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五篇)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以上级关于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决策部署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托,着眼普及地灾防治法规常识,传授科学防灾理念,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动员全矿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二、工作目标为充分掌握井田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是指职能管理部门在上一年度排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威胁范围和对象、稳定性和危害性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排查分析,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永飞副组长:郝振良、张龙成员:张亮、郭强、____、刘胤、李帅、甄子杰、王龙、张鹿鸣、白小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科,方龙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排查日常工作。
领导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地质灾害及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
矿技术负责人要负责____相关部门具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摸底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6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矿属各单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根据上级部门及安全生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订《____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矿井地质灾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组长:____副组长:____、____、____、____成员:____。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搜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矿区位于位于____镇境内,属普安县____镇所辖。
矿井位于____县____镇南部,距____镇约____km,直距____km。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山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资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但是,矿山的地质灾害成为了制约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影响着矿山生产的稳定性,而且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建立完善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和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普查制度的内容普查的对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对象是矿山的各类地质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构造、岩层倾向、地质体裂隙、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灾害。
普查的内容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矿山基本情况:如矿山名称、产能、规模、地理位置、概况等;2.矿山地质条件:如岩层、断层、斜层、岩溶、地下水等地质状况;3.矿山开采情况:如采矿方法、生产量、采空区、支护情况等;4.矿山建设情况:如通风设施、矿井井筒、配电设施等基础设施;5.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如灾害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资料等。
在普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和数据库,以便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
普查的程序普查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立项:由相关部门或企业根据需要,对矿井地质灾害展开普查,并确定普查的范围、任务和时间等;2.地质勘探:对矿山进行勘探,收集相关地质数据及信息;3.数据整理:对勘探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库;4.分析评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评价,形成普查报告,并针对矿山的安全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和防灾措施。
普查的意义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随着矿山的深入开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灾害风险的增加,制约了矿山的安全生产,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出现,可以全面地了解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安全状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灾措施,减少矿山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
优化矿山生产结构通过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可以充分了解矿山的地质构造和矿藏分布情况,建立矿山数据库,优化矿山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文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组织管理制度,旨在全面了解和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规律,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下面给出一个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范文,供参考:一、制度目的这个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
通过普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规模和影响范围,为灾害防治规划、工程设计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范围本普查制度适用于我国各地区的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包括山体滑坡、地震地质灾害、泥石流、地面塌陷、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采矿和建设活动引发的人为灾害等。
三、普查内容1. 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2. 地质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3. 地质灾害发生和演化的原因和机制4.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风险评估5. 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情况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7. 其他与地质灾害普查相关的情况四、普查方法1. 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赴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制作相关图表和报告。
3. 专题研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开展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其成因和规律。
4. 普查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普查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普查责任1. 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2. 地质灾害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地质灾害普查计划,组织调查工作并分析、总结普查结果。
3. 监测机构和科研院校:负责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六、制度执行1. 加强普查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加强普查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库。
3. 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及时更新普查信息和数据。
4. 根据普查结果,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加强对灾害隐患区的治理工作。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2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淖尔壕煤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结合淖尔壕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淖尔壕煤矿。
第二章实施办法第三条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成员。
地测站站长、生产办主任、安监站站长、机电办主任、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
第四条第五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
全面负责___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成员。
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第三章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第六条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第七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第八条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第九条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经常性地对矿井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随着煤矿开发的不断深入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矿井地质灾害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被提出并逐渐实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方法。
1.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2.预测和评估矿井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3.收集和整理矿井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依据;4.加强矿井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为了实现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目标,需要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计划。
在制定普查计划时,需要考虑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普查区域和内容。
2.采取综合调查方法。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需要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应用。
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测、遥感影像解译、地下水位监测、工程地质测量等手段。
3.数据收集和整理。
普查工作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报告。
在整理数据时,需要使用数据库和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效率。
4.矿井地质灾害防治评估。
基于普查结果,对矿井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预警机制。
总结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煤矿安全工作,具有保障矿工安全和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矿井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为灾害防治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普查工作面临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复杂性、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等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研究和实施。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指对矿井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及时的调查、分析、评价和监测的制度。
此制度主要旨在为预防和遏制矿井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矿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资源环境和谐。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意义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实行,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矿井灾害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掌握矿井地质环境:细致测量、稳定分析和评价地质环境,以确定矿井开采的适宜范围。
因此,可以针对对矿井区域的每个构造体系、地质体、岩石构造及其性质进行详细研究,使矿井开采方案和地质环境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减少矿井地质灾害事故:制定实用的矿井地质环境规划,保障矿井区域长期稳定,预测潜在的灾害风险,制订处置措施,加强安全监管,规范管理程序,防止意外事故。
三、开发矿井资源:矿井资源普查是矿业行业的重要基础之一,实施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探明储量和资源分布,帮助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
同时,基于对矿床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加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研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矿区经济效益。
四、保护生态环境: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除了考虑矿井开采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以外,还需考虑维护生态环境。
矿井开采过程中,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污染等问题,一定要防止出现废水、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从而降低对生态的损害。
具体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流程与步骤为了更好地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一、矿井地质灾害调查对矿井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和矿床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地质勘探、地质制图,对可能存在的矿井地质灾害因素(如地下水、地质构造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型、范围、程度和可能性。
二、矿井地质灾害监测矿井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指通过检测工具,不断地观测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警信号,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断面变形、地震响应、地下水位波动等,并结合实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指通过对煤矿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获取煤矿安全生产所需的地质信息,为矿山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制度。
下面将从普查目的、普查内容、普查方法和普查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普查目的:二、普查内容:1.矿区地质概况:包括矿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2.地质构造:对矿区的断裂、褶皱、断陷等地质构造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构造状况对矿山安全的影响。
3.地质灾害类型: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和描述,如水害、冒顶、地面塌陷等。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特征、规模、频率等进行危险性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规模和影响范围。
5.地质灾害预警: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三、普查方法:1.野外调查:对矿区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相关数据和观测结果。
2.地质勘探:通过钻探、测量、观测等方式,获取地下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地质构造模型。
3.监测:设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如地层下沉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等,实时监测矿山内外的地质环境。
4.模拟仿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和仿真,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和趋势。
四、普查结果应用:1.矿山规划:根据普查结果,合理规划矿区范围,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优化矿山布局。
2.矿山设计:根据普查结果,设计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排水系统,保障矿井稳定和安全生产。
3.矿山开发:根据普查结果,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工艺流程,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提高开采效率。
4.矿山管理:根据普查结果,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矿山抗灾能力,减少灾害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之一、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评估,获取煤矿安全生产所需的地质信息,为矿山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普查是对所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的工作,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基础。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是:(一)收集、整理和更新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形成科学的地质灾害目录;(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三)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权威、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地质灾害普查由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当提供协调配合。
第六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
第七条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时间和负责人。
第二章调查对象第八条地质灾害普查的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和分布情况;(二)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评估;(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五)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人文、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六)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预警机制。
第九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范围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可根据地理、行政、自然和人文等因素进行划分。
第十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数据应当详实、准确、完整,形成科学可信的数据库。
第三章调查内容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类;(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规模;(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四)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五)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六)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七)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社会、经济等因素。
2024年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模版(三篇)

2024年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模版垂深一般介于15米至____米之间,在煤层露头区域形成垂深约为____米的采空区,此类区域内普遍存在积水现象。
原丰源煤矿主要开采17煤层,经预测,其积水量大致为____立方米。
上述提及的老窑均已在____年之前关闭。
原____煤矿老井方面:依据现场访问与深入调查,该煤矿始建于____年,主要开采24、25煤层。
在____年至____年期间,曾实施过____万吨/年的技术改造项目,随后于____年再次扩大生产规模至____万吨/年。
由于生产能力提升至____万吨/年,老井于____年底正式停产并封闭。
目前,在矿区北西及北东区域分别形成了面积约为____平方公里(含老窑开采破坏区)及____平方公里的采空区,预测其积水量分别为____立方米及____立方米。
矿井开采概况:在____煤矿的矿权范围内,矿区东北部煤层露头线附近分布着众多老窑,这些老窑多采用斜井开采方式,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普遍在20至____米之间,最大采掘垂深约为20至____米。
多数老窑巷道内存在积水,或因井口坍塌、排水及通风困难等原因而停止开采。
截至____年,地瓜____煤矿内的所有老窑均已完成关闭,累计开采量约为____万吨。
根据现场调查及业主提供资料,技改前24煤层+____米标高以上及矿区北东面25煤层+____米标高以上的资源已被采空。
四、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内容及管理制度1. 采空区管理:定期深入现场,每月对全矿范围内的采空区进行监控检查,协调施工单位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常态化监督监测,整理监测资料,明确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坚持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及时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
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应立即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根据采空区与矿井重点场所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角度进行论证,确定当前监测重点。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3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一、引言矿井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开发行业,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工作条件,容易出现各种事故和灾害。
为了减少矿井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稳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二、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意义与目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针对矿井内潜在的灾害因素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调查,目的在于发现、评估和监控矿井的隐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灾害的发展。
通过实施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有效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通过普查矿井内的各类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灾害的发展,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稳定。
2. 积极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风险:通过评估矿井的隐患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减少事故的频发和危害程度,提高矿井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提高矿井管理的水平:通过对矿井的隐患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评估,增强矿井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矿井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4. 增加矿井经济效益:通过普查矿井隐患,及时采取对策,减少事故和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保障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
三、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内容与流程1. 建立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制度框架:按照矿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相关规定和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普查方案和计划:根据矿井的规模、性质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普查方案和计划,明确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时间表。
3. 普查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按照普查方案和计划,对矿井内的各类隐患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地质地貌、瓦斯、矿压、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隐患。
4. 形成普查报告:根据普查的结果,形成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对矿井的隐患程度、预防和控制策略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普查的结果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矿井管理、改变工作方法和环境改造等方面的措施。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三篇)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____字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第二章地质灾害普查概述2.1 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2 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2.3 地质灾害普查的意义和目标2.4 地质灾害普查的基本原则第三章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现状与问题3.1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现状3.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3 国内外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经验借鉴第四章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方法与技术4.1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方法4.2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技术4.3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指标体系第五章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管理与应用5.1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管理体系5.2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的管理与分析5.3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的应用案例第六章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组织与培训6.1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组织架构6.2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人员的培训和素养提升6.3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监督和评估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某地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案例7.2 某煤矿地质灾害普查案例7.3 某金矿地质灾害普查案例第八章结论及建议8.1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现状与问题回顾8.2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成果和应用8.3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管理与组织8.4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展望及建议第九章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方案附录2: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报告格式附录3: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报表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研究,总字数为____字。
论文共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地质灾害普查概述:定义和分类了地质灾害,讨论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普查的意义、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三章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现状与问题:介绍了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借鉴了国内外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经验。
第四章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方法与技术:讨论了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方法和技术,建立了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指标体系。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背景随着矿山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矿井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矿工安全,需要建立一项可行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及时识别和评估矿井地质灾害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普查内容矿井地质灾害普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展开:矿山地质环境普查应对矿山周边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及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以便全面掌握矿山开采地质环境的特点和脆弱性。
矿山工程结构普查应对矿山采矿及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以便全面评估矿山工程结构的状态和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矿山灾害史普查应对矿山历史上发生过的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以便全面了解矿山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特点。
普查方式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方式分为典型点调查、网格调查和联合调查三种。
典型点调查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以此来推知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和工程结构等情况。
网格调查对矿山范围内进行网格式勘查,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普查目标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检测及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
联合调查利用多种勘查手段,如遥感技术、GPS等先进技术,联合现场勘查,全面掌握矿山的地质状况和工程结构状况,从而确保普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普查效果通过普查,可以对矿井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普查可以帮助矿山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采矿方案和支护方案,降低矿山灾害发生的概率,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水平。
结语矿井地质灾害是一项常年累月的防范工作,建立科学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矿山灾害预防的效率和实效性。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积累,矿山灾害预防工作会越来越在实践中创新。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模版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矿井地质灾害的普查工作,掌握矿井地质灾害风险状况,预防和化解矿井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第三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的、综合的、系统的原则,加强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衔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四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法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注重工作方法创新,推动普查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第六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保护普查数据的安全,并合理利用普查数据资源。
第二章组织第七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协助开展。
第八条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应当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加强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第十条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普查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普查第十一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按照地质灾害普查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十二条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义务,提供准确、完整的普查数据。
第十三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矿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三)矿井地质条件调查;(四)矿井工程地质调查;(五)矿井变形与破裂调查;(六)矿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七)其他与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密切相关的内容。
第十四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注重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
第四章数据管理第十五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交换。
第十六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经过核实,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密,防止泄露。
第十八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及时备份,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2篇)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矿井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活动中常见的风险,为了保护矿工的安全,保障矿山的稳定经营,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势在必行。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对矿井地质灾害的全面了解,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山单位,包括煤矿、金属矿山等。
普查范围包括矿区内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三、普查内容1. 矿井地质灾害历史记录:收集和整理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事故资料,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等。
2. 矿井地质灾害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对矿井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岩层裂隙等相关信息的收集。
3. 矿井安全隐患排查:对矿堆、矿洞、采矿井和巷道等相关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4. 矿井地质灾害监测:建立矿井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5. 矿井地质灾害评估:对矿井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普查机构和责任1. 矿山管理机构负责建立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明确普查范围和目标。
2. 矿山工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包括调查、记录、监测、评估等任务。
3. 矿山工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实施和管理。
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普查水平。
五、普查结果和报告1. 普查结果应及时汇总和分析,形成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报告。
2. 普查报告应准确、全面地反映矿井地质灾害的现状和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并报告给矿山管理机构。
3. 矿山管理机构应根据普查报告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
六、普查结果的应用1. 普查结果应作为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5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一)为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____)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及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三)地测部门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程的要求做好地质灾害普查具体工作,及时查明致灾地质因素并提出防治建议。
(四)煤矿地质灾害普查需要查明的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井下应力集中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断层滞后导水、采动离层水,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及地表岩移沉降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区,排矸场,危坡,河流(水利设施)、防洪排水设施等。
(五)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煤矿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六)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
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七)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煤矿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查明煤矿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煤矿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
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与强含水层导通等情况。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矿井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发生规律,提高对矿井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矿山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所有矿山的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包括煤炭矿山、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是指对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分布特点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统计和评估工作。
第四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发生规律,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应当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按照下级向上级的原则进行,各级矿山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第二章任务和内容第七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的主要任务有:(一)了解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二)明确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三)掌握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规模演化过程;(四)评估矿山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五)提出针对性的矿山地质灾害预测、预防和防治措施。
第八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矿山地质环境及其变化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二)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的调查和评估;(三)矿山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四)矿山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规模演化过程的研究;(五)矿山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的评估;(六)矿山地质灾害预测、预防和防治措施的提出。
第九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按照科学、系统、综合的原则进行,采用现代化的调查、统计和评估技术手段。
第三章组织和实施第十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由各级矿山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并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科研机构或专业单位参与。
2024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样本(三篇)

2024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样本为确保____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与持续,有效防范和减轻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影响,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____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以及《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的具体条款,特制定以下普查工作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构成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质测量部部长、通风科科长、安全监察部部长、机电科科长、生产技术部部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二、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负责全面领导____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的配备与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主要负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跟踪、督促隐蔽性调查工作,并在各自专业领域内负责日常业务安排与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
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与协助区队人员提升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1. 地表防洪灾害排查1.1 相关科室负责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进行详细排查勘测,并及时准确地在矿图纸中标注位置。
1.2 相关部门每月对矿区周围的防洪排水沟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理并修复损坏部分,确保其功能正常。
1.3 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巡查,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防水措施,防止积水涌入井筒引发事故。
2. 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2.1 采空区2.1.1 负责定期深入井下现场,对全矿范围内的采空区进行监控检查,并协调施工单位对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
2.1.2 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绘制实测图,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2.1.3 根据采空区与矿重点场所的影响关系,从技术角度论证监测重点。
2.1.4 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的关系及影响范围。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四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测科长、通风科长、防突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生产科长、防治水专业人员、通风专业人员、防突专业人员及各区队技术员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
全面负责___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___制定普查、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
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科室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山体滑坡情况、其他地质灾害巡查进行详细排查,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下,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普查采用调查、走访、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矿井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废弃老窑(井筒)及邻近矿井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①收集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等情况。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是指为了防止和治理矿井地质灾害,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规章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普查对象和范围:确定需要普查的矿井,包括煤矿、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各类矿山。
2. 普查内容:确定需要普查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以及对矿井内部设备、通风、水文地质等相关情况的普查。
3. 普查方法:确定普查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野外勘查、地质勘探、物探、遥感等技术手段。
4. 普查标准: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以确保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普查结果处理和利用: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和处理,提出合理的预警措施和治理建议,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6. 普查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和管理制度,对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金霍洛旗昊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编制单位:生产部
编制时间:2016.6.6
审核:
总工程师:
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
矿井地质灾害是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孙颖
副组长:豆江海苏永祥段晓光王世宽
成员:武正刚瞿浩康建平马忠王会民韩冬王新智吴飞靖勇伟原保才张伟明汪地超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
矿区位于伊金霍洛旗新庙镇东南,距新庙镇约4公里,距弓家塔约13公里。
边(包府公路边家壕)、弓(弓家塔)公路(为柏油路面)从井田北侧穿过,边家壕沿包府公路向南距陕西省大柳塔约15公里,向北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65公里,交通便利。
井田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海拔标高1325米,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海拔标高1265米,最大标高差60米,一般
相对高差20米左右,区内植被稀少,属荒漠~半荒漠地区。
井田内无地表水系。
井田东西最宽约4.3km,南北最长约5.4km,井田面积约5.6061km2。
开采深度由1323m至1140m。
井田范围内共有4层主要可采煤层,分别为:Ⅲ-2、Ⅳ-2、Ⅴ-1、Ⅴ-2煤层。
根据井田地质、地形条件及煤层的赋存特点,设计确定斜、立井混和开拓方式,井田主提升及辅助提升井筒采用斜井开拓,回风采用立井回风。
矿井现有一个综采面,两个掘进面,回采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掘进也采用综掘,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综掘面采用
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方式。
四、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内容及相关制度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根据采空区管理小组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我矿针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范围,有专门的地测人员进行观测,针对地表塌陷裂缝也安排有相关区队人员进行回填。
工作面采空区已充填,对回采工作影响不大。
相邻矿井之间留设有40米的防隔水煤柱,不会对我矿有大的地质灾害影响.
2、老窑、废弃井巷的排查制度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
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完毕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回采工作有影响。
如有影响及时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3、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制度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
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4、井下隐蔽地质灾害的普查制度
①综采回采工作面随时观察工作面的顶板及淋水情况,若发现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征兆,应及时向矿生产指挥中心汇报,并紧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②综掘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顶板不好的地方加强支护。
做好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并做好现场的观测记录。
掘进巷道内及时抽排水,防止巷道内积水。
③各相关科室做好井下的瓦斯排查工作,对可能发生瓦斯聚集的地点重点排查,并组号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有瓦斯超限现象,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形影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④相关科室定期对井下各个运输及辅运大巷进行清洗,降低煤尘的浓度,防止煤尘发生爆炸事故。
⑤相关部门做好井下的防灭火工作,对回采过后的采空区及时封闭,并对地面采空区裂缝进行及时回填,防止采空区漏风,导致煤自燃,采空区着火,发生井下火灾事故。
为了能够保证本矿安全生产,减少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请相关各部门认真贯彻学习本制度,将工作落实到位。
在具体排查过程中,作出详细的排查流程,并做好现场排查记录。