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运用及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認知的過程與結構會隨個體的自身的發展 、經驗及期待的不同而不同 認知發展理論、訊息處理學習論
教學的理論基礎
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
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 中,對事物的認識,以及面對問題 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 年齡增長而逐漸改變的歷程。
教學的理論基礎
訊息處理學習論
1.將個體從接受刺激到出現反應的內在 心理活動視為一個訊息處理歷程 2.個體在環境中,經由感官覺察、注意、 辨識、轉換、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以 吸收並運用知識的歷程。
個人 行為 結果
效能預期
結果預期
教學的理論基礎
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教學原則運用
及
教學方法
馬偕醫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護理組長訓練
講員汪秀怜
教學在臨床情境上的應用
護理人員在教育上的角色
• 病患衛教 patient education • 衛生教育 health education • 臨床教學 clinical teaching
新進人員 病房繼續教育 特殊訓練
護理人員十大痛苦指數
學習的層面
動機 motivation • 能引發行動及影響行動的方向、強度和持 續性 • 引發個體從事某種活動,以及促使該活動 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心理歷程;動機是使 一個人繼續表現某種行為的原動力
學習的層面-認知
• 知識 knowledge 理解 comprehension 應用application 分析analysis 融合synthesis 評值evaluation
行為學派
學習為刺激—反應聯結的歷程, 學到的個別反應,經組合之後而 成整體行為,學習的產生是外鑠 的、是被動的,積少成多、漸進 的。
認知學派
個體對事物經認知過程獲得新知 識的歷程,在此歷程中,不同的 人會從經驗中汲取不同意義,, 學習的產生是內發的、是主動的。
教學的理論基礎
社會學習學派 Social learning theory
新進人員離職率
「教」與「學」
• 「教」與「學」是互相依存、互為作用的 過程 • 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有計畫、有 行動的過程
「教」與「學」
• 「教」應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計畫, 包含目的、內容、方法、工具、環境安排 及評值策略,透過這些活動達成資訊傳播 及改變行為的目的 • 「學」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意或無意 的使個體的行為產生較持久性的改變
教學的層面
• • • • • 傳輸 transmission perspective 學徒 apprenticeship perspective 發展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培育 nurturing perspective 社會改革 social reform perspective
教學的理論基礎
班杜拉 (A. Bandura) 社會學習理論
教學的理論基礎
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自我效能信念 Self-efficacy 個人對自己表現特定行動或執行任務之能力的信心
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ncy)個人對某一特定行為是否能 達成特定結果的評估 效能預期(efficacy expectancy)效能預期則指個人對自己是 否有能力成功地執行該特定行為的評估
教學的理論基礎
認知學派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 • 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將各種訊息加以組 織、建構、進而吸收,形成認知結構的歷 程 學習的產生是內發的、是主動的、整體性 的對學事物的自然探索(認識、辨別、理 解),從而發現事物/現象變化的原理
教學的理論基礎
認知學派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教學的理論基礎
行為學派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 個體對外界環境的刺激,經過制約 (operant conditioning)的過程而產生有意 義的反應 • 增強(reinforcement)的機制會改變行為的 反應,包括: 獎賞與懲罰
教學的理論基礎
操作制約理論(B.F. Skinner) (美) Skinner: 當一個行為受到獎賞或是鼓勵的時候,這 個行為出現的頻率便會不斷的上升,是一 種行為與結果的關連。
教學的理論基礎
行為學派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 刺激-反應論(stimulus-response theory), 刺激與反應間的連結關係 • 個體的行為是被動學習的結果
教學的理論基礎
古典制約作用(J.B. Watson) 起源於俄人 Pavlov,狗分泌唾液實驗 聲音 => 恐懼 聲音 + 老鼠 => 恐懼 老鼠 => 恐懼
2006 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 (n=744) • 人力短缺 • 專業發展受限 • 行政雜物纏身,校長兼撞鍾,一人當多人 用 • 工作負荷重、病人安全堪慮 • 醫護關係嚴重不平等
護理人員十大痛苦指數
• • • • • 醫療體系管理方式專制階層化 護理職前教育不足 生病不能請假 責任不對等:好事醫師享、責任護士扛 自行承擔醫療糾紛的風險
學習的層面-情意
• 願意接受 receiving 願意給予回應或參與 responding 內化為價值觀 valuing 組織化 organization 特徵化 characterization
學習的層面-技能
• 認識 perception 開始著手 set 試驗 guided response 慣性操作mechanism 熟練、自主的反應 complex overt response 調整適應adaptation 創作origination
• 將行為、個體和環境視為彼此連結且相互影 響的一個系統,三者所引起的相對影響,會 因不同的活動、個人和環境條件而異 • 在社會情境中個體的行為學習,經由觀察學 習和模仿而產生
教學的理論基礎
社會學習學派 Social learning theory
• 個體行為的發生受到社會 交互作用的影響,人與人 之間在言行舉止、態度、 觀念等各方面,會產生相 互的作用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