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合集下载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o c cl u s i on a n d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i n t e r ma x i l l a r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r a pi d o  ̄h o do n t i c s t r e a t me n t o f 3~7 mon t h s Af t e r a f ol l o w

颌面美容 ・
・ 论著 ・
下 颌 升 支矢 状 劈开 术 联合 术后 快 速 正畸 矫 治 下颌 前 突畸 形
任 敏 , 滕 利 , 汪 英 , 孙 晓梅 , 归 来 , 庄 洪 兴
( 1 . 中国医学科 学院中国协和 医科大 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 面二科
2 3 0 0 0 1 )
S agi t t al s pl i t r am u s os t eo t o my an d r api d or t h odon t i cs p os t opf m an di bul ar pr ogn at h i s m d ef or mi t y
REN M i n ’ , TENG L i , W ANG Yi n g , SUN Xi a o —m e i ,GUI L a i , ZHUANG Hon g — xi n g’
( 1 . P l a s t i c S u r g e r y H o s p i t a l o f P e k i n g U n i o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C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1.骨折 2.下牙槽神经损伤 3.术后伤口裂开 4.术后复发 5.出血 6.颞下颌关节紊乱
骨折
骨折 因颊侧垂直骨皮质切口未达到下颌骨下缘, 劈骨时发生骨折 预防措施:合理设计截骨线,充分截开骨皮质, 当骨孔渗血时提示已穿透骨皮质;必要时可磨除 垂直截骨线远端的骨皮质;合理掌握劈骨方法; 术前9个月拔出阻生牙。术中骨折的治疗应尽量将 其复位固定,可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或螺钉固位。
术后伤口裂开
除注意无菌操作、清除骨碎片、充分止血和冲洗 伤口外,磨除骨段的锐利边缘并固定骨段是早期 伤口裂开咬除锐利骨缘并缝合伤口,术后一周发 生伤口裂开并继发感染者,应局部填塞碘仿纱条, 2~3周后待死骨片自行脱落或手术摘除。
术后复发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尤其是在前移距离超过1 cm时宜选择双颌手术。选择 合适的固定方法,目前多主张使用坚固内固定技术,但Ellis“3通过动物实验 证实,在下颌升支部手术时使用坚固内固定比常规的骨缝术更易导致髁突移 位,使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时注意避免髁突移位;解除肌肉张力;强调与术后 正畸治疗配合。
SSRO将下颌支从矢状面劈开,形成 带有髁突与喙突的近心骨段和带有牙 列与下牙槽神经的远心骨段,通过向 前/向后移动或旋转远心骨段来改变下 颌骨的长度和位置。
二.术前准备
1.术前正畸治疗,去除牙代偿。目的在于矫正位牙, 调整不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排除并建立良好的 牙颌关系。这是能否获得功能与形效果俱佳的十分 重要的步骤和因素
手术方法骨段:用定位合板引导远心骨段移动到矫正位,并行 颌间固定,如果用于矫正下颌前突,还须在近心骨段垂直骨切 口处截除一段与远心骨段后退距离相当的皮质骨。
手术方法与步骤
6.固定:有两种方式固定移动后的骨段,一种是双皮质骨螺钉 ( bicortical screws ) 固 定 , 另 一 种 是 钛 板 与 单 皮 质 骨 螺 钉 (plates and monocortical screws)固定,后者更常用。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结合 , 止 氨 基 酰 t 阻 RNA在 该 位 置 上 的 连 接 ,从 而 抑 制 肽 链 增 长 和 蛋 白 质 合 成 , 可 引起 细 菌 胞 质 膜 通透 性 改 变 , 胞 内的 核 苷 还 使 酸 和 其 他 成 分 外 漏 , 而 迅 速 抑 制 DNA复 制 , 从 属快 速 抑 菌 剂 , 高 浓 度 时 也 具 有 杀菌 作 用 。
中外健康文摘 2 0 年2 0 5 月第B 卷第4 W r lat ) c t M dc lP r dc 期 o l I l 1 g s e ia e i i d c h i o a
论 著
强 , 次 为 头 孢 哌 酮 。头 孢 三 嗪 对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活 力 差 , 其 t 其 但 l
必 减 量 , 广 谱 、 效 及 低 毒 的 特 点 。 孢 哌 酮 对 一 般 G+和 G一 口服吸 收迅 速 ,血浓 度和组织 浓度高 ,t/ 具 长 头 l 2长 ,副作用较轻。 菌不及头孢噻肟 , 但对铜绿假单 胞菌及沙雷菌 活力强 , 要经胆 主 4喹诺酮类 道排泄 ,肾毒性极小 ,对酶稳 定性较差 。 喹 诺 酮 类 为 化 学 合 成 抗 菌 药 物 , 要 作 用 于 DNA旋 转 酶 , 主 阻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匹 罗和头孢吡肟等与第三代相 比抗菌 断细菌 的DNA复制 、转 录和修复 、重 组 ,系杀菌类 药物 。 谱 更 广 , 革 兰 阳 性 球 菌 作 用 增 强 ,对酶 更 稳 定 ,对 细 菌 细 胞 膜 对 第一代主要代表 为萘啶酸 ,由于其 抗菌谱 窄, 用弱 , 作 副作 的穿 透 性 更强 。 用明显 , 已遭 淘 汰 。 二 代 以 吡 哌 酸 为 代 表 , 要 对 G一 菌 有 效 , 第 主 2氨基糖苷类 在 体 内 不 易 代 谢 ,血 浓 度低 ,约 8 % 以原 形 经 肾 脏 排 泄 , 主 要 0 故 氨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作 用 于 细 菌 体 内 的核 糖 体 , 制 蛋 白 质 的 用 于 泌 尿 系 和 肠 道 感 染 。第 三 代 含 氟 ,又 称 为 氟喹 诺 酮 类 ,目前 抑 合 成 ,为 静 止 期 杀 菌 剂 ,在 碱 性 环 境 中 作 用 较 强 。 临床 常用的有诺氟 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 本 类抗 生 素 包 括 链 霉 素 、 那 霉 素 、 大 霉 素 、 布 霉 素 、 卡 庆 妥 阿 沙 星 和 洛 美 沙 星 等 。氟 喹 诺 酮 类 抗 菌 谱 与 第 三 代 头 孢 菌 素 相 似 , 米 卡 星 、小 诺 霉 素 、奈 替 米 星 、西 索 米 星 和 新 霉 素 等 。该 类 抗 生 对各种肠 杆菌科细菌 、流感嗜血杆菌 、 铜绿假单胞 菌及其他假单 素 对 需 氧 G一 菌 有较 强 的 抗 菌 活 性 , 大 肠 杆 菌 、 炎 杆 菌 、 杆 对 肺 变 胞 菌 、不 动 杆 菌 属 作 用 较 强 ,对 G +菌 包 括 MRS 和肠 球 菌 也 有 A 形 杆 菌 和 流 感 嗜 血 杆 菌 高 度 敏 感 , 一 些 比 较 耐 药 的 条件 致 病 菌 对 定 的作用 ,对卡 他布 兰汉菌非 常敏感 ,厌氧菌耐药 。 在各 种氟 如 沙 雷 菌 、肠 杆 菌 、枸橡 酸 杆 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不 动 杆 菌 和 产 喹 诺 酮 类 中环 丙 沙 星 的抗 菌 活 力 最 强 , 次 为 氧 氟 沙 星 , 者 对 其 两 碱 杆 菌也 有 较 高 的 敏 感 率 , 中 以阿 米 卡 星 作 用 最 强 。 基 糖 苷 结 核 杆 菌 和 其 他 分 枝 杆 菌 、支 原 体 、衣 原 体 也 有 一 定 作 用 。 其 氨 类对 摩拉 菌具 有 一 定 的 抗 菌 活 性 , 葡 萄 球 菌也 有 较 好 的 抗 菌 作 对 5四环素 类该类 用 ,以奈 替 米 星 活 力最 强 ,但 逊 于 第 一 、第 二 代 头 孢 菌 素 ,对 各 四环 素 类 主 要 通 过 与 细 菌 核 糖 体 3 s 单 位 在 A位 上 特 异 性 o亚

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

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
80 9
JB n b d C i, g s 2 1 Vo. 7, o 8 e  ̄ u Me olAu u t 0 2, 13 N .
[ 章 编 号 ]10 - 0 (0 2 0 -800 文 0 02 0 2 1 )80 9 -3 2
’临 床 医 学 ・
改 良下 颌 升 支 矢 状 劈 开 截 骨术 在矫 治下 颌 骨 畸形 中的应 用
o eu p r n w r ot j df i o hl yw r g o . o c s n :ra e t f a d ua d v t nw t t o f d s t f h p e a dl e t h a a c l r o g ee o d C n u i sT et n o m n i l e i i i em d e  ̄t t o o wn a am p o l o m b r ao hh i i a a l
W U Z ig n , HAN Ka , I h n — a , a W A h—a g Z G i L AO S e g k i XU T o, NG —h n, De s u GAO Yil -n i
( eat n o to y TeFr f i e o i l eg uMei l o eeB n b n u 2 3 0 , hn ) Dp r tfS ma l ,h itf l t H s t B n b d a C lg , eg uA h i 30 4 C ia me o t o g sA a d p a o i f c l
s l a 3so too o i e t rh d n i t ame ti ae e t e w y w ih i ot y o en d l p l d i l i . p i rna se tmy c mb n d w h o o o t r t n s f ci a , hc sw r fb ig w ey a p i n ci c t i t c e v h i e n

利用SSRO技术治疗下颌前突12例

利用SSRO技术治疗下颌前突12例

利用SSRO技术治疗下颌前突12例目的:总结12例利用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治疗下颌前突中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和方法。

方法:SSRO技术治疗下颌前突牙颌面畸形12例。

结果:12例患者的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整形效果满意。

1例患者术后下唇有麻木感,半年内恢复,随诊半年以上,无一例复发。

结论:SSRO是目前矫正下颌前突畸形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不但使患者面形得到了改善,而且更近完美地恢复了咬牙合关系,使咀嚼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标签:SSRO技术;下颌前突下颌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约占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35%[1]。

据畸形是牙性还是骨性以及其严重程度,有三种主要的治疗方案:不对称力系、不对称拔牙和正颌外科手术干预。

1957年Obwegw·Ser首次报道了经口内入路的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至今,SSRO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及使用最普遍的矫正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1998~2006年笔者采用SSRO钛板坚强内固定及正畸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8~26岁,平均22.67岁,12例患者均采用术前正畸治疗头颅定位测量确诊为上颌骨发育正常,下颌骨前突,前牙反。

1.2方法1.2.1术前术后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

1.2.2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鼻腔插管,常规消毒、铺手术巾单,经口内下颌支前缘切开,切口下端斜向下方达第一磨牙近中颊侧前庭沟底深达骨面,用骨膜剥离器于升支内外侧骨膜下剥离,注意保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用电钻或电锯垂直切开下颌第一、二磨牙之间外侧骨板,内侧在下颌小舌上方1 cm处水平截断内侧骨板,用骨刀切开松质骨并仔细劈开下颌升支内外侧骨板,同样方法做对侧,使下颌骨体与双侧升支完全游离,截入牙合板重新建立咬牙合关系,按术前设计截除下颌骨体两边重叠的部分外侧骨板,将截骨段用钛板行坚强内固定,冲洗术野,分层缝合创口,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1周全流食,后改软食。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

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

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前突;口内入路通讯专业方向:整形与颅颌面外科;E-mail:zxyytl@yahoo.Com.cnObwegeser于1957年首次报道了经口内入路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a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畸形的手术方法,被认为是正颌外科的里程碑。

此后,Dolpont(1961)和Hunsuck(1968)分别对该术式进行改进,以尽量增大截骨断面接触面积和减少并发症。

SSRO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的及使用最普遍的矫正下颌前突的手术方法。

但是下颌升支部位水平截骨线的长短及其所伴随的一系列利弊问题目前国内外罕有文献论及,本文就采用SSRO 在下颌升支内侧截骨至下颌小舌后嵴处(改良术式)(图1A)和截骨至下颌后缘(经典术式)(图1B)两种不同截骨方式矫正的95例真性下颌前突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探讨何种术式是更为合适的矫治下颌前突的手术方法。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联合下颌下缘骨切除术矫正骨性反牙合合并下颌骨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联合下颌下缘骨切除术矫正骨性反牙合合并下颌骨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联合下颌下缘骨切除术矫正骨性反牙合合并下颌骨过宽过长畸形目的:总结正颌外科矯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体会。

方法:对12例下颌前突畸形合并下颌骨过宽过长患者同期进行了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下颌前突矫正术及下颌下缘骨切除术。

结果:经术后1~2 年随诊观察,1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获得协调的上下颌关系,面下份形态轮廓恢复良好。

结论:下颌前突畸形合并下颌骨过宽过长患者同期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下颌前突矫正术及下颌下缘骨切除术,配合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降低了术中意外和术后并发症,弥补了传统行SSRO的不足,使患者恢复咬合功能的同时充分改善面部形态轮廓,达到面部整形美学标准。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for Correction of mandibular prognathism.Methods 12 cases with prognathism and large prominent mandibular underwent mandibular margin resection and bilateral modified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SSRO). Results with routinely follow - up ranging from 1 year to 2 years,all cases acquired satisfied effect,gained coordinate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the lower facial greatly improved.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ndibular margin resection and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combined with Pre-and post 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prognathism with large prominent mandibular is successful,the risk of operation and complications are reduced,It is a useful modif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BSSRO,greatly improved the articulation function and face type of all the patients ,also obtained plastic surgery esthetic results.Key words:mandible prognathism;mandibular margin;orthognathic surgery下颌前突畸形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在临床矫治的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约占35%[1]。

下颌前突畸形的截骨整形治疗体会.doc

下颌前突畸形的截骨整形治疗体会.doc

下颌前突畸形的截骨整形治疗体会-下颌前突是常见的颌骨畸形,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前突,牙齿反合、开合、偏合、牙齿不齐等,对患者外貌及咬颌功能有严重影响。

与常规口内切口截骨不同,我们采用下颌角下缘外切口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进行下颌前突整形。

手术通过剥离肌肉、后退下颌骨,使之与上颌骨建立新的位置关系,并重建肌肉止点,从而矫正下颌前突畸形。

自2005年1月~20010年2月,我们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及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21例严重下颌前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面型和牙合关系得到最大程度改善。

无一例复发。

1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行颌面三维CT 检查,制备咬合记存石膏模型,预测和模拟手术。

下颌后退程度主要依据咬颌关系恢复正常的位置确定。

2.2 正颌手术:常规鼻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双侧下颌角下缘缘切口,剥离并切断咬肌附着点,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依患者的畸形程度和类型后退下颌骨,伴偏颌者后退同时旋转下颌骨。

上下颌临时颌间结扎,以上颌骨为标准确定下颌骨新位置,采用小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下颌骨,重建咬肌止点,美容缝合切口。

术后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5天,常规口腔护理。

3结果4典型病例患者,男,21岁。

系“下颌过度前突伴左偏10年”入院。

检查见:面下1/3 明显增长前突并左偏,上下牙齿不能对合。

诊断“下颌前突合并左偏畸形”。

术前制备牙模,行下颌矢状截骨术矫正下颌前突和偏颌畸形,术中截骨后钢丝临时上下颌间固定,恢复正常颌关系,双侧下颌后退,“T”形钛板固定。

术后牙齿排齐,覆合、覆盖基本正常,上下颌牙齿咬合紧密,面型满意。

5讨论5.1 下颌前突: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颌面畸形之一。

我国下颌前突患者的数量颇为可观。

下颌前突造成患者的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破坏患者容貌的谐调。

下颌前突包括真性下颌前突和假性下颌前突。

本组患者均为真性下颌前突。

下颌矢状截骨钛板内固定是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其主要优点是:①下颌骨体及下牙列的整体移动,保留其完整性;②不易伤及下牙槽神经血管;③近远心骨段较大的骨接触面保证了骨愈合快。

口内路径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口内路径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口内路径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归来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7(7)2
【摘要】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矫正下颌骨畸形的手
术方法之一。

作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采用口内入路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前突182例,其中真性下颌前突143例,假性下颌前突39例。

年龄在15~58岁之间,平均24岁。

随访6个月~9年。

除9例术后畸形复发需再次矫正以外均获满意效果。

本文介绍了口内入路下颌骨升枝矢状截骨术的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着重讨论了其优缺点。

【总页数】4页(P84-87)
【关键词】下颌骨前突畸形;外科手术;截骨术;口内路径
【作者】归来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23
【相关文献】
1.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J], 任敏;滕利;归来;庄洪

2.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J], 吴俊伟;彭国光;廖少英;
林铭
3.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畸形12例小结 [J], 傅成国
4.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J], 王志军
5.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 [J], 东耀峻;张国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颌前突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术前后咀嚼肌的肌电分析

下颌前突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术前后咀嚼肌的肌电分析

下颌前突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术前后咀嚼肌的肌电分析目的测量下颌前突患者行正颌手术前后的肌电值,分析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后咀嚼肌系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肌电的改变与术后咀嚼肌适应性改建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18例接受SSRO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时主要咀嚼肌在功能运动中的电生理指标,计算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下颌前突患者在正常状态下,大部分肌电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行SSRO治疗后3个月,咀嚼肌的肌电指标有所下降,部分指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年,肌电指标较术前有明显上升,但部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正颌术后,咀嚼肌系统的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术前相比较,咀嚼肌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标签:肌电图;不对称指数;活动量指数;功能储备指数Electromyography analysis on masticatory muscles of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prognathism before and after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Cao Jun, Tang Enyi, Yang Xudong, Pu Yumei, Lu Mingxing.(Dep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record the electromyography(EMG)of mandibular prognathism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rthognathic surgery, analyse the change process of masticatory muscles system after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and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omyography changes and the adaptive remodeling of masticatory muscles. MethodsWe selected 18 simply mandibular prognathism patients who will accept SSRO. Recorded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masticatory muscles before the operation, after 3 months, after 1 year, and then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the parameters. ResultsThe mandibular prognathism pa-tients had lower EMG indexe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3 months after SSRO, most of EMG indexes came down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operative group. 1 year after SSRO, most of the EMG indexes improved a lot, while some of them were still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Reconstruction of masticatory muscle system after SSRO is a long-term process. The performance of masticatory muscles was improved by SSRO.[Key words]electromyography;asymmetry index;activity index;mastication index下颌前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性错畸形之一。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任敏;滕利;归来;庄洪兴【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06(15)12【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总页数】4页(P1383-1385,中插7)【作者】任敏;滕利;归来;庄洪兴【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科,北京,1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科,北京,1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科,北京,1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科,北京,1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J], 刘丁香;张颖;李文军;李玉红;田玫;张秀芝;谭蕊;刘佳;刘丽2.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 [J], 任敏;滕利;张智勇;丁波;吴国平;杨锴;卢建建;归来3.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体会 [J], 吴洪敏;陶书振4.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骨畸形中的应用 [J], 吴志刚;张凯;廖圣恺;徐涛;王德顺;高益林5.口内路径下颌骨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J], 归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颌前突畸形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颌前突畸形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颌前突畸形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孟庆冰李健美周美红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2期孟庆冰李健美周美红王璐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前突畸形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SSRO技术治疗下颌前突牙颌面畸形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精心做好其围术期护理。

结果:术后随访6~20个月,48例患者术后创面Ⅰ 期愈合,无术后创面感染、成骨不良、骨段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牙颌面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

1 例患者术后右下唇麻木, 8个月恢复;1例患者术后继发性出血,予以止血处理后创口I期愈合。

结论:重视下颌前突行SSRO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完善术前准备,减少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下颌前突牙颌面畸形;围手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31下颌前突畸形约占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的35%,临床上较为常见[1]。

1957 年ObwegwSer 首次报道了经口内入路的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 sagittal split ramous osteotomy, SSRO)治疗下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 成为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最常用的术式[2]。

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下颌骨畸形患者48例,采用SSRO+钛板坚强内固定及正畸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将下颌前突行SSRO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下颌骨畸形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

年龄最小16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1.3岁。

1.2手术方法治疗方案按术前正畸、模型外科、正颌手术、术后正畸、保持器保持的程序实施。

手术均采用口内进路,其中同时行上颌Lefor Ⅰ 型截骨术3例,行上颌根尖下截骨术3例,5 例同时施行颏成形术。

于牙合平面上1 cm处沿外斜线切开口腔黏膜,向上分离至喙突,沿下颌支内侧分离并显露下颌小舌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沿下颌支、体交接部颊侧分离至下颌第二磨牙相应区达下颌下缘;使用超声骨刀于下颌小舌之上平行切开下颌支内侧骨板,沿下颌支前缘向下经下颌第二磨牙相应颊侧骨外板直达下颌下缘完成骨沟刻划;双面薄刃骨刀或电动骨锯置入骨沟,自骨外板与松质骨交界面逐步完成矢状劈开。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滕利 任敏 张智勇 吴国平 丁波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

年龄15~44岁,平均2113岁。

单纯下颌前突53例,下颌前突合并偏颌28例,上颌后缩11例,大舌2例,双侧颧骨突出1例。

X线头影测量:蝶鞍点2鼻根点2上齿槽座点角(sella2nasi on2A po in t,SNA)80~83°,蝶鞍点2鼻根点2下齿槽座点角(sella2nasi on2B po in t,SNB)80~84°,上齿槽座点2鼻根点2下齿槽座点角(A po in t2nasi on2B po in t,ANB) -3~1°。

采用改良术式43例,经典术式52例。

 结果 患者术后面型及咬牙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

经典术式组患者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3例。

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下唇区感觉障碍2例,畸形轻度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随访3个月~7年,复查X线并进行头影测量:SNA角81~83°,SNB角78~81°,ANB角1~4°。

 结论 改良术式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对轻度至中度下颌前突患者则既可应用改良术式也可应用经典术式。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对比分析 矫治中图分类号:R782.2 R783.5 文献标识码:ACONTRAST ANALY SIS OF D IFFERENT SAGITTAL SPL IT RA M US OSTEOT OMY M ETHOD S IN CORRECTING M AD IBULAR PR OGNATH IS M T EN G L i,R EN M in,ZH A N G Z h iy ong,et a l.P lastic S u rg ery H osp ita l,P ek ing U n ion M ed ica l Colleg e,Ch inese A cad e m y of M ed ica l S ciences,B eij ing,100041,P.R.Ch inaCorresp ond ing au thor:R EN M in,E2m a il:renm in1977@y ahoo.co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 lo re the indicati on,advan tage and disadvan tage of modified o r classical techn ique of in trao ral sagittal sp lit ram u s o steo tom y(SSRO)fo r co rrecti on of m andibu lar p rognath is m.M ethods F rom January 1997to January2005,95patien ts suffering from m andibu lar p rognath is m o r accompan ied by o ther defo rm ities w ere treated w ith modified o r classical techn ique of in trao ral SSRO.O f95cases,there w ere34m ales and61fem ales,aging 15to44years,including53cases of single m andibu lar p rognath is m,28cases accompan ied w ith m andibu lar deviati on, 11cases accompan ied w ith m ax illary retrognath is m,2cases accompan ied w ith glo ssacele and1case accompan ied w ith m alar p ro tru ti on.X2ray cephalom etry show ed:sella2nasi on2A po in t(SNA)80283°,sella2nasi on2B po in t(SNB)80284°, A po in t2nasi on2B po in t(ANB)-321°.Fo rty2th ree cases w ere co rrected by modified SSRO and52cases by classical SSRO.Results T he face appearance and den tal articu lati on of all the patien ts w ere i m p roved greatly.In patien ts by classical SSRO,diso rder of local sen sib ility occu rred in9cases,m andibu lar fractu re du ring the cleavage of the ascending ram u s in1case,sign ifican t b leeding in1case,po stoperative infecti on in1case and po stoperative relap se in3cases.In patien ts by modified SSRO,diso rder of local sen sib ility occu rred in2cases and po stoperative relap se in1case;no m andibu lar fractu re,sign ifican t b leeding,po stoperative infecti on and o ther comp licati on s occu rred.W ith a fo llow2up of 3mon th s to7years,X2ray cephalom etry show ed SNA81283°,SNB78281°and ANB124°.Conclusion M odified SSRO is an ideal m ethod of co rrecting m andibu lar p rognath is m,especially severer m andibu lar p rognath is m accompan ied by m andib le deviati on defo rm ity.【Key words】 Sagittal sp lit ram u s o steo tom y M andibu lar p rognath is m Con trast analysis Co rrecti on O bw egeser(1957)和Do lpon t(1961)创建的用于矫治下颌畸形的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 lit ram u s o steo tom y,SSRO)被认为是正颌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创伤修复美容中心(北京,100041)通讯作者:任敏,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整形与颅颌面外科,E2m ail: renm in1977@ 外科的里程碑。

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的正畸效果

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的正畸效果

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的正畸效果黄臻;伍军;郑莹;桑婷【摘要】目的探讨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SSO)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进行BSSO正颌治疗的下颌发育过度患者28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患者术前正畸疗程 6~12 个月, 术后6~10个月, 全部疗程 13~22 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并采用X线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 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后L1-NB、L1-MP角均增大,U1-L1减小(P均<0.05);ANB、SNB、NA-PA和NP-FH均改善(P 均<0.05).结论 BSSO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可使下颌发育过度患者获得良好正畸效果.【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29【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下颌发育过度;方丝弓矫治器;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作者】黄臻;伍军;郑莹;桑婷【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2下颌骨发育过度是正畸临床最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造成前咬合关系紊乱,还可引起面下部畸形及颞下颌关节紊乱[1]。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SSO)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下颌发育过度的理想术式。

运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正颌外科及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最终可以获得患者容貌改善与功能满意的矫治效果。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们在BSSO前后采用方丝弓正畸治疗下颌发育过度患者28例,取得较好疗效。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出血 量 明 显增 大 时 , 色 鲜 红 , 时通 知 医师 处 理 。 颜 及 2 3 2 染 :做 好 有 效 的 口腔 护 理 ,配 合 医 师 应用 抗 生 素 治 .. 感 疗 , 切 监 测 体 温 变 化 是 预 防 术 后 感 染 的重 要 措 施 。当 患 者 密 体 温 升 高 , 面 肿 胀 明显 , 颜 口内切 口有 炎 症 反 应 时 , 及 时通 应
2 3 3下齿 槽 神 经 损 伤 : 寻 问患 者 是 否有 下 唇 及 颏部 麻 木 或 .. 感 觉 异 常 。这 是 下 颌 截 骨 术较 为常 见 的并 发 症 , 并 发 症 多 此
时 发现 处 理 后均 痊 愈 。
2 护理 对 策
数 为暂 时 的 , 住 半 年 内恢 复 。发 现 此 并 发症 时及 时 与 患 者 均
年 Hne u tr曾给 下 颌 前 突 畸 形 下 了这 样 的定 义 :下 颌 骨 过 分 的 向前 突 出 以致 造成 前 牙 反 , 闭 u不便 以及 容 貌 的 破 坏 。 台 下 颌 前 突 畸形 常 伴 有 牙颌 关 系 的错 乱 , 牙 反 骀或 伴 开 聒 , 前 后 牙 呈 安 氏l 类 错 聒关 系 , 面下 13的突 出是 其显 著特 征 , I I 颜 / 约 占各 类 牙颌 面 畸形 者 的 3 % 5 ;根据 美 国流行 病 学调 查 资料 , 需 要 行 外科 正畸 治 疗 的下 颌 前 突 畸 形 ,2 1 岁 青 少 年 约 占 1~ 7 1r, % 1除影 响 患 者 的容 貌 外 观 外 ,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 语 言 及 4 还 咀 嚼功 能 , 下牙 槽对 合 不 齐并 常 常带 来严 重 的心 理 障碍 。 上 我 院于 20  ̄2 0 0 5 0 9年 对 9 例 下 颌 前突 畸形 患者 采 用 下颌 升 支 5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

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

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

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标签: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快速正畸;下颌前突畸形下颌前突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畸形,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前突,牙齿反(牙合)、开(牙合)、偏(牙合)、牙齿不齐等,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是正颌外科常用的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式。

手术通过后退下颌骨,使之与上颌骨建立新的位置关系,从而矫正下颌前突畸形。

术后上下颌牙齿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咬合关系不稳定易造成畸形复发,需要正畸治疗来获得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保证手术效果。

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将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与术后快速正畸治疗联合应用,对43例因严重下颌前突患者进行矫治,快速建立新的咬合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面型和牙台关系取得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1 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17~29岁,平均22.5岁。

均为骨性下颌前突,牙齿反覆(牙合),反覆盖0.2~1.5cm。

12例伴有下颌偏斜,中线偏移0.1~0.5cm。

由于经济条件和时间限制等多种原因,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2治疗方法2.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拍摄头颅正侧位x线片,制备咬合记存石膏模型。

术前正颌外科与正畸科共同进行外科正畸的测量、分析,制定手术和术后正畸方案,预测和模拟手术。

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矫治低角型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矫治低角型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矫治低角型下颌角肥大高占巍;路会;马海欢【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07(16)5【摘要】目的:下颌角肥大有多种式术可选,对于低角型下颌角肥大,往往一种式术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本文选择了一组低角型下颌角肥大患者,来研究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治疗低角型下颌角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2005年8月~2005年11月间治疗的24例低角型下颌角肥大患者,完善术前检查与分析.在全麻下应用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进行联合矫治.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在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24例患者矫治后Ⅰ期愈合,所有患者下颌角角度增大,两下颌角间宽度明显减小,达到了下颌角的正常美学标准.8周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可有效地矫治低角型下颌角肥大,使患者下颌角达到一个理想的美学标准.【总页数】3页(P643-645)【作者】高占巍;路会;马海欢【作者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5【相关文献】1.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J], 周会喜;艾伟健;刘曙光;刘阗2.改良下颌角矢状劈开去骨术在矫治中轻度下颌角嚼肌良性肥大畸形中的应用 [J], 范海东;王兴;张熙恩;伊彪;李自力3.下颌骨外板截除术与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用于下颌角肥大整形——附12例报告[J], 欧阳春;郭栋;黄胜华;胡瑛;于国中4.下颌骨矢状劈开术与下颌角整形术同期进行的血供动力学的动物实验研究 [J],毛晓斌;王涛;杨东昆;张桂梅5.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J], 杜青香;侯敏;杨佑成;肖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下颌骨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1],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

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牙合或伴开牙合[2],后牙呈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颜面下1/3的突出是其显著特征[3],约占各类牙颌面畸形者的35%;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需要行外科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畸形,12~17岁青少年约占1%[4],除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及咀嚼功能,上下牙槽对合不齐并常常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

我院于2005~2009年对95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已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结果临床资料:本组95例患者均为下颌前突,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畸形。

均采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其中男性为34例,女性为61例,年龄在15~44岁,平均21.3岁。

结果: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感觉障碍11例,均半年内恢复,严重出血1例,术后4h回手术室进行颈外动脉结扎止血,术后切口感染1例,及时发现处理后均痊愈。

2护理对策2.1术前护理:患者多因容貌欠佳,常常存在严重自卑心理,迫切想改变外形。

术前与患者积极沟通,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解释手术方法及预期的手术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心理期望值,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

术前协助患者到口腔科做好牙模,术前3天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保持牙齿清洁,并在术前一日晚及次晨用漱口液含漱。

2.2术后护理2.2.1口腔护理:两人配合用压舌板撑开颊部,暴露口内切口。

术后第一天,用双氧水棉球清除口内血痂,用无菌盐水冲洗口腔。

冲洗时,一人用接有饮水管的20ml注射器推注冲洗,一人用另一相同的注射器抽吸,反复进行,冲洗时不直接对准伤口,防止出血,动作轻柔。

术后第二日起,在每次进食后嘱患者用凉开水漱口,必须冲洗干净口内的食物残余物。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矢状劈开术对下颌角横向改变及面型的影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矢状劈开术对下颌角横向改变及面型的影响

2 下颌角间宽度增大的缘由
及咬合关系的约束而保持位置相对不变,假如术中小型钛板塑形弧度较大,
2.1 三层骨皮质的形成:矢状劈开时,骨板裂开位置是在下颌舌侧沟 将造成近心骨段前缘外翘,从而导致下颌角间宽度增大。②拉力螺钉:因
处,远心骨段后退时,升支内侧骨皮质和部分骨松质与未被劈开的升支后 为有加压固定的作用会消除远心端后退后形成的“V〞形间隙,使近心骨
1 近心骨段的移动方向及下颌角间宽度的转变趋势 目前对于双侧 SSRO 后退下颌术后髁突位置的商量较多,对下颌角间 宽度的商量尤其是利用正位头颅 X 线片对正貌的对称性和术后美观效果 的评估甚少[6]。Ingeborg[7]等最早对 42 例双侧 SSRO 前徙下颌的患者下
商量[3,9]证明并非如此。Choi[3]等的商量说明,失劈后退下颌时,骨段 固定后早期与固定前相比,近心段会发生三维方向上的移动,其中髁突通 常向后下移位并沿长轴内旋,下颌角则向外并向前下移位,导致下颌角间 宽度增加。类似的商量[11]说明,术后,1 年,相对于前颅底,髁突的位
缘全层骨质相重叠,形成三层骨皮质,从而使下颌角间宽度增加。
段前部内移后部外翻,下颌角处向外张开发生增宽,此因素与 Carter 的
2.2 截骨线的方向及形态:Watzke[7]曾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矢状劈 关于术后下颌角增宽的假说[12]相一致。固位螺钉因能够保证“V〞形间
开时垂直方向平滑的劈开线可幸免下颌角间宽度的转变。黄伟[10]等测量 隙的形态而不会如此。
段后退的轴线也并不平行,因此,骨段后退时会发生横向或上下的错位移 Mobarak[14]等提出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是比较稳定的,平均复发率在颏
动,造成近心骨段向外移位导致面下宽度增加。
前点(Pg 点)处为 26%,在下齿槽座点〔B 点〕为 19%,72%的复发都发生于

口内进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矫治偏颌畸形临床应用与分析

口内进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矫治偏颌畸形临床应用与分析

口内进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矫治偏颌畸形临床应用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面部下份不对称畸形的临床矫治方法,提高临床治疗下颌骨偏颌畸形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2.7-2016.1期间7例成人下颌骨偏颌畸形病例,通过口内进路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改良手术矫治,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6个月,6例患者偏颌畸形得到明显矫形,咬合恢复,张闭口功能正常,下颌骨截骨区愈合良好,口内创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并发症。

1例因术前正畸未做术后咬合不佳,经术后正畸治疗咬合恢复正常。

结论通过口内切口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改良手术矫治下颌骨偏颌畸形疗效明显,手术创伤小,恢复正常咬合,【关键词】下颌骨;偏颌畸形;矢状劈开;术后正畸The clincal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ofsagittal split ramusosteotomy improv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tial micromaxillary deformity inside the mouthChen Xiaoyang ,Chen Chuanjun,Wang JunminDep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Anhui Medical Univercity,Hefei 23006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method of mandibular asymmetry deformity,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From June2012 to January 2016, Clinical data of 5 cases with mandibular asymmetry deformity were reviewed,the patients underwent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surgical treatment inside the mouth.,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summarized.Results 2-36 months after operation,6 cases’wounds were healed by fist intension, partial micromaxillary deformity were obviously cured. occlusal restoration, a silent function is normal.the mandible osteotomy area healed well. no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jury symptoms. 1 case’ bite is bad becase his preoperative orthodontics did not work, had normal 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Conclusion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inside the mouth ,Patial correction mandibular jaw malformation apparent effect. Operation scar is little, restore normal occlusion.[Key words] Mandible; partial jaw deformity; sagittal split; postoperative orthodontic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容貌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颌面部对称及轮廓标记更是首当其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发表时间:2009-06-10T17:47:54.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王志军[导读] 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牙一颌一面畸形。

以前常用下颌骨体部截骨术矫治。

需经颌下皮肤切口,两侧拔除一个尖牙;截去体部一段骨质。

术后遗有颌下切口瘢痕,下唇痳木等后遗症。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改进
王志军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医院黑龙江方正 150822)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23-02
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牙一颌一面畸形。

以前常用下颌骨体部截骨术矫治。

需经颌下皮肤切口,两侧拔除一个尖牙;截去体部一段骨质。

术后遗有颌下切口瘢痕,下唇痳木等后遗症。

自1957年Trauner,Obwegeser 提出下颌升支截骨术,经改良现己成为正颌外科中矫治,颌畸形的常规用术式。

但术前检查及手术需价格昂贵的设备。

我们暂进还不具备。

为解除这类病人的痛苦,我们克服许多困难,经过改进用简易设备开展这种术式,从1999年~2007年做12例。

取得满意效果。

下面介绍我们的改进。

1 根据文献报道,术前做X线头影测量,确定畸形程度,术中截骨部位,数量,并作预测。

按照要用头颅固定架及眶下指针。

我们无此设备。

根据普通头部X片。

结合目测及牙列石膏模型分析,不难做出下颌前突畸形的诊断。

下颌升支截骨术是使下颌骨体部后退,升支部骨断面重叠,减轻体部前突,达到矫治效果。

从牙列模型上可以看到术后下颌后退的程度及列咬合情况。

不用于下颌骨体部截骨术,须先决定截骨部位及数量,对头部X线片工求较严。

根据这种分析,我们只拍普通头部X线片,结合石膏模型仍能较准确预测到术后畸型的矫治效果。

术后实际效果符合我们的预测。

2 升支内面下颌孔上方的水骨骨皮质切口和下颌角外侧垂直骨皮质切口,需用特制的专用电动来复锯。

我们用自制锋利的窄锯,配合自制拉钩,显露骨面,并把血管神经束拉向内侧,予以保护,用手工锯骨。

未发生过损伤血管而大出血的情况。

3 在上述的升支内面水骨皮质切口与下颌外侧垂直骨皮质切口间,要斜行截骨,即矢状劈开升支,此处为升支前缘有磨牙后区,骨面狭窄且不平坦,需专用摆动锯切骨。

我们采用一般电动骨钻,在要劈开的截骨线上,钻一排孔,深达骨髓质,孔间距离约0.5CM。

再用普通骨凿,沿骨孔线凿至升支宽度的1/2~1/3 深度。

最后用骨凿施橇力,使深部骨质裂开,也较容易完成各支矢状劈开,而不损伤下颌骨管内的血管神经。

4 我们使用自制器械,操作难度大,术野显露要求更充分,这就要求牵拉下颌开口时用力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如按常规一侧手术步骤全部完成,再做另一侧升支矢状劈开后,进行另一侧手术操作时,牵拉开口的力量完全由这侧的颞颌关节承担,易造成损伤。

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改变操作顺序。

即在一侧完成切开,分离,内外骨皮质切口及两切口间骨皮质钻后,暂不劈开。

再于对侧完成同样操作。

在行上述操作时,两侧的颞颌关节同时承担牵拉下颌的力量。

两侧部完成上述操作后,最后再分别劈开两升支,则由一侧颞颌关节单独承受牵拉的时间缩短,受力也小,减少损伤颞颌关节的可能性。

5 升支矢状劈开,下颌骨体后移于矫正位后,升支部骨片相对前移,升支下部,尤其是前份骨片与磨牙钻戒侧骨质接触。

因此处下牙弓较宽,使升支下部骨片钻戒展,髁状突原有位置,角度变化较大时可对颞颌关节造成损伤。

我们将升支下部,尤其是前份骨片除去一部,减轻或消除升支钻戒展,使髁状突位置变化很小,减轻对颞颌关节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