄《慎子》 : 「舊有十卷,漢有四十二篇,隋唐分為十卷。」若依楊氏注及鄭 氏說觀之,則唐時之十卷與漢時四十二篇,內容似相同,只是篇卷分合不一。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說: 「 《崇文總目》 (北宋仁宗時編)言三十七篇。」 則後晉劉昫撰《舊唐書》以後,至宋仁宗前,已有亡佚。 《崇文總目》著錄《慎子》一 卷,似不太可能有三十七篇,宋代公私著錄都是亡三十七篇,故周中孚謂: 「 《崇文總目》 原釋為陳氏所引,當有脫字,斷不止云三十七篇也。」 ( 《鄭堂讀書記》卷五十二)所脫 之字可能是「亡」字。即宋仁宗時亡三十七篇,而非存三十七篇亡五篇。鄭樵《通志. 藝文略》說: 「一卷。舊有十卷,……今亡九卷三十七篇。」 《中興館閣書目》 、 《文獻通 考》 、 《宋史》 ,亦皆言一巷,無篇數。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又說: 「今麻沙刻本纔五 篇,固非全書也。」王應麟〈漢志考證〉說: 「案〈漢志〉四十二篇,今三十七篇亡, 惟有〈威德〉 、 〈因循〉 、 〈民雜〉 、 〈德立〉 〈君人〉五篇。」黃震《黃氏日抄》也說: 「始 於〈威德〉 ,終於〈君人〉說,五篇數百字。」是《慎子》書至南宋時,已經只餘五篇 〈註〉 。 金德建以為宋時《慎子》有兩本:一為三十七篇本,即陳振孫所稱《崇文總目》本; 一為五篇本,即陳振孫所見者;後三十七篇本亡,只餘五篇本。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史
墨家介绍-PPT(精)
墨家的发展
墨家与孔子学派等相比,墨家学派似乎有着更严密的组织。根据《耕柱》中记 载,墨家学派的内部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游说诸国、推广墨家思想 的宣传班,二是在学派内负责配备典籍教材和教育门人的授课班,三是从事粮 食生产、杂役、制作守城兵器、防御战斗的勤务班。此外,还有许多门人被派 遣到各国做官,以官员的身份尽力普及墨家思想并担任分部工作。当墨家门人 游走各国时,被派往各国做官的人要照顾他们的食宿。在这种全国性组织的支 持下,墨家影响不断扩大。而墨家的经费来源是在各国做官的墨者还要从各自 的俸禄中捐献和大部分自给自足的体制,还有当时的鲁国国君因有求于墨子而 多有捐献。但培养大量门人、制作守城兵器等,仍然耗资巨大。在加当时加入 的弟子中很多的动机只是为习得学问后做官。初衷的不同,使得墨子的教化陷 入棘手的困境。所以他向弟子灌输鬼神信仰,以鬼神的权威制约作为手段。这 也说明,当时墨家首领(钜子)还不是绝对的权威,墨家的组织还没到达真正 的严密。
墨家介绍-PPT(精)演讲人目录01墨子生平02
墨家的发展
03
墨家的思想
04
墨家的消失
“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在后人眼里是最神秘的一个学派。他的 “兼爱、非攻”,但凡有点学历的人都曾听说。多年前刘德华、 王志文主演的《墨攻》讲的就是墨家。这个在鼎盛时期遍布全国。 与儒家不相上下的学派,在秦统一六国后就销声匿迹,消失在历 史的洪流之中,而不像儒,道等在汉代又重新复兴,留给了后人 太多遐想和神秘。同时,作为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墨翟,也充满了 神秘色彩。
墨家的消失
而且,墨家禅让钜子之位,同时又维持包含防御部队在内的牢固组织,持续开展全 国性活动,这种准军事组织是不能容于秦这个大一统王朝的,遭受镇压是可想而知 的。 墨家为了开展思想活动,需要组织伴随武装、以“墨者之法”自律的有治外法权的 团体,而且墨家思想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常常只站在整个天下的视角上,不具备作 为个人信条的意义。因此在汉代以后,诸多学派都改变形式陆续复兴,只有墨家没 有重生,走上了绝学之路。 所以从汉代起的历史资料里再没有提及一个墨者,更不用说有钜子率领的墨家组织。 在秦帝国覆灭、汉帝国兴起之际,被称为“世之显学”“充满天下”的墨家和墨者 已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那段时间,短短不足二十年。
墨子的学术思想是怎样的
墨子的学术思想是怎样的① 兼爱非攻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
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
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⑥ 非命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
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安石《风俗》(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安石《风俗》(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
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
而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
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
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制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
然而窭人之子,短褐..未尽完;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
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节选自王安石《风俗》)材料二: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釐①闻其风而说之。
为之大过,已之大循。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②,生不歌,死无服。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不异。
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黄帝有《咸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丧礼,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独生不歌,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
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
未败墨子道。
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③;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
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节选自《庄子•天下》)[注]①禽滑釐:为墨翟的学生。
②《非乐》《节用》:《墨子》里的篇名。
③觳:俭薄;简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涂出相应标号。
故风俗A之变B迁C染D民志E关之F盛衰G不可H不慎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殚极,文中指穷尽,其中的“殚”与成语“殚精竭虑”中的“殚”意思相同。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墨子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墨子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
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
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早年经历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师从儒者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多言何益答案(精选5篇)
多言何益答案(精选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多言何益答案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多言何益文言文答案多言何益阅读答案多言何益文言文答案多言何益阅读答案多言何益阅读答案:【阅读题】1.解释(1)言(2)恒(3)鸣(4)益2.翻译唯其言之时也。
3.选文运用了_____和___说理方法,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1.(1)说话(2)持久(3)啼叫(4)好处3.举例对比说话应切合时机(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日夜恒鸣( ) ?然而不听(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1)?经常,常常。
?虽然这样,却。
(2)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说话要看准时机。
原文: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译文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
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祈求阅读答案《看不见的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多言何益多言何益深刻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所有认识你的人,都会被你的聪慧,纯真和善良所感动.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女人改变并塑造了我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一个是我母亲,一个就是你.小民,你是那么喜欢干净,因为有你.我们的家永远是一尘不染.你把我们秋水苑的家取名为”宕然居”.除了体现你对清洁的追求,我知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你对外在的,物质的生活的淡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你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我相信,所有认识你的人,都会被你的”不食人间烟火”所折服.你的一生,是求情,求真,求善,求美的一生!小民.我知道你喜欢这个家,喜欢”秋水苑”这个名称.我们当初其实可以有很多更好的选择,但冲着这个名称,你毫不犹豫地让我买下了它.装修时,所有的细节都由你亲自设计.它是那么清雅秀丽,就和你一样, 没有一点奢华和张扬.搬家的第一天,你告诉我,你决定把我们的家称为”宕然居”.是的,我觉得,”秋水”和”宕然”几乎就是对你, 对你的人生最贴切的写照.小民,你不在了,我才深刻体会到你对我,以及对我整个生活如此重大的意义!现在我才体会到,我曾经那么自信,那么乐观, 那么豁达,是因为我有你;是因为无论我在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漂泊,我都能感受到你的存在和你的爱!现在,你不在了:我突然感受到自己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一颗无根的浮萍和一个精神的弃儿!小民,有你的13子,我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赋予一个特殊的意义;因为你是我人生最忠实,最重要的观众.而没有你的日子.我不知道怎么度过.一想起你,我的心就被深深刺痛.我知道,你不希望看见我这样.但是, 你要给我时间,让我慢慢的适应和恢复.但是,你也许需要原谅我,因为无论怎么适应和恢复,我知道我可能都无法和过去一样了,因为你的离去,带走了我心灵和肉体的一个部分,它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小民,2009年7月20日,当亲朋好友向你作别时,恰逢五百年一遇,两千年以来人类所经历的一次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当我们送你上路时,日月失色,天地同悲!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今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是千百年修得的情债未尽,姻缘难了! 小民,来生我仍然要娶你为妻!一(作者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国良讲话,写文章,贵在精当,好在精炼.尤其是文章之道,古人是讲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更要讲究些个精炼和精致,惟如此,才有精彩可言,才有精妙可寻.可如今有一股”长”风,文章的”长”风,正在一些报纸蔓延:一些专栏上的言论是越来越长,有的版面上的文章是越来越大,读者有评议,说这是患了肥胖病,大有经过锻炼达到减肥的必要.世语新篇前半生最忌走下坡路,后半生最忌走回头路.——李青我们应有这样的认同:文章的内涵,艺术的质量,思想的火花,文采的光芒,不能以大小而论.翻翻时下有的文章,因着作者的浮躁的心绪没有思想的滋润,其文章和着述,在形式上是为了招徕与作秀而做出的“张牙舞爪”.在内容上则是些低劣和无休止的重复.恰如”棉花糖”“膨化果”和”爆米花”一样软绵绵,空落落,干巴巴.真如俄罗斯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所写的一篇《杰米扬的汤》,一碗不怎么样的汤.还殷勤地要朋友一喝再喝,朋友受不了,只好跑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就是这么身体力行的.他的几首诗着墨不多,都言简意赅.5000字的《道德经》,717字的《滕王阁序》,506字的《朱子家训》,322字的《兰亭集序》,ll9字的《爱莲说》,无不流传千古.历史上朱元璋还打过写长文章的文官的屁股,有一文官,叫茹太素的.上万言书达一万七千字,套话,空话,官话就达一万六千五百字,几张纸写下来.还没有一个所以然.朱元璋”厌听繁文”,龙颜大怒.就让他吃了苦头.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书生柳开心气甚高,无端自傲, 按现在的说法是自我感觉良好,他在应举考试时,羽扇纶巾,穿着华丽,载文字千轴于独轮车上,招摇过市一番,投于主考官帘前,想以此惊世骇俗,博得功名.而另一位书生叫张景的,博览群书,自成一体,只在袖中带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献于主考.而主考阅之则大为赞赏,选了张景为优等.时人为之语日:”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这一对比,还真应了”气球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之说,说明棉花糖,膨化物,柳絮,稻草之类,人为地庞大,却是轻飘之物.也应了墨子的一则比喻:同样是叫声. 青蛙彻夜不停,人们习以为常:雄鸡一声长鸣,唤醒天下.有的短文章,很有味道,往往被人看重,道理就在这里.我想.沙孟海漫天2010年第2期..写作挥着扫帚般的笔书写”大雄宝殿”四个字,固然是大手笔.可有艺术家在一根头发的断面上刻一幅《兰亭序》微雕,又何尝不是高超的手段!如果将文章稀释的长和蒸馏的短让我来择其一,我宁要后者!当然,对于言之有物,动人心魄的长文章.我们是需要的,人们也是爱看的.问题是如今一些人提笔为文,只是不顾空洞.一味求长,如同懒婆娘的裹脚,恰似山间竹笋,墙上芦苇.实则空洞无物或所言甚少:故弄玄虚,在一知半解中照抄外来的概念和术语.把一些概念的东西组为文章,以显示自己的时髦和深刻.还有的文章,有的堆砌词藻,拿名人名言壮胆子,用古典成语作靠山,更有甚者,东西不怎么样.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本领极高,远比茹太素,柳开会来事.在急功近利之心的驱使下,所谓”功夫在诗外”,在炒作的花样上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公关能力. 以致一些平庸之作堂而皇之地载誉获奖.莎士比亚说得好:”简洁是智慧的结晶,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列宁更是要求:要”用电报的方式”写报告和文章.在这个信息化,快节奏的年代,我们更应形成这样的共识: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想想古人乾隆帝写了上万首诗,至今人们却记不住他皇上的一句.崔护的小诗仅有区区一首,王羲之的小文只有独独一篇,而所有这些,每每诗文选本中选来删去筛不掉,皆因”质量上乘”也!而洋人可能更开明一些.1953年和1965年.英国和美国的两篇千字论文就曾问鼎诺贝尔奖.这说明:艺术拒绝平庸,世界看重质量.说实话,在这个步履匆忙节奏明快的时代里,人们更看重有思想,有新意,短而精.有激情的文章.大家喜欢报刊上的小特写,小消息,小通讯,小言论的道理也在这里.文风关联作风.热望作者锤炼文字写文章.”常常锻炼.时时减肥”,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精神.为世人奉献更多的”绝妙好辞”.?世i吾新篇大学毕业生,就业一窝蜂,十个萝卜一个坑.——李青门外文谈篇三:故事英语:多言何益Zi qin once asked Mohist, “T eacher, it is true that the more you say the more attention you will get from people?”Mohist answered, “The grog and hop1 toad2 never stop shouting from day to night, but they get little from people. The rooster only sings only for a few minutes in the morning and wakes up all the people. So, it is not necessarily advisable to speak a lot.”It doesn’t matte how much you say, what matters is whether you can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子禽问墨子:“老师,话说得多是否就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墨子回答说:“青蛙和癞蛤蟆的叫声从早到晚没有停过,但是,却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墨家教育思想简介
墨家教育思想简介陈彩虹一、墨家思想产生的渊源分析:这部分内容我参考了吉林大学博士薛柏成的博士论文《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其历史影响新探》,他是近期研究墨家思想成果较多的人物之一。
(一)战国时代的社会现实:墨家的核心思想及其体系是战国社会的产物,是根据战国社会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系列治世、救民主张,亦即墨子“三表法”中的“原之者”、“用之者”,其目的就是谋求“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所以战国社会现实的需要是其思想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墨家思想渊源的探讨,必须照顾到这一前提。
墨学的形成是与战国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分不开的,这一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国政治特点是变法,通过列国变法运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旧的贵族制度被推翻,代之以新的官僚制;军事上的特点是“战”,列国兼并与争霸战争空前激烈,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战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为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出现了闪光的一页,即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
相应地在文化学术界出现了九流(儒、墨、道、法、名、阴阳、农、纵横、杂家)、十家(九流加小说家)。
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国方略和完成统一的办法。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从不同阶级出身的“士”,纷纷要求参加政治,企图创立一套新的学说或办法来适应当前的情况。
而各国国君和卿大夫也礼贤下士,招揽贤能作为助手。
因此,士的阶层就逐渐扩大起来,并且得到了广泛活动的机会。
墨子和他代表的墨家是从小生产者上升起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由当时的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的。
墨子与平民接触广泛,他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在此过程中,墨子以小生产劳动者的立场来衡量、判断、肯定或否定当时的社会生活现象,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所以此期间形成的思想亦是代表了庶民意愿的呼声,使其“原之者”、“用之者”有了来自社会生产实践的物质基础。
天蚨园之墨家五钜子
天蚨园之墨家五钜子天蚨园会议室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
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
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
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
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
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
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
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春秋战国最神秘的组织墨家前五任钜子钜子又称巨子,是墨家组织的领袖。
墨学,在先秦时代和儒学同称显学,墨家是先秦时代唯一的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
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其首领称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代代相传。
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
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
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
首领要以身作则,实行'墨者之法'。
墨家聚徒讲学,身体力行,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淮南子·泰族训》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并且在墨子死后一直存在,直到墨家的衰亡。
方授楚《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钜子),禽滑釐是第二任巨子,孟胜是第三任巨子,田襄子是第四任巨子,腹䵍(tūn)子是第五任巨子。
巨子是墨家组织的领袖,《庄子·天下篇》言:'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
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绝。
'墨家巨子在墨家学派内有绝对的权威。
并且后世的巨子为前世的巨子所指定,因墨家主张尚贤,巨子被认为是天下最贤能圣智辩慧之人。
墨子亲传弟子禽滑厘的简介
墨子亲传弟子禽滑厘的简介墨子游历多国,广收门徒,他的弟子也有成百上千个,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墨子弟子禽滑厘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弟子禽滑厘简介禽滑厘,读作(琴古梨qíngǔlí),他是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据说是墨子的亲传弟子,在墨子所有弟子中也名列前茅,他的字是“慎子”,这个“慎子”和慎到那个“慎子”可是截然不同,慎到的慎子是因为大家尊重他所以称之为慎子,而禽滑厘则是字是慎子,两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在墨子死后,墨家学说主要分成了三派,其中禽滑厘就是西方一派的重要人物,禽滑厘一直深受墨子的信任,作为墨子的首徒,禽滑厘和墨子非常合拍两人的感情也很好,他面色黝黑,手脚上都长满了老茧,一副老农的样子,他曾经跟随在墨子身边三年任劳任怨,每天都是埋头做事心中有疑问也没有主动发问。
墨子直到禽滑厘心中有问题,所以为了让他主动问出来就特意找他一起登山,上山以后还弄了酒菜请他一起吃。
面对墨子的盛情款待,禽滑厘有点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只是一直到谢,墨子看他这个样子索性就主动问他是不是有问题想要问自己,禽滑厘这才问墨子说:“我想学守成的方法。
”于是墨子倾囊相授,这段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将禽滑厘对于墨子的毕恭毕敬和墨子对于弟子的关心照顾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能够感觉到两人之间如师如友的亲密关系。
禽滑厘作为墨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在当时经常帮助墨子,有一次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就是由禽滑厘在后方布置阵势,帮助墨子震慑了楚国,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出国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场战争,而且墨子一生的很多军事防御战略都是由禽滑厘记录下来的,可以说对于墨子思想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墨子徒弟有谁鬼谷子是春秋时期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擅长心里揣摩,是纵横家的鼻祖。
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像孙膑、庞涓、张仪和苏秦都是他的徒弟。
据史料记载,孙膑跟庞涓拜入鬼谷子门下主修兵法;张仪跟苏秦则学习的是游说之术。
众所周知,孙膑、庞涓大战于桂陵,是因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学在自己之上,在孙膑在魏国期间,几番陷害,使得孙膑不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反而被膑足,靠装疯卖傻逃离魏国才没有丧命。
关于墨子的介绍
关于墨子的介绍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汉族,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出生在鲁国(今山东滕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
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概况简介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出生在鲁国(今山东滕州)。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不侈(1)于后世,不靡(2)于万物,不晖(3)于数度..天下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不侈(1)于后世,不靡(2)于万物,不晖(3)于数度,以绳墨(4)自矫,而备世之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5)、禽滑釐闻其风而悦之。
为之太(6)过,已(7)之大循。
作为《非乐》(8),命(9)之曰《节用》。
生(10)不歌,死无服(11)。
墨子泛爱(12)兼利(13)而非斗,其道不怒(14)。
又好学而博,不异(15),不与先王(16)同,毁古之礼乐。
黄帝有《咸池》(17),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18),上下有等。
天子棺椁(19)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独(20)生不歌,死无服,桐(21)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22)。
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已。
未(23)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24),其死也薄(25),其道大(26)觳。
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
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27)于天下,其去王(28)也远矣!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29)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30)九州也。
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禹亲自操橐(31)耜而九(32)杂天下之川;腓(33)无胈,胫(34)无毛,沐(35)甚雨,栉(36)疾风,置(37)万国。
禹大圣也,而形(38)劳天下也如此。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39)褐为衣,以跂蹻(40)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相里勤(41)之弟子、五侯(42)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43)之属,俱诵《墨经》,而倍(44)谲不同,相谓别墨(45),以坚白(46)同异之辩相訾,以觭(47)偶不仵之辞相应,以钜(48)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49),冀(50)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51)。
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52),其行者非也。
儒道之争
儒道之争一:隐士哲学家儒道之争,也可以说是儒、墨、道三家之争。
因为儒墨两家的分歧,主要在仁爱与兼爱。
但仁爱也好,兼爱也罢,总之是要做点什么。
实际上,墨子虽然与孔子对着干、拧着来,出发点可都是关心天下兴亡,也都愿意为此殚精竭虑,奔走呼号。
道家却无意于此。
他们虽有主张,却并不游说诸侯,也不设计方案。
即便发表意见,也多半是自说自话。
因为道家的主张是“无为”,也就是不做什么。
不但自己不做,也反对别人做。
他们的主张,是统治者也好,老百姓也好,都不要做。
这才有了儒道之争的焦点:有为,还是无为。
这是道家与儒家的分歧,也是他们与墨家的分歧。
也就是说,儒家和墨家都主张“有为”,分歧仅仅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
道家的主张,却是“不要做”。
这样看,道家与儒家、墨家的分歧,比儒墨之争的分歧更大。
问题是,儒墨两家为什么要做,道家为什么就不做呢?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士。
前面说过,墨家代表武士(或侠士),儒家代表文士(或儒士);墨家代表士的下层,儒家代表士的上层;墨家代表士的过去,儒家代表士的未来。
武士也好,文士也好;下层也好,上层也好;过去也好,未来也好,总归都要做事。
那么,不要做事的道家又代表谁?他们的思想又是谁的哲学?隐士。
道家是隐士的代表,道家思想是隐士的哲学。
什么是隐士?隐士是士的另类。
前面说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体上都是“自由职业者”。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给别人帮忙。
比方说,大夫的采邑,就是士来打理的。
这样的士,叫“家臣”(前面说到的阳货,就是季孙氏的家臣)。
另外,打仗,也要靠士。
这样的士,就是“战士”,也叫武士、甲士。
打仗要有人冲锋陷阵,也要有人出谋划策,还要有人拉帮结派合纵连横。
这样的士,就是“谋士”,也叫“策士”。
国家之间不但要打仗,也要谈判,要唇枪舌剑,折冲尊俎,得有人帮着说话。
这样的士,就是“辩士”。
天子、诸侯、大夫,都要占梦、算卦、看风水,要有人懂医懂药懂房中术。
这样的士,就是“方士”。
如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呢?他们也得有人陪着吃喝玩乐闲聊天。
与墨子相关的故事
与墨子相关的故事《墨子:有趣的智慧与故事》提到墨子,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那个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
但你知道吗?墨子可不仅仅是个只会高谈阔论的理论家,他还有着一箩筐有趣又充满智慧的故事呢!有一次,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那叫一个着急啊!心想:这可不行,这得打起来多少人要遭殃啊!于是他二话不说,日夜兼程,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就跑去楚国了。
见到楚王,墨子就开始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说攻打宋国没啥好处,还劳民伤财。
楚王哪肯听啊,心想你个小老儿懂啥。
这时候墨子就使出了他的绝招——和楚国的工匠公输般进行了一场模拟攻守战。
只见墨子解下腰带,围成一座城的样子,又拿了些木片当作器械,那操作,别提多溜了!结果呢,公输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攻破墨子的防守。
最后楚王只好无奈地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墨子这一顿操作,是不是很牛?这就叫智慧的力量!还有一个故事,说墨子的弟子禽滑厘请教墨子守御之道。
墨子呢,也不含糊,直接就开始演示。
什么设置坚固的防守工事啦,如何巧妙安排士兵啦,讲得头头是道。
禽滑厘听得那叫一个入神,好像自己已经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中了。
等墨子讲完,禽滑厘恍然大悟,原来守御还有这么多门道啊!墨子的这般教导,真的是让弟子们受益匪浅。
墨子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啊!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告诉我们,遇到问题不要怕,要用脑子去解决。
而且他还特别接地气,没有那些文绉绉、高深莫测的词儿,让人一听就懂。
他的那些机智应对和聪明想法,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如果遇到难题,就得学学墨子,不慌不忙,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
墨子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那个古板的思想家,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传奇人物。
他的故事不仅有趣还特别有教育意义。
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品质。
所以啊,下次再提到墨子,可别只记得他的兼爱非攻了,还得想想他那些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从墨子的故事里汲取力量,变得更加聪明、勇敢和坚定吧!。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10则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10 则了解历史人物,这在社会中有何实际意义?浏览历史,对照现实,吸取精神,鞭策,教育现代社会的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曲沃桓叔——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曲沃桓叔(公元前 802 年─公元前731 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
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
公元前 745 年,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时年五十八岁。
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
公元前 739 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想入晋都翼城,但遭晋国人攻打,曲沃桓叔只好退回曲沃。
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
公元前 731 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曲沃桓叔死后,经过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晋武公的数十年努力,最终曲沃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重新统一晋国。
曹成公——曹国君主曹成公,姬姓,曹氏,名负刍。
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曹宣公之子,杀太子而立,在位二十三年(前 578 年-前 555 年)。
在位期间,晋楚争霸,成公亲近晋国,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
曹成公二十二年(公元前 556 年),春季,卫国孙蒯在曹国的曹隧(今山东菏泽北)打猎,在重丘(今山东茌平西)上让马喝水,并且打破重丘人汲水的瓶子。
重丘人关起门来骂他,说:"亲自赶走你的国君,你的父亲做了坏事。
你不为这个担忧,为什么来打猎?"夏季,卫国的石买、孙蒯率兵进攻曹国,占取了重丘。
曹国人向晋国提出控诉。
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 555 年),夏季,晋国人在长子拘捕了卫国的行人石买,在纯留拘捕了孙蒯,这是因为他侵略曹国的缘故。
冬季,十月,鲁襄公和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鲁国济水上会见,重温湨梁的盟誓,一起进攻齐国。
鲁成公在军队里逝世,公子胜继位,是为曹武公。
偃师造人的故事
偃师造人的故事“偃师”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所代表的技艺与文化价值却不可小觑,偃师,古代指代制造机关、木偶以及各种奇技淫巧的工匠,他们以巧夺天工的手艺,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偃师造人的故事:话说周穆王乘马车巡行天下,往西穿过昆仑山脉,一直到达弇山。
等到回国的时候,还没走到国内,路上就遇到了一个自愿献上技艺的工人。
他叫做偃师。
周穆王接见了他,但他什么没进过,只是轻轻地问了偃师一句:“先生您有什么才能呢?”偃师回答道:“您让我做什么,我就可以做什么。
但我现在已经提前造好了一个东西,希望大王您可以看看。
”周穆王其实兴趣没有多大,就说:“改天啊。
改天先生您把那东西带来,我和先生您一起看看到底什么好玩意儿。
”过了几天,偃师又来拜谒周穆王。
周穆王接见了他,还问:“和先生您一起来的是谁呢?”偃师回答说:“这是我造的能够跳舞演戏的人。
”周穆王听说是人造人,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赶紧走下台来,看着此人前后左右来回走,还时不时地抬头低头左右摇摆。
身段、动作、一颦一笑,简直和真人如出一辙、别无二致啊。
更妙的是,你抚摸他的脸颊,他就能唱出一段动听的音乐,你捧起他的手,他就会跳出一段优美的舞蹈。
音乐、舞蹈还没有重复,千变万化,无所不知,无所不会。
周穆王理所应当的把他当做了真人,不过由于乐声、舞姿确实万中无一,便把后宫的宠姬、众妾都叫来一起观看。
等到献技结束的时候,此优伶竟然目光转动,向楚穆王的姬妾送出秋波,表情十分挑逗淫邪。
穆王大怒,想要诛杀偃师,毕竟此人是他带来的。
偃师十分害怕,赶快把优伶叫来,三下五除二就将他拆卸开来,一看,全都是皮革、木头、胶水、漆以及白垩、黑炭、丹砂、靛青等颜料组成的。
穆王仔细检查,发现内部的心、肝、脾、肺、肾、胆、肠、胃一应俱全,外部则筋骨、关节、皮毛、牙齿、头发也都不缺少,但都是假的。
穆王让偃师再把它装起来,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穆王让把心摘下来,它就不能说话;让把肝除下来,眼睛就看不到了;把肾去掉,就瘫软在地下不能走路了。
《天下-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下-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下-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历史上被称作“子”的名人
历史上被称作“子”的名人“子”的字义很多。
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是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上古时期,唯有那些开创一家学说的人,或是位居高位、声名极大的人才会被称作“子”。
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位思想家,被称作“先秦七子”,分别是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战国时期的法家有三派,他们本人或其著作也被称作“子”,分别是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
本文档整理归纳了历史上那些被公认为“子”的名人,以及作品被称作“子”的历史名人。
箕子、微子: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微子是商纣王的长兄。
他们与比干在殷商末年时齐名,并称为“殷末三仁”、“殷末三贤”。
箕子,名胥余,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至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不得行,其志不得遂,曾因装疯而被贬为奴隶,后远走他乡,东渡朝鲜,建立箕氏侯国,即朝鲜国。
著有《麦秀歌》、《洪范》等。
微子,又称微子启、宋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
帝辛在位时,封子启于微建立诸侯国微国,爵位为子爵,故称微子。
周朝初年,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朝发源地、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成为周朝宋国的始祖,后世因而也称其宋微子。
鬻子:出生时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
所处历史阶段:商朝末年、周朝初年本名:熊蚤别称:鬻(Yù)熊、鬻(Yù)熊子成就与身世历程:玄帝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的曾祖父。
商朝末年,他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老师和火师(职务)。
周成王时,他的曾孙被封为子爵,楚始建国。
他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道家崇尚母性多元,是人类硕果仅存的母系社会思想遗留。
代表作《鬻(Yù)子》。
后世评价:被学界认为是楚地黄老道家的起源之一。
管子:出生时间:公元前723年所处历史阶段:春秋时期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身世历程:少时丧父,老母在堂,为维持生计,少时就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后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
清朝时期的行会制度
试析清朝时期的行会制度行会制度产生与封建社会繁荣的中期,是封建社会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集团所建立起来的封建组织。
中国行会组织大约产生于唐代,不过自战国墨家学派就出现了民众结社自治的雏形,他们组织严密、纪律严格,为行会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行会到了宋元至明初被称为团行,及至清末,又出现了类似的会馆、公所、公会等组织形式。
相关文献有:(一)、墨子学派组织的相关文献: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 岳麓书社1988年10月. 社科四. K204.1/1-3. 《孟荀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2、墨家学派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团体,它集学习、生产于一体……,墨家学派,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一边生产,墨家子弟个个身体力行、自食其力。
墨家把夏禹作为自己的榜样人物,夏禹为一代圣王,却栉风沐雨,亲自操耒耜治水,平整土地。
墨子教导说:如果不能像大禹那样,就不能算真正的墨者。
(1)、《墨子间诂·墨子后语上》. 孙诒让著. 中华书局1986年2月. 下卷. 样本阅览室一. B224.5/7-2. 《庄子·天下篇》:“其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禹亲自操耒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禹大圣也,无形劳天下如此。
”故使学者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2)、《墨子外传百问》.史向前、陆建华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108页. 样本阅览室一. B224.5/28. 《吕氏春秋·去私》:墨家学派纪律严明,墨家内部有所谓“墨家之法”,按照它的规定,杀人者偿命,伤人者服刑。
自上而下,一视同仁。
墨子拥有大批徒弟,属于城市手工业行会师傅的阶层,大多数学者认为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因为:A、墨子出身低微,即使在成名之后,仍称或被他人称作“贱人”、“野人”、“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亲传弟子禽滑厘的简介
墨子游历多国,广收门徒,他的弟子也有成百上千个,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墨子弟子禽滑厘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禽滑厘,读作(琴古梨qíngǔlí),他是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据说是墨子的亲传弟子,在墨子所有弟子中也名列前茅,他的字是“慎子”,这个“慎子”和慎到那个“慎子”可是截然不同,慎到的慎子是因为大家尊重他所以称之为慎子,而禽滑厘则是字是慎子,两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在墨子死后,墨家学说主要分成了三派,其中禽滑厘就是西方一派的重要人物,禽滑厘一直深受墨子的信任,作为墨子的首徒,禽滑厘和墨子非常合拍两人的感情也很好,他面色黝黑,手脚上都长满了老茧,一副老农的样子,他曾经跟随在墨子身边三年任劳任怨,每天都是埋头做事心中有疑问也没有主动发问。
墨子直到禽滑厘心中有问题,所以为了让他主动问出来就特意找他一起登山,上山以后还弄了酒菜请他一起吃。
面对墨子的盛情款待,禽滑厘有点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只是一直到谢,墨子看他这个样子索性就主动问他是不是有问题想要问自己,禽滑厘这才问墨子说:“我想学守成的方法。
”于是墨子倾囊相授,这段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将禽滑厘对于墨子的毕恭毕敬和墨子对于弟子的关心照顾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能够感觉到两人之间如师
如友的亲密关系。
禽滑厘作为墨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在当时经常帮助墨子,有一次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就是由禽滑厘在后方布置阵势,帮助墨子震慑了楚国,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出国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场战争,而且墨子一生的很多军事防御战略都是由禽滑厘记录下来的,可以说对于墨子思想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墨子徒弟有谁鬼谷子是春秋时期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擅长心里揣摩,是纵横家的鼻祖。
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像孙膑、庞涓、张仪和苏秦都是他的徒弟。
据史料记载,孙膑跟庞涓拜入鬼谷子门下主修兵法;张仪跟苏秦则学习的是游说之术。
众所周知,孙膑、庞涓大战于桂陵,是因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学在自己之上,在孙膑在魏国期间,几番陷害,使得孙膑不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反而被膑足,靠装疯卖傻逃离魏国才没有丧命。
之后孙膑投奔齐国,得到齐国国君的重用,在齐魏两国爆发战争后,,孙膑利用计策将魏军大败,同时生擒了魏国大将庞涓。
只是庞涓此次命不该绝,被释放归国。
回国后的庞涓越发坚定了要出去孙膑的决心,后两人又各自领兵进行了会战。
马陵之战的时候,庞涓中计被孙膑引到马陵,见大势已去,便在刻有“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树下拔剑自杀了。
再说苏秦跟张仪,学习期间,苏秦自认为课业方面比不过张仪,便在学成之后让张仪来投奔自己。
张仪心想两人即是同窗,投奔苏秦
便可以得到对方的引荐,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那想到了赵国后,苏秦非但对其不理不睬,反而还羞辱他。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受到侮辱的张仪最终前往当时可以与赵国对抗的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帮助张仪,并使之得到秦惠王的重用之后才表明了苏秦的苦心,了解了事情始末的张仪遂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言明苏秦当权时代,秦不敢攻赵。
“合纵”、“连横”,两人政治主张不同,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禽滑厘孙膑关系禽滑厘作为墨子最信任的大弟子,一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其中除了他帮助墨子守卫宋国之外,最有名的就是他和孙膑之间的故事。
可以说孙膑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这么一番名声和他是分不开的。
一开始孙膑还在山上学习,等着他的师弟庞涓来找他一起去施展抱负,但是那时候庞涓已经再魏国身居高位,深受魏王信任,他知道孙膑才能超过自己,怕孙膑来了自己就失宠了,所以一直没有向魏王推荐孙膑。
恰好有一次禽滑厘碰上了孙膑,禽滑厘问他:“你既然有如此大才,为何不出去建功立业呢?”结果孙膑说:“我和师弟庞涓说好了,等他当了大官就回来找我。
”禽滑厘就说:“庞涓已经是大将军了,怎么没有叫你去呢?我帮你去问问他吧。
”
后来禽滑厘听说庞涓在魏国非常嚣张的时候,就知道他肯定不愿意帮着引荐孙膑,于是就自己去见了魏惠王,面对魏王的询问,禽滑厘说:“孙膑的才能远胜庞涓,根本没有可比性啊。
”于是魏王招来了庞涓,庞涓不得不去把孙膑请出山来。
别以为禽滑厘的戏份到这里就
结束了,后面的更加重要,后来庞涓陷害孙膑且略过不提,直接跳到孙膑为了避免庞涓的迫害装疯卖傻,而这个消息传到了禽滑厘手中,禽滑厘和和齐国大臣一起商量着救出魏王,于是就通过齐威王派出了使臣去魏国,同时隐藏在使臣之中的禽滑厘偷偷的见到了孙膑,将孙膑带了出去,之后孙膑几次挫败庞涓将庞涓杀死也算是了结了两人的恩怨。
而在这个故事之中禽滑厘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